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大片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
ISBN:9787302326182
作者:飞氘
页数:232页

作者简介

这是一部六个故事组成的书,作者从科幻角度切入,以现代文学手法,改写中国上古神话,立意奇妙,想象狂野,风格独树一帜。
在收缩的宇宙里,盘古顶天立地,将世界重新打开;
在红巨星的光芒下,后羿挽弓射月,舍身造出一颗新的太阳;
夸父永远追逐时间,为留住他,整个星球折叠成黑洞;
孔夫子在泰山之巅,跌入了天空之门,发觉列国不过是第二百七十一个求道而不得的梦;
当《黑客帝国》《星球大战》和《盗梦空间》都变成中国故事,鲁迅在矩阵中开始游走;
或许,世界不过是一个城堡,无法走出迷宫的唐吉诃德们,想要扭转五千年的大风车……
“飞氘是一名卓越的科幻诗人,他的作品想象华美,涵义深邃,意象丰富,在文学和科幻两个维度上,都拓展了更深更广的新意境和新空间,这些作品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诗意,使得科幻小说拥有了全新的魅力。”
——刘慈欣
“穿梭过去与未来,杂糅壮丽与诙谐——《中国科幻大片》既能叫好,也能叫座!”
——王德威
“古今混杂一体的奇想,青铜时代式的故事新编,简直就是一个时空紊乱的文学黑洞。”
——马伯庸
“飞氘的故事中洋溢着千古的愁绪,他更像个忧郁的诗人,他似乎总在一个人自言自语,嘀咕着“作为中国人活下去有没有意义”的问题,这是一个奢侈的问题,他甚至是在控诉,但这中间又横陈了一种气壮山河,要去抗争那根本不可能扭转的五千年大风车。”
——韩松

书籍目录

序言·通向文学深处的科幻小说                     吴岩
01苍天在上
02荣光年代
03大道朝天
04一览众山小
05蝴蝶效应
06城堡
后记
附:“更新代”作家眼中的别样“中国” 韩松

内容概要

飞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清华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生。
以发表科幻小说出道,在《科幻世界》、《奇幻世界》、《星云》、《天南》、《文艺风赏》等杂志发表多部科幻、奇幻作品,代表作《去死的漫漫旅途》(中篇)。作品被译成意大利文、英文,短篇小说《一个末世的故事》被收录世界科幻奇幻 年选《ALIA》。曾入围第十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年度最具潜力新人”。
除了写小说,亦在《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读书》等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


 中国科幻大片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本来可以不写书评的了,因为已经有两位名家写了,分别是吴岩和韩松。吴岩写的那篇是书的序言,虽然是序言,但却是书评。韩松写的那篇在书尾,不过不是后记,后记是作者自己写的。两篇书评都写得不错,点评到位,篇幅不长不短,也都说得挺全。说明两位都是看过全书才写的,不像有一些名家书评才看了个开头就长篇大论了。但是名家书评都会有个问题,特别是这种放在书里面的书评。你既然放在书里面,还会说坏话吗,还敢说坏话吗?你即使说了坏话,别人把你的文章放进书里面的时候,也可以改掉或删减掉。一般来说,你既然接了写序或者写跋的活,就会自动自觉把坏话烂在肚子里,不说出来,否则,就不接了。本书的优点都在这两篇书评里了,如果没有书在手上的人,下面的评论里已经有人贴出来了,要看的话可以移步去看。那么下面该说说坏话了吧。科幻本无既定路数,你想怎么写都可以。