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读术》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6-11
ISBN:9787111551028
作者:[日]外山滋比古
页数:192页

《乱读术》的笔记-第4页 - 第一章 不赠书

1.距离产生美
(1)不花钱感觉不到好(P4)有句俗话叫“别人赠的药不管用”。药还是应该买。大家认为药越贵越管用,卖药的就越高兴。书虽然不如药珍贵,但花钱买来读才是正确的做法。别人赠的书枯燥无味,买来的书才会觉得好。(2)熟悉的人难以产生积极影响(P4)不希望中学以来的朋友读自己的书,是因为关系太近。而关系太近的人无法互相给予对方积极的影响。(3)近者烦,远者美(P5)相同的景色,站在山脚时,面前尽是袒露的石块褐土,让人忍不住移开视线。而从远处眺望时,则呈现出一片朦胧的青色,非常美丽。 (4)人和人也需要距离(P5)人们很少把平时出现在身边的人视为伟人。所以黑格尔才说“仆妾眼中无英雄”。这样看来,我们应该好好思考过分亲近他人究竟是否可取。(5)论语(P6)《论语》有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或许这么说不好,但近处的朋友很难成为让人珍视的、快乐的存在。评论:此书解释这个原因是人们不擅长从熟悉的人和物接受良好影响。而根据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亲近之人是强关系,而远方的朋友是弱关系,后者更有新信息,有利于孕育新生事物。
(6)靠别人就是毁自己的能力(P99)在培养独立思考难题的能力时,身边若存在强有力的人或书籍作支撑,反倒不是一件好事。相反,只有站在远处阅读、思考时,才能获得创新性的发现。成功不会孕育出新事物,失败误解才能引发偶然的新思维。
2.劣书驱逐好书
(1)二战前日本人喜欢阅读哲学书,并翻译为晦涩的日语(P15)其原因就在于,这些译作难懂、无趣,难懂到让人怀疑译者自身是否真正理解了原著。阅读这样的作品就好比在暗夜之中追寻蝙蝠,能闻其声却不能见其影,难以捉摸。(2)解释经济学“劣币驱逐良币”规律(P22)劣币之所以强势,是因为它用于流通。而良币由于价值更大,人们觉得用掉可惜,所以会被保存下来。到最后,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劣币。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新渡户稻造的例子(P30)据说,他将英国卡莱尔的《衣裳哲学》阅读了三十几遍。卡莱尔不是学者,而是哲人,是位有着独特思想的奇才。他的文章连英国人都慨叹难懂,明治时代学英语的学生能读懂多少实未可知。但新渡户稻造所写的英文著作《武士道》,英语功底十分扎实,在海外获得颇高的评价。尽管是卡莱尔风格的英语,但新渡户稻造的文笔想必是通过反复阅读所习得的。不过,这只是例外,普通人无法模仿。(2)带入读者自我理解(P31)读者在阅读时,带入了自己的理解,所以会有读懂了的感觉。每重读一遍,读者带入的自我理解都会加深。这样一来,到最后完全成了自己的理解。自然而然地就深信自己读懂了,也将所读之书自我化了。(3)不选择的反复阅读有害(P34)事实上,能让人愿意反复阅读多次的书,能有5-7本就非常不错了。
4.读书,但不要成为书的俘虏
(1)用相机、眼镜识别日本人(P38)为什么戴眼镜呢?因为日本人需要阅读标有注音假名的小铅字。与读罗马字母相比,读日本的印刷品对眼睛的负担更大。(2)思维也容易近视(P38)将书视为珍贵之物而过量阅读,会导致头脑近视,以致看不清事物。(3)演讲比文字能力更重要(P43-44)日本著名的哲学家西田几多朗曾被年轻学者提问过一个问题:“论文出色的人和演讲出色的人,您认为哪个更优秀呢?”西田的回答是:“演讲出色的人。”(4)演讲重要的原因(P44)文章好坏是技术问题,讲话优劣反映的是讲话人的心、脑能力。评论:文字容易虚情假意,一纸空谈,脱离作者思考和人格;讲话则更接近自然、精神和生活。
