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中国(上)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08640969
作者:周其仁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城乡中国》内容介绍:中国虽然大,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是城市,一是乡村。中国的人口十几亿,也可以说只有两部分人:一部分叫城里人,另外一部分叫乡下人。城乡中国深刻的分野,促使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就写出他著名的《乡土中国》。
今天,虽然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可是城乡之间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甚至鸿沟越来越大,导致中国发展中的大多数重点难点,都在农村,都在城乡之间。周其仁教授在《城乡中国》中指出,没有农村、农业和农民状况的根本改善,国民经济是搞不起来的。因此,近年来关于城镇化的讨论始终不绝于耳,成为政府、大众、舆论、专家学者热议的焦点问题。
5年来,周其仁教授及其同人陆续以实地调研的形式,深入调查了中国很多地方城乡的情况,在《城乡中国》一书中,将城乡之间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后果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娓娓道来,试图增加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认识,找出沸沸扬扬的城镇化改革的症结,消除城乡之间的巨大分隔。也期望让更多的读者通过《城乡中国》了解和思考今日的中国和未来的发展,找到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契机和触发点。

书籍目录

“城乡中国”开篇的话
|第一部分|城市的功用|
城市的能耐
经济密度甚于人口密度
探查方法的一个交代
抑制城市成长的传统原因
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
城市化滞后拖累经济转型
重工轻城,由来已久
城市偏向导致城市化滞后
|第二部分|自由乃城市之基|
录以备考的迁徙自由
限制迁徙自由的理由
老大哥的坏榜样
制度安排非同小可
城乡分割影响深远
经济自由是城市化的根基
城市化加速的第一推动
政策背后是权利安排
抽象的目标很重要
用抽象的原则保障具体的自由
城市化的权利不平衡
|第三部分|地权的演变路向|
土地产权的变化线索
先国有化、再市场化的由来
土地急就章的得与失
香港地制的另一面
民地是如何转为官地的
城市土地国有化之谜
城市土地国有是全盘土地国有第一步
国家权力与国民财产的边界移动
城市设立程序与城市边界
国家进入居民私产的跳板
|第四部分|主导机制的分叉|
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呼之欲出
征地权是行政主导城镇化的一把利器
这又是哪一门“市场竞争”
画地为牢的土地资源配置
“还权赋能”,意义不凡
说说“还权赋能”的来历
从放权到还权
如何应对改革触发的深层风险
|第五部分|确权走新路|
“确权”究竟何难之有?
“血战到底”的悬念
兰田村的重要一课
数目字的城乡差别
土地不准流转的由来
“土地转包”开了第一个口子
厘不清使用权,何来转让权
湄潭的贡献(上)
湄潭的贡献(下)
告别苏联特色的集体经济
拖泥带水的新体制

内容概要

北京大学国家经济研究院教授,曾获孙冶方经济学奖、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经济人物、2011年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公共经济学家等。
早年在黑龙江下乡,其中在完达山狩猎七年半。
1978年从农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在杜润生先生指导下从事农村改革发展的调查研究。
1989年5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访问学习。1991年秋进入UCLA,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年春季起,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教,并应邀为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长江商学院开设课程。
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产权与合约、经济史、经济制度变迁理论、企业与市场组织、垄断、管制与管制改革等等。自1996年以来,相继开设了有关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课程。
已出版作品有《货币的教训》《中国做对了什么》《病有所医当问谁》《世事胜棋局》《收入是一连串事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挑灯看剑》《数网竞争》《产权与制度变迁》等。其中《货币的教训》与《论中国》和《乡关何处》同获2012年新浪年度十大好书。


