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杂传研究

出版日期:2014-5
ISBN:9787101096255
作者:熊明
页数:445页

作者简介

《汉魏六朝杂传研究》对汉魏六朝杂传的研究,实际上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对汉魏六朝杂传的存佚、著录、作者等进行详细考索,力求厘清每一种杂传的基本情况;二是对汉魏六朝杂传进行细致的文本研究,对每一种杂传的人物传写、叙事建构、风格取向等各方面进行系统解析;三是在对每一种杂传微观研究的基础上,对整个汉魏六朝时期的杂传创作进行宏观审视,分析总结汉魏六朝杂传的人文品格,并对其历史地位与价值特别是其中国古代小说史意义作出判断。

书籍目录

叙论
上编 杂传与杂传的兴起
第一章 列传与杂传
第一节 传 列传
第二节 杂传
第三节 杂传之流变
第二章 杂传的兴起
第一节 传记体之萌生:《尚书》
第二节 传记体之雏形:《穆天子传》
第三节 “传记之祖”:《晏子春秋》
第四节 “小说杂传之祖”:《燕丹子》
第五节 杂传文体之形成:刘向及其杂传
中编 汉魏六朝杂传概论
第一章 两汉杂传
第一节 传录传闻:《东方朔传》
第二节 “传奇之首”:《赵飞燕外传》
第三节 人物形象的虚构性:汉武三传
第四节 两汉散传
第五节 两汉类传
第二章 三国杂传
第一节 变形的镜像:《曹瞒传》对曹操的传写
第二节 三国散传
第三节 生命理念的投射:嵇康与《圣贤高士传赞》
第四节 三国类传
第三章 两晋杂传
第一节 小说式的创作:皇甫谧及其杂传
第二节 显扬郡望:习凿齿与《襄阳耆旧记》
第三节 文士群像的速写:《文士传》
第四节 传神写照:《名士传》、《竹林七贤论》与魏晋风度
第五节 两晋类传
第六节 两晋散传
第七节 自叙与他叙
第四章 南北朝杂传
第一节 忠孝道德:萧绎及其杂传创作
第二节 佛光流转:南北朝的僧尼类传
第三节 “虚诞”的孝事:诸《孝子传》与孝感模式
第四节 南北朝类传
第五节 南北朝散传
下编 汉魏六朝杂传品格检视
第一章 汉魏六朝杂传的人文观照
第一节 时代环境:汉魏六朝杂传兴盛的人文生态
第二节 趣尚与价值:汉魏六朝杂传的人文特性+
第二章 汉魏六朝杂传的小说化倾向
第一节 表现之一:人物传写的小说化倾向
第二节 表现之二:叙事建构的小说化倾向
第三节 表现之三:风格取向的小说化倾向
第三章 杂传文体与传奇文体
第一节 外在标志:体制模式
第二节 特殊联系:文备众体
第三节 内在传承:叙事模式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概要

熊明,字伯亮,1970年生于四川南充:文学博士,教授。
著者自述:自始学之年,即负笈他乡,辗转北南。后得游南开园,师从李剑国先生,治中国小说史,致力于中国古代小说及小说文献的研究整理。尤耽唐人小说,赏其意趣,故累年沉醉。然天资驽钝,虽不舍昼夜,竟所获无几,案前萧瑟。性沉静少言,悦音怡钓,亲山爱水,疏宕简易,来去随趣,偃仰任心,故生涯寥落。惟得半窗烟霞,晨昏蒸蔚。意其或可呼龙而耕,播植瑶草,犹堪略慰蹉跎。遂自号呼龙耕烟客,题见方之室曰耕烟堂。


 汉魏六朝杂传研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快速浏览熊明《汉魏六朝杂传研究》感作者出身中国史学史专业,博士时转向文学。这就给本书烙上了深刻的印记——对于某杂传的阐述多是传统史学史式的,而分析则以文学性方面居多。以下小文内容出自一史学入门者的观点,多从史学的角度进行关照,多有不妥之处,望能谅解。本书对某一本杂传的分析一般遵循以下模式(试以《高僧传》为例):(1)此书的著录、流传情况(作者谓之为文献学研究)。即讨论《高僧传》在各处的著录情况,以及陈垣对这些情况的判断。(2)作者情况,过往研究是否对作者的相关情况存在争议。