《如何高效学习》书评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1
ISBN:9787111444008
作者:[美]斯科特·扬
页数:204页

读书笔记

一、整体性学习的策略整体性学习的核心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具体来说整体性学习分为五个步骤:获取阶段;理解阶段;拓展阶段;纠错阶段;测试阶段。我觉得自己也就进行到第二个阶段,拓展阶段更是没有,所以很多知识学过去也就忘了。作者把获取的信息分为五类:随意信息、观点信息、过程信息、具体信息、抽象信息。二、整体性学习的技术1、获取信息阶段比较好的方法是笔记流,关键在于用精简的词汇创造出各个关键点之间联系的示意图,总体和思维导图类似。2、理解阶段比较好的方法是比喻法、内化法、图表法。这个方法需要不断的练习,发挥大脑的发散思维。3、对待无逻辑的随意信息用联想法,这个也需要不断练习。4、每个科目要想办法联系实际,用到实际中去。5、费曼学习法:试想把不懂的概念用自己的话解释给别人听。三、超越整体性学习本章大部分都是些老生常谈的内容,有两点值得参考,就是精力管理的问题和学习并不只是单纯坐在书桌前才叫学习,睡眠、运动、饮食、学习的时长都会影响一个人的精力,一味讲究坐在书桌前的学习,其实是对自己在思考的逃避,这些都是我曾经想法的误区。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

所谓的聪明是指能学得更快、记得更多更牢,而且信息的组织非常适合完成自己的目标。这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定义,学习的目的可能因人而异,怎样算作聪明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怎么看。一般,聪明人在学习中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技巧,有些人有意识去应用,大多数人则是无意识地应用,不同的策略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真正会学习的高智商者并不认为学科之间的界限那么清晰,他们喜欢将知识视为整体,也容易将所学知识与其它知识相联系。作者将这些不同的策略综合在一起,形成了整体性学习策略。通过整体性学习,聪明人能够很快地整合新知识,尤其重要的是,这样学到的知识很牢靠。他们是真正地“获得”了知识,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远,而不仅限于书本所说。一、什么是整体性学习?整体性学习的核心是:关联。人的大脑是通过数十亿个神经元相互联系储存信息的。整体性学习是运用大脑里已有的丰富的神经元网络吸收、综合信息,而不是在大脑中直接复制黏贴。知识的学习不是孤立的,学习任何知识(概念、定义、公式、问题、观念、理论等)都需要联系。你创造的联系越多,它们就会记得越牢、理解得越好。整体性学习在于创造信息的网络,一个知识与另一个知识相互关联,那些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使你真正做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从而轻松驾驭知识。二、整体性学习的三种主要观点:①结构结构就是一系列紧密联系的知识。说白了就是某个领域的知识体系。比如,你要考驾照,那么就要掌握驾驶相关的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包含所有的交通法规、驾驶技巧等等,是有关驾驶的各种知识及其联系的总和。②模型模型是简化的结构,它是结构的快照,更为简便和更易存储。比如学驾驶时可以先模拟驾驶。随手画个圆也可以说是地球的模型。模型有很多形式,但是目标总是同样的:那就是压缩信息。模型是把多个关键思想压缩至一处。③高速公路结构是某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那么两个知识体系即机构与结构之间的联系,一个结构是一座城市的话,那这种联系就是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能激发创造力。高速公路让那些能够跳出结构之外思考的人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思考,以不曾想过的方式将常人眼中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创造。利用高速公路可以在专业交叉的领域建立起新的结构。假如说整体性学习是一条龙的话,结构、模型和高速公路就是龙的脊柱。三、整体性学习的六个步骤任何学习都可以分成几个独立的步骤。整体性学习的6个步骤分别是: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测试。以下是这六个步骤的简单介绍。⒈获取获取就是信息进入你的眼睛和耳朵,阅读、课堂上记笔记以及个人的种种经历都是获取。获取阶段的目标是获取的信息要准确,信息量要尽量压缩。获取信息时有三个主要目标:①简化简化表示在获取信息的中将无用的东西尽量删除,只有那些对你形成的模型非常有帮助的例子才认真学习。如果你觉得不需要掌握,就大胆跳过。②容量明白信息的简化之后,就应该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只读一句话当然没有读完一页理解得透彻,知道得越多,理解得就越深。一年读100本书总是比一年读两三本书知道得多。③速度30分钟读完一本书比一小时读完效率要高。但是速度越快,漏掉的信息可能越多。不过好的阅读和听讲方法能使获取阶段大为改善。⒉理解理解就是了解信息的基本意思,并放在上下文中联系,这是学习的最基本联系。整体性学习过程对信息的理解有三个层次,层次越高,对信息的理解越深入。首先是理解阶段,其次是拓展阶段,最后是应用阶段。大多数人到了理解阶段就止步不前了,而聪明的人知道要超越它,方能高人一等。⒊拓展拓展阶段是整体性学习中最花力气的地方,这一步将形成模型、高速公路和广泛的联系,从而获得良好的结构。拓展有三种方式:①深度拓展知识从何而来?结论来自何处?一个发现是如何做出的?事物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存在?深度拓展需要在信息内部创造联系。弄清楚一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②横向拓展横向拓展要在知识周围建立联系,这意味着需要建立模型,在模型与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比如将发生在古希腊的一件事与另一件发生在古代中国的事情联系起来。③纵向拓展知识都遵循一定的模式,同样的模式在其他知识中也会见到。纵向拓展就是建立结构之间的高速公路。这有益于创造性思考,有助于理解知识。⒋纠错学习不可能不犯错误。错误的联系可能导致错误的理解。你以为理解正确,实际上是从错误的联系推导而来。纠错阶段就是在模型和高速公路中寻找错误,这个阶段要删除那些无效的联系。纠错可以看作在整体知识网络中做修剪工作,添加一些特殊的例子,删除一些现实中不存在的例子,这不是一个完美的过程,修剪工作是必要的。⒌应用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能做到学以致用方能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应用把纠错带入最后的水平,通过比较(知识)信息是如何在现实中运行的来进行调整,如果理解不符合现实世界,那么再多也无用。在这一步中失败的典型例子就是书呆子,即那些读书读得很好但出了校门却茫然不知所措的家伙。创造新的途径,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是整体性学习的最后环节,也是最终目的。⒍测试上述阶段的每一步都需要测试,测试有助于你迅速找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帮助你改进学习技术,克服缺点。以下是每个阶段要对应的简单测试:●获取——我以前看过或听过这个知识吗?●理解——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至少是字面上的意思。)●拓展——我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与哪些知识有关系吗?●纠错——我删除了那些不恰当的联系吗?我删除了那些错误结论吗?●应用——我将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了吗?整体性学习的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线性顺序,步骤之间可以往返,也可以跳跃。记住它是多线程的而不是单线程的。四、整体性学习技术的实际运用——费曼技巧费曼技巧的具体措施:①理解那些你没有真正掌握的知识点。②记住那些你能理解,却可能在考试中遗忘的知识点。③作为一个考前学习的高效率方法。下面是费曼技巧的操作流程,可以用它大幅度提高各门学科的成绩。①选择要学习的概念拿一张白纸,在最上放写下概念的名称。②设想你是老师,正在试图教会一个新生这个知识点。把你的对这个新生关于这个知识点的解释记录下来。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在自我解释那些你理解或不理解的知识过程中,你会理解的更好,而原先不明白的地方也得以理清。③碰到疑惑时,返回去吧。碰到难题或疑惑时,别急着往下走,学习不是单行道,回过头来,重新阅读参考材料、听讲座或找老师解答,直到你觉得搞懂为止,然后把解释记到纸上。④简单化和比喻如果你的解释很啰嗦或者艰涩,尽量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重新表述它,或者找到一个恰当的比喻以更好地理解它。使用这个技巧学习一个新的观点,大概只需要花上20分钟时间,但是如果养成习惯,的确可以学得更好。更多读书笔记扫码关注微信订阅号daokeread

我有三宝:获取、拓展、应用

书是好书,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鸡汤,如何让我只喝这一碗?所以说,信者有,不信者无。方法这个东西,本来就是易意会难言传,就好像打球一样,打得好的教得不一定好,你如何要求作者把他的经验全息地交给你?所以说,参考为上,信仰为辅。至于译者,他老早就在序言里面说,他正在努力从医者向译者转变,所以翻译了这本书。只不过他在书中的画蛇添足加紧暴露了他翻译的不足(我没有看原版,没深究哪里不足了)无论如何,作者大神级的学习功力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写在副标题里面,而书里再也没有太多关于他怎么用1年学完33门课程的详细过程,只剩下一个方法的壳子——整体性学习法。这还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要改变思维方式,还真的不容易,所以这本书看起来有点飘。所幸作者提供了“智力挑战”,他也说了,给出的实践方法都是要反复练习,并且一个方法要练上几个月。所以实践为王,要给这本书打5星不容易,至少你读完书后再过一两年再来评价,到底这个整体性学习方法是鸡腿还是鸡肋。所以我偷偷地从理论上来评价这本书,觉得是值得参考的。至于作者到底说了什么,我就用三个词来概括:获取、拓展、应用。第一个即是获取知识,包括如何记忆知识。第二个是学得知识之后,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即是联想,或者做个比喻。第三个是应用知识,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以上三个环节,是一个比一个重要,许多人只是停留在第一阶段。我想到庄子的《养生主》,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他说,要像庖丁解牛一样,一辈子就干那么一件事,一把刀在解牛,用了多年,光洁如新。

高效学习

这是下本介绍如何高效学习的书。作为大学生,我后悔没在大一那会接触到它,以致走了很多曲折的路。这本书主要是讲整体性学习,包括获取阶段,理解阶段,拓展阶段,纠错阶段,应用阶段,测试阶段。这五个阶段为一个整体,而平时我们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获取阶段,连真正理解都没有做到,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感觉读书无用的原因吧。这本书不仅讲了整体性学习的理论,而且讲了怎么具体实践整体性学习的各种技术,可谓是得一书而改三观。

Learn more stduy less---大学学习入门丛书

《如何高效学习 ((加)斯科特.扬(scott young)(著);程冕(译))》
(原名《Learn more stduy less》)

对于上大学的同学来说,此书的确能教会你如何去管理你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而我个人觉得其中的方法也的确只适合大学的学习方式。(作者写本书的初始方向本来就是给本科生的,还打着“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这样的副标题。)假如换做中学或者小学,这种学习方式就不一定适用了(尤其是中国的中小学)。
全书作者主要强烈推销自己的“整体学习法”,摒弃以往的机械记忆法,并在开章处就提出了“整体性学习与机械记忆正好相反”这样的对立观点。(引:“机械记忆好比钝刀切菜,整体性学习就是寒光闪闪的解剖刀,而联想法、挂钩法则算是切牛排的餐刀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机械学习作为一种效率低的学习方式的确应该在我们上了大学之后就逐步的抛弃掉,这也是一个学生从高中过度到大学的学习生活其中第一个改掉和养成的好习惯。作者还跟读者提供了“教婴儿行走”般的详细教程,可以说这本书就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工具书,就像你手上的新华字典和牛津词典一样,遇到相关不懂得地方可以放开目录查看相应的解释和方法。整体性学习还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性,令人惊讶的是作者还强调不同学科甚至一点关联都没有的学科或者生活之间也有关联,作者把机械记忆比喻成孤立的盒子,在微积分的黑暗盒子里是不会存在历史,生物之类的知识的,而把整体性学习比喻成一张大网,在这张网里面囊括了许多许多的学科知识,学科之间还有内在的联系,这才是整体性学习的迷人之处。
●学习步骤化,主要有五步,获取,理解,扩展,纠错,应用,还有最后的测试部分。并按每个步骤都有详细的解释和实施方案,甚至在书的最后还给了总结,可以说这是一本五星好评的好书(五星是给作者和本书的(指《Learn more study less》)而不是这本译本)
●模型;在我们学习之中应该接触过数学建模,那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能把几个看似不相关的系统用数学公式建立一个统一的模式,比如RLC(电气系统)和弹簧(物理系统)可以用一个微分方程就可以解释两个系统,从而统一他们。有人说理工科无趣,我想就是因为他们太能看清物体的本质和系统之间的统一而感觉不到其中意境之类的乐趣吧(。・・)ノ。
●比喻法;这真是个好东西,把模糊抽象的知识视觉化具体化,不但有利与理解和记忆,还能增加你对知识的学习兴趣。比如书中的比喻“学习电脑编程中的函数时,我把函数的作用想象成铅笔刀,钝铅笔进去,锐利的铅笔出来,这个模型并不依赖于图像,而是其中的过程类似。”
●整体性学习技术:
高效率秘籍:①能量管理;
②“不要”学习;
③绝不拖延;
④批处理;
⑤有组织;
●其中个人觉得①③⑤非常重要,也是我一直以来习惯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就比如第一个能量管理来说,在下午有课的时候,我会睡一个午觉来增加能量存储(哪怕是十分钟),这会让我在下午的课中保持不瞌睡并精神饱满的情况下来上课,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从来不提倡通宵学习或者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不给自己休息的时间,当然我在高考那一段时间的确是这样利用一切时间学习,但回过头来才发现,这样其实还不是个好办法。现在的我基本上是晚上学习完回来之后洗个澡躺床上看会电子书或者背会单词,酝酿酝酿睡意,准备明天的奋斗,书中还提议读者一个星期给自己放一天假,其他六天尽全力工作,这也是能量管理里精髓的一部分,正如albert einstein(就是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成功=勤奋工作+正确方法+少说闲话;在这里应该再加上一句“学会休息”。
原文:“我们的身体里都有燃烧细胞,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你不可能驾着空油箱上路,假如今天透支身体数小时,下周你可能要为此偿还更多的时间,如果你现在常常感到疲劳、压力直至精疲力竭,说明你的能量管理做得不好”
“良好的能量管理有两步: (1)增加你的能量储备。 (2)将你的日程表由线性的改为循环式的。”
还有作者亲自推荐的能量管理相关书籍精力管理(副标题:: 管理精力,而非时间·互联网+时代顺势腾飞的关键)(吉姆·洛尔 / 托尼·施瓦茨 )
原版:(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sub-heading: Managing Energy, Not Time, Is the Key to High Performance and Personal Renewal)(Jim Loehr / Tony Schwartz ))”
●绝不拖延,这取决于你的做事动机而已,如果你动机强,你怎么会拖延呢是不是,一个美女邀请你跟她约会,你还会拖延吗???
●有组织,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以往的实施方案是在电脑上建立一个Excel文件,里面以时间为降序,精确到每一天,每一天都安排任务,附带完成情况,拖延理由,备注和感言,完成情况当然是检验你是否在今天结束的时间内完成了你给你自己定的任务了;拖延理由是未完成的任务的理由,也是给自己的一个说法,自我监督的一种方式;备注就相当于一个备忘录,我会在这里写上重要日期的倒计时,或者重要考试的倒计时,比如说我最近就利用Excel的功能在这一列创建了一个英语六级考试的倒计时,精确到每天,这样就可以在每天检查任务情况的同时,查看到重要时间的倒计时,这其实也算是一种自我警惕吧;感言就是自己给自己说的话了,比如我今天做了什么事对于我完成这件事有很大的障碍,以后要尽量避免等等。
原文:“除非在一周内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否则你就有责任完成这个清单,不过也不必超过清单所规定的任务。”
作者还把获取的信息分成五大类:
·随意信息
·观点信息
·过程信息
·具体信息
·抽象信息
●随意信息:随意信息是一系列事实、日期、定义或规则,它们缺少逻辑分类。这些知识看起来没有规律,无法再加工,需要死记硬背。不过事情往往是相对的,正是因为这种信息需要理解的工作少,所以可供探究的程度也少。因此,随意信息如果不进行反复机械记忆,非常容易遗忘。联想法、挂钩法和压缩法就是帮助我们记忆随意信息的方法
●观点信息:观点信息是存在争论的信息。图表法对于观点来说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它能帮助你在阅读以后提取出关键思想。对于观点信息,最大的难点在于获取阶段,你需要检查大量的信息以寻找其中的模式,而不是去记忆具体的细节,速度技巧对于收集信息非常重要。
●过程信息:过程信息是教导你怎么行动的信息,是讲述一系列动作、操作的信息。学习这类信息最重要的是不断练习、反复去做。不过,建立正确的背景概念对于节约时间也同样关键。大多数过程信息都依赖于正确的模型,通过练习可以慢慢形成一个结构,如果有正确的模型则可以提高学习速度,以下是一些可以改进模型的技术: ·内在化 ·比喻法 ·图表法 ·模型纠错。过程信息的最大难点是需要实际投入大量的时间用于练习。你可以对概念理解得不好,但是必须实际地掌握动作。
●具体信息:具体信息是那些在实际中可以观察到、听到、触到的信息,比如医学上的望闻问切的到的信息就是具体信息,不过实际上大多数的信息都介于抽象和具体之间。
●抽象信息:抽象信息与随意信息正好相反。抽象信息非常难以理解,但是逻辑性很强,学习时好比潜入深海的探索,随意信息则非常浅显,但是逻辑性差。对抽象信息来说,理解和拓展阶段显得难以忍受。假如你感到理解困难,可以降低接受信息的速度,将前面的信息深入仔细地探究。这种知识的特点是一环接着一环,所以打好基础至关重要,说以当你在学习抽象信息的时候,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请不要慌张,回到知识的基础部分,基础部分才是这类信息的基石。
●笔记压缩:在这方面我以前真的做的很不好,我总是试图把书中的知识全面的记录在笔记本中,还应用了思维导图这类高级方法,后来才发现这种方法真的是比机械记忆还要笨。书本才是“本”,笔记本只是“末”,本末倒置导致我花费的时间太多获得的知识太少,总是让自己做笔记做的很累而且很花时间,到头来就是抱着厚厚的笔记本在“啃”,晕头转向,很容易让自己失去学习兴趣。笔记压缩就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多做笔记(画图,画模型,做标注,做解析)在书本上,结合书本现有的内容进行学习复习,才是正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抛弃笔记本,我会用笔记本写下书中每一章的知识结构,理清它们的构造,然后在后面记录一些题目,尤其是课后习题和图书馆中参考书中重要的、典型的习题。
对于书中的“费曼技巧”我真的不敢恭维,虽然是第一次听说这位普林斯顿大学物理教师的天才般的人物还有他的学习方法,但在书中还是介绍的太少太简陋了,有机会,一定要读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去了解一下。
原文“费曼技巧的具体措施:
(1)理解那些你没有真正掌握的知识点。
(2)记住那些你能理解,却可能在考试中遗忘的知识点。
(3)作为一个考前学习的高效率方法。很多学生花了不少时间在图书馆度过,学习效果却平平,运用费曼技巧,你只需花上20分钟就能深入理解知识点,而且记忆深刻,难以遗忘。”

最后谈一下翻译者的问题吧,本人读的书不多,还真是第一次在一本非深奥知识的译本中看到如此多的“译者注”,就像你在图书馆认真安静的看书的时候,突然有个人伸个头过来跟你来一句“这里应该这样做”那样,十分令人讨厌,这也是我觉得这本译本存在的一点不足之处,等我有机会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看一看英文原版书“Learn More, Study Less(Scott H Young )”。

本书摘录:
1.明白了信息的简化之后,你就应该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只读一句话当然没有读完一页理解得透彻,知道得越多,理解得就越深。一年读100本书总是比一年读两三本书知道得多。
2.获取信息而不理解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就是所谓的填鸭式学习。
3.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能做到学以致用方能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
4.知识中的很大一部分存在于潜意识中,这部分知识如果不去运用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读了图书馆里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也只是理解了管理学的概念,如果能亲自管理企业,那么对概念就不仅仅是理解,而且是一种感觉。
5.在现实生活中,迷信并不仅仅存在于落后的宗教社会。人们习惯于产生众多古怪的联系,却从不加以检测是否正确。比如人们相信喊加油有助于己方球队获胜,是因为胜利与欢呼叫喊是相联系的。久而久之,人们就误认为大声的叫喊可以赢得胜利。
6.有华丽的理论却不会应用于实际是无用的。
7.拥有“书本智慧”但是缺乏常识的人通常也是不会运用知识的人,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更多地实践,抛开书本,走出去,去做实验,去接触生活,去融入社会。
8.记笔记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如果忘记了这个目的,笔记记得再漂亮,思维导图画得再标准、好看,也是本末倒置。
9.应用10岁规则。是否能用这个比喻解释给一个10岁的小孩听?假如你的比喻还是和原始观点一样,孩子听不懂。重新来过吧,直到你找到简单的他能明白的比喻。.
10.一般的书中都有一些示意图,用来简化信息。在没有示意图的地方,你可以自己绘制图表(即观点流,画出不同的概念或将不同的概念联系在一起)。
11.图表最重要的是方便你的理解,而不是追求漂亮的图画。
12.机械记忆好比钝刀切菜,整体性学习就是寒光闪闪的解剖刀,而联想法、挂钩法则算是切牛排的餐刀。
13.笔记压缩的目的就是将一大堆需要学习的知识减少至几页笔记。
14.当你感到疑惑时,返回去吧 每当你碰到难题感到疑惑时,别急着往下走,学习不是单行道,回过头来,重新阅读参考材料、听讲座或找老师解答,直到你觉得搞懂了为止,然后把解释记到纸上。
15.设想你是老师,正在试图教会一名新生这个知识点 这一步你要假想自己费尽口舌让一名毫无这方面知识的学生听懂,并把你的解释记录下来。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在自我解释那些你理解或不理解的知识过程中,你会理解得更好,而原先不明白的地方也得以理清。
16.我们的身体里都有燃烧细胞,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你不可能驾着空油箱上路,假如今天透支身体数小时,下周你可能要为此偿还更多的时间,如果你现在常常感到疲劳、压力直至精疲力竭,说明你的能量管理做得不好
作者scotthyoung的globle blog

这是本人在本站发现的一些比较深刻的评论:
一些中国大学生的低效学习现状——由《如何高效学习》带来的对比!-----黑暗即是虚空
译者节操何在?——你为什么要随便乱译?-----黑暗即是虚空

别太功利的去看这本书,你得不到什么。

可能是在下才疏学浅,看完这本书之后,并不感觉有醍醐灌顶,如沐春风的感觉。仔细回味书中的方法论发现,其实很多方法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或多或少的用到,比如比喻——小学的拼音n字母比喻为拱门。联想——很多关于超级记忆或者开发右脑的书籍都有谈到。本书感觉更像是一个记忆增强方法论与学习习惯的书籍整理,囊括了联想记忆法,快速阅读,思维导图,主动阅读等方法。作者冠以整体性学习把一系列方法论给整合成了一个流程。理论性非常强,能否运用到生活之中就得看个人的悟性和毅力了。书中的方法论要在现实生活中实践起来绝不是易事。特别是整体性学习,作者提到不能按部就班,又不能完全不按照整体性学习方法来学习,这本身就是个很灵活的东西,还得靠读者的一点悟性来实现。

学 习方法剖析清晰,具实践意义

读本书之前,就对自学有一定方法,不喜欢听老师讲课,更爱自学,考前2/3天看书,能过。书中把自学的学习体系讲述的很清晰,而我之前的自学方法能成功,与此书部分方法暗合。学习方法掌握的要领:1、掌握各学习技术2、选择适用于自己的技术3、探索与研究新学习技术4、从实际出发,考虑选用的学习技术翻译是有些弱。但是书的方法体系还是很好啊!“ 学习之路,任重道远 ”

<如何高效学习> 读后感

<如何高效学习>是由斯科特·扬编写的一部关于如何学习的工具辅助类书籍. 主要介绍了作者的高效学习方法. 具体的介绍大家可以搜索其介绍.------------------------------------------------------------------------------------------------------------------------这本书刚开始读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很牛B轰轰的样子, 大概读了1/3就急匆匆的分享给基友的.但是读完整本书后, 心中的那团热火就黯淡的差不多了, 最后的感觉就是: 有用, 但无具体实施方法或者练习步骤, 有些方法概念模糊, 都是自己参考其他学习类书籍揣测到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这本书唯一给我的亮点就是: 笔记流.这本书大家还是可以读, 但其具体学习方法就需要额外读其他书籍来补充并练习了.------------------------------------------------------------------------------------------------------------------------书的第一部分:1.什么是整体性学习亏我还是学过编程的, 作者写出来的概念我先还是不太懂, 琢磨了一会然后自己理解为这样:结构->一种知识(类似物理,化学这样分类)模型->一种知识里的具体知识点高速公路-> 模型之间的共路为知识点间的联系, 结构的高速公路为要在不同知识领域建立想象链接, 不同的知识领域可能带来新的理解或解决方法.(就是说要有联想能力, 不要一根筋)总的来时就是要懂得灵活变通, 抓住知识点间的联系, 能在不同知识领域间建立联想, 运用不同领域知识合作解题.2.整体性学习顺序亏作者说得那么高深, 其实就是:①获取阶段->认真听讲,简化内容,抓住重点②获取阶段->要理解重点, 并能做比喻或者类比, 这样记得更牢固③拓展阶段->挖掘重点是what,why, how. 能联想到其他知识, 并能举一反三.④纠错阶段,找出薄弱环节->复习纠错巩固,查漏补缺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其实大家从高中就是懂得吧, 但又有几个人做到了?3.信息结构作者给不同知识分类, 作为以后运用不同学习方法来学习不同知识. 这还是不错的第二部分:整体性学习技术:说得挺高深的, 除了笔记流感觉不错, 其他的技术其实就是:①画图, 图像比文字更加形象生动, 更加容易记住②思维导图迷你版, 只建立几个链接③一些关于记忆的方法, 其实都在东尼博赞的书里有详细介绍如何用, 关于记忆的书也是很多. 都有详细方法, 但是作者并没有详细说明.④快速阅读? 还不是东尼博赞的快速阅读, 博赞的书有详细介绍, 或者<如何阅读一本书>更加详细.第三部分:就是身体好, 吃嘛嘛香的道理, 健康的身体是高效学习的保证.决不能拖延...时间管理术...要有好的习惯..------------------------------------------------------------------------------------------------------------------------以上简单分析了下这本书, 其方法都是作者借鉴其他书籍然后融汇贯通懂到自己的学习中, 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毅力能完全实践..但这本书作者写得实在是有点模糊, 只介绍其方法, 并不给汤勺呀..授人以鱼, 不授人以渔啊.以下是我给出的一些参考:①学习顺序要参考作者的方法, 还是不错的②笔记流很好, 以前学习工科课程一直纠结线性笔记(能记录详细知识点)与思维导图(知识点建立联系及对记忆深刻)哪个上课做笔记好..纠结到现在发现笔记流结合了两个方法的特点, 综合运用, 非常适合理工科呀.③其他作者介绍的技术具体实践步骤, 大家可以参考以下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 <拖延心理学>, 东尼博赞的一整套书籍(貌似有5本), 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我没看过), 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以上文字纯属我潦草吐槽下这本书, 若有不足请指正.

如何建造你的“知识城市”——评《如何高效学习》

前些日子在“知乎”网站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读书早晚会忘,为什么还要读书?在我的思想意识中,这个问题似乎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但既然被人提出来了,而且回答者、点赞者又众多,说明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一些人,而且许多人还在被困扰着。看了许多“知乎大神”们的答案,大致思路都是:书的具体内容虽然会忘记,但是还是有一些无形的东西转化为了你的思想、精神、态度、方法等等。这么回答,当然没错,但是却有“鸡汤”的嫌疑——只给安慰,不解决实际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忘掉所学后剩下的东西。可是读完书之后,我们却会觉得什么都没有剩下,这显然是不对劲的。古人说:学以致用。如果读过的书、学到的知识在用的时候都不知道去哪儿了,很难不让人不产生一种严重的挫败感,不仰天长问:读书何用!纵然说无需也不能完全记住书中所有内容,但是,书读过了,却什么都没有记住,这种情况显然是有悖大多数人读书目的的。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首先既然无需记住所有内容,那么应该记住的是什么;其次如何记住需要记住的内容。对于第一个问题,对于不同类型的书籍,答案是不同一的,这里仅以实用技术类书籍为例说明问题。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实用技术类书籍的销售也越来越走俏,比如,时间管理类、处理文案类、逻辑思维类,这类书籍的结构框架一般是:介绍相关理论知识、介绍运用策略及范围、介绍具体技巧方法、介绍实用案例等等。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读者就需要记住基础理论、运用策略和方法技巧,只有记住了这些基本的内容,才能够在需要用的时候在脑子里想到它们。所以,在读书的时候,首先要确立读书目的,有了清晰的目的,自然就知道该记住哪些内容了。再来看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表面上是个记忆的问题,深层次上是个知识体系(思维体系)构建的问题。新学到的知识要达到记忆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使用的目的,就必须与已有的知识发生紧密的联系,也就是常说的“融会贯通”。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你就需要建造自己的“知识城市”。如果把单个知识点看作是一幢大楼、一个社区的话,那么,许多知识点汇聚在一起就是一座“知识城市”,社区房之间的联结就叫“高速公路”。具体如何建造自己的“知识城市”,朋友们可以读一读斯科特•扬的新书《如何高效学习》,书中把建设“知识城市”的方法称为整体性学习策略。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作者一次介绍了整体性学习策略的相关基本概念、实用技术、学习策略、知识点小结。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重点理解牢记核心概念原理、实用技术,在实践体会运用,提高自身学习效率。读书自然不必记住书中所有内容,却需要理解并牢记其核心内容。没有记住核心知识点,没有把新学知识点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去,没有在各知识点之间铺设“高速公路”,在需要使用的时候,自然难以找到该知识点的所在位置。如果是这样,那么读书——真的没用。

会学习的人自有一套方法

不会学习的人总是类似的,会学习的人则各有不同。每个会学习的人背后自有一套方法。我闺蜜男友从小就是学霸,请教学习方法,曰:集中注意,一次只学一样。上学时我们的桌面堆满了书,他的桌面干干净净,只有待看的一本。当我们还在为怎么读书,如何高效学习苦恼,四处寻求解答时,他们似乎天生自带一套与众不同的学习系统,早早就秒杀众人。本书作者斯科特扬也是其中的一位。非常感谢学霸的经验分享,么么哒。本书中学到:1、打破学习的刻板印象,明确读书目的。不会读书的人会把读书当作高大上的事,看书必须焚香沐浴更衣,看书前还必须进行一整套仪式。会读书的人把读书这件事请下神坛,明确读书目的就是获取资讯和提高自己,没有那么多规矩约束。2、斯科特扬的整体性学习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言有尽而意无穷,需通过实践领会。3、有进取心的父母难得。斯科特说他也没什么,不过就比别人多些好的基因、有进取心的父母和天赋罢了,说者无心,听的人银牙暗咬,NND,不说好的基因和天赋,光是有进取心的父母一项就足以羡煞旁人!举我自己的两个例子,一个是小学时语文考试,有道题目,写出几个有“左耳旁”的字,我写了“阴”,当时“阴”字课上还没教,我自己看书看来的,考试时这么写,颇带有显摆的味道,我想着一定会受老师表扬。没想到试卷发下来后,“阴”字上打了个大大的红叉,顿时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难道这个字不存在?另一个例子是和我父亲。物理课上教了共振,老师举例说晕车就是共振产生的,人和车子产生共振,所以会有晕眩不舒服的感觉,这个时候只要调整人的姿势和位置,避免共振,就能避免晕车。我很开心地和父亲分享了这个知识(当然对错不论),原以为能得到赞扬,可惜连一点反馈都没有,我父亲听完后一点表示都没有,仿佛没有听到。这两件事对我的自主学习是个很大的阻断。4、觉得乏味是因为新知识和旧知识以及生活经验未能结合。5、看到了一种可能。斯科特说他读书时坚持全日制学习的同时运营着一家企业,同时主持一家演讲俱乐部,同时每周坚持写7000字。是不是很了不起。虽然很了不起,但也不是不能做到的事。人不要给自己灌输“做不到”的观念,毕竟有人做到了是不是,永远寻找解决方法。6、10岁规则。简而言之就是白居易法。用最简单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解释出来,达到妇孺皆知的地步,那么这个知识你就学透彻了。

如何高效学习

翻开这本书看到作者的经历后,才发现这是我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的作者,他花了一年的时间学完了四年的大学课程,还获得可很多奖项,自己还创业,写博客。总之那时候看到觉得太厉害了吧。也看过他关于自己学习的方法和时间的管理。没想到他出书了。实用型的书最好的方法就是做思维导图书里主要讲了三方面:整体性学习整体性学习技术超越整体性学习1.1,整体性学习主要是要建立自己的一个结构、模型和高速公路,这就类似我们的知识是一个很大的储存库,我么知道大概的内容,在内容里建一个模型,记住主要的、简化的结构,高速公路就是能将各种信息联系起来,各种信息碰撞,激发创造力。1.2,学习的顺序,获取信息尽可能多的知道观点的由来,深入理解它的意思,探究知识的背景与其它观点知识的联系,纠正自己错误的信息,最后实践与应用。当然不一定都按这样的顺序来,可以从任何时候开始。1.3,信息的结构,随意信息缺少逻辑性,就要运用联想、挂钩和压缩来记住内容。观点信息需要去搜集更多的信息,记住其中的模式。过程信息就是实用性的知识,利用内在法深入理解,找到容易理解的比喻,还可以利用图标来记忆,纠错之前的模型。具体信息就是那些在实际中听到、看到的信息。抽象信息比较难以理解,但是运用到生活中需要具体的层次,把知识点更简化,这样容易记忆。1.4,学习的目标,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学习它?它对你的人生和生活有什么用处?2.1,获取知识的方法,快速阅读和笔记流,快速阅读是知道自己看书的速度,多少时间内自己能理解的程度,了解自己的看书方式。知道主要观点讲什么,怎样才能记住它和如何拓展。笔记流是用简单明了的笔记,用联想、符号、图像,整理笔记用于记忆。2.3,联系观点,如何把信息吸收,用比喻法,找一个容易理解,有相似性的例子。用内在法,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加上其它的感官,会有一个具体的形象。用图标法来记忆一些概念图。2.4,随意信息的处理,学会联想,用符号,数字链接,记录笔记的时候用更简单的语句,图标来记忆内容,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知道自己的错误观点,修正,建立更好的模型。2.5,知识拓展。这里有一个费曼技巧,最好的学习就是教会别人。选择学习的概念,去教给别人,以最简单明了的方式,如果有疑问,就重新学习理解,再去教会别人。3.1,能量管理:增加能量储量,每周3~5次的锻炼,充足的失眠,健康的饮食。利用日程表循环式的,每周休息一天,什么也不做,不要熬夜,尽量在一整段时间内完成要做的事。3.2,不要“学习”学习应该是深入理解,阅读材料,完成作业,记录难点,记录笔记流。3.3,不拖延时间,学会列清单,做周计划和日计划。3.4,批处理,一次性完成,提高注意力,增强工作效率。3.5,有组织,整理东西,有固定的位置,坚持列清单和随身携带笔记。3.6,自我教育,建立良好的习惯、养成每日习惯,克服在这过程中的挫折困难、设置学习目标。不要指望一次读完本书就能成为学习超人,准确地说这是一本学习行动指南,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时翻阅。第一次阅读,可以大致了解整体性学习的概念,而书上介绍的学习技术则需要反复练习,方可达到熟能生巧、为我所用。指望看一遍书就能熟练运用这些学习技术,就如同从未拿过弓的人一次就想射中靶心。————斯科特·杨用书里的这句话结尾很好。实用型的书需要实践后才是你自己的东西。

解读《如何高效学习》

《如何高效学习》是一本介绍整体性学习方法的书籍。作者是斯科特.杨,利用整体性学习法在1年完成MIT33门课程。现在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博客之一。中文译文浅显易懂,共178页,全文读完2个小时左右。主要是介绍学习知识时比较巧妙的方法,倡导“巧读书”,避免“苦读书”。概要内容为:在读书的过程中建议先把知识分类,对于不同的知识尝试用不同的结构把知识点联系起来,其中可以运用联想、比喻等方法,或纵向或横向或深度进行信息挖掘,进而把知识内容学以致用。看似简单的过程,但是如果要把这个技巧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大量的阅读及练习,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学习技巧会为日后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介绍书中几个能马上见效的思路:1、整体性学习的顺序对于学习的顺利有六个步骤: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 测试最后一个步骤的测试是伴随前面每一步的,测试可以帮助改良学习方法。这个学习的顺序和拆书帮的理念相同,只是在进一步的细化。拆书帮的RIA,指的是R=Reading 阅读原文I=Interpretation 引导促进A=Appropriation 拆为己用。2、信息的分类不同信息处理的过程不同,把信息分成五大类:随意信息: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可以用联想法来处理。观点信息:存在争论的信息,论文中常见。可以用图表法处理。过程信息:讲述操作和行动的信息,如游泳、变成等。可以建立正确的模型,通过联系形成结构。具体信息:实际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信息,可以通过内在化将信息与各感官联系在一起。抽象信息:与感官没有直接联系的信息,逻辑性通常都比较强,打好基础后通过内在化和比喻法。3、费曼技巧第一步:选择要学习的概念;第二步:设想你是老师,正在试图教会一名新生这个知识点;第三步:当你感到疑惑时,返回去吧;第四部:简单化和比喻。教是最好的学。4、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设定一个1-3个月达成的目标,项目完成时目标尽可能清晰。这条也符合“deadline 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观点。在一定的时间内明确要做成什么事,会激发学习的斗志。但是项目不要太大,如果是遥遥无期的,会动摇信心。其余的部分主要是介绍技巧信息,比如如何加快阅读速度,如何利用想象力来调动对知识的理解。关键是在于学习一项新内容时可以有效的调用过往的知识来补充当前的知识结构。书中介绍了很多练习的方法,命名为智力挑战,可以看作是脑力体操,脑子是越用越聪明的,智力也会随锻炼有所提升。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于信息不对称,掌握方法,尽可能多的学习知识,就是在减少自己与牛人之间的距离。时间一定的情况下,给自己进行扩容,刷新下自己的操作系统。