5.快速阅读的意义
(1)语言的特点是词的关联产生意义(P52)语言是一节一节地排列在一起。后面一节与前面一节含义的余韵相结合,形成自身的含义。所以,拘泥于其中一节去查词典,就会节断前后节的关联和含义的余韵,让语言失去意义。我们之所以一听外国人出声阅读,无须任何说明就能明白含义,正是因为出声阅读让语言恢复了自然的节奏与状态。(2)语言诞生文意的过程(P53)语言的构造好比电影胶卷。每一张是静止不动的,当对其施以速度(放映)时,一张张零乱的胶卷将衔接在一起,变成活动的影像。阅读也与此相似,语言的前一节与后一节是相对独立的。当施加阅读这一行为时,节与节之间的空白消失,代之以紧密连接、相互作用,文意就此诞生。
6.阅读的分类
(1)初级阅读的定义(P58)读者事先拥有关于阅读对象的相关知识的阅读。比如阅读已经在电视上观看过的比赛的报纸报道,叫初级阅读。能理解所读对象的阅读,就属于初级阅读。(2)次级阅读的定义(P58)不理解所读对象内容、意义的阅读,叫次级阅读。(3)次级阅读的意义(P59)初级阅读是基本的阅读方法。但仅掌握初级阅读并不意味着学会了阅读。因为当阅读对象中含有不知道的内容时,读者只能束手无策。所以无论如何,掌握次级阅读是必需的。但教授次级阅读却非常困难,可以说在任何国家都未曾成功过。评论:次级阅读要靠增加生活经历将阅读资料变为初级阅读,或者通过扩大阅读量来将次级阅读变为初级阅读。各类书都能激发自己的好奇心时,就算学会次级阅读了。
(4)日本学校的阅读教育(P59)日本的学校早早地就放弃了次级阅读。取而代之的是使用初级阅读和次级阅读均能读懂的物语、文学作品。这些杜撰故事所描绘的虽然是未知世界,但由于采用了日常的描写方法,所以即使是初级阅读,学生也能读懂一些。也就是说,物语、文学作品起着连接初级阅读和次级阅读的桥梁作用。(5)古人的阅读教育(P60)教五六岁的小孩子读“巧言令色,鲜仁”等古汉语。这就好比把尚不会游泳的孩子扔进大海,在现代人盾来是不近情理的。但古人中懂得次级阅读的人的比例,要比现代人高得多。在欧洲,人们利用拉丁语教授次级阅读。(6)乱读的入门教材(P64)乱读可用报纸、杂志做开端。相比之下,报纸的内容更杂,更适合做乱读的入门教材。
7.serendipity(an aptitude for making desirable discoveries by accident.Horace Walpole so named a faculty possessed by the heroes of a fairy tale called The Three Princes of Serendip)
(1)serendipity内涵(P67)获得意外新发现的才能,尤其用于科学领域因失败而意外获得重大发现的情况。(2)乱读的新意义(P76)乱读一般被认作不佳,须尽力避免。但serendipity只有在乱读时才可能发生,承认这一点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思维。如此一来,人文类领域也定能诞生serendipity。
8.乱读与灵感
(1)作者的经历(P80)离开校园后,我花费了十年时间才做到按自己的独立思考来出试题,才变为凭借自己的思考,而非依靠外借而来的思想写书、写论文。(2)创意思维之难(P80)虽然我心中认定,不具独创性的论文不能被称为论文,但没有任何一本书告诉我,如何才能产生创意思维。(3)独创性课题的来源(P80-81)独创性的课题仅靠大脑思考是无法想出的,它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出现。仅坐在桌前思考远远不够,日常生活中时刻不忘用心思考,才能想出独创性的课题。(4)为什么零散的单词在组成句子后能产生通顺的句意呢(P81)原本零乱的单词通过移动结合形成流畅的句意,与电影胶卷的放映有相似之处。