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关何处

出版日期:2016-3
ISBN:9787530215612
作者:土家野夫
页数:224页

作者简介

《乡关何处》是野夫作品,以外婆、大伯、瞎子哥等亲朋好友为对象,将他们微小而传奇的人生,以一种质朴的深情娓娓道来。
外婆出身高贵,慈悲温暖,却一生遭遇悲惨(坟灯);大伯少年英姿勃发才华横溢投身革命,爱情也随之而来,但谁 知阴差阳错,最终凄凉落寞孤独走完一生(大伯的革命与爱情)……
在《乡关何处》中,这等亲朋好友,仿佛就这么站在你的面前,让你感受他们的生命。在野夫讲述他们或悲惨或传奇的经历的同时,更多的展现了人们在时代变革下的坚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书籍目录

序:日暮乡关何处是001
坟灯—关于外婆的回忆点滴013
大伯的革命与爱情034
生于末世运偏消—幺叔的故事076
别梦依稀咒逝川—悼故友如波091
大水井的守望者115
瞎子哥120
畸人刘镇西126
幽人苏家桥146
烈士王七婆160
流放的书斋175
故乡,故人,故事—关于拙著的几种注脚并答谢天下同道

内容概要

本名郑世平,网名土家野夫。土家族,1962年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地区利川县。曾当过警察、囚徒、书商。出版小说《1980年代的爱情》、《父亲的战争》,散文集《身边的江湖》。


 乡关何处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如果不是读了野夫的《乡关何处》,我想我永远也无法体会到这两句诗的含义,准确的说,我无法体会到“江湖”这两个字的含义。野夫飘零的身世,多少听说了点,但读他的作品,还是从今年开始。读完他的《1980年代的爱情》,哭过两次,我恐慌和羞愧于那般细腻的情感,我也恐慌和羞愧于自己生在这个缺乏细腻情感的时代。读完“江上的母亲”,我对野夫的钦佩之情已油然而生。这一生,我应该不会佩服大富大贵夺目奢华的人,当然也不甘于毫无探求之心只作庸人之辈,如今最让我感动的,莫过于此类人:他们饱经风霜,腥风泼雨,历经贫瘠潦倒,于生命绝处归来,内心平静无澜,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安然于世。我知道他们内心是苦的,比起如今的波澜不惊,他们依然有从前酒醉难眠失声痛哭的日子。只是文字传达出的内心里的那份练达和静好,足够我一生艳羡了。这样的作家,我暂时能想到的,应该只有杨绛,算上野夫,以及今天读完之后,想到还有一位,龙应台。这世间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惧怕“真”这个字。一旦你用了真情,动了真心,怕是什么也都要低下头来的。文字也害怕真实,惧怕真心。一旦作家抱有一颗真心实意去写作,那么作品本身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战胜他们的。相比写作本身,他们更看重内心的感受,他们表达了,他们知足了。往往,情到深处,大多也都是好的结果。那一片真情真意,多能够被人看到读到领会到。我没有想到过,野夫的文字那么平静。书中的故人,跟他大都相似。他们历经江湖事实,却安于一处默默无闻苟活于世。他们胸中装有万千江湖的活在山川中,僻壤间,无人问津,不求知晓。人有时最大的痛苦,还来源于想要被了解。所以那句,遇见爱,遇到性,都不稀罕,最稀罕的是遇见了解,才被那么多人喜欢。两个相爱或者不爱的人,都可能是因为了解,两个好朋友或者不好的朋友,也可能是因为了解。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看似光鲜的时代里,我们内心其实都太孤独了,我们相比物质和自由,可能更需要爱和温暖,更需要那致命的了解。“一个人若能懂我,一定是我能够爱上他的致命的原因。”