作者和一众书评家也都说这是非传统的科幻小说。大家之前也都听过两个词,硬科幻和软科幻,在这里就不解释了(其实是我也解释不了),这本小说应该是算哪个呢?很遗憾,两个都不是,这本小说应该归为虚科幻。怎么才算是虚呢?刘慈欣说飞氘是科幻诗人,这个概括挺准确的。诗人嘛,当然是写诗的,诗一样的科幻,那就是很难看。诗有什么不好呢?很好啊,美,高度精炼,发散力强。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一个字,装。假如用电影的方式来描述,就是把电影拍成像MV一样(注意是MV不是AV不要看错了啊)。情节简单,画面丰富,寓意大于叙事。把科幻写成诗也不是飞氘的创新,外国早就有名家这么干过了,甚至留下了很经典的作品。但要写好这样的小说,并且能成为经典,有一个很重要的构成就是立意。其实有一些经典作品,现在看来,并不怎么样,情节松动,设计又混乱,而且通篇艰涩难读,远不如一些轻松愉快又悬疑刺激的作品。但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超越了所在年代的境界,在思想意念上超前了,例如说人与机器之间的伦理啊、地球的环保和人类的行为啊等等,或者仅仅是人物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创新,也都够。像人类还没飞起来的时候,就想到了游太空,半导体都还没做出来,就想到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这本小说可惜还做不到这两点。所以只能沦为作者的练笔之作了。作者让人佩服的地方是作为一个科幻作家,对文史类却是如此的娴熟,典故典籍信手拈来,作品里到处都是老坑。但正因为如此,文科太强,理科不够,所以才变成了追逐虚幻的月亮,是为虚科幻。
  •     后 记   这是我的第三本书。   它距离我心中的伟大作品还差得太远,甚至可以说是失败。   但父母不认自己的孩子,那就太没良心了。   书中最早成篇的是《苍天在上》,写于2006年,源于一个梦。梦里的世界头顶上有什么东西压着,很闷。醒来后便要写这么一个故事。在那个应该全力备战第二次考研的萧索冬天,我在北三环的租房里像做亏心事似的偷偷摸摸而又欢快地写着这篇不着调的疯癫文。后来,脑海里又陆陆续续浮现出坐着热气球登泰山的孔夫子、一不留神把十个太阳全都射落没办法只能自己再造出一颗的后羿、戴着墨镜骑着机车在昼夜分割地带一路狂奔的夸父、要造一座装下天下百万寒士超级广厦的杜甫……当现代科幻元素刺进古老神话和历史的躯干中时,集体记忆的神经网络里升腾起一阵阵怪异而欢快的张力,让我激动不已。尽管那些意象最后成形时已远非当初所想,但在这些转基因怪兽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前进的可能性。最晚的《城堡》写于2012年,灵感来自一个仰望星空的孤独老人。那时我已经知道它将成为这个系列的阶段性总结。   受卡尔维诺的《宇宙奇趣》启发,我想把幻想的可能推到貌似无法无天的地步。至于这种自娱自乐的“非主流”科幻能否让读者身心愉悦,我并没有什么把握。总是有人会问:“你想表达什么?”对这个问题,我只能挠挠头说:好像也没什么特别深刻的寓意,就是为了好玩……虽然我常思考些沉重的问题,但写小说还是想写的轻松有趣一点。很多人认为,只有感动的要哭才是有分量的,但我觉得搞笑也是一种美学追求。嬉笑是一种权利。当然,调用一个族群对古老过去的自我讲述,也隐含着某种企图:想要发掘或者探索一种可贵的精神,也就是《故事新编》里面的那些人,大写的人的精神。   所以这本书本来打算叫《中国奇趣》的,但编辑认为缺乏亮点,于是又一次开始了修订书名的可怕过程。一度,我们打算叫它《热气球上的孔夫子》,但它只是那些在A4纸上写得满满当当的满意度势均力敌的名字中的稍微胜出那么一点点的一个而已,也就是说,不是那种一提出便虎躯一震当即拍板的选项。在网上公布了之后,一时间大家贡献出《孔夫子搭乘热气球指南》、《热气球上的杨贵妃》之类的建议,有一刹那我甚至想出了《飞翔吧,贵妃!》