(5)偶然创造VS刻意模仿(P86)语言的形象、发音、余韵等残像可以通过偶然的阅读来获得。如果只沉浸在狭隘的专业书籍阅读中,我们的大脑会不知不觉地丧失活力,缺乏创意,倾向于模仿。与之相比,抱着随意的心情来浏览的书中,多隐藏着意外的想法、启示。(6)语速快与慢(P87)精读者有时不擅长会话。因为口语拥有一定的语速。据说,越擅长理性会话的人语速越快。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语速缓慢的语言虽然在表达情感上有优势,但在思考新问题和培养原创思维上却存在困难。(7)写作、口语与阅读(P87)写成文字的语言,节奏一般比口语缓慢。但阅读速度通常可以比口语更快。(8)本书的观点(P88)积极的乱读能大大提升读者获得意外新发现的能力,这是传统阅读方式难以实现的。(9)作者的乱读经历(P91)我总不愿放下借来的书。即使等电车时,也要读上几行。晚上必定阅读到深夜。其他事情都放置不理,只一心一意地阅读外文书。每周大概读上三本,正所谓乱读。(10)作者学英语(P112-113)在整天都不用外出的时候,我便从早晨到晚上十点、十一点,一直阅读英语书。我的阅读速度逐渐提高了。有时一小时能读15页左右。这样一来,200页左右的书,两天就能读完。这样的生活,我持续了四五年。
9.编辑
(1)编辑的难题(P104)读者到底在何处?有着怎样的期望?如何才能编辑出畅销的杂志?(2)编辑力(二次创造论,P105)一次创造是创作原稿,但很多时候,仅有这一步的努力,尚不能成为读者想看的杂志。于是,就需要二次创造。对原稿进行恰当加工,使之产生出一次创造时不具备的价值。评价:菜单是一次创造,作菜是二次创造。
(3)二次创造的例子——演员(P106)如果将演员视作一次创造,那么导演的作用就是二次创造。(4)二次创造的例子——棒球(P106)球员的活动是一次创造,教练的工作是二次创造。(5)二次创造的例子——交响乐团(P106)由于演奏者人数众多,所以负责二次创造的指挥家从一开始便拥有了高于演奏者的评价。评论:德鲁克曾用交响乐来讲管理,需要看他们的书把这些隐喻找出来。
10.关联孕含发现
(1)人与人之间的关联(P107)知悉毫无关联、相距甚远的其他领域人们的想法,能让人产生意想不到的新创意。(2)语言的关联(P115)点与点之间通过语言的接收者来连接。就其分布来讲,并非枯燥的直线形,而是蜿蜒飞散。未把握上下文(文章前后关系)的接收者,无法解读点与点间的关联,自然也无法理解语言的意义,或是将意义理解错误。
11.经典
(1)经典不只由作者决定(P126)经典作品并非由作者一人孕育,而是由后世读者的接受所成就。评论:很多作品作者并不认可,却成为经典;很多作者认可,但是却成不了经典;经典还需要有人再发现才能成为经典。
(2)作者自评有偏畸(P128)或许觉得写得不错,或许觉得是失败之作。但作者的自评往往有失偏颇。由于无法站在客观立场上,作者很难做出客观自评,也很难挣脱自我臆想的束缚。(3)书评也很难评判经典(P129)书评是来自第三方的评价。尽管客观性远胜于作者的自评,但很多时候离充分的客观尚有一定距离。同一时代的书评,大多会在下一时代到来之前便消失踪影。(4)距离近才容易判断失误(P129)距离太近,反而不利于准确地认清事物。以为越近越能了解事物,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普遍臆想。自以为自己最了解自己,殊不知自己才是最不了解自己的那个人。以为距离近便可充分了解事物,但其实无法认清事物本质。(5)30年知识风土才可以淘出经典(P130)虽然创作出作品的是作者,但确定作品价值及历史评价是在创作完成的30年之后。作品诞生不足30年,无法成为经典。
12.电脑与人类的发展
