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教训

出版日期:2015-9
ISBN:9787508652398
作者:[英] 卡尔·波普尔
页数:168页

作者简介

◎“开放社会之父”卡尔·波普尔对20世纪人类命运的观察与反思
◎ 一本记录波普尔晚年思想的重要著作
◎ 让读者重新认识这位享有盛名又备受误解的重要思想家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卡尔・波普尔在生命中最后几年发表的两篇演讲稿以及与意大利记者贾恩卡洛・博塞蒂的对话录。与波普尔的其他作品不同,本书更多地表达了他对过去这个世纪的看法,对这个世界的苦难和希望的关怀。他谈了冷战结束后的世界,谈了波斯尼亚战争,谈了媒体的危险,谈了知识分子的责任,对极权主义、宗教、历史主义、意识形态等做了审视。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波普尔传达出他一生的思想信念:为了保护我们深爱的民主体制,我们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创造明日世界的乃是我们今天的行动。
【媒体推荐】
卡尔·波普尔爵士是正确的。
——瓦茨拉夫·哈维尔,作家
任何思考者都不会错过波普尔的书。
——《国家》杂志
很少有哲学家能像波普尔一样运用如此宽广的知识面来产出重要的原创性观点。
——《卫报》
无与伦比的伟大的科学哲学家。
——彼得·梅达沃,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对于20世纪人类经历的灾难与恐怖来说,波普尔是一位诊断思想瘟疫的医生。
——刘擎,学者

书籍目录

导读 卡尔·波普尔的贡献与意义 刘擎
第一辑 访谈录Ⅰ(1991)
和平与战争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批评
1962年:萨哈罗夫、赫鲁晓夫与苏联衰落
当前政治议题:法治与孩童
历史主义的再批判:开放的未来
第二辑 访谈录Ⅱ(1993)
我们活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机中
电视腐化人心,一如战争
第三辑 演讲文稿
民主政体理论与实务的省思
自由与知识分子的责任
后记
译名对照

内容概要

当代西方最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和社会哲学家之一,他最著名的理论是对经典的“观测-归纳法”的批判,提出用“从实验中证伪的”评判标准来区别“科学的”与“非科学的”。在政治上,他拥护民主和自由主义,并提出一系列社会批判法则,为“开放社会”奠定理论根基。
波普尔于1902年出生于维也纳,10岁时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17岁时曾为弗洛伊德的弟子、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工作过。早年崇拜的这些思想大师都成为波普尔后来怀疑与批判的对象,唯有爱因斯坦是一个例个。1919年爱因斯坦在维也纳的演讲对他的一生发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波普尔1928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与著名的“维也纳小组”成员接触。1932年完成《知识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手稿在维也纳小组中传阅。1934年在石里克的推荐下,手稿的压缩版《研究的逻辑》用德文出版。后来两年中,波普尔访学英国,结识了哈耶克、罗素和伯林等学者,又到哥本哈根会见了物理学家玻尔。在反犹太主义浪潮的压力下,波普尔计划离开奥地利。1936年末,他向英国学术资助委员会提出申请,希望在英联邦地区的学术机构获得工作。他的推荐人当中有爱因斯坦、玻尔、李约瑟、罗素、卡尔纳普(R.Carnap)和摩尔。委员会批准了他的申请,在剑桥大学为他安排了一个临时教职,但波普尔同时获得了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一个永久职位。1938年波普尔到新西兰任教,开始写作《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和《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前者在1944年哈耶克主编的《经济学》上发表,后者1945年在英国出版,使他获得了国际性的声誉。
在哈耶克的帮助下,伦敦大学经济学院授予波普尔高级讲师的职务。他于1946年初抵达英国就职,教授“逻辑与科学方法”。1950年应邀访问美国,在哈佛和普林斯顿大学演讲,其间与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会面。1969年波普尔放弃在伦敦经济学院的全职工作,专注于研究和写作。主要著作有《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测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无穷的探索:思想自传》《开放的宇宙》等。


 20世纪的教训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2条)

