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老兵口述历史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
ISBN:9787549537815
作者:赵 川
页数:232页

作者简介

国内首部深度呈现台湾老兵烽火岁月与飘零时世的人生大书。
台湾老兵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如同历史的活化石,其本身就是一段历史的载体。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部战争史,一部抗争史。
《台湾老兵口述历史》为国内首部多位台湾老兵的采访实录。
《台湾老兵口述历史》采用双色图文书,书中相当多的老照片保留了多位老兵的人生记忆,是为历史的见证。
《台湾老兵口述历史》深入挖掘了十一位台湾老兵的身世经历,忠实地记录了他们经历的大历史事件和个人悲欢,部分还原了金门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以及蒋介石残余部队撤退台湾的历史。作者赵川择取的人物以普通老兵为主,但各有其特点:有在国民党军队大撤退时被掠从军的,有被强行“抓壮丁”的,有经历朝鲜战争作为战俘被送往台湾的,有金门战役被俘留在台湾的……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部战争史,一曲大时代中小人物的沉浮悲歌。他们经历了战火硝烟,经历了战后作为“外省人”在台湾的艰难谋生,经历了骨肉分离的生命悲剧。作者赵川以一个聆听者的身份客观记录了这个日渐“凋零”的群体,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描述了他们曾经的艰辛和与当局抗争以及时代洪流裹挟下的人生,展现了小人物在历史大背景中的人生际遇。

书籍目录

寻找历史的碎片(序/杜平)
台湾街头寻觅“凋零群落”(代自序)
第一章 “老军统”洪淦棠:
我今年104岁,黄埔分校十七期、戴笠门生
第二章 “不死老兵”姜思章:
坐牢时,一名驾机叛逃死囚教我学会“忍”
第三章 “远征军老兵”潘银堂:
每人试了3发子弹,即飞赴印缅前线
第四章 “中美班特战员”鲍大贤:
共军“政战”技巧,国军望尘莫及
第五章 “老军需”仲跻玉:
军官姐夫改变我一生
第六章 “古宁头幸存者”陈书言:
金门那湾海水哟,挡了我大辈子的路
第七章 “老宪兵”刘志衷:
初次远行南京,夜半偷米上竹排
第八章 “韩战战俘”李银生:
当年若活着回国,定能立功受奖
第九章 “山区农民”廖潜生:
老婆孩子热炕头时,被国军抓了壮丁
第十章 “幸运少将”丁治民:
美国军校常见“毛理论”,独不见蒋氏片语
第十一章 “多面老兵”遗孀:
他一生的“底牌”是共军
后 记

内容概要

赵川(桂平),资深媒体人、主任记者。2010年,经两岸磋商核准,深圳报业集团成为大陆第五家可派员赴台驻点采访的地方媒体,遂荣选为集团首批驻台记者。由高校从业,再入传媒江湖,在新闻一线奋战20有年。历任首席记者、编辑部主编、驻区办事处主任等。曾荣获国家级新闻奖项特等奖两次,分获省、市级新闻奖项十数次。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本书为作者出版的第四本个人著述。