 城乡中国(上)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5条)

  •     农民,作为“二等公民”,被剥夺了太多,无论经济权利还是政治权利。对城乡割据的二元体制,一直很反感。试图研究所谓的三农问题,可以一直都理不清头绪,看到周其仁教授的这本书,豁然开朗;读到有的章节是,甚至禁不住拍案叫好。该书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说起,提出城市化滞后的现状。而导致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户籍制度的安排和土地制度安排。1、地权方面讲到了土地权属的沿革历程,脉络清晰。从“打土豪、分田地“开始,到农村土地分配,再到”54宪法”条文,已经人民公社60条对农民土地权的剥夺。已经78年后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但是伴随着农产品统购统销的剪刀差政策),和90年代的“长期不变”和“长久不变”。2、财权方面重点是基于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收益权。由于被“征用”和政府垄断的土地一级市场,使得农民这个群体很难全面分享城市化的收益,引发 失地农民问题,导致了拆迁矛盾和社会不和谐。而在土地指标管控政策背景下的“指标占补平衡”,其实是对土地管理刚性制度的突破和调整。也由此可以看到成都和重庆的土地交易所“地票”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是让农民收益城市化和融入城市化的有益尝试。其中原理,《资本的秘密》已经讲透了。(这里,建议华中科技大学社会的贺雪峰教授读这本书。因为局限于社会学领域讲究城乡问题,是找不出解决方案的。)3、人权方面居民的迁徙自由,本是宪法赋予的基本人权,可惜被莫名其妙的删除了。而农民从“盲流”到“农民工”,整整一代农民,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惜由于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安排,最可能的结局是带着一身病痛回乡养老。现在的新农合医疗保险制度和老龄农民养老金制度是“城市反哺农村”政策的具体体现,但是还不够。国家欠农民的太多。不过,从土地确权和流转试点中看到了希望。。。。。
  •     听过周教授的讲座,因此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特别能联想起他的演讲。每一篇文章都是调研所得,在中国,已经非常不易。下册链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953827/
  •     “中国很大,不过这个很大的国家,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块是城市,另外一块是乡村。”周其仁教授近作《城乡中国》,虽是专栏集纳,开篇却直陈要义。周其仁曾在杜润生麾下研究农村发展问题,此后的专业也聚焦产权与合约,讨论城乡中国有其自洽的逻辑。全书的篇什分为“城市的功用”、“自由乃城市之基”、“地权的演变路向”、“主导机制的分叉”、“确权走新路”,细辨深意,也大略能体察周其仁对城市与乡村的基本态度。在周其仁看来,城市不独为封闭的街镇、环合的产业,其根基乃是人的自由流动与聚集。设若通过户籍、地权等制度筹措,人为限定人口迁徙,非但无力打破高密度经济对人的吸引力,还可能造成城乡结构的畸变。“不论有多少人偏好于更平衡的增长,全球范围的证据却表明,人的经济活动所包含的逻辑就是在流动中聚集,然后再流动,再聚集,直至人口、经济和财富在地理上集中到一个面积奇小的地方去。”可以说,这是周其仁讨论城乡的逻辑起点。如果上述说法太学理化,下面的事实或许有助索解中国城乡演变中的沉疴。经济学教材在入门阶段都有一个概念叫“城乡二元结构”,城市以社会化生产为标志,农村则强调个人或少数人的“小生产”。但在建国以后举国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商业和农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城市化在单腿走路,农村更像是止步不前。而国家意识形态,始终在形塑一个以工业为基准的现代化强国之梦。有梦,就有追梦人。由于梦的图景动人,农业渐趋凋敝的现实又过于残酷,农村人口不免对城市心生向往。另一方面,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实,又令城市无力负担更多的农村人口。故而,在旧世代,无论是人口迁徙还是土地流转,都有制度的严格限制。(关于这点,书中钩沉了不少旧人旧事,不容错过)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想去城市去不了,想离开农村又逃不掉。纵然罔顾户籍的框限决然出走,最后也难逃诸多就业、教育、医疗等诸多不便。而农村,也因为疏于耕作而迹近荒芜。这当然是改革开放前的前尘往事。可30多年来的进展固然叫人欣喜,也不免埋下隐患。