  •     卡尔•波普尔显然是个异类。在理论家之中,很少有人像波普尔这样会把观点表述得简洁有力,不与读者做冗长枯燥的“文字游戏”。而另一方面,波普尔似乎是个天生的“反方”,如果是读过波普尔的两部重要作品《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或者是《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的读者不难发觉,比起立论,他更热衷于去批判,甚至是充满挑衅性地对柏拉图们,或是马克思们的“真理”进行驳斥。也许因为是个异类的缘故,波普尔的声望,其变化趋势同样是独特的。作为一名哲学家,他的观念在其生前就广受关注和追捧,但在去世之后,有关 “波普尔”的一切却变得缄默,几乎无人再去提及他的批驳。或许正是由于作为一个“反方”,倘若无法作声,也就很容易被遗忘吧。《二十世纪的教训》并不是一部分量很重的作品,但也值得一看。由于是“对话录+讲演录”的合集形式,对于初涉波普尔的读者,这部作品会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尽管他的作品并不难读,但是有这样一个轻快而活跃的“垫场”——由于所辑录的内容多产生于波普尔的晚年,这同样也是个带有总结意义“收场白”——也更有利于进入状态吧。访谈录共有两篇,分别记录了1991年和1993年的两场对话。由于彼时正值世纪之交,因而访谈的内容也以时事切入,探讨了当时的热点内容,包括苏联解体、波斯尼亚地区的热战和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以及电视文化的发展等等。内容的核心,依旧是波普尔的“反方发言”——对于马克思主义,连带更久远的政治哲学“源流”的反思批判。整理者将这本合集命名为“二十世纪的教训”其实是极恰当的。在人类的历史上,恐怕没有那个年代能像这个世纪一样,长期处于“整体性动荡”之中。经历了两次大战,重新梳理的世界格局却依旧充满不安定的可能。左翼史家霍布斯鲍姆将这个年代以“极端”命名,而整体的极端,既发源于个人的极端,又最终诱发了全局层面的“集体极端”。因而我们终究要把目光投向个体——这同样是波普尔的思考路径。于是在批判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波普尔所选取的着力点,不再是理论本身的差池,而是作为一种理论,它对个人的作用与引导。事实上,“共产主义”无疑是所有作出认真思考的人会赞同的“理想”。可理想的趋同,却势必孕育极端,导致狂热。回归到个体命运探讨理论的波普尔无疑是谦卑的。在访谈录之后的两篇讲演词《民主政体理论与实务的省思》与《自由与知识分子的责任》里,这可贵的品质又继续得到了呈现。在《民主政体理论与实务的省思》一篇中,他强调“所谓的民主其实是要捍卫人民的自由,除开主权统治(Sovereignty)、法治这些原则之外,不要受到统治权的干预”,从而将民主的要义,由统治权的归属,转移到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注。而在接下来的《自由与知识分子的责任》里,波普尔进一步将知识分子的责任做了反思:“我们都是陪审团的成员,我们要负责审判,但是我们却被流窜在世界各地的反宗教(irreligion)说法,带到歧路上。像是黑格尔的危险主张——时代精神(Zeitgeist),就是一种流行(但愚蠢)的意识形态”,其实是承接了前一篇的“关怀——终究要将意义,落归到大多数人的层面上。刘擎说,被遗忘是波普尔最杰出的成就。我们需要波普尔,是因为他警醒而谦卑,冷静却心有热忱。任何人都有权利要求被记住,但那却并不是最好的事情——会被记住的,只能是某一刻的舒适或是光荣。
  •     《20世纪的教训》是“开放社会之父”卡尔·波普尔在生命中最后几年发表的两篇演讲稿以及同意大利记者贾恩卡洛·博塞蒂的对话录集。也许现在的很多读者根本没听说过卡尔·波普尔的名字,但是在20世纪的思想家中,他是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几乎没有人像他那样获得过如此显赫的声誉,却又如此迅速的被人淡忘。他去世前是英国皇家协会会员、英国国家学术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拥有20所大学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著作被翻译成40种语言。他在学术界的社交名单就是一本微型的世界名人录,包括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捷克前总统哈维尔、日本天皇、撒切尔夫人以及亿万富翁索罗斯。