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清官场30年

出版日期:2015-2-1
ISBN:9787218098258
作者:黄云凯
页数:388页

作者简介

中国地方官吏的政治生涯缩影
改编自清代研究珍贵史料《道咸宦海见闻录》
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大员张集馨的真实官场日记
实录政以贿成的腐败制度、寡廉鲜耻的官场宵小、内忧外患的政治变局
一代名相、死磕派、大老虎、官痞、纨绔子弟、将帅兵勇、番邦夷人……一部官场生态白描本
从“读圣贤书,初心不负”到“用黄老术,唾面自干”
写尽一位仕途坎坷、洁身自律、敬业务实的地方官员在统治体系中的尴尬与悲凉
原著为《道咸宦海见闻录》,是清朝要员张集馨的自叙年谱,是其任职其间所经历的官场人事浮沈的敏锐观察及看法之记录。名为年谱,其实几乎等于小说,对官场鬼蜮情形,刻画入微,不亚于清末之《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比其他同类小说更真实,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研究清史名家在写道咸历史时都多次引用本书。原著以文言写成,虽然文笔清丽,但对当下的普通读者而言,通读亦非易事。译著者易文为白,删繁就简,将史实重新连缀成文,是为《我在大清官场三十年》。作品为“口述历史”风格,不戏说,不歪曲,语言生动,故事性、知识性强。作者将历史材料以活泼风趣的语言进行加工,可读性很高。
张集馨,字椒云,别号时晴斋主,江苏仪征人,生于嘉庆五年(1800年),死于光绪四年(1878年)。1829年中进士后,在翰林院供职。1836年,受道光皇帝的“特简”,外放为山西朔平知府。此后三十年间,在山西、福建、陕西、四川、甘肃、河南、直隶、江西等省任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署理巡抚等职。同治四年(1865年)被劾革职,告别宦海生涯。

书籍目录

我是谁
1836年道光十六年
出掌朔平府
“穷翰林”受特简
满营兵闹饷
1837年道光十七年
那些年,我们这样灭蝗
赈灾银子难筹
飞来蝗祸
规矩是我定的
1838年道光十八年
怪事处处有,太原特别多
政声初起
代理太原府,兵匪一家亲
这个讼棍不好缠
曾经有十万两银子放在我面前
1839年道光十九年
这里没有潜规则
悼亡
回任
代理雁平道
传说有人被奸杀了
余波荡漾
狗咬狗,一嘴毛
1840年道光二十年
官场“死磕派”
哈罗暹被我驯服了
丧心昧良的亏空案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
英军未到扬州先乱
在山西的最后半年
鸦片战争前夕的扬州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
从将军到难民
颜伯焘“输人不输阵”
漳州让我大开眼界
抵抗英夷
逃难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
丁忧在家,恣情山水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
起复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
天下道府第一肥缺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
肥缺变苦缺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
臬司是个杀人活
代理陕西臬司
升职离陕
皇帝的教诲
升任四川臬司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
四川乱象
啯匪很嚣张
奸夫也念佛
没有奸夫的奸杀案
牢头绑官差
到处都是狗咬狗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
四川的臬台比藩台忙
治匪初见成效
同性恋引发的凶案
明目张胆的强奸
隐瞒盗案与诬良为盗
化外之民
放炮
升任藩司——最后的陛见
1850年道光三十年
第一次任甘肃藩司
皇上大行
整顿吏治
征剿野番种祸根
1851年咸丰元年
第一次被贬
拐道山西查贪污
革职流放
1852年咸丰二年
遣戍军台
1853年咸丰三年
第二次被贬
在钦差大臣与直隶总督之间左右为难
见贼先奔的津勇
1854年咸丰四年
迎击长毛,屡败屡战
从独流到舒镇
从阜城到临清
从清水塘到高唐
被马踹了一脚
琦相病逝

