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幸存者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42855664
作者:亚历克斯·伯泽
页数:256页

作者简介

有人说,科学家不是天才就是疯子,他们拥有比谁都旺盛的好奇心;否则,他们怎么会想到把猫弄得欲求不满,无聊到让蟑螂赛跑?
人类连续11天不睡觉会发生什么事?大象吃了迷幻药之后会High到摇头吗?在水底下背单词效果更好?听莫扎特的音乐能更聪明?如果世界毁于一次核爆炸,谁最有可能成为最后的幸存者?
……
亚历克斯·伯泽编著的《最后的幸存者:史上最真实de75个疯狂实验》是一本蹲厕所时也能轻松阅读的科学入门书,汇集了超乎想象却绝对真实的75个疯狂实验,挑战你的好奇心与接受极限!《最后的幸存者:史上最真实de75个疯狂实验》这些百年来科学档案中最怪异、最有趣、最疯狂的各式实验,加上精彩的图片和想象不到的新奇结论,让你在娱乐大笑、惊讶傻眼之余,轻松赚进科普知识!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分  全方位感官游戏  搔痒模拟机  摸一摸,小费比较多?  只要一步,白酒变红酒  可口可乐比百事可乐好喝?  女生的月经会同步?  让人想花钱的味道  说到的气味闻得到  隐形大猩猩  猫眼看天下  听莫扎特的音乐变聪明?  鸡尾酒会的声音学第二部分  记忆大挑战  电一下,就想起来!  大象记性比你好  女服务生的记忆秘诀  潜到水底考单字  靠吃,就能学会  重灌记忆的洗脑治疗  会想上瘾的白熊  记得没发生过的事?第三部分  睡着之后  边睡觉边学习  挑战11天不睡觉  吵得要命照样睡  猫做坏事是因为梦游?  日有所“视”,夜有所梦  电动让健忘症患者有记忆?第四部分  家有宝贝  让小孩转性:胆小鬼艾伯特  婴儿天生不挑食?  被搔痒也不笑  抚养猩猩女孩  婴儿照料机  猴子宝宝的新妈妈  看到宝宝就刹车  史上最长的小孩纪录片  当男人遇上女人  摇晃的吊桥,让她爱上你  难追的比较好?  打烊前容易意乱情迷  测测你的同性恋指数  心跳透露你最High的时刻?  制造销魂快感的按钮  今晚愿意跟我约会吗?  跑来跑去的阴毛?  有助怀孕的小丑第六部分  转动物世界真奇妙  大象爱嗑迷幻药  蟑螂赛跑  大眼瞪羊眼,你在看我吗?  你家的狗会见死不救  好色火鸡  动物行为遥控器第七部分  科学怪人实验室  尸体电电乐  僵尸猫  石头长出虫  只有头也能活?  人猿混种  摇一摇,起死回生  金刚合体双头狗  换脑的科学怪猴第八部分  厕所二三事  喝呕吐物的医生  美味便便难入口  靠越近,越尿不出来  集体撒尿的蚂蚁  我家的脏尿布比较香  屁研究所第九部分  人性黑暗面  电击指令,你会服从吗?  如果只是一只狗?  砍了老鼠的头  袋子下的暴力人性  没耐性的驾驶员  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  见死不救的旁观者第十部分  最后的时刻  恐怖逼近的瞬间  临死前的心跳  迷幻与死亡的快乐  灵魂的重量  当世界末日预言出错时  最后的幸存者

编辑推荐

亚历克斯·伯泽编著的《最后的幸存者:史上最真实de75个疯狂实验》中有被注射迷幻药的大象、双头狗、僵尸猫、赛蟑螂等一大堆稀奇古怪的事,有些可能会吓你一跳,有些可能会让你笑一笑,有些甚至可能会让你觉得“那不是真的!”但我可以保证,除非另有声明,本书中提到的一切都是真的,这绝对不是一本小说。    这些奇异的现象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科学实验里的著名案例。这本书汇集了有史以来最怪异的实验,看懂这些故事并不需要科学知识,只要具备好奇心以及对奇闻怪事的接受度。

