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

出版日期:2016-11-6
ISBN:9787111551281
作者:[美] 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罗伯特·普尔(Robert Pool)
页数:340页

作者简介

4岁就会弹奏小提琴,童年时代写出多部名曲,只用一根弦也能弹完一首曲子,
瞬间记住几百个随机数字,开平方比计算器还快,一秒内说出某个日子是周几,
入行1年就获得世界跳高冠军,同时和26人下  盲棋,14岁即成为世界象棋大师
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
“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在“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几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业或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拼字冠军、杰出医生等。
他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对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个人,刻意练习是黄金标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

书籍目录

推荐序
作者声明
引言 天才存在吗 //001
我们的大脑拥有和莫扎特这样的“天才”相同的适应能力,“天才”只是更多地利用了这种适应能力。
莫扎特的完美音高 //002
“天才”是训练的产物 //007
本书将告诉我们什么 //010
第1章 有目的的练习
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而且还会缓慢退化。有目的的练习则更加有效。
史蒂夫的超强记忆力 //018
各领域的杰出人物都靠大量练习 //022
从有目的的练习讲起 //028
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 //033
遇到瓶颈怎么办 //038
有目的的练习还不够 //043
第2章 大脑的适应能力
一个人遇到的挑战越大,大脑的变化就越大,学习也越高效,但是过分逼迫自己可能导致倦怠。因此,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不太远的挑战,能使大脑的改变最为迅速。
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 //049
大脑拥有无限的适应能力 //055
走出舒适区的重要性 //060
练习改变大脑结构 //065
潜能可以被构筑 //071
第3章 心理表征
在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技能与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良性循环:你的技能越娴熟,创建的心理表征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地提升技能。
偶然的盲棋大师 //076
大师比新手强在哪里 //080
心理表征是什么 //085
心理表征有助于找出规律 //090
心理表征有助于解释信息 //093
心理表征有助于组织信息 //095
心理表征有助于制订计划 //100
心理表征有助于高效学习 //105
第4章 黄金标准
刻意练习与一般练习的区别十分关键:首先,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其次,需要一位能够布置训练作业的导师。
从音乐领域开始 //114
最杰出的人,练习时间最长 //121
刻意练习是什么 //127
如何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131
1万小时法则的错与对 //141
第5章 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培养以练习为导向的心态,即不再认为工作日只能用来工作,练习只能在特殊时刻、特定场合才能进行,而是将日常商业活动转变成练习活动,将练习变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王牌训练计划 //150
让练习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154
用王牌训练方法训练医生 //159
致力于传授知识的传统方法 //167
致力于改进技能的新方法 //175
第6章 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刻意训练针对的是每个有梦想的人,可以帮助每个想学习怎样画画、编程、变魔术、吹萨克斯管、写小说的人。它针对的是所有那些想掌控自己的人生、不甘心于现状的人们。
首先,找位好导师 //185
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 //189
没有导师,怎么办 //194
跨越停滞阶段 //201
保持动机 //206
第7章 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杰出人物拥有相同的成长路线:一,产生兴趣;二,变得认真;三,全力投入;四,开拓创新。