《如何高效学习》在讲什么。

像是《怎样写作》、《这样读书就够了》、《怎样阅读一本书》、《如何高效学习》等等这类畅销书籍,刚捧起来看得时候我总是期待满满,希望可以从中发现一些跟平常不太一样的学习习惯,通过颠覆习惯从而去进步,然而读完全书总觉得跟期待的不太一样,觉得这类书籍无非是把我们墨守成规的习惯用文字有意识的写出来。本书讲述了整体性学习的高效性,以及该如何运用其中每个步骤。一、整体性学习整体性学习整体学习分为五个大类1.获取通过眼耳口鼻、人的感官,可以获取到任何信息,细心去观察,无处不可获取到信息。书中提到获取信息需要简化,找出真正需要的东西,同时获取的信息多总比获取的信息少要知道的多,但是不可追求速度,一定要消化所获取的信息。2.理解仔细理解信息表面的意思,了解其怎么得出的、与其他之间信息是否有联系。3.拓展拓展分有深度拓展、横向拓展、纵向拓展。深度拓展是最花费时间的工作,但也是牢牢锁定知识的最佳方法,需要很多的探索,追问知识从何而来,结论来自何处?横向拓展主要需要思考类似的结论有哪些?哪些地方类似?同一时期还有哪些发现?同一发现者、同一领域还有哪些发现?围绕这一知识还有哪些其它的事实?在知识周围建立关系、联系。纵向拓展是本书最为推崇的方法,有比喻法和内在化的方法讲述,这类方法是最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4.纠错检查每个环节是否做到位,纠正错误。5.应用在不同的领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知识很大一部分都存在潜意识中,不去使用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二、弱点弱点在第一次尝试整体性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找出流程当中较为薄弱的地方加强锻炼,并且认识到自己的弱点。我的弱点1.阅读新书的时候,我总是无法有逻辑的形容出我所获取到的信息,哪怕阅读时是用心去思考了。我发现是从不做笔记的原因,同时我并没有深深体会作者的观点。2.我拓展的很少,有时候我会将刚学习到不容易理解的信息与常识进行联系,采用比喻、好像的方式去更好的记忆和理解,只是没有有意识的多去拓展。*3.比如我读完《乌合之众》后在生活中总是观察、分析集体的思维习惯,用书中的大集体与现实生活中的小集体进行联系,但是有一次跟不同部门的同事沟通出现了点问题,我就忘记了“集体无意识”这个概念,还郁闷了半天。整体性学习是一环扣一环的,如果获取信息没做好,拓展就会增加难度,应用就会不到位,所以查出自己的弱点并加强练习很有必要。三、多种信息信息结构从小到大,我们需要不断获取知识去成长自己,如果把信息分类,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待,就能使学习更轻松一些。1.随意信息这类信息浅显、缺少逻辑,往往需要我们死记硬背,攻克这类信息我们需要尽量的找到其中的逻辑性,可以采用连想法、挂钩法、压缩法去记忆。2.具体信息‘可听、触、观察到的信息都是具体信息,具体信息通常介于抽象信息与具体信息之间,我们可使用内在化去吸收具体信息。3.抽象信息抽象顾名思义缺少感官的直接联系,但是逻辑性强,难度在于难拓展和理解,需要降低速度,仔细去探究。4.观点信息观点信息是存在争议的信息,在于获取大量信息及模式,可采用速读技巧、图表法。5.流程信息是一系列操作、动作信息,需要不断练习、反复去做,建立正确的概念、模型。四、方法获取,快速阅读指读法:通过调整手指速度控制阅读速度。练习阅读法:1.读三分钟,合上书本,尽可能的写下记住的观点;2.然后复读三分钟,边读边记观点。3.将两者的观点相比较,(1-2)÷总观点数=阅读这一类材料在一定的时间内的理解能力找一本书练习阅读,目的在于训练自己尽可能快的速度理解所读内容。正是因为练习这个步骤,我才发现之前阅读并没有仔细去理解每句话的含义,导致我不能有逻辑的叙述我看到了什么。积极阅读法准备纸笔,写下每章标题和副标题,读完一部分在笔记本上记一些笔记记什么?1.这一节中主要观点是什么?【理解】2.我要怎样才能记住这些观点?【拓展】3.怎样将主要观点拓展开以及应用它?【应用】比喻法将不熟悉的信息跟熟悉的信息用比喻的方式进行连接1.确定要深入理解和记忆的信息2.在经验中寻找与信息相似的东西3.重复1.2的步骤,检查比如不恰当的地方。练习写下几个观点针对每个观点写一个可以解释观点的比喻寻找更多能充分描述的比喻10岁规则:讲给10岁孩子听,让孩子听懂重复上述方法,直到自己真正理解为止内在化将获取的信息想象成一幅画,给这幅画加上声音、知识、情感,是它生动形象、便于记忆。1.从建立图像开始2.使图像“活”3.加入其他感官、情感,不断优化可以用纸笔画出来加深印象。练习写下几个观点画出来在脑中加入情感快速画出图表法这一章我试着用思维导图去练习,发现思维导图比一堆文字看起来更加清晰,只需记下关键词就可以联想起来,也可以画一些小图像来代替文字。联想法大胆想象,如:挤奶工在给一个巨大的香蕉挤奶。挂钩法这种方法适合记随意信息、没有逻辑的信息。如数字:19491-衣9-舅4-事9-旧舅舅的衣服是旧的,或者更为大胆丰富一些。应用罗列学习到的信息可能应用的地方、付诸实际的行动,试着将所学用于生活。目标法以小项目开始,定一周计划,记录完成过程,完成后回顾学习方法。五、阅读感受小结上述许多方法都是我在无意识中正在使用的,所以看到最后觉得这本书很LOW,并没有什么高深的高效学习方式,但是在整理这篇读书笔记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从这本书里收获了什么了。之前读完一本书,做笔记总是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写起,无法有逻辑的写读书笔记,但是又是清楚的知道书里的细节的,所以这本书还是完善了自己的一些阅读习惯。我想是因为我阅读本书的时候是抱有期待的,所以阅读时很为仔细,做好了笔记,练习了思维导图,所以整本书的结构就在我的脑子里,拿起笔的时候就能轻松的整理了。所以最后我想说,虽然方法都是最简单的方法,但是整体性学习这个概念中的每一步是值得我们去多加练习,直到成为习惯就熟能生巧了。其实我个人是不喜欢这种功利性的读书方法的,总觉得阅读是一种乐趣,自己的阅读方式可更加自由些。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更适合在校学生加以效仿。

记忆的钥匙--联想

用了两天时间阅读完这本书,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体会是让我更加深刻的在一次理解了记忆的提取以及记忆的方法和对于学习的理解本书语言翻译的教口语化,书中主要介绍了整体性学习法,整体性学习中最重要的方法是比喻、图像法、联想法。作者用吃饭这个行为做比喻,说明了学习也是有步骤及技巧的,作者提出了结构-模型-高速公路学习假说。以及在此假说下学习的步骤---获取-理解-扩展-纠错-应用而个个步骤又有具体的技巧。其中作者开创性的把信息做了分类,以及不同类型的信息如何处理做了说明其中还介绍了费曼技巧,这技巧相当于模拟教学,适于对只是进行复习从而发现自己知识中的盲点,从而教学相长作者在第三部分还阐述了对于学习的哲学(能量管理、学习目标、绝不拖延、批处理、有组织)以及对自我教育的看法与重要性,和其中的问题。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具有指导性的书

学习的核心是理解

学习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的模型告诉我们,理解一点都不困难,我们之所以有时候不理解知识、做不出来题目、看不懂文章,并非我们不够聪明、不够勤奋、不是学习的料,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背景知识不够,有时候是一大堆术语难住了我们,有时候是作者的写作没有考虑到我们的已知,作者认为很简单,很多背景知识都省略了,可是作为读者的我们未必也有足够的背景知识,因为不知道A,所以不能理解B,这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么在一道题目、一篇文章、一本书里,作者有意无意地省略了多少A?现在我们知道,理解困难的关键因素是背景知识的缺乏,而不是我们主观上的问题,如不聪明、不勤奋、不会学、老师对我们不好、意志品质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标不远大……,统统不是,与我们自身没有任何关系,学习不好,理解不好,不怪我们,完全是书编得不好,该给我们的背景知识,在书上不写清楚;老师教得不好,老师只关心那些优等生,好多背景知识不说,他与优等生们心心相印、心有灵犀,因为优等生知道那些背景知识,而我们这些“普通生”,却被老师晾在一边,实际上,普通生与优等生一样聪明,差别只是那么一小点,优等生多知道一点背景知识而已,如果老师能想到这一点,能补充一样的背景知识给普通生,普通生同样会表现出色,因为他们并不笨。可惜,有时候,因为老师不屑于提供背景知识,老师认为班上有一些优等生,就可以了,不指望人人都成为优等生;有时候,是因为老师认为掌握背景知识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理解不了,只能怪他自己,老师没有义务补充背景知识;有时候,因为老师认为考得就是你是否知道背景知识,所以他当然不愿意告诉学生;有时候,老师为了显得高深和神秘,略去了背景知识……。我们的学习方式除了听老师讲课,还有读书(文本阅读、阅读理解),如果读一本书,困难重重,读不下去,千万不要责备自己,不是因为我们基础差、脑子笨、不刻苦,完全是因为这本书写得不好,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具备的背景知识,该解释术语的地方没有解释,该举实例的地方没有实例;该有背景材料的地方没有背景材料;该有比喻的地方没有比喻;该有图的地方缺少图,背景知识缺乏,理解就无从谈起,虽然背景知识足够,但是背景知识不恰当,理解也无法轻松。

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高效学习需要有目标,有策略,并付诸于实践。作者Scott在书中向读者朋友们分享了他自己的“整体性学习策略“,内容主要围绕着”如何高效地处理信息、有机地整合知识、充分地运用所学“来进行总结。相信通过理解这一套方法论并加以实践,学习效率会不断提升。

给阅读找到一条路【早期读书记录】

一直觉得自己的阅读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什么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呢?《如何高效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整理了自己的思路。第一:机械性学习。为了学习而学习,要是要找词语来说你可以想想“题海战术”。机械性斗记忆,为了考试做题甚至是背答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记忆一般来说也是短时间的记忆,很快的我们就会忘记当初“学习”,要做到后期的学以致用,或者是自身的提升是不可能的。其实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是不可取的。第二:整体性学习。学习的闭环:①知识的学习②知识的理解③知识拓展④知识纠错⑤学以致用。⑥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新知识学习。在第六个环节我们又回到第一步去进行知识的学习。书本也对第二部分进行了很“细致的解读”,按照排版呈现的前后顺序:先介绍什么是整体性学习,如何建立合理的学习顺序,之后是介绍技巧。给我指出一条明路,还送上了一本“通关秘籍”。当然学习技能不是说说马上就能用的,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前期可能速度会忙下来很多,其实习惯养成了就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另外关于如何学习如何阅读类的书籍很多。可以多看两本,找到更合适自己的。下面推荐一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按照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不同的阅读 方式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这些书中都有介绍。另外书中还按照,社科、人文、科学、数学、历史,文学,诗不同的类型来告诉我们应该按照什么方式进行阅读。最后学习是一个闭环,我们需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这样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才能不断前行。

内容空洞,干货不多

整本书内容比较空洞,干货并不多。感觉作者是一个大学毕业并不久的学生,对学习理论并没有深入研究。作者在一开始就说的很清楚,这只是一个“假说”,只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并没有科学的理论支撑。遗憾的是,就算只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作者也谈得很不好。很多术语的定义都含糊不清,作者像是在自己的脑里给自己讲道理,讲的东西都是大脑里最原始的想法,没有经过良好的加工,别人很难理解。第一章全面介绍了整体性学习概念与顺序,第二章介绍方法,但是感觉方法与概念之间没有很强的关系,看了第二章的众多方法很难和第一张介绍的每个步骤联系起来,这些方法像是很零碎的奇技淫巧,并不能很好的为整体性学习服务。另外,对于第二章介绍的方法,主观性描述太多,虽然有一些例子,但是例子个人觉得要么非常简单要么非常烂,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导致这些方法的可操作性非常差,自己在学习时很难有意识地使用这些方法。

《Learn More,Study Less》对我的影响

关于学习方法的书,我看了了一点。里面的有一些精髓,在其他书也出现过。或许有些书就是集百家之所长而写出来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有涉及到如何去浏览一本书,然后尽可能地记住大部分的知识。以前觉得很傻b的指读法,原来真的很有用。《暗时间》中也有指出,读完相关的专业书之后,要尽可能地画一个思维导图。还有一点,教是最好的学,而在这本书中,他更加指明了如何教会一个十岁的孩子。《10000小时天才理论》里面跟我们说了,我们的学习状态是如何映射到大脑的神经的。每当你强化的时候,就是增强神经回路。所以,让我相信了只要你努力,就可以要所成就。当然,占主导的是兴趣。这个兴趣,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后天的。最好是一个正反馈。回到这本书,让我觉得眼前一亮的是,两个方法。一,内在法;二,“不要学习”。关于内在法那里,挺有意思的,如果将枯燥抽象的知识跟已经存在的知识进行类型,通过这样的途径与其他的只是神经回路进行勾搭,这样这个系统就更加稳定。借强补弱,还有意思。还有图像法,也是很好的,可以把你接触到的知识转化为夸张图像,越夸张印象就越好。里面核心的部分,就是围绕一个学习过程来写的。对知识的,获取, 理解,拓展,纠错,应用。如何才能提高效率,其实一切都是由方法,当你的觉得某个技巧很有用但却很耗时,可以通过练习,把这个使用时间给缩短。在激活兴趣方面,作者提到了两个方法,1.不停地问,对知识进行拓展。2.通过一个项目,将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又或者为了完成一个项目学习某方面知识。回到我自己。之前,也有很多时候,让我兴奋,乃至亢奋的时候,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还烟消云散,感概不再年轻。记得最兴奋的一段时间是睡觉的时候在想项目的事,早上早早地醒来,也是因为项目的事。那段时间,真的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身体有点虚,久坐见,见头晕。这次,就不能再这样了,劳逸结合,不能像之前那样,拼得有点不太理智。

值得一读

一直都不是怎么会学习的学生,只会比别人多用时间。经常陷入到学完就忘,忘完再学的怪圈中。最近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买了这本书。一遍阅读下来感觉可以,作者总结的挺不错的。最难得的是作者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方法整理成一个体系。从作者称之为整体性学习方法的方法来看,我们以前称之为比较的学习习惯都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书中也提到了,方法在不一定会高效的,还需要其他品质。自我约束,不拖延等。这些我做的就不是太好了。书中还提到要重在实践,通过实践来掌握方法。这类书籍还推荐《把时间当作朋友》和《暗时间》。

大部分内容都看过,只是如书中所述,作者将之串联起来了

整个文章都围绕整体性学习法来讲,从策略到技术。核心思想:把所学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他的很多概念并不是首创,如学习的5个步骤,再如比喻法,图表法,快速阅读等等。但是有一点我从其他说上比较少看到,就是在学习之前,先判断将要学习的信息种类,根据类别选择不同方法。如随意性信息,用联想法、挂钩法比较好记,过程类信息用比喻法或者图表法比较好等等。而且他在一个技巧后面,都教你如何练习,这一点比较好。但是技术部分解释的并不够详尽,我尝试了一下,也并没有那么容易做到。

无题

不得不承认的是高中三年为了成绩而学习的方法并不会适合大学,我也不想在方法等因素上落后于他人,所以对此书的印象还不错。总结一下,本书分为以下几个点:整体性学习是让知识相互联系。需要应用到三条路径:模型(用具体的物代替抽象),高速公路(不同结构间的联系),建立知识结构(尽可能多的建立路径)整体性学习分为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测试,找出薄弱环节。就我个人而言,获取理解阶段问题不大,但是拓展和纠错能力不算理想。首先,拓展分为深度拓展(背景),横向拓展(与周围知识建立联系,如中国历史和英国历史),纵向拓展(应用,和看似无关的知识)。其次信息被作者分为五类,分别是随意信息,观点信息,过程信息,具体信息,抽象信息。于我个人而言,随意信息和抽象信息很难记住,作者提供了三种方法,联系发,挂钩法,压缩法。然后应设立周目标,日目标,并合理安排工作学习时间接下来就是本书的主要部分:整体性学习技术。上课时尽量做到一次学会。笔记尽量简略,但是要能看懂。接下来是高效率处理,尽量把大块时间用于批处理,养成习惯,不要拖延,要有能量管理意识。然而作者本身神奇的学习效率让人对此书报以太大的期待,然而作者并没有具体的表述他某段时间的日程,光是书中的内容让人感觉有点空泛。

一些中国大学生的低效学习现状——由《如何高效学习》带来的对比!

关于本书的内容已经有人总结了,我就不必多说了。字数不多,一个下午就看完了,方法论的书关键在于实操练习。只是看完这本书,联系到自己读大学的经历,不禁感叹,中国大学生都在低效学习!我不能说所有中国大学生都如此,那些名校学生更有自主性,但是,占据庞大人群的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很多展现出来的确是无底线的低效学习。临近考研了,经过图书馆附近总能听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来大家都在“机械化记忆”(当然,中国的政治很多还是要死记才行)。许多学生不仅仅学习是机械化的,连老师教书也是机械化的。看看现在中国的大学,教师坐在台上,不停的点PPT,每个知识点都照念一次,连数学这种逻辑性极强的学科也不能幸免,这样讲课还不如学生自己看一遍PPT,速度绝对比教师讲的快。就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来说,你很难看到那些教授会看着书或者看着PPT给学生讲课,他们用的是自己的讲义,教材只是辅助的东西,全程黑板推导,讲课也极为投入。中国的老师?看着天花板讲完就算。低效讲课下,学生也是低效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实根本就是不学习,难怪以前有个大四的跟我说:“我上了大学四年,仍然是高三水平。”《如何高效学习》中的方法能不能在中国大学生中普遍推广我觉得很值得怀疑。大学学习似乎进入一种死循环:随意听课——考前背重点——考试——不挂科万岁——忘记一切,重新再来。大学生进入大学不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反而是热衷于各种无聊的社团活动,一个踩气球的游戏居然每个社团都搞,难道中国大学生搞活动就只剩踩气球这种水准?《如何高效学习》中给出了笔记流方法,但是现状是大学生上课根本不会做笔记,何来笔记流?整体性学习?不好意思,中国特色潜规则是重点就是王道。有个大学生曾经跟我说,现在大学生都不值钱,找个工作就只有不到3000月薪。我当时就心想,你打游戏打了四年,还想享受高薪,做白日梦呢?他还手捧《厚黑学》视为圣经,我告诉多看些有用之书,少看这种歪门邪道,就你现在这水平,还想厚黑?别把自己黑了就算不错了。中国的很多大学生只能说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为什么中国的大学会变成这样,我以为“严进宽出”是一大原因。进到大学就几乎不可能被退学,没有危机感,没有竞争感,很多人直接就沦为了大学的“性奴”,“我不是上了大学四年,我是被大学上了四年”。“宽出”即放纵了学生,也令学校管理者对学生不重视,重视更多的形式主义的东西。本书的副标题是“1年完成4年课程”,好吧,在中国的一些大学里面,如果你要申请提前修课程,教务处的人会用最经典的一句话回答你:“原则上你是不能申请的。”(所谓原则上不能,不是真的不能,这时你只能找关系。像转专业,原则上也是不能转的,但是疏通关系后,就大不一样了。)有个在美国读研究生的学生说,学习、朋友和娱乐只能三选一,因为学习任务太繁重,一年读下来,有一半人都达不到要求被退学或转学。这才是真正“读”出来的学生啊。我们曾经嘲笑国外的学生,说他们学的东西简单,不用做作业诸如此类的。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多少有点被嘲笑的感觉。当我们读高中时,我们嘲笑国外高中生就只有初中水平。但是当我们读完大学时,我们确要被嘲笑为只有高中水平。这种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线的事,恐怕还将一直上演下去。我们能做什么?多看看有用的书(比如此书),自己努力,让别人堕落去吧!(再次强调,我没有说全部中国大学生,只是的确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这种情况!)后记:曾经读过一本书叫《在MIT上学》,作者讲述了在MIT读研究生的经历,里面特别提到考试之前华裔学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历年真题,把作者惊呆了。回想自己大学考试之前,无不是考前网上寻找真题,直接背答案,考前各种重点。(当然也被坑过2次)每到考试之前,学校的复印店总是人山人海,以至于我的一个同学干脆自己买了台复印机,据说还能赚不少。对于理工科、财会系、法律系的学生,咱死记硬背尚且还能应付考证工作之需求。对于人文社科的学生,倘若仅仅依靠教材,考前死记,实在是难以达到学科的基本要求啊。尤其是中国的文科教材信息量太少。如若不广泛阅读,真的就算是白读专业了!走进书店,看见学生们手捧教材辅导买单,心想,越来越多的习题,能做完吗?居然连小学就开始做套卷,也难怪身边的土豪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国外的私立学校。最后还不是这些出教辅的人笑到了最后!关于考试战争的弊端,橘木俊诏的《日本的贫富差距》有来自于日本的经验,可以借鉴!该作者同样认为考试战争和严进宽出削弱了日本的高等教育。——————————我的一位亲戚近来开了一个公众号:职场9段(jy-job)。他以前是飞利浦的高管,现任某上市公司副总,在这个公众号中他会披露一些他个人的职场经验。我已经向他反映了多讲讲大学生刚出来工作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尤其是目前大学生的迷茫状态以及喝了太多心灵鸡汤后的迷醉,使得很多人其实走了不少弯路。希望各位看客关注一下,偶尔看一看里面的文章,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

我在这里泼一盆冷水吧

这个作者经历确实挺强的。但是不代表他的书不错啊。这本书弄本电子书看看就可以了。里面的方法可能很有用,有讲到复习的(模型论等),有讲到记忆的(联系法等),也有讲到记笔记的。最大的问题是,他没讲清楚怎么读懂一句话!我复制一句海德格尔的话你们就懂了:“根据显示自身为在场性(Anwesenheit)。在场性之现身当前乃在于:在场性把各具本已方式的在场者带入在场状态。”连一句话都没读懂,怎么去理解?作者预设了大家能懂,从字面理解,或者多读书就能懂。-----------------------------------------------------------------------------------------分界线后,我把他的学习方法,叫成中国式的学习方法。为什么这么说,后面我解释。确实,他的方法很有用。关键是,他认为知识首先是应用。问题在于,还有一种观点是,知识也包括了“求真”。作者里面提到的管理十定律。问题出来了,如果某一天,管理定律被精简成五定律呢?他的那些联系,是不是就在打自己脸呢?科学研究,靠的就是一种“认知失调”,明知道这可能错的,却要当成对的教。很多物理学家都提到这个。(不要回复我you can you up!)

我只是会不停的寻找食物,用力的咀嚼食物。我竟从来没想过,我到底有没有消化

考试失败的经历开始让我陷入的无限的自我怀疑中。当别人述说着自己如何轻松应对考试和学习时,我只能无奈的自嘲自己是一枚学渣。CAP failed, QP failed。 尽管有令人羡慕的GMAT成绩,那也只有我自己知道,完全是幸运而非实力。也许是那种到了南墙也坚信自己可以穿过去的顽固性格让上天都有点看不下去了,它让我偶然看到了这本书。某些章节,尤其是关于消化理解的那部分,真的帮到了我。写到这里有点广告嫌疑。但是,就像是麦肯锡的那位咨询说的一样,人类最快接近成功的捷径就是找到和你做相同事情并且成功的人,学习他们的成功之处。我很幸运。我相信,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之后。离悲剧,至少会远一点点了。

如何高效学习(Learn More Study Less)_斯科特·扬_阅读笔记

一、逻辑:结构(大楼)模型(楼内门牌号)高速公路(马路)二、顺序:1.获取(要准确无误得到信息,导师办公室在432,其他都不对,我经常记大概,这是非常错误的,获取错误信息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灾难)2.理解(上下文中联系,大楼内部的逻辑顺序,看到430可以推断432在附近)3.拓展(不同结构之间的联系,软件大楼和管理学院挨着很近,知道管院在哪就不难找软件大楼)4.纠错(在模型和高速公路上发现错误,立马更正)5.应用(纠错的高级阶段,通过比较信息(知识)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运行,如果理解不符合现实世界,那么再多也没用)6.测试(反问每个阶段做的对不对,分别是:我以前看过这方面的知识吗?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我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与哪些知识有联系吗?我删除了哪些不恰当的联系吗?我把所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了吗?看看432里面到底是不是杨老师)1.获取:(1)简化(简要概括知识,言简意赅,提取有用信息,删除无用信息。记湖大同学电话录时,所有名字前加上湖大两字,以后查询起来非常方便)(2)容量(记更多的信息。记更多的同学电话)(3)速度(后面解释)2.理解:理解字面意思,思考这个信息从何而来?与其他信息的关系?怎样用它解决外面世界的问题?3.拓展:(1)深度拓展:这个知识从何而来?时代背景如何?产生了什么作用?发明者还发现了什么?(2)横向拓展:类似的结论还有哪些?同一时期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应用?(3)纵向拓展:在结构之间建立高速公路,特别强调比喻法。4.纠错5.应用: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是最终环节,最终目的。6.测试三、信息的类型1.随机信息:缺乏逻辑,死记硬背类的知识。联想法,挂钩法,压缩法。2.观点信息:存在争论的信息,最难在获取阶段。速读法,图表法。3.过程信息:一系列操作,程序的信息。内化法,比喻法,图表法,模型纠错。4.具体信息5.抽象信息四、技术1.获取知识(1)快速阅读<1>指读法<2>练习阅读法:三分钟测试自己的阅读量(用指读法),写下知识点,正确知识点除以全部知识点(正缺,错误,遗漏)<3>积极阅读法:这一节主要观点是什么?怎样才能记住主要观点?怎样将主要观点拓展和应用?(2)笔记流:主要的观点,简短的单词,相互关联的关系。2.联系观点(1)比喻<1>确定你要深入理解和记忆的信息<2>在个人生活经验中寻找与信息类似的东西<3>重复上述过程,检查比喻不恰当的地方(2)内在化:不仅在头脑中创建图像,而且有声音、触觉、情感。<1>明确你要内在化的概念<2>首先建立图像<3>动态化图像<4>加上触觉、嗅觉、听觉<5>加入情感<6>不断重复和优化,直到看到图像就能很快回忆起一起(3)图表法<1>流程图<2>概念图<3>图像3.随意信息的处理(1)联想法(2)挂钩法:把要记忆的知识和数字联系起来(3)信息压缩技术4.知识扩展(1)实际应用(2)模型纠错(3)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创立1-3月的小项目,记录项目进程。5.费曼技巧(1)选择要学习的概念(2)设想你是老师,你正在企图教会一个学生这个知识点(3)当你感到疑惑时,返回去(4)简单化和比喻五、成为高效的人1.能量管理(1)增加能量储备:运动、睡眠、喝水、少食多餐均衡糖分(2)将日程表又线性改为循环式的:一周休息一天,晚上不干活,设定90分钟专注2.不要“学习”3.绝不拖延时间4.批处理5.有组织

超级学霸

一位因为快速学习而成名的神奇小子,他应用自己发明的学习方法,完成了10天搞定线性代数,1年学习4年MIT课程的“不可能任务”。本书就是对他学习方法的全面介绍,其中包括整体性学习策略的核心思想和具体技术,详细介绍了快速阅读法、流笔记法、比喻法、内在化等七大方法,并为高效学习提供了从生活到时间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跟随作者,你也将成为高效学习的超级学霸。

《 真心找到一本好书》

这本书良心而做比那些市面上拼凑起来的有份重 我并没有记住全面的内容 这些是我画重点整理的 前面这几章节 整体性学习概括 分为三个方面 结构 模型 高速公路。 开始学习的最佳技术 是比喻,内在化 ,基于流程记事和画图表法。这是整个学习的基础学习顺序是获取 ,理解,拓展,纠错,应用快速阅读用于获取信息这方面书籍,本书里有介绍,《如何高效阅读》笔记流和比喻法有助于拓展。模型纠错和项目学习法用于对观点的纠错和实际应用。学习的过程是类似,但是知识结构类型却不一样。然后斯科特杨把信息结构分为五大类型 这是我们学习生活要处理。随意信息(用联想法 ,挂钩法,压缩法)观点信息 ( 速读技巧 图表法)过程信息 (不断练习,反复去做 。用内在化,比喻法,图表法模型纠错改进 )具体信息 (内在化与五感相联系 )抽象信息 (图像练习 内在化,比喻法)下面介绍整体性学习技术 是理解,拓展,纠错,应用更深一个延伸。接下来介绍一个也就是整体性学习技术实际运用—费曼技巧我觉得这个头就是这样起的好。用费曼的学习技巧来提高自己(费曼挑战任何一位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的教授,即不管这些教授告诉费曼多么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只要他们使用简单的术语(不得使用费曼觉得生僻复杂的单词或术语)去描述,费曼就一定会得到出同样的结果。全部完成这些挑战要两年时间。假如你再理解概念时有障碍,那就要练练比喻法。假如你不擅长处理一大堆日期,定义,那就练练联想法和挂钩法。最后一章是关于时间管理。斯科特.杨 个人关键信息 我的大多数自我教育都是采用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并指点减少受挫的几点。明确指出自我教育碰到最大问题是缺乏系统安排,没有目标,缺乏计划和方向。其实到这点其实我们要应用整体性学习技术核心(比喻,内在化,图表法)来处理这 五种种信息 随意信息观点信息 过程信息 具体信息 抽象信息 这五类信息是你感到头痛的地方所在,作者其实想表明通过练习 将弱的结构变成强的结构。

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书里的方法有科学依据也还比较便于实施,但绝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这本书的前言说的那样,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成为学霸,真正善于学习的人,不仅仅是学习方法好。学习方法固然关键,但其实有很多综合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速度和知识广度。(为方便大家收藏,本文已经同步到我的微信公众号 菲菲读书 啦)1. 作者是个把学习融入课余生活的人先更正作者一再强调的一个说法: "我只上课学习,课后从来不学习,课后我都干嘛干嘛干嘛了。结果我开始还考了全班第二。" 类似这样的句子,在这本书的广告、前言和正文中反复出现。其实,下课不看笔记不等于不学习。作者下课都干嘛去了呢,他去自学别的内容,去参加社会实践,去写博客。而这些事情,哪样不是学习?他没有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电视、聚会上。这种自我修炼是非常好的学习!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他实际的学习时间比别人更长,只不过他的学习方式多样化了。2. 作者所谓的联想帮助记忆,其实就是记忆术的关键。这一点是有科学依据的,在以前看的很多书的书评里我也都提到过。所以,作者提出,大家可以通过画一些抽象画来提高记忆,多联想,横向纵向的,都是不错的方法。但实际情况是,一个善于学习和记忆的同学,可能很早就已开始使用这样的方法了。但是,对于大部分学习一般,对于学习不是太上心或者联想能力差的同学来说,这依然是空谈。因为我曾经就把这样的学习方法推荐给很多同学,我自己也是依靠这种办法来记忆和整合大量信息的。但是,我发现大部分听过这种方法的同学,并没有较好的联想能力,到最后他们依然在死记硬背。我想,有时候也许我们把因果关系弄反了,"学霸"不是因为突然会了记忆术而成为学霸,而是在正因为他们善于学习,才有了很好的联想能力,而联想能力,又促进了他们更好的学习。3. 自制力、注意力和兴趣是决定性的我也一直认为学习方法很关键,但是学习方法仅仅可以用于区分比较优秀和特别优秀的学生。特别优秀的学生一定有独特的学习方法。但是优秀学生和普通学生最大的差异,其实在自制力和注意力上。很多同学说,我成天都在学习,为何学习不好?其实我观察他们,虽然他们成天学习,但常常人在心不在。作者在这本书也用很短的一段话强调了,但凡他学习,一定关闭一切干扰,到没人的地方去学习。我从他的这段话判断,他是个学习的时候注意力非常集中的人,他之所以课后无需复习课堂内容,一定是因为他在课堂上也是全心听老师讲课的人。4. 知识面的扩展不是一天两天,是长期良好习惯的积累我很赞同作者提出的注重不同知识之间联系的说法。我自己也是个喜欢把计算机、音乐和物理串在一期讨论的人,而且这种跨学科的联想确实让我学一些知识的时候感觉容易一些。但是,其实大部分人也都很清楚这样做有好处,但想去联系思考的时候脑子里却空空的了。可惜,不同学科知识的积累,是一个由良好的阅读习惯、时间管理和广泛兴趣共同保障的结果。很多人即便理论上知道,也无法真正日积月累的利用点滴时间来真正去积累大量知识。作者在这方面就是进入了良性循环,他知识面广,学习起来就快,学得越快,知识面越广。所以,对于大部分知识储备不够的人来说,还是得先好好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而不能指望一蹴而就的学习窍门了。5. 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也是决定性的。也很同意这本书强调的要想学习好就要吃好、睡好、运动好。这不仅仅是保障健康,也能保障精力和体力。我也很赞同书里说到的,时间管理不如精力管理重要。我前一段时间就有体验,有时候晚上确实有一两小时空闲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一整天学习工作精力消耗太大,那时候已经没有精神了,只能躺在床上看电视。所以,我想作者是个心态很好,生活很有规律的人。好的生活习惯,看上去似乎和学习本身无关,却确实是人很重要的软实力,但经常被人忽略。综上所述,这本书讲解的方法确实不错。但鉴于学习真的不仅仅是学习本身,是一个人很多方面素质共同结合的结果,如果大家不是抱着走捷径的想法读这本书,我觉得很推荐的!

有些道理本身就是利器,懂的越早越有力

考研的时候我每日起早贪黑笔耕不辍,在干嘛?记笔记。可是后来看到专业课的试卷看的我还是傻眼,为什么?因为我只是在面面俱到一个知识点不差的做笔记。这样有两个问题,第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以整体的看问题;第二,主次不分,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样做的后果是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却并没有得到好的效果,没有做到作者所说的“学的少,学的好”。好在自己始终没有放弃学习(虽然作者说他讨厌这个词),还是老办法啃书本,进展虽然慢,但是渐渐也有了自己的一点心得,看书的时候知道抓大放小,知道层层递进。抓大放小,就是抓书中的核心内容;层层递进就是从结构入手,先抓大枝大叶,再研究细枝末节,标注出疑难问题。可见,这些道理本身就是生产力,节约时间、精力,增长知识,收获成就感。作者说学习的步骤包括:获取、理解、扩展、纠错、应用几个过程,其中获取包括读和笔记,拓展包括横向、纵向、深度扩展等。不过细想想,读书的时候课本已经开始引导学生们在进行主动学习,最常见的是历史课上两个历史事件的异同点,这算是横向扩展。语文课上的分段、总结段落大意也是分析阅读中对文章结构把握的要求。英语阅读题里有段落大意题、细节题、推测题等等,都是分析阅读的衍生品。可是读书的时候不懂这些,没有概念,没有技巧,有的只是题海战术和模式化训练。这样看,这些道理还真是考试利器。但是这本书并没有太多新颖的东西,所谓的整体性学习一是要求学习的全过程性,即你必须参与学习、主动思考、学以致用;二是要求学习的横向关联性,学习一门知识的体系与其他知识的互联。精彩的地方也有,就是对信息的分类。认为信息包括:随机信息、观点信息、过程信息、具体信息、抽象信息五大类,并对各类信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还提供了针对不同信息可能用到的拓展方法。

效率是第一要务

看过Scott Young的TED视频,也有幸追随过这一学霸级人物的学习博客,他始终提倡的理念是:从你的生活中学习。整体性学习这一观念,其实已经被广泛的传达了,但是究竟要如何去做、去练习,还是比较模糊。书中介绍了整体性学习的概念、结构、阶段等信息,又讲解了其中的一些细节:诸如知识的获取、如何记笔记、如何复习笔记、循环作息的方法等等。书的宣传语是“学习的时间更少,学到的知识更多。”简单来说,就是用更少的时间去学更多的东西,根据整体性学习的概念,知识的结构应该是呈辐射状的。宣传语显然是言过其实,获取知识的过程必须是要花费时间思考的,通过已知推未知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但同样与你花的时间成正比,所不同的是,如果你能恰到好处的掌握作者推荐的方法,那么在单位时间内,你的收获就会更大。时间不是关键,效率才是最大的问题。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败在了效率上,苦于花了许多时间,却没有收获更多的知识,相反是在遗忘的路上不断前行。而作者提供了一些不错的练习方法。作者将大脑比做城市,知识的获取和链接就是高速公路,这与利玛窦的记忆宫殿的概念也相差不多。可以说作者是此方法的获益者,这本书是他的现身说法。理解他的方法不难,但真正着手去做,却是困难重重。也读过不少讲学习方法的书,有理论却没有方法的很多,书中有一部分称作“智力挑战”的板块,看似游戏,是训练作者所倡导的学习方法的练习。相对来说,这是比较受用的部分。其中,画流程图的练习让我印象深刻。在准备司法考试的时候,我深有体会,许多知识点如果在脑海中有一个连结,知道他们的从属,知道如何推导,就说明这个知识点学到位了。这是知识的输入,如果能用讲的方式,将所学说给旁人听,那么就是知识的输出和应用,这就证明这个知识点完全是你的所有物了。很可惜的是,我依然很难做好时间的平衡。完成了练习或任务,多数是要靠牺牲睡眠时间,长此以往不过是恶性循环罢了。不过作者的方法是值得练习的,我相信练习还是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出成果的,而习惯一旦养成,是终身受益的事情。培养效率还是需要努力和时间,当然最重要的是,方法要正确!