这句话我也同样问过一个朋友,我问他为什么喜欢那个女孩,他说,那个女孩懂他。可是相比野夫,或者野夫笔下的那些“故人”来说,我们显得太过浅薄了。“幽人苏家桥”,从他的青春时代开始,就早早放弃了他在尘世的一切有为,选择了隐没在一个“故乡三百万人,可与言者几近于无”的山川里。不管他此生经历多少风云变幻,也不管他内心每天如何波澜起伏,他依然可以每天生活在没有人说话的山里,每天信步大街小巷。他把孤独融化在心底,生命里,每日每时咀嚼玩味,甚至,如果没有了这份独有的孤独和沉默,他恐怕活着也没有滋味了吧。人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度,值得我去追寻。面对世事无常,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被世俗和外界环境所干扰,可以悲恸,可以狂喜,但无碍于自己独立于天地之间,养浩然之气。每个人都是苦的,哪怕他一生默默无闻。仅仅岁月这把刻刀流下的痕迹,足以让一个人饱经坎坷。有时候我泪流不止,全是因为我想到这些的原因。 我经常想自己,小学的时候,在一个学校,初中的时候,在另一个学校,高中又换了个环境,大学换了城市,工作换了公司,身边地点、人物、事件的不停变换,已经那么多那么多了,然而人生好像才刚刚开始,剩余的几十年,还不知道会有怎样更多的变换和经历。所以奶奶去世的时候,我哭得不成样子。对她的一生,我了解的不多,我出生她就老了。可是她这一生,经历了多少岁月和人事变迁,甚至切实的跨越了两个不同的时代,这一生她背负了多少记忆,然后就这样同万千人们一样,悄然无息地离开了。这也是我想要学会宽容的原因,比我年纪长的,他们一定经历曲折,饱尝艰辛,比我年纪轻的,未来依然有万水千山等他们爬行翻越。毛姆说,“把自己见过的每一个人,都想象成最后一面,对他们就会宽容的多”,做到这些很难,所以生活需要思索,痛苦和纠缠都不应该是人们所追求的,它更像是人生的调味剂,在你虚荣,忘我,迷失的时候,它便出来调剂,让你找回本心。“宽容比自由更重要”,这也是我喜欢胡适的原因。野夫这一辈子,过了半生,这半生非常人所及。他的经历,我望而却步,他经历中那些真情真意,却让我垂涎不已。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此生此世,何患以怎样的方式生活于世。或许我终能体会到一些,那些经历了大风大浪的人,如何选择平静地度过自己的后半生。不争不抢,安稳度日。我羡慕野夫的江湖,那才是一个真正的江湖。甚至我羡慕他生存的那个时代,痛苦那么多,哀恸那么多,却情也那么多,爱也那么多。野夫作为一个江湖男儿,却有这样细腻的心,他切肤的感受了所有人的爱,母亲的、外婆的、朋友的、爱人的。他才是一个真正懂得爱的人,他能从一个阔别多年的“瞎子哥”黝黑的皮肤上,看到漆雕的光芒。“在一个英雄气几乎荡然无存的末世”,他遇见了一个又一个带有英雄气概的人。他领略了经过了参与了他们的人生,他何尝不是一个“英雄”。“畸人刘镇西”,哭得我最惨。被迫于生活背着木头工具箱往返于无数县镇的时候,他的工具箱里永远放着《楚辞》,这是他跟那些江湖手艺人文艺的不同。有好友到家做客,没有钥匙开门,他手持斧头,砍断门锁,偕同友人破门而入。这种气概,如果不是野夫写,恐怕只有历史故事中有了吧。人一旦拥有了此生不变的风骨,不管他处于何时何地何身,依然一身凛然正气。面对生活的窘迫,他可以忍耐生存,但是他一生不低头。野夫南下海口的时候,他邀请野夫和一位朋友去他家里喝一杯。野夫跟朋友到他家的时候,发现桌子上只有两副碗筷,他喃喃云他们全家都先吃了,就想看着野夫他们喝酒聊天,一家便足矣。后来他们全家合唱给野夫喝酒助兴,送行。我感动的,是刘镇西的深情,我羡慕的,也是野夫一生当中拥有的这样深入骨髓的情义。就是这样的情与义,让他无论经受多少磨难和坎坷,依然能够笑对尘世炎凉。刘镇西在眼睛已经基本看不见的情况下,还用鼻子顶着纸面,勉强而又倔强的读野夫在狱中写的诗集。野夫劝他不要读了,他坚持要读。他不时狂笑如疯子,不时嚎啕似孩儿。野夫的经历多是不幸的,可是仅他拥有“故乡”这一件事来看,他是幸运的。