1855年咸丰五年
前头捉住了李开芳
重回军营
统帅换成了僧郡王
水淹冯官屯
探亲
1856年咸丰六年
咸丰像个“包打听”
最后的江南大营
扬州城陷
年轻皇上的召见
桂良前倨而后恭
1857年咸丰七年
再任甘藩
上梁不正下梁歪
穷斯滥矣
清官不到头
边境不宁
1858年咸丰八年
臬司、藩司、代理藩司同时丁忧
边患难靖
丧事也敛财
哀悼兼慈
震惊朝野的顺天科场案
宵小横行
1859年咸丰九年
咸丰还是那个咸丰
避世桃源
再见咸丰
1860年咸丰十年
两个总督,我都合不来
纨绔子弟治下的福建官场
如此督抚
处处要用钱,人人都搂钱
糜烂的军事
弱国的外交
离任
曾国藩也刮地皮
我眼中的湘军将领
第三次丢官
1861年咸丰十一年
赋闲
1862年同治元年
陕甘回变
1863年同治二年
过了一回巡抚瘾
1864年同治三年
补好了东南,又烂了西北
1865年同治四年
告别官场
后记:纠结的时代和纠结的我

内容概要

黄云凯,湖北沔阳人氏。自幼喜文,长而学史。七岁进学,小学而大学,学生而教师,至今三十五年。手不释卷,脚不停步,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不走港澳,读书尤爱野史。惜乎情才俱短,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也。转而效仿黄氏先辈季刚先生,三十之前读而不写,五十之前述而不作。述者,借古人之酒杯,浇今世之块垒也。