即讨论释慧皎的生平,及其撰述目的。(3)作者今所见此书情况,包括书之框架,记载了什么人、什么事。即列出《高僧传》将众僧分为十类,起讫时间,总人数等。(4)书中记载的人、事体现了什么,如“法郎遇神人之事显然虚诞不经,然慧皎却将其叙述得细致逼真,颇具故事性。在《高僧传》中,此类虚诞不经之事甚多”云云(304页)。又如讨论虞溥《江表传》时说“这也主要是以人物语言对话来展示人物的个性品格,通过程普的评价、周瑜与蒋干的对话,表现周瑜的谦让、忠诚、重义和智慧谋略”(254页)。总让人感觉有点奇特。(5)对本书进行评价。就我个人理解,这个无疑是中国传统史学史研究的模式套路,虽然传统,但是我个人不是特别喜欢,一是读来有一种教科书的感觉,二是觉得对一本书的记载做出好坏或者诸如“表现出谦让、忠诚”一类的文学性评价似乎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就上述《高僧传》而言,按照本书的思路,私以为至少有一个关注点应该是《高僧传》记载的这些“荒诞”之事显然应该不仅仅是为了增强故事性,其背后当有其他原因。就像我们讨论《魏书》,若仅仅局限于说什么魏收“秽史”弊端,但又有《释老志》是其进步与光辉,这类评述并无太大意义。史学史在现在的学科体系下似乎被归入“专门史”,与中国古代史略有隔阂。可能是由于本科阶段所修“中国史学史”课程给我留下了不算很好的印象,再加上如今“历史书写”对于史书的研究等等,所以我对传统的模式带有反感的情绪。如果以后有机会,希望能够详细谈谈。匆匆浏览此书后,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因为史传、杂传其实是基于正史标准来划分的,如《隋书•经籍志》中“杂传”一类,是“用以指正史列传以外的与列传相类作品”(27页)。如本书也如此定义:“我们的研究对象是汉魏六朝时期正史以外的、与列传相类作品”(28页),因为似乎就感觉两者间存在着天然的隔阂——这一个更真实,这一个更小说,例如本书就强调汉魏六朝杂传存在较强的小说化倾向,是唐传奇的直接源头。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杂传和正史列传存在一些区别,但正史列传与汉魏六朝杂传间的是否真的是有天然的鸿沟而判然有别——这一情况是否是人为强行撕裂造成的,我个人持保留意见。此外,也如豆友“曰..曰”所述,本书对于国外学者的研究关注不足。就本书书后参考文献来看,其排序似稍显杂乱,且仅列专书,未有单篇论文,殊不能解——书中明明引及了单篇论文,如第34页注释4引仇鹿鸣《略谈魏晋的杂传》。而且,对于史学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关照稍显不足,如未有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例如胡宝国指出如《汝南先贤传》、《陈留耆旧传》等以郡为单位记录本地先贤的书,大多出自落后地区,而产生著名家族的地区却大多无此类书。这说明在士族政治逐渐抬头的年代,政治上失势或文化上相对落后的地区只能以众多的先贤来证明自身的价值,并与产生了著名士族的地区相抗争。因此就出现了落后地区多有先贤传,产生著名大族的地区往往只有家传(来自胡著初版本,引自仇文)。虽然胡氏的论述未必准确,但本书在讨论这些著作时,完全并无提及胡著。而且,胡氏的这点论述在前引仇文中已有讨论,本书虽在脚注中述及仇文,但亦没有进一步的引述和分析。从这一点来看,本书具有明显的文学性质,对史学方面的分析比较少。这大概是因为我更多的从史学方面来关照的缘故吧。基于上述情况,我感觉本书最大的功用有二。其一,可以作为一本对汉魏六朝杂传的教科书,引导学生对其有全面、初步的印象,并能引发出较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题目。