并且他的故乡里,有他的故人,他的故情,故义。而我们呢,或如野夫说得那样,故乡于很多人来说,像是必须被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遗忘,便难以飞得高远。起码是我自己,时常感到自己无路可退。所以在一心想要飞高望远的路上,我的亲人遗失了,我的朋友走散了,那时的“我”也没有了。野夫还有在经历喜怒悲欢和爱恨情仇后平静地活在小镇上的幺叔,野夫还有永远行走在世界的边上,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的故友李如波,有将他从利川送到恩施、坐货车到武汉,火车到湛江,颠沛到海安,万里相送的幽人苏家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却有一个囊中羞涩,过家门不入的人,送了他万里远。野夫的这些故人,如他所写,也许真没有改天换地的本事,但飘风泼雨的杀将过来,确实都成了一粒煮不烂锤不扁的铜豌豆。这里不仅有真情,更有大义。野夫说,尘世间的际遇,他也略显一点奇特。朋友和书,也会走丢一些,散佚一些,但留下的绝大多数,都是要白头偕老互送花圈的了。他还说,“迷失于这个时代的同道,往往只能拿文章当街头暗号;仿佛前生的密约,注定我们要在今世扺掌,然后一起创世;或者再次站成人墙,慷慨赴死。”“窗外是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我在生活,我还将生活下去。”——鲁迅“人生何处不江湖”,野夫有他的江湖,江湖亦有他的传说。
  •     第一次读野夫的文字,感觉就像在毫不知情下误食了芥末,呛得眼鼻喉辛辣,两眼不知怎么就流下泪来。这是怎样的江湖?又是怎么样的一个江湖人啊。我们还是太嫩,身边的世界,身后的江湖。虽然真实存在,但是,就像你不打开那罐不知是芥末的芥末,永远都不会知道,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生,这样的江湖。我最早听说野夫是那本《80年代的爱情》,当时出版的时候,也曾经在我们读书的小群体掀起一个小高潮,而我不了解这个人,这个书名听起来像一部烂俗的言情小说,也就没有过多关注。今年《乡关何处》再版,突然想了解一下这位作家,是不是真的如我所想,写的是怀旧系的言情小说,没想到柴静的一个《序》牢牢的抓住了我的心。读他的文字,真的像柴静开篇:野哥带你去看江湖。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柴静说,野夫的笔名取自唐代诗人刘叉《偶书》: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可是我读他的文字,脑海中总是出现另一个人的侧影,他豪气冲天的吟唱:老夫聊发少年狂……酒酣胸胆尚开张……没错,他的文字,里面透着古典。或者说,他也是一个古典的人,古典,是苍凉的命运并与之搏斗,天长日久留下的气质。他写的那些人、那些事,多少都带着一种“宿命”的气息。让你明白,即便是如今这个年代,也有人“生之多艰”,命运坎坷,绝非小说中的情节,这样的人,你还怀疑他会写出矫情的言情小说?他下笔之用力,让所有的小儿女私情瞬间遁走,那80年代的爱情,亦是如此。野夫这个人,有爱亦有恨。什么事情,都给人用力过猛的感觉。年少时向女生示爱,被拒绝被羞辱,竟然由爱生恨,说要让她爱上,然后在抛弃她。说句实在话,这种事情,在今天看来,仍旧惊心动魄,更何况,那是“让我们歌唱”的80年代。我们大概就算遇到这样的事情,心里想一想,也绝对不可能像野夫那样,认认真真的去爱,轰轰烈烈的去恨。故事的结局,并不符合当初他的爱恨,可是足见其人性情。柴静把野夫描述的太美好了,可是读了他写母亲、写外婆的文字,却觉得一切正常。父辈给的骨血渗入了这几位女性人格因子,那么美好的外婆,她带在身边的孩子,应该都差不了。小时候,我是信命的。后来,我又不信了。长大之后,我觉得,人的一言一行,人的品德、人的行为,都是命运的指向。