 我在大清官场30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1、第一站 右玉 职务 山西省朔平知府(1836年五月二十四日奉旨,九月到任,1841年三月十五日升职离任),巡抚先是申启贤,后是杨海梁;布政使先是由庆林代理,后为张兰沚,按察使瑞元,雁平道章荆帆。1838年七月——1839年三月,代理太原知府1839年四月——1839年八月,代理雁平道,驻代州1840年六月——1840年十二月,二次代理雁平道驻代州2、第二站 漳州 职务 福建省汀漳龙道(1841年三月十五日奉旨,年底到任,1842年三月十五日丁忧离任),闽浙总督怡良,福建巡抚刘鸿翱。3、第三站 西安 职务 陕西督粮道(1845年正月十七日奉旨,三月十六日到任,1847年六月离任),巡抚先是李石梧,后是邓廷桢,然后是林则徐,最后由杨以增代理;1846年三月——1846年七月,代理陕西按察使1847年正月——1847年六月,兼代理陕西按察使4、第四站 成都 职务 四川按察使(1847年六月奉旨,十一月初八到任,1849年八月十三日离任),总督琦善,布政使先是陈士枚,后为吴振棫。1848年八月——1849年二月,代理四川布政使5、第五站 贵州 职务 贵州布政使(1849年八月十三日奉旨,未及赴任即于十二月调任甘肃布政使)6、第六站 兰州 职务 甘肃布政使(1849年十二月奉旨,1850年二月初八到任,十一月二十八日调离),总督琦善,按察使明谊。7、第七站 开封 职务 河南布政使(1850年十一月奉旨,1851年三月到任,六月革职),巡抚潘铎。8、第八站 西北军台 身份 犯官(1852年五月到达,十一月获赦)9、第九站 开封 职务 河南按察使(1852年十一月奉旨,赴任途中调任湖北按察使)10、第十站 武昌 职务 湖北按察使 (未到任)11、第十一站 开封 职务 河南按察使(1853年正月赴任湖北按察使途中奉旨,立即到任,二月升值离任),巡抚陆应谷。12、第十二站 保定 职务 直隶布政使(1853年二月奉旨,十月革职),总督桂良。13、第十三站 胜保军营 身份 犯官(1853年十月奉旨,1855年正月,胜保获罪,由僧格林沁接管)14、第十四站 僧格林沁军营 身份 犯官(1855年四月获赦)向荣军中听差 五品 (1855年九月奉旨,1856年二月至军,旬日之后告病辞归)15、第十五站 兰州 职务 甘肃布政使(1856年九月奉旨,1857年二月到任,1858年四月丁忧离任),总督乐斌,按察使明绪。16、第十六站 福州 职务 福建布政使(1859年九月奉旨,1860年正月到任,四月初十调任江西),总督庆端,巡抚瑞瑸,按察使裕子厚。17、第十七站 南昌 职务 江西布政使(1860年四月初十奉旨,六月二十一日到任,七月被弹劾革职),总督曾国藩,巡抚毓科。18、第十八站 西安 职务 陕西按察使((1863年正月奉旨,三月到任,1865年正月获罪),巡抚先是瑛棨,后是刘蓉。1863年四月——七月,代理陕西布政使1863年七月——1864年三月,代理陕西巡抚1864年九月,奉旨赴甘肃处理回民起义
  •     这是一位晚清官员张集馨的笔记,出版社选择精要内容,翻译成白话文,并刻意模仿《明朝那些事》的写法,加入许多流行语、网络语。内容很精彩,但加入的流行语太过粗俗,实在不能流传长远。摘写一些内容:1. 张集馨在四川任职时,与琦善共事。琦善是四川总督,张集馨是布政使。琦善去了四川,讨伐了一处土司,并作为一项政绩报给道光皇帝。但也有人说琦善是因为在鸦片战争中过于软弱(就是那个力主议和而被皇上撤职的琦善),一心在四川总督的位置上显得强硬一些,而且据说并没有作战,部队出发前对方已经投向了,因此出兵只是虚张声势,博取资本而已。张集馨在觐见道光皇帝是,皇上专门询问了这个事情,可见皇上对谁都是不放心的,听到了小报告,也在找合适的人核实。2. 张集馨对琦善、林则徐评价颇高,对曾国藩的湘军集团评价就不高,主要是琦善对张集馨评价很高,并在给皇上的密考中推荐了张集馨,而湘军集团与张集馨有矛盾。一个人对他人的评价,很难摆脱这些主观因素。