这样和全书毫无关系但是很有爱的名字。直到一个失眠的晚上,“中国科幻大片”几个字突然犀利地照进了脑海,立刻激动了:如此欢乐的书名也便只有洒家能够想的出来了!跟编辑说了,便一拍即合。后来,我有点忐忑了,担心这名字喜感得略微过头,与全书虽抽疯但根底上究竟较为严肃的文学创作态度不协调,然而编辑却已认准了不撒手了。那么,反正没有更中意的选择,就相信自己当初的直觉吧,权当是三十周岁之前的一次冒险。即使最后从读者接受角度而言失败了,至少还为世人留下了一个惨痛的教训和一个奇葩的书名。   话说回来,尽管看上去有点二,但这其实仍是个挺严肃的书名:中国历史中的每一段伟大故事,那些开天辟地、漫漫求索,那些劳形苦心、舍生取义,那些慷慨悲歌、壮士断腕,那些不辞风雪、肝胆相照,那些厚德载物、扶危济世……每一个都让后来者浮想联翩感怀不已,每一个都可以演绎成一部波澜壮阔的科幻大片。   2012年的秋天,我听了一门专门讨论《故事新编》的课,受益匪浅,对这部最喜欢的现代文学作品有了深入的认识,从中感受到了鲁迅在写作这些“油滑”故事时那博大的情怀和严肃的用心,也明白了一个写作者仅仅凭着灵感和个人风格的创造是不足以走很远的,那时便觉得自己即将要拿到世人面前的这本小书太嫌轻薄了些。但我还是想和你们分享这些奇思妙想。尽管,它远不如《纯真及其所编造的》那么让我自己感动,换句话说,它不是那种生命中最疼痛的经验的解决,也难以让你们心头一紧为之唏嘘不已,但我仍然希望有人能够喜欢其中的某些局部,能够和我一样多少感到有趣。   因为,世上无趣的人太多了,实在受够了。   但也不是所有有趣的人都会对同一个东西感到同样有趣。这就大概需要看缘分了。   此外,越来越强烈意识到自己马上或者已经变成一个中年人,这也是想把它赶快出版了事的考虑之一。也许是同样的原因,最后的故事,灰暗的色调浓了许多,且不太有趣的样子。   真没办法。   这玩意儿能流传多久呢?实在是没什么信心。   毋庸置疑,应该严于律己,树立崇高远大的艺术理想,没事儿就狠狠地自我鞭笞一下。不过,对已经发生的过去,如果太苛责的话,只能说是跟自己过不去了。   所以,如果能在当下博诸君一笑,就基本上满足了。毕竟,再自信满满的人,也不能太执迷于那遥不可及的、永无机会谋面的叵测将来。和眼下活生生的你们在一起,那才是最紧要的事,你们带着体温的欢喜和爱,才是活生生的我在有生之年里最需要的。      那个叫说书人的热血大叔,是我发表第一篇小说时的责编,我们结识已经快十年了。如今,这本书能够在他的帮助下出版,真挺好。一个人犯二并不难,能有同道一起犯二,就太难得了。没错,一听到这个书名就欢天喜地然后坚持不再该换并导致这本书最后变成这种奇怪样子的那个人就是他。感谢父母多年来的纵容和奉献。感谢这些故事第一时间的读者杨晓帆给予的支持和益处良多的反馈。感谢为我作序的吴岩老师这些年的教导和关怀。感谢韩松老师在百忙之中为我撰写评论。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要谢的人,太多了,就不一一点名了吧。  此刻,情人节将至,空气中酝酿着春天的味道。而我行文至此,也忽然醒悟:原来这书中最核心的东西,其实不是“科学”,不是“幻想”,也不是“中国”,而是“爱”啊。虽然宇宙看上去冷冰冰,人类也犯下了不少滔天罪孽,但至少还有一种叫做爱的东西,没了它,世界大约已经毁灭了几万遍了,或者生命根本就不会进化出来。一想到这世上还有值得爱的人和事,便觉得还是挺愿意活下去的。所以,最后当然就是感谢我的读者,感谢你们的卓越品味和温柔鼓舞,虽然我还没有拿到什么奖,但赢得你们,已是我的荣光。  谢谢。    接下来,打算让你们见识一本叫《去死的漫漫旅途》的书。   飞氘  于2013年2月13日 家中