自学的系统建议

花2个多小时读完了斯科特.扬的《如何高效学习》,发现其中的很多方法,在之前多年的学习中一直在使用,只是没有这样系统的想过和规律的使用过,也没有这样总结过,如今看了他的书,顿时知道自己一直引为骄傲的强大的联想学习法的优势所在了,同时发现自身在自学中的不足,其学习策略比之我的更有完善和先进性,对其领会理解,对于之后的自我教育更有指导性。之前,我的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理解,一点横向与纵向拓展,做题,出错分析总结,形成知识体系。这是我应对考试的学习策略。长久以来形成的,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如此,也就是以考试为目标的学习策略。同时,在开始进行编程实践中,还形成了一个以做项目为目标的策略:发现问题,处理方法,编写,出错,上网查看解决错误的原因,解决,总结。这两个方面,分开来看都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问题是,它们是分开割裂的。这本书让我体会的重要一点就是,将所学联系到应用,尤其是对于实用性较强的工程领域,并将多学科的知识建立学科交叉体系,从多角度分析理解问题。本书提供的方法论是:整体学习法。获取知识-->理解(明白每个点的含义)-->拓展(横向、纵向拓展)-->纠错-->应用,同时全生命周期都要进行测试,不断的进行自我测试,发现错误点并更正,这点与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测试观点有相通之处,不知道作者是否从中得到灵感。此外,作者对于时间精力管理的观点,用到了能量管理的观点,观点也很新颖。合理储存并使用自己的能量,形成规律的作息,精力才能集中。作者将很多其它学科的术语应用到学习方法中,例如高速公路、批处理,多线程等,所以学习的本质就是学科专业无边界,融合贯通,形成通达的体系,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才是习得的本质。

笔记流

10.3 6:11学习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可以有效帮助你更快、更好地掌握新学习的技能。所以,趁着学习Java之余,来探究学习的奥秘,进行一次学习力的主题阅读。这是第一次正儿八经地主题阅读。究竟怎样提高学习能力?斯科特提出整体性学习策略,其实就是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用多种途径来综合学习。他所提的方法,几乎之前都有耳闻,并没有什么新颖的地方。而把学习体系化,也确是很有帮助。接下来是主要内容:Part1、整体性学习策略1.三中主要观点:①结构:来自概念之间不断的联系。②模型:压缩信息,如书的目录。③高速公路:不同知识间的联系。2.整体学习的顺序:①获取:简化;容量;速度②理解③拓展④纠错:最终途径是实践⑤应用⑥测试:穿插于每个阶段3.学习的目标寻找各种应用知识的途径,特别是对改进自身有什么实际用处Part2、整体性学习技术1.获取知识①快速阅读:理解②笔记流:一次学会2.联系观点(对于困难信息和关键信息)①比喻:是否能用这个比喻解释给一个10岁小孩?②内在化③图表法:流程图;概念图;图像3.随意信息的处理①联想法②挂钩法③信息压缩技术4.知识扩展①实际应用②模型纠错:测试③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5.实际应用——费曼技巧①选择学习的概念②设想你是老师,教会一名新生这个知识点,记录③有疑惑时,回头重新阅读/讨论,直到搞懂为止④简单化和比喻Part3、超越整体性学习1.高效率⑴能量管理①增加能量储备(运动,睡眠,食物,水)②将日程表由线性改为循环式(一周休息一天,晚上不干活,设定90分钟)⑵不要学习:把学习需要做的具体活动列出来⑶绝不拖延⑷批处理①适用时间不长的零散工作②一次性完成作业③提高注意力阈值⑸有组织①物品固定摆放②记事本,随时记录③日历和做事清单2.自我教育⑴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①每日阅读②每日练习③每日目标⑵克服挫折障碍①写下任何障碍②利用网络③“怎么做”的工具书④换个角度试试⑶设置学习目标6:43

学习方法的书籍,大都只是一搏眼球

全书阅完,感觉初读时被序言和前言说的热血澎湃,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牛逼的学习方法了,充满热情的开始阅读,但是越到后面,到第二部分的时候感觉有点粗略,只是大概的介绍了有关整体性学习的一些技术,如获取信息的快速阅读,笔记流,理解知识,拓展知识的比喻法,内化法,笔记压缩法,记忆信息的联想法,挂钩法等等,还有将所谓的费曼技巧用到其中。。。总是感觉写的有点粗,或是翻译的有点粗,没有真正的高效率的完成学习这件事。所以,以后此类有关学习方法类的书,还是少看为妙。

怎样学得更快更好

一年前读过,那时中文版还没出版。是读到过的讲学习方法的书里面启发最大的之一。概括地说,书里讲了一件事:整体性学习。整体性学习策略:结构、模型与高速通道一门知识在你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体系,就像一座城市。城市中有一座座高楼大厦,还有将它们连接起来的道路。高楼大厦就是一个个知识点,道路就是知识间的联系。道路越四通八达,则表示知识间的联系越多,你脑中关于这门知识的结构就越完善,代表你学的越好。模型是结构的简化。而高速通道,是不同城市间的公路。也就是一门知识与另一门知识之间的联系。整体性学习需要你为新知识找一个你所熟悉的、结构相似的模型,将新旧知识类比,会使新知识更容易理解,使学习更高效。学习方法:图形化、形象化、类比这部分介绍了很多具体方法,比如经常被谈到的快速阅读、脑图笔记等;比如,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介绍了不同的学习记忆方法。这本书串起了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有学习策略做纲领,学习方法就有了方向——能尽量多地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项目制学习给自己设立一个为期1-3个月的学习目标,做好计划,积极完成。目标达成了,你的学习任务也完成了。这个方法用来自我管理和自学简直太受用了,尤其是对于已经离开学校的孩纸们。你设立的项目可以是任何你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马上能应用到实际中的技能。深深地感觉到,能够有实际应用的学习才能让人保持热情。任何方法也没有热情重要。博客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3a072f0101dujf.html微信公众号:庆元微信号:be_a_doer

重点纪录

一、我的弱点—拓展1.深度—背景探究问为什么2.横向—寻找同例亚历山大VS秦始皇3.纵向—比喻法+内在化约翰有一张沙皮狗一样的脸;爱因斯坦解释相对论:美女与夏天的火炉—时间的快慢;内在化:建立脑海动态图像+加入感官和情感二、信息处理1.随意信息---联想法、挂钩法、压缩法2.观点信息---图表法3.过程信息【如何游泳】---正确模式+不断练习4.具体信息【可观察接触】---内在化(与感官情感联系)5抽象信息【数理化】——内在化和比喻用来简化知识,建立模型*打好基础最关键三、获取1.阅读2.笔记三、联系观点1.比喻法---重视第一个念头+优化测试比喻2.内在化3.图表法---流程图、概念图四、随意信息1.联想法---设定符号+创造联想【具有荒诞性】2.挂钩法---将数字与图像建立联系3.信息压缩五、知识延伸1.应用--历史?2.模型纠错3.项目学习六、费曼技巧七、拓展阅读《别闹了,费曼先生》《君主论》----实践《春风化雨》《快速阅读突破》《精力管理: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健康快乐的基础》《批处理:节省时间减轻压力的20个小技巧》《习惯的掌握》《如何改变一个习惯》《设定目标的九个步骤》

【感想:作者是个大牛,翻译实在下作】

作者是个有阵子很火的大牛,介绍的整体性学习方法基本上没有理论解释,全是使用手册似的步骤引导,简洁有效,要言不烦。没有任何方法、技巧、技术、诀窍能代替动机、兴趣和热情。最好的理由就是知识本身吸引你不断学习、不断深入下去。但是好的方法能让你的坚持不懈不那么苦涩。个人感觉学一个东西最好一开始就有一个知识全景图,能够有人带你把握一下整体的知识架构和发展流变,这样自己学的时候就像拿着地图,知道自己走到哪里了下一个目的地在哪里,不会那么手足无措。另外,最近使用了时间记录后特别推崇能量管理这个概念。至于这个译者,实在是懒得落脚。

干货很多的学习方法论

这是一本干货很多的好书,比目前市面上多数抄来抄去的书原创性大。不过不适合少年儿童使用,尤其不适合10岁以下儿童使用。10岁以下是人一生机械记忆能力最强的时间,学的东西也最基础,这时候靠死背记忆一些东西,既比成人容易,也符合现实需求。本书提倡的方法,适合已经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成年人。

最后

书名与序言说了一大堆作者的经历,无非是想增加可信度,如果在前面稍微提及些人脑的记忆特征,想必是极好的。扬说道人脑的记忆不同于机械的二进制记忆,这一点感觉特别熟悉,冯诺依曼《计算机与人脑》中提及人脑存储、传导、搜索、组织与计算机不同,采用机械式的记忆注定不能与人脑匹配,化学中有“结构决定功能”的论断,可以再加一条,“与结构相适应”。书结尾作者辉煌煌的简历引人夺目,无论是原创抑或是借鉴,作者提倡的学习方式也值得尝试,学习甚至使用这种方法之前,我们不能忽视作者的“精神头”。保持积极的心态使自己忙起来是一切的前提,再之后才是使用这些方法,大概读此类鸡汤书的可能都是些不知道做些什么的人吧,对这些人来说有动力才是基础。回到这本书,感觉所给的信息就是所说的“随意信息”,虽然作者尽力使讲的有条理,但这类工具书本书就不可以一步步推导出结果。提纲挈领,本书分三部分,以学习的特征引入整体学习,整体学习的特点,延伸。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知识在头脑中的应该的存储状态,最重要的是:连接。将分散的信息组织起来,结构、模型、高速公路分类对应知识内部与知识之间的连接。至于按照逻辑顺序写的学习的过程,借鉴意义不大。第二部分是核心了,整体学习法粉墨登场。对我而言,记住了三点:快速阅读、笔记流、压缩信息。现在正在尝试快速阅读,从原来的一个字一个字读到跳着读,速度提高很快,至于如何提高阅读质量、抓住有效信息,还需要尝试下作者的办法。自己不常做笔记,所以重点看了记笔记的部分,感觉作者运用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形成的笔记流很有意思,决心在之后的课程中用下。压缩信息,无论是联想法、图像法、联系法等本质都是压缩信息,利用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将有效信息组织起来,无效信息舍去,这样看来,笔记流本身也是一种信息压缩。作者一再强调的在应用中学习和掌握,有必要试一试。至于第三部分,感觉远了。

“整体性学习”带来的“学习革命”

“整体性学习”带来的“学习革命”——《如何高效学习》读后彭忠富人不学,要落后。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我们就在不断学习,学习说话,走路,吃饭等一切生活、生存技能。及至年长,我们还得进入学校,陆续完成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业。现代社会,因为知识不断更新,学习已经成为了一项伴随我们终生的活动。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如何,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决定了他这一辈子的事业和成就。中国人是喜欢学习的族群,但是我们的学习总是和“勤奋、辛苦”联系在一起,“勤奋”当然必不可少,因为勤能补拙。但是我们的学习能不能少一点“辛苦”呢,能不能少一点“时间加汗水”而变得更加高效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只要我们掌握了高效的学习策略,学习将变成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加拿大有个青年,从读高中时,他几乎课下不学习,尽管如此,他还是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了。读大学时,大考之前他一般每天学习不到两个小时。不过,四年来,他的平均成绩总在A和A+之间,成为麻省理工大学历史上最快毕业的人。他就是斯科特•扬,一位因为快速学习而成名的神奇小子。斯科特主要靠自学,他自学了多种编程语言、商务知识和写作技巧,还抽空学习了动漫设计、作曲等知识。一句话,学习对他来说总是那么轻松。学习是需要方法的,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高效地处理信息,有机地整合知识,充分地运用所学,已经成为学习的关键。斯科特将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为整体性学习法,让学习由“苦读书”变成了“巧读书”。在《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中,斯科特对整体性学习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其中包括整体性学习策略的核心思想和具体技术,详细介绍了快速阅读、流笔记忆、比喻法、内在化、图表法、联想法、挂钩法七大方法,并为高效学习提供了从生活到时间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法。整体性学习到底要怎样学习?简单地说,整体性学习就是看待知识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它让你在学习导数时,想到的不是公式,而是汽车的速度表和里程表;在学习公司管理时,想到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要想走得更远,你就需要从学科内部跳出来,站在外面看学科。站在外面看,知识就变得容易理解和学习了。斯科特善于吸收其他各种学习方法的可取之处,他创造性地将信息分为五种类型,包括随意信息,观点信息,过程信息,具体信息,抽象信息。这五类信息基本上涵盖了学校里的课程实施及生活中能遇到的所有信息类型,有些信息介于两种类型之间。针对不同的学习类型,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整体性学习中最关键的步骤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知识只有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才是真正的知识。只要你用心发现,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有实际价值,如果能发现知识在你生活中的价值,知识就与你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整体性学习使你的课程更有价值。通过联想,所有的观点、知识都会变得有用,尝试将你的课程与感兴趣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任何所学知识都要发掘其实际的用处,特别是对于改进自身有什么实际用处。方法对路,事半功倍。“整体性学习法”即将带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如果你能及早参与,将分享到高效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如何学习

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想法,总结如下:如何读书:1.确定实际应用的目标,划出特定的集中学习时间段,准备好环境、工具等2.理出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方案3.放空自己的想法。批判、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指读法+笔记流→比喻(十岁法则)+内在化(图像、声音)+图表法(流程图、概念图、图像);对难理解的,可以从能理解的入手(十岁法则)慢慢“拼图”4.与自己的想法对比、碰撞,发现和修正自己的思维、知识盲点/优势5.二者融合,参照其竞争理论、同一问题其它看法,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备用知识体系6.以实例进行模拟、练习、修正7.实际应用中检验、修正、完善记忆法:1.按记忆规律重复信息2.将信息压缩,然后串成一个整体,比如图像或句子,比如:要(钥匙)拉(垃圾)手(手机)卡(公交卡)钱(钱包)——要(和妹子)拉手,(先交出)卡和钱……学习之道:1.内化2.多感官3.极点是道

关于学习方法的好书!

加上这本,貌似只看了两本关于学习方法的书。另一本是《学习之道》,评分很高,但我觉得打个两星足够了,基本都是理论性的知识,可操作性不高。而《如何高效学习》不一样,其操作性很高。本书的一条主线在于:首先,先说如何存储知识更加有效:通过模型、结构和高速公路。其次,再说明整体性学习的步骤: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再以这个步骤为主线做详细介绍,其中包含为满足各个阶段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如内在化、比喻法、挂钩法等。其实很多方法都或多或少的接触过,但这样系统化的介绍和学习,还是很有好处的。没有学习方法能通过一本书就掌握,根据书本中的内容进行训练并掌握,才是关键。By Sandox(http://www.sand-ox.com)

有选择的接受

这个书名我很感兴趣,看看人家是如何高效学习的,我需要方法。读的时候就直接应用一些方法,比如指读法,试了试,好像不是特别有效,又改回去了,对比一下。每章最后的练习我都没有做,有选择的接受。继续努力寻找学习的高效方法。

《如何高效学习》总结

这本书看完有几天了,现在我试着不翻开书凭记忆对这本书进行总结。作者在书中提出的是一种叫做整体性学习的方法,所谓整体性,就是指从多个角度进行学习。不管怎样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必经之路,而通过这些路的交通工具不同,导致了到达目的地的效率不同。我会列举出来一个完备的学习过程应有的必经之路,以及总结对于这些必经之路书中提供了怎样的交通工具,中间应该会穿插着我自己的看法感悟。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对自己要学习的东西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以及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应用层面的),选定自己的学习资料,然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开始;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获取信息,通过阅读、听讲、请教等等,都是获取信息的过程,作者这里提到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指读法(指读法师为了提高你阅读的注意力,克服反复阅读同一句的习惯),以及关于听讲的笔记流(读书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其实就是攫取关键信息,形成逻辑链条);学习的第二步,是初步理解和消化所获取的信息,这一部分就是开始对所得信息进行初步处理,确保从语义上理解书本或老师要表达的意思;第三步是拓展,这时非常重要的一步,分为横向拓展和纵向拓展,横向拓展就是深入理解在学的知识,可以通过逻辑链,图表等方法辅助,纵向拓展就是把在学习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行类比等;第四步是检错,检错就要要求自己提问反思,或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是一个总结的过程;第五步应用,应用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学习任何一样东西都不要忘记问,这个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应该怎么应用它。以上的五个步骤并不是严格的序列,实际上,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交叉进行,但是这样列出来我们可以更好的思考,在这一步,我还有那些可以提高?

学思而不用则费,用而不学思则背

这本小书,文字不多,但是蕴藏的内力可谓不小。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过,按照时下盛行的世界观,包括被曲解的“功利主义”,那么,除了学和思,还需加上“用”,那么这句古语就可以扩展为:学思而不用则费,用而不学思则背所谓“费”,就是学了就忘,甚至边学边忘,学得越多,费得也越多。于是作者指出,要学会“不学”,即要明确学习的目的,不能为了学而学,否则极易出现消化不良,浑沦吞枣,浪费时间。所谓“背”,是“背运”的背,就是如果仅仅注重“实践操作”,而“不学不思”,那么第一,就算简单的操作掌握起来也会慢,第二,如果情境稍有变化,就会抓瞎,第三,如果这个”用“本身带有一定的探索性,不学不思,那么就会走大量的弯路、死路。因此,作者比较强调学习的应用性,带着目标,最好是结合具体的项目去学习。书中的亮点有:1、比较生动的提出了整体性学习的框架(结构、模型、高速公路),和实施步骤,具体包括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测试。按照笔者的理解,前两者大致对应学,中间两个环节大致对应思,后两个环节大致对应用,因此,整体性学习法,就是“学、思、用”的三位一体的学习法。2、突出了比喻、内在化、图表法三剑客,并结合脑图,兼顾便捷性,自创了“笔记流”这一绝学。3、重申了“能量管理”的重要性。与时间管理相比,能量管理更加注重人的生物特性,更加人性化。学思而不用则费,用而不学思则背。

花了几个小时读完了

在网上看了两章,觉得还可以,下单购买了,到手后,一共花了两三个小时吧,翻完了所有内容,中间有些点还是挺有用的,准备实践实践。具体有效否,也看个人了。最后,费曼技巧里面,的学习方法,感觉挺有兴趣的,以项目为驱动,定个1到三个月的计划,然后实践。

如何高效学习 简略笔记

前言一、是什么让一个人更聪明?所谓的聪明是指能学得更快、记得更多更牢,而且信息的组织非常适合完成自己的目标。二、怎样算作聪明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怎么看(一)本书的两个主要目标:第一是整体性学习策略为你提供一个如何学得更好的模型。第二个目标是提供一系列学习技术。三、自学为王PS:了解出题人想要你回答的东西整体性学习需要时时刻刻在学习中应用。用得越多,效果越好。PS:整体性学习包括很多新的概念和技术。如果你一次只学习一项技术会更好。在本书的后半部分,你会看到有很多“智力挑战”栏目,这些智力挑战的设立就是为了帮助你学会新的学习技术。整体性学习的策略一、什么是整体性学习机械记忆就是反复记忆信息,希望以此牢记信息。整体性学习意味着——知识的学习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学习任何知识(概念、定义、公式、问题、观念、理论等)都需要联系。你创造的联系越多,它们就会记得越牢、理解得越好。整体性学习者可以将所有东西关联起来,公式并不仅仅是公式,它是一种感觉、一幅图像,你可以将它与天上飞行的超音速飞机联系在一起。(一)、如何储存信息1、整体性学习基于三种主要观点:(1)结构(2)模型(3)高速公路PS:整体性学习的基础就是将知识关联起来以达到记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开始学习的最佳技术是比喻、内在化、基于流程的记事和画图表法,这些方法构成了整体性学习的基础。二、结构结构就是一系列紧密联系的知识。例子:假如你打算学习C++语言编程,你可能已经有了C++语言的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包含你所知道的所有C++语言知识,是有关C++语言各种知识及其联系的总和。理解就是结构高度发达完善的结果。PS: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就是绘制一份优秀的地图,就是建造一座设计良好的城市。所以建立知识结构时,你的目标就是在各种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聪明的人会很自然地这么做,每学习一个新概念,都会自动地与其他知识相联系。PS:建立知识结构非一日之功,要知道并没有魔法技巧可以“立即”学好一门功课,强有力的结构来自概念之间不断的联系,一次完成一个想法,日积月累,水到渠成。三、模型模型就是开门的钥匙,模型是简化的结构,它是结构的快照,更为简单和更易储存。模型对于快速学习新概念至关重要。模型就是目录模型有很多种形式,但是目标总是同样的:那就是压缩信息。通过将一些核心概念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创建一个模型。模型对于你开始构建一个结构或是在当前结构上添加内容非常重要。模型并不一定是一张图,但一定是一种压缩形式,它把多个关键思想压至一处。模型就像是结构的种子,是一座建筑的地基和框架,是知识最核心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引伸出全部的知识。四、熟悉的结构(成熟结构)感知结构关系结构 个人生活经验基础数学结构 基础数学结构可以作为建立更深层次数学结构的基础,也可以用它来简化其他学科里的各种关系。五、比喻法──结构、模型和高速公路,上帝呀!知道了信息在大脑里是怎样储存的背景知识后,希望大家能采纳那些在这个策略中有价值的技术,而不是随意采纳任何一种学习技术。明白了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储存信息的,你就可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模型从哪里来?生活经验是最熟悉的结构,是模型的主要来源,其他学科中的知识结构也是模型的来源,只要与所学的东西类似,就可以拿来作为模型。六、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即结构与结构之间的联系。实际上就是用生活经验中的例子来模拟、比喻要学的知识。高速公路作为参照物可以连接两个完全不同的观念。生活经验中的例子是最好的模型。因为它们太熟悉了,拿不成熟的东西当模型,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想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比喻XX学吧!高速公路能激发创造力。“跳出盒子”之外思考最恰当地描述了那些在结构之外思考的人们。高速公路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思考,以不曾想过的方式将常人眼里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联系在一起思考,这就是创造。利用高速公路可以在专业交叉的领域建立起新的结构。(这种不同专业间的比喻好处是,它比用生活经验来比喻更容易产生新知识)整体性学习的顺序一、信息是怎么得来的?任何学习都可以分成几个独立的步骤。如果只是为了通过一次考试,你并不需要完成所有步骤,也不需要理解得非常深入。完成步骤的顺序也不需要固定不变,你完全可以完成第二步后再跳回第一步继续学习。每一个步骤对学习都很重要。如果你总是缺少某一步骤,或者某个步骤完成得不好。信息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存储,这种学习就是失败的,因为信息不能整合到你的整体性认识中去。二、整体性学习的顺序:(1)获取(2)理解(3)拓展(4)纠错(5)应用三、以下是这六个步骤的简单介绍。(1)获取 获取就是信息进入你的眼睛和耳朵,阅读、课堂上记笔记以及个人的种种经历都是获取。获取阶段的目标是获取的信息要准确,信息量要尽量压缩。(2)理解 理解就是了解信息的基本意思,并放在上下文中联系,这是学习的最基本联系。(3)拓展 拓展阶段是整体性学习中最花力气的地方,这一步将形成模型、高速公路和广泛的联系,从而获得良好的结构。(4)纠错 纠错阶段是在模型和高速公路中寻找错误,这个阶段要删除那些无效的联系。(5)应用 应用把纠错带入最后的水平,通过比较(知识)信息是如何在现实中运行的来进行调整,如果理解不符合现实世界,那么再多也无用。在这一步中失败的典型例子就是书呆子,即那些读书读得很好但是出了学校大门却茫然不知所措的家伙。(6)测试 上述阶段的每一步都需要测试,测试有助于你迅速找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帮助你改进学习技术,克服缺点。PS:各种学习技术是针对不同阶段使用的。快速阅读用于获取信息,笔记流和比喻法有助于拓展,而模型纠错法和项目学习法用于对观点的纠错和实际应用。四、获取阶段这个阶段代表信息从采集到进入脑子的过程,此时处理各种形式的信息以及减少干扰的能力至关重要。在获取阶段,你的表现怎么样?* 阅读一页材料并达到90%的理解,你要花费多长时间?* 一堂课,你真正注意到了多少内容?获取信息时有三个主要目标:(1)简化(2)容量(3)速度(一)、简化阅读时,要尽可能地找出真正需要的信息,简化表示在获取的信息中将无用的东西尽量删除,只有那些对你形成模型非常有帮助的例子才需要认真学习。如果你觉得不需要掌握,就大胆地跳过它。(二)、容量明白了信息的简化之后,你就应该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只读一句话当然没有读完一页理解得透彻,知道得越多,理解得就越深。一年读100本书总是比一年读两三本书知道得多。(三)、速度获取信息的最后一个目标是速度,30分钟读完一本书比一小时读完效率要高。速度看起来与容量和简化相反,读得越快,漏掉的信息就越多,信息获取也越差。好的阅读和听讲方法能使获取阶段大为改善。即使在这个最早阶段,大多数人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我会在本书第二部分中详细介绍改进的方法。五、理解阶段大多数人都能感觉到理解阶段的存在,虽然信息经过初步理解后变得有意义,但是此时信息还没有很牢固地扎根于大脑中。在理解阶段,你只是理解了信息的表面意思。例子,比如你正在学习一个新的数学公式,至少你要知道公式里每个符号代表的是什么,然后才有可能应用公式来解决问题。如果你重复使用公式的次数足够多,就有可能记住它。死记硬背式的学习仅仅是理解阶段的学习。公式不再是胡乱弯曲的字母组合。不过,光了解这一点还不够,你还需要了解这个公式是怎么得来的,它与其他公式的关系,以及怎样用它解决外面世界的各种问题。除非先获取信息和理解它的字面意思,否则你就没有机会深入下去。PS:如果你不能立即理解某段话,并不代表你的学习不具有整体性。我的建议是当你遇到比较难的课程时,首先尝试将其分解为更小的问题、缩小范围,搞清楚你真正不能理解的地方,你才可以深入阅读,跨过障碍。六、拓展阶段拓展才是整体性学习的真正开始。之前你对信息的字面意思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理解,现在你可以将这个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了,在这个阶段要应用模型来简化和扩展你的结构,同时也要拓展对信息的理解,包括信息的由来(问为什么?)以及与其他信息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例子:一名整体性学习者对前面提到的公式会怎么做?先去获取,然后理解公式本来的意思,接着开始拓展它。他会问:公式是怎么来的?公式中的每个成分代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公式中的什么成分可以做些改变?这种改变会导致结果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其他公式与这个公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拓展有三种主要方式:深度拓展、横向拓展和纵向拓展。(一)、深度拓展(知识的背景探究)知识从何而来?结论来自何处?一个发现是如何做出的?事物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存在?深度拓展需要在信息内部创造联系。不是仅仅理解一个结论就结束了,要进一步理解结论之前的试验,试验是怎么做的?是谁做的?怎么想起来做的?如此这般之后,结论就建立在与其他相关知识联系的基础之上了。深度拓展的缺点是需要很多探索。深度拓展可能是牢牢锁定知识的最佳方法,但是同时也是最花时间的工作。(二)、横向拓展与此类似的结论还有哪些?是哪些地方类似?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同一时期还有哪些其他的发现,同一个发现者还有哪些发现,在同一领域里还有哪些发现?围绕这一结论有哪些其他的事实?横向拓展需要在知识周围建立联系,通常意味着你需要建立模型,在模型与原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三)、纵向拓展知识都遵循一定的模式,同样的模式在其他知识中也会见到,你能将一个公式与一个自然事件相联系吗?比如水的流动或是驾驶汽车?如果这个发现与一个看起来完全不相关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你能发现什么类似之处吗?想想看地震的预测与八国联军事件有什么相似之处吗?纵向拓展有相当的难度,也是最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比喻法和内在化是进行纵向拓展的最好方法。PS:纵向拓展就是前面特别强调的比喻法,也是本书的核心,整体性学习的核心。深度拓展和横向拓展虽然没有比喻法快捷、简单,却是实实在在的知识拓展。关键问题是不断地练习和知道正在创造的联系是哪一种类型。你正在探究知识的基础背景吗?正在将知识与其他类似知识相联系吗?还是你正在一种知识与另一种完全不相关的知识之间建起一道道高速公路?PS:画画图表会帮助你进行纵向、横向和深度拓展。比喻法和内在化对于纵向拓展效果极佳。不过,整体性学习并不需要追求标新立异,只要保持好奇心以及不断地追问,你就会拓展知识。七、纠错阶段纠错可以看作在整体性知识网络中做修剪工作,添加一些特殊的例子,删除一些现实中不存在的联系,这不是一个完美的过程,修剪工作是必要的。纠错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包括阅读那些与你观点相反的书籍,以及把结论放入现实世界中看看等方法。【摆脱自我局限性的方法】PS:纠错的最终途径就是实践,如果纠错之前的三步做得很好,那么纠错的时间会缩短。关于纠错的更多建议,请参阅模型纠错一节。八、应用阶段九、测试阶段·获取阶段的测试──我以前看过或听过这个知识吗?·理解阶段的测试──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至少是字面上的意思。)·拓展阶段的测试──我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与哪些知识有关系吗?·纠错阶段的测试──我删除了那些不恰当的联系吗?我删除了那些错误结论吗?·应用阶段的测试──我将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了吗?找出薄弱环节在整体性学习中,你最薄弱的环节是哪一个?明确弱点何在应该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更广义地讲,你要找出自己的毛病总是出在哪里?每个人学习时都有强项和弱项,也许你善于获取和理解,但是不擅长拓展,也许你很容易对观点产生联想,但却总是获得一大堆无用的联系。一、获取(一)、获取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下面两种。(1)阅读和听讲速度慢。(2)需要反复阅读。(二)、原因有以下几点:(1)阅读/学习习惯不好。容易分心,不能持久阅读,没有掌握第二部分中介绍的那些阅读方法,导致阅读花费的时间长或者一个材料要反复阅读几遍。(2)不好的记笔记习惯。笔记记得太多或太少,记得太多会没有时间思考,笔记记得太少或者记得不对更不行,如果信息丢失或者信息错误还谈什么获取?(3)不理解基本名词和语法。如果读的是外文书,相信除非你外文功底深厚,否则一定会错误百出。假如对所学专业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那么读书也是一头雾水,毫无所获。(三)、解决获取缺陷的方法是养成良好的学习、阅读和记笔记的习惯。我在第二部分会告诉大家该怎么做,可参照而行。获取并不是学习中最重要的阶段,所以如果你在获取方面表现得不够完美也不用太多担心。二、明白(一)、理解不好的表现如下。(1)你虽然在读书,但是不知道作者到底说的是什么。(2)笔记记得很清晰、完美,但是你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要明白字面上的意思并不需要什么魔法,我的建议是如果理解有困难,不如寻找写得更好、解释得更清楚的材料阅读,而高级技术如比喻法或内在化只有在有了基本的理解(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搞清楚了)后才能发挥作用。即使你觉得无法理解一段话,也不必太忧虑。我发现,这很少成为主要问题。通常,大多数人能理解某个观点的基础知识,只有在应用以及需要与记忆中的想法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大家才会觉得困难。遇到不能理解的问题时,你可以放慢阅读速度,寻找不同的说法。一般,当我遇到新概念、新思想时,在完全明白前总会耽误很长时间。我的强项在于一旦有了点初步的理解,就能迅速抓住它,并且快速地让其成长,因此我能轻松地运用它。三、拓展四、纠错五、应用确认弱点信息结构不同学科的知识并不相同,历史课上你要记住一大堆日期;程序设计课上你要了解什么是多态性。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结构类型,虽然学习的过程是类似的,但是知识结构的类型却不一样。你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处理不同类型的信息。学习必须根据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我把信息分为五种类型 ·随意信息 ·观点信息 ·过程信息 ·具体信息 ·抽象信息一、随意信息随意信息是一系列事实、日期、定义或规则,它们缺少逻辑分类,常常在学校里碰到,很少在真实世界里遇到。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就是随意信息。(一)、处理随意信息的方法对待这种信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假如存在某种逻辑关系,那么尽量去发现它,否则记忆和使用信息的工作会更加困难。如果这样做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可以采取下面三种方法。 ·联想法 ·挂钩法 ·压缩法(二)、随意信息的难点随意信息的有利一面是理解起来不费劲。随意信息如果不进行反复机械记忆,非常容易遗忘。随意信息是最不容易进行整体学习的,假如你需要记忆大量的随意信息。联想法、挂钩法和压缩法会有些帮助。二、观点信息观点信息是存在争论的信息。观点信息在论文中很常见,关于这类信息,大家的意见不一致,而当你需要做决定时却非常重要。(什么是健康饮食?哪一行业发展前景更好?)(一)、观点信息的难点对于观点信息,最大的难点在于获取阶段。你需要检查大量的信息以寻找其中的模式,而不是去记忆具体的细节。速读技巧对于收集信息非常重要。图表法对于观点来说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它能帮助你在阅读以后提取出关键思想。三、过程信息过程信息是教导你怎么行动的信息,是讲述一系列动作、操作的信息。学习这类信息最重要的是不断练习、反复去做。不过,建立正确的背景概念对于节约时间也同样关键。(一)、应用过程信息的方法大多数过程信息都依赖于正确的模型,通过练习可以慢慢形成一个结构,如果有正确的模型则可以提高学习速度。以下是一些可以改进模型的技术: ·内在化 ·比喻法 ·图表法 ·模型纠错(二)、过程信息的难点过程信息的最大难点是需要实际投入大量的时间用于练习。你可以对概念理解得不好,但是必须实际地掌握动作。你无须全部学习材料,只要拥有正确的背景模型,就可以练习那些教你的动作。过程信息的好处是:如果练习了,它比其他类型的信息记得更牢,保存时间更长。通过练习,你可以将模型与知识结构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四、具体信息具体信息是那些在实际中可以观察到、听到、触到的信息,比如医学上的视、触、叩、听得到的信息就是具体信息,不过实际上,大多数信息都介于抽象和具体之间。五、抽象信息抽象信息缺少与感官的直接联系。数学、物理、心理学、计算机和化学主要涉及的是抽象信息。量子物理学和微积分中有大量抽象的信息,不容易马上想象出图像来。(一)、应用抽象信息的方法在处理抽象信息时,你需要将之移到具体的层次。整体性学习者一般会抛弃课程中的随意信息,因此他们比一般人理解得更好,后者往往不愿意尝试理解复杂的知识。内在化和比喻法对于将复杂知识简化至关重要,模型纠错也很重要,因为一开始建立的模型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二)、抽象信息的难点对抽象信息来说,理解和拓展阶段显得难以忍受。假如你感到理解困难,可以降低接受信息的速度,将前面的信息深入仔细地探究。这种知识的特点是一环接着一环,所以打好基础至关重要。PS:在学习抽象信息时,整体性学习优势明显。通过将信息转化为更容易想象成图像的形式,你可以为知识建立广泛的联系。内化和比喻法是两种主要的办法。如何使用五种信息类型一、弱结构和强结构随意信息结构是最弱的结构,难以进行整体性学习,学习起来时间长,而实际应用价值又很局限。可能的话,要尽量找出随意信息中可能的逻辑结构(于无序中寻有序),能帮助你记忆。具体信息结构和过程信息结构是最强的信息结构,二者会唤起你的实际经验。新的知识可以与旧的经验很好地联系起来,编写程序包括了具体信息结构和过程信息结构,修改程序后的结果会立即反馈给你,各种概念不断地出现在脑海中。为什么你的课程枯燥乏味你能否掌控自己喜欢或是讨厌某门学科?你能让一门枯燥的课变得有趣吗?整体性学习的一个附加的好处是它强迫你以不同的视角看待学科、课程和问题。任何知识都可以从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图像、有趣的故事。学习的目标要想超出知识本身,光有热情还不够,你要寻找各种应用知识的途径(即使现在讨厌它),知识因“用”而获得新的意义。

英文版很好 中文版.........

正好最近读完了这本书的中文版(一会再说翻译的问题),这本书所叙述的内容都属于"个人经验"范畴而不是公理性的东西,所以对于每一个读者,这本书的内容都不可能全盘接受或者反对;比如我特别认同作者对知识系统化的观点,同时我又特别反对把信息二次编码(就是把数字想成鸭子之类的拟物法)的记忆方式;作者展示的是自己的学习方法论,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中找出那么一点适合自己的,完善自己的那套东西;当然,如果自己那里空空如也,就很容易被作者的复杂的体系搞晕,或者容易全盘否定.好,开始说中文版的问题,第一个问题负责本书翻译/出版的人能出来解释一下吗?你们还是在翻译吗?这种翻译过程中过份夹带私货的行为是翻译界的最新风尚吗?(2)使用网络。网络就像无所不知的智者和收藏丰富的图书馆。如果你想不明白某个问题,或者正在苦苦地翻书寻找答案,网络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谷歌、读秀、中国知网(CNKI)都是不错的选择。哎呦,这老外不但学习方法牛逼,更牛逼的是中国的互联网产品没少用啊,还知网呢,校园网账号下PDF还免费呢是吧,可是我怎么不记得作者有这么一段呢?看原文:2) Use Forums. There are online forums for just about any discipline, skill or subject. If you are having trouble understanding an idea, or are looking for books to explain it, online forums can be incredibly helpful. Search online for answers first, but keep forums as a tool in case you get stuck.有多少信息被遗漏?有多少信息被曲解加塞?请自行判断;你们这么干,原作者知道吗?第二个问题还有那一开始的"导读"是怎么个意思?作者又是什么来头?上来就用一个莫名其妙的隐喻把事情变得更难以理解好不好?看过中文版的同学,有多少人是看过导读就开始犯晕了?那些想读而未读的同学,建议读下原版;那些已经读过中文版,但是觉得不怎么样的,特别是觉得逻辑不通的同学,建议也读一下英文版;因为,这本书顶多算是一个超长版的中文笔记

知识的储备是由点到面

知识点之间要相互联系,知识和生活体验要联系,这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大感受,也是对我这本书对我影响最大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的知识点都是有关联的,只是我们忽略了,或者学习这些知识的时间间隔太久了。所以对于所储藏的信息(知识)我试着把它们画到纸上,一个信息一个点,平时没事的时候看看,渐渐的,你会发现你的这些点上会有密密麻麻的线,这就是你的知识地图

如何有效率地学习

一句话总结Scott Young的学习理论:对整体建立结构和联系,对局部施以联想和内化。对整体的学习就是首先对整个知识体系建立起一个基本的结构,即一系列稳固的知识体系,他是所学的知识的总和,也是深入学习的基石。其次将不断增加的新知识与既有知识建立连结,打破知识点之间孤立的状态,全面把控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具体方法有笔记流和快速阅读。对局部的学习就是抓住重点难点,对抽象的,随机的知识赋予形象意义以克服机械记忆和理解障碍。其次将其运用到生活,比较对该知识点建立的模型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并进行试错,获得反馈,最后加以修改。具体方法有比喻法和内化法,以及对抽象信息的记忆。在这套理论中,首要的是明晰整体性学习的步骤,以及各种信息结构。其次就是对整体和局部信息的处理技术的掌握,是为核心。而最后还需要一些管理手段来推动学习进程,比如批处理,反馈与激励系统,身体状态调节等等。由于篇幅所限,这本书在技术方面可以说是惜墨如金。但是想要系统地学习笔记手法,快速阅读和记忆术,还是得另外查阅相关资料。从总体来说,想要建立结构必须先高效地获取知识。改进阅读方式是首当其冲的,而速度术则是举足轻重的。有深度的学术,哲学类书籍不一定要速读,但通俗的,以阐述为主的文章还是需要一目十行。获取知识后必须构建系统和联系。整体性学习的重点就在于创造联系,这意味着学习的知识不是孤立的,而实际上,知识的学习从来都不是孤立的。Scott Young说:“学习不是整理盒子,学习就像编织一张大网。”他认为某些学科理解起来困难是因为知识体系没有普遍联系。这时理解就会像在道路不畅的城市中寻找一个特定建筑一样困难——既有知识无法到达所学知识这个目的地。建立结构以后,还需要建立模型,就是对结构的简化。简化是为了提高存储速度,为了适应新概念的学习。建立联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笔记流,思维导图。与线性笔记不同的是,笔记流的特点是高度简化和普遍联系。简化需要在记录的时候做到提炼压缩,尽管在某种程度上牺牲了事后的可读性,但是对于即时的理解和跟上进度颇有裨益。联系需要在写完一个观点后在这个观点与其他观点之间画上箭头,而且可以将不断增加的零碎知识归入大网。现在的逻辑思维,知乎live就是一种离散的知识体系。当你对某个领域还不太熟悉的时候,他们说的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启发,或者是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但是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者看清了许多东西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些打着传递知识旗号的解读实际上是一些通俗知识的杂糅,且不说其似是而非,至少是不成体系。他可以让你对某一个问题产生思考,但无法引导你全面思考。我的思考角度是把他们看作一个知识贩卖平台,如果他们的定位是通俗知识交流平台那我的说法也稍显勉强。但是我认为对经验和体验的分享,还不值得到专门掏钱,专门预约时间的程度。对局部信息的联想和内化也是为了建立联系。方法是比喻和内在化,体现的是一种形象思维。较难处理的信息可以归纳为抽象信息和随机信息。抽象信息逻辑性强,但是缺乏与感官的直接联系,不容易理解。随机信息逻辑性差,但是较为浅显。应对抽象信息,就是用联想和内化,以形象思维促进理解和记忆。应对随机信息,就是用联想和内化,先以形象思维建立模型,再用逻辑思维编织潜在逻辑结构。首要方法是比喻,是在不熟悉和熟悉之间架起的桥梁。三个步骤,明确所学信息,寻找相似对象,检查修改。而内在化是建立更为丰富的联系。不仅是视觉,还可以将具体的感觉,声音,肌肉运动以及情感与原有知识联系。《最强大脑》的国际评委就说过,大脑中记忆的活跃区与情感的活跃区非常接近,一个记忆达人的谈吐也往往妙趣横生。处理随意信息必须先能记忆。而人对随机信息的记忆能力普遍偏低。记忆随机信息,作者给了三种方法:联想,挂钩,信息压缩。本文的联想法对应的是记忆术中的链条法。虽然作者没有刻意指出,但是必须要明确,链条法关键是两个物体一组建立链条,而其中一个又与另一个物体建立链条。这是重中之重,超过两个,记忆容量和正确率就无法保证。挂钩法说的是数字宫殿。就是在数字与信息之间建立结构。前提是给数字编码并对编码达到条件反射的程度。中学里的学号与人的对应就是很好的数字宫殿。这种联系应该稳定到何种程度?我老乡曾经因为编码过于熟悉而坐错了公交车。数字宫殿的好处在于,对于有序信息,进程信息可以一并秒杀。信息压缩不是严格意义的记忆方法,而是提速手段。作者给出了缩写,图像,笔记压缩三种方法。其中笔记压缩可以说是画随机信息的思维导图,即寻找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仰望学霸般崇拜《如何高效学习》