其二,可以成为一本检索、索隐的工具书,不仅仅是对某些书的索隐,亦可当作对某些作者的索隐(不过近来研究汉魏六朝杂传的硕博论文增多,有一篇《汉末六朝杂传提要》不知是否也能有此功能)。作者导师李剑国序中提到,熊明的成果“包括《汉魏六朝杂传集》和《汉魏六朝杂传研究》……此二书将由中华书局同时出版”,但现在还未见到《汉魏六朝杂传集》。我原来感觉,本书在讨论诸亡佚后辑佚的杂传时,往往列举一两条史料,未名究竟是现在仅存这些材料,还是说并未完全列出。不过,既然有《汉魏六朝杂传集》,相信这两本书配合起来使用当会较为便捷。其三,有些具体的考证还是颇显功力,例如对于皇甫谧的考证。此外,据李剑国前言,本书是据熊明2004年出版的《杂传与小说:汉魏六朝杂传研究》增补而来。据一篇书评,这本书大致的讨论的是(1)唐传奇源头是六朝杂传,而非六朝志怪;(2)汉魏六朝杂传的系统梳理。我没有看过原书,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大家可以自行找来阅读。附:本书书名封面题字为商建兴,好像是这个人?http://baike.baidu.com/link?url=7MfLwjK7C8L-2cGs81VsBLa890WYo_WsToTRiquXq36ulWS4eqxI42pae8aSIHraNNUFbq04lBn8gIznH7WmS_
  •     一、本书研究取向:由於漢魏六朝時期的雜傳多已散佚,如今,我們只能在諸如《三國志》、《文選》等古籍舊注和《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類書摘引中看到漢魏六朝雜傳的斷章殘句。故對漢魏六朝雜傳的研究,必須以對漢魏六朝雜傳準確的輯佚校勘為基礎。該書對漢魏六朝雜傳的討論,將以本人所輯《漢魏六朝雜傳輯校》爲基礎。該書對漢魏六朝雜傳的研究,實際上包含三個層面:一是對漢魏六朝雜傳的存佚、著錄、作者等進行詳細考索,力求釐清每一種雜傳的基本情況;二是對漢魏六朝雜傳進行細緻的文本研究,對每一種雜傳的人物傳寫、敘事建構、風格取向等各方面進行系統解析;三是在對每一種雜傳微觀研究的基礎上,對整個漢魏六朝時期的雜傳創作進行宏觀審視,分析總結漢魏六朝雜傳的人文品格,並對其歷史地位與價值特別是其中國古代小說史意義作出判斷。該書首先要探尋漢魏六朝雜傳概念及其淵源。從正名入手,本書首先明晰了傳、列傳、雜傳的概念,雜傳的類別和流變,重點梳理了雜傳從萌芽到形成到興盛的历史過程。雜傳的出現,《史記》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的列傳之體為雜傳的興起提供了體例範式,隨後,劉向的《列女傳》、《列士傳》諸傳將司馬遷《史記》中的列傳之體從正史中析出,化為單行之體,確立了雜傳的基本體制模式和創作規範,標志着雜傳文體的形成。所以前人推究雜傳之源,常提到劉向諸傳的開路之功,如《隋書•經籍志》雜傳序之論。但從《隋書•經籍志》雜傳序的論述來看,它主要是指如《列士傳》、《高士傳》之類的以叢集形式出現的類傳,就此而言,是有道理的,而雜傳中還有大量的以單篇形式出現的散傳,推其本源,則應追溯到《穆天子傳》。在先秦兩漢,如《穆天子傳》一類的傳記性作品還有《晏子春秋》、《燕丹子》等,這些傳記性作品,不僅影響了漢魏六朝雜傳中散傳一類的體制模式的形成,而且在行文運事等諸多方面也為漢魏六朝雜傳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比如傳聞虛誕之事的入傳等等。其次,本書擬對漢魏六朝雜傳的文本進行細緻深入的考訂與研究。在先秦以來《穆天子傳》等傳記性作品以及劉向所作《列女》等傳的示範作用下,大約在西漢末至東漢時期,雜傳逐漸興起,並湧現出了如《東方朔傳》、《趙飛燕外傳》、《李陵別傳》、《鐘離意別傳》、《三輔決錄》等一大批雜傳,這預示着雜傳創作黃金時代的即將到來。