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满载荣誉的学者,在他去世不过十年的时间影响力已明显衰落。他的研究方法遭到摒弃,著作无人问津,甚至他任教23的大学都将他使用过的办公室改建成了厕所而不是“波普尔纪念馆”。那么这样一位“速朽的明星”真的有所谓的“思想遗产”值得我们讨论和纪念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及开了我多年的疑惑。首先要说的是,大陆在20世纪80年代翻译出版了他的所有重要著作,但到今天却鲜有再版。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时代加速发展,新思想应接不暇,老的思想理论自然便无人问津。二是,他的书中有很多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中国向来对涉及政治批评的书籍的封禁力度远大于淫秽类书籍)。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阶段,我们一直都有接触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考研的同学,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更是烂熟于胸。然而这十几年来我总是一味的在学习学校教材上的马克思主义,背诵归纳好的结论和意义,从未翻过《资本论》,也没有老师要求我去认真研读,因此就产生了很多疑惑。而本书的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见解算是剔除了我喉中多年的骨鲠。很多年前我被人问过一个问题,“你喜欢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共产主义社会,为什么?”。首先声明我本人不是佛教徒,但是对于佛教的相关教义有所了解。作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多年的学生,我觉得自然应该更喜欢共产主义社会,毕竟小学和初中老师都说过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社会的终极形态,社会资源按需所分,人人平等。但是高中老师又告诉我们,共产主义社会在我们有生之年是看不到的,什么时候能实现也是个未知数。我顿时觉得这不是一张空头支票么,耍人玩的。马克思说共产主义它的哲学基础来自于所谓的历史法则,是历史演进的铁则。这是一个大家应该奋斗终生的目标。然而这是他一家之言,我怎么确定共产主义社会终将来到呢,它会不会是又一个乌托邦呢,学校的教材从来没有告诉我。而波普尔在书中对此做了批评。他认为《资本论》中马克思主要有三个论点:第一是资本主义不能改造,只能摧毁。第二,困苦只会累积,劳工的日子会变得越来越惨。第三,不能谴责个别资本家,他们也是这个体系的受害者。首先,我觉得马克思的第一个论点就很有问题,资本主义难道是万恶之源么,所以必须摧毁?难道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比美国、德国、加拿大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生活的更好,更富足?我认为资本主义才是社会的必然形态。人类社会只不过是高级的种群关系,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依旧是真理。在动物世界里,实力以武力表现,而人类社会实力以财富表现,因为在人类社会财富就代表你可支配的资源,你的财富越大,你的资源越多,这一点和资本主义社会性质如出一辙,而社会主义呢,财富多的人并不代表实力强,最大的权利掌握在某些政党手中,而这些手握重权的人按理却只能分到与权利相比十分微薄的财富,扭曲了丛林法则。贪腐必然横行,如不采取措施,社会亦将崩溃。第二个论点也站不住脚,现在的劳工日子可比原来好了多少倍了,就连农民工的工资都比大学生高了。最后我想说一个自己认为《资本论》中对于资本家压榨剩余价值的解释不合理之处,如有错误,烦请大家指正。“剩余价值是指剥削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的利润(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异),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换言之就是说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应该完全归劳动者所有,资本家拿走大部分就叫做剥削。举个简单例子,市场环境不好,一家造纸厂接不到订单,濒临倒闭。造纸厂经理通过成本管理,人员精简以及开拓市场一系列措施,出货量翻了几番,厂子扭亏为盈。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工厂新增的利润应该归谁所有呢:是亲手造纸的员工还是出谋划策的经理。我觉得答案显而易见,虽然经理没有直接动手制造商品,但是他所做的工作更为重要。首先他为劳动者提供了出卖劳动力的平台,其次是他研究制定的各项措施才另企业盈利的。所以利润都因该归经营者所有,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压榨剩余价值。