经一朋友介绍才开始看这本书,要是以前的我,肯定就不会拿起工具书,总觉得空谈而无实用。可只读了第一章就已是爱不释手了,虽然还是在讲道理,但深入浅出,书里说的我觉得我都能够尝试下,还是会有结果的,这样的书好,平易近人。不过不要指望一次读完就能成为学习超人,这只是一本学习行动指南,需要反复练习,不断温习,方能达到熟能生巧。喜欢这本书的小贴士,真是简短有力,一针见血。【整体性学习的基础就是将知识关联起来达到记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开始学习的最佳技术是比喻、内在化、基于流程的记事和画图表法,这些方法构成了整体学习的基础】。也喜欢冷不丁抛出来的总结,如第一章:整体性学习策略*理解就是结构高度发达完善的结果。*知识结构就是你脑袋中的参考地图。*模型就像结构的种子,是一座建筑的地基和框架,是知识最核心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引申出全部的知识。*如果你不能立即理解某段话,并不代表你的学习不具有整体性。我的建议是当你遇到比较难的课程时,首先尝试将其分解为更小的问题、缩小范围,搞清楚你真正不能理解的地方,你才可以深入阅读,跨过障碍。**拓展才是整体性学习的真正开始。*知识都遵循一定的模式,同样的模式在其他知识中也会见到,你能将一个公式与一个自然事件相联系吗?比如水的流动或是驾驶汽车?如果这个发现与一个看起来完全不相关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你能发现什么类似之处吗?想想看地震的预测与八国联军事件有什么相似之处吗?*保持好奇心及不断追问,是拓展知识的首要条件。*纠错的最终途径就是实践。*对于五大阶段的测试:1. 获取阶段的测试——我以前看过或听过这个知识吗?2. 理解阶段的测试——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至少是字面上的意思)3. 拓展阶段的测试——我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与哪些知识有关系吗?4. 纠错阶段的测试——我删除了那些不恰当的联系吗?我删除了错误结论吗?5. 应用阶段的测试——我将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了吗?*对于五大阶段薄弱环节的解决方案:1. 获取的问题:① 阅读和听讲速度 慢② 需要反复阅读原因:① 阅读/学习习惯不好,容易分心,不能持久阅读;② 不好的记笔记习惯,记太多没时间思考,记太少信息丢失,记不对信息错误;③ 不理解基本名词和语法解决办法:① 快速阅读② 笔记流2. 理解的问题:① 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② 不知道笔记要表达什么原因:① 读材料不适合② 没办法和记忆中/想象中已有材料联系在一起解决办法:① 慢速度,找寻不同说法3. 拓展的原因:① 缺少灵活性② 不能举一反三4. 纠错不足的表现:① 错误联系太多原因:① 太少运用了5. 应用问题的解决办法:① 抛开书本,走出去,去做实验、接触生活、融入社会*信息类型1. 随意信息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就是随意信息,即需要记忆具体细节。处理方法:①尽可能去发现其中的逻辑关系;②联想法;③挂钩法;④压缩法2. 观点信息观点信息是存在争论的信息,大家意见不一致,但对做决定很重要。对于观点信息,最大难点在于获取阶段,需要检查大量信息以寻找其中模式。处理方法:①速度技巧;②图表法。3. 过程信息过程信息是教导你怎么行动的信息,是讲述一系列动作、操作的信息,建立正确背景概念对于节约时间也同样关键。处理方法:①不断练习、反复去做;(建立模型)②内在法;③比喻法;④图表法;⑤模型纠错。4. 具体信息和抽象信息大多数信息介于抽象和具体之间。处理方法:①内在法;②比喻法;③图像法。注意:抽象信息的逻辑性很强。↓强结构和弱结构随意信息结构是最弱的结构-》具体信息结构和过程信息结构是最强的信息结构。*整体性学习的一个附加的好处是它强迫你以不同的视觉看待学科、课程和问题。任何知识都可以从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图像、有趣的故事。可是,一定要用起来,知识因”用”而获得新的意义。↓搞清楚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达到怎样的高度/目的。*****************************************************************************************************************第二章:整体性学习技术1. 获取知识1) 快速阅读a. 指读法:通过调整手指移动速度来控制阅读的速度。b. 练习阅读法:① 读一本从未度过的书->做开始标记->设定3分钟->用指读法从标记开始,以稍快于自己能读懂内容的速度进行阅读->3分钟一到,停止阅读,再做一个标记->算读了几行,再乘以每行平均单词数,得到自己刚才3分钟的总阅读单词数->除以3分钟,得到大约每分钟的阅读单词量->这个联系能测试提高阅读速度空间有多大。② 提高理解力:阅读3分钟材料->尽可能写下你记下的知识点(不可看书)->再读一遍,边读边记下所有知识点->比较。c. 积极阅读法:在看书时记下:① 这一节中主要观点是什么;②我怎样才能记住主要观点;③我要怎样将主要观点拓展开以及应用它。*确保3周内每天15分钟进行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练习。2) 笔记流Step 1:尽量用很短的单词来替换完整的句子;Step 2:观点之间画上一些箭头,呈现相互关联的关系;Step 3:结合其他如比喻法、图表法以及信息压缩技术等。2. 联系观点困难信息?关键信息?1) 比喻2) 内在化3) 图表化3. 随意信息的处理1) 联想法2) 挂钩法3) 信息压缩技术:记忆术;图像联系;笔记压缩法4. 知识扩展1) 实际应用:统计学、计算机、会计学、经济学、历史2) 模型纠错:分清是拼写错误还是概念问题;散弹枪策略;延伸练习时间3) 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1~3个月;记录;有意义目标《别闹了,费曼先生》,其操作流程:选择要学习的概念->设想你是老师,正在试图教会一名新生这个知识点->当疑惑时,返回去吧->简单化和比喻。*****************************************************************************************************************第三章:超越整体性学习给高效率学生的关键点:① 能量管理每周3-5次运动、每天7-8小时睡眠、食物种类、水分、饱腹感。循环式作息计划:一周休息一天、晚上不干工作、设定90分钟。推荐《精力管理: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健康、快乐的基础》。② 不要“学习”“学习是一个模糊、容易产生歧义的概念,这个词给大多数学生增加了太多的精神压力。他们认为如果不能一直待在图书馆、坐在书桌前沉思苦读,就会有负罪感。于是学生生活变成了一种持久的自我斗争过程——总是试图多‘学习’,但总是感到收获少。这就好像总是做出一副吃饭的样子,但是吃下去的不多,消化的不够,吸收的也不好,如此这般学习效果怎么可能好呢?” 会把这段话原封不动抄下来,是因为大学就是这个样子。正确的做法:阅读材料->完成各项作业和在课堂上做笔记->应用整体性学习方法处理某些难点->考试前针对学习材料做一次笔记流。③ 绝不拖延时间周目标体系日目标体系④ 批处理工作量、一次性完成作业、提高注意力阈值推荐《批处理:节省时间、减轻压力的20个小技巧》⑤ 有组织所有物品放在固定位置、随身携带记事本、坚持日历和做事情单推荐《Zen to Done》⑥ 自我教育以及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⑦ 克服挫折障碍⑧ 设置学习目标(客观化)了解你想要的生活,努力踮起脚够着它。总结:花了十天来整这个笔记,其实也就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弄了,用时不到3小时。这本书着实给我打开了一扇门,把我引进了学霸的世界,可是这些都需要好好练习,唯有练习方能将我真正带入学霸的世界里。坚持哟,练习嘛,快速阅读和笔记流。

跨界

如何高效学习(learn more study less)

本书很适合做个思维导图,又懒的去安装、去绘图,很有讽刺性的是这本书正好是讲信息与图形的关系的;看完这本书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指读法,这是Scott Yong介绍的整体性学习技术中第一步的一个方法中的一个小技巧(修饰语比较多,也证明这是个微不足道的方法)【两种方法:快速阅读(指读法,练习阅读法,积极阅读法)和笔记流(好好利用这种方法)】。目前看来非常有效,昨晚花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把这剩下的半本书阅读完,这也是方法有效的一个证明,之所以有效我想可能是:1. 指读法让眼睛更有目标性,忙乱的看整个页面容易让眼睛很累,容易乱,看书自然也就慢了;2. 指读法是让眼睛的关注点随着食指移动,眼睛的关注点不容易被感知,而手指则很容易被感知,这样就造成阅读更快的错觉;3. 由于1的原因,人的大脑容易混乱,也就容易走神,跟着手指走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也就阅读的比较快;但是我想指读法可能会有个缺陷:传说中的一目十行才是最快的阅读方式,如果采用指读法速度是不可能快过一目十行的,因为实体的移动速度都会有所减慢,但是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一目十行呢?再说一些其他的吧:其中对信息进行了分类(随意信息、观点信息、过程信息、具体信息、抽象信息),每一种都有针对的方法进行处理(联想法、挂钩法、比喻、内在化、图标法等等方法)。先了解信息的结构,方便进行处理,有几个技巧能够用上就已经显现出这本书的价值。学习(v.)学习(n.)再学习(v.);

高效学习

如何高效学习?我想答案是绝大部分人都想要知道的,当然,我也不例外。作者在开篇提出整体性学习是最高效的方法,然后主要围绕着整体性学习的理论、整体性学习的技术,和超越整体性学习这三个部分具体的阐述了:什么是整体性学习?如何进行整体性学习?总结两点:一、学习任何知识、技能时都要学会分解,把难的知识分解成自己所能理解的进行学习。二、学习需要坚持,行动比想法更重要。在了解正确理论的后,立刻开始学习吧!

好的学习方法一定是适合自己

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关键是实践,然后看看是不是适合自己。一年前看过,一年后考研结束。当时看完有点像寻得《九阴真经》一样激动,之后不知不觉般实践了部分,有些作用。但很难说成效显著,并没有完全让人改头换面。究其原因我觉得是学习方法的移植,跟法律法律移植是一回事,全盘照搬而不加以选择、采纳、摄取、调试、整合的复杂过程,就很容易出现“机体变异”的情况,看书时的激动心情所幻想出来的那些景象,认为自己将来在学习方面可以大显神威,可能是错觉。但我还是觉得这本书有用,首先,我并没有全然理解并按书中方法一一落实,只是做了部分内容。其次,方法也讲究熟不熟,用的不熟,对于这类“学习工具”而言,自然也影响效果的发挥。所以我的观点是,看完这本书的关键理论部分,再结合最近的学习经验并总结,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同时也是对自己而言效率最高,最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坚持下去。下面的内容是本书理论精华部分,以及根据我自己的情况做的调整:学习是“身心活动”,所以作者婆妈地说了身体要注意的内容,大致如下:一身的部分:能量管理。第一,每周运动三四次。第二,每天睡七八个小时。第三,避免高脂肪高糖,选择粗纤维,水果。第四,充足的饮水。第五,少吃多餐,不要撑饱,容易发晕,昏昏欲睡。二心的部分:任务管理。1,也就是,学习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周/日目标系统是好方法,办法很简单:1) 在每周周末,列一个清单,包括所有的任务、作业以及你想在下周完成的读书和学习活动。2) 在每天晚上,检查你周计划,列出每日目标清单。下一步是将每周的工作分配到每一天,你要确保完成每日的工作清单,这样条理分明,同时也可以增加动力。2,具体到执行,怎么执行?日程表由线性的改为循环式的。圆形计划。就是不要一口气吃成个胖子的意思,比如一整天全天投入到一项任务之中(读专业书),这样可能刚开始觉得干劲十足,但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所以要计划安排也要细水长流。(我不信,认为自己可能有所异能,偏偏硬要自己试了再犯错,不值得。)圆形计划安排则先集中小部分时间做大部分工作,这种计划安排能让你做到有张有弛,而不是死气沉沉,像个机器人。1) 一周休息一天。2) 晚上轻松。将一天的工作放在早上集中完成,早早完成工作,晚上你就有几小时的空闲了。3) 设定90 分钟。给定自己90 分钟,集中精力完成某个学习任务,一旦90 分钟结束,停止工作。90分钟的时间设定能让你学习时注意力更集中。3,接下来,最为关键的第三步,也是本书精华:如何有效的学习?a: 整体性学习策略 (建立体系。)     整体性学习在于创造信息的网络,一个知识与另一个知识相互关联,那些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使你真正做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从而轻松的驾驭知识。你创造的联系越多,它们就会记得越牢、理解得越好。学习并不是整理一个个独立的盒子,学习就像编织一张大网。一句话: 由面到线,由线到点,让你的思维可以在这里头游走自如。        整体性学习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1.结构   问题做起来容易正是因为你的基础知识结构非常发达。   理解就是结构高度发达完善的结果。   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就是绘制一份优秀的地图,就是建造、规划一座设计良好的城市。  所以建立知识结构时,你的目标就是在各种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聪明的人会很自然地这么做,每学习一个新概念,都会自动地与其他知识相联系。    举例:教科书的目录,标题,子标题。比喻为:一棵树的树干,树枝。  2.模型对应于知识的局部与细节的处理。模型有很多种形式,但是目标总是同样的:那就是压缩信息。通过将一些核心概念联系在一起,创建一个模型,模型对于你开始构建一个结构或是在当前结构上添加内容时非常重要。举例:专业书的概念、分类,特征、意义等。   比喻为:一棵树的树叶,果子。   这两点就构成了我们在看几乎任何书,以及面对高强度的应试考试内容的全部知识形态。四整体性学习的顺序每一个步骤对学习都很重要。如果你总是缺少某一步骤,或者某个步骤完成的不好,信息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存储,这种学习就是失败的,因为信息不能整合到你的整体性认识中去。(总要问自己的学习是否能进入自己的整体性之中,进入不了,联系太少,都是难以有用的。)1)获取 (帮助记忆程度★ ) 获取就是信息进入你的眼睛和耳朵。阅读、课堂上记笔记以及个人的种种经历都是获取。获取阶段的目标是获取的信息要准确,信息量要尽量压缩。2)明白 (帮助记忆程度★ ★)明白就是了解信息的基本意思,并放在上下文联系,这是学习的最基本的联系。3)拓展 (帮助记忆程度★ ★ ★ ★ ★) 拓展阶段是整体性学习中最花费力气的地方,这一步将形成广泛的联系,从而获得定义很好的结构。就好像把一团水泥(刚刚获取的知识)融入钢筋(运用拓展的技术)之后形成城墙铁壁一般的效果。(具体操作方法在下文)此外,拓展有三个面向:a、深度:探究知识的背景。深度拓展可能是牢牢锁定知识的最佳方法,但是同时也是最花时间的工作。b、横向:探究知识的关系;建立模型,在模型与原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c、纵向:纵向拓展要求在结构间建立高速通道,与其他结构联系后,从其他结构的角度探究知识;比喻法和内在化是进行纵向拓展的最好方法。(生活经验、其他知识的响应。)4)纠错 ★ ★ ★ 纠错可以看做是在整体性知识网络中做修剪工作,添加一些特殊的例子,删除一些现实中不存在的联系,这不是个完美的过程,但是修剪工作是必要的。5)应用★ ★ ★ ★ ★ 应用是学习最终完成之地,能做到学以致用方能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同时也是强化知识的记忆。创造新的途径,应用所学知识到你的生活中去,这是整体性学习的最后环节,也是最终目的。五整体性学习技术1,积极阅读法开始积极阅读时,准备好要读得书和笔记本,在笔记本上写下每章的标题和亚标题,每读完一小部分时(指读法),在笔记本上记一些笔记:1)这一节中主要点是什么?2)我怎样才能记住主要点?3)我要怎样将主要点拓展开以及应用它。2,笔记流 1)使用笔记流时,首先写下最主要的观点,抓关键字。 2)一旦你写下了一个观点,下一步就是在这个观点和其他观点之间划上一些箭头,观点不是建立成金字塔式的结构,而是呈现出相互关联的关系(横向拓展、纵向拓展)。3,比喻法(拓展)比喻就是在不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找出比喻的步骤:1)确定你要深入理解和记忆信息。2)在你的个人经验中寻找与信息部分相似的东西,要达到完全符合一般不太可能,所以与其寻找一个完全符合的东西,不如稍作让步,找到十几个部分符合的“不完美比喻”。3)重复上述过程,检查比喻不恰当的地方。4,内在化(拓展)内在化指不仅仅在脑海中出现图像,而且有声音、触觉和情感等五感内容。(就像看一幅莫奈的画,脑补空气,脑补花香)是将信息由你不熟悉的类型转化为你容易理解和联系的方式。拿起笔和纸来练习,看到纸上活灵活现的图像会让你记得更清楚。学习方法奠基了。

从机械性学习到整体性学习

曾经认为学习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点反复识记,达到倒背如流就算是学会了某个知识,而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是非常可笑的。人脑不同于计算机,它不可能很完美的存储信息,我们的记忆会慢慢丢失,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记忆错误出现。但是人脑的优势在于它的迁移性很好,计算机永远不会将咬住自己尾巴的蛇联系到苯环的结构上来,但是我们人类倒是很擅长做各种各样的类比。我很赞同书中所说的用比喻的方法来学习,对于一个事物能够做出的类比越多,比喻地越贴切就越能代表我们对于知识的理解越深刻。而且这样的方式不但效率更高而且能使我们的兴趣更加浓厚。第二部分有很多技巧的练习,我的建议是不妨从一点开始着手,就是——打破自己的机械性学习方式并尝试多用比喻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至少从我自己的实践表明,这样使我的记忆效果更好,对问题的理解也更深刻。

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学习方法

自我教育潜力巨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一开始很困难,但是这些好习惯对于以后方方面面都有益处。学习不是指坐在书桌前12个小时,也不是指每天坚持看书。这些是学习的表象,不是学习的实质。狭义的学习只是发生在学习者脑子里面的变化,所以学习可以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具体活动,而枯坐在书桌前的苦读可能是最不像样的学习活动了提升联想力本项智力挑战的目的是锻炼你形成图像以及给图像加上各种不同感觉的能力。1.取一张白纸和铅笔,准备作画。2.打开课本,找两个概念或观点,如果你不太熟悉内在化,建议你选择容易想象出图像的概念先试一试。完全抽象的概念或者过于复杂的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太适合。 3.在脑海中建立图像,将感觉和情感加上去。 4.根据脑海中所想,快速画出概念的图像来(30~60秒)。 5.坚持两周每天选几个概念练习内在化过程。项目自我记录与成长(1)从小项目开始。一个好的项目会提升你的层次,但是太大的、看起来遥遥无期的项目会动摇你的信心。所以,如果你的目标仅仅是学习,还是设定一些需要花费1~3个月的项目为佳。 (2)记录下来。将完成项目的过程记录在纸上,将工作进度记录在纸上会加强你的自信心,翻阅前面的工作,会激发你继续进行下去的欲望。(3)创造一个有意义的目标。仅仅有一个项目还不够,我发现只有项目完成后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时,学习才更为主动,热情更高。假如项目不仅是为了学习而设立的,项目本身具有的意义会激发你的热情,并使你为着目标而持续地努力工作,不断学习。如何保持长期高能量增加能量储备 能量并非天生的,有很多办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能量值,按照下面的去做吧: (1)每周有3~5次运动吗?如果你的回答为否,你正在削弱你的潜在能量水平,除非你的医生不让你参加运动,否则最少每天要抽出40分钟来锻炼身体,每天运动一点点,学习效果更明显。 (2)每晚有七八个小时的睡眠吗?有些人睡四五个小时就够了,学习工作劲头十足,不过我想你我又不是这种神人,那么还是老老实实睡到自然醒吧,别想着玩游戏、喝酒、跳舞、玩通宵,熬夜对学习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我看一年中除了过年可以守岁,平时绝不要熬夜。睡得好,脑袋才清醒。 (3)你吃的是什么?你的食谱是高糖、高脂肪、高蛋白质的吗?请放弃它吧,我建议你吃粗纤维和粗加工的食物,这样的食物可以让你一天的血糖水平保持平稳,避免忽高忽低。 (4)一天之内,你喝几杯水?你知道吗?你的身体有2/3都是水分,最快让你丧失能量的办法就是脱水。 (5)一天你吃几餐?如果你的回答是中餐、晚餐以及时不时吃点早餐,那么你的能量有可能不足。理想的饮食应该是少吃多餐,一天吃四五餐,每次吃七分饱,这样可以保证你一天内的营养供应持续稳定,睡前吃一点能让你第二天早上精力充沛。周/日目标体系周/日目标体系是我知道的最好的对抗延迟的方法,办法很简单: 1. 每周周末,列一个清单,包括所有的任务、作业以及你想在下周完成的读书和学习活动。 除非在一周内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否则你就有责任完成这个清单,不过也不必超过清单所规定的任务。这样做就把无限的工作分割成在一周内可以完成的子任务。如果这一周特别忙碌,你可能会推迟完成任务。如果这一周很清闲,你可能会提前完成任务。2. 每天晚上,检查周计划,列出每日目标清单。 下一步是将每周的工作分配到每一天,你要确保完成每日的工作清单,但是不必超过它。周/日目标系统有什么好处?(1)可以缓解你作决策的应激。你只需检查清单,就明白是否完成。 (2)防止你做一项大任务时耽搁不前,依赖每周和每日目标清单,而不是截止日期,你会有时间紧迫感。 (3)帮助分配你的工作量。通过制订计划,你可以将工作适当分配到周和日,不需要考试前熬通宵而前三周一个字不看,你可以细分工作。减少挫折障碍的小技巧。 (1)写下任何障碍。假如我遇到编程中某个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会尽量详细地记下问题,详细地记下障碍让我们对问题的思考更容易。 (2)使用网络。网络就像无所不知的智者和收藏丰富的图书馆。如果你想不明白某个问题,或者正在苦苦地翻书寻找答案,网络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谷歌、读秀、中国知网(CNKI)都是不错的选择。 (3)找一本关于“怎么做”的工具书。有一种书不谈理论,专门告诉你“怎么做”,这对于你打算做什么事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4)换一个角度试试。如果理解时碰到一个障碍,试试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花点时间学习其他相关知识,等你学会了很多以后,再回过头看看原来的问题。

这个问题比较难

提高学习效率,需要各方面的努力;shuping新年快乐happy new year!from netentsec123,祝您好事连连,好梦圆圆!拜新年贺新春!迎新年!祝你今年中大奖。万事顺!合家欢!愿君如意福满年。拜新年加薪买房购小车,娶妻生子成家室!接财神一片绿叶,饱含着它对根的情谊;一句贺词,浓缩了我对您的祝愿。又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新年岁首,祝成功和快乐永远伴随着您。拜新年发财无限,使劲赚钱!接财神新年祝福无限,发财跨越2014!接财神

多维度学习指南

作者提倡的整体性学习法,是一种通过提高感受维度来增强学习效果的操作指南。简单而言,你大脑联往一个知识点的通路越多(好比挂在上面的钩子越多),这个知识点越不容易被忘记,应用起来也会更加熟练(断了一个钩子还有很多其它的钩子钩住)。作者通过将知识具象化(视觉),增加与已知知识体系的连接(增加互相连接的钩子),通过项目应用的方式学习(增加体验维度)等方法加速知识的内化,将需要学习的内容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文中给出的方法都很实用,可操作性很高,推荐读完马上应用。

看完这本书,我考试再没挂过科!

干货指数:★★★★★实用指数:★★★★技能get指数:★★★★颜值:★★标签:学习方法、个人管理、社科实用豆瓣评分:7.5读这本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每次看到新闻说,现在的中小学生做功课做到晚上12点,仍然做不完,早上6点起床接着做等类似事件都很揪心。这反应出来的不光是中国应试教育制度的问题,更应该值得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减少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用最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说一个人“学得少”,是说这个人学习时间花得少;“会得多”是指学习的效果好;综合起来就是花最少的学习时间,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这是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一个学习者的终极梦想。如果你还在为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而发愁,利用发愁的时间不如来看看这本书,也许,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主要内容本书是作者对自己学习方法的全面介绍,其中包括整体性学习策略的核心思想和具体技术,详细介绍了快速阅读法、流笔记法、比喻法、内在化等七大方法,并为高效学习提供了从生活到时间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跟着做,你也将成为高效学习的超级学霸。整体性学习到底要怎样学习?简单地说,整体性学习就是看待知识的角度是多方面的。任何一门知识都不会单独存在,它总是与方方面面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这个观点并不新鲜,很多学习方法都是这么说的。达尔文进化论不过,整体性学习在这方面走得更远,它让你在学习导数时,想到的不是公式,而是汽车的速度表和里程表;在学习公司管理时,想到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我希望你能因为这本书而不再死记硬背,读完它不是结束,而是你应用新方法指导学习的开始。可能你会觉得这本书里不是每个方法都那么有效,这是很正常的,学习本来就必须因材施教整体性学习策略强调将信息编织到知识网络中,而不是给自己加上机械记忆的负担,这个策略的基础有以下几方面:1)结构──关于某个学科的知识之间联系的总和,它是你大脑中的城市。2)模型──将信息压缩成最基本的单元,模型是结构的种子。形成模型的方法包括比喻法、内在化和图表法,模型是你的知识道路交通图中主要的几个十字路口。3)高速公路──不同结构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创造性的思考。“跳出盒子之外思考”很好地描述了这种跳出原有结构,从其他结构来观察原有结构的思考方式。信息的消化吸收类似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不管你吃的是什么,过程是一样的,但是吃的东西可以大不相同。认清不同的信息类型有助于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信息的类型有以下五种。1)随意信息──事实、日期、列表、规则以及某种顺序。信息特点是没有逻辑分类或相互关系不强。2)观点信息──信息的唯一目的就是支持或者反对某种观点。容量在这儿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能记住。3)过程信息──它是指某种技能的信息。需要反复练习,但是容易记住。4)具体信息──容易视觉化的信息,一般是与实际紧密联系的信息,容易有自己的经验。5)抽象信息──信息不容易有自己的经验。数学、哲学和物理学都是非常抽象的领 域。(不过看过《别闹了,费曼先生》,就知道费曼最过人之处就是别人看到的是抽象物理知识,而他看到的是实际生活。──译者注)技术一览快速阅读1)指读法;2)练习阅读;3)积极阅读,改善边读边学的效率。笔记流1)不要呆板、僵硬、貌似层次分明的笔记;2)在写下来的观点之间建立联系。比喻法寻找历史中的故事、图像或是过程,它与我们现在学习的东西有某种类似。内在化1)为你正在学习的东西创造脑海中的图像。2)在这幅图像上加入其他感官和情感。3)寻找图像不适用或不足的地方,防止产生错误的联系。图表法创造流程图、概念图或图像,将若干观念联系在一起。联想法1)创造一系列容易视觉化的符号。2)在条目之间创造联系,这种联系是可以“看得见的奇特场景”。3)在第一个条目和触发物之间建立联系。挂钩法与联想法相似,只不过我们是把每一个条目与事先建立好、容易回忆的0~12的视觉符号相联系。信息压缩3种主要形式:1)记忆术──压缩若干知识,用一个单词代替。2)图像联系──创造一幅能联系若干知识的图像。3)笔记压缩法──用寥寥几页纸缩写内容庞大的笔记。实际应用寻找将知识用于你日常生活的途径。模型纠错经常性地解决各种问题,以发现整体性知识网络中的潜在错误。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建立一个大约需要1~3个月完成的项目,从而逼迫自己不断学习、实践和解决各种各 样的问题。这对自我教育来说是有用的练习,特别是在没有什么知识结构可以指导时。高效率学生1)管理能量:保持体型,健康饮食,不要熬夜;一周休息一天;2)不要“学习”;3)绝不拖延:建立每周目标和每日目标清单以保持注意力;4)将那些类似的、散在的工作集中起来批量完成;5)有组织:拥有一个日历和做事清单,永远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自我教育自我教育费用低廉、方便迅速、收益大,但是实行起来也有很多难点。它缺乏系统安排,较传统教育学起来难度更大,提高自学能力的主要办法有以下几种:1)养成良好习惯。2)克服挫折障碍。3)设定学习目标,记录学习过程。当不当学霸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无论面对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只要掌握正确得当的方法,都能让你事半功倍。如何高效学习作者:[美]斯科特·扬延伸阅读本文作者斯科特•扬(Scott Young),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商科毕业,如今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博客之一。从高中开始斯科特几乎课下不学习,尽管如此,他还是以全班第2名的成绩毕业。读大学时,大考之前一般每天学习不过两个小时。不过,4年来,他的平均成绩总在A和A+之间。毕业后他又以超凡的速度,成为麻省理工大学历史上最快毕业的人,并登上TED的演讲台,向全世界宣讲自己的学习经验,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学霸。芝士阅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芝士~不止书摘,发现更大的世界下载客户端:iPhone版和Android版关注我们的微信号:zsreader,查看更多精彩书摘书评!

高效学习与修辞格

对于学习的高效性问题,向来十分诱人,试问对于学习者,谁不想花费更少的时间学的更多更快( Learn More Study Less ) ?然而在学习时我们在强调努力、勤奋的重要性的同时,似乎对于能够高效学习的技巧却强调的过少。努力于学习的重要再强调也不为过,可是学习的终南捷径还是有的。懂得并且去运用某些技巧去达成学习目标,就像去一个遥远的地方坐汽车火车一样,绝对是要比走路更好更快抵达的。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第一次系统的接触谈学习技巧方面的书,当是在洱源二中念初二时图书馆借阅的《道乐吉学习法》,不敢说此书对我学习产生了多大的推动力,然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理论上的增进却是显然。到高中陷入题海,在实践方面却也跟着陷入唯努力论,三年之间,学的苦逼而低效。大学的学习自由化,可能是高中绷得太紧的反弹,大学走向放松自己的极端,学的散漫而无章法,大把的宝贵学习时间付诸东流。而今毕业,不知是因为生活无所寄托还是为青春将逝老之将至的恐惧,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在此毫无应试压力的时机之下,终于重拾忽视多年的学习方法论,重新关心学习技巧方面的锤炼。于是,有了与这本书《如何高效学习》( Learn More Study Less )的邂逅。据说这是一本畅销书,没去关注,但连我都发现了,应该是很流行无疑了。读完后确实受益颇多,既是对学习理论的重拾,也了解到了许多新的可行的学习理念。比如对记忆术的运用、比喻法、联想法、挂钩法,这些都是既已在他处了解到并且一直有所实践的,而其中的对信息的分类、整体性学习策略(“获理拓纠应”)并且各个突破则似对复杂动作的分解,让人对学习技巧的理解更为体系化。还有笔记流压缩、费曼技巧等,亦能对学习有相当的助推作用。其他技巧略过不提,书摘已然较为详尽。此书给我的另一启示在于对修辞格的重新认识,如比喻、类比、联想、想象、通感、移情等,中学时代至多认识到这些修辞方法能使得文章增色不少,然而未曾想到他们在学习方法论方面的意义。实际上这并非高深问题,略一想即知在情理之中。比喻能化抽象为具体,联想和想象能突破文本本身产生能给大脑更多刺激的多媒体立体世界,通感和移情能使得书本上死的信息,没有情感的知识变得富有人情味,更利于内在化。综述了这些修辞格的作用,那么他们能增进学习效果也就毫不奇怪了。用书中的观点来说,跳出学科之外来看学科,果然能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高效学习先来高效评论!

1,如果一个在乎自己成长的人想要更加高效的学习,那么读这本书吧;如果一个人想要更加多维的了解学习方法,那么读这本书吧!2,这是一本让立登更加系统来回顾学习的书,这是一本通俗易懂但却可以反复阅读的学习类的工具书。越读越让你感觉有味道。3,学习包括什么?是能量吗,是心态吗,是方法吗,是习惯吗,还是行动?这本书将会用它简洁的描述来帮你了解学习。如果你只是想读这本书,而没有实践冲动的话,那么就不要来选择它吧!4,懂输出吗?想要探索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吗?那么分享吧,那么习作吧,那么思考吧!反正输出是一个口,分享是一个点,成长是我们的过程,结果就在变化。这或许就是高效,这是我从这本书中所收获的。5,学习是我们当下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而唯有行动,唯有理论,唯有行动加理论,这个螺旋上升的感觉会告诉你什么是学习?高效在哪里?不妨用重复来感受一些高效吧!

一本自我管理方法论的提纲

总的来说,这本书像是GTD/思维导图/如何阅读一本书这类方法论经典课程的讲义,而且是微缩版的,适合那些初设自我管理的同学,在挤地铁的时候,掏出手机翻出电子版来看看,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书中的错误。对于在自我管理领域已经阅读过一些内容的读者来说,这本书过于通俗浅显,你们应该去阅读那些更加专业的作品了。整体框架:大脑学习的三种基本结构:1.结构2.模型3.高速公路。就像是大脑本身的构造一样,神经元,突触,回路。插一句,似乎近年来得益于大脑皮层结构的研究,对于如何学习的生物学解释越来越多了。这方面让我想起之前在coursera上课时候了解的专家,Dr.Terrence Sejnowski,脑神经领域专家,有兴趣各位可以看一看他的书。作者强调的无非是要有总体评价的观念,有良好的学习模型,有良好的延续能力,能主动创造彼此相似甚至不相似事物间的关联。为此作者还罗列了一大堆名人名言,比如说佛向阿难解释六根,拿一根身子打六个结,说明本来为一物,比如康德说在理念解释不通时,比喻就是推进思考的最好方法。作者将学习方法命名为整体性学习法,具体分为五个步骤:获取知识、理解知识、拓展知识、知识纠错、应用知识。获取阶段的注意点:阅读速度、容量、简化。比较与偶感触的是信息一定要简化,从最简单的角度去理解问题。理解阶段,比较赞成运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方法。拓展阶段,具体分为三个部分:深度拓展,即内容理解深化;横向拓展,即与相关知识的连接;纵向拓展,即与不相关知识的连接。纠错阶段,在建立联系后谨慎的判断是否有误。应用阶段,这是最终目的。但我看来这个概念对如何阅读大致无关。书中提及的方法主要在三个阶段——关于获取阶段,作者提供了指读法和快速笔记法。指读法的核心就是快速阅读,而快速笔记法则是说,按照笔记流的方式将核心内容记录下来,通过少量批注式引导与箭头明确知识的整体结构。但这里可能有些问题,因为作者没有告诉我们如何鉴别信息,哪一些是需要笔记记录。比如我就见过有同学把老师的ppt一张一张抄下来,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烂的笔记方法。或许在大脑中自动总结提取关键词的技能,是需要大量阅读作为支撑的。关于拓展阶段,如整本书一样,作者强调了关联性的重要性,给出了具体的方法是联想法、挂钩法和信息压缩法。看过东尼柏赞的思维导图应该都不难理解这些,因此,这些也算是老生常谈吧。关于纠错阶段,作者提到三个问题,需要读者反思:1.是拼写错误还是概念错误?2.是一根筋还是霰弹枪?3.是考前磨枪还是平时积累?三个问题谈不上有用,但可在混沌时敦促自己思考。另外书中提到的费曼技巧——在复习时,把自己想象成正在向一个白纸人灌输你的思考结果或者体系。讲的过程中尽量反思自己有无纰漏,及时补正,也尽量用平实的语言和比喻去讲。不过这里我有一些不太同意作者,因为我一直觉得,应当慎用比喻,喻体和本体的对应关系,除非用在文学之中,容易出错。书中还提到了五个高效率的要素:能量管理——饮食、运动、作息目标细化——制定、设置ddl避免拖延——To Do List和GTD中讲的清单式工作批量处理——尝试分类完成,减少转换损耗计划生活——尝试管理自己的生活这些方法,参照注明自我管理人士warfalcon先生的博客,相信会大有助益。另外,这本书里随意信息、观点信息、过程信息、具体信息和抽象信息的分类没太懂意义,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处理不同的信息,似乎重叠过多,而且最后两个也没给方法。

内容稍显空洞

花了一个晚上和一个上午看完了这本书,总的来说感觉内容比较少,稍显空洞,对于二十几块钱的价格的书,我觉得性比价不高。本书全方位的介绍了整体性学习方法。整体性学习有三个要素:结构、模型、高速公路。结构就是一个系统的知识或者说一门学科,结构就像一座城市,一座规划好的城市,交通通畅,可以顺利到达任何一个地方,而一座建造混乱的城市则寸步难行。模型是城市里面的一个个建筑,我们通过比喻,内在化,图表化把一个个知识点构建成我们熟悉的模型。高速公路是结构与结构之间,模型与模型之间的通路,也就是联系,在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自己的各种知识联系起来,才能构建一张牢不可破的大网,并且可以从一个节点到达任何一个节点。这种联系可以在完全不相关的学科之间展开,也可以在同一学科中展开。整体学习分为五个步骤:获取、理解、扩展、应用和纠错。获取是指通过更高效的方法获取到信息,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去注意跳过无用信息,压缩有用信息。理解是指通过比喻,内在化,图表化,把知识彻底的理解并且建立模型。扩展是建立当前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系统的联系,通过已经的知识强化当前的知识,并且构建知识网络。应用是指通过练习和项目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纠错是指当应用上面几个过程中发现一些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及时进行更正。这些步骤不一定严格需要遵从顺序,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穿插进行。本书还提了整体性学习法的一个应用--费尔曼技巧。费尔曼技巧是说设想自己是老师,把要学习的知识用最简单的方法和描述讲给一个孩子听。当你能够清晰的传授和表达你的知识的时候,你就已经完全掌握和理解了知识。很多人推荐写博客也是这个道理。无论任何一种方法或者知识,如果不去应用和实践都是空谈,整体性学习方法虽然有些东西很老套,但是确实很实用,值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去进行尝试。

Scott Young的提醒

Scott Young 2010/2014:Learn More,Study Less,機械工業出版社本書是一本實用手冊。與我而言,最實用的就是,作者提醒我將知識與知識之間進行類比、關聯,會記得更牢靠,學得更快。還有,如果不斷將學到的知識、獲取的信息進行運用,那些將很快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比方說,作者在閱讀馬基雅維利時,將其治理國家的觀點平移到個人事務管理上。這樣的聯繫,讓他不覺得自己只是單純地進行讀書這個行為,讓整個閱讀過程都變得靈動。其次,作者對信息的整理也能給到一些啟發。作者總結了三個層次:理解、拓展、應用。理解階段,先是獲取信息,然後進行壓縮提煉,讓自己能清晰地理解信息。拓展階段,對信息的由來,與其他信息有何聯繫不斷進行追問。這一層有三種方式可以運用:深度拓展、橫向拓展、縱向拓展。深度拓展多是問為什麼,對信息的來源和存在作一番探索;橫向拓展與其他信息建立聯繫。比如古希臘的某一戰爭和中國古代的某一戰爭建立聯繫;縱向拓展就是運用比喻的方法,利用你熟悉的事物,去幫你更快理解不熟悉的信息。或者是將乾巴巴的信息轉換成影像,在腦海裡生成動畫。應用階段,是將理論運用到現實的過程。這既是練習,也是解決問題的過程。”讀了所有管理學的書,也只是了解了一大堆概念,還不如自己真真切切地參與到企業管理中。那時候對概念就不僅僅是理解,而是一種感覺。“(P41)這個過程中,還不能漏掉一個很關鍵的步驟——測試。簡單地說,就是自己時刻問自己。我以前是否看過這個信息?我理解了嗎?它能和我已知的什麼事情產生聯繫?我將它們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了嗎?整本書,我能體會到的就是:邊學邊用。作者不斷地將他學到東西用到個人生活、公司上。學會計用到個人理財和公司的財務。學網頁設計建立自己個人的網站。學統計學,了解某個決策是否靠譜。作者想強調:”要想超出知識本身,光有熱情還不夠,你要尋找各種應用知識的途徑(即使現在討厭它),知識因”用“而獲得新的意義。只要你用心發現,幾乎所有的知識都有實際價值,如果能發現知識在你生活中的價值,知識就與你產生了緊密的聯繫。“(P64)