三位女性象棋大师 //225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 //228
第二阶段:变得认真 //234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 //238
年龄与适应能力的关系 //240
成年人也可培养出完美音高 //246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 //250
第8章 怎样解释天生才华
自闭症奇才并不是天生拥有某种神奇的才能。相反,他们和其他任何人一样,是通过练习来练就那些本领的。
破解“帕格尼尼奇迹” //256
破解“莫扎特传奇” //260
破解“天才跳高运动员的神迹” //265
破解“自闭症奇才” //270
“缺乏”天生才华的人 //273
训练VS“天才” //277
换个角度看基因差异 //286
相信天生才华的危险性 //292
第9章 用刻意练习创造全新的世界
我们可以给孩子留下的最重要的礼物,是帮助他们发展出本来认为自己不可能具备的能力,从而发现自己能够掌控自身潜能,也知道要使自己的梦想成真,需要用什么方法、付出怎样的努力。
用刻意练习原则教物理 //300
刻意练习的前景 //304
创造全新的世界 //313
参考文献和注释

内容概要

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
(Anders Ericsson, Phd)
“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他是该领域世界顶级研究者之一。
艾利克森博士曾出版过这一主题的几部学术专著:《从平凡到卓越:前景与局限》《通向卓越之路》《剑桥专业特长与杰出表现指南》等。《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是他于2016年出版的畅销书,首次向大众读者普及“刻意练习”法则,这也是他首次出版的中文书


 刻意练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刻意练习》一书我看后颇有收获,对自己更有信心了,我是可以成为专家的!只要经过正确的训练,注意:不是经过努力,努力是重要的,但努力的方式和方法更关键!这本书纠正了人们关于“天才”,关于“成功”的一些偏见。一、关于人们对“杰出人物”的误解。认为他们之所以成为杰出人物,是因为他们是天才,有某方面的“天赋”,一般人没有“天赋”,所以怎么做也到达不了大师级的说的水准。这种观点是错的!根本没有“天才”一说,即使有些人确实在某个方面,如音乐、绘画等,有天赋,理解力极高,但也是要经过长期的练习,他们的天赋才得以发挥,没有练习,“天才”的天赋也会被埋没,和普通人一样。书中举了“莫扎特”的例子,“莫扎特”被称作“音乐神童”,他毫无疑问是几百年一遇的天才,但他也不是生来就会作曲,他的父亲是一名有中等天赋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从小就教莫扎特练习弹奏乐器,莫扎特还有一个姐姐,他的家庭成员都从事音乐,所以莫扎特从小就在音乐气氛很浓的家庭里长大,不断练习才有后面杰出的成就。所以,只要经过正确的练习,人人都可以成为某领域的大师,都可以做到卓越。再不要拿“没有天赋”来做借口,说自己做不好,那只是懒人最无力的借口。二、“刻意练习”和“普通练习”的区别。我们一般在从事某项运动时也会做练习,不断训练踢腿,跑步,抛球等,也会把某个动作重复十几次甚至上百次,经过这样反复的练习,水平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这并不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是有目的,有指标检测的。如拉小提琴的一首曲子,拉10遍,在某个指法上错了几次?练习之后,错误率是否下降?为何会错?需要纠正哪一个动作?三、强调了“心理表征”在刻意练习中的核心地位。“心理表征”通俗说就是看到某个信息后,你头脑中呈现的与之相关的反应和想像。例如听到“猫”这个词,我们头脑里会呈现那种毛茸茸的狡猾可爱的小动物形象,,但对于从没见过“猫”的人来说,看到这个词头脑中没有任何反应,是空白的。同样,对于熟悉伦敦街道的出租车司机来说,听到伦敦一家咖啡馆的名字,这个地名会自动在他的头脑地图里找到位置,这家咖啡馆前后左右有哪些建筑马上清晰地呈现出来,同时快速地计算出从起点到目的地的最短路线。而对于不熟悉伦敦的陌生人来说,听到“**咖啡馆”的名字,头脑里呈现的也许就只是一杯香浓的咖啡和优雅的环境。这也是一个领域里新手和高手之间的最大差别。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是一名从教多年的英语老师,学生们平时最头痛的问题就是单词记忆,看到一个单词读过后总是忘,忘了记,记了又忘,反反复复,很焦虑。这里先不说动机、兴趣和学习方法等问题,首先他们的心理表征和英语学霸之间就有明显不同。普通学生看到一个生词“trousers”,它仅仅是一个由8个字母组成的词而已,表示“裤子”。而优秀学生看到这个词,头脑中呈现的不是8个字母组成的一个词,还有它的发音、词性、造句、近义词、涉及的考点、在语法体系中的的所属分支,甚至相关的谚语和故事等。优秀学生对这个词的心理表征更为复杂和丰富,是立体的,而普通学生对这个词只拥有简单的平面的心理表征。新手看到的只是孤立地单个的词,一片树叶,一块瓦,高手看到的是一片森林,一座结构复杂的建筑。新手的心理表征是点状的,分割的,没有联系的,高手的心理表征是网状的树形图,是有规律的,有逻辑的。