前言

本书中有被注射迷幻药的大象、双头狗、僵尸猫、赛蟑螂等一大堆稀奇古怪的事,有些可能会吓你一跳,有些可能会让你笑一笑,有些甚至可能会让你觉得“那不是真的!”但我可以保证,除非另有声明,本书中提到的一切都是真的,这绝对不是一本小说。    这些奇异的现象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科学实验里的著名案例。这本书汇集了有史以来最怪异的实验,看懂这些故事并不需要科学知识,只要具备好奇心以及对奇闻怪事的接受度。    我对于实验案例的采纳标准是:这项实验是否会让我发笑、让我不可置信地摇头、让我恶心得脸皱成一团、让我翻白眼,或者让我发出惊叹声:这项实验是否会让我不得不好奇是什么样的想象力——古怪也好、高明也好——竟能想出这样的东西来。如果符合这些条件的话,就会被归为必收之列。至于科学价值,当中有些实验是运用科学方法的绝佳典范,有些并不是。在这本书里,疯狂的科学家、天才、英雄、坏蛋、笨蛋齐聚一堂。    我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接触怪异实验的案例,当时我是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究生,主修科学史,主要研究那些想当然的热门对象——达尔文、伽利略、牛顿、哥白尼、爱因斯坦等。但教授们指定阅读的文章中,散布着许多参考书目,引领我接触鲜为人知的特殊故事,内容都是关于各种怪诞和疯狂的实验家的。这些经由延伸阅读而来的故事比我原本应该研究的主题有趣多了,于是我很快就开始在图书馆里追寻这类故事。    把时间快转到2005年。当时我已经在这方面发展起个人事业——这部分要归功于我的朋友和家人老觉得我从事的领域有趣得过了头,不像是份正经的工作——我在读研究生的7年当中曾接触并研究过另一个非主流的题材,那就是谣言骗局,像1938年韦尔斯(Orson Welles)谎报世界大战的广播,或者像皮尔当人之类的骗局。我设立了一个关于各种谣言骗局的网站,叫做“骗局博物馆”(museumofhoaxes.com),还写了两本关于骗局的书。    有一天,我跟哈考特(Harcount)出版社的编辑德克尔(Stacia Decker)一起吃中饭。我们边吃边聊,她跟我提到一个很特别的实验,是从她妹妹那儿听来的。说是有一个科学家让蟑螂赛跑,很显然他盖了座迷你赛蟑场,里头还有观众席,让其他蟑螂可以坐着看比赛(关于赛蟑场的故事细节,请见第六部分)。她觉得怪异实验是很不错的写书题材,我想起在读研究生时接触到的那些案例资料,也深以为然。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书就是当时我跟她聊出的结果。    从研究谣言骗局到搜查怪异实验,当我对奇怪事物的兴趣持续发展下去时,我发现了谣言骗局和怪异实验之间的许多共同之处。    实验的起源往往是某位科学家看到某个情况。然后心想:如果我改变其中某一部分,会发生什么呢?于是,这位科学家便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结果。骗局基本上也是以同样方式产生,只不过实验操作部分是以某个大谎言的形式来取代。当然,各位会在本书中发现,科学家采取的操作方式也经常包含了欺骗手段。有时实验者会事先演练上好几天,把精心设计的骗局弄得天衣无缝,再用在那些浑然不知的实验对象身上。以这些案例而言,骗局和实验几乎是难以分辨的。    骗局和怪诞实验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实验者以科学的名义,声称自己的动机是希望能将知识推展下去:而设骗局者通常只是想要搏人一笑。