一个努力、乐观的好人,怎么可能活的一世潦倒?然而,读野夫写的江湖,我再次对自己的人生观产生怀疑——也许,这世界也许真的有一种玄而又玄,我们这辈子都惨不破的东西,叫“命运”。他没有写入狱的原因,也没有写自己的婚姻,多少有点缺憾。就像看一个人,不够立体。在网上搜到一些相关新闻,了解了一些,也明白了,为什么野夫的书,台版先火,而出的这些再版,好像也有阉割。成年以后看人会很客观,不会认为一个人纯白无暇,也不会认为一个人十恶不赦。我并不会因为我喜欢他的文字就一边倒的支持他,却始终相信,一个成年人一定要为自己所做的负责。不管怎么样,他的确很传奇。他的文字,也许比起他本人来,还算不得传奇。
  •     野夫,理着平头,小眼睛,眯成一条线,眼神里像是看透了苍凉的人世。柴静说野夫“一半像警察,一半像土匪”。这形容恰当极了。读野夫的文章,亦常觉文字中充斥着冷眼旁观世界的冷峻,又漫洒快意恩仇的血性。野夫在大陆出版的文字,并不算多,但野夫的文字却字字是胸中块垒难消后,千锤百炼打磨出来的。从《乡关何处》到《身边的江湖》、《1980年代的爱情》再到诗集《丘陵之雕》,每一个字像是蘸着孤愤的邢余之人,在控诉一段历史、一段家族百年忧愁兴亡。读后,常令人如鲠在喉,呜咽难语。读野夫的文章,缘于在网络上无意看到一篇章诒和的推荐文章。现在想来,章诒和和野夫一样,同样经历过坎坷不平的人世,亦时常发端幽微,刺透世事常入木三分,故读野夫曲折的人生如遇知己,不足奇怪。章诒和盛赞野夫,通篇诚恳虔敬,令人信然非常。《乡关何处》只有区区十几篇文章,都是些怀人之作。野夫笔下的人,都像是逃脱不了人世的厄运,凄惨悲苦,,冥冥之中野夫似乎在书写一段共和国家族的苦难历史。从《江上的母亲》、《坟灯》到《大伯的革命与爱情》、《生于末世运偏消》,野夫像一个背着一囊拼命抢救出来的前朝历史,深怕被篡改,所以在云南大理,那座云雾缭绕、松涛如怒的高山庭院里的夜晚。满怀孤愤的写下这段为人所不知的家族遗恨,写下那么多乱世之人的飘零、坎坷。野夫像个前朝遗孑,古文功底深厚,擅长古体诗,文字中常充满古风,尤其是《庄子》、魏晋文人的文章典故,常出现在其文字中,恰到好处,读来余韵非常。在现当代作家的文章中保留这种风格的可谓少之又少,近年被陈丹青推崇的木心,算是一个。陈丹青深受木心风格影响,文字中亦常流露古风。想来野夫不仅文字充满古风,其为人、处世,或许也像他的朋友所说的一样,诗酒飘零,礼失求诸野,野夫他们便是传承此脉隐隐约约的飘零一代。第一次读野夫,是在大三准备考研之时,彼时常觉复习枯燥乏味,便翻来一两篇文章来读,野夫的文章像是一记惊雷打破了那个沉闷而枯燥的长沙夏天。一字一字读完一篇,常沉重唏嘘。透辟的文字、冷透的人世,如此沉重的文字,是近年少读。那年长沙的夏季,燥热如往常,野夫的文字和窗外那些休憩时默默的盯着看,浓郁的快要炸裂似得芭蕉、窈窕杂树,一起刻入了脑海。而后的日子,野夫的《乡关何处》常携身边,偶尔翻看,抓开一页便可接上前面的叙事,只因自己的那段时间、野夫的文字,常会在字里行间,记忆逆转翻腾,直戳胸口。去年野夫出版新作《身边的江湖》和半自传体小说《1980年代的爱情》 。《身边的江湖》延续了野夫一贯的风格。有江湖的地方就是躲不开那么多畸人轶事,这是江湖的味道。然而野夫笔下的每一个人、每一段事似乎都是命运的弃子。悲愤哀愁、穿梭文章之中。像是一页页被油彩覆盖的历史慢慢剥离,散透着血腥、令丑恶更加昭著,令美弥足高洁。毕业至今,亦有漂泊,身边除了携带野夫的书之外,也常常搜索看看,有没有野夫的新作、新消息。这也许是我阅读狭窄,只能期盼几个曾今打动我的作者消息的缘故。或许也是心事渐沉,在深夜偏爱这些锥心泣血的文字,冷得令人颤栗。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沉浸在自己的凄然际遇中,迷恋得有些难以自拔,好像满篇文章除了感情再没别的了。说白了点叫矫情,优越什么?不喜欢,那么多人夸还是不喜欢,这样的朋友或许重气重义,但执念颇深,太极端了。可怕。
  •     文字有点过刻意
  •     被时代碾压的人与事,穿过重重岁月茫茫人生,忘不了。