官场上倾轧、推诿,互相指责的事太多,能够有互相帮扶的,自然会表示感激和欣赏,并给予正面评价。得好处的人多了,自然说你好的人就多了,大家对你的评价高与低,就是在于你施惠了多少人。完全靠水平赢得认可的,是很难的,恩惠才是赢得好评的关键。3. 日记中,张集馨每做一事,都能把积弊去除,一改前任庸政面貌。张集馨似乎是位诸葛亮似的人物,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完成了许多不可能的任务,同时又对周边的官僚同事给予猛烈的批评。一个人总是自视太高,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这份日记中看得特别清楚。4. 办理旗兵案件时,旗兵仗势欺人,一方面得罪了许多官僚、书吏,另一方面做事嚣张,违法犯罪的事情不少。张集馨对旗兵虽然厌恶,但一开始也没有能力去捅这个马蜂窝,去杀一杀旗兵的气焰。直到等到一件大案发生,一个旗兵头领犯下了杀人越货的重罪,于是抓住这个把柄狠狠的追查。对待嚣张的敌人,应该是等着他犯错后才下手,嚣张自有他嚣张的理由,嚣张也自有他嚣张的弱点。要等到有利的形势多了,才能采取行动,如果贸然动手只能是惹一身麻烦。5. 人心险恶。张集馨的大伯家的两个兄弟刁蛮,卑鄙。因为张集馨家境较好,他们就想方设法要来讨些钱,竟然卑鄙到兄弟一人到张集馨家门口上吊,指望张集馨出来给钱,如果张集馨不出来,就用死者的事情来讹诈张集馨。韩知州病重,担心自己亏空银两会死后带来麻烦,因此央求巡抚让他的至交好友董某来接他的位置,巡抚答应了,董知州走马上任。没想到董知州上任后继续亏空,并把帐完全算在前任的头上,并报告立案。6. 福建水师与海盗一家。父亲做海盗,儿子做水师的情况比比皆是。水师的兵丁,误了差事被开除就去当海盗,水师招募兵勇,海盗就来报名。7. 处处陋规,处处收钱。福建兵工厂建造舰船,都要水师派人验收后交船。如果不给钱,水师就是不接收舰船,白白让修好的舰船生锈变旧。国家为了补贴青黄不接时的农户,下拨钱粮用于购买种子,这个钱完全被书吏冒名领取了,老百姓是拿不到分文的。为了对抗英国舰船的入侵,漳州每个乡镇都雇佣了兵勇,但明显有些乡镇的兵勇并没有实际用处,张集馨想要撤掉这些兵勇减少粮饷开支。但是知县马上跑来汇报,如果不吃几年空响,之前招待总督大人所花费的上万辆银子就没有着落了,张集馨也不得不改了主意。8. 虞协任知府时,与首道姜梅很好,两人书信往来中,姜梅写了许多不应当的话。虞协突然病故,虞协的妻子李氏是个十分阴险的人,立刻拿着虞协与姜梅的通信上告,说姜梅逼死了虞协,并威胁告到北京去,无非要让姜梅出一笔钱。姜梅合计后让李廷扬去解虞协的缺,并嘱咐李妥善处理此事。李廷扬到任后,诡称自己是虞协的生前好友(事实他和虞协素不相能),在灵堂上嚎啕大哭,深深感动了所有在场人员,之后李廷扬安慰虞协夫人李氏和幼子,并询问虞协生后事。李氏相信了李廷扬,并把告姜梅的事与李廷扬商量,李廷扬假装不知,并帮李氏出主意:虞协生前拖欠款项都由李廷扬解决,姜梅那边有李廷扬去沟通,让姜送一份厚礼,于是李氏就把书信交给了李廷扬。李廷扬烧了书信,之后虞协的欠款就无人过问了,李廷扬不管,姜梅也不管。
  •     《我在大清官场30年》这本书无关穿越事。此书中的“我”,名张集馨,嘉庆五年(1800年)生,道光九年(1829年)科举及第考中进士。此后三十年间,先后在约八个省市任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署理巡抚等职,做官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在官场沉浮之间,作自叙年谱,对三十年清朝官场的鬼蜮情形,刻画入微。经黄云凯先生编著,这本真实版的清末《官场现形记》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了。