1年完成MIT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

封面图导言study more 在学习和工作中,你周围是否有这样的同学和同事:他跟你花同样的时间听课和实践,但对知识的理解比你透彻很多,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能在工作中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别人家的孩子”。而你,虽然努力了,花了时间,花了经历,却收效甚微。同样的学习时间,一个考的好,一个考的差,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如何避免翻船呢?在网上有一句话很火爆:“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这些事半功倍的同学和同事的这种“聪明”,是“努力”,还是所谓的“天赋”?或者说,有没有一种好的学习策略,能让我们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如何高效学习》的作者斯科特•扬(Scott Young)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超级学霸。他毕业于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商科专业,如今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博客之一。从高中开始斯科特几乎课下不学习,尽管如此,他还是以全班第2名的成绩毕业。读大学时,大考之前一般每天学习不过两个小时,4年平均成绩总在A和A+之间。毕业后他应用自己发明的学习方法,完成了10天搞定线性代数,1年完成MIT4年33门课程的“不可能任务”,成为麻省理工大学历史上最快毕业的人。他将自己的学习经验浓缩在《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中,并登上TED的演讲台,向全世界宣讲自己整体性学习法。任何新事物都有一个适应期,一开始采用整体性学习法可能反而降低你的学习速度,例如长跑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学习某项新技术,一开始反而成绩会下降一样,学习也是如此,一旦你渡过了不适应,学习效率将会突飞猛进。整体性学习需要时时刻刻在学习中应用,用得越多,效果越好。如何高效学习1.什么是整体性学习法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请大家思考一下自己从小到大的学习方法。语文英语老师:“请大家回去后背诵整篇课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数理化老师:“记住公式,记住结论,解题可以事半功倍。”“题海战术是高中的必修课。”机械记忆法是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比如刷题、多次默写),试图在大脑中复制一个完美的拷贝。机械记忆法将各个学科和各个分支孤立开来,数学里面包括代数和几何,历史包括各个朝代和国家,语文包括阅读、写作、背诵等,这些学科和分支间彼此独立,各有各的特点,需要有针对性的各个击破。与机械记忆相反,整体性学习的核心就是比喻法,强调知识结构和联系的相似性,公式并不仅仅是公式,它是一种感觉,一幅图像。整体性学习的基础就是将知识关联起来以达到记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最佳技术是比喻法、内在化、笔记流和简图。我们为什么需要整体性学习法呢?整体性学习法像而是像编织一张大网,创造信息的网络,将知识与知识相互关联,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使你真正做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从而轻松驾驭知。2.如何储存信息整体性学习法的三大基础:结构、模型、高速公路。(1)结构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就是制一份优秀的地图,就是建造、规划一座设计良好的城市。理解就是结构高度发达完善的结果。比如,你是一名经管从业者,那你在阅读《小狗钱钱》、《穷爸爸富爸爸》这些理财书籍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毫不费力、兴趣盎然,一切内容看起来那么浅显、通俗?你在准备注册会计师等考试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相对轻松的拿下?因为你的脑袋里已经有这些科目的发达知识结构,假如说结构就是脑袋里的城市的话,那么这些城市一定是道路四通八达、路面整洁而且交通井然有序,虽然车水马龙,却从不见交通堵塞。相反,针对《上帝掷骰子吗》、《时间简史》、《什么是数学》为等科普书籍理解起来为什么那么困难呢?这说明城市简陋,道路不畅,甚至乱建一气,违章建筑、豆腐渣工程比比皆是,有些道路甚至无所指向;或是修了半截;或是孤零零一条,在这样的城市中行走,迷路是必然的,知识结构就是你脑袋中的参考地图。建立知识结构时,你的目标就是在各种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每学习一个新概念,都要自动地与其他知识相联系。我们经常用到的结构有以下三种:感知结构:通过图像、声音、情感、生活经验等建立联系。关系结构:通过故事、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联系。比如,说卤化物比惰性气体少一个电子与说卤化物和惰性气体在元素周期表上是邻居,哪一个更吸引人,更有趣味?基础数学结构:作为建立更深层次数学结构的基础,也可以用它来简化其他学科里的各种关系。(2)模型模型的就像是结构的种子,是一座建筑的地基和框架,是知识最核心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伸出全部的知识。通俗的说,模型就是简化了的结构,只需要综合一些观念,使这些观念更易理解、把握。比如思维导图、目录、视觉化引导等,是信息的压缩和精炼。(3)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作为参照物,可以连接两个完全不同的观念。假如你正在阅读生物学课本,又与学过的商业发展史课程相比较相联系,这就建立了高速公路。建立高速公路的好处不会马上显现出来。如果你想上学取得好成绩,首先有良好定义的结构,其次才是通过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结构与结构之间的联系)激发创造力,在专业交叉的领域建立起新的结构。3.如何实践整体性学习法整体性学习法的顺序依次为:获取、理解(明白)、拓展(探究)、纠错(调试)、应用。如果只是为了通过一次考试,你并不需要完成所有的步骤,也不需要理解的非常深入。但如果你是要系统地学习一个学科,每一个步骤都很重要。如果你总是缺少某一步骤,或者某个步骤完成的不好,信息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存储,这种学习就是失败的,因为信息不能整合到你的整体性认识中去。完成步骤的顺序不需要固定不变,可以完成第2步后再跳回第1步继续学习。(1)获取获取信息时有四个主要目标:准确、简化、容量、速度。获取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下面两种:阅读和听讲速度慢、需要反复阅读。有两种方法对于知识的获取很有成效:快速阅读法(指读法、练习阅读法、积极阅读法)和笔记流法。快速阅读法笔记流在学习时,要遵循“一次学会”的原则,在学习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而不是忙着做细致漂亮的笔记,等到课下再学。(2)明白获取信息而不理解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就是所谓的填鸭式学习。明白就是了解信息的基本意思,并放在上下文联系,这是学习的最基本的联系。比如你正在学习一个新的数学公式,最基础的你要知道公式里每个符号代表的是什么东西,然后才可能应用公式来解决问题。你还需要了解这个公式是怎么得来的,它与其他公式的关系,以及怎样将它用在解决外面世界的各种各样问题。理解不好的表现由以下两个方面:你虽然认识每一个字,却不知道连起来是什么意思;笔记记得很清晰完美,但是却不明白什么意思。明白阶段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比喻法、内在化和简图法。比喻法故事中应用比喻可以把普通人的经验与不寻常的体验相联系。比如一个故事中的恶人约翰“有一张沙皮狗样的脸”,读到这样的文字,你很容易在脑海中想象出约翰的那张脸。在这里比喻法就成功地借助沙皮狗(你曾有的体验)告诉你约翰的模样(你不曾有的体验)。比喻法内在化内在化不仅仅在脑海中出现图像,而且有声音、触觉和情感等,调动更多的感知与知识联系在一起,甚至与情感相连,得到的关联一定比单一的图像更强。内在化赋予知识以情感,假如你正在想象对光的感觉,想象光线进入眼睛时的那种感觉,你可能会进一步想象光线击中视网膜时和在视神经里汹涌前行时发出的那种特殊的声音。内在化简图法简图法是内在化的简化。一幅简图就是一幅将多个信息压缩在一起的图画,简图最常见的形式是图表。简图法也可以很容易地和笔记流技术、积极阅读法相结合。三种主要的简图类型:流简图、概念图和小图像。简图法简图(来源:石雨鑫)(3)拓展拓展是整体性学习的真正开始。只了解字面意思也符合人的本性,人们都有进一步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好奇之心,保持这个好奇之心吧,它是我们学习、创造的源泉。拓展有三种主要方式:深度拓展(知识的背景探究)、横向拓展(将知识与其他类似知识联系)、纵向拓展(利用比喻法将知识与另一种完全不相关的知识之间建起一道道高速公路),关键是不断地练习和知道你正在创造的联系是哪一种类型。拓展拓展不好的表现只有一种:缺少灵活性。你已经掌握了一个新东西,但是没有或不会将它与其他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假如让你用这个新的知识去解决一个非常规问题或者是改变了背景的问题,就傻眼了。不会将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拓展能力差的表现。如果知识不能实现从课堂到现实生活的跨越,那问题就出在应用阶段。如何实践拓展呢?可以采用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在没有老师指点,没有考试负担时,这种学习方式很有用。设计一个大约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完成的项目,比如:针对某个历史问题写一篇探讨性的文章、主题阅读、编程(写一个小游戏)、网站(建一个网站)、社群运营(做助手)、思维导图。写下预计的完成日期,计划好日程,每天运用整体性学习法按时完成部分工作。将完成项目的过程记录在纸上,将工作进度记录在纸上会加强你的自信心。完成项目之后,回顾一下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寻找类似的实践途径。(4)纠错纠错阶段是在模型和高速公路中寻找错误,这个阶段要删除那些无效的联系。纠错阶段的不足主要表现为错误联系太多。在发现错误后,首先要分清是简单的错误还是关键概念的理解出了问题。对于简单的错误,只要仔细点就可以了;若是概念问题,那就需要仔细看看模型、比喻、内在化的过程是否犯了错误。(5)应用应用是学习最终完成之地,要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将税法并用到自己的企业管理中,将统计学用在实验设计上,将英语应用在出国旅游中,将经济学原理应用在理财中。如果你能将更多的知识引导至应用阶段,你深入理解的知识就越多。理论运用到现实世界中的过程既是练习的过程也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抛开书本,走出去,去做实验,去接触生活,去融入社会。(6)测试测试并不是整体性学习的最后一步,而是贯穿在前面5步中。在上述阶段的每一步你都需要测试,测试有助于你迅速找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帮助你改进学习技术,克服缺点。通过测试要确定你对知识的理解到了什么层次:获取阶段——我以前看过或听过这个知识吗?理解阶段——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拓展阶段——我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与哪些知识有关系?我用了比喻法吗?用了几个?纠错阶段——我删除了那些不恰当的联系吗?我删除了那些错误结论吗?应用阶段——我将知识用到我的实际生活中了吗?4.总结根据“721”法则,70%的能力提升来自于实践,20%来自于导师的帮助,10%来自于真正的理论学习。实践对于应用这些整体性学习方法至关重要,仅仅只是阅读书中的观点是不够的,一定要把知识变为一种行动上的习惯。可以先从“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开始,练习一种方法1-2个月(最重要的是比喻法),依次进行刻意的练习,整合到自己的学习策略中去,通过不断地整合和实践,最终找到适合你自己的学习理论和策略。

译者节操何在?——你为什么要随便乱译?

当初看完此书后,即兴写下一篇感概中国大学生的文章。既然本书系为批判性思维书系,那么我们读完书,也应该联系我们周围的实际批判性思考。(有兴趣的读者请自行阅读文章,欢迎纠错。)最近有学霸向我提及本书翻译有问题,我拿来英文原版,对照了一下,发现确实好搞笑。现在拿出例子,希望各位读者一起来讨论讨论。(发现只有一篇书评提到了翻译问题,大家看书还得“整体性”阅读啊,光看中文容易受译者束缚)我没有全部对照,但是从这一段内容来看,译者错译、漏译、改写的现象可见一斑。一,P51,随意信息是一系列事实、日期、定义或规则,他们缺少逻辑分类,常常在学校里碰到,很少在真实世界遇到。很多医学专业的新生在学解剖时,会遇到大量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比如人有206块骨头等。这些知识看起来没有规律,无法再加工。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就是随意信息。原文:Arbitrary information is a set of facts,dates,definitions or rules that have no logical grouping.This type of information is often encountered in schools and less frequently in the real world.I've heard from many new medical students complain about the amount of definitions they need to memorize in anatomy class.这段文字的翻译几乎是再创造啊。文中根本没有提及什么206快骨头,学医的例子开始了,后面真是就泛滥了。原文也没有说随意信息需要死记硬背,按照作者的原意,死记硬背是最低效的学习,怎么又会认为随意信息要死记硬背呢?而且下文就说了怎么处理随意信息,这一条就算是意译也不对啊。而且之后,在谈及详细处理随机信息时,作者指出整体性学习就是为了避免对随意信息死记硬背。这一句加的莫名其妙。二,P35,其他公式与这个公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原文:What other formulas are similar to this in function or form?译者后面加了一句“又有什么不同”。当然,按照作者的意思也可以这么说。三,P54,过程信息是教导你怎么行动的信息,是讲述一系列动作、操作的信息。原文:Process information is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act upon.这里译者又添加了好多元素。译者显然理解错了。过程信息不是教你怎么做。作者的意思是说,这类信息你必须按照这样的规则去做,你才能获取信息,比如数学题,你必须做了才能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译者翻译成教导你怎么行动显然是错误的。过程信息必须是你先做了你才知道的信息。希望各位读者能够明白个中区别。四,P56,另外两类信息是具体信息和抽象信息,他们是学校里学习最多的两种信息。具体信息是那些在实际中可以观察到、听到、触到的信息,比如医学上的视、触、叩听得到的信息就是具体信息,不过实际上,大多数信息都介于抽象和具体之间。原文:The next two categories of information,concrete and abstract,deal with the majority of information you learn in a school setting. Concrete information deals with ideas you can interact with tangibly.Most information sits on a spectrum between abstract and concrete ,the difference can often be based more on the way it is presented than the content itself.作者没有举例,译者反倒举了个例子,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你自己学医,干嘛老是把你自己的例子举出来啊。五,P62,我们开始学习一门学科时,都会觉得枯燥,也许是因为要拿学位而不得不学习统计学。原文:We all have things we need to learn that initially seem boring.Maybe it's the statistics course you need to take in order to earn your degree in marketing.译者少翻译了“市场营销”。六,译者似乎很喜欢医学上的例子,所以老是把作者的例子改掉。P62,学习医学时,你是在背诵那些文字,还是在想着活生生的病人?原文没有这句,而是:When you think of accounting,do you see income statements and balance sheets,or a map charting the beating heart of a business?译者没有翻译这句话。这样再创造有意义吗?七、译者你怎么那么喜欢医学?作者没提医学你倒是提及了。P63-64作者举出了自己学习的例子。翻译时,译者少翻译了学习统计学的例子。原文:When I went through a statistics class, I found the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significance and conducting tests to be valuable for my own experiments.Now,as I conduct business and personal experiments I use these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for getting better information.这一段译者没有翻译。最搞笑的是,作者根本没有提及学医的例子,结果译者不知道为什么提出来了。喂,译者,你自己要是学过,也没必要在翻译书的时候告诉给我们啊。译者自创了一段学医的例子,取代了作者学习线性代数的向量空间的例子。原文:When I went through a class teaching about vector spaces,I saw how the concepts of subspaces and vector spaces could be applied to my philosophy of life.Borrowing the concepts helped clarify ideas I had and gave me excellent metaphors for understanding.八,P145每晚有七八个小时的睡眠吗?有些人睡四五个小时就够了,学习工作劲头十足,不过我想你我又不是这种神人,那么还是老老实实睡到自然醒吧,别想着玩游戏、喝酒、跳舞、玩通宵,熬夜对学习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我看一年中除了过年可以守岁,平时决不要熬夜。睡得好,脑袋才清醒。原文:Do you get 7-8 hours of sleep each night?Some people work best on 4-5 hours of sleep.But I'm willing to bet neither of us can do that.Pulling an all-nighter is a dangerous move when you need to keep your mind sharp.作者只是让我们保持良好睡眠,译者,你是有多宅男啊,不让玩游戏,喝酒也不要,跳舞也不许,尼玛我怒了,你不如让我出家算了。九,P171最后一段落“古人学习为了光宗耀祖······不断深入下去”善良的读者,我告诉你们,这段原文是没有的,是译者自己加上去的。这本书应该叫编译算了。译者在译者序中说到了自己学医,但是我想告诉译者,翻译首先是信。既然作者都没有学过医,你为何要随意更改别人的经历。搞得好像作者无所不能,从会计商业横跨到编程再到学医,这已经误导了读者的判断。我可以理解意思上换个说法的翻译,但是把作者的事实都改掉,这样恐怕就不是意译了。意思可以换个说法,但是事实不能更改。这你要是去翻译历史书,那不反了?你要写你自己的经历,写在注释里面啊,该作者的干嘛!这样的译写恐怕是在难以令我信服。这样翻译的最大的坏处就是完全改变了原著的事实。这样的再创造实难令人苟同。贴出此书评,英语过关的读者可以自行对照,对照过程定有会心一笑。我已经把本书的乱译email给作者了。(最后,本文任何类似于人生攻击的用语仅仅为了文章阅读需要,制造娱乐效果,不可当真。)

一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籍

整体性学习法,构建一个模型,然后不断加入知识;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习记忆新知识,将其图像内在化,具体并赋予情感;自学以知识为兴趣制定目标每天学习养成习惯,在练习与应运中扩展学习。看得时候很过瘾,但看完后没有什么重大提升,对于自己来说实践起来也有些困难的。要是是国内的人写得就更好了。

学习的战略与战术

此书是介绍高效学习的方法思路,作为“学习”这一过程,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才能迈出第一步,就像一支军队想要剿灭一窝盗匪,先要明确行动的目的是要将盗匪一网打尽,以绝后患。学习也是一样,若是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就如同剿匪行动中的部队不知道盗匪确切位置一样,谈何“剿匪“,这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又或是学习的发心(目的)不纯正,就好比剿匪的部队逮住了一些盗匪就认为剿匪大功告成了,都是很难有良好的学习效果的。所以学习的发心很重要,要发自内心的渴望去学习,才能迈出第一步。拿阅读这本书做比喻,首先要期望能从此书中学习到作者所介绍的学习方法,带着这发心开始阅读,才能和作者保持相同的步调从中吸取经验。如果把学习比喻成军队剿匪,想要达到”一网打尽,以绝后患“的效果,就必须要有全面的战略和巧妙地战术。学习的战略就如同此书作者在《超越整体性学习》章节中所提及:学习的战略要不断完善,是要靠自己持之以恒的练习与总结,而学习的战术则是在完善的战略前提下灵活应用的技巧。本书所要介绍的学习技巧主要是整体性学习方法,作者在第一部分提出了整体性学习的概念:了解了技巧的概念后,作者开始介绍整体性学习的步骤,在介绍步骤之前,作者提及的这整体性学习的步骤并非固定模式,而是要灵活变通,就像战前的战术模拟一样,实际作战要随机应变。【1】获取如同选材,从大量的原材料中挑选可用之材(简化),首先要有足量的原材(容量),其次要提高筛选的速度与质量(速度)【2】理解就如同将筛选出的原材料依据设计要求,量取、分类、加工成零部件的过程【3】这些零部件对我们没有什么用处,这时候就要用到拓展,对应是将零部件组合成我们已知的事物或是更能理解接受的事物【4】要准确认识该事物,就要不断的纠错和调整【5】要深入了解事物就必须投入使用,做更深层次的测试,在使用的过程中分析总结并不断完善。其中第三步骤拓展是整体性学习的关键点,没有做到这一步,前面的获取及理解只能停留在对零部件的皮毛认识上,经过这一步,才能进一步了解各零部件的用途,以及零部件之间的组合关系,有了拓展,才有了整体上的认识。作者指出拓展有主要三种方向: 这五个步骤作者是从战术的方法展开的,在接下来的部分中作者从战术的对象对接,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作者首先将对象(信息)以结构特点分成五类信息:【1】随意信息:常识类知识(色意识部分),就好比选材(获取信息阶段)过程中,要挑选楠木,这楠木的形态特征等就是随意信息,要认识楠木的形态特征主要有联想、挂钩、压缩等方法。【2】观点信息:存在争论的信息(意识部分),比如哪些楠木算作上成品,哪些是次等品,每个人用途不一,评定的标准也就有差异,在处理这些信息,首要明确自己的用途方向,其次查看大量观点信息,应用图表法分类对比,结合自身需求获取所需材料。【3】过程信息:通过实际运作所了解的信息(意识部分),在选取楠木上,要通过观察成色纹理、体感质地、触闻香味等步骤了解,未经过这过程了解,是很难有感官上的体验的,在处理这类信息方法有内在法、比喻法、图表法及模型纠错。【4】具体信息:实际中个可以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五识了解的信息(色识部分),即好比楠木的色泽,香味、重量等信息。【5】抽象信息:缺少与感官的接触信息(意识部分),如楠木的化学成分等。如此一来,对整体性学习这一战术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在接下来的第二部分作者开始谈实际操作,也是学习练习这套战术各环节使用手册。第一阶段:获取阶段:随意信息处理:第二阶段:联系观念,主要目的是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是全书的主要章节:其中:了解自身已知体系,即对应整体性学习概念中的“结构”及“模型”,而桥梁则为“高速公路”的作用。第三阶段:知识扩展,对应五步骤的纠错、应用,如同木匠制作椅子的比喻,在第三阶段是检验组合上色后的椅子是否舒适牢靠,有无设计的缺陷等问题,发现问题并改进,是实践的过程,更是时时更新完善自身构建起来的模型过程。 就如同,百废待新的国家,在建设全国各城,铺设交通枢纽网络,随着时代的进步,这城市内部陈旧设施要更新,城市间的交通设施更要符合时代要求。其中操作的方法,因人而异,但归结为,时时实践,温故知新。至于《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是作者自学项目运用整体性学习的规划方法,是练习整体性学习的手段,可以结合自身习性,规划处自身的练习手法。作为学习技巧的战略与战术,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坚持实践,持之以恒,否则,本书所授的方法毫无用处。

思维训练,学习方法

一天读完,文风不适应,举例不贴近生活,观点正确但缺乏新意,这也是翻译类图书的通病,但本书反复强调观点,最后进行复习式总结,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因为是应用型书籍,这一点很好。 我运用本书的方法,将全书精炼成识记、思考、应用、提炼四个方面,因为语境不同,我没有按照书中名称,而是改成了自己习惯的近义词替换了学习知识的流程,也可供朋友们借鉴。另外将思考部分建立的糖葫芦模型,便于形象记忆,也算是对于本书知识的活学活用。 对于情景化教学读书法以前有所涉及,自认为是不错的学习方法。项目化学习也将成为我新的学习方式。 在我看来,学习(广义,包括实践)就是不断织网和收网的过程。我也将管理好自己的网,不断前行。

怎样学得更快更好

一年前读过,那时中文版还没出版。是读到过的讲学习方法的书里面启发最大的之一。概括地说,书里讲了一件事:整体性学习。整体性学习策略:结构、模型与高速通道一门知识在你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体系,就像一座城市。城市中有一座座高楼大厦,还有将它们连接起来的道路。高楼大厦就是一个个知识点,道路就是知识间的联系。道路越四通八达,则表示知识间的联系越多,你脑中关于这门知识的结构就越完善,代表你学的越好。模型是结构的简化。而高速通道,是不同城市间的公路。也就是一门知识与另一门知识之间的联系。整体性学习需要你为新知识找一个你所熟悉的、结构相似的模型,将新旧知识类比,会使新知识更容易理解,使学习更高效。学习方法:图形化、形象化、类比这部分介绍了很多具体方法,比如经常被谈到的快速阅读、脑图笔记等;比如,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介绍了不同的学习记忆方法。这本书串起了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有学习策略做纲领,学习方法就有了方向——能尽量多地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项目制学习给自己设立一个为期1-3个月的学习目标,做好计划,积极完成。目标达成了,你的学习任务也完成了。这个方法用来自我管理和自学简直太受用了,尤其是对于已经离开学校的孩纸们。你设立的项目可以是任何你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马上能应用到实际中的技能。深深地感觉到,能够有实际应用的学习才能让人保持热情。任何方法也没有热情重要。博客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3a072f0101dujf.html微信公众号:庆元微信号:be_a_doer

一种学习思想和一套方法论

这本书所介绍了一种学习思想和一套方法论,对个人的吸引力主要在对知识的整理和知识吸收策略方面。首先是关于一种学习思想,或者说是一种学习的策略,本书中称之为整体性学习策略,通俗的来说就是如何整理并组织好自己的知识网络,也就是要搭建一套好的系统,对于新加入的知识能够较快的在自己的知识网络中寻找到其位置并与网络中其他的知识节点相连接。整体性学习策略将知识的学习分成了如下六个阶段: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和测试。本书重点介绍了在知识获取和知识理解阶段的一些方法论,我觉得在知识点组织和网络创建方面有很大的启发,原来的知识汲取太吝啬于下笔,而笔记的零散也没能很好地帮助自己梳理知识点的结构,因此在理解一种新的知识的时候总是很难找到关键问题和作者讲述推导的主线。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对其中的一些技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应用后,发现学习的效率和有效度都有所提升,也让自己觉得有所成效。其次书中提到人有三种学习方式:1. 视觉型学习:图像形式的记忆和表现;2. 听觉型:将信息转化为声音和指令; 3. 运动型:通过触摸和操作能能好的理解知识。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这三种方式的一个混合体,只不过看比重是如何分配的,对我个人来说,就是视觉性和运动型的结合比较明显,因此很多事情我做过了我记忆非常深刻,比如说我运动细胞很发达,做过的动作看过的动作就能够模仿出来。接下来,总结一下个人觉得比较通用而且比较靠谱的几种方法:#获取阶段#1.快速阅读法:关于阅读速度,我觉得是要看个人情况而定的,总的体验是读的书多了,自然阅读速度就增快了,我从原来看一本书需要一个月到现在可以一周看完一本书,这都是通过阅读的积累达到的。书中提到了如下几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1)指读法: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指指着你正在阅读的行数,跟随着手指的移动进行阅读,这样的阅读方法比较能够让阅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书上,在刚开始进行快速阅读训练的时候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许多人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书上,容易分神从而导致阅读速度的下降。但实际上人眼的阅读速度是远高于手指的滑动速度,因此在阅读速度提升之后,指读法反而会成为阅读速度提升的障碍。(2)段读法(句读法):书中并没有提到这种方法,但我觉得是后期快速阅读的好方法,以段落为单位来理解文章,对于一些知识型的文章,段落之间的关联性是非常强的,前后逻辑性也是比较强的,按照段落来理解首先能够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论述思路,其次也能够比较快得理解整篇文章的中心观点。当然,对于段落的理解就是以句子为中心了,用相同的思路来递归的理解整篇文章。这种阅读方法之所以有效,是要基于一些具有逻辑性的学习材料,对于小说这种,其实一目十行也是能够理解整个故事的梗概的,除非你要做文学鉴赏。2.笔记流:笔记流这一章是我觉得整本书最有借鉴价值的一章,其中提到的笔记流方法我总结其为“网络型笔记流”。我对其的应用方法如下:首先将你看到的一些知识点按照你看到他的顺序记录下来并用箭头联系起来(也许代表观点之间的发散关系,也许代表时间关系,也许代表因果关系),每当有新的关键知识点加入的时候,考察原来的笔记网络,确定是延伸关系还是发散关系,将其与之前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最终形成书中所有知识点的记录。不仅如此,你记录下来的笔记还包含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之后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纠正一些网络的联系(或增或减),以及增添一些你的发散性想法。#理解阶段#这里所提到的理解是指深入理解概念和意义,当然也包括了一些记忆方面的技巧。对于表层关系的理解,再获取阶段通过笔记流的形式已经能够比较好的完成了。作者在这里提到的几种方法均较为抽象。对于我这种抽象能力不强的人来说,确实是个挑战。但我觉得应用的时候均可以融入到笔记流中,将所有的获取和理解工作都融入笔记流,利用已有的网络加深理解和掌握。其中提到的方法如下:1. 比喻法:将新的知识用比喻的方法与旧的知识关联,也就是利用一种相似性来强化记忆。2. 内在法:将知识网络图像化(这件事对我来说真是挑战,不过图像记忆确实强于逻辑记忆,因此还是要多加练习)。3. 图表法:通过绘制示意图、观点流的方法形成局部性的知识网络。其中提到了流程图和概念图。(1) 流程图:适用于绘制步骤(顺序)、绘制历史事件(时间、因果)、绘制一个系统(执行流程)(2) 概念图:用于将观点联系在一起(内在联系或外在联系),有单中心或多中心形成网络。#随意信息的处理#随意信息的特点就是结构性弱,对于这些随意信息较为靠谱的方法是将其转化为有一定结构性的连续信息,或者有组织性的信息来记忆效果比较好。1. 联想法:联想法的做法就是将一系列观点用一条主线串接起来记忆(有助于提高想象力),起运用方法如下:(1) 创造顺序:将信息分类->转化成为线性清单(2) 给清单中的项设置符号(视觉符号最好,还是利用图像记忆)(3) 创造线性联想(编故事将所有信息串接起来):强调疯狂、古怪、滑稽,否则大脑很容易忘记。随意信息的处理方法还有联想法、挂钩法以及信息压缩等方法,我觉得这个就看个人的擅长点才能发挥作用了,对我这种发散性思维比较不强的,可能现在还不能理解其强大之处,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相关的问题会再拿出来运用。本书最后提到高效率学生的几点注意:1. 要管理好自己的能量:健康饮食,不熬夜(夜晚是我脑袋最清醒的时候,怎么办TT);2. 不要“学习” ;3. 拒绝拖延症:建立周任务和每日清单;4. 有组织。 我觉得都是非常好的建议,第二条的不要“学习”让我觉得很有其道理,其实我也很讨厌“学习”这个宽泛的词,似乎我们都是将学习当做目标,而不是把具体的任务当做目标,不要将学习列入你的工作清单中,取而代之的,应该是阅读,写笔记,整理思路,写代码这些是实实在在的任务。最后,书中还推荐了一些时间管理以及能量管理的好书,如《Zen To Done》和《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这两本书应该算是绩效管理和时间管理上比较不错的书,也是我阅读书单中的一部分。

高效学习,高速成长——读《如何高效学习》

在我们传统的学习观念中,一直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讲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的汗水和成功成正比,有时候,甚至混淆了吃苦和求学的根本目的,有句Chinglish(“中式英语”)叫“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最能表达这个意思,而这本刚刚入手的《如何高效学习》 的英文名却反其道而行之——“Learn More,Study Less”一、什么是整体学习整体学习的基本策略就是利用多种途径,采用结构化,织网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目标的知识点串并联,让学习科目结构化,并在大脑中通畅的和以往所学内容相互关联,以达到记忆和应用的目的。整体学习的核心是比喻法,而我认为翻译成类比法可能更为贴切一些。本质上是面对陌生的学习科目或领域,把它和已知、已熟悉的内容类比并关联,从而快速掌握的方法。二、整体学习法的理论(一)整体学习法的三种基本观点整体学习主要有三种基本的观点:结构、模型和高速公路1.结构模块化的结构是快速掌握知识的最佳方法,问题做起来容易正是因为你的基础知识结构非常发达,而理解则是结构高度发达完善的结果。书中拿地图规划进行类比:井然有序、规划合理的城市更不容易迷路,知识结构就是自己脑袋里的参考地图。在各种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每学习一个新概念,都会自动地与其他知识相联系,自己大脑中的知识地图就是越来越完善。2.模型模型是简化的结构框架,对于快速学习新概念至关重要。模型的本质在于压缩概括信息,通过把各种核心概念链接在一起,可以模块化的添加新内容,这是知识最核心、最基础的概念,可以以此为基础引出其他知识的概念。3.高速公路现实生活中,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连接越多,高速公里建设越发达,交通也就越便利。在知识学习上,增加“城市”之间的联系,即结构与结构之间的联系。把各不相同的专业领域问题联系在一起思考,这就是跨界,我们经常发现数学系的学生学计算机特别好,哲学专业的学生擅长文字等等,都是基于此。(二)整体学习法的五大步骤整体学习主要分五个步骤,这些步骤并非按部就班,了解这些步骤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按照各个步骤的特点进行梳理和掌控,但不要拘泥于其中先后顺序。基本步骤为: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1.获取获取就是采取各种方式收集知识和信息,使信息内容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进入自己的大脑,感知和了解其中的色声香味触法。这是一个入口问题。这个环节的目标在于准确的获取信息和知识,并尽可能的压缩。这个阶段更为关注的是抗干扰能力和收集萃取能力。关键点在于简化、容量、速度2.理解理解就是理解想要学的东西究竟讲的是什么意思,整体学习法并不要求在这个阶段掌握的很深很透彻,但至少要理解其字面意思。比如读书,这个阶段是指初步理解了信息在上下文之间的意思,“见山是山,看水是水”即可。3.拓展拓展阶段是整体性学习中最耗费精力的环节,是形成模型、高速公路并建立广泛联系的关键步骤。拓展有三种主要方式:一是探究知识的背景,牢牢锁定知识的深度拓展;二是探求知识之间联系,建立模型的横向 拓展;三是从其他结构知识角度建立高速通道的纵向拓展。4.纠错这是一个修正自己模型和网络的阶段,采用多种方式,包括阅读那些与你的观点相反的书籍,以及把你的结论放入现实世界中看看的方式,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所学所想。5.应用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把学到的东西引导到应用阶段,那深入理解的知识就更多,理论联系到实践上的过程既是一个联系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性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三)通过测试找出薄弱环节在整体学习的每个步骤中,都可以通过测试的方法,了解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在什么地方,应该如何改进。主要是问自己一些问题:获取阶段的测试-----我以前看过或听过这个知识吗?理解阶段的测试-----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至少是字面上的意思)拓展阶段的测试-----我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与哪些知识有关系?我用了比喻法吗?纠错阶段的测试-----我删除了那些不恰当的联系吗?我删除了那些错误结论吗?应用阶段的测试------我将知识用到我的实际生活中了吗?通过问这些问题,以了解自己目前所处的阶段,以及找到弥补自己成长学习过程中薄弱环节的方法。三、整体学习法的工具和技术针对整体学习法的各个步骤,以及各步骤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难点,作者提出了很多工具和技术,以便让人可以更快更好的掌握学习法,构建整体学习框架。比如快速获取知识的速读法和快速记录知识点的笔记流法;在新知识和已知知识之间架起沟通桥梁的比喻法(类别法);快速理解抽象概念的简图法;加强随意信息的记忆的联想法、挂钩法;减少信息容量,寻求逻辑关系的信息压缩术等等。。。。。。让我感觉到学习的确是一门技术,需要多种工具一起上阵才能尽快掌握其技巧啊!四、当学习成为一种艺术整体学习法最为精彩的应用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曼,他的“费曼技巧”曾经震惊了很多人,而这个“费曼技巧”的本质步骤并不复杂:learning by doing 在实践中学习learning by reflecting and sharing 通过反思和分享学习learning from people 从他人身上学习,包括他人直接的指点,以及默默观察他人的经历作法等learning by reading 学习他人总结出来的显性知识,学以致用,实践验证learning by setting goals 设定高目标,促进自己的成长当你真正掌握整体学习法的时候,就是超越学习,实现自我高效成长的时候。所谓超越学习,就是指突破传统的学习概念和局限,高效的把整体学习的方法技巧应用到个人成长领域和事业中去。主要是通过五个关键点:能量管理(精力管理)、不要“学习”、绝不拖延、批量处理和组织整理,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明确目标,克服挫折障碍,实现全面的提高。结论熟练运用整体学习法自我教育,加速成长的意义重大,而这本《如何高效学习》是今年以来阅读到最有价值的一本书!

信息的分类处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第一次看时觉得真好,看了这书我无敌了,学习什么肯定又快又好。过了一年发现看完并没有什么用,现在第二次看,觉得第一次读太贪心了,总想一步登天,一口气掌握书上的所有内容。这次看这本书有2点体会:一是作者的学习模型,获取知识→理解→扩展→纠错→应用,而xi在这其中扩展是最难的,建立知识间的联系,需要长期的信息积累,而信息的积累有一定的技巧;二是信息积累的技巧:分类,和分技巧处理,信息的分类处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信息可以分为5大类随意信息(需要整合、压缩)、观点信息(利用图表对比思考)、过程信息(看一百遍不如做一遍深刻)、具体信息(内在化)、抽象信息(比喻的方式或者内在化的方法)。

篇幅虽短,内容却很实在

讲的是整体学习的概念,即将学习作为一个整体性的概念进行理解,特别是其中的关联性,而不是一个一个孤立的知识点。在关联性的过程中,即可以跨学科进行关联,也可以以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达到举一反三类比的目的。另外,他谈到有些人记忆的特点。有些人看图记得牢,有些人说话记得牢,还有些人自己体验记得牢。我明显属于说话记得牢的人,所以有时候需要自言自语一下也是对的。

如何高效学习

获取、提炼、内化、拓展、应用、检验,就这几个套路,书中提到的笔记流法、图表法不错,未来越来越偏爱读图了、越来越碎化了,我们应该学着做信息图表,学着视觉表达,学着使用ppt,keynote等结构性的可视化表达工具,对思维逻辑完善,对信息快、准、恨地传达是大大的好的。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整体学习法站在太空看地球,才能更好的将地球看的更加清晰,整体学习法的目的在于构建整个学科的知识群落,通过学习整个群落而不纠结于某一个片区,才能快速的强化学习的速度。2、图形记忆法结构、形象、色彩记忆法可以强化记忆的残留,结合起来使用就是现在的视觉引导和图像记忆,或者说是思维导图,真正掌握了就是这两个点。关键是需要在实践中,真正的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只有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具备好的学习效率。

联系

创造的联系越多 越记得牢,理解的越好整体性学习就是将所有东西关联起来最佳技术就是比喻、内在化、基于流程的记事和画图表达三种观点结构模型高速公路自觉建立联系模型 压缩信息 将核心概念联系在一起,创建模型模型是结构的种子获取:简化-找出真正需要的信息、容量-1年100本、速度-30分钟比一小时读完效率高理解拓展 深度拓展、横向拓展、纵向拓展纠错 错误联系应用 关键获取知识--breakthrough rapid reading 指读法 笔记流 箭头联系观点 图表建立联系 知道哪些知识是重点比喻内在化 建立脑海中的图像 加上不同感觉信息压缩 一次学习原则费曼技巧选择需要的概念设想你是老师,正在试图教会一个新生这个知识当你感到疑惑,返回去简单化和比喻能量管理 最为关键的是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坚持深入下去,要寻根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所有的目标都要写下来关键在于关联,关联后要实际用图表 比喻 画面内化 建立模型联系应该是指知识本身的联系

这本书的翻译方法让人无法高效地看下去

人们总是对如何走捷径的方法很感兴趣,于是许多散户乐于相信股评家的预测和内幕消息,许多老百姓相信高回报的集资项目,许多老年人相信几盒保健品就能延年益寿,最终的结果都是血本无归。当然,想走捷径掌握如何高效地学习的后果并没有那么严重,最多不过是浪费了一点宝贵的时间而已。这本书我看的是电子书,看了不到一半便看不下去了,果断从电子书阅读器和电脑里删掉了它。我感觉不好的原因有几个:1、此书的翻译方式极差,译者很喜欢在一段文字后面打一个括号,里面加上译者注,即译者的意见。这种翻译方式真是闻所未闻,我认为这是翻译的最大忌讳。在一段译文后又加上自己的意见,首先似乎给人感觉是无法将那段原文有效地翻译出来,所以才要另外加上一段补充说明;其次,这种强行灌输自己观点的做法也有违翻译的信达雅精神。历代之所以有那么多名家译注四书五经、道德经、庄子等名著,主要是因为这些名著年代久远,后人无法理解,所以才不得不进行译注。再者译注者本身在行业内就享有崇高声望,译注行为属于舍我其谁。一本现代书籍,哪用的着译者注?2、译文中居然出现这样的文字“想想看地震的预测与八国联军事件有什么相似之处吗?”。一个并非研究历史的外国人居然会提到在清末发生的八国联军事件?这真的是一本外国人写的书?社会上不是有不少书籍其实是国人所写,但却假托外国人的名字,而且捏造名人的高度评价吗?于是我用这个英文书名:learn more study less 到网上去搜了一下,但在世界上最大的网上书店Amazon却没有看到这本书,只看到类似的几本:Study Less, Learn More: The Complete Guide for Busy Students; Learn More, Study Less For A Greater Mind!: Techniques, Skills and Habits to Learn Faster and Improve Memory;这说明这本书在国外并不畅销,否则怎么可能不在亚马逊销售。另外,我还发现了这个作者的个人网页:https://www.scotthyoung.com/blog/。这个网站的Alexa排名为78776名,说实话,一个个人网站排在全球7万多名并不算是惨不忍睹,但无论如何不能称为全球最大的学习博客网站(这本书的作者简介中提到“如今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博客之一”)。在这次不满意的阅读经历中,我认为自己应该吸取两个教训:1、尽量避免阅读那些来历有些不明,或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书籍(互联网相关的书籍除外)。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我不会阅读作者去世不超过30年的书籍。确实很有道理啊。2、不要再去阅读那些教你如何走捷径的书籍。我爷爷当年给我讲过一个有关读书的道理:第一天开学,班上的同学你一个都不认识,你会刻意去记他们的名字吗?过了一段时间,你自然而然就记住了每个同学的名字,什么原因?因为你每天都跟他们接触啊。这才是学习最有效的途径啊。如果你每天都接触到一些英文单词,用的着什么记忆诀窍吗?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了。这难道不也是学习的真谛吗?