(1)电脑的冲击(P134)就识字能力来讲,电脑已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人类。无论阅读多少书籍,人类的识字能力也无法与电脑媲美。这是不争的事实。(2)聊天是人类的优势(P134)现在,电脑无法做到的恐怕就只剩聊天了。这里所说的聊天不是自言自语,也不是简单地与人对话,而是数人一起的畅聊。P137如果能五六人聚在一起聊天,多元化的交流将成为可能,人类的最高智慧也可能显现。相比之下,无论聚集多少台电脑,也无法让它们相互聊天。(3)月光社与工业革命(P134)18世纪的英国有一个名为月光社(Lunar Society)的聊天会。其名称来源于十名左右的成员会在每个月圆之夜举行聚会。(4)哈佛大学学术聊天会(P135)进入20世纪,美国哈佛大学也在校长号召下,成立了学术性聊天会,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提高了哈佛大学的声誉。该聊天会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似乎就在于它不是研究会,而是杂谈会。评论:历史上的沙龙需要研究一下,米塞斯研讨会、维也纳研讨会。
(5)聊天是人类优势的原因(P135)人类最初的语言,并非以读写的形式存在。而是从说话开始。评论:有一本书《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讲了这个问题,古希腊神话、圣经故事很多是人口口相传,包括中国的论语也是这样,文字就是起了一个保存的作用,并且这种保存还很可能变形了。按王阳明的说法,文字的出现可能恰恰破坏了知行合一的逻辑,人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文字本身,而不是文字中的道理,尤其是去实践其中的道理。中国人的聊天可能是赛诗会,有可能是唐诗宋词兴起的原因。
(6)杂谈(P138)目睹文字语言被电脑逐渐侵蚀,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的生路就在口语。这里所说的口语并非自言自语,也非二人间的会话,而是数人在一起的愉快欢谈。谈笑风生间,新的创意可能会突然闪现。杂谈才是最有希望的大脑训练法。(7)耳朵智慧要高于文字智慧(P139)中国人似乎从远古开始便已认识到,耳朵比眼睛更能孕育出高度的智慧。正如汉语的“聪明”一词,聪为耳之贤,明为目之贤。二者的顺序是聪在上,也就是耳朵在上。
13.作者的杂学杂谈会
(1)形式(P140)三人都有工作在身,所以每月选一个周日,以各自家中为会场,轮流聚会。最初定在早晨十点开始,吃完午餐后继续聊天,直到傍晚结束。但由于聊得太过愉快,经常连时间也忘记。吃完晚餐后,还常常一直畅聊到九点。不过,由于特别有趣,倒是一点儿也不觉得累。(2)坚持时间(P140)随意开始的“三人会”,成为我的心灵支柱,一直持续了近40年。成员中的一人缺席后,活力锐减,另一人去世后,便正式终结。(3)能够持续的原因(P141)由于三人专业各不相同,完全不必担心产生无聊的竞争意识。大家都能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地畅所欲言。进展顺利时,还会迸发出迄今为止从未有过的新创意。
14.忘却的重要意义
(1)比喻(P147)如果将知识比作食物,那么忘却就相当于消化、排泄。(2)快速眼动睡眠中的自然忘却(P148)通常,人在每晚的睡眠中会出现数次快速眼动睡眠。这时,大脑会甄别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废弃、忘却目前不需要的信息和知识。这就好比大脑在扔垃圾。我们早晨醒来时,大多感觉精神清爽,就是因为扔完垃圾后,大脑非常干净整洁。(3)忘却事关生存(P149)如果一点儿都做不到忘却,人类应该无法生存。评论:课间休息就是为了忘掉上节课的知识,为下节课吸收知识腾地方。