此书叙事所涉及的地域较广,时间上贯穿清末,包含了近代的一些历史大事,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张集馨本人也与一些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有所交集,为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历史提供了一份相对较为真实可信的文本。我依序读之,颇有感触,择其要者,列于此文。首先我感觉,要能相对更清晰、更客观的了解一些历史人物,除了读通史读物,最好还是要读一点当年时人所著的年谱、笔记等,再加上用自己的头脑对不同读物几方印证,善加分析,方可略微窥见历史人物在当时的真实风貌。书中出现了好几个历史人物,如林则徐、琦善、邓廷桢、曾国藩等。林则徐在历史教材中是民族英雄,但在当时没有这个说法,不过他的操守当年确为人们广为传颂。在我的印象中,邓廷桢与林则徐合作,积极禁烟,是个主战派;在此书中,却记录有他在任甘肃藩司时,为讨好朝廷,竟虚报每年可从开垦荒地所能征收的粮草数,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导致官民交困,遭人痛骂;琦善在官场中为人正直,受人敬重,张集馨视之为国之栋梁,可他在我之前接触到的史书中是个卖国贼、投降派;曾国藩的文治武功似乎都为后人所称道,而书中也曝光了他在弹压太平天国之时为凑军费而进行的刮地皮的事。看来历史人物形象的丰满,需要人们从不同视角去注视,去观察,因为人性是复杂的。我现在看历史人物,越来越喜欢从不同侧面来看,再慢慢走近;我宁愿存疑,也不愿轻易去接受仅仅一本书、尤其是教材的结论。其次,清朝皇帝颇为勤政与熟悉下情。从书中看来,道光、咸丰常与下属(尤其是外派官员)交谈,所谈多为地方民情、官员政德、钱粮经济、军事得失,详细至如每斗谷粮卖制钱多少,地方械斗如何收场等等话题无一不谈。可见,地方情况在皇帝心中其实是很清楚的。这一点,跟我印象里的深宫中的皇帝不一样。第三是关于官场腐败的问题。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官场陋规,吃喝请送,外官对京官的孝敬,京官对外官的勒索。吏治腐败的程度,远超人们想象。在这样一个大染缸里,想要做一个彻底的清官,无疑会处处掣肘,寸步难行。为镇压太平天国,清廷公开卖官鬻爵,设立厘局,铸造大钱,横征暴敛,以加强财政收入。而对这些能致使腐败的政策与后果,皇帝心中也是非常清楚的。他所能做的,是对像类似张集馨这样进士及第的人才“特简”,并面谈勉励,希冀官员外放到地方后能精忠报恩,兴利除弊;以及对被别人弹劾的贪腐官员进行查问饬拿。多少年以后,后人再回过头去看这一段反腐败历程,让人笑,也让人叹。一种体制,不断地培养腐败,然后又不遗余力地去反腐败,这太分裂了。想来古今之事何其相似也!第四,民众苦难无尽已。百姓苦,有贼匪时受贼匪的荼毒,无贼匪时受官府的搜刮,而官府的草菅人命,拼命盘剥,比贼匪亦有过之而无不及,令底层民众苦不堪言。懦弱的自当苟活,强悍的便或入官府为兵勇,或直接落草为贼寇,既与官府盘旋,也去勒逼弱民。这是一个典型的丛林社会,在上者鱼肉百姓,在下者要么苟延残喘,要么揭竿而起,而揭竿而起的目的,不是为了正义,而是为了跟统治者抢分一杯羹或者索性代替他们。而百姓则永远脱不了苦难的轮回。第五是关于太平天国。文中多有讲述清军与太平军的互有攻掠,此消彼长的征讨与攻讦的拉锯过程,也相对客观地写出了太平军与官府兵勇对各地百姓的轮番烧杀抢掠。黑白与正义,实难分辨。张集馨认为太平天国是一个邪教,洪秀全就是一个邪教教主。这一点从我近年来接触的一些天国史料(比如陶短房著的《这个天国不太平》等)来看,我也倾向于此观点。对于张集馨来说,此种观点固然是由于他所处的社会阶层立场所致,而对于天国自身来说,其实也何尝不是如此。天国高层装神弄鬼,穷奢极欲,生活腐化,却把下属军营分成男营女营,严防男女见面,禁止家庭团聚。如果这都不是邪教,那什么是邪教?此书对清末的社会民情的介绍,尤其是对官场的刻画,真是细致入微,不是小说,胜似小说,而且贵在张集馨对清末的官场做了几乎是写实的披露,并未因自己也是一名官员而对一些官场陋规藏着掖着,也不自我拔高。他的自我剖析,也颇为中肯,值得一读。写于2016-3-23