信息爆炸时代的读后感

短评:2014-01-12男神的书被翻译,必须支持一下,马上下单~ 2014-01-19果然还是男神的书吸引力大,同期买了若干本书,这是唯一被读完的。正文:花了周日下午看完全书,只记得一个词“比喻”。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对我来说,用处不是很大,因为已经毕业+很多方法已经有所掌握。第三部分稍微有点意思。总体来讲,这本书的东西不算太多,Scott Young博客上的信息量比这个大很多,有心多去博客转转 http://www.scotthyoung.com/blog/ ,虽然时不时会访问不能。早个十年,比如我初中的时候,若是能看到这样的书,可能会有很大很大的收获,当时完全没有找到好的渠道接触高质量的学习方法,市面还处于“四轮学习方法”,“高考状元学习方法”时期吧。现在看到这样的书,其实新鲜感不怎么强了,互联网让全球网民几乎能接触到平等的东西,即使算上语言的鸿沟,我还是在这几年接触过不少中文的相关的识分享。所以,书里面大部分内容,我都在不同渠道接触过,看了这本书,并没有给我带来新的思想观念。看完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完成练习,并将方法内化在日常生活里。不过,我还是给了四颗星,这是男神写的书,不要太在意他写了什么,重要的是他做到了什么~

学习的秘密

是我看到关于学习方法中最系统全面的一本。原先用的比较多的比较/分类/记忆术,不太适用于抽象概念和难点知识。通过本书提到的类比/隐喻,内化(我觉得叫六感法更好),图表法三大法宝,可以花抽象为具体,变未知为已知,单点为系统。给出波利亚倡导的解决问题的一般原则的可操作方法:“孤立的事实,将它与有关的事物相对照;新的发现,将它与熟悉的知识相联系;不习惯的,与习惯的相类比;特殊的结论,加以推广;一般的结果,给予适当的特殊化;复杂的情况,分解为组成部分;细节,通过概括获得全貌。”读后挺长功力的,试着应用在新概念的学习上,比原来快多了。

学以致用

作者提供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改变了我们以前所养成的记忆式的学习。把知识结构进行梳理,便于理解,再通过比喻法等进行联系,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在实际应用中有效的运用相关知识。本书的内容和方法非常的有帮助,确实帮助我找到了自己学习方法的不足,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进行改进。从书本的结构和排版角度来说,整体版面比较清晰,文字数量不多,浅显易懂,利于阅读,但内容结构稍微缺乏一些系统性,一些概念名称前后不是很一致,段落结构也不是非常清晰,特别是对一些学习技术的说明,感觉稍显简单,缺乏结合实例的具体说明,对于理解和运用不同稍微有点难度。如果想要真正的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术,还是需要靠自己去练习这些方法,培养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系统学习

看完这书和现在来评论差不多间隔了一个月,说实话,有点不太记得,不过有意思的,书结构是首尾呼应,中间讲讲讲。。主要其实就讲系统学习,然后知识点与你所学之间的联系,和其他有些书差不多,算老生常谈?如果没记错,基本上看前面那章就差不多了,不过里面应该有一些笔记的小技巧,可以看看的。文字版本很松的感觉,不管是上下排的间距,还是页面的上下页边距都留好多,然后价格也有点贵(还是现在书都贵起来了啊!( ⊙ o ⊙ )!)还有就当初冲着副标题,一年学MIT,结果看到有人说他是自习的。额。。不过看作者其他方面的成就还是觉得很厉害的。我花了2天看完,认真看的话,我觉的一个下午就应该够了吧。如果看第二遍,我会再看看有没有什么要更改的。1ST BY:2014/3/28

方法浅显易懂,需要长期练习

本书介绍的并不是什么诀窍,而是一些需要反复练习,不断实践的方法,关键在执行,最后一章几百字就概括全书了。看作者取得的那些成就,不单是方法的问题了,想到知乎上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不怎么学习但是成绩很好”,一个差不多考到状元的匿名用户回答:虽然每次别人问我的时候,我也总是会说:“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多努力一点”。让别人感叹自己还是不够努力啊。但真正的原因我自己心里很清楚,并且这个原因是永远不会从老师口中听到的。那就是,智商相差太多了。

如何做一道菜?

读完书之后,觉得,就是我学做一道菜的过程。你要吃什么?做菜前,必须目标明确,你要吃什么(严肃脸)?有时,我会照着我会做什么来选择我要吃的菜,但没啥趣味。往往要吃到心水的,都要跑到饭店。因此,明确自己要吃什么而不是自己会什么,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食材如何挑选?时刻记着我要吃什么之后,就要考虑,食材的问题。往往,时机和速度都很重要。我这边菜市场往往在傍晚七点过后就没什么好的食材了,因此,至少要六点半前去挑选。因为时间紧迫,所以往往我会走马观灯一样的逛,货比三家。要挑选满意的食材,一般买熟了之后,会越来越顺手的挑出性价比高的。因此,无论是眼力,还是选择的范围,关键点在于,练,不断的尝试,总结。孰能生巧。其实挑选食材,有时要选一些根本没接触过的鱼啊,不知道要如何挑选。除此,每个季节都有新鲜的果蔬,有时不知道这季节什么蔬菜是应节的。所以,平常没事多看看一些食材方面的书,料理节目,是很重要的。否则,就是一脸懵逼。如何选择食材的配合,做法?往往我会归类,每一类食材都有些特定的做法。但同时,我觉得有时一些异想天开的搭配也很重要。例如我曾把苹果切成丁用来炒饭。时常会弄出黑暗料理,但是多揣摩后,会弄出一道勉强满意的菜。我会了解什么食材不能搭配,可能吃了会中毒之类。其余的,我都会随便搭,在这个过程,会享受到创造的喜悦。当然,跟着网上的菜谱那样去一步一步做也挺好玩,可是自己随便弄,肆意破坏规则后。再跟着网上的教法,会有一种更深的情感体验。想起了我看过的日本电影,澄净之沙。里面那个老婆婆把食材看成有生命,有灵魂的人一样。她会和这些食材对话,并且尊重他们。所以,食材的搭配也是这样,有时好像和食材对话,自言自语一番之后,就可以选出还行的搭配了。关键点是,靠心。如何呈现出一道美味的菜?经常,在炒菜的过程中,一丁点错误就会把菜的味道全毁了。比如盐下多了,火开大了。因此,不得不承认,天分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炒多几次,一定可以弄出不错的样子出来。而且,有时我会迷失在挑选食材,食材搭配里,忘了呈现一道美味的菜才是所有问题的关键。所以,从开始到结束,一定不能忘记,你想吃什么?你的心会慢慢引导你做出美味的菜肴,当然,有时并不是菜好吃,而是内心的满足感,生活的意义感,爆棚啊。另外,学做一道菜,耐心和谨慎是非常重要的。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想法,不断的和食材进行沟通,不断的尝试。这本书和学做菜如此类似,大概就是因为,讲的都是生活,都是人生吧。

费曼技巧:20分钟让你记住知识点且难以遗忘

《如何高效学习》,讲的就是一种高效学习方法。learn more,study less!首先介绍下这位被视为超级学霸的作者:斯科特.扬(Scott Young),从高中开始,斯科特几乎课下不学习,尽管如此,他还是以全班第2名的成绩毕业。读大学时,大考之前一般每天学习不过两个小时。不过,4年来,他的平均成绩总在A和A+之间。 毕业后他又以超凡的速度,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历史上最快毕业的人,他用一年完成了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这什么概念?要知道麻省理工在世界上是比清华北大都要牛的学校,而其中的课程更是难到让人怀疑人生。上课就类似于这样:这张图稍微有些夸张,不过确实是课程挺难的。那么他是怎么学习的呢?让我们打开这本书看一下。其实这本书讲的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我想同学们平时听学习方法,考试技巧什么的耳朵都听出茧子了吧,毕竟中国人的考试技巧还是世界第一流的,强到中国学生考外国人出的英语试题时拿满分,导致考官怀疑中国学生作弊!那么今天介绍一个很实用且很容易掌握的技巧——费曼技巧。最好的记忆方法是什么?之前写过一篇如何提高记忆效果的文章,里边提到最好的记忆方法即是把这个知识点讲给别人听,这样你的记忆周期是强于阅读和背诵的。本书中在介绍完所有的学习方法后介绍了一个例子,也算是一个系统的总结:理查德D. 费曼(Richard DFeynman),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费曼挑战任何一位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的教授,即不管这些教授告诉费曼多么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只要他们使用简单的术语(不得使用费曼觉得生僻复杂的单词或术语)去描述,费曼就一定会得出同样的结果。这则故事常常拿来证明费曼是个伟大的天才。不过,现实中,这个技巧人人都能掌握,接下来,小猿就告诉大家具体如何去做。费曼技巧的具体措施:(1)理解那些你没有真正掌握的知识点。(2)记住那些你能理解,却可能在考试中遗忘的知识点。(3)作为一个考前学习的高效率方法。很多学生花了不少时间在图书馆度过,学习效果却平平,运用费曼技巧,你只需花上20分钟就能深入理解知识点,而且记忆深刻,难以遗忘。下面我来演示费曼技巧的操作流程,你可以用它大幅度地提高各门学科的成绩。第一步:选择要学习的概念首先选好你打算深入理解的概念,拿一张空白纸,在最上方写下概念的名称。比如你想学习力矩这个概念:力矩是指作用力使物体绕着转动轴或支点转动的趋向,这么抽象是什么意思嘛!第二步:设想你是老师,正在试图教会一名新生这个知识点这一步你要假想自己费尽口舌让一名毫无这方面知识的学生听懂,并把你的解释记录下来。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在自我解释那些你理解或不理解的知识过程中,你会理解得更好,而原先不明白的地方也得以理清。第三步:当你感到疑惑时,返回去吧每当你碰到难题感到疑惑时,别急着往下走,学习不是单行道,回过头来,重新阅读参考材料、找老师解答,直到你觉得搞懂了为止,然后把解释记到纸上。第四步:简单化和比喻如果你的解释很啰唆或者艰涩,尽量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重新表述它,或者找到一个恰当的比喻以更好地理解它。例如:用简单的话解释力矩,而不是照抄书上的定义。比如,首先用俗语“扭曲”来说清楚力矩是什么意思。其次,给力矩找个恰当的比喻,我把力矩向量比喻为一个开瓶器的运动,向右旋转是拧紧,向左旋转为松动。再次,设想一下,开门的时候,推门的中间用的力更大,而边缘更轻松一些。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就叫力臂,力和力臂的乘积叫做力对转动轴的力矩。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数理化,同样也适用于文科。帮助你理解各种重要的观点,也可以把很多事实放在里面,这样你就可以在联系中理解它们。说白了就是利用的联想法。如果你想为了通过考试而记住一个观点,你可以把重点放在寻找一个好的比喻或者简化词句上,不必追求彻底的理解。最后,如果你学习是为了通过考试,运用费曼技巧复习时,要把学习材料抛在脑后。费曼技巧对于自我测试、考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是一个真正的好方法。因为如果你不翻阅教科书就能用自己的话把观点解释清楚,那么就意味着你真正理解了该观点。运用,和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可行的方法总是可爱的

其实说实话 这种教人如何学习的书籍我一般是不看的 更别提取买回来看。 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比较简单 但恰恰就是这种简单 让我简单的阅读完了这本书。我很少快速阅读完一本书了已经。这些方法说实话都知道的 但有个人把这些揉碎了 并且结合自己的经验讲给你来听的就少了 有些甚至是胡编, 将自己造神还是和你谈心交流,仔细读还是能够体会出来的。

吐糟一下

抱了很大的期望看这本书,那句话果然应验:“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书写的很浅显,只是回答了what的问题,比如说:什么是结构、什么是模型、什么是高速公路,学习分为哪几个阶段。最后说了一些实战技术: 什么是比喻,什么是图像法,什么是费曼技巧。读过之后,我感觉任何一个中国学生,都早已经知道它们。 费曼技巧简单说就是:对应一个知识点,把自己扮演成老师,用通俗的话讲出来。这个我觉得大家也都听过吧,只不过不知道它还有一个高大上、听起来很唬人的名字: 费曼技巧。既然中国学生都知道这些技巧,为什么没有用起来呢?肯定是在运用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所以我更想看的是How的解答。说句不恭维的话,作者浪费了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后我总觉得,把书名改成<<如果高效记忆>>更合适.

读书笔记

1.减少笔记内容,增加各种联系和图表。2.笔记流:记录,拓展。3.每周周末列一个清单,包括所有的任务,作业以及你想在下周完成的活动。然后将每周的工作分配到每一天,不必超过他。4.所有的物品放到固定的位置。5.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6.坚持日历和做事清单。应用做事清单记录任务和目标,使用日历来记录要做的事和截止日期。7.结构——模型——高速公路。比喻法,内在化,图表法,联想法,挂钩法。

如何高效学习

本书是学习上的方法论,将信息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剖析了学习的各个阶段的一些问题并提供了一些参考方法。个人觉得里面的方法不见得对每个人有效,但里面提到的问题还是值得引起反思,可以经常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是不是进入了误区。总结几点吧:1、信息比喻并内在化比较重要在技术学习中,要养成和大家分享的习惯,只有把一个技术讲解的浅显易懂才能代表真正理解了,也要养成比喻的习惯,可以更容易理解记忆2、积极阅读比较重要看书的时候,不要为了进度而看书,要时缓时快,以理解为目的。可以横向挖掘或纵向挖掘技术。3、实际应用我觉得实际应用是学技术最有效的阶段,只学理论不应用就变成了书呆子。应用到实际一来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二来可以了解到自己知识体系是否完整等。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可以让自己有里程碑的进步,不至于半途而废4、高效率学习管理能量:保持身体好状态,不熬夜,好好休息绝不拖延:做好时间管理,做每周每日的计划批量完成任务:将任务分类批量完成如上标准其实最重要的一条:培养兴趣,执行力才是成功的最终法则,然后健康的身体会让你事半功倍

学习本该如此

13年的时候听说过Scott Young这个人,当时网上介绍的重点是他1年完成MIT计算机专业4年的课程。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关注在线教育领域。而Scott Young写的《如何高效学习》是今年在知乎上看到口碑不错,才决定买来看看。这本书第一遍大概2个多小时看完,然后今天又花2个小时重新读了一遍。其实全书的核心思想,就是第一章的“整体性学习法”,第二章的学习技巧是围绕整体性学习法每个环节所提供的一些技巧性工具,而第三章:超越整体性学习主要讲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是可以单独拿出来看的。下面就以全书的顺序来提炼一些本书的主要思路和观点吧。第一章:整体性学习法其实这种学习法对于一些善于学习,喜欢研究学习技巧的同学肯定不会陌生,只不过很多人在潜意识把这些技巧内化在平时的学习当中了。整体性学习法可以归纳为这样的顺序: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测试。这种学习的顺序不是死的,是需要学习者把这种精神领悟到,不断内化,形成自己的东西。就拿学编程来说,在获取这个阶段,如果你看的是学校自己出的C语言教程的话,可能就会因为因为编者表达的不够清楚导致你在获取知识这个环节存在困难,就是说这个不是你理解能力的问题,而是由于你没有看懂书上的字面意思导致信息获取环节卡壳。那么这个时候需要你参考多个教材,去准确而又迅速的弄清这一部分知识点是什么概念,避免花大量时间在获取(知识)环节。当知识点看懂了,就需要去理解。比如计算机的冷启动和热启动,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其中每一个步骤的联系是什么。需要读者真正的理解一个概念的含义,而不是仅仅去记住字面上的意思。那么理解清楚概念后,就需要进入拓展环节。个人认为拓展环节进行的是否充分,是区分聪明学生和一般学生的一个指标。该书列举了深度拓展、横向拓展和纵向拓展三个维度来进行深度思考。其实我觉得这只是作者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或实际操作这些方法,故意区分开的。以个人实际学习经验来说,我在拓展阶段是不会刻意想到从不同的方向进行发散思维的。发散思维本身就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不过这三个维度作为训练和熟练整体学习法这个技巧来说还是便于操作的。那面接着之前的举例:我在理解了什么是热启动之后,那么我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发散思维,举一反三了。比如我会去想到热启动是一个计算机开机的步骤,那么在运营一个新产品的时候,是否他们之间有那么一丝关联呢,是否我也需要设计不同的节点,针对这些节点不同的结果来判断下一步该做什么。比如资金是否到位(硬盘插上了嘛)、我们产品是否完整(缓存有可读取的内容吗),然后来决定下一步的运营计划是什么。再或者,我可以思考计算机和单片机的启动过程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拓展阶段是最容易激发学习者创造性的阶段,而且这个阶段,你的思考是没有限制的。比如获取阶段,你快速阅读并看懂了教材内容,那么这个阶段就是完成了,再循环这个阶段没有意义;相反,拓展阶段,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思考的越多,这部分知识点你理解的越深刻,以后也会实际运用的更好。然后是纠错阶段,这个阶段其实很多人包括我都不太重视。中学时代做的错题本,除了作为收集各种难题的资料本,还有个目的就是这个:发现你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比如你可以在回顾错题本时,发现原来这道题做不出来的原因是知识点不了解(获取阶段),或者没有真正理解三角公式是怎么用的(理解阶段),再或者是不会利用三角公式解决信号处理方面的问题(拓展阶段)。很多成绩还不错的学生,一般问题都是处在理解阶段和拓展阶段,这个时候纠错的作用就体现出来,需要学习者更多地重视这些学习阶段,甚至回顾和完善以前“自以为理解”的知识点。应用阶段则是整体性学习法的最终目标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而且本书在最后提到了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这点我感触颇深,在研究生阶段,大部分的学习都是在自学,这个时候如果是无目的学,其实不光效率底下,而且很难坚持,最后还很容易忘。所以如果你想学网页前端,那么你就先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比如3个月内建一个网站,那么关于前端知识学习将会有节奏很多。最后一步测试,其实和互联网产品开发团队的测试挺像,从不同的角度和状态来检查你整个学习的完成度,这个完成度不是这个知识点你记住的多少,而是按照整体性学习法,你每个步骤都实现的怎么样。测试不仅是对你当下学习的一个弥补,也是发现问题的一个好机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尽量避免类似问题。第二章:整体性学习技术这一章主要还是很多技巧性的东西,每个同学最好都有自己的技巧,作者只是提供了一些思路,当然你觉得作者的提供的技巧不错也可以学习,包括获取阶段的速度技巧等等第三章:超越整体性学习这一章其实和整体性学习法联系不大,更多地是强调优秀的学习习惯。这一章的内容肯定在很多地方你都见过,不过对我还是很受用的,因为我有很多学习上的坏习惯。其中有3点对我启发很大:能量管理、绝不拖延和批处理能量管理是很多学习高手都不太重视的,就是学习要张弛有度,不要把所有的学习任务平摊在所有的时间内。比如一周学7天,每天学早中晚,然后各学2小时。作者提倡循环式作息,也就是比如1周学6天,而每天的任务尽量集中在白天完成,晚上放松。关于能量管理还有很多其他的手段,比如经常锻炼、优化饮食习惯等等,这里不再赘述。关于拖延症,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它的危害,但很少有人能克服拖延症。书中介绍的方法是,把计划分割成周/日,也就是说细化到每一天,然后每天都要review自己当天的任务有没有完成,这样避免直到截止日期才有紧迫感。而批处理的学习习惯是我之前没有注意过的。我们平时经常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在琐碎的事情上,其实这样严重分割了我们宝贵的大块时间,批处理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一些不重要的、类似的小事情,放在一起集中阶段。比如不要每天晚上刷知乎到很晚,而是每周专门抽出一块时间,将最近关于设计方面的精彩回答看一看。还有关于费曼技巧的介绍,这也是我写这篇读书笔记的目的,我希望我能够用最通俗易懂并且简练的语言向别人介绍这本书的内容,这样我就可以发现我所没有真正理解的东西。

请问我和你们看的是同一本书吗

...还是中译本的关系?看了这本书,通篇在胡说八道。搞一些玄之又玄的东西。不知道为什么书评都评价那么高?不客气的说,此书甚至误人子弟。比如书中提到的指读法提高阅读速度,如果用手指指着读能提高阅读速度,那么朝鲜就是民主的典范了。还有记忆公式,V=1 a/b,居然让人按V=1加a/b来记忆,拆分公式内在含义,这是纯粹的记忆方法,对学习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学习本身是门学问

写这篇书评的时候是第二次读完这本书,与2014年初(大概)读第一遍时有非常不同的感受,原因主要是我读书方法的改变。说实话,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至今),被问到兴趣爱好或者平时喜欢做什么时我都羞于回答说“读书”,一方面本身隐隐觉得读书是件矫情的活动、喜欢读书的人都不怎么合群、学习好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以及好(四声)读书好像会显得自己比较高冷,会破坏掉好不容易跟人拉近的距离,凡此种种;另一方面是,虽然确实常买常带常读,但是读书效果实在是很一般很一般,书读得很慢、消化吸收得少,读完时候已经忘了为什么读和书讲了什么,完全不能理解那些一目十行但是读过之后又能对书的内容发表很多看法的人。-----------------------------------------------------------------------------------------------------------------------------------------作为一名资深的好学生,一名从小到大都被学校老师宠着的乖宝宝,我是在前两年开始弄不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T(我大学和研究生室友,相爱相杀了7年)平时都不见看书的人,看起来好像只关心衣服和化妆品的人,每次考试前只看两天书的人,除了跟男朋友约会就只是看小说和视频的人,怎么就,能,总是,稳稳地考第二名,看起来毫不费力呢?而我这个第一名怎么就总是觉得学得很辛苦呢?被这个问题困得久了,自然会想要买一本类似于《如何高效学习》这样的书看,一年前第一遍看完也确实解决了一些我的疑惑,当时的结论是:大概她们就是比较聪明比较善交际头脑比较灵活比较会迁移比较能联系比较懂融会贯通吧,而我真的可能就是比较笨,所以要花更多力气吧。如果你在看这本书,如果你有跟我一样的困惑,如果你得出或正在得出和我曾经一样的结论,我希望你可以接下去读我即将讲到的读第二遍的感受。第一遍读完虽然一定程度解决了我的问题,但是对我的学习、阅读、生活实际上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因为“笨”和“聪明”这样的预设是不能改变的,给自己戴上“笨”的帽子只会让自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多一个借口而已,况且,这个借口还总是时不时地说服不了我自己:我能解微积分,高数考90,语文阅读理解答案被弄丢了参考答案的老师当标准答案,作文写得邻班的老师都借来给学生当范文,文献翻译和大学英语是全校少有的高分,我还拿过校级辩论赛最佳辩手......笨?我现在倾向于接受在学习方面只有效率高低的差别,而不存在聪明笨的先天缺陷这样的观点,也就是说学习不好(或者学得很艰难)的原因只有两个,要么你有智力缺陷压根学不了习,要么你学习方法不对。我也是带着这样的认识开始第二遍读这本书。另外需要说的是,在前后一年多快两年的时间里,我阅读的方法也有了改变。之前说过,我读的书在读到最后的时候往往就忘了开头,过个一周大概就忘差不多了,没有吸收到文章的精髓。所以一直在想办法改善,我原来以为这是当时阅读的不仔细,但是读得仔细就读得慢,读得慢更不利于连贯更容易忘,有一段时间就陷入恶性循环。网上流传的杨绛讲钱钟书的阅读方法可能很多人都看过,关键点有二:1、书要读而且只应该读两遍;2、要做读书笔记,读完书可以送人可以还回图书馆,但是笔记要留着。所以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开始做读书笔记,他们说做读书笔记是有效吸收一本书的最佳途径。为了做一份自己满意的读书笔记,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又挑着用了一些网友介绍的方法,比如边读边用便利贴记录想法,最后再将便利贴贴到笔记中;比如带着问题阅读......当然我现在用的读书方法,有些也正是这本书交给我的,比如指读法,比如笔记流。扯了这么多,言归正传,学习真的是门学问,同事曾经问我这本书有用吗?我立马回答:没用,因为这本书其实最直接的受众是学生,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的,书里交的内容和方法都应该是上学期间就培养形成的习惯,而毕业好几年的非知识工作者如果想找本书打发打发空闲时间,随便拉本畅销书排行榜上的随笔、小说都比这个强(实用主义深入骨髓的我说)。但是对学习这件事颇为执着的我还是不死心的读了,并且在书的空白处做了笔记,并且读过后做了很过分的思维导图,并且做了B5纸一页半的笔记。------------------------------------------------------------------------------------------------------------------------------------------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整体性学习法,从整体性学习的概念入手,讲到整体性学习的技巧,后面又非常简单明了的讲了让学习效率更高的其它一些必要内容。书的内容特别的好懂,但是又特别实用,而且都是讲方法,作者的思路很清晰,书的经脉很好摸,除了有两处内容我觉得梳理的不是很好之外,整本书真的是很简约高效(跟我随后阅读的《记事本圆梦计划》做对比,会在那本书的条目下写另外一篇评论),多一分则长,少一分则短。具体的内容@None的书评(原文戳这里)总结的非常好,我不再讲。我有异议的是其中对于学习的阶段的分类,作者将纠错环节作为学习的顺序环节,我则觉得纠错和测试实际上是一个环节,都是贯穿真个学习过程的,单拉一个纠错出来怪怪的,还有就是讲整体性学习技术那一章里,联系、比喻、内在化、联想法几个概念界限不是特别清晰,不过能get到作者的意思,是翻译的问题?图表法摊开了讲基本就是《打开餐巾纸》系列,而随意信息的处理则是对现在流行的多数记忆术的概括。所以,真的,还挺不错的一本书,我们没有养成的学习习惯,用来教给孩子,应该不错。

整体性学习

以前在考各种大小考试时,我往往依赖的是死记硬背加题库战术,去年准备备考CPA,看着6门课的教材和题库,心想这么做下去会把自己做吐,于是想学习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不经意间读到此书,觉得概念还行,还是只是概念,概念学完还是很难找到切入口加以实践,慢慢地就忘了这个方法。最近在读一本成甲的《好好学习》,还没读完,里面讲述了一个临界知识的概念,指的是所有的知识都是由一些临界知识构成的,临界知识就是一些底层的规律,把临界知识运用到想学的知识上,把旧知识和新知识打通,那么学习的效率就会事半功倍。这让我又想起了这本书,于是拿出来再刷一遍。这本书描述的也是这样的一个概念,叫做“整体性学习”,我们之前所依赖的是机械性的记忆,就是反复的记忆一些信息,比如背诵公式,然后又硬生生地把数字套用在公式里面。公式难背,大学考试的公式基本都是做小抄的,以前高数学习经验告诉我,一个字母错往往结果就是大相径庭的,所以当书中说很多公式的理解都可以运用到一些规则时,我是十分欣喜的。关于制造联系:制造联系是一种方法,任何知识的学习(概念、定义、公式、问题、观念、理论等)都需要联系,所创造的联系越多,他们就会记得越牢,理解得越好。制造联系就像在编制一张大网,把所有的知识都用节点连接起来,制造一种关联。关于整体性学习的三种观点:1.结构,2.模型,3.高速公路。1.结构:一系列紧密联系的知识,就好象一座城市的各座大厦,每座大厦中间都有道路连接。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就是绘制一份优秀的地图,建立一座设计良好的城市,所以建立知识机构的时候,目标就是在各种知识中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2.模型:模型是简化的结构,开门的钥匙,是结构的快照,更为简单更易储存。就好象一本书的目录。模型的目标就是压缩信息。3.高速公路:就是结构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关于整体性学习的顺序:1.获取 2.理解 3.拓展 4.纠错 5.应用 6.测试。理解是整体性学习的开始,而拓展则是重中之重。创造新的途径,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是整体性学习的最后环节,也是最终目的,当然,要想超出知识本身,光有热情还不够,还要寻找出各种应用知识的途径,知识因“用”而获得新的意义。

只能看原版

因为看的是中文版,所以无法对原作进行评价。书买来以后翻过三次,都没能看下去,看了一些评论和翻译对比,终于明白这些阅读障碍在原版中可能并不存在。翻译以“信、达、雅”为基准,首要的是信,优秀的翻译应该像足球场上的裁判,机器里面的顺滑剂,永远不该成为作品的主角,也不要成为影响阅读快感的障碍。很遗憾,该书的译者并没有做到这一点,真心希望译者认真思考翻译的奥义所在。所以,还是去看原版吧。

《如何高效学习》读书笔记

书评基于“七分钟悦读会”的口头分享,小组链接:http://www.douban.com/group/seven_minutes/ ;大图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a12494610102v7n8.html【思维导图】《如何高效学习》读书笔记《如何高效学习》读书笔记【总结】★★★★★本书是加拿大作者斯科特-杨的一本书。更准确的说这是一本他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总结书。面对浩瀚的知识,作者提出来一种很多人可能一直在用,但却不清晰的学习方法。作者认真的分析了这种方法,并将其做出了一定扩展,最终形成了“整体性学习法”。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实际生活中亲身实践,曾在1年内完成mit4年33门课程的学习。本书详细的分析了什么是整体性学习,以及整体性学习的顺序,和信息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分析。同时,指出了整体性学习在实践中的一些指导。并在最后更进一步提出了高效学习的一些升级技巧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性。本书作为一本学习指导书,在内容上干货不少。全书为了说明高效学习,围绕整体性学习娓娓道来。书中举例很多,很形象,并在每个章节说明之后都有行动指南。形式很好。但作为一本学习类的书籍,其实很多时候知道时感觉非常好,心潮澎湃,如果不真正自己实践,并在实践中摸索调整的话,很多东西其实是学不到的。当然,对于本书网上褒贬不一。表扬的自然是说书中干货很多。清晰的说明了整体性学习的优势。指出了原来没注意到的高效的学习技巧。但贬低的则主要是有些夸大,意译不少,有点啰嗦,以及类似的技巧其实在中国和成功学一样满大街都是。个人认为,书中的一些稍许夸大,和意译其实并不是那么严重。真正重要的是这是作者对于个人学习方法的一种总结。通过这本书作者给我们指出了一种往往被我们所忽视的方面。自然书中的很多方法,其实在其他学习类书籍中都有涉猎。但重要的是这本书并不是传统的理论书,更多的是一种实践操作书。要想好好利用的话,只靠读书是不够的,很多感悟和总结是得在实践中才能恍然大悟。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因此,我现在一直都是秉承“先实践后总结”的原则来学习新事物!知行合一,重要的是像“陶行知”一样,先通过行来知!【应用】将书中知识都亲自实践一遍,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多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出来的才是自己的善用比喻【书摘笔记】推荐一个很棒的书本小结:内容小结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639325/

以下是我读完后做的笔记,运用了本书的比喻法、建模法。

实用、独到的学习理论

"学得好的同学总在试图找寻知识间的关联,而学得慢的同学却往往只会死记硬背“。作者的学习理论即实用又独到--学习就是编制知识的大网。不过作者对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所举的具体例子太少了,增加了读者采用的难度。

超级学霸

一位因为快速学习而成名的神奇小子,他应用自己发明的学习方法,完成了10天搞定线性代数,1年学习4年MIT课程的“不可能任务”。本书就是对他学习方法的全面介绍,其中包括整体性学习策略的核心思想和具体技术,详细介绍了快速阅读法、流笔记法、比喻法、内在化等七大方法,并为高效学习提供了从生活到时间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跟随作者,你也将成为高效学习的超级学霸。

费曼技巧

费曼技巧的4个步骤:一、选择一个概念选一个你想弄明白的概念,写在空白的笔记本或者纸的最上面。二、解释这个概念把解释这个概念的东西写成一句话,就像你在告诉一个完全不知道这个领域的菜鸟一样。这一步可以让你在阐释这个概念的过程中,可以让你明白你有没有搞懂这个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三、解释不了?当你发现你没办法解释的时候,回到书上面去,或者找同学、找老师、找已经懂的人,把书上的概念再重新研究一遍,直到你能在纸上流畅地把这个概念解释出来。四、简化语言、学会类比如果出现一个很学术的或抽象的词语的时候,试着要么平实化词语,要么学会用别的东西来类比它。快速学习的秘密 费曼技巧http://www.56.com/u13/v_NzY5MDU0MDI.html

其实,这书是个标题党

读了这本书,还是有一点点收获,所以写个评论。算是我对这本书以及学习的看法。首先,这本书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标题党。我相信,有很多人是像我一样被这本书的副标题吸引的。这个副标题确实太强大了,太知道如何抓住读者了。但问题的关键是,这本书实际的内容讲的是“整体学习法”,而不是“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甚至可以说,关于后者几乎是一句话都没有提。我相信,绝大部分人真正想知道的就是作者如何做到“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可是,书 里 没 有 讲!!没 有 讲!!!这么凶残的标题党,居然没有人指出来,只能说,大家大概被学霸华丽丽的成绩给遮住了眼睛。那么关于整体学习法,本书又讲了什么呢?首先,我觉得他对学习的看法是很正确的(我的判断是废话,人家华丽丽的成绩才是杠杠的证据)。这书的导读完全是画蛇添足,其实每一章的小贴士就总结得很好了。下面是我印象最深的几点。1.对学习拥有积极的心态,比堆积时间重要,更容易提高学习效率。“energy, not time, is the most precious resource of our life. 这句话说中了我之前一直有的模模糊糊的感受,我总觉得有时候时间利用率高,有时候低,但这句话却一语中的——我们是靠热情在做事,而不是时间本身。做一件,花的其实是我们的能量,而不是时间! ”这段话是前面一位网友的心得。说得好,我就引用了一下。这一点确实很对,这本书指出了这一点,是可取之处。2.“整体性学习的基础就是将知识关联起来以达到记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我的理解就是要将学习的新内容、新知识,与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去发生联系,形成整体知识网。唉,总结就是“温故而知新”再延伸一点,学习的过程中尽量将新东西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系统。这也不是什么新观点。3.学以致用。这个用,可以是实践,也可以是思考。说白了,就是要真正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4.作为中文版噱头的“费曼技巧”,简单地说,就是学了东西以后,要多尝试用自己的话去给别人讲,能讲清楚就说明自己真正搞懂了。可见,给同学讲题是个好事。但是,说得对不代表说的东西就有用。其实我见过的学习效率高的人,都是运用的整体学习法。这个方法本身并不出奇,但为什么只有学霸中的学霸才能达到本书副标题的那个高度?我觉的,真正困难的有两点。一是,怎么始终对所有考试科目保持真正爱学、想学的心态。没有听说过谁热爱学习成绩却很差。但是,绝大部分人,多多少少在自己的学生生涯都至少对一个科目产生过至少一段时间的厌学情绪,左右很多原因,不是看一本书就可以改变的。中国学生,“爱学习”其实挺难的。二是,怎么样让新知识去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网。这个,每个人的具体思维方式都不一样啊,很难找到大家都通用的模式,而且也不是你有这个意愿就能做到的,也受很多非主观的因素影响——比如老师讲课的风格、使用的教材,等等。大概只能学习的时候多问为什么,多去理解知识而不是满足于记忆知识,自己摸索吧。以我的经验,作者那些“挂钩法”什么的,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于学了会计用于自己的公司什么的,对大部分人根本不可能;学医上做手术的例子,显然是译者自己加的,也没有现实操作性。而且还可能误导年轻的读者。总结一下:我觉得,这书内容正确、健康、积极向上,但是执行方面的具体建议可能对大部分人起不到什么帮助。所以,3星。

脑袋里有这么个套路很重要

这是在去美国的飞机上。也不知为什到这个时候才开始搞这本书。起出是被这个书的标题吸引,看下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么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本书的核心是整体学习法:也就是知识之间的联系而非死记硬背。作者认为有效的知识体系应该包括:组织良好的知识自身体系,优质的知识核心以及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结构,模型和高速公路)。没错,的确只有多学科交叉才会让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提高,这个我确有体会。而后,我之前所不了解的、而本书又有强调的获取知识的步骤则让人耳目一新。作者把获取知识的步骤分为:获取阶段、理解阶段、拓展阶段、纠错阶段和测试阶段。你可以有意识地反思自己哪个步骤做得不好以致你的学习没有那么有效率。看了之后觉得自己在获取阶段不太好,总是容易分神,不过好在之后作者给了我这种人相关的建议。无论是在看建筑理论书、学软件还是翻阅历史的过程中,曾经会有过觉得供人摄入的信息有不同种之分的。而直到读到作者对于信息的分类,才认识到还真有这么回事。作者把信息种类分为:随意信息、观点信息、过程信息、抽象信息和具体信息。(散乱的历史年份属于随意信息,建筑理论大多属于观点信息,软件教程则可能属于过程信息)。无论是什么知识,那种信息,说到底,王道还是学以致用。那么在学以致用这个内化后又外化的存在之前,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有效率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呢?其实我觉得以下部分的内容更有建设性,也就是整体学习术。获取阶段。快速阅读:指读(真的对我很有用!)、阅读训练、积极阅读法(很适合复习用:在纸上写下每章标题和副标题,每读完一部分就在下面做笔记。1主要观点2怎样记住主要观点3怎样学以致用)笔记流:1箭头笔记2课下重总结笔记3评注技巧理解阶段&拓展阶段比喻内在化(用手势记忆知识)Diagram对于随意信息的处理:联想法,挂钩法,信息压缩(其实不就是土木楼小抄嘛)纠错阶段&应用阶段实际应用模型纠错(1分清是思路错了还是马虎,这很重要;2多换题型比单独抠一道题有效得多!!!)以项目为基础应用这里有一个叫做费曼技巧的学习方法(他是个牛逼人,有空要读读他)。策略:1理解你没真正掌握的知识点,2记住能理解但记不牢的知识点。技巧:1确定学习对象 2教别人知识点 3将知识点简单化。这种策略其实有个物理老师曾经和我们说过,这次看来更应该借鉴。而最终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良好的习惯。那么学习之外呢?作者给了我们善意地提醒:注意生活,日常习惯。高效率学生能量管理:运动,睡足,吃得健康并少食多餐,多喝水。一周休息一天,晚上不干活,设定90分钟。不学习:1阅读材料 2完成作业看笔记 3整体学习法处理难点 4考试前笔记流。绝不拖延: 制定周计划、日计划。批处理:零碎的相似的东西一起做,不超过8小时能完成的一气做完。有组织:坚持日历和清单。自我教育克服障碍:有效的方法包括记录下障碍;换一个角度试试(先学学其他相关知识)。设置学习目标:写下来,让目标客观化(是否达到目标要易判断),将目标转化为时间表。以前还会很注意培养学习习惯,看了这书可以更明确些。以后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多应用并继续探索。飞机快到东京转机了,先笔记到这里吧。