  •     飞氘的作品常常需要慢慢咀嚼,才能体会它的妙处。这部中短篇作品集一共有六个故事。《苍天在上》、《荣光年代》、《大道朝天》这三个,是用现代宇宙学,重写了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和夸父逐日的神话。《蝴蝶效应》则以一系列的西方现代科幻小说和电影为由,再现了斑斓多姿并诡异恐怖的中国古代史。而《一览众山小》是写孔子求道,登上泰山,最后与未来世界相遇。《城堡》则是借用了卡夫卡那部名著的名字,却装入了后现代梦境一般的全新内容。读飞氘的小说,或许会有一些调侃的感觉,但最后留在记忆里的却是巨大的悲怆。我常觉得,他写的,是一些超前的、复杂的,却还没有被认真研读和重视的神作,不仅在于形式和内容的颠覆性,还在于开创了一种崭新的风格,一种新的叙事和思考方式,从一个料想不到的视角来反观人类的生存困境。如果同样是八零后的陈楸帆正在开创一种科幻现实主义的话,那么飞氘的实验应该怎么概括呢?是科幻象征主义或科幻表现主义,还是科幻历史主义或科幻神话主义?或许都不是?他在创造很难归类的一种独特文本。我觉得把这部书与《荒潮》一起,以其强大的对中国现实及文化的穿透力,并列为二零一三年中国科幻文坛最好的收获,应该是可以的。读飞氘那些把中国史前神话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的作品,有时感到好像在重读鲁迅的《故事新编》,却又有莫名的陌生疏离感。飞氘的故事中洋溢着千古的愁绪,他更像个忧郁的诗人,他似乎总在一个人自言自语,嘀咕着“作为中国人活下去有没有意义”的问题,这是一个奢侈的问题,他甚至是在控诉,但这中间又横陈了一种气壮山河,要去抗争那根本不可能扭转的五千年大风车。为此他塑造了一系列悲壮的、唐吉诃德式的英雄,来佐证他的行动。《苍天在上》、《荣光年代》、《大道朝天》都是关于英雄的小说,是充满自嘲和悲悯的史诗。为了让他笔下的英雄更加滑稽也更加伟大,这就既要借助上古神话的力量,也就是那种已从今人身上经消失了的力量;同时也要利用现代的自然科学法则来支撑一个体系,而这也恰是我们这个民族当下仍然十分稀缺的东西。如此,飞氘把宇宙的末日和太阳系的终结,以及我们的恒星成为红巨星的惨象,出人意料地甩到了蒙昧时代的华夏先人面前,要重新为我们这个民族设计一个思想实验,再借用这种形式,来讲述自己对青春、家国和宇宙的困惑,去质疑或肯定这族人与天地和自身抗衡的出路,但这又分明加大了小说的荒谬感和绝望感。在他的故事中,民族的退化和进化成了同义语,而人的形态和本质都可以有着千变万化的解释。这契合了《故事新编》的精髓而又与之异趣。这种情绪更加强烈地流露在了《一览众山小》中,反映在了同样是中华民族代表性的英雄人物孔子的苦闷追求历程上。飞氘笔下的孔子,是一个感人至深的全新艺术形象。孔子的理想在乱世是无法践行的,因此他要去登泰山,为什么?只为了心中的一个预设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念头。这却也是一个变革的春秋战国时代,有了飞机,有了热气球,有了诸多的“奇技淫巧”和“科学发展”。但道是什么,道与器有何关系,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宇宙的秘密又是什么,何谓虚与实的本质,历史的目的又是为了哪样,这一切,都越来越无答案了。小说因此充满一种至纯的迷惘,实则反映的是时下中国人的精神境况。孔子在他不再看得懂的事物中挣扎。他来到了八千八百年后的中国。而民族已毁灭了两百七十次,今后还要毁灭九千七百三十次。苍天啊,这是为哪般?而这一次的毁灭竟是由孔子本人一手造成的。未来的那些发明了更多科学技术的聪明的中国人,仍在求道,却仍是不得。孔子除了返回到春秋战国以图重创历史,别无办法。这使小说既充斥深深的悲戚,也怀有宏大的理想主义。从孔子身上,我看到了作者那颗孤独而不屈、彷徨而呐喊着的中国心。当然不仅仅孔子,小说中的老子、子路、子贡、翟、公输般等,也都是悲剧般的民族英雄。当他们在无休无止地用中国式的辩证哲学激烈辩论时,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的曙光已经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降临。