 台湾老兵口述历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只是短短的看了二十多页,看到作者的用词,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明明是口述历史,然后作者这本书却改了大概一年半,其中改掉了什么,为什么要那么改,不得而知。我觉得作者既然改了,也可以,不过请不要用口述两个字。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真的看不出是口述的,反而看到了作者的主观论述。
  •     选择读赵川这本《台湾老兵口述历史》,因为我零星听家人说过我有个舅爷爷(也就是我奶奶的弟弟)当年也是被抓壮丁到台湾,1990年还是1991年回家探过亲,大陆这边有妻儿,在台湾又成家立业了,也有儿女。再更多就不知道了,我心里一直觉得这其中肯定有很多荡气回肠的故事和感情,但是一直无法想象。因此这本书可以填满我对我这个未曾谋面的舅爷爷的更多想象。题目说幸运,第一就是如上所说,通过其他人的生活来部分还原我的舅爷爷,第二,就是作者在台湾三个月内能利用间隙时间收集到这么多的故事和人生,实在为作者和老兵感到幸运。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共计11位老兵的口述,有5位是极其偶然地联系上、采访到,真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其实最幸运的是这些老兵能在暮年甚至去世后人生故事能被赵川先生遇到并记录下来,因为目前台湾遗留老兵还是以万位计的,每位老兵都有不一样的可记录的人生,本书这11位是幸运的。我通过阅读该书也获得了不少一手的个人历史,对抗日、内战、金门战役也获得了当事者个人角度的描述,这是最真实的历史。说哀愁,当然离不了为数不少的台湾老兵的来源——被抓壮丁带去台湾。本书11位老兵共计3位是被抓壮丁,从这些描述我也大概知道当年我舅爷爷是怎么被抓走——“就在离家仅一华里左右时,一队正愁着无人可抓的国民党部队迎面走来。不由分说,这三名同学成了聊资充数的‘壮丁’”。“万般无奈之际,廖潜生只得慢吞吞起身开门……快 !穿上衣服 ,跟我们走……无法向父母兄弟告别,更容不得有丝毫的抗争……年轻的庄稼汉就成了士兵中的一员。”哀愁还有老兵思乡、归乡的哀怨 、忧愁。再想起余光中那首《乡愁》更觉得哀婉动容——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讲到老兵思乡,《“不死老兵”姜思章》这章最让我动容:“印象最深刻的,除了一同被抓来的同学经常在营房一角抱头痛哭外,就是倾听驻地附近家属区高音喇叭播放的思乡歌曲了……《玫瑰玫瑰我爱你》、《凤凰于飞》、《夜上海》……每当薄暮时分,听到这样的歌曲……泪流满面。老兵回乡,正是“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这种遗憾和痛苦非亲历者谁能体会?原载于/《半岛时报》原作者/熊奇侠
  •     “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老兵不死,他们只是慢慢凋零,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前尘往事已成风烟,唯有记忆袭来不胜唏嘘。趁着这些老兵还健在,对过往还有记忆之时,一览此书,将走进历史的幕中,从个体生命的遭际,体会历史大潮对人的裹挟。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每个老兵都凝结了我们中国最为珍贵的民族记忆之一,当时代大潮汹涌,老兵已日渐凋零,只剩苍黄的背影。赵川先生带着梦想,走访台湾,执着、真挚地将他们的故事呈现给我们。而我们所能做的,除了关注,除了阅读之外,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入到维护老兵利益的行动中。
  •     可能是先看了冯骥才先生的《一百个人的十年》,读这部书时总感觉每篇文章有大部分用来介绍背景,然后一小部分才是口述记载,并且在语言描写上加入了过多的个人感情色彩和价值取向,也许这是我自己想象出来的。
  •     人在时代浪潮中果真如一粒散沙,被风裹挟,随风飘散。那些在大陆娶妻生子后因为种种原因去到台湾,几十年后终于认识到回归无望的老兵们,历尽多少人世沧桑。对时代来说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对个人而言,一天是一天,一年是一年,直至凋零。曾经在台湾高雄去往台北的高铁上,看见一位老者,八九旬的样子,起身接水,身着部队衣,背影佝偻。也曾暗自揣测老兵身份,在头脑里暗作描摹他的人生。愿更多人读到这本书,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     每个老人都是一段历史,他们说的或许不准确,但我们也可以从中窥探一二。