应用与心得

以下文字的关键字是书本提供,后面文字是我边看边应用写的笔记和心得。第一章主要内容提炼:- 兴趣:如何自主掌握兴趣?答案是整体学习法。- 联想:把新知识与已有的经验或者感兴趣的内容搭建联系,帮助理解消化构建知识结构。好的方法有比喻法,内化法以及图像法。- 应用:这是学习最终目的,同时也是帮助掌握学习内容的最佳途径,时刻提醒自己如何应用这些知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以及积累,我越来越深的感触是知识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他们是相通的。这个知识点会触发联想到另外一个知识点,越来越多的知识点好像被打开了通道有了联系。例如学习了时间管理,最后发现和理财的原理是一样的。如何以有限的资源优化自身的条件并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另外一个例子:跳舞可以让肢体语言更加舒展,运动可以让肢体语言更有力度。肢体语言的舒展和有力度又能帮助演讲时候肢体语言的感染力。第二章主要内容提炼:整体学习法的操作方法A)获取知识:1)快速阅读 - 有以下几个方法可以提供:- 食指阅读法:用食指滑动内容,滑动速度与阅读速度匹配并且可以调节- 练习阅读法:限时限量完成阅读量。记录自己的阅读量以及理解能力- 积极阅读法:梳理知识点,与应用相结合,想想看如何拓展到其他的领域。- 应用实例:现在是午餐过后的休息时间,我正在学习《如何高效学习》。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学习时间段(2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面我学习了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并在此写了笔记。我大概用了8分钟看了5页的内容,并压缩成以上这段文字,还顺便搜了一下书里面提到的其他学习方法书籍并留了档。所以接下去的参考书学习都可以用这种方法阅读和整理知识点。2)笔记流(练习2个星期)-如何记笔记- 让观点(重点)流动起来:观点的提炼(关键字,重点的把握) -> 观点之间的联系 B)联系观点 -如何更好的理解观点1)比喻:- 首先联系自己熟悉的经验,把知识点与之相联系- 想想更多的经验,优化比喻,让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牢固(这也是锻炼创造力的很好方法。)- 检验自己的比喻是否合适:10岁标准法。也就是说把这个知识点说给10岁的小孩听,他能否听懂。听懂了就算成功了,听不懂的话就说明这个比喻还不够好。- 比喻法的应用同样也非常适合职场,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技术人员如何向非技术人员(HR或者客户)解释专业术语。2)内在化(练习2个星期)- 在脑海里建立画面,把感觉(听觉,嗅觉,痛觉,味道)和情感加进去。- 从此可见:”学神“与”学渣“之间的差距了。我想”学神“的想象力都是极好的,因为一直在段炼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具化能力。3)图表法(练习2个星期)- 把脑海中的图片可视化- 3种方法:流程图,概念图,图像。流程图适合处理步骤和时间问题;概念图非常适合处理框架问题;图像适合观点表示等辅助功能。C)随意信息的处理:1)联想法(练习1个月)- 操作方法:信息分类->信息符号化->非常夸张地想象符号之间的联系(回忆触发点)2)挂钩法(练习2个星期)- 给数字创造形象- 适合处理数字信息,但是不要超过12个- 想想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年份:1492年3)信息压缩技术(练习2个星期)- 记忆压缩法:字母压缩法。利用字母缩写记忆,eg: USA, RED,NASA等- 图像法:把相关的内容画成图便于自己记忆。- 笔记法:用尽可能少的字,信息压缩书本内容。D)知识扩展:1)实际应用:尽可能多的让自己的知识应用起来。至少给每个学科至少想到5-10个的应用点。我在想能想到运用的点越多,那么潜移默化建立的联系也会越多。2)模型纠错:通过不断的练习以及纠错,改进自己的学习模型。平时多练习,不要临时抱佛脚。3)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设定1-3个月的时间:Oct-2014~Dec-2014- 非常明确想要达成的项目成果,项目的成果得要越具体越好。(做好PPT:这个就不好,多好叫好。)- 目标得要有意义。- 纪录自己的每天的成果,有利于项目的进展以及总结。E)整体性学习-费曼技巧:- 写下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想象自己是一名老师,给完全不会的小孩讲述这个知识点。- 讲不下去的点就停下来,去问去研究- 是自己的讲述简单,利用比喻法第三部分:超越整体学习A)能量管理- 每天至少运动40mins- 少吃多餐,吃粗纤维和粗加工的食物- 多喝水。失水会导致最快的能量消耗- 充足的睡眠,7-8个小时- 定时专注训练高效完成项目,可与番茄工作法相结合- 早起学习,晚上不学习,周末休息一天- 推荐书籍:《精力管理》/《全力以赴》-《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B)不要“学习”(Don’t study)- 真正的“学习”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效果的- 如何取得好成绩:阅读材料;做笔记完成作业;整体性学习攻克难点;考前争对学习材料作一 次笔记流。- 推荐书籍:《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C)绝不拖延时间- 周/日计划:根据月度计划,分割任务到周,再细分到日。- 每天晚上,检查周计划,列出每日目标清单。D)批处理- 此方法适合处理的工作量不大的项目,小于3小时内的工作量- 本质是:在特定的时间段(eg:90mins)高度集中注意力处理特定的1件事情。- 推荐阅读:《批处理:节省时间、减轻压力的20个小技巧》E)有组织- 精髓是:把平时物件的摆设弄得更加整齐有组织;随身携带笔记本记录和追踪自己的进程;形成做每日清单的习惯。- 推荐阅读:《Zen To Done》(没找到这个书,google一下这位作者,来头不小哇~)- Leo Babauta:- 禅宗的习惯- Zen To Done(简易做)- 《少做一點不會死》第四部分:其他- 自我教育:把整体学习法运用到生活中。以项目学习法作为基本。-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每日阅读,每日练习,每日目标的完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如何建立良好习惯:坚持做 一件事情30天打卡记录并分享自己每天做的成就找到最适合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时间段。(我已经养成每个星期看一本书的习惯,每天早晨和晚上是我给自己设定的阅读时间段。)推荐书籍:《Habitual Mastery》,《How to Change a Habit》- 克服挫折障碍:记录有问题的地方。边记录的时候,这种自我询问的方式有的时候思路就被打开了。求助网络,知乎,百科,Wikipedia,论坛等工具书,这类书是关于“如何做”,方法等换个角度试试看。学习其他方面的东西,然后回头看这个困难可能就有其他的思路。分享自己的学习过程,这点是我觉得非常好的客服困难的方法- 设定学习目标把想要完成的目标一一写下来量化目标,变成每周每日可以完成的小任务。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完成后要记得奖励自己定期检查自己的目标完成情况。- 自我教育的资源MOOC,Cousera ,MIT OpenCourseWare——网上免费课程。EHow.com——关于“怎样做”的各种文章。FreeEd.net——“网上免费教育”。Portal to Free Online Courses——很多名牌大学在线课程的入口。第五部分:总结- 如何开始整体性学习:分析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弱项的就可以着重练习根据智力挑战来巩固每个阶段的整体性学习技能;比喻法,内化法和图像法优先记录自己学习的过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推荐的学习资源o 高效率的网站:ScottHYoung.com 我个人的网站,专门讨论高效率、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ZenHabits.net 简单就是高效率。Lifehack.org 最大的高效率网站之一。PickTheBrain.com 高效率和动机。StudyHacks 高效率的学生。StevePavlina.com 个人发展网站。o 高效率书籍:Getting Things Done 《尽管去做》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 (能量管理)Zen To Done (讲述如何做事,强调的是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How to Be a Straight-A Student & How to Win at College (两本经典之作,帮助你变得高效率,应付各种学习上的挑战,必读之作)

所谓学习,重点就在于建立与已有知识的联系,要明白各个知识并不是孤立的个体

结构:I.整体性学习策略II.整体性学习技术III.超越整体性学习I.整体性学习策略:整体性学习在于创造信息的网络,一个知识与另一个知识相互关联,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使我们理解更加深入。整体性学习的三种主要观点: 1.结构:在各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2.模型:即简化的结构,建立模型是为了压缩信息,为了将核心概念联系在一起3.高速公路:结构之间的联系(比喻法)几种成熟的结构:1.感知结构(各种感官)2.关系结构3.基础数学结构善用比喻:比喻使抽象的概念更易理解,活用生活中的例子(熟悉的东西理解、掌握更加容易)整体性学习顺序:1.获取获取信息的三个主要目标:(1)简化(2)容量(3)速度信息分类:(1)随意信息(一系列事实、日期、定义等):试着找出其中的逻辑性来记忆;否则采用”联想法“、”挂钩法“、”压缩法“(2)观点信息(存在争论的信息)(3)过程信息(讲述一系列动作、操作的信息):内在化、比喻法、图表法、模型纠错(4)具体信息(实际中可以观察到、听到、触摸到的信息)(5)抽象信息:将其具体化,便于理解2.理解3.拓展在对信息有基本的理解之后,将这个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应用模型来简化和拓展你的结构,同时也要拓展对信息的理解。(1)深度拓展(知识的背景探究。在信息内部创建联系)(2)横向拓展(在知识周围建立联系,通产需要你建立模型,与该知识相类似的一些东西) (3)纵向拓展(也就是比喻法。如,水的流动和驾驶汽车)4.纠错(查漏补缺)5.应用0.测试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进行“测试”,以判断自己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刻意去客服。II.整体性学习技术笔记流:首先写下最主要的观点(用单词代替句子),之后在这个观点和其他观点之间画上一些箭头,呈现出相互关联的关系。对”困难信息“和”关键信息“进行处理(内在化、建模、比喻……)比喻法:3个步骤找出1个比喻:(1)确定你要深入理解/记忆的信息(2)从个人经验中寻找与信息相似的东西(3)重复上述过程,检查比喻不恰当的地方内在化:不仅在脑海内构建图像,而且补充声音、触觉和情感等(加强联系)图表法:(1)流程图(过程的描述)(2)概念图(观点之间的联系)(3)图像(用粗糙简单的涂鸦代替文字,更生动)信息压缩技术:(1)记忆术(用一个短语或单词来代替数个信息)(2)图像联系(把几个信息联系起来用一个图来表示)(3)笔记压缩法:1.用最小的字写下笔记中的主要观点(语言尽可能简练)2.接着写下与之相关的观点、公式、概念或定义3.有时候可以将上面的内容加工、修饰一下,显得更有条理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简单来说就是设定一个需要1~3个月达成的目标,达成项目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有了目标自己才不会迷茫将过程记录下来显得更加清晰,还可供自我总结与反思 费曼技巧:1.写下要学习的概念2.设想你是老师,正在试图教会一名新生这个问题3.当遇到困难时,回头重新阅读4.简单化和比喻(重复阅读以加深自己对概念的理解,而想象自己正在教新生,则是用浅白的语言将复杂的概念表示出来,这是该方法的核心)III.超越整体性学习能量管理(保持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不要”学习“(一味接受是毫无意义的,要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绝不拖延(体会很深,一招下错,满盘皆输)批处理(将那些类似的、零散的工作集中起来一次做完)设置目标1.所有的目标都要写下来,并定一个截至期限2.让目标客观化、具体化3.合理化(有难度,但通过努力还是能完成)4.将目标拆分成周计划、日计划5.回顾、总结分析你的强项和弱项:理想分析自己的长短处,扬长避短、查漏补缺注意点:(1)至少坚持3周(2)一次只做一个(3)比喻、内在化和图表法优先(4)自我奖励(5)记录学习的过程读后感: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式——”整体性学习“。各个知识点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现在我学习新知识都先建立知识结构,把该知识的整体框架搞清楚,后面再分步学习。现在看来,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这样:首先你得设立目标(找到你要学习的那个知识),然后将其拆分成许多个小部分(搞清楚该知识的框架、结构),最后针对每个小部分再深入学习。采用这种方法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有系统,不再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同时书中也针对学习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很多好方法。其中一点就是有些知识过于复杂,难以理解。而”比喻法“、”内在化“、”图表法“、”笔记流“这些方法则使得理解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毕竟,”所谓学习,重点就在于建立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并分清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只要明白了这点,学习过程中就基本没什么难点了

有技巧,更要练习这些技巧

学习要有技巧,不同的技巧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有随意性的信息,日期时间等等,不适合整体性学习,只能尽量用一些记忆术之类的技巧记住,像联想法,挂钩法;有观点信息,你怎么认为,他怎么认为,我觉得呢,速读法和图表法比较适合应对这类信息。接受这类信息,主要是收集不同的信息,做资料储备用;有过程信息,指导你怎么做的,最好就是跟着去做;有具体信息,就是各类事实,看到的,听到的,问到的,感觉到的,等等;有抽象信息,数学,哲学,大部分是这种,难以想象,但是逻辑性强。应对后四种信息,作者给出了五种方法:内在化:将信息与自己的情绪、感觉等联系起来;比喻:将陌生的知识跟自己既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图表法:流程图,概念图,图像,也是为了将陌生的、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模型纠错: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不断的修改自己既有的观念;主题学习:集中一段之间,专攻一个主题。最重要的一步:应用。要时刻问自己,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起来,教别人是个不错的方式,或者可以自己说个自己听。打个比方:见有一片果树林,看看,这是啥啊?哦,Apple!又红又大,看起来好甜,闻着都流口水了(具体信息)。怎么吃好呢?(观点信息)是生吃,还是榨汁?或者跟别的水果、蔬菜搭配着吃?好吧,正好渴了,榨杯苹果汁喝吧。怎么榨呢?(过程信息)摘下来,洗干净,切好,找个榨汁机,榨之。然后就去做吧(应用)。喝饱了,补充了纤维素,糖分,矿物质,维他命(抽象信息)。好爽!费曼技巧进阶:能量管理:保持精力,规律生活;不要“学习”:要知道为什么学,不要盲目学;给自己休息、消化吸收、应用、复习的时间;绝不拖延:每周写个计划清单,每天检查一下,看看今天该完成的完成了没有;批处理:同类问题,集中处理;锻炼注意力;有组织:规律化,在生活上刻板一点也没关系;形成习惯,这才是强大的。Done!

《如何高效学习》读书笔记

一. 学习策略(道)1. 学习目的:将知识互相关联并记忆、理解,加以应用。2. 学习顺序: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复盘。获取知识要有选择,并且制定学习计划;拓展,知识的关联;复盘,检查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中的错误。二. 学习方法(术)1. 获取知识的方法:快速阅读、笔记流(笔记+流程)2. 阅读方法:指读,相关书籍《快速阅读突破》(Breakthrough Rapid Reading);指读法注意事项:① 这一章节的主要观点是什么?② 怎样记住主要观点? ③ 如何拓展和应用主要观点?三. 高效学习1. 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做细2. 放弃碎片学习,把碎片知识统一 一个时间 一次性学习;能够一次性学习完成的一鼓作气;相关文章《批处理:节省时间减轻压力的20个小技巧》 3. 不拖延,制定年、月、周阅读计划4. 知识固定记录汇总在一个地方相关书籍《习惯的掌握》(Habitual Mastery ),《如何改变一个习惯》(How to Change a Habit )一句话总结《如何高效学习》,学习的目的就是把知识相互关联并且记忆理解、加以运用,学习掌握正确有效的方法策略会让知识的积累变得高效牢固。

人,工具,三层结构等

一,脊柱假如说整体性学习是一条龙的话,结构、模型和高速公路就是龙的脊柱。整体性学习基于三种主要观点: (1 )结构 结构就是一系列紧密联系的知识。强有力的结构来自概念之间不断的联系。理解就是结构高度发达完善的结果。一切内容看起来那么浅显、通俗,原因何在?因为你的脑袋里已经有这些科目的发达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结构时,你的目标就是在各种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每学习一个新概念,都会自动地与其他知识相联系。(2 )模型 模型是简化的结构,更为简单和更易储存。 如目录目标是压缩信息(核心概念联系在一起)新的知识将以模型为基础进行联系和优化。模型就像是结构的种子,是一座建筑的地基和框架,是知识最核心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引伸出全部的知识。熟悉的结构(成熟结构):感知结构 是最基本的结构,是其他结构的基础。关系结构 基础数学结构 (3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作为参照物可以连接两个完全不同的观念。能激发创造力,“跳出盒子”之外思考最恰当地描述了那些在结构之外思考的人们。已经描述了信息在头脑中是如何储存的。二,整体性学习的顺序首要的问题是:信息是怎么得来的?(1) 获取 获取就是信息进入你的眼睛和耳朵,阅读、课堂上记笔记以及个人的种种经历都是获取。获取阶段的目标是获取的信息要准确,信息量要尽量压缩。(2) 理解 理解就是了解信息的基本意思,并放在上下文中联系,这是学习的最基本联系。[我真的理解知识的重要性?](3) 拓展 拓展阶段是整体性学习中最花力气的地方,这一步将形成模型、高速公路和广泛的联系,从而获得良好的结构。[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与哪些知识有关系?(4) 纠错 纠错阶段是在模型和高速公路中寻找错误,这个阶段要删除那些无效的联系。(5) 应用 应用把纠错带入最后的水平,通过比较(知识)信息是如何在现实中运行的来进行调整,如果理解不符合现实世界,那么再多也无用。在这一步中失败的典型例子就是书呆子,即那些读书读得很好但是出了学校大门却茫然不知所措的家伙。[我是否将知识用到了实际生活中?](6) 测试 上述阶段的每一步都需要测试,测试有助于你迅速找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帮助你改进学习技术,克服缺点。小贴士:本书第二部分介绍的各种学习技术是针对不同阶段使用的。快速阅读用于获取信息,笔记流和比喻法有助于拓展,而模型纠错法和项目学习法用于对观点的纠错和实际应用。三,获取阶段与理解阶段获取阶段 代表信息从采集到进入脑子的过程,此时处理各种形式的信息以及减少干扰的能力至关重要。获取信息时有三个主要目标: (1 )简化 要尽可能地找出真正需要的信息简化表示在获取的信息中将无用的东西尽量删除,只有那些对你形成模型非常有帮助的例子才需要认真学习。(2)容量 知道得越多,理解得就越深(3)速度 30分钟读完一本书比一小时读完效率要高理解阶段 获取信息而不理解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就是所谓的填鸭式学习。整体性学习过程对信息的理解有三个层次,层次越高,对信息的理解越深入。首先是理解阶段,其次是拓展阶段,最后是应用阶段。在理解阶段,你只是理解了信息的表面意思。如公式每个符号的代表什么你还需要了解这个公式是怎么得来的,它与其他公式的关系,以及怎样用它解决外面世界的各种问题。小贴士: 如果你不能立即理解某段话,并不代表你的学习不具有整体性。我的建议是当你遇到比较难的课程时,首先尝试将其分解为更小的问题、缩小范围,搞清楚你真正不能理解的地方,你才可以深入阅读,跨过障碍。四,拓展阶段与纠错阶段拓展阶段 拓展才是整体性学习的真正开始。一名整体性学习者对前面提到的公式会怎么做?先去获取,然后理解公式本来的意思,接着开始拓展它。深度拓展(知识的背景探究)知识从何而来?结论来自何处?一个发现是如何做出的?事物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存在?深度拓展需要在信息内部创造联系。横向拓展 需要在知识周围建立联系,通常意味着你需要建立模型,在模型与原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纵向拓展 展要求在结构间建立高速通道比喻法和内在化是进行纵向拓展的最好方法。是本书的核心,整体性学习的核心知识都遵循一定的模式,同样的模式在其他知识中也会见到关键问题是不断地练习和知道正在创造的联系是哪一种类型。你正在探究知识的基础背景吗?正在将知识与其他类似知识相联系吗?还是你正在一种知识与另一种完全不相关的知识之间建起一道道高速公路?小贴士: 画画图表会帮助你进行纵向、横向和深度拓展。比喻法和内在化对于纵向拓展效果极佳。不过,整体性学习并不需要追求标新立异,只要保持好奇心以及不断地追问,你就会拓展知识。纠错阶段除非你明白比喻的局限(也存在不够精确的问题 ),否则就会推理出错误的结果。纠错可以看作在整体性知识网络中做修剪工作,添加一些特殊的例子,删除一些现实中不存在的联系,这不是一个完美的过程,修剪工作是必要的。五,应用阶段与测试阶段应用阶段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知识中的很大一部分存在于潜意识中,这部分知识如果不去运用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测试阶段测试可以让你了解弱点是什么,该如何改进它。通过测试要确定你对知识的理解到了什么层次?以下是你需要问自己的一些问题。获取阶段的测试──我以前看过或听过这个知识吗?理解阶段的测试──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至少是字面上的意思)拓展阶段的测试──我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与哪些知识有关系吗?纠错阶段的测试──我删除了那些不恰当的联系吗?我删除了那些错 误结论吗?应用阶段的测试──我将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了吗?进一步检查,删除那些错误的联系需要很强的自我意识,请再读一遍五个阶段的定义,对照定义进行检查,这样你会更清楚自己到底处于哪个阶段。六,整体学习顺序小结整体学习顺序小结找出薄弱环节 : 获取的问题主要表现: ( 1)阅读和听讲速度慢。 ( 2)需要反复阅读。原因有: (1)阅读 /学习习惯不好。容易分心,不能持久阅读 .(2)不好的记笔记习惯。笔记记得太多或太少,多则无时间思考,少则信息不清或不足(3)不理解基本名词和语法。解决获取缺陷的方法是养成良好的学习、阅读和记笔记的习惯。理解不好的表现如下:(1)书在读而不知作者之意;(2)笔记记得很清晰却不知其意;遇到不能理解的问题时,你可以放慢阅读速度,寻找不同的说法。拓展不好的表现只有一种:缺少灵活性。将它与其他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纠错: 纠错阶段的不足主要表现为错误联系太多有对建立的联系做足够严谨的检查应用: 应用上的缺陷是不能在真实世界中很好地运用知识走出去,去做实验,去接触生活,去融入社会。 (避免缺乏常识)七,信息结构信息结构:虽然学习的过程是类似的,但是知识结构的类型却不一样。你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处理不同类型的信息。学习必须根据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五种信息类型:随意信息 ·观点信息 ·过程信息 ·具体信息 ·抽象信息随意信息:是一系列事实、日期、定义或规则,它们缺少逻辑分类,看起来没有规律,无法再加工。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就是随意信息。处理随意信息的方法:对这种信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假如存在某种逻辑关系,尽量去发现它,否则记忆和使用信息的工作会更加困难。联想法 ·挂钩法 ·压缩法难点:信息需要理解的工作少,所以可供探究的程度也少。重复记忆。小贴士 随意信息是最不容易进行整体学习的,假如你需要记忆大量的随意信息。联想法、挂钩法和压缩法会有些帮助。观点信息:是存在争论的信息。难点:在于获取阶段;需要检查大量的信息以寻找其中的模式,而不是去记忆具体的细节。处理方法: 速读技巧对于收集信息非常重要。图表法帮助你在阅读以后提取出关键思想。八,过程信息与具体信息过程信息:是教导你怎么行动的信息,是讲述一系列动作、操作的信息。学习这类信息最重要的是:不断练习、反复去做。建立正确的背景概念。最大难点是 : 需要实际投入大量的时间用于练习。只要拥有正确的背景模型就可练习。好处是: 练习了,记得更牢,将模型与知识结构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方法: 大多数过程信息都依赖于正确的模型,通过练习可慢慢形成一个结构。改进模型的技术:·内在化 ·比喻法 ·图表法 ·模型纠错实际上,大多数信息都介于抽象和具体之间。 不同类型信息有不同的方法具体信息:那些在实际中可以观察到、听到、触到的信息。方法: 大多数技巧都可以用于具体信息。内在化有助于将信息与多个感官相联系。抽象信息:息缺少与感官的直接联系。与随意信息相反,难以理解,但是逻辑性很强。方法: 将之移到具体的层次。内在化和比喻法对于将复杂知识简化至关重要,模型纠错也很重要,因为一开始建立的模型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难点: 理解和拓展阶段,要打好基础。小贴士:在学习抽象信息时,整体性学习优势明显。通过将信息转化为更容易想象成图像的形式,你可以为知识建立广泛的联系。内化和比喻法是两种主要的办法。九,如何使用这五种信息与学习目标如何使用五种信息类型学习一个新问题时,首先要判断信息主要属于哪一类?确定信息的类型可以帮助我们决定学习时采用什么技术,以及估计记忆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弱结构和强结构:随意信息结构是最弱的结构,难以进行整体性学习,学习起来时间长,而实际应用价值又很局限。具体信息结构和过程信息结构是最强的信息结构,二者会唤起你的实际经验。为什么你的课程枯燥乏味整体性学习的一个附加的好处是它强迫你以不同的视角看待学科、课程和问题。任何知识都可以从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图像、有趣的故事。学习的目标 只学不用,纯属浪费生命动机,赋予的意义,对未来,对自己的影响要想超出知识本身,光有热情还不够,你要寻找各种应用知识的途径(即使现在讨厌它),知识因“用”而获得新的意义。整体性学习中最关键的步骤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知识只有获得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才是真正的知识。只要用心发现,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有实际价值小贴士 整体性学习使你的课程更有价值。通过联想,所有的观点、知识都会变得有用,尝试将你的课程与感兴趣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任何所学知识都要发掘其实际的用处,特别是对于改进自身有什么实际用处。十,整体性学习技术整体性学习将观点联系在一起,应用模型,建立结构以理解不同类型的知识。介绍一些具体的技术,可用于整体性学习框架中。框架利于灵活的变通。在决定应用哪种技术前,你该应用整体性学习理论找出自己的弱点所在。技术不是万能的,你懂的怎做的。从这里开始仅仅是改善自己学习习惯的起点。A)获取知识 1)快速阅读 2)笔记流B)联系观点 1)比喻 2)内在化 3)图表法C)随意信息的处理 1)联想法 2)挂钩法 3)信息压缩技术D)知识扩展 1)实际应用 2)模型纠错 3)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获取知识:快速阅读:(1)指读法:手指提供的控制和聚焦会大幅度提高阅读速度。(2)练习阅读法 : 唯一目的是训练自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理解所读内容。(3)积极阅读法 :需记下 :(1)这一节中主要观点是什么? (完整地获取信息)(2)我怎样才能记住主要观点? (对信息进行联系)(3)我要怎样将主要观点拓展开以及应用它。(应用不同的情境)理解、拓展和应用三个阶段小贴士: 别忘了下载快速阅读练习材料,这些材料专门设计用于练习快速阅读。笔记流: 目标是提供一个平台以联系学到的东西涉 及: 记录和拓展关键能力: 是知道哪些知识是重点核心重点记录联系和按照我理解的方式给信息分类。小贴士: 在尝试课堂上做笔记流之前,要先习惯以“流”的方式写下信息。如果你掌握了图表法和比喻法,笔记流会做得更好。十一,联系观点联系观点 (在获得知识之后)将要处理的知识分为两类,有选择地应用这些方法。(若非此两者则不必专用技术)(1)困难信息 : 可能是抽象信息、随意信息应用联想法可以使知识记得牢(2)关键信息 :它构成了我们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大多数时候使用比喻法、内在化或图表来创造一个模型,而模型是最基础的结构,使用联想法形成模型比喻:就是在不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不管是视觉、听觉、触觉还是直觉,也不管是原理、目的还是过程,都可以拿来比喻,比喻法也就是建立模型的方法内在化:不仅仅在脑海中出现图像,而且有声音、触觉和情感等。怎样进行内在化 : (1)明确你要内在化的概念。这是一个生物过程,还是编程中的函数或者是一个数学概念?(2)从建立脑海中的图像开始。直接在脑海中想象。(3)脑海中的图像是栩栩如生的动态场景,让图像动起来,就仿佛在看一部电影一样。(4)动用你身体的所有感官,将所有的感觉与运动的图像相联系。(5)加入更多的感觉或情感。(6)不断重复和优化图像,直到你一想到它就能很快地回忆起知识。比喻内在化 :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抽象但重要的知识。过程和内在化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你首先要用一个比喻来替代抽象的知识。图表法 : 图表是内在化的简化。一幅图表就是一幅将多个信息压缩在一起的图画。流程图:基础是从一个简单的元素开始,然后在这个成分及与之相 联系的不同知识之间画出联系箭头概念图:将观点联系在一起,是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从最重要的观点出发,不断发出分支细化知识及分解观点。图 像:强调的是用粗糙简单的涂鸦来代替文字,包括观点和观点之 间的联系,图像比文字更加生动,容易记住。将图表与比喻和内在化结合在一起,加深理解。随意信息的处理联想法、挂钩法就是处理随意信息的方法,它们能加速记忆,而且也符合大脑的学习方式。机械记忆好比钝刀切菜,整体性学习就是寒光闪闪的解剖刀,而联想法、挂钩法则算是切牛排的餐刀。小贴士:随意信息的结构很弱,总是需要某种转化后才容易学习:弱──重复学习。好──通过联想法、挂钩法以及信息压缩技术学习。最好──通过比喻法、内在化法及图表学习。十二,联想法联想法处理一系列随意信息时效果很好,与机械记忆关系更大。步骤:创造顺序:将信息分成几类,把要处理的信息罗列成一个线性的清单给清单中的每一项设一个符号:符号要能迅速让你联想到原始的知识,因为联想法记住的是视觉符号,而不是抽象信息本身。 创建属于自己的联想:是联想法的基础,是创造生动夸张的图像,能将序列中的两个符号联系在一起,生动,让己兴奋联想法的难点:符号重复,加上不同的颜色断裂的联系,不要太长难以辨认的符号,最好清晰简明易记触发物丢失,与 1st对象联系起来小贴士: 联想法和整体性学习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想象力。挂钩法:法类似于联想法,将要记忆的信息与数字联系在一起, 12个知识点为好。信息压缩技术:一种常用的储存大量随意信息的方法目标是减少信息的容量,寻找信息的逻辑关系记忆术、图像联系以及笔记压缩法为主要方式记忆术:是用一个短语或单词来储存数个信息的方法。如USA图像联系:可看作联想法和图表法或内在化的综合体,办法是把几个信息联系起来并且用一张图表来表示。笔记压缩法:目的就是将一大堆需要学习的知识减少至几页笔记写下笔记中的主要观点,接着写下与之相联系的观点、公式、概念或定义。最后修饰整理以好看些。十三,实际应用与模型纠错实际应用非按步骤进行的技术,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假如一门课程完全没有实际用处,那你还学它干什么?(1)统计学──我利用统计学知识给本书起名字以及定价。利用谷歌搜索引擎,我尝试各种名字和价格,最终利用统计学决定了这个书名和价格最为吸引人。(2)计算机──除了编程这种明显的应用之外,我还发现计算机科学是寻找问题的有用途径,纠错、算法都是可以借鉴到其他地方的有用思想。(3)会计学──会计学能帮助我理清个人财务以及报税。运用基本的会计学原理整理我的个人财务,使它们看起来一目了然。(4)经济学──经济学教会我重新看待金钱在社会中的价值,明白了金钱仅仅是物质交换的载体后,我的个人哲学体系也随之发生了很多变化。(5)历史──历史是了解现在的工具,通过学习古代亚洲史能帮助我们看清现代中国、印度和日本的种种问题。历史就是照亮现在的一面镜子。模型纠错不断地练习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测试自己是整体性学习过程中纠错的手段。建议:1. 分清是拼写错误还是概念问题;即要分清是简单的错误还是关键概念的理解出了问题。前者细心,后者就需要仔细看看模型、比喻法以及内在化的过程是否犯了错误。2. 散弹枪策略(花数小时重复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与死记硬背没有什么不同)即每一种类型的问题都做一做,同一类的问题不要重复。3. 延伸练习时间(把总的练习时间分配到每一天)小贴士:重复练习同类问题是一种缓慢的学习方式。模型纠错是必要的,但如果你需要反反复复做同样类型的问题,你可能需要在拓展或理解阶段做更多的工作。如果你觉得不太理解某个主题,试试返回去做做拓展工作。十四,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自学方式)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自学方式)设定一个1~3 个月的目标,围绕它努力学习,,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符合整体性学习的每一个过程。建议:(1)从小项目开始,还是设定一些需要花费 1~3 个月的项目为佳。(2)将完成项目的过程记录下来。(3)创造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只有项目完成后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时,学习才更为主动,热情更高。整体性学习技术的实际运用──费曼技巧具体措施:(1)理解那些你没有真正掌握的知识点。(2)记住那些你能理解,却可能在考试中遗忘的知识点。第一步:选择要学习的概念 首先选好你打算深入理解的概念,拿一张空白纸,在最上方写下概念的名称。第二步:设想你是老师,正在试图教会一名新生这个知识点第三步:当你感到疑惑时,返回去吧,,重新阅读参考材料、听讲座或 找老师解答,直到你觉得搞懂了为止,然后把解释记到纸上。第四步:简单化和比喻如果你不翻阅教科书就能用自己的话把观点解释清楚,那么就意味着你真正理解了该观点。假如你不擅长处理一大堆日期、定义等,那就要练练联想法和挂钩法;假如你在理解概念时有障碍,那就要练练比喻法使技术从一种需要努力应用的工具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十五,超越整体性学习超越整体性学习成为一名高效率学生或是自学者需要掌握减少花在书本上时间的艺术。一些关键点: (1)能量管理(2)不要“学习”(Don't study)(3)绝不拖延时间(4)批处理(5)有组织良好的能量管理有两步:(1)增加你的能量储备1.每周有3~5次运动吗?40分钟2.每晚有七八个小时的睡眠吗?3.你吃的是什么?吃粗纤维和粗加工的食物,血糖稳定。4.一天之内,你喝几杯水?5.一天你吃几餐?一天吃四五餐,七分饱。(2)将你的日程表由线性的改为循环式的。建议:1. 一周休息一天2. 晚上不干活儿3. 设定90分钟完成某个学习任务不要“学习”(Don't study)如果没有明确自己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就去不停地“学习”,实在是对宝贵时间资源的浪费。 学习就好比整个食物经过咀嚼、消化、吸收的过程,它不是表面看起来“吃”的动作。需要挑选要吃的食物(获取信息)、咀嚼(明白阶段)、消化(理解阶段)、吸收(应用阶段)。最为关键的是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坚持深入下去,要寻根问底,打破砂锅问到底,要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 (1)阅读材料。 (2)完成各项作业和在课堂上做笔记。(3)应用整体性学习方法处理某些难点。 (4)考试前,针对学习材料做一次笔记流。除非把学习需要做的具体活动列出来,否则你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所谓的“学习”表象上,而不是真正地学会了什么。 十六,绝不拖延,批处理,有组织绝不拖延周/日目标体系:1. 每周周末,列一个清单,包括所有的任务、作业以及你想在下周完成的读书和学习活动。2.每天晚上,检查周计划,列出每日目标清单。 下一步是将每周的工作分配到每一天,你要确保完成每日的工作清单,但是不必超过它。批处理:将那些类似的、散在的工作集中起来一次做完。批处理有助于节省时间,因为你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1)工作量,.不长的零散工作放在一起做(2)一次性完成作业,3h内(3) 提髙注意力阈值有组织:坚持日历和做事清单。十七,自我教育自我教育:不要把整体性学习仅仅用于课堂上,而且要用于你的个人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1. 每日阅读2. 每日练习3. 每日目标 通过设置学习目标,并把目标细分为每天要完成的工作,你的学习会更有用,因为你可以整体系统地学习某学科,而不是碎片化地获取知识。克服挫折障碍归根结底,克服自我教育过程中的挫折感是动机的问题。小技巧:(1) 写下任何障碍。其的详细可助于思考。(2) 使用网络。(3) 找一本关于“怎么做”的工具书(4) 换一个角度试试。设置学习目标自我教育中可能碰到的最大问题是乏系统安排、没有目标、缺少计划和方向。小技巧:(1)所有的目标都要写下来。给它一个截止期限。(2)让目标客观化。学习过程中,你要能很容易判断出是否已经达到了目标。所谓的“学得更多”不是学习目标,因为它不客观,你不知道怎样才算是完成了目标,所以它只能是一种幻想。(3)设定有些困难,但是努把力也可以达到的截止期限。(4)将目标的完成转化为每日和每周的具体行动。(5)经常看看你的目标。至少一周检查一次目标完成的情况。自我教育小结:分析你的强项和弱点第一步应该是找到你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弱点是什么。有些弱点是可以避免的,有些弱点则需要弥补。建立良好的学习程序建议:(1)是每天学一点(2)你的笔记和课本组织得好吗?便于复习。(3)学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4) 怎样变得更有效率是一个专门的问题了解你想要的生活没有任何方法、技巧、技术、诀窍能代替动机、兴趣和热情。最好的理由就是知识本身吸引你不断学习、不断深入下去。十八,整体性学习小结整体性学习小结整体性学习策略强调将信息编织到知识网络中,而不是给自己加上机械记忆的负担,这个策略的基础有以下几方面。(1)结构──关于某个学科的知识之间联系的总和,它是你大脑中的城市。(2)模型──将信息压缩成最基本的单元,模型是结构的种子。形成模型的方法包括比喻法、内在化和图表法,模型是你的知识道路交通图中主要的几个十字路口。(3)高速公路──不同结构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创造性的思考。“跳出盒子之外思考”很好地描述了这种跳出原有结构,从其他结构来观察原有结构的思考方式。整体性学习有 5个步骤,但是并非按部就班,只是大体按此顺序进行,不能拘泥于这种顺序。 (1)获取──通过感官获取信息。(2)理解──明白信息的表面意思。(3)拓展──与其他信息建立联系,拓展有三种主要方式。 a)深度拓展──探究知识的背景。b)横向拓展──探究知识的关系。c)纵向拓展──与其他结构联系后,从其他结构的角度探究知识。(4)纠错──剔除错误联系。(5)应用──将知识应用到各种情境中去,包括现实生活。信息的消化吸收类似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不管你吃的是什么,过程是一样的,但是吃的东西可以大不相同。认清不同的信息类型有助于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信息的类型有以下五种。(1)随意信息──事实、日期、列表、规则以及某种顺序。信息特点是没有逻辑分类或相互关系不强。(2)观点信息──信息的唯一目的就是支持或者反对某种观点。容量在这儿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能记住。(3)过程信息──它是指某种技能的信息。需要反复练习,但是容易记住。(4)具体信息──容易视觉化的信息,一般是与实际紧密联系的信息,容易有自己的经验。 (5)抽象信息──信息不容易有自己的经验。数学、哲学和物理学都是非常抽象的领域。(不过看过《别闹了,费曼先生》,就知道费曼最过人之处就是别人看到的是抽象物理知识,而他看到的是实际生活。──译者注)十九,技术一览技术一览快速阅读(1)指读法。 (2)练习阅读。 (3)积极阅读,改善边读边学的效率。笔记流 (1)不要呆板、僵硬、貌似层次分明的笔记。(2)在写下来的观点之间建立联系。比喻法寻找历史中的故事、图像或是过程,它与我们现在学习的东西有某种类似。内在化 (1)为你正在学习的东西创造脑海中的图像。(2)在这幅图像上加入其他感官和情感。(3)寻找图像不适用或不足的地方,防止产生错误的联系。图表法 创造流程图、概念图或图像,将若干观念联系在一起。联想法 (1)创造一系列容易视觉化的符号。(2)在条目之间创造联系,这种联系是可以“看得见的奇特场景”。(3)在第一个条目和触发物之间建立联系。挂钩法 与联想法相似,只不过我们是把每一个条目与事先建立好、容易回忆的0~12的视觉符号相联系。信息压缩 (3种主要形式):(1)记忆术──压缩若干知识,用一个单词代替。(2)图像联系──创造一幅能联系若干知识的图像。(3)笔记压缩法──用寥寥几页纸缩写内容庞大的笔记。实际应用 寻找将知识用于你日常生活的途径。模型纠错 经常性地解决各种问题,以发现整体性知识网络中的潜在错误。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建立一个大约需要1~3个月完成的项目,从而逼迫自己不断学习、实践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高效率 (1)管理能量。 •保持体型,健康饮食,不要熬夜。 •一周休息一天。(2)不要“学习”。(3)绝不拖延。 •建立每周目标和每日目标清单以保持注意力。(4)将那些类似的、散在的工作集中起来批量完成。(5)有组织。 •拥有一个日历和做事清单,永远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自我教育 (1)养成良好习惯。(2)克服挫折障碍。 (3)设定学习目标,记录学习过程。