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裹挟着开发商的巨大利益,仓促上马、缺少规划,每个城市都长成了相似的面目,再难辨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也遗留下不少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社会问题仍难解决。周其仁的药方是“还权赋能”。既然允许农民进城落户的口子一开,就促成了迅猛的城市化。如今参照成都的实践经验,将农民的权利交还农民,至少部分交还,就足以产生强大的经济自由,进而在农村重新掀起经济增长的浪潮。在城乡流动与土地流转上,近60余年的中国,未免有些大刀阔斧。步子迈得太大,不仅会扯着蛋,也会落下后遗症。在这个意义上,周其仁的建言是渐进的,他并不强调自上而下的整体性改革,而是吁请从城乡的本质做起:唯有实现人的自由,经济自由方有保障,城乡也才会各得其所。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大开眼界
  •     周老师写得真好。把脉络和道理都说得明明白白了,也算理解今日之中国从何而来了。遗憾的是,书中提到的顽疾很多依然无解般的存在着。
  •     深入浅出,洞悉一切
  •     中国很大,不过这个很大的国家,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块是城市,另外一块是乡村。中国的人口很多,不过这十数亿中国人,也可以说仅分为两部分人:一部分叫城里人,另外一部分叫乡下人。今天中国的许多经济问题都可以由土地问题说起,包括城镇化、土地改革……
  •     作者是改开时期很多政策出台的亲历者,也是靠近决策层的学者,文章写起来当然有的放矢,读起来可以了解不少情况。
  •     学到了很多
  •     周教授的文字很容易懂,而且文章的逻辑也很清楚,全书的逻辑脉络清晰。对小白来说,了解建国后城乡土地有帮助
  •     比大多数的学术著作可读性强,所有制讨论必读书
  •     不喜此书的语言,不够精炼通畅,过多使用废话性比喻和故事性例子,如:“好比驾车前行,如果正前方冒出一座山,或者出现一堵墙,那我们就无法直行,只好绕道选择其它可能的通行之路。决定经济政策和办法的时候究竟什么才是碰不得的山或墙呢…非要去碰撞,车毁人亡”。通篇都是这样的语言…冗长又不精妙
  •     经济史
  •     主要是讨论地权,由地权蔓延出的人权枝桠略有涉及。
  •     周老师在这本书中,对建国以来的土地制度娓娓道来,城市化的本质是人口集聚,但人口城市化赶不上产业城市化,户籍制度阻碍了实质上的城市化,阐明了城市与乡村的土地市场割裂,城市的土地可以先国有化在市场化,但是农村的土地不可能有这一机会。
  •     周先生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独道的研究视角,的确,中国从历史到现在,都是乡村,农业,农民占主体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务工人员涌入城市,政府鼓励将农业户口转为城市户口,难道这一切就是城市化,是经济活力的表现吗?工业,外贸高速增长的同时,高楼林立,超级大城市数量的增加,gdp日益攀高的数字……就意味着高枕无忧了吗?如果不切实抓好基础,这样的繁荣还能持续多久?
  •     真的没有读懂,就记住了个城镇化
  •     过时的很严重
  •     让人很受启发的一本书。周其仁教授从城市化的话题入手,从经济聚集和人口聚集谈起,把土地财政、人口迁徙等问题用易懂的语言、明确的史实、扎实的调查串联起来,讲得非常明白。说到底,这里面最关键最核心的还是“确权”。
  •     想了解中国,首先就是要了解中国农村。要想了解中国农村,首先要了解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这可以说是整个中国从古至今的基础性制度。
  •     周老师的学识,学养,经验十分深厚,来源于其对理论的熟稔,事实的清楚,逻辑的清晰,对社会经济的实情的掌握尤为难得。此书可谓醍醐灌顶,如开一扇明窗。
  •     又一本听名字收藏的书,有电子版
  •     逻辑清晰,文字生动,给周老师点赞
  •     了解中国土地政策不能不读……不过过于啰嗦
  •     一本不想看的书看完了
  •     分析城市和农村、还有土地权从什么时候开始能买卖。
  •     理解当下社会的变迁
  •     周教授带你重回历史现场
  •     深入浅出,政策和实例结合很好,解决了一些疑问。
  •     新时代城乡中国的经济学解读,
  •     深入浅出的讲述当代中国城乡问题的根源,特别是土地问题。
  •     很有收获,尤其是对农村土地权利划分的历史和问题的梳理。不过前面实在是啰嗦,差点放弃。
  •     读研最后一年,适逢参与了一个湖南新型城镇化方面的项目,值此期间登上了周教授的博客,当时零零散散读了一些本书中的文章,时隔三年再来读这本书,新型城镇化依然是个大的政策方针,农村土地流转、土地财政、小产权房乃至房地产税等依旧没有解决方案,中国的城市化遵循着老路子走得磕磕绊绊,也给未来发展埋下很多隐患,或许可以追溯到建国时土地归国家所有的大方针的确立
  •     土地问题真的好复杂…难怪几年前完全不懂。其实没怎么讲城镇化,借着城镇化的题目直奔土地而去了。有启发的是如何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理解政策。
  •     之前在看老外写的经典城市规划史和设计教材。感觉此书内容更贴近当前现实。 周老师思路清楚,方法论明确,案例充分,历史分析说理逻辑正常,读着读着欲罢不能啊!