  •     “时代的精神状况”丛书最新出版的三本,我整整读了一个月《沉疴遍地》、《霍布斯鲍姆看21世纪》、《20世纪的教训》,今天最于看完了第三本并写评。这时间花的非常值得,我愿意再花时间反复读。《20世纪的教训》的作者是卡尔·波普尔估计现在人大多不知道。一来读非通俗书的人可能始终就不多,二来作者已经去世加之他身上有很多外人看来很矛盾的地方。不过,作者有个学生您肯定过——索罗斯,对滴就是那个金融大鳄,他是波普尔的学生和其理念的踏实践行者,既建立开放的社会。这个系列的书我都是边看边想边做笔记的。以下谈几个本书给我的重点启发。首先,苏联共产主义存在暴力悖论。共产主义预言了一个比较好的社会,那个没有暴力人人平等的社会。于是每个人都有责任加入其中,早日促成共产主义社会的来临,不论怎样共产主义必将实现。如果有人意图抵抗就是罪犯——应该是这么下去是无法摆脱自己理论中所憎恶的暴力和死亡的,看下波尔布特制下的柬埔寨就知道了。波普尔年轻时曾短暂信仰共产主义,后来看到游行时工人被杀放弃了这个主义。原因是:自己牺牲自己可以,但是鼓动别人置身险地甚至被杀是不行的,思考下中国的义和团。马克思所提及的资本评论并未真正存在过,只能写这么深了,您自己慢慢琢磨吧。其次,自上而不能建立市场,只能建立规则。市场及其中的交易都是自发形成的,都是自以而上形成的;自上而下不能建立市场,只能建立规则和玩法,这方面中国改革开放做的就挺好。相比于苏联始终保持计划经济这个路子,现在看来不倒才怪。这前苏联有个经济学家好像还得到诺贝尔经济学讲,专门研究计划经济方面的。看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计划经济是极聪明人办的(要知道多少数据啊,最早可以用手算),市场经济只要制定规则,对违规问题进行处理就可以了,看下美国经济。两者谁优谁劣不好说,我只想说人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有人这个都不承认,那估计是自以为是真神。第三,民主并非所有人统治,而是防止独裁。这部分对我之前的观点有颠覆,读了两遍,以前我一直认为民主就是所有人或者大多数人统计。作者的观点是:只是少部分人统治,但是所有人都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力。全民普选也会出暴君,比如:希特勒就是全民普选上台的,金三胖具说也是。作者认为真正的民主有个标准“可以在不流血的情况下实现政权的交接”,看看萨达姆、卡扎菲。此外,“谁来统治?”这个问题还没有比较完善的答案。我估计要再看一遍才能理解作者的意见。总之,穿越历史覆盖在作者身上的迷雾,看清他的观点,对我们理解20世纪,应对21世纪的问题应该很有帮助。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想读
  •     得再看一次
  •     晚节不保
  •     惊喜!波普尔对各种形式的绝对主义与决定论予以清算!他深入现代科学的内部,甚至从其硬核——现代物理学,开始着手。雄辩家!第一次认识到,意识形态对人的束缚以及理性自负的可怕。算是对波普尔爵士的第一次接触吧。
  •     波普尔:马克思主义一开头就错了,因为马克思主义一直在找敌人,而不是在找朋友。——书很薄,内容很强大,确实如刘擎先生所说,波普尔拥有清晰的洞见。
  •     波普尔对道德的政治的支持在我看来比他对马克思的批判和对科学的认识更有价值
  •     就是序言和第一辑值得翻翻,73分
  •     马克思从一开始就错了,没有真正的自由,支持国家经济干预,前一半的访谈录甚好,后面的没什么意思,定价坑不值得出精装
  •     读完这本小书,可以看到上个世纪的主要争议在于民主的发展和意识形态对立的世界政治格局,以及在世纪后期的新媒体对法治的冲击——以暴力宣讲的手段向所有群体作出。波普尔对此作出回应,回应在于民主的概念再确认,以及提出评价型民主以与选举型民主相区别,另外则站立在自由主义立场上呼吁一种有限的父权主义政府和保护性政府的策略,在自由主义内部为公共利益等的维护证成。
  •     相比“老干部版”,调了版式,校了文字。