漢魏六朝時期的雜傳數量巨大,該書將其按時代順序劃分為四個板塊來加以討論,即兩漢時期、三國時期、兩晉時期和南北朝時期。當然,這種劃分只是為了研究的方便,是就其創作狀況而言,並不代表雜傳發展的階段,因為,漢魏六朝雜傳實際上是無法分出發展階段的。在此部分,該書將對漢魏六朝時期的重要雜傳作品進行一次全面、細緻深入的考訂、分析與研究,不僅涉及它們的作者、文本存佚、創作背景、內容等方面,更重要的是發現与確認它們獨特的文體特徵,將它們置於史傳與小說建立的坐標中,研究它們在文體等方面與史傳及小說的區別與聯繫,揭示它們的小說品格之所在,這是該書的重點之一。在對漢魏六朝雜傳進行全面深入的文本考訂與解讀的基礎上,該書進一步對漢魏六朝雜傳加以宏觀審視,分析總結漢魏六朝雜傳的人文特性與品格。包括漢魏六朝雜傳興起與興盛的時代背景、漢魏六朝雜傳的趣尚與價值等,並對漢魏六朝雜傳的小說品格加以重點闡釋,並由此梳理出漢魏六朝雜傳與唐人傳奇之間的源流關係,特別是文體上的傳承關係,揭示這一研究的小說史意義。由於漢魏六朝雜傳多是“方聞之士” 或“幽人處士” 的“率爾而作”, 已與史傳有了很大的不同:在為傳態度上,由於雜傳創作的非官方個人性質,雜傳作者在思想上便沒有了限定和束縛,因而不論是在思想蘊含還是行文風格等方面,都表現出了異於正統史傳的特質;特別是在對待史事的態度上,不再追求“信實”,常以傳聞虛誕之事入傳,即所謂“雜以虛誕怪妄之說”, 或“鬼神怪妄之說往往不廢”。 由此,造成了漢魏六朝雜傳的普遍小說化傾向,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在人物傳寫方面,由正統史傳對人物的歷史化定位和對政治資鑒及道德勸誡意義的重視轉向對人物性格的關注和表現,人物傳寫傾向生活化、個性化;在敘事建構方面,擺脫了正統史傳僅僅對史事的陳述,敘事建構表現出一定的形象性、故事性和情節性,並注重虛構中的真實感;在風格取向方面,從正統史傳的莊重儒雅走向輕松幽默的多樣性,主流風格傾向諧謔化、藻飾化,同時有濃重的自我色彩。這種小說化傾向的普遍存在,才使漢魏六朝雜傳成為唐人傳奇的直接宗祖,可以說,漢魏六朝雜傳的小說化傾向,實質是向唐人傳奇的趨近或轉化,唐人傳奇正是在此基礎上孕育、發展起來。也就是說,唐人傳奇的興起,是漢魏六朝雜傳小說化的必然結果,傳奇文體對雜傳文體的繼承,就是這一必然結果的突出體現,甚至可以說,傳奇文體是唐人傳奇淵源於漢魏六朝雜傳最為顯著的標志。在追尋上述目標的同時,該書還將兼及與漢魏六朝雜傳相關聯的漢魏六朝文化的某些方面。該書的研究橫跨史學和文學兩大領域,涉及雜傳和小說(特別是唐人傳奇)及其與之相關的許多方面,所以,本書試圖在史學與文學的廣闊領域中,以中國正統史傳和古典小說建立一個立體的坐標,通過跨文史或者說兼文兼史的視角,對漢魏六朝雜傳進行研究。既考察它的史學特徵,揭示它的史學價值和意義;也考察它的文學內蘊特別是小說品格,探尋它對唐人傳奇的孕育作用,特別是它對傳奇文體形成的誘發和啟導,揭示它與唐人傳奇之間的源流關係,從而闡明它對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貢獻,確立它在中國古代小說史上的應有地位。二、李劍國先生序評我在研究唐前古小說和唐傳奇的過程中,一直關注雜傳這一文體,因爲它和雜史一樣,與小說存在着天然的密切聯係,雜傳常游移於史傳與小說之間,成爲史學史與小說史上一道特別景觀。雜傳的這一特殊品格是可以解釋的,因爲文言小說——或曰古體小說——本來就是從史書分化演進而成的。所以與其說雜史雜傳與小說有着天然的密切聯係,不如倒過來說更爲準確,更能顯示歷史演化的邏輯關係。明人陳言曾說:“正史之流而爲雜史也,雜史之流而爲類書、爲小說、爲家傳也。”(《潁水遺編•說史中》)只不過在小說蔚爲大觀之後,從小說反顧雜史雜傳,乃又發現它與小說的血緣關係而已。雜傳一詞,就現有文獻來看最早出現於《漢書•藝文志》,《六藝略》孝經類著錄《雜傳》四篇,原是書名。