这便是我们苦难的根源吗 ?飞氘的作品更染有一层诡异、忧伤而黑色幽默的色调,他把整个中华民族搁置到了一个极端的境地里,像是要用梦来唤醒梦。你看,女王躺在浴缸里,而她的男人在她的国土上无休止地奔跑,这种巨大的荒诞感,仿佛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重演。人们追求的大同社会成了一个黑洞,只有当万物收缩为了一点,连光也无法逃离,公平正义才能达到,而奔向自由的那家伙就还会被拘留在这个国度中。身为大都建造者之一郭守敬最后却与关汉卿合作,创造了机器复仇女神窦娥,科学拜物教与梨园文化结合,这真是一个无奈的世界,坚固的城池最终也会崩溃,改革与革命都无法告成。郑成功在对建设海洋文明感到失望之后,只好去周游海底两万里,似也不是为了探险,而只是玩耍玩耍。生活在恐龙时代的乾隆拒绝了英国使臣,他相信像西方人那样把时间弄得如此精确没有丝毫意义,因为驾驭帝国的关键是控制好亿万个“人形齿轮”。项羽是一位无法选择自己的战场的时间旅行者,他没有死在乌江边,而是与爱人一起逃往了时间的尽头。秦王则是银河帝国中修炼原力的大神,兵马俑是他的机甲战士,他后来满怀愁绪离开了这个混乱不堪的世界,到另一个安静的世界修行去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本是要取回一套软件,来维持世界第一大帝国的正常运行,但解压缩后竟发现空无一文。女革命者秋瑾是戴着窦娥面具的V字仇杀队的骨干成员,而大清子民辫子里实则设有制造幻觉的科技机关,使民众活得如同行尸走肉……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伤怀和对生命的无奈,对人的渺小和滑稽发出嗟叹,并对中华民族的未来感到深深的忧虑。这些文字中同样也饱含了对救世主的怀疑,那些圣人先哲、皇帝将军 ,连自己都不相信,还能指望他们做什么呢?用作者笔下人类与机器杂交出来的终结者眉间尺的话说:“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啊?不管怎样,不都是个死吗?若能唤回从前,谁又能禁得起这种诱惑呢?如果能够在梦里重逢,又何必要醒来呢?在这混沌飘渺的红尘中,又有谁担负得起救世主的恶名呢。”那么,要改变这一切,如果不靠救世主,又靠什么呢?飞氘指出了一个巨大而无解的死结。飞氘施展出漫无边际的想象力,构造着宏大异样的新世界,创造着中国文字的奇葩,写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式科幻。在他的小说中能看到老庄的幽微恣意,孔孟的严正端肃,以及释迦的空灵虚无;这里有神话,有史记,有圣经,有聊斋,有唐传奇和元曲;还有尼采的自傲超人,有康德的星空道德,有鲁迅的深夜呐喊,有卡夫卡的荒谬忧郁,又融入了玛丽雪莱、威尔斯、奥威尔、克拉克、迪克和吉布森等一众对人生宇宙未来世界的感悟及想象;而它们又和牛顿、哥白尼、瓦特、爱迪生、富兰克林、爱因斯坦、海森堡和图灵的精神组合,并与计算机文字、互联网文字、电视节目语言、小品、动漫、卡通、游戏杂交一处……从而试图超越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界限,把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演绎出来,从另一个高度来反映中国现实的纠结。飞氘因此常常消解了意义,在不能解决问题时,便自嘲,自嘲后,却又给出新的解决的尝试,让意义在无意义中复现。他笔下的中国是华丽而跳跃的、异端而幽玄的、混乱而黑暗的,为此他使用了空灵、尖锐、辛辣而孤独的文字,又是那么哀恸、沉重和无奈,却孕育了理想和希望。他常常似真似假而半开玩笑,又格外严肃而认真,一咏三叹,让人回味,心有戚戚,正如他写到流放到月球上的苏东坡骑上双螺旋的神鱼飞向黄河青山,去给亡魂上坟,真是绝妙,他并至此收笔,不再对这悖论般的万古沧桑多作一字解释。