精彩短评 (总计41条)

  •     枯燥又有趣,一直在厅局级到副部级之间徘徊的“能员”的记录和思考,有些不能说得太细,有些明显偏差和疏漏,但已经足够有价值。重读的话可以读原版道咸宦海见闻录。
  •     随手翻开后记就看到了错字,川端康成都写不对,不知是作者无知,还是责编无能。
  •     纠结!纠结哪!
  •     早知道清末贪腐严重,但没想到有这么严重。
  •     《道咸宦海见闻录》改编,比较通俗易懂,但改编者有点……
  •     与当代还是有些距离,略枯燥
  •     在Kindle上读完了《我在大清官场30年》。就是《道咸宦海见闻录》的蹩脚现代翻译版。作者你的中学古文是不是语文老师教的?多年前在学校图书馆读过《道咸》一书,在读此书感觉有的地方不太贴合。不过1.99元的特价价格也是很好的。 ps又在K上入了几本凤凰周刊文丛:台湾启示录、大浪淘沙。准备元旦出去时看看。纸书在读罗云锋的《人与情》这是他的读书札记,知道此人是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一篇文章。在华东师大开了一门人情关系学的课,慢慢读吧。挺好,上山了读忧郁的热带,下来了就读这个,挺好。
  •     第70本。本名《道咸宦海见闻录》可以说是张集馨回忆录。慢慢的读这种回忆录,感觉混一场确实无聊。值得一览。此官何事最忙,冠盖遥临,酒醴笙簧皆要政;笑终岁为人作嫁,脂膏已竭,亲朋僮仆孰知恩?
  •     流摊,陋规,别敬,还有一桩桩近乎荒诞的案件。近世中国也许地无封建,人心社情却实实在在是封建。那古代社会绝不是含情脉脉的田园诗。
  •     民族英雄的黑材料、祸国奸臣的洗白帖,看一个非著名典型儒家知识分子在肮脏腐朽的晚清政局中辗转腾挪,终而庸碌无为的一生,这是大时代的奏鸣曲,也是小人物的墓志铭……椒云先生一生难改路人本质,这又何尝不是你我。
  •     好看,挺多料的!
  •     流水账,并无多大分析
  •     从“望尽天涯路”到“却道天凉好个秋”。过去的官比现在的官难当啊!
  •     正史,不是戏说的,很真实的清代官场。很有意思!
  •     有点意思,送礼已经有规则
  •     有意思!
  •     张椒人云先生对琦文勤公评价甚高,各种能力实在是远超时人。
  •     好书,我猜能够读原文的话肯定更好,可惜文言功底不行不敢啃。
  •     除了历史性外,我突然在回想中又感到,这本书还对于我自己的人生有许多启示。看着作者的人生,我突然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想法。回头看自己所经和未来的人生。我感到第一是要有能力,做好准备,虽不一定最后事事如己所愿,但总是有了机会,就如作者是一个能吏,早年能被认可,后来的起复,都是其能力使然,道路虽坎坷崎岖,但毕竟真才实学。其次是不忘初心,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凡是要有勇气反抗,对于看到的陋规陈俗要敢于改变,要身在其位谋其政,生逢乱世,作者仕途不顺,导致他从一个有能之人慢慢蜕变成一个退身自保,苟延残喘之人,不同意见不敢提,改变弊病不敢做,懦弱不敢,让人不齿,他堕落了,学会逃避了。为了点滴之私,忘记为官初心,忘记自身之责任,实让我惊醒,做人要不忘初心,不管路途是否崎岖艰难。9.28-10.9于俄罗斯
  •     跳着读了读 角度很独特的一本书~
  •     主人公一届读书人,混迹大清官场30年,殚精竭虑勤勤恳恳,立德立功立言,三个目标一样没实现,其实,这不就是芸芸普通人一辈子的结局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那么,人的心态怎么摆?一方面不能没有魄力,这是读书人读着读着渐渐少了的东西,另一面却也要豁达,这是人越活越明白的法宝。总之,主人公的感慨,唤起了目前还是芸芸众生之中的我的共鸣。因此给五星。
  •     现代人翻译的官场笔记,可以浏览。
  •     内容不错,就是白话改写以后变了点味道
  •     这本书真的很棒,原本对那个年代的概念很含糊而空白。里面的用词用句也很有美感,读这些书比较少,对我来说价值很大
  •     值得一读的书。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的有趣视角,日记形式。很多著名的人物比如林则徐、曾国藩、道光、咸丰皇帝在书中没有了正史的呆板描述,而是更加鲜活,更加贴近现实。当然也不排除作者因为官场失意,而对他人吹毛求疵,对自己则大加褒扬,但是还是提供给读者一个在正史书籍上看不到的历史。
  •     与《血酬定律》同时读的。换个角度看历史
  •     这书的形式很有趣,整理了清朝外省官员的官场笔记,要是有京官的对照来看就更好玩了。
  •     立意和内容都可以,就是文笔不敢恭维。
  •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催生了现代中国,然而还有以不变应万变的神奇所在:官场。特别提醒此书属流水账,读起来略枯燥,更唯有身体制中人方能体会个中苦辣酸甜。
  •     人性的摇摆
  •     1、琦相最大的缺点就是心高气傲 ,目空一切 ,当世名公巨卿 ,很少有进入他的法眼的 ,对人常常不假辞色 ,令人难堪 。所以朝臣对琦相的评价与口碑 ,毁多誉少 。再加上琦相待人处事多用权术 ,不能开诚布公 ,这是他的一大瑕疵 。2、《尚书 》上说 : “必有忍 ,其乃有济 。 ”佛则说 : “我得成于忍 。 ”以前在甘肃被同僚排挤 ,我曾自作对联 : “读圣贤书 ,初心不负 ;用黄老术 ,唾面自干 。 ”
  •     有些失望。改编《道咸宦海见闻录》,原本是好事,但也不能照单全抄吧?原作本来就很散,作者未加改进,给人一种很凌乱的感觉。无论作为学术著作,还是小众科普读物,都挺失败。
  •     那啥 枯燥就对了
  •     官场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白话文辞,读起来非常顺畅。
  •     官场阶层,无人不贪。自上而下的统治结构,对于尸位素餐贪污腐败根本无计可施。
  •     很多对付奸人的细节。值得入手。
  •     《我在大清官场30年》是按晚清正部级官员的私人笔记《道咸宦海见闻录》改写的白话版,也算口述史,谈改革,反腐,司法,吏治,军政,历历在目,感同身受。想起希德罗德那句话,太阳底下,从来没有什么新鲜事。
  •     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的白话版本。一个道光和咸丰年间的省厅级官员的日记。比较粗线条,一本书记录了他的一生。但是还是值得读的,了解一些清朝的官场生活。我是和《给曾国藩算算帐》一起读的,收获很多。
  •     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吏治
  •     挺形象生动的,对于我们初入职场的人来说还挺有职场教育意义的。
  •     这种变小众学术读物为大众通俗读物的翻译模式称赞,又不不合时宜的去点评,好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