  •     野夫的文字真实而露骨,里面有一种忏悔精神,当然还有对过去历史事实的追认和确记,过去不会过去,只是潜藏在记忆里,问题不解决,就无法继续前行。
  •     野夫是个重感情的硬汉子,人以群分,身边的亲朋大多也是。读到江上的母亲、坟灯篇多次泪目;读到大伯的革命和爱情,感慨生命的戏谑;读到畸人刘镇西,想起小时候同样温厚的喂马哑巴,“存在即合理”被他的“天生人也养人”解释地平易透彻;读到幽人苏家桥,被五条被单和裸身“行散”的故事,逗笑的不能自已;读到烈士王七婆,被尚武、跌宕的人生打动。野夫文笔凝练,但在我读来也有半文半白、食古不化的矫揉姿态。如果结合野夫微博看,野夫还是胸中块垒太多,没有太多的“正能量”。看几篇就好,多了会腻
  •     补标,不知为什么没有我高中时候看的版本。记得当时看野夫写他妈妈和外婆的时候,哭得一塌糊涂。后来怎么也找不回当时看的感觉了,唉……
  •     我爱快意恩仇的野夫,只是他太过执着于一些表面的刀光剑影,文失其味道和深度。和余秋雨一样造作。
  •     读这个的时候正在写“寻根之旅”,感触颇深。
  •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苦难,野夫用回忆的形式,写出那一代人的悲欢离合、命运多舛,那种至深的亲情友情,感动着我。我庆幸生活在这个时代,这本书让我再次激起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感谢作者!
  •     看出作者用情至深,对自己身边走过的每个的描写,无不让人感动至深。当看到外婆一段时眼睛湿润,每每想起都让我感触颇多。稍有不足之处乃作者之悲观情绪。既然选择浪迹天涯,勿怪身世浮沉。
  •     文白相杂,古风氤氲,真情写就的尘世挽歌。
  •     “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     高中读的,豆瓣没有我读的版本
  •     章诒和曾说:“野夫的作品是由哭泣的大地孕育出来的。他的写法,很传统。情感浓烈,但有控制。文字朴素,又带着优雅。对人的描写采用白描,对事物的思考也是东方式的。作品是简单里有复杂;文字是平实中有华采,温和的朴素的诉说,能触摸到他滚烫的心。故事很苦,和最近的天气一样凉
  •     真实的国民史的背后才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感谢野夫的真诚,让我看到不一样的回忆。
  •     “故乡于很多人来说,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这样遗忘,它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对于故乡,一直心情十分复杂。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根的人。当别人能指着哪条街说出自己当时干嘛干嘛的时候,我却对什么都好像不是很熟悉的样子,挺难过的,感觉自己童年很贫乏。而且事实上,当初与我分享童年时光的那些人,也早已丢失了联系。毫无疑问故乡在我身上刻下了很深的烙印,对此我并无反感,甚至还挺开心。但是,现在回到故乡,面对我那乏善可陈的记忆,又总觉得这里成为了异乡。对很多人来说,让他们回到故乡,他们肯定是会很高兴接受的是吧?但是如果让他们在故乡住上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恐怕就没那么惬意了。一声叹息。
  •     “走,野哥带你看江湖。”野夫的江湖读来是荡气回肠的,是属于我们近代的江湖,他们的上一辈人的生命都活成了一个江湖,这样细细想来,似乎我们每一个家族的历史都仿佛可以成为一本书,只是野夫有着一双犀利的眼睛和华丽的文笔,这是我们所不及的。
  •     啥时候看的 估计高中 突然想起来就顺手补一下 是不是一个月没看书了(不对我看了电工财力流力...)