  •     深圳报业记者赵川在2010年时成为首批赴台记者,为期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遍寻战争老兵,通过11名老兵的口述整理成本书。有军统老兵,有懵懂被抓的壮丁,有依靠亲戚谋军职的学生,有当时自投军队只为谋饭的少年,也有古宁头战役、韩战被俘的共军被收编成为国军将士的。人生流转,虽然都有终身俸禄衣食无忧,但总体来说固守的人未必顺利(相信能回归大陆和家人团圆的老兵最终孑然一身,妻子改嫁,亲人失散),而及时顺应时势甚至努力攀爬时势的人,至少都有不错的经历(接受当下,立足当时,通过读书、经商等方式改变人生),不禁让人唏嘘,造化弄人,每个选择背后都有看得见看不见但只能自己默默承担的代价。合上书,觉得书名有点不对,难道不该是“中国老兵”么?
  •     对陈书言和女儿陈心怡的故事印象深刻,已经不止一次看到了。女儿质问他:都这个年代了,你还怕有人来监视你。父亲坚持说,你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你不明白那种痛苦。虽一直觉得两边人的痛苦是一样的,不是身死就是精神泯灭。但被抓壮丁也好,退败也好,至少在台算自己人,那“被俘”者呢?有没想过这种“双重”折磨该如何自我消化呢?消化不了,这里有一个典型,作为1.4万人群体中的一个。
  •     80分
  •     剔除其间的价值判断,还是能从中认识入台老兵。
  •     在时代面前,他们已经被国家和当代人遗忘了太久。发生于60多年前的抗日、内战、抗美援朝战争,有些人成了千万伤亡大军中的一个数字,有些人侥幸活了下来。然而活下来的他们,谁也不曾想到,自己的后半生会经历更大的伤痛和折磨。
  •     山之上 国有殇
  •     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在历史的洪流中,命运弄人,或好或坏的结局,被夺去的和被赋予的,都已成过往,逝去永不再来,只待被慢慢遗忘,抹去所有不留一丝痕迹…
  •     泪流满面。大多是下层士卒所谓“大头兵”的故事,都出身农民,被抓壮丁,或者作战被俘,在台湾经历白色恐怖,晚年好的也只是平民,基本都回过老家,有的父母手足还在,有幸团圆,有的举目无亲。日子好过的,一个是特工出身,部门紧要,领导也是红人,一个是少将退役,没怎么打过仗,出国深造,过得不错。一个军阶不高,但靠着裙带关系商场混的很好。他们的视野都不同,农民出身的都盼着回老家,几个混的不错的,可谓是乐不思蜀。
  •     动人之处和作者无味的文笔全无关系,而是因为老兵本身被历史大流裹挟无可奈何的悲剧,想起龙应台那本。
  •     “当兵,只是穷人家孩子为了活命而暂时谋求的饭碗罢了,究竟该为谁卖命,他们很少想这个问题。有粮有饷,才是硬道理。”
  •     大部分故事像长长的噩梦。印象比较深的是两个古宁头登岛部队的幸存者,还有老宪兵在地图上用红蓝图钉标记的,“北京—台北铁路”,眼泪下来了有木有。
  •     很值得一读的书,人生浮沉在历史变迁中不过是沧海一粟,可悲可叹!
  •     意外得了一本,获知不少当年国民党儿童兵的故事,辛酸里裹挟着幽默
  •     很好看。老兵是一个群体,但是个体经历各不相同,是了解台湾近代史的一本好书。
  •     典型的新闻人物写法,一看便知写的人是个记者。如何在史实的基础上加入文学色彩,让文字更有张力,是每一个记者都要考虑的事情。
  •     告别的年代
  •     被大时代裹挟的普通人们一段段不普通的故事。
  •     「古宁头」
  •     
  •     老兵的故事总是让人心酸。
  •     五一读完。也许是出版审核的关系,文笔直白而无味,重在碎片化的史料发掘。想起龙应台题材接近的《大江大海1949》,立场不同,同一事件的角度不一,渗入的情感也较之更凝重。正如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台湾老兵 口述历史
  •     一部写台湾老兵的书,却让我对大陆,或者说是那一段时期的大陆有了新的想法。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愤青似乎占领了中国,但是,现在我在想,是否曾今,事情和人真的像一些故事那样纯朴、理想。只不过是,时代的膨胀让人们都变成了爆米花,徒有庞大的体积,空空如也,风一吹就走,怎么也不会生根发芽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