为何普通学生记单词难,因为他们都是孤立地记忆,各个单词之间、单词与发音、与生活交际没有联系,所以记得类,效率低。书中用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和事例来证明: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正确形式的刻意练习,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某个领域和行业的杰出人物,拥有立体的丰富的复杂的心里表征。而在达到某个高度后,再进一步的刻意训练,再上一个台阶,拥有更为丰富全面的心理表征,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四、“刻意练习”必须遵循的原则。书中强调:刻意练习在某些有一套严格标准的领域特别适用,如弹钢琴、拉小提琴、国际象棋、短跑等,而在与职业相关的领域如医生、教师、咨询师等,不是特别适用刻意练习,但仍然可以通过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来提高效率,使自己的专业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刻意练习的三个原则是:1)找到该行业的杰出人物;2)找出你与该杰出人物的差别以及为什么存在这种差别;3)通过训练计划刻意练习,缩短差别。前两项相对来说不难,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会有水平比你高的人,你去观察,分析他/她比你强在哪里?他做了什么使自己水平达到了优秀?你设计一套训练计划,专门强化某个环节,反复练习,达到完美。在这个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时间和次数不是最重要的,可能有的人练习了几百小时,水平还是没有明显提升,为何?因为没有“反馈”!就像国际象棋选手下完棋后都要复盘一样,找出当时的一步错招,分析如果不这样走,下一步会出现什么局面?对整个棋的局面有何影响?我想到了前天,我们开教研会,老师们听了我的讲课后给我评课。说了我的课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为什么这样讲要效果好些?按照我的涉计来讲,学生听后会有什么感受,能否吸收等,我听了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我设计课堂的角度有偏差,不太符合首次参加课外辅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有压力,太紧张,教学效果并不好。有了其他老师们给我的反馈,我感觉下次一定会比第一次讲得好,因为我知道问题的症结和改进的方向了。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下次课老师们还能听我讲给我评课反馈。刻意练习就是这样不断反馈,改进,再练习,反馈,再提高的过程。
  •     在看《奇特的一生》这本书的时候,我对柳比歇夫崇拜极了。因为我从来没想过,有人可以把时间利用的如此完美。更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他将自己做过的的每一件事所用时间都记录了下来,甚至包括散步和友人聊天。柳比歇夫用这样的方法,记录自己时间的去处。如果想知道时间花费在什么地方,翻翻记录本即可。这样看来,柳比歇夫可以称为“一万小时定律”最好的实践者,看看他取得的耀眼成就。所以当时看完《奇特的一生》后,我在ihour上建了一个项目-写作。也希望自己像柳比歇夫一样,通过纪录时间的方式,来看看自己距离成为写作专家到底有多远。但是,在坚持差不多快8个月时间之后,我发现自己用于写作的时间竟然不到100小时,如果按照“一万小时定律”来看的话,在有生之年里,我将无法成为写作专家,这多么令人绝望!但是最近的看的一本书《刻意练习》给了我希望,原来除了“一万小时定律”,还存在这样一种方法,它比单纯的时间积累更有效,即“刻意练习”。如果把“刻意练习”当作是有目的的练习,可能有悖于它的真实含义。刻意练习与其他类型的有目的的练习在两个重要的方面上存在着差别。首先,它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其次,需要一位能够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某人想要通过刻意练习成为某行业的专家,那么在这一行业或领域之中,最杰出的从业者已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水平,使他们与其他刚刚进入该行业或领域的人们明显地区分开来。杰出从业者的存在使得刚进入的人,能够有客观的标准来评价卓越的绩效。同时,可以清晰的知道自己距离行业领域的佼佼者的差距。有了这点还不够。新手还需要一位导师,这位导师可以根据现有水平布置作业,同时还能对当前的水平做出反馈。这里的导师指的是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有一些可以传授给别人的有益的练习方法。看到这里,我不仅思考起来。在写作这个领域,谁是杰出人物,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杰出呢?如果我知道他的方法,通过刻意练习,我是否也能像他们那样表现卓越?现在写作优秀的人太多,如果要选择一位作为自己的标尺,首当其冲当然要数特立独行的猫星姐。而关于星姐如何从新手变成畅销书作家,在她的公众号早有记述,那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明确知道自己和星姐的差距,以及星姐的方式是否适用于我。在写作上,我每周写作三篇平均5小时,星姐在写作上坚持日更同时每篇保证1000字,那我目前可以做到日更么?非常诚实的回答:不能。那既然三篇的数字无法提升,能否保证每一篇都高质量的完成?最少检查一遍?答案是:可以。那么一周三篇的周期为多久?结束后的计划是什么?答案是:一年。一年结束后,提高每周写作的数量,同时保证质量。如何对自己写作水平进行评价?答案:通过简书进专题来权衡。同时,根据写作组成员给的意见进行修改。bingo。有了目标,也有了计划。现在要做的就是执行。之前写读后感,只是谈感想,现在希望能够及时把书里有用的转化为自己能够实践的。