後來進入圖書分類學,成爲史部的一類。劉宋祕書丞王儉編纂私人書目《七志》,其《經典志》中有雜傳一類(《隋書•經籍志序》),嗣后梁阮孝緒作《七錄》,《記傳錄》十二部中也有雜傳一部(《廣弘明集》卷三《古今書最》)。《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皆因之。《新唐書•藝文志》改稱雜傳記,《崇文總目》稱作傳記,劉知幾《史通•雜述篇》則稱作別傳,其實並無多大差別。但竊以爲雜傳一詞最爲精當,一個“雜”字道出此種文體的體制和內容特徵——龐雜不典,真虛雜糅,有別於正史的傳記。正史的傳記體制始創於太史公的《史記》列傳,但在《史記》之前已有雜傳,我們至少可以舉出戰國的《穆天子傳》和秦漢間的《燕丹子》,都是因人記事,見其終始。《隋志》雜傳類序叙述雜傳產生和興盛的具體過程稱:古之史官,必廣其所記,非獨人君之舉。……是以窮居側陋之士,言行必達,皆有史傳。自史官曠絕,其道廢壞。漢初始有丹書之約,白馬之盟。武帝從董仲舒之言,始舉賢良文學。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善惡之事,靡不畢集。司馬遷、班固,撰而成之,股肱輔弼之臣,扶義俶儻之士,皆有記錄。而操行高潔,不涉於世者,《史記》獨傳夷齊,《漢書》但述楊王孫之儔,其餘皆略而不說。又漢時阮倉作《列仙圖》,劉向典校經籍,始作《列仙》、《列士》、《列女》之傳,皆因其志尚,率爾而作,不在正史。後漢光武,始詔南陽,撰作風俗,故沛、三輔有耆舊節士之序,魯、廬江有名德先賢之讚。郡國之書,由是而作。魏文帝又作《列異》,以序鬼物奇怪之事,嵇康作《高士傳》,以敍聖賢之風。因其事類,相繼而作者甚衆,名目轉廣,而又雜以虛誕怪妄之說。推其本源,蓋亦史官之末事也。載筆之士,刪採其要焉。魯、沛、三輔,序贊並亡,後之作者,亦多零失。今取其見存,部而類之,謂之雜傳。劉知幾《史通•内篇•雜述》亦云:賢士貞女,類聚區分,雖百行殊途,而同歸於善,則有取其所好,各爲之錄。若劉向《列女》,梁鴻《逸民》,趙採《忠臣》,徐廣《孝子》,此之謂别傳者也。  雜傳的撰述風氣始於西漢末劉向,大盛於六朝。《隋志》著錄雜傳二百一十七部,除去結末《宣驗記》以下三十六部“序鬼物奇怪之事”的志怪小說集,尚有一百七十一部,數量極衆。少數是單篇傳記,如《東方朔傳》、《清虛真人王君內傳》等,主要是“類聚區分”的類傳,有先賢、耆舊、烈士、高士、逸民、孝子、忠臣、良吏、名士、文士、童子、列女、美婦人、高僧、列仙等名目,還有不少記述家族人物事跡的家傳。再翻開《太平御覽經史圖書綱目》,光單篇人物別傳就多達一百一十種,還有類傳五十多種。所謂“作者甚衆,名目轉廣”,誠不虛也。雜傳盛行的同時還有雜史,劉知幾《史通•雜述篇》說的“史氏流別,殊途並騖”,主要是雜史雜傳的發達。《隋志》雜史類序描述雜史的發展,指出雜史從“體制不經”到“迂怪妄誕,真虛莫測”的變化過程。雜傳亦然,“體制不經”和“真虛莫測”也同樣是雜傳的兩個基本特點。本來歷史書寫講究“傳信”,如劉勰所說“貴信史也”(《文心雕龍•史傳》)。實際情況遠不是這樣,他批評說:“然俗皆愛奇,莫顧實理,傳聞而欲偉其事,錄逺而欲詳其跡,於是棄同即異,穿鑿傍説,舊史所無,我書則傳,此譌濫之本源,而述遠之巨蠧也。”一般作者並非史官,沒有條件掌握國家圖書檔案,而文人們又深受《左》、《國》、《史》、《漢》的影響,撰史似乎成爲他們的天性,這樣也就只能從野史傳聞中獲取歷史材料。再說即以《史》、《漢》正史而論,也含有一些傳說成分,並非是百分之百的“信史”。我曾多次做過一個演講,題目是《傳說與歷史:傳說的歷史化與歷史的傳說化——以西施爲中心》,強調所謂歷史本來就是由信史和傳說構成的。箇中原因,就是歷史的書寫者們中間有太多的不遵循史學“傳信”原則而又熱衷於操觚的人——也就是孟子、班固說的“好事者”(《孟子•萬章》、《漢書•東方朔傳》)。