  •     城乡之间看似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均衡的差别,周其仁教授却通过一个又一个现实问题,抽丝剥茧,追本溯源,找到了其关键症结:工业化超前,城市化落后—>人口的城市化落后于土地的城市化—>民地变官地的土地批租制度—>政府主导的土地流转,说来说去,发展问题的根源在于经济,而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土地,而土地在谁手里?房价取决于地价,地价取决于垄断性的卖方(地方政府)。更深一步,目前的分税制度又决定地方事权大于财权,仅靠土地财政增加GDP简直是最有效途径。于是,土地制度所连带的高房价、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及相关医疗教育福利制度陷入了“死循环”。
  •     把深刻的道理说透彻,把复杂的现象明晰化,很难得的一本能轻松读下来的经济书。
  •     语言上没有《产权制度变迁》那么学术和规范,但其实我更喜欢这种学者随笔类的文章来介绍中国城乡矛盾和中国改革面临的问题,娓娓道来,没用什么学术概念却把事情说得很清楚。
  •     城市的形成主要是由经济效率提升而驱动,城市面积集中度、城市经济集中度、城市人口集中度可衡量是否处于健康的城市化进程。产权的确立和预期对于人的行为影响太大。
  •     现在对征地拆迁之类的总算懂个皮毛了。
  •     之所以会看这本书是因为三年多前一天晚上听了周其仁的演讲。现在已经记不起具体的观点了,只是记得当时觉得他说的蛮有道理。在演讲中,薛提到了自己的这本书,于是就一直想着要看。用微信读书把上册的电子版读完了。城乡分割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分析的比较到位。要找时间把下册读了,比较期待
  •     易读性强,构架清晰,逻辑连贯 认真做了笔记 对于了解建国以来土与权那些事儿大有裨益 实践了解国家决策,人民利益,国有化,资本主义等等等等多重矛盾体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然而下本木有耐心一直拖着没看……
  •     从小到大课本里的土地土地土地 像一个无关痛痒的词摆在那里 看过背过就过去了 看了这本书终于有些形象深刻的认识
  •     从农村到城市,中国的城乡进程讲述的很详细,历史脉络清晰。
  •     对于现代中国的城乡现状的历史和缘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于理解现实世界的中国有莫大的帮助
  •     要了解今日中国城乡之间的巨大分野,就不得不提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所有权的历史变迁。工业化早于城市化,城市土地收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流转承包变局,原来都是多米诺骨牌中的一枚,一个问题解决后,没想到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     对土地流转,城镇化发展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语言非常具有可读性,作者的逻辑性也很好,周其仁先生是国内研究这些问题比较著名的学者了。
  •     周老师看得明白,表达得克制。
  •     获益良多
  •     土地供给制度是理解中国房价的钥匙
  •     考据使得那么多中国城乡的问题被剖析得很清楚,虽普通人都能读清楚
  •     中国城市化历史和进程,但过于简单,专栏文章的合集,没有详细和逻辑性的论述
  •     土地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