这份严肃感更给怪诞实验增添一份不真实感,这种看似严肃的怪异组合——穿着白袍的科学家冷静专注地实验着,致力于拓展知识的领域,混杂着一丝恶作剧、甚至近似疯狂的味道——给人一种古怪的战栗感。为保有这种惊异效果,我把任何只是出于搞笑的实验都排除在外,本书中所有的研究实验都是非常正经严肃的,对我个人而言,这些故事就更加令人感兴趣了。    在结束开场白之前,我先回答几个各位在看书时可能会产生的疑问:    咦,怎么没有纳粹?    我原本不想提这件事的。但一说到怪异实验,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纳粹集中营的实验。至少每次一提起我正在写一本关于怪异实验的书时,对方最常见的反应就是:“你是说像纳粹的实验吗?”    我并没有将纳粹的实验收录到这本书里,首先是因为我无意写一本罗列残酷暴行的书,第二个原因是我希望探索的是真正的科学研究,而不是披着科学外衣的变态虐待行为,纳粹的“实验”在我眼中就属于此类。    这两者之间应如何区分呢?有几个原则可以作为依据。第一,一旦实验者开始刻意杀人,其研究便立即失去正当性。第二个原则比较不那么绝对,真正的科学家会发表其研究。当科学家提交研究报告寻求发表时,表示他主动提供这项研究让科学界检视,而当某个已有一定地位的期刊接受了其论文,便表示其他科学家同意这项研究应该更广为流传并受人关注。这并不代表这项研究就是优秀的科学成果或者在道德上说得过去,尤其以今日的标准来看往往都不是如此,但它的确显示出,无论如何,这项研究在科学史上已具备不容抹煞的地位。有时候科学家会不得已而无法将研究发表,但99%的情况下,发表与否是区分一项实验是否为真正科学研究的有效依据。怎么没有我最喜欢的怪异实验?    也许各位心中特别喜欢某一项怪异实验,结果发现——噢,不!没在这本书里。这是难免的。书受限于形式,书不可能提供无止尽的空间,我不得不从一大堆可能的案例中加以取舍,最后概括出10种主题,各自成为每一部分的重点,如果某项实验跟这10种主题无关的话,我就将它舍弃。    实验内容会很复杂难懂吗?    我并没有在每一项实验上着墨太多,我希望这本书的步调轻快、易读,连平常不会阅读科学书籍的人都能读出兴味来,我常开玩笑说这是一本蹲厕所时看的科学入门书——这就是我特地写出了第八部分的原因。    基于这样的原则,我把一个个往往很复杂的实验案例,以浓缩叙述的短文方式呈现,然后我就会为各位送上主菜——实验案例。    虽然这本书乍看之下很像是奇闻怪谈的大杂烩(尤其是将大象注射迷幻药的那宗案例)。但我的用意并不是贬低科学研究或是本书列举的各项实验;事实正好相反,对我而言,这些故事真正的重点是那些受到无穷好奇心驱使的人。    书中出现的科学家——就算是最可怕、最怪异的——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不会视周遭事物为理所当然,而是会发出疑问。他们的问题也许很怪,甚至很蠢,但最伟大的发现往往都源自有人愿意问那些看似愚笨的问题。    好奇心的风险在于,唯有等到事后,人们才会知道好奇心证明他们是天才还是疯子,或者介于两者之间。一旦着了迷,你便会一股脑儿地栽进去,任凭它引领你天马行空。    就像我书中提到的这些科学家一样,在写书的过程中,我也体验到某种上瘾般的好奇心。我在图书馆里泡了好几个月,从书架上翻出一本本尘封的老旧期刊,认真地一页页翻下去,不断寻找能吸引我目光的新奇故事,图书馆里的其他人一定很纳闷这个怪人打哪儿来的,一边看着几十年前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一边咯咯窃笑。希望各位看这些实验案例的时候,也跟我写它们时一样感到好玩有趣。