  •     非常好的一本书,,刻意练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教授讲的东西比较的复杂,没那么简单,但是异类那本书记述了1万小时定律,是一本畅销书,告诉人类一个很简单道理,只要练习1万小时就能成为天才,因为简单所以畅销,但是这个并不是真相,真相是,需要刻意练习的一样,不一定是1万个小时,是很复杂的一个问题,要专注有目的的持续投入时间,而且有反馈修改中前进,本书不是能够给你直接指导如何去做的书研究表明,一般而言,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我们可以将这种机械性的重复称为“天真练习”,因为我们指望这样反复做某件事情可以带来技能的提高。大脑就像肌肉,越练越大心理表征(快捷键一样,可以从很小一部分想到很多)关于刻意练习还有两个忠告:第一个是一般的身体保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保持健康。如果你疲倦了或者生病了,就更难保持专注,更易分心走神。如上面提到的研究,那些优秀的小提琴学生全都注意让自己每天晚上保持高质量的睡眠,他们中的很多人还会在上午的练习结束之后午休一会儿。第二个是将练习课的时间限制在1小时左右。如果比那个时间长得多,你将无法保持长时间的高度专注。而且,你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可能还要将时间压缩一些。如果你的练习时间超过1小时,过1小时就休息一下。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因此,制订明确的目标,把练习课程的时间缩得更短,是更加迅速地提升新的技能水平的最佳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来练习,比起在更长时间内只投入70%的努力来练习,效果更好。一旦你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有效地专注于练习了,那便停下来。一定要确保每天都保持足够的睡眠,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练习。刻意练习核心就是1.要有明确目标2.分解成小目标3.行动,走出舒服区4.反馈,改进提高自己不足5.持续练习反馈提高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这本书很实用,印象比较深的两点∶1,大脑可以改变,2,刻意练习亦是有目的的练习不仅是重复的动作。 书中举例说明很多天才或者一些天赋极高的冠军或优秀人物,只不过是早期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及大量练习的结晶。 值得一看!
  •     #201705# 被标题骗了- -这是认知论不是方法论啊,当故事书看还不错
  •     关键词:刻意练习/心理表征/目的-专注-反馈-纠正-走出舒适区-保持动机/大师: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力投入-开拓创新/天才?基因?--训练!
  •     此书是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     非常好的一本书,让我们理解到自己的潜力是无限的。
  •     不仅仅是学习,放在生活里各场景都是很好的方法论
  •     这也能写成书?不知愚蠢的是读者还是作者?
  •     总结的道理都是实用的,可能因为早入教培圈,现在培养的角度,学生案例看多了,会自动归因如何成长更快。缺少的一星在于过度强调音乐和体育方面的天才们,没有提过美术方面的天才……是否不够有说服力?
  •     刻意练习包括三个F,focus、feedback,fix,专注、反馈以及修正。任何新手成为大师都有一个步骤,先是兴趣,然后认真,最后刻意练习。
  •     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     作者举了太多太多、太多例子,要表达的观点很简单,但要从一堆例子中找到这些关键点,很难。不过整体上还是有收获的,要给自己创造刻意练习的条件。
  •     2017年第14本。比较啰嗦,看《万万没想到》那篇读书笔记不错,才找来看的。看完发现有那篇读书笔记就够了。身体和大脑都具有适应性,可经过刻意的练习而达到优秀或杰出水平。刻意练习就是在舒适圈外一些,有特定目标的、特定方法进行,要得到及时反馈并及时调整,创建有效心理表征(这个词仍觉模糊),并持续不断的练习。机械重复1万小时是不会成为大师的~
  •     专注,反馈,调整
  •     很有用,让我不再妄自菲薄也不再盲目自信,确认 所有的成功都要经过有目的、有方法的练习,并且是大量的长时间的练习。
  •     详细读书笔记 见连接 https://www.douban.com/note/614182553/