  •     今夜 我一个真小人 伪君子一般坐着
  •     喜欢一个作者可能是文字功底好、或者你能讲有趣的故事。野夫给我的感觉更是说有文化底蕴的。
  •     一上午速读完了,两百页的书,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生命不是话剧,可以彩排一次再正式登台。他们的悲剧一次性上演,就挥霍完了他们的一生。
  •     情意深长
  •     回忆。第一次,一个人在家读书会感到孤独。
  •     两袖清尘一枕愁,飘零身世等浮沤。白头休废名山事,拍剑东来还旧愁。这是我看到的野夫的半生,如江湖游子错生时代历经磨痕,喋血而出的一部著书。读完后一边荡气回肠,一边唏嘘不已。不过可能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对这种文辞浮华的回忆录式文章,难以再表达绝对的推崇了。
  •     短评一楼太赞了。厌恶那种是非不分纯替别人自己承担的无情无性,不过对于时间这件事儿,人一定得是坚强的,至少对过去是云淡风轻的,成文即止的!
  •     在书中剖析残忍教育,声讨残害心灵的阴谋,洗涤文化中的胎毒。
  •     澎湃激越的文字,这样酣畅的散文不多了,但有时不免滥情。礼失求诸野,利川有真人。如果能洗去那种最后的贵族般的怨气会更好。
  •     第一次读土家野夫的书,开篇就被震荡到了,可惜后面几篇显得就有些薄弱了,但是仍不妨碍我读完后立刻再次温读。
  •     好久不看散文了,钟意几篇也是难得。
  •     野夫怒见不平处 磨损胸中万古刀
  •     前面几篇还看哭了呢 讲外婆啊 母亲啊 有点亲人的同感但是后面因为背景和年龄和我相差太远了 作者遇到的这些人啊事啊 对活着安逸时代的我来说简直像虚幻 暂时看不太懂
  •     利川离故乡大概就是一条河的距离。
  •     12年读时对于很多细节没有那么多的感悟,当时只觉得作者文笔很棒,时而舒缓,时而豪迈,有现代文的幽默,也有古文的优雅。重新读过,还是最喜欢(江上的母亲)和(大伯的革命与爱情)这两篇。对于那个特定时代和特殊事件,这些实实在在的人物经历过的事情,或许是他们的悲哀,但又有谁能说清,或许他们正是背负着那个时代的使命,用自己的不幸和微薄之力推动了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无法穿越回去亲眼目睹故乡,故人,故事;但从这一篇篇文字贴切生动的描述,这些即使挣扎在死亡线边缘的人们,却用生命在展现着自己的信念,情怀,甚至那些无力的抗争和对命运的妥协也显得是那么的“合时宜”。不是小说,文字栩栩如生,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写下这文字。如同序里面所说,作品什么档次,要看作者的心灵是在什么档次。心灵在文字的后面,自然文字会有灵性。
  •     还蛮感人的 但是有一些刻意
  •     时代的悲歌
  •     出差的往返航班上读完了这本书,屡屡泪目
  •     柴静的序写得很好 但整本读起来 有些遣词用句重复 我个人不太喜欢一本书里有重复的内容或写法 我相信这样的书写出来对作者自己是意义重大 我们读来多少只是路过
  •     很具有那个时代的影子,深深地对对个人的悲剧和时代的无奈的同情。
  •     4月7日;12万字
  •     深情满满,触目动容
  •     微风漾水,淡霭凄林,恍若巨石,黑暗中撕心裂肺,凉夜中砉然断裂。
  •     文笔确实很好,真的很好,但是这本书我不喜欢。很多地方透着一股子让人不太舒服的味道。这本书有些像文字版《老炮儿》,《老炮儿》这种故事,第一次看你敬佩,第二次看你就有些烦了。或许我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吧。多给的一星是因为文笔。全本最喜欢外婆那篇,最不喜欢大伯那篇。
  •     写实小说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戏剧人生
  •     为何从前一版竟在豆瓣找不到了???2014年4月伴着雨声,在家中读完,感慨此生与鄂西渝东之缘。两个月后送了一本给重庆万州的朋友,就和他在一起了。是为前任。虽然读着野夫的文字略觉别扭,不似民国作家那般“吐”字自然,但毕竟是别具含义的一本书,因此也变得特别了起来。
  •     文笔很好,可以看到诚挚的情感。当做历史回忆读就好。
  •     虽然还是新鲜的历史,野夫这样的人和文笔已经像是传说了。
  •     几次流泪,情感真实又震撼。
  •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人在江湖啊 中信版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