雜史雜傳的“譌濫”,反映着歷史的虛化,虛化意味着史書品格的部分喪失,於小說來說,則是小說元素的增長乃至於小說作品的產生。雜史雜傳的這種非驢非馬亦驢亦馬的特殊情況,使目錄學家普遍感到分類的困難。元初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一九五《經籍考》雜史類引鄭樵語曰:“古今編書,所不能分者五:一曰傳記,二曰雜家,三曰小說,四曰雜史,五曰故事。凡此五類書,足相紊亂。”馬端臨自己也指出:“蓋有實故事而以爲雜史者,實雜史而以爲小說者。”又引《宋兩朝藝文志》云:“傳記之作……而通之於小說。”明焦竑《國史經籍志》也說雜史“體制不醇,根據疏淺,甚有收摭鄙細,而通於小說者”(卷三雜史類序), “雜史、傳記皆野史之流……若小說家與此二者易溷,而實不同”(傳記類序按語)。後來《四庫全書總目》小說家類二跋語亦稱:“紀錄雜事之書,小說與雜史最易相淆。”凡此都強調了小說和雜傳雜史界限的模糊性。戰國《穆天子傳》曾被胡應麟看作是“小說濫觴”(《少室山房筆叢》卷三四《三墳補逸下》)。《四庫全書總目》把它歸入小說,章學誠也認爲《穆天子傳》“小說之屬也”(《文史通義》卷六《和州志列傳總論》)。《燕丹子》則被胡應麟稱作“古今小說雜傳之祖”(《少室山房筆叢》卷三二《四部正訛下》),譚獻也說它是“小說家之初祖”(《復堂日記》卷五)。這說明雜傳誕生之初就先天地具備了明顯的小說品格。自然並不是所有雜傳都可視爲小說之屬。從歷史內容虛實程度的角度,從叙事方法的角度,即“史筆”和文學叙事的差異程度,來考察魏晉南北朝大量的雜傳作品,不難看出,雜傳呈現出三種形態:一是基本上屬於史書體系的雜傳;一是小說品格和史書品格兼而有之的中間狀態,前者較強者或可稱之爲準雜傳小說;一是雜傳體的小說作品。——以我的分類方法而言,其中以單篇體制即所謂“散傳”出現者如《趙飛燕外傳》、《漢武內傳》、《神女傳》等,屬於雜傳小說,以類傳體制出現者如《列仙傳》、《神仙傳》等,則爲雜傳體志怪小說。自然這三種狀態的區劃無法進行定量分析,靠的是感覺——在閱讀經驗中形成的感覺。當我們懷着不同的閱讀期待——史傳的或小說的不同期待,去閱讀和感受具體雜傳作品時,經驗大抵會告訴我們它有着什麽樣的屬性。“非史策之正”(《隋志》雜史類序)的雜史雜傳,多爲採擷傳聞的“傳疑”之作,於史學來說或許是“巨蠹”,但即便是已被視爲小說的作品,由於作者們往往懷着“拾遺補闕”的目的,其史料價值仍還是不可低估的,作者們的取材比史官更爲廣泛,涉及社會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階層。再者,人們並不滿足於瞭解人物事件的歷史真相,也需要瞭解諸如信仰、習俗、人的心靈世界等等文化層面和情感層面的東西,而這些即便在虛化的歷史書寫中也常常具有真實性。而雜傳虛化和文學化爲小說和準小說,實在是小說的幸運,歷史虛化現象越嚴重,小說受益就越多。魏晉南北朝小說之所以繁榮,即與人物和史實的廣泛傳說化和虛幻化分不開。從小說史角度考察漢魏六朝雜傳,還會發現,衆多單篇雜傳小說與唐傳奇有着淵源關係。胡應麟說“《飛燕》,傳奇之首也”(《少室山房筆叢》卷二九《九流緒論下》,倘若把《飛燕》理解爲單篇雜傳的代表的話,他的說法可以成立,漢魏六朝雜傳小說及準雜傳小說,正是唐傳奇尤其是單篇傳奇文的一個重要源頭(除此還有志怪小說的源頭)。《太平廣記》“雜傳記”中收入十四篇單篇唐傳奇,以“雜傳記”稱呼傳奇文,再清楚不過地表明雜傳和傳奇的血肉關係了。漢魏六朝雜傳是我長期思考的一個問題,在自己的論著中也常常從小說視野審視雜傳。雜傳數量巨大,總想作一全面清理,但抽不出手來無法實現。在我的研究生涯中,常把一些題目交給學生去做,漢魏六朝雜傳研究這個題目正是如此,是由學生熊明博士——現爲遼寧大學文學院教授——完成的。熊明1998年考入南開跟我讀博士學位,他原是遼寧大學中文系講師。碩士讀的是中國史學史,轉行文學。常說文史不分家,這或許正可成爲他的一個優勝之處。