  •     看完之后觉得最需要的就是找到一个好老师了。
  •     ①设定具体目标②保持专注③寻求反馈④跳出舒适圈
  •     理论书籍照射自己身上始终无法改变的不足。
  •     整本书重叠的部分还是偏多了一些。最受启发的部分是:创建心理表征,培养对某一专业领域的反应力。另外,大脑的适应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专业技能都在于刻意练习。刻意练习,并非是传统意义上所说的长时间付出努力汲取和运用知识,而是有目的地、保持动力地打磨属于自己的方法和提升技能。重塑认知方面,作者成功推翻了我对意志力的理解,信服了:根本不存在意志力这个东西。
  •     世界上的“天才”都是经过刻意练习的结果,而不是天生就具有某种天赋。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成为高手。
  •     不是盲目地努力,而是自我监测,遵 照导师反馈,建立良好心理表征,瓶 颈期再次调整,持续稳步向前。
  •     心理表征,这个概念第一次见到,收获很大,生活工作中处处可见
  •     看目录系列
  •     1.没有天生的天才,天才是训练出来的。只有经过有目的的、及时获得反馈的、不断确定目标、跳出舒适圈的训练才是有效的,才能训练出天才。 2.1万小时定律单独拿出来是无效的,比如街边下象棋的老大爷早都超过1万小时了为什么没有成为象棋大师?因为没有进行有效训练,没有进行正确的训练。并不是练习时间足够长能力就一定强。 3.什么是心理表征?就是思考事物时对应的心理结构。新手和专家牛人的区别在哪?就是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深度和高度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就是心理表征的不同。
  •     学习方法的工具书,其要点:1.脱离学习舒适区,抛弃已掌握知识直接攻克高级阶段。2.刻意进行难度训练,练习自己一直恐惧且逃避的学习内容。3.不断的专注的重复重复重复。4.获得反馈,将学到的理论用于实践。
  •     创建有效的心里表征
  •     学习优秀人的心里表征
  •     Kindle,已作笔记
  •     几页纸就能写明白,结果写了一本书...
  •     其实就是说,想要获得杰出的成就除了需要付出大量的训练时间之外,训练的方法是最重要的,至于训练的方法就是如何刻意练习,我们还是一头雾水……
  •     神书级别
  •     一本值得一读再度的书。
  •     这本书删减掉一半的内容就能算得上是一本挺好的书了。
  •     好导师,定目标,有反馈。一本超过一万小时理论的方法书。推荐给大家……
  •     前几页几本概括了全书。好啰嗦了
  •     主要讲了刻意练习的重要性以及怎么得来的这几个步骤,但是没有很好的讲怎么apply
  •     让任何一个人成为天才变为可能,但是书中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其实可以浓缩成一本高效的工具书。 已经做好了笔记,并且让自己形成了一个新的认知观。加油,坚持下去,刻意练习便可以成功
  •     虽然啰嗦,但是对现阶段的我很有帮助。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就说我肯努力但是要注意学习方法。这本书告诉我,死读书是低效的进步迟缓的,算是逼着自己要刻意地去提高,注意自己的效果。理论上,对于过30还想学东西甚至想体验一份完全零基础的工作的人来说,算是一份礼物吧,感觉自己还有可能,就算不能成为顶尖,至少是有机会有可能的。
  •     刻意练习最后三章根本看不下去,全是通过苍白的故事啰嗦重复的讲一件事情。 全书亮点在上半部分他对刻意练习的拆分和细讲都很不错。只能给三星,作者需要精简故事或者有更能说服人的故事这才是一本好书。说实话热销书里基本出不了好书
  •     走出舒适区,发现自己的不足,有目的的练习,刻意训练自己,相信自己的潜力。
  •     在得到app里听了书评和总结。
  •     不是书不好,遗憾的是已经先后从罗振宇、万维钢、成甲、彭小六各路知识中间商(二道贩子)那里得到了故事梗概式的提炼,真的读原著,反而有种种不耐烦:好的这个案例我不关心,好的我真的不在乎你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好的你能提出点我没看到过的观点吗-----慢慢的也许只有PPT和概念轰炸才能吸引短暂的注意力。
  •     松散了些,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可以砍掉。
  •     这本书里的中心思想就是不要相信天才论,找到方法刻意练习谁都可以做到杰出。书中用了大量的例子说明,但第三章心理表征值得好好读一读。第七章也介绍了如何从小培养孩子成为一个专才的途径。
  •     脱离舒适区,刻意练习,创建心理表征,反馈,重复练,再反馈,实践提升。
  •     Representation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可以说是“对自己想达到的程度有一个概念”。
  •     刻意练习的原则和如何实践是讲清楚了。但是,本书整体内容和《哪来的天才》差别不大。
  •     32/60
  •     认同其观点,但讲得真啰嗦。
  •     一般般。老生常谈罢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