  •     自小养成的常识,得到了拨乱反正。马克思主义的确立对特定社会发展的影响。民主从何而来,为何所用?现代社会和社会主义从何而生,为何发展到如今的景象。马克思主义的确立首先假定敌人的存在,民主不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是限制专权和自由。现代社会的理解要读读黑格尔。苏联社会主义的敌人究竟是谁?一系列的问题,帮助我们理解20世纪发生了什么,未来该如何面对和接受祖辈的遗产。既有政治的,也有思想的。
  •     看看在科学家群里混的哲学家是怎么想的。
  •     一个自由平等主义者,我还是认同“证伪”一说~
  •     对马克思主义批判。只重摧毁而轻责任。生前诸多殊荣,身后也被忽视。
  •     睿智的哲学家,简单明了的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缺陷,书中谈到的都是社会当中重大而基本的问题,看了这本书之后,就会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认识。
  •     新认识的一位大神,书中说 大道至简。深以为是
  •     really?
  •     对于一些理论早有耳闻,在这本书中印证
  •     书很薄,但是内容很厚重
  •     访谈体优缺点表现的淋漓尽致。相较专著,卡尔波普尔的观点得到了更充分体现,且浅显易懂,个别重点的重复也易加深人们的印象,但缺点在于采访者的思路决定了文章走向,不易有边读边思考的闲暇,而小标题的不断涌现也加深了文章的碎片化。总而言之,这是本合格的窥探波普尔思想的入门读物。
  •     最后两篇还可以 不过老人家对电视这么反感要是看到游戏不当场吐血啊
  •     就两篇访谈和两篇演讲稿,感觉又固化了一些之前的想法,启发不大。但有一些点还是很有意思,比如和哈耶克交好的波普尔原来至少是个自由左派;康德思想和洪堡、穆勒之间的关联,反父权国家;核战争的问题。
  •     给三星是因为没看太懂,感觉演讲稿还好,访谈完全get不到重点啊…
  •     平心而论,还是太浅些。特别是在谈话部分的一些问题有点不大肯仔细讲清楚。
  •     一个被忘却的思想家,不故作高深的思想家,容易理解的思想家
  •     或许由于自己对苏联解体时期的历史知之甚少,除去波普尔的科学证伪观和他带有批判主义色彩的哲学观,读来我都疑惑甚多。波普尔认为,更好、更自由的社会应当建立一个人民评判的政权,而不是人民统治,数量多少并不是提出好意见的必要条件。
  •     民主,不是多数人的统治,而是一种让大家不受独裁控制的制度。还有关于马克思主义批判那段比较赞同……
  •     民主不是人民当家做主,而且杜绝独裁的方式。
  •     比较易读~没文化也无障碍的类型~
  •     反历史主义那几个比喻还是非常有力的,对电视代表的大众媒体斥责十恶不赦,不知他看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有何感想。怀念那个时代,上电视广播访谈的都是布迪厄,波普尓之流。其实我就是来看他和维特根斯坦,伽达默尓撕逼故事的,结果并没有,失望hhh
  •     导师
  •     访谈录有五星的水准
  •     少不更事误信共产,一生爱好和平,识破马氏暴力基因。
  •     我们是学生,读的懂很厚的书,自认为有权力教他们怎么做,但是! 扣一星给华而不实的排版。
  •     伟大的思想家应当如此,17岁就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疑问并开始阅读马克思著作,曾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后又对马克思主义“决裂”。看这书就像是波普尔坐在对面耐心跟你讲述他的每个观点,易懂且深刻!
  •     16书45。接着早上看完。波普尔去世20多年了,他的书如今少有人看,好像季羡林先生的书一样。但其实,俺觉着波普尔的书还是值得翻一翻,前阵子俺还看了他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扯远点:1、科学哲学宗教的最终指向差不多,第一推动力、本源、神、大爆炸⋯名词太多,都在找起点,找最初的因。但即使找到了,因之前呢?因之因呢?2、语言,可能就是为了修饰或掩饰内心,话一说出来,字一写出来,离最初心里想的就已差太多了。3、眼耳鼻舌身意,人的感觉其实可以找到相应的生理、化学解释,人类基于这些感觉之上的判断构成了我们理解的宇宙及其法则,但如果这些都是错误或假的咋整?可参见《黑客帝国》、《楚门的世界》、《三体》等。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