在商談博士論文選題時,我建議他做漢魏六朝雜傳,他完全同意,如他在論文《叙論》開頭所說,“此一選題,最初導源於對唐人傳奇淵源的思考”,可見他也有同樣想法。他很勤奮,如期拿出四十多萬字的論文,名曰《雜傳與小說:漢魏六朝雜傳研究》,答辯會上受到充分肯定,2004年由瀋陽遼海出版社出版。爲了進一步擴展和深化研究,熊明就這一題目於2007年申請到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經三年努力完成結項,成果包括《漢魏六朝雜傳輯校》和《漢魏六朝雜傳研究》兩大部份。本來當初在撰寫博士論文過程中,已經開始了對漢魏六朝雜傳的蒐集梳理,以之作爲研究的文獻基礎,這個路子是非常正確和有成效的。幾年過去,最終完成了《輯校》的補充修正工作,包括三百餘種雜傳,以此爲依據,《漢魏六朝雜傳研究》也作了許多重要修改。此二書將由中華書局同時出版,這一事情本身就是對熊明博士這項研究成果的高度肯定,無須多說。對照《漢魏六朝雜傳研究》的新稿和舊版,基本框架雖一仍舊貫,但材料引用、內容論述、標題設置及行文書寫都有許多變化,修改之處比比皆是。最重要的修改大致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由於有《輯校》的基礎,對雜傳作品的考證和論述也更爲準確完善,作品引文也多有調整。例如對謝承《會稽先賢傳》的討論,文中介紹魯迅輯本,輯入八人事跡。舊版稱魯迅輯本有遺漏,《太平廣記》卷一一引《會稽先賢傳》孔愉事,《白孔六帖》卷一三引《會稽傳》孔愉事,當亦是謝承《會稽先賢傳》佚文。新稿刪去這一段,而易作:“不過,魯迅也有誤輯,《太平御覽》卷七○九《服用部一一•薦席》引‘董昆’事,影宋本作《會稽先賢贊》,四庫本作《會稽先賢傳》,當據影宋本定其爲《會稽先賢像贊》之文,而魯迅誤輯入《會稽先賢傳》。今檢諸書徵引,得七人事跡,即:嚴遵、沈勳、茅開、陳業、淳于長通、闞澤、賀氏。”董昆條則經考證辨析,歸入賀氏《會稽先賢像贊》中。再一个方面就是補充了許多新的內容。如《叙論》三《興盛與散佚:漢魏六朝雜傳的文本生態》及四《關注的缺失:漢魏六朝雜傳的研究現狀》都是新増的章節。又如舊版第三章第五節《兩晉類傳》中《習鑿齒〈襄陽耆舊傳〉》一節重新改寫爲《顯揚郡望:習鑿齒與〈襄陽耆舊傳〉》,置於本章第二節。此節詳盡考證了的習鑿齒的家世、生卒年、生平行跡、著述,對其爲“顯揚郡望”而作的《襄陽耆舊記》——兩晋雜傳中“郡國之書”的代表性作品,也作出深入細緻的分析論證。重要的補充修改還很多,此不贅述。熊明在《敘論》中說明自己的研究方法,首爲文獻學的方法。我一向認爲,文獻的運用是古代文學研究的第一要義,任何研究都必須以文獻資料爲根柢,捨此莫辦。熊明的這部著作很充實很厚重,全得力於他強烈的文獻意識和相當紮實的文獻功底。三百多部散佚的雜傳作品一部部去弄,與雜傳直接間接相涉的古今文獻資料一點點去看,不偷懶不走捷徑,孜孜矻矻,鍥而不捨,這對於年輕學人來講實屬難能可貴。自然,文獻學不是唯一的方法,熊明還提到比較研究、微觀考論與宏觀解析相結合、史學觀照與文學觀照相結合的方法,這些都是很必要的觀照點和着力點。文學研究畢竟不是堆砌材料,文學現象在弄清事實的基礎上最終需要作出切合歷史語境的闡釋和評價,因此理論的概括、觀點的表述是必不可少的,只不過我以爲理論應當是朴素的、實在的,理論不是玩概念游戲,觀點應當從材料中產生。熊明此作正是這樣。如他對雜傳概念的界定和範圍的廓清,以及雜傳分類和類別的文體說明,如他對雜傳從萌芽到形成到興盛的历史過程的清晰梳理,如他對雜傳作品既考察它的史學特徵,揭示它的史學價值和意義,同時也考察和強調它的文學內蘊特別是小說品格,探尋它對唐人傳奇的孕育作用,凡此都顯示着他的理論思維能力和朴實無華的真知灼見。熊明這項研究本是因出於對唐人傳奇淵源的思考而展開,仍屬於小說史研究範疇。因此他在論述中處處不忘這個基本前提,非常注意在小說/傳奇視野下觀照雜傳。