东方西方,古往今来,天地宇宙,他都要努力装进一个妖魅的瓶子里,拨弄来拨弄去,最后却很悲绝,悲绝中又有振奋,振奋后又让人茅塞顿开。在中国已有的科幻写作中,飞氘堪称独一无二,他的小说读来常常是醍醐灌顶,棒喝之下,竟生顿悟。飞氘的小说正像一面镜子一样,映照出我们当下的生存困境。如在《城堡》中,读者看到了一个既与卡夫卡笔下的世界相似却又与之不同的世界。那里的人们都有病,生存在封闭的疗养院中,试图要用革命的手段来治自己的疾患,最终却发现革命者与治理城堡的总管大人其实是一个人,而每个人都是牺牲品,每个人都是两面派,都活在自我纠结中。这篇小说多有奇妙、绝望、暝暗而敏感的文字,书写出了一个由于两难而自困于其中的人生和国度,虽像童话一般,却格外真实。而在另外一些故事中,数度出现了鲁迅的形象。其中一篇《异次元杀阵》写到鲁迅身处魔方世界,彼时中国是由无数的格子构成的,这里的觉醒的人要活下去,就要杀死昏睡的人,把他们变为食物和能源,还要吃一些药丸,才能保持神志的清醒。鲁迅身为医生,就在这里做这药丸,原料不够了,他就割自己身上的肉。但是觉醒的人仍然走不出迷宫,因为一切是莫测的,下一个格子里,昨天向你投出投枪匕首的人,今天竟成了朋友,不同的阵营都在心怀叵测地呼唤鲁迅的加入,但一切变得更加混乱不堪。没有办法,因为这只是一个游戏,它从一开始就是这么设计的。结论是,绝望跟希望一样不靠谱。但即便是游戏中的人,还在西西弗斯一般奋斗下去。这让人想到了加缪的存在主义。那么,最终应该怎么办呢?像《超人》中的列御寇那样选择,也许是一个出路吗?飞氘笔下的列御寇,自以为已经认识了世界,却最终明白了不过是在坐井观天,陷入了连自己是谁也不知道的困窘。所以一人得道远远不够,修行才刚刚开始,人要变成了一块死寂的石头才对。这也是我所看到的面对个人家国出路的选择中最黑暗沉默的一幕吧。但在凯文•凯利看来,石头不也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生命吗?飞氘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先锋实验者,他像他笔下的主人公一样,孤寂、绝望、苦痛而奋勇地开拓,在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上艰难求索,寻找人生、国家和宇宙的哲学和宗教意义,为我们如何在这样的一个现实中活下去提供一些思考,而这或许是不能被理解,甚至要忍受误解的。飞氘的意义在于他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更新代”科幻作家群体的一位代表,除了飞氘,还有陈楸帆、江波、拉拉、宝树、迟卉、郝景芳、陈茜、程婧波、夏笳、七月、长铗、万象峰年等人,他们正在创作我们不熟悉的却充满感性和个性的、灵异而深刻的、并常常是饱含剧痛和奇喜的神作。他们表现出来的感知力更加敏锐。他们体现了别样的国家观和生命观。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年轻人正像他们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在拼尽全力创造出被上一代人耽搁了的中国和世界。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呵呵呵,刚出的时候被果壳无数次刷屏的书,也是敢吹。一直到前几天才读过,瞬间想问豆瓣为什么没有负分系统
  •     不一样的科幻
  •     用科幻文学所创作的故事新编
  •     古典神话和科幻的有趣结合,虽然叙述仍有些粗涩,但不妨碍它的阅读性。这样看来,一切皆可科幻嘛,和已有历史神话结合不失为有趣的尝试。
  •     中国背景的科幻小说怎能错过??看完了一半,放弃了,可能是静不下心,读起来觉得乱七八糟,也可能过了那个年纪,已经懒得动脑去琢磨和想象了,不过我得承认这是个很另类的科幻小说
  •     作者原来喜欢《故事新编》有品味哟!