如何高效学习---新知识快速内化策略与技术

原图下载链接:http://pan.baidu.com/s/1ckKFP8看完这本书的感觉,学习方法讲的在理,内容表现形式初看简单,但要通过反复的研习,内容实质内涵丰富,以后对整体性学习方法要勤而行之。将通过一系列问答的形式,如掌握高效的自我学习方法的意义,高效学习的主要策略,整体性学习方法的概念等问题来进一步说明。1.为什么要掌握高效的自我学习方法?如今,知识更新速度,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要,掌握高效的自我学习方法,能让我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提高生活品质。2.高效学习的主要策略是什么?整体性学习方法。3.什么是整体性学习方法? 整体性学习方法与机械记忆是一对相反的概念。如果你熟悉机械记忆可以配合机械记忆是指学习者不了解材料的意义,不理解其间的内在联系,单靠反复背诵达到记忆。整体性学习方法是将新信息与自身熟悉信息相互关联起来,进行吸收、整合,做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创造的联系越多,就会记得越牢、理解得越好。机械记忆的特点: 整体性学习方法的特点: 它不要求去理解材料的意义; 理解材料的意义所在; 不注意联系过去的知识经验; 十分关注与过去知识的联系; 不要求采取其他有效的记忆方法。 采取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学习本质是将一个未知和一个已知关联在一起)使用范围广:整体性学习不仅可以用于课堂上,而且还可以应用于你的生活当中。需要克服的问题:缺乏系统安排、难以找出重点、提供足够资源、检测学习效果。弥补方法:养成良好习惯、设定期限目标、克服挫折障碍、寻找对象参照。养成良好习惯:坚持每日阅读,阅读是提高理解能力最好的途径,阅读量增加,视野会更开阔,看问题的解度会更广泛;坚持每日练习,以任务式完成练习,提升对知识的乐趣和理解;坚持设定目标,了解你想要的,设置学习目标,并把目标细分为每天要完成的工作。另目的性不强,不易坚持。坚持的前提是能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障碍,挫折感是动机问题,如果你对某门课程兴趣强烈,而这门课程又对你非常重要,那么一般在学习上的挫折都无法阻挡你前进。克服挫折的技巧:把任何障碍写下来,写下来,就让你更清楚到底有哪些问题阻碍了你同时减少了忧虑;借助网络检索功能获得解决建议;找一本易懂、操作性强的书指导你;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解决,试着将原问题转换成另一个问题来解决或换种思维如极限,逆向等。检测学习效果也可称之为信息反馈问题,可通过对比原本、录音、录像等方式,自己找出差异,不断修正。当然还可以用费曼技巧来检验。费曼技巧:选择要学习的概念;设想你是老师,试图全面的教会一名新生这个知识点;当你不能用简单化的话语或生活中的熟悉现象来解释时,返回再学习直到搞明白为止。

确实有效的一本书

《如何高效学习》是一个美国的学霸写的一本教大家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一本书,这个学霸利用书中的策略和技巧,10天学完了线性代数,1年内完成了麻省理工大学4年33门课程,可谓是学习能力超强。这本书中提到的整体性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信息储存的技术,作者建立了一套规则,运用了多种技巧,使得学习知识、记忆知识的效果大增,同时,运用理解记忆,克服了机械记忆的缺陷,使得不同学科的知识可以很好的交叉进行相互认知和诠释,从而帮助学习者能够更好的驾驭知识、理解知识、并且建立起一个具有强联系的知识网络。书中提到,要想真正的高效学习,必须掌握三个关键点,分别是结构、模型和高速公路。结构是一系列知识的集合,就好像一份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全是自己已有的知识内容,如果不具备的,在地图上就显现不清,建立知识结构就是要全面的完整清晰的绘制这张地图,使他能够清晰的呈现在眼前,不同的知识体系就像是不同的省份或城市,可能会离得进一些,很容易具备跨界的基础,就像营销学、经济学、统计学,也可能离得远一些,要想联系在一起,比较困难,比如哲学和统计学(个人感受)。模型就是结构的简化,将丰富多样的信息尽可能压缩,以便于储存以及相互进行连接,这就像在一张完整的地图上,标注出省份、城市、县城,再细的乡镇、街道等信息就暂时屏蔽,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的认清所具备和拥有的知识。高速公路是联系不同省份、城市的通道,使得不同的知识体系能够联系在一起,一个省份(城市)的公路越多,证明你对这个方面的知识就越熟悉,同时学习别的学科也就很容易与其产生联想,高速公路是跳出学科看学科的载体,可以让你摆脱学习的枯燥,在学习任何科目时都能产生兴趣,一种联系的兴趣,它能够很好的激发人的求知欲和创造性。运用高效学习有5个步骤。第一是获取。就是要获取知识,这是第一步,关键在于信息准确、信息量压缩,效率要高,在这过程中,通常要问自己“之前看到或听到过这个知识吗?”第二是理解。至少要理解知识的表面意义,通常要问自己“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第三是拓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让自己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可以在这个阶段运用,那就是费曼技巧,这个技巧可以让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个自己的薄弱环节,不断重复和强化,使自己能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并且与相关已有知识建立联系,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这一阶段,有深度拓展(背景研究)、横向拓展和纵向拓展三个方向。通常要问自己“我是否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与哪些知识有联系吗?”第四是纠错。通过纠错,删除和优化不恰当的联系,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和稳固。通常要问“我删除了不恰当的联系吗”第五是实践。实践是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最好方法。通常要问“我是否将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在书中,作者还将信息分成了五类,分别是随意信息、观点信息、过程信息、具体信息和抽象信息,并且针对不同信息,给出了对应技巧的建议。概括地说,这本书就是教授你科学的运用五个步骤,对不同信息合理采取不同记忆方式,帮助自己更好的建立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相互交叉、随时可用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这本书的策略方法对我还是非常有用的,长期以来,自己在学习上始终缺乏一种有效的方法,始终在靠机械记忆来学习,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工作中,获取的知识也很零散,不能形成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知识也不牢固,常常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层次。看了这本书后,我觉得最有用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记忆的技巧,实际上不管学什么,记忆始终是很重要的,用什么方法去记不用纠结,但最终的要求是记得牢、效率高、能联系、可应用,之前自己也研究了下多米尼克记忆法,有了一些感悟,但是没有坚持,看来记忆联系不能丢。另一方面则是费曼技巧,这个技巧让我找到一种可以查找自己知识缺漏的有效工具,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最关键的是能够让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巩固,当然,这一切都得基于使用和训练的基础之上。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只要能够坚持,任何时候开始全力以赴都不算晚!

缺少干货

看到这本书的书评那么好,忍不住买一本看看。怎么说呢...看完了还是挺失望的。我一直很期待作者能多谈一点自己的经验,比如他是如何一年修完MIT课程的。结果这方面的内容几乎一句没有,使一年上完课这事就像一个噱头。光从方法论来说,作者的这一套我早就知道了,脑图的整理效率比他的迷你笔记还更高一些;我读这本书唯一的收获,是发现了我学习的弱点可能是在抽象这一步。BUT--SO WHAT?没有提供足够具体的练习和指导,光是讲大道理,怎么可能让人学习效率提升?哪怕提供几个可以follow的模板也好啊。这本书从其内容而言,也就值个一两块的电子版的价。我十分后悔买了纸版书;这绝对是我这两年买的书里最不值钱的一本书。我也永远不会再看这个作者写的其他任何书。

心得感受

花了两个多小时读完这本书,对于读书有了一个很深的感悟:读书应该集中注意力、一鼓作气,千万不要每天零零散散只读几页,这样是极其低效的,而且书会一直作为待办事项困扰着你。读这本书,并未做读书笔记,但阅读过程中我反复将作者所讲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不断在脑海中梳理结构,以期能最大化掌握高效学习方法。书中每一个阶段作者都给出“智力挑战”,虽然尚未进行训练,但通读过后对高效学习方法有了一个宏观认识,今后需要做的就是有意识的积极训练每一个学习步骤,融会贯通,真正掌握整体性学习方法。阅读过后,我意识到高效学习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将所学与自身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并且不断完善已有知识结构。

去学习,仿佛你会永远活下去

去生活,仿佛这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去学习,仿佛你会永远活下去。 ——甘地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带着想象去学习,学习便成为了一种十足的乐趣。而想象力又是源于一颗好奇妄动的心。因为好奇,所以绝不满足于一个回答,所以渴望知道一切可能性的答案。想象。想象要大胆、夸张、疯狂、荒诞,要让自己兴奋起来。兴奋起来才会更有动力去探索。学习。1,同一个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看。2,每一个角度都要看清楚些,不要贪多求快。week/day目标体系:列出下周的清单,然后分配出每天的清单。1,一周休息一天。将7天的活放在6天里完成。2,一天休息一晚。将一天的活放在早上完成,晚上好好玩。 (这其实也是为了管理好能量,如果你想长久地做一件事,那么每天就不该做得太满)怎样养成一个习惯?1,享受这个习惯。用头脑风暴去想出新习惯的数十个好处。2,只管去做,Just Do It。(把要做的事情放在手边,譬如要健身,就把哑铃放在床边,或者书桌旁,这样这种accessibility会让你更容易坚持下去)(同理,要让自己避免做的事情远离手边,譬如看书的时候桌子上不要放容易分心的东西,像食物,手机等) (另,我们的大脑太过于狡猾,它时时刻刻都在权衡着利弊,“做这件事对‘我’有好处吗?有多少好处?”而对付它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在下定决心做某事之后,就不再同大脑讲话,不去理会它,只管做下去。)学习。最重要的是learn by doing,从不完美到(你以为是完美吗?做梦呢)不完美。只管去学。只管去做。 同时我们也是为了doing而learn,有目的地去学习,去学有用的东西/让自己不得不学的东西变得有用起来。学习,是发生在学习者脑子里的变化。不是你在书桌前枯坐12个小时,不是你每天都坚持看书就是学习。(所以我们要轻松一点,就像尼采说的,"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些")对待学习,我们不妨流氓一些,今天要翻哪块牌子呢,咳。中文翻译的挺好,不过译者偷携了许多私货,东西还好,我不太喜欢的是这些私货和作者的文字混在了一起。另外原文的一些段落也被cut了,所以有时间还是得好好看看原版。书是好书,请你好好体味。第一次写书评,只言片语,请你原谅。1/50。

学会学习

人生在世,总有些事情是我们不明白的。对于不明白的事情,我们就应该去学习。毕淑敏说,这叫不辜负生命。曾有人说,现在的文盲不是不懂知识,而是不会学习。的确如此,我们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在学习,却没有哪门课程是教我们如何学习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习力日益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今天,如何学习变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课题。我个人认为,单单就学习来讲,无非就是两个过程:理解和记忆。有人说学习全在于运用,那是学习的目的,不属于学习过程。没有理解和记忆知识,谈何运用知识!所以,关于学习的方法就是关于理解和记忆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就是提高理解和记忆的效率。如果你也在追求如何学得少、学得好,那就需要读一下这本书《Learn more Study less 》——《如何高效学习》。作者斯科特.杨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他的传奇故事可通过百度搜索查看了解,当然,本书中也有介绍,将他的学习方法论——整体性学习,在书中完整地呈现出来。全书共178页,按照由理论到实践的逻辑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整体性学习策略,即理论部分,本章着重介绍整体性学习所涉及的一些核心概念词汇,通过本章学习,可以对整体性学习有个轮廓性认识。第二部分:整体性学习技术,即操作技术部分,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可以掌握一些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技巧。第三部分,超越整体性学习,与其说是"超越",不如说是"辅助",本章中作者对影响学习效率的学习态度、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了详细介绍。第四部分,整体性学习小结,本章中作者全面回顾了整体性学习的核心知识点。对于本书的阅读,读者要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针对不同部分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明确不同的学习方法,以提升学习效率。比如说,阅读第一部分时,测试是否理解概念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能否使用自己的语言将概念叙述出来。阅读第二部分时,应当将学习目标定位为实际运用,对作者提供的方法技巧要逐一学习练习运用,直至变成个人习惯。第三部分应当重在对照纠正,对照作者明确的规则,纠正自己日常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第四部分,对照核心知识点,检查哪些知识点掌握的不够牢固、没有完全理解,在读第二遍时重点理解记忆。本书最大的缺陷在于逻辑结构上有些混乱。四个部分安排上没有问题,但在具体知识点的论述上有交叉混乱的地方。因此,读者在阅读完全书后,最好再重新梳理一下知识点,最好是形成一张概念图——这也是书中介绍的一种学习方法,便于整体联系把握。全书最后一节——了解你想要的生活。并指出,没有任何方法、技巧、技术、诀窍能够代替动机、兴趣和热情。没错,离开了学校,没有了升学考试压力,我们都需要为持续学习寻找一个理由。为了考试而学习,考试结束了,学习便也结束了,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走出大学,便不再学习的原因。找出一个长久的学习理由,便有了持久的学习动力。我的理由是,学习让我更清楚我所处的世界和时代。

笔记

《如何高效学习》整体性学习:打破各领域学科的界限,把知识看做一个整体,融合为一整块。计算机由10001组成,适合机械记忆。人脑由上亿个神经元组成,适合相互联系的记忆。整体性学习:创造新的信息网络。创造的联系越多,记得越劳,理解越透。学习不是整理盒子,而是编织大网。一,结构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就像是建立一个设计良好的城市,里面有繁杂又整洁的道路(尽可能多的联系)二,模型它只是模糊的大概的形象基础,用于快速建立新结构。在后期会慢慢优化成准确的结构。模型是结构的种子,是最核心的概念。生活经验结构,和熟悉领域,是模型最丰富的来源。三,高速公路光有结构城市中的内路,是不能发挥大脑整体性能量的。还需要城市间的高速公路(完全不同的知识间的联系)高速公路能激发创造力。“跳出盒子思考”。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联系在一起,就是创意,它可以在专业交叉处建立起结构,新城市。五大过程:获取理解(联系上下文,这是最基本的联系)拓展(建立模型,高速公路。最花力气)纠错(删除无效联系)应用(通过比较知识在现实中的运行,来调整)1.获取:减少干扰的能力至关重要。此环节丢失的信息将无法弥补。简化(删除废话,大胆跳过)容量(知道越多,理解越深)速度2.理解理解的层次(越来越深入):理解拓展应用当遇到理解问题,就把它分解为更小的问题。3.拓展思考信息的由来,与其他信息的联系(相同点,异同点)。(公式为例:怎么得来,与其他公式关系,解决外界问题)深度拓展(信息内部探究,背景由来)横向拓展(类似知识,同一时期、人物、领域的其他知识)纵向拓展(最创造性,结构间的高速公路。比喻法和内在化是最佳)写写画画有助于思考纵深。4.纠错措施:了解相反观点。把知识联系放在现实中。5.应用把概念进行实践,就会形成一种感觉。大部分知识进入潜意识,而你需要尽可能的创造实践的途径。6.测试对照步骤进行检查,会更清楚自己到底处于哪个阶段。这需要很强的自我意识。以上过程为多线性,绝非直线性,可随时跳跃和重来。不要迷信理论,要相信现实。信息分类:1.随意信息:硬知识(年份,名称等)尽量发现某种逻辑关系。联想,挂钩,压缩法2.观点信息:存在争议的信息(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哪个好)容量最重要,而不是记住。速度。图表法。3.过程信息:教导怎么行动(怎么游泳)大量练习。内在,比喻,图表,模型纠错。4.具体信息:可以直接感受到5.抽象信息:难理解,但逻辑性强内在化,比喻法判断信息类型:采取什么战术,会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你用心发现,几乎所有知识都有实用价值。只要把它与生活建立联系,将是最牢固的。练习阅读法(纯粹为了练习阅读速度)笔记流:简化概念,用箭头把概念与其他的概念联系起来,画图。1.比喻:(适合抽象信息)建立模型的方法。事件,经验的比喻。十个“不完美比喻”,比一个“完美比喻”要好。2.内在化:(适合具体信息)图像化,动起来,听闻摸,加入感情,优化,重复。3.图表法:流程图(步骤),概念图(内在),图像(形象)4.联想法:(适合随意信息)创造顺序、分类给每项加上图像助记符把助记符联系在一起(力求:生动、夸张、荒诞、有趣,强联系)挂钩法:(适合数字)把1-12的数字加上谐音助记符组合联系起来。5.信息压缩技术a.首字压:把数个信息的首字组合(USA,党建之类)b.画家:创作一幅画,包含多个信息的助记符。c.笔记压:框架图费曼技巧:1.选择概念2.自己解释(简单直白,运用比喻、事例)3.把线性学习计划变为循环式(不要机械的平均分配,要有张有驰,提高注意力。90分钟为单位,够钟就停下休息。每周休息一天,把工作集中在六天内完成)批处理:把类似、分散、短时的工作一鼓作气的完成。(慢慢提高自己的注意力阈值,完成更多工作量)建立学习项目:对于新的领域,通过实践项目进行学习。(编一个游戏,写一篇论文)设立每日目标,细分:系统的学习每天坚持读书:提高理解能力减少挫折障碍:把障碍写下来。细分。换一个角度看。

好书推荐之 Learn more study less

最近刚刚读完了一本好书 收获颇丰Learn More Study Less中文名《如何高效学习》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听起来浓浓的鸡汤意味让人直想逃离 读完庆幸还好没有因为名字又错过一本好书作者斯科特•扬 学神级别的人物 涉及的领域之广简直令人发指 完成了10天搞定线性代数 1年学习4年MIT课程的「Mission Impossible」书里的很多观点或者说方法 看起来浅显 实际上都是实践才能得出的真知 不仅适用于学习这件事 同样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和场景举个栗子:e.g 莱考夫把隐喻定义为“以一种事物认知另一种事物”,而这恰恰就是学习的本质”e.g 不用“学习”(学习就好比整个食物经过咀嚼、消化、吸收的过程,它不是表面看起来“吃”的动作。人们不可能永远吃个不停,所以学习也不是坐在书桌前越长越好,学习需要挑选要吃的食物(获取信息)、咀嚼(明白阶段)、消化(理解阶段)、吸收(应用阶段)。 学习的定义:学习不是指坐在书桌前12个小时,也不是指每天坚持看书。这些是学习的表象,不是学习的实质。狭义的学习只是发生在学习者脑子里面的变化,所以学习可以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具体活动,而枯坐在书桌前的苦读可能是最不像样的学习活动了。这段话简直就是全书的精髓 把Learn和Study做了明确的区分Learn instead of StudyStudy=姿态勤奋,思维懒惰,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曾经一度深陷于此...羞愧脸)Learn=深度思考,明确目标,并拿到结果(嗯 是未来的我 坚定脸)为了完成项目,你必须围绕着目标努力学习,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符合整体性学习的每一个过程。信息过载的时代 越来越觉得没有规划 盲目的碎片化学习/阅读 会让人变得越来越蠢 缺乏体系化的知识和独立思考 东拼西凑来的零散信息 在脑子里最多只能叫做信息甚至是垃圾 而形成不了知识体系最近终于渐渐明白工作以来持续的而难以缓解的焦虑感从何而来大学时候 不管是知识学习还是技能学习 都是基于当下遇到的问题而产生的需求 是get&practice&check的循环 学到的东西能够立即使用 成就感/满足感自然会中和掉焦虑感而工作以来 一直没有想清楚到底想要往哪个领域发展 或者说优先朝哪个领域发展 完全是为了消除心里的焦虑感和罪恶感而盲目的学习 学完既没办法致用 又没有机会试错 陷入越学越焦虑 然后陷入「焦虑-学习-颓废-焦虑-学习-再颓废」的恶性循环里而书里的核心思想/主要观点正好印证了这一点导图如下读完的感受:和外面那些妖艳贱货鸡汤书不一样 这本书真的很单纯很不做作 简单粗暴的理工科思维方式 很值得一读 属于读完计划买实体书的辣种 有机会要抽时间读下原版 译文还是有点失了味道学神的blog链接 据说是全球最大学习博客之一 嗯

高效学习

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其实是半个月以前看完的,一直拖到现在决定来写一篇笔记,但是it's better late than never,不是么!斯科特.杨(Scott Young)这个人很有意思,人长得很帅,之前做的传播比较广的一件事是他利用一年时间学习MIT四年的计算机课程,并顺利通过对应的考试,其中包括33门科目,全靠自学,而他之前的专业和计算机几乎没有联系。更重要的是,他做这件事的动机,据他自己所说只是因为享受学习,并验证提高自己的方法。他的博客拥有大量读者,现在他也开启了新的学习之旅。这本书,可以算作是他学习经验的总结,正如开篇作者自己介绍的两个主要目标:第一是整体性学习策略为你提供一个如何学得更好的模型。如果没有容易理解的学习理论,怎么可能取得进步?通过对照整体性学习策略,你会找出学习上的缺陷,改正学习方法。第二个目标是提供一系列学习技术。我会解释这些学习技术怎么做,它们在整体性学习中起什么作用。Part 1: 整体性学习策略我们所受到的传统教育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机械记忆,通过反复记忆将信息塞进脑子里,很遗憾这种方式往往无法形成稳固的知识结构。整体性学习需要采取多种途径综合学习,而不是试图复制一个完美的拷贝;它创造信息的网络,不同知识之间建立关联。这意味着知识的学习不是孤立的存在,事实上,学习任何知识(概念、定义、公式、问题、观念、理论等)都需要联系。你创造的联系越多,它们就会记得越牢、理解得越好。由此引出支持整体性学习的三个观点:结构模型高速公路结构就是一系列紧密联系的知识。假设我们想要学习一门语言,之前可能对这门语言有了基本的知识理解,这个知识结构包含你所知道的所有关于这门语言的知识,是有关这门语言各种知识及其联系的总和。结构就好像你思想中的一座城市,在城市中有很多建筑物,建筑物之间有道路相连,有些建筑物高大而且重要,与城市中的其他建筑有上百条路相连,而其他一些无关紧要的建筑,则只有少数泥泞的小路与外界相连。在你的知识地形图中,充满着这样的城市。关于基础数学和基础语言的城市可能是最庞大、最发达、最完善的城市(相当于北京、上海),所以不管是做3×5还是做100×5/2等这样的题目,你都游刃有余,这些问题之所以做起来容易正是因为你的基础数学知识结构非常发达。理解就是结构高度发达完善的结构。所以,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就是绘制一份优秀的地图,就是建造一座设计良好的城市。所以在建立知识结构时,你的目标就是在各种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聪明的人会很自然的这么做,每学习一个新概念,都会自动地与其他知识联系。假设结构是门户,那么模型就是开门的钥匙,模型是简化的结构,它是结构的快照,更为简单更易存储。它对于快速学习新概念至关重要。对于一本书来说,模型通常是目录指代的信息;对于一门学科,指的是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和研究思想。压缩信息、并通过一些核心概念讲它们联系起来,就可以创建一个新的模型。模型就像是结构的种子,是一座建筑的地基和框架,是知识最核心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引伸出全部的知识。结构里有很多路将建筑连接在一起,拥有数百条城市内部的公路当然很有用,但是光有内部的路并不足以发挥具有整体性大脑的真实力量。因此,你需要增加的是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即结构与结构之间的联系。结构之间的高速公路提供的是我们“跳出盒子”的能力,专业之间进行交叉结合,创新便来自于此,这类组合容易产生新的结构。生活经验使我们最熟悉的结构,模型也主要来源于此。尤其是如感知、关系和基础数学之类的成熟结构,往往更能让我们自动与之产生联想,而更主动的将知识进行联系是我们学习的主要手段。整体性学习的顺序获取理解:了解信息的基本意思,并在上下文中联系;拓展:形成模型、高速公路和广泛的联系,建立良好的结构纠错:寻找错误,删除无效联系应用测试:应用于前面所有阶段获取阶段将信息采集进入脑子,如何处理各种形式的信息及抗干扰的能力十分重要; 简化、容量、速度是该阶段的三个主要目标。理解阶段明白信息在文本上下文之中的具体含义。拓展阶段深度拓展:知识从何而来?结论来自何处?一个发现是如何做出来的?事物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存在?深度拓展需要在信息内部创造联系。不仅仅理解一个结论就结束了,要进一步理解结论之前的试验,试验是怎么做的?是谁做的?怎么想起来做的?如此这般之后,结论就建立在与其他相关知识联系的基础之上了。横向拓展:知识不会孤立的存在,与此类似的结论还有哪些?是哪些地方类似?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同一时期还有哪些其他的发现,同一个发现者还有哪些发现,在同一领域里还有哪些发现?围绕这一结论还有哪些其他的事实?横向拓展需要在知识周围建立联系。纵向拓展:知识都遵循一定的模式,同样的模式在其他知识中也会见到,你能将一个公式与一个自然事件相联系吗?比如水的流动或是驾驶汽车?如果这个发现与一个看起来完全不相关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你能发现什么类似之处吗?想想看地震的预测与八国联军事件有什么相似之处?纵向拓展要求在结构间建立高速通道,它有益于创造性思考,赋予你神奇的力量,帮助你理解知识。纠错阶段纠错可以看作在整体性知识网络中做修剪工作,添加一些特殊的例子,删除一些现实中不存在的联系,这不是一个完美的过程,修剪的过程是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学习顺序并非一成不变,实际上,我们应当时而返回到之前的步骤,根据需要调整。信息结构随意信息观点信息过程信息具体信息抽象信息随意信息就是一系列事实、日期、定义或规则,它们缺少逻辑分类,常常在学校里碰到,很少在真实世界里遇到。如人有206块骨头;观点信息是存在争论的信息。典型的如中西医之争;过程信息指的是教导你如何行动的信息,一系列操作和方法。如跑步的正确姿势、速读法之类;具体信息是实际观察、感知到的信息。医学的望闻问切,自然景观和人物的观测都属此类;抽象信息逻辑性强,大部分理论概括,如哲学思想、软件工程方法等;学习一个新问题时,首先要判断信息主要属于哪一类?确定信息的类型可以帮助我们决定学习时采用什么技术,以及估计记忆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具体信息结构和过程信息结构是最强的信息结构,二者会唤起你的实际经验。新的知识可以与旧的经验很好的联系起来,编写程序包括了具体信息和过程信息结构,修改程序后的结果会立即反馈给你,各种概念不断出现在脑海里。整体性学习中最关键的步骤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知识只有获得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才是真正的知识。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有实际价值,如果能发现知识在你生活中的价值,知识就与你产生了紧密的联系,这可能比所有的技术都更有效。Part 2:整体性学习技术A) 获取知识快速阅读笔记流B) 联系观点比喻内在化图表法C) 随意信息的处理联想法挂钩法信息压缩技术D) 知识拓展实际应用模型纠错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每个方法都有很多可以延伸的点,需要在实际中不断应用加强。

高效学习方法论的开胃菜

之前通过战隼的博客知道Scott Young这位学霸的“丰功伟绩”,便按图索骥地去看学霸的个人网站,收益良多。看到学霸出了这本书,以为学霸将个人网站中的信息进行精华总结或者是有什么新的思维干货。但是实际读到这本书以后有些失望。书中提到的方法论,学习系统与学习技巧给出了一个整体学习的轮廓,但是深度总感觉不够。还不如其个人网站上面介绍的10天学完线性代数这个例子来的深刻。如果这本书作为高效学习的入门书籍或者开胃菜来说是合适的,让更多地人了解“学习可以更加高效”。书中提到的整体性学习看似简单及通过联想从不同角度加速知识的理解,而速读技巧,费曼技巧在其方法论书中也有所体现,但关键是需要践行才能有所领悟,这如同武功心法,勤加练习才有可能体会神功之奥妙。这本书至少是勾起了想要高效学习人的“食欲”,那么真正的“主菜”可能还是需要有心人自己去主动获得,书中推荐的网站上面有很多的“珍馐”值得挖掘。

阅读后,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指导资料。首先会按照作者的方法,构造了自己的学习模型。学习时,要牢记目的不只是为了理解和记忆知识本身,还需要关联其他知识(以前忽略了这点),形成知识结构。学习过程中,利用熟悉的模型(通过比喻、内在化的方法来寻找模型)来学习新的知识,这样不但易于理解,还建立了联系。比如我的学习方法,就简化成了五禽戏模型:一旦学习时,想起五禽戏(五禽戏,有五种,学习要一个一个学习),就知道要分步奏,分类型学习。

一个图就能够说明的学习方法,用了一本书

高中的时候死记硬背,大学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关注自身的学习方法问题。步入职场后,想学习新的东西,继续进步,发现了这本书。这本书,对于自身有着多大的影响取决于自身对于书籍的内容的实践。作者只是提供了一些具体技巧,或者说思考的契机。其中包含着一些具体的技巧,也要不断的进行改进,说它是本书吧,其实我更愿意看这本书最后的主要概念的小结,看完书,对着概念小结进行训练更好,作者典型的外国的论述实在有点不习惯。加上,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作者的问题,总是觉得在看的时候有一些地方连贯性挺差的,然后直接跳过,读技巧了。这本工具性的书籍,我看有豆油做成了一个图,我觉得不错,其实也就这点干货,做成一本书来卖,有太大赚钱的嫌疑了。更别说,作者自己都说,这个书名是基于统计然后取的最可能卖座的书名。

学习需要心境

在书店站了几个小时大体浏览了本书,光是名字就已经很吸引人了,方法也很受用。感叹作者强大的学习能力。在大城市呆久的年轻人,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心境,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失去了一颗向往求知的心,要比学而不得法可怕的多,后果也更为严重。

联想的力量

整体性学习,意味着知识的学习不是孤立的。一本书,就像一个城市的交通网络一样。有主干道,也有支干道,还有一些小的巷子,有些是平行的,有些是交叉的。知识点之间的触发联想,就发生在带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我们看书的人,就如同这个人头攒动的城市的规划者。为了交通更加顺畅,需要建设些高速公路,方便远距离跨区域的流功,同时也需要建设一些市内公交,缓解当地居民的出行压力。所以说,強化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直接的或间接的,是至关重要的。书中提及很多种方法,包括比喻法,内在化,联想法等等,还有一些信息压缩的技术,包括记忆术,图像法,笔记压缩法等等,以及高效学习的理念,包括能量管理,拒绝拖延,批处理,有组织等等。

在校学生如果练习一下,可能会有用处

本书基本针对的是在校学生,对于工作的人只提到了很小篇章。其实我本人擅长理工类学习,文史类特别弱,但是书中对于我需求的学习方法涉及很少(可能文史类真是就是需要文中最不齿的死记硬背吧)。快速阅读的书我也读过,可是还是没能提高速度,捡对我有用的摘录下来:设置学习目标设定学习目标可以给你恰当的结构设定学习目标的一些技巧:1) 所有的目标都要写下来。没有写下来的目标不能算数,你就当它不存在吧。用一两个句子写下目标,并给它一个截止期限。2) 让目标客观化。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要能很容易地就判断出是否已经达到了目标。所谓的“学得更多”不是学习目标,因为它不客观,你不知道怎样才算是完成了目标,所以它只能是一种幻想。3) 设定有些困难,但是努把力也可以达到的截止期限。给自己完成目标设定一个期限会迫使你不断地采取行动,而不是拖延不前。假如期限定的太松,就起不到促使你行动的作用,如果期限定的太紧,会让你丧失信心,灰心丧气。4) 将目标的完成转化为每日和每周的具体行动。你的目标应该分解为每日和每周的具体小目标。一个今天就需要立即完成的小目标远比几个月后的大目标更让人坐立不安,焦急万分。5) 经常看看你的目标。至少一周检查一次目标完成的情况。

如果之前没读过类似的书,可以买来看一看。

我读的第一本关于学习方法的书是很多年前的《学习的革命》,之后又读过类似的三本儿书,所以在读过这本《如何高效学习》之后,我发现其中没有任何新东西,不过内容倒是更简化实用了,不少认知方面的理论都没有,反正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也没多大用,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查资料深究嘛。所以如果你已经读过不少关于学习方法的书,那就没必要再花时间读这一本了。

获取知识并为自己所用

一年前读到Scott Young一年完成MIT四年33门课程的故事,当时就十分震撼。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是我向往的。这本书,是他学习经验的概括总结。之前也读过不少关于学习方法的书。因此读这本书时,并没有发现特别的新鲜之处。方法、技巧不过那么几种,关键在于个人的实际运用。有些人会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技巧,而有些人则是无意识运用。有意识并合理的练习应该会提高更快吧,只是做起来可能比较复杂。要培养许多良好的习惯,如提前计划、专注做事、按时作息、健康饮食,等等。这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往往养成良好的习惯很困难,破坏它却很容易。恐怕这也是很多人无法取得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吧?纵观自己的学习生涯,在学校时,计划、练习、作业、复习都是老师安排的,而且考试多为死记硬背,尤其是文科课程。一直成绩都还不错,只是考完就忘,并没有多少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获取的知识停留在拓展阶段就再没有继续延伸,以至于感觉好多东西都白学了。从校园出来后,我一直都在坚持学习,不过一直没有方向和重点,基本是需要什么学什么,虽然学有所用,但由于工作的变动,还是有好多学过的东西遗忘了,没有给自身带来太大的提升。现在想来,明确的目标是首要的。我的目标是什么?我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是什么?我需要哪些技能?我如何理清它们的先后主次,如何制定合理的计划达到目标?完成这些需要多少时间?我需要好好想想,并写下来,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书中提到的练习,我打算一个个来实践。这个过程也许漫长,但它带来的好处将是不可估量的。作者说想要很好的运用他提到的方法需要花约两年时间。我希望两年以后,自己再来看今天所写的内容时,可以很自豪的说,我掌握了高效学习的真谛。

新年快乐happy new year!from netentsec123

新年快乐happy new year!from netentsec123,祝您好事连连,好梦圆圆!拜新年贺新春!迎新年!祝你今年中大奖。万事顺!合家欢!愿君如意福满年。拜新年加薪买房购小车,娶妻生子成家室!接财神一片绿叶,饱含着它对根的情谊;一句贺词,浓缩了我对您的祝愿。又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新年岁首,祝成功和快乐永远伴随着您。拜新年发财无限,使劲赚钱!接财神新年祝福无限,发财跨越2014!接财神

它只是教你如何做笔记

多年的科研训练让我觉得,学习一门知识最重要的是:清楚他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为解决什么问题而有了这门知识),为此采用什么方法,以及目前人类取得哪些成就还有那些问题,接下来我要解决什么问题?有问题就会有思考,书就是为解决某一个特定问题而产生的思考。这本书谈学习技巧,具体来说是如何去理解知识,知识的存储形式该是什么?Flow-note,metaphor,model,还是知识地图?它应该是兼具这些的笔记(note)!所以即便它不教你如何通过一门考试,也不教你如何写一篇领域内的综述,但是无疑,当你真正建立这个note做参考后,剩下的考试任务,写作任务也就容易多了。书大致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如何增进理解力来存储信息让你建立从整体上去理解知识,即通过像是建立知识地图一样,把学习的内容互相联系起来,知识与知识之间建立连接,而不是独立分割地学习,用已经有的知识去学习未知的知识。holistic learning 解决 How you store Information,它有三个要素:(1)构建constructs 你去构建和整理某一学科的知识结构,所有相同概念放在一起去理解(2)models 模型就使用(问题简化,已经成型实例,视觉化等)来压缩信息,形成image concept抽象理解知识 (例数学符号表达和现实生活)(3)highways 连系起来的能力,construct之间联系(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更像是一种自建检索能力(retrieve information)通过精心设计的考试,解题或写作可以得到锻炼。不同类型信息的structurearbitrary 性质死记硬背就行,linking和compressionopinion 用图表整理process 图表图片比喻类比等,行动concrete 抽象的概念,图片abstract 和concrete一样是本书要突破的,更是学科的特色(体系,概念,规律表达的东西)不同的信息structure有强弱区别,需要想如何把arbitrary structure变得更加logical,如何把无趣的课程变得有意思第二部分 完整的学习步骤和技巧the sequence of holistic learning is: (一个完整的学习顺序)1 acquire→ speed reading- get accurate information in the most compressed form2 understanding→ flow-based notetaking- take raw information and give it a context(构建construct)3 explore→ metaphor4 debug→ modeling debugging-prunes back your connections so invaild ones won't remain(修剪不适用的)5 apply→ project-based learning (highways知识间的链接相通)用测试的办法找出自己哪一步是弱点,集中攻克。根据这个顺序,我们可以看出:学习一开始和最终结果就为得到一个note笔记。这个笔记应该具备结构,模型和比喻来充填这个note,用实例和问题去检验和修正note,这样你得到的就是一篇关于学习一个知识的完美note!更为细节的技巧有:• Speed reading 1 using a pointer (随时调整速度) 2 practice reading (练习速度和正确率) 3 active reading (停下来思考复述重要内容,形成图片理解,与实际相联系)• Flow-based Notetaking 只写下关键的词而不是句子,要重点在理解metaphor 每个idea都用metaphor来解释,不试图找最优的,想到一个就看看合适不即可……剩下的我就不剪切粘贴了。关于建立笔记来准备考试非常实用,我正准备托福考试用到三个不同的笔记:阅读和记笔记来了解考试内容,分解考试内容制定训练计划,做不同的练习(针对性练习)积累经验,三者不断循环改进。对了,我用的是电子笔记本Onenote,方便增删内容,改进笔记。


 如何高效学习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