内容概要

亚历克斯·伯泽(Alex Boese),拥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科学史博士学位。好奇心强,爱搞怪,1997年创立了“恶作剧博物馆”网站,搜集了100则史上最著名的恶作剧实验,内容横跨政界、演艺界、美食与时尚界等。本书是伯泽的第三本作品,网罗了百年来最疯狂、最诡异、最不可思议的75个科学实验,堪称他近年来的惊人之作。

章节摘录

只要一步,白酒变红洒    品酒师举起一杯红酒,对着光看。“色泽深红。”他喃喃地说。他晃了晃酒杯,看着酒汁沾附在酒杯内侧,接着又嗅了嗅,深深地吸了一口酒香味。“带有研磨咖啡、香料、皮革及黑加仑的气味。”他又喃喃地说。最后,他啜饮了一口,让酒在口腔里打转,缠绕着的舌头,享受着这美妙的口感,最后才让酒汁顺着喉咙滑下去。    他把酒杯放到桌上,说:“质地丰富而圆润,上等水果,有着丁香、甜太妃糖的味道,口感细致,绝佳的葡萄酒,依我猜是——1989年的教皇新堡。”    品酒师品起酒来可真有得瞧呢,但这当中究竟有何奥妙?他们真的只要尝一口,就能精准地指出酒的确切年份吗?如果有人真的自称有这本事,那最好不要去参加布罗谢(Federic Broczher)的实验,因为他有办法让品酒师看起来像呆瓜一样。    布罗谢是波尔多大学的教授,专门研究认知神经科学。他于1998年邀请了54位专家来品酒,并写下对这些酒的感觉和印象。首先,他给每个人尝了一杯红酒和一杯白酒,让他们写下评语;接着,他再让每个人尝另一杯红酒和另一杯白酒,再次写下评语。他们描述前后两杯红酒的用语都是丰润、浓醇、色深、黑加仑味、樱桃味、水果味、覆盆子味、香料味等,描述前后两杯白酒的用语则是金色、带有花香、浅淡、无果味、杏仁味、柠檬味、蜂蜜味、麦秆味、清爽等。这两组词汇在酿酒业内都耳熟能详,分别用来形容红酒和白酒。    这些专家以为自己只是在品酒,殊不知他们其实是某项实验的受试对象,实验目的是要看看品酒师是否能分辨得出红酒和白酒。    这些专家并不晓得,第二组端上来给他们品尝的红酒和白酒其实根本一模一样,布罗谢只是加了点无味的食用色素到白酒里去,制造出假的红酒。照理说,如果品酒师的味蕾敏感到足以分辨得出酒的确切年份,那么他们应该分辨得出这两杯酒是相同的才对一一即使其中有一杯被染得有点红也不成问题。但结果并不是。没有一个人的评语写到第二杯酒跟第一杯酒味道很像,或者提到那杯“红”酒喝起来跟白酒一样,所有人对那杯被染红的白酒的描述跟对红酒的描述一模一样。结论再明显不过:这些专家都被耍了。    接下来,另一项实验的结果对品酒师的自尊心同样也是残酷的打击。布罗谢告诉这群专家他将会请他们品尝两种酒,第一种是普通的佐餐酒,第二种是上等葡萄酒。    他把佐餐酒拿了出来,替每个人倒了一杯,然后自己啜饮了一口,然后立即像难以忍受一样把酒吐出来。接着,品酒师们也尝了一口。并写下他们的感受——普通、不和顺、淡薄、过稀、不纯。    接着布罗谢又拿出了上等葡萄酒,慢慢地呷了一口,双唇咂咂地发出赞叹声。品酒师们品尝后都说这酒浓郁、和顺、别有风味、熏香、新鲜、香沉、醇美。你八成已经猜到结果了,没错,其实这两种酒根本一模一样,都是普通的波尔多酒,    这是否证明这些品酒师都是蠢蛋?他们分辨不出好酒和劣酒,甚至连红酒跟白酒都分不清?倒也不完全是这样,只不过布罗i身十的实验很容易让人有这样的联想。    布罗谢设计这些实验并不是为了要贬低品酒师,他自己本身是个爱酒人士,并且在法国西部创立了安培礼德酒庄。他声明这些实验是要展现认知预期的效果:“实验对象实际上所认知到的,是他所预先认知的东西,而且很难与之相左。”    布罗谢想要说明的是,大脑不会将味觉当作一种独立的感官:相反地。大脑会考虑所有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及味觉)传来的信息,去建构所谓的味道。矛盾的是,大脑最注重的是视觉。按布罗谢的说法,大脑对视觉的注重程度大约比其他感官高出了近20倍。因此,如果我们的眼睛告诉我们杯子里的是红酒,那么我们的大脑会比较相信眼睛传来的而非味蕾传来的信息。于是,我们所预期的东西成了真正的东西。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越是受过训练的品酒师,越容易被这“白酒染红”的把戏糊弄,这是因为品酒师已经习惯了红酒尝起来应该要有的味道,他们没办法摆脱预先认知的影响。    这是不是表示下次你开派对的时候可以把馊水倒进很漂亮的瓶子里请人家喝,而不会有人发现?当然,你可以试试看。但不妨先想想:你怎么知道自己没有被这样的把戏耍过?布罗谢指出。几乎所有的假酒案件都是因为假冒文件遭识破而曝光的,而不是因为顾客抱怨它的味道有异。换句话说,你上个月花了50块美金买的红葡萄酒真那么好喝吗?    P8-10


 最后的幸存者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和以前读过的一本《疯狂实验史》内容很像,但感觉这本书的作者文笔不如那一本的笔者。虽然不是在厕所里读完的,但这真的是一本优秀的厕所读物。也不全是不正经不靠谱的实验,像牛逼闪闪的津巴多监狱实验也是被收录进来了的。
  •     那些奇奇怪怪的实验可以让你大开眼界!
  •     这本很好玩的!没有给到超五星是因为有些实验明显是伪造数据,书里虽然也都说了,但还是有选材过滥之嫌
  •     还蛮有趣的
  •     居然每个实验后面都没有附参考文献,差评!P.S.生理学家破坏躯体,心理学家揭露人性,弗兰肯斯坦是打败不了比尔希恩斯的= =
  •     好看,小孩很喜欢,讲述深入浅出
  •     比上次看的那本低俗,算奇闻异事集吧,但还是挺好玩儿的
  •     很久前看过,不记得内容了。没留下任何印象。
  •     增加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当然还是一次次被无情的累到了
  •     还以为是那种胡乱拼凑的东西,仔细看了确实是科普读物,逻辑还是有的,三观也比较正,可以看
  •     古怪有趣的实验集合。比《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浅显些。
  •     不错,孩子喜欢 不错,孩子喜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