  •     读了第一个故事,语言诙谐又朴素,很有趣,很亲切。
  •     说是科幻,倒不如说是天马行空的狂想曲。然而在下最喜欢的夸父逐日的故事居然被改得那么不好,怒扣一星。
  •     小品
  •     六个短篇都不太喜欢,最后一篇《城堡》没能读完。说实话还蛮失望的。
  •     若不知是仿照 鲁迅 故事新篇,还真觉得是混搭
  •     大部分都在科幻世界读过了
  •     比较喜欢《蝴蝶效应》
  •     虽然有几篇觉得敷衍,有些文字觉得像博客文章,但整体还是耳目一新的感觉,城堡的叙述风格很有意思。
  •     《蝴蝶效应》系列将历史故事与科幻大片结合起来,有意思。
  •     可能科幻小说真不是我的菜吧,不知道它讲什么
  •     不是很能读进去,已弃
  •     历史就是一部小说,看你用什么眼光去审视阅读。
  •     最喜欢后羿那篇,夸父的印象也很深,一个悲伤的故事,孔子那篇就温情多了,是我看过的最可爱的孔子形象,后两篇看不懂。。
  •     模仿故事新编有点意思,但也仅仅是模仿故事新编而已
  •     说是科幻倒更像奇幻, 但飞氘不受约束的想象力确实很带感.
  •     乱七八糟,不好看
  •     脑洞好棒 有先生的遗风 最喜欢第四篇<一览众山小> <苍天在上>很像韩松的地铁 蝴蝶效应里那些一段段的都是珠玉
  •     不太像科幻的科幻小说……不是很戳。
  •     表面荒诞油滑,内里是英雄史诗,是严肃认真。离《故事新编》我觉得是有点远,但也是很棒的科幻版历史改编故事。鲁迅写故事新编,自己终也被后人“编”到故事里了,想来很是有趣。表面和内里的矛盾凸显的是一种荒谬和无意义,这反衬英雄,显得更加悲壮美丽。此前看过《苍天在上》一篇,此次重读竟然有点热泪盈眶感。所以我很喜欢这本集子。看起来像是《巴比伦塔》和《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的中国、弱化版。
  •     有一定的奇思和隐喻,客观的说,部分短篇还是很惊艳的,但是大部分文章雕琢太甚,水准线吧。
  •     很有中国元素,又以现代科技理论来解释,时常觉得荒凉,不知是因故事人物,或是人类注定悲剧结局。语言是我喜欢的,比如一串成语连续写。尤其喜欢一览众山小。读时在想不被我们文化熏陶的人很难理解盘古后羿夸父的象征吧。但蝴蝶效应那一堆简直浪费纸,有卖弄和糊弄嫌疑,就是随便有个什么点子乱联系然后丢出来不管的感觉,拉低整体水平。但其它都不错,我有被感动过,也因此为文化自豪过。
  •     神经病 比心心/配合《故事新编》服用/历史学得不好挺多梗get不到
  •     作者脑洞太大 可惜笔力不足啊
  •     一半尚可,一半不值一读。作为校友,给这个评论已算给面子了。另:实在不能信任韩松的作品及眼光,文坛就是个相互吹捧的迂腐臭酱缸。
  •     蛮不错的科幻小说。
  •     正在看,还蛮有趣的
  •     前言比后序写得好,没太看出来特别深刻的寓意,但觉得把前五百年后五百年的故事搅和在一起说,还说得头头是道,看上去很有趣,顺便被安利了讲解《故事新编》的那节课,打算看起来《鲁迅十五讲》