(4)忘却的功能(P152)忘却可以通过进一步净化大脑、改善大脑功能,发挥出胜过记忆的功效。知识能让人类更聪明,但忘却能让思维更活跃。这是知识所不及的。(5)新式忘却——创造性忘却(记忆新陈代谢、进化,P154)记忆不会一成不变,而会在忘却的作用下发生改变。之后,未能忘却的部分将实现再生。再生后的记忆不久后会再次接受忘却的筛选,并再次发生改变。(6)记忆美化(P155)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有的记忆一次又一次地被忘却。每一次忘却都伴随着美化。评论:故乡、老歌、曾经看过的第一次电视剧、曾经第一次吃的方便面,都是那么美好。
P157美好回忆源于记忆与忘却的共同创造。(7)忘却是在进行创造(P156-157)记忆的原则是保持原形,从中孕育出新事物的可能性小。添加忘却的力量后,记忆会发生扬弃、变化,有时甚至会消逝。但深刻的记忆将经受住忘却的考验,获得重生。此时,记忆不再保持原形,而是会在忘却力的作用下发生创造性的变化。
15.散步
(1)古希腊(P160)那就是在古希腊,做学问的人们不是坐在桌前读书,而是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哲学。(2)蒙田(P160)我若坐着不动,思想便处于沉睡状态。(3)散步可以改善大脑功能(P161)每当遇到进展不顺的事情时,我都会散步。忘记在哪里看过一句拉丁语“散步能解决一切”。(4)散步利于创意产生(P164)外出散步时,我会带上便笺纸和钢笔或铅笔。谁也无法预测新的创意会在何时出现。突然间涌现的创意,如不当场记录,转瞬就会消逝。一旦消失,很多时候无论怎么回想,也无法让其重现踪影。评价:聊天、忘却、、早晨、散步都和乱读术有关联,聊天是整理乱读的东西;忘却是使记忆进化的更好;早晨正是将该记的记住、该忘的忘掉的时候;散步则是使乱读的东西自我涌现出创意。
(5)散步的感受(P165)走出一段距离后,这样的杂念将如浮云般消散。30分钟后,大脑将进入活跃状态。此时,以前曾经思考却未能解决的问题会偶然浮现,并呈现出一种有趣的状态。(6)散步比读书更利于思考(P166)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有效方法。但遗憾的是,能培养思考能力的书籍凤毛麟角。要想使思考力得到培养,还是要靠散步。
16.早晨
(1)朝廷(P170)在古代中国,君主处理天下政事的机关,是从早晨日出时开始办公的。“朝廷”之名由此而来。(2)英语中to-day(day表示中午)、to-night(晚上)、to-morrow(morrow表示早晨,词义为明天)。这可能意味着英语世界的古人的一天是从中午开始的,《乱读术》指出日语中也有这种现象(P172-173)。

《乱读术》的笔记-全 - 全

P24. 阅读需要有心的读者,也就是出于自我责任来阅读的人。能做价值判断的人。思想上的自由人。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P40.成为博学之人后,便会弱化思考,将显摆知识误解为在进行思维活动。
P60. 在欧洲,人们利用拉丁语教授次级阅读。东西方如出一辙,值得玩味。(用另一种语言学习不了解的新东西?)
P92. Q.D.利维斯,《小说与读者大众》(Fiction and the Reading Public,1932);伍尔夫
P96. 他们既非单方面接受的读者,也并非只会赞美作品的读者,而是依据自己的个性对作品添加理解,哪怕微弱也能给作品的生命力以影响力的创造型读者。(同人?)
P126. 经典作品并非由作者一人孕育,而是由后世读者的接受所成就。
P127. 演说。日本轻视口语的传统根深蒂固,古来无聊天一说,只是互相交换话语。明治时代以前,从未有人进行过演说……
P139.杂谈才是最有希望的大脑训练法。………除阅读文字的眼睛的智慧外,还存在耳朵的智慧。
《思考集》,托马斯·厄内斯特·休姆


 乱读术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