在結末的《餘論》中,他概括出傳奇的宗祖譜系圖式:正統史傳—漢魏六朝雜傳—唐人傳奇,進而又修正爲:正統史傳—泛雜傳(漢魏六朝雜傳、漢魏六朝志怪)—唐人傳奇,認爲“這樣當更近於歷史的真實與實際”。他描畫的這個雜傳—傳奇模式,簡潔明快地概括出傳奇的淵源和演進邏輯。結論雖非首創,但他第一個用大量的雜傳文本證明了它,仍還是創造性的傑出工作。2002年,熊明的論文由遼海出版社出版前向我索序,作爲導師義不容辭。那時我正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做合作研究,倉促間只作一短文塞責。如今十年過去了,又給《漢魏六朝雜傳研究》作序,除歎佩熊明“十年磨一劍”的執著和辛勞外,更爲他的新成績深感欣慰。這次序言寫得長了一些,以補曩昔未能盡言之缺憾。 2012年7月15日寫畢於釣雪齋三、《漢魏六朝雜傳研究》作者後記一九九八年,余負笈津門,投李劍國先生門下,研習中國古代小說史,始治漢魏六朝雜傳,迄今十有四年矣。初以探尋唐人小說淵源爲旨歸,完成博士學位論文《雜傳与小說:漢魏六朝雜傳研究》。乃知漢魏六朝雜傳之盛,而仍需討究者尚夥。故自斯以來,雖或旁騖,攻玉他山,然於漢魏六朝雜傳,仍攷索不輟,勤求慎勘,更皆原始要終,追本溯流,期在周備。二〇〇七年,以《漢魏六朝雜傳輯校與研究》爲題之研究計劃,幸獲國家社科基金資助,得以終遂我志,成斯一帙。結項鑒定,得“優秀”之等,又出望外矣。余性駑鈍,而為學也晚,幸劍國師不棄,得立雪程門,啓聵發矇,指窺學術門徑。南開園三載,多淺愚之問,先生殷殷不倦。後別先生北還,執教於瀋水之陽,亦常煩以惑疑,先生仍絮絮爲解。師之道,先生盡彰矣。此帙既成,先生又校批勘閱,復親爲之序,教掖之恩,永銘於心。初游津門,余尚未及而立,於今不惑矣。每燈下困怠,舉目暫望,寂然長夜,月隱矮墻,常生落落之思。昔青春年少,未嘗自量而高自期許,頗有功業之想。然盛世繁華,河海濟濟,乃知庸常方是今生之宿命。心遂稍安,陶陶然於小知小解。余本出蜀山,顧己之性,外既不炳五色之章,內又不秉卞氏之珍。然雖不敢附皇甫玄晏“书淫”之号,亦不敢比杜元凱《左傳》之癖,竊尚矜貪愛典籍,耽於小說傳記。而累年沉醉,得成此帙,竟不知可否聊解蹉跎之譏,惕慄悚懼,以待方家之正焉。喜面窗而坐,靜望窗外,迢迢過往,時或縈現。悲欣一笑,得失兩頷。甚喜昔之嘉陵江畔依依羞桃、南開園中田田青荷、雷尼爾山下戀戀霞櫻,鮮活依然,於寂寥枯瘁間憑添幾多悅怡。而堂下之半窗煙霞,亦可呼龍而耕,植蘭樹蕙,或得馨香幾縷,留待他日存念。人生儵忽,驚鴻一瞥,幾處指爪?但得驛路有一二低迴流連之處,可堪懷想,足矣。壬辰歲末熊明識於耕煙堂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在全面考察汉魏六朝杂传基础上,论定了汉魏六朝杂传是唐人传奇的重要源头。
  •     2014-10-01 此书分三编,第一编梳理杂传渊源(主要是两个源头,史传以及带有小说向志怪向的传记——这一支后来成为了唐传奇的源头);第二编对汉魏六朝杂传进行考订整理,在明晰年代作者创作背景的文本基础上一一对应了之前提到的分类;第三编对整个汉魏六朝杂传的人文特性进行审视,尤其侧重其对唐传奇的文学影响,体现出对此主题进行研究的现实意义。全书逻辑清晰,分析其对唐传奇的影响部分又看得出作者文学史学的基本功很深厚。阅读体验相当好,无论是当成男神们的异闻录来读还是作为参考资料搜索目录来看都很实用。
  •     感觉是一本教材加入了学术性的讨论。典型的文献路数和传统文学史研究叙述模式,加之未充分吸收日本及海外研究的成果,使得这本书的呈现不尽如人意。另外就是价格虚高,400多页卖近90块钱,不知道是中华书局自己想赚钱,还是在支持学术研究。总之,这个题目名下恐怕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和余地。三星半。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