  •     明明知道它里面科幻成分不多明明知道它里面没什么震撼人世界观的牛逼设定但还是没有办法抗拒地喜欢上里面魔性的故事,那种正儿八经带点黑色幽默成分的叙述真是太戳我了。
  •     与其说是科幻,还不如说是古代神话的翻新。不明白为什么要有这么奇怪的语言风格,废话极多,弄巧成拙。内容前言不搭后语,胡乱拼凑,经常几句话来个莫名其妙的转折,我感觉作者也并不一定驾驭得住自己的设定,填不了坑,就是扯。我是说前三篇。后面的还蛮有感触的。
  •     除了第一篇苍天在上,后面几部神话读到结尾总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     9.6
  •     把卖弄小聪明和对文学典故的在创作组合在一起,笔力不足,写起来空谈,如果这能叫做科幻文学,我意识到,中国科幻文学吃枣药丸!
  •     北方气息浓厚的文字描写,粗砺豪放,末世下狂放恣肆的想象也是让人叹为观止,但给人的印象是上世纪90年代的科幻,科少幻多,说是中国奇幻大片还差不多
  •     看了几章实在看不下去了,翻到结尾看见后记中那个著名“科幻作家”韩松的互捧文,终于释然,“臭味相投”这个成语果然不假,当初看韩松的《地铁》直想把变态作者揪出来暴扁一顿,披着科幻的马甲贩私货当然可以,但是贩成这种前言不搭后语的絮语陈腔,呵呵呵呵
  •     2015.5.24于家中。更接地气的天马行空,还会再读一遍。
  •     最喜欢的是《蝴蝶效应》,历史和传说跟电影串在一起,却毫无违和感!
  •     古代神话或者历史故事套科幻外套的故事新编,马马虎虎吧,没有亮点。
  •     超特别的作品,可以说是开创了一种新的科幻形式。国内人写科幻,很少有这个角度,这个笔法切入的。非常值得反复咀嚼。但这个笔法,显然流行不起来。
  •     最喜欢《蝴蝶效应》,如同蒸汽朋克一样,展现的是一个魔幻化了的往昔。但不喜欢《城堡》,影射得太实了,不像对现实的讽刺,只像对现实的牢骚,没有美感。其他几篇也都不错,有点王小波的风味。
  •     看不下去的感觉,确定是科幻?
  •     不知所云
  •     名字起的好,不如内容做的烂
  •     《荣光年代》:必然要不顾一切、勇往直前,不论结局如何,都不敢庸碌物为、白白辜负了这一点浅薄的力量。《一览众山小》:就算看到了天,又能怎样呢?回到地上,还不是又一切如故。光为《蝴蝶效应》的中篇就可以加颗星。而后记说本书的根本不是科幻而是爱,因爱便愿意在此虚谎世界继续活下去。为这句,还可以再加一颗。本来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太过随意而粗糙,为了那句,却都不要紧了,且觉得作者是个可交之人。
  •     行文很是有几分后现代文学的风范,漫无边际、天马行空、汹涌澎湃、汪洋恣肆的想象,鲜明的吊诡的怪诞的实验性的文风,绮丽的荒谬的炸裂的破坏性的情节,俨然是一场肆意的放纵的胆大妄为的狂欢,各花入各眼,至少于我而言,这盛宴颇为美味可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