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四十自述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07538373
作者:胡适
页数:192页

作者简介

《胡适:四十自述(图文典藏版)》内容简介:《胡适四十自述》是胡适生前唯一亲笔撰写的记录其早年经历和心路历程的自传,也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作。在《胡适:四十自述(图文典藏版)》中,胡适回顾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全面总结了自己早年的心路成长历程。
《胡适:四十自述(图文典藏版)》是胡适先生与自己的过去进行的“心灵对话”,读《胡适:四十自述(图文典藏版)》我们可以从中感受胡适先生特有的睿智、幽默与文化气质,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真实的胡适,特别是胡适青少年时代的心路成长历程。

书籍目录

自序 序幕 我的母亲的订婚 第一章 九年的家乡教育 第二章 从拜神到无神 第三章 在上海(一) 第四章 任上海(二) 第五章 我怎样到外国去 附录 逼上梁山 台湾版自记 胡适年谱

编辑推荐

《胡适:四十自述(图文典藏版)》秉承了胡适先生一贯的治学与处世理念,没有忌讳,更没有掩饰,作者以一种诚恳坦白的态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鲜活”的胡适。最令人震撼的是,他甚至把自己少年时代打麻将、喝酒、逛窑子、醉倒在马路上与巡捕打架等种种恶习,均毫无讳饰地写出来,这使读者读来倍感真实与亲切。

前言

我在这十几年中,因为深深的感觉中国最缺乏传记的文学,所以到处劝我的老辈朋友写他们的自传。不幸的很,这班老辈朋友虽然都答应了,终不肯下笔。最可悲的一个例子是林长民先生,他答应了写他的五十自述作他五十岁生日的纪念;到了生日那一天,他对我说:“适之,今年实在太忙了,自述写不成了;明年生日我一定补写出来。”不幸他庆祝了五十岁的生日之后,不上半年,他就死在郭松龄的战役里,他那富于浪漫意味的一生就成了一部人间永不能读的逸书了!    粱启超先生也曾同样的允许我。他自信他的体力精力都很强,所以他不肯开始写他的自传。谁也不料那样一位生龙活虎一般的中年作家只活了五十五岁!虽然他的信札和诗文留下了绝多的传记材料,但谁能有他那样“笔锋常带情感”的健笔来写他那五十五年最关重要又最有趣味的生活呢!中国近世历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就都因此受了一桩无法补救的绝大损失了。    我有一次见着梁士诒先生,我很诚恳的劝他写一部自叙,因为我知道他在中国政治史与财政史上都曾扮演过很重要的脚色,所以我希望他替将来的史家留下一点史料。我也知道他写的自传也许是要替他自己洗刷他的罪恶;但这是不妨事的,有训练的史家自有防弊的方法;最要紧的是要他自己写他心理上的动机,黑幕里的线索,和他站在特殊地位的观察。前两个月,我读了梁士诒先生的讣告,他的自叙或年谱大概也就成了我的梦想了。    此外,我还劝告过蔡元培先生,张元济先生,高梦旦先生,陈独秀先生,熊希龄先生,叶景葵先生。我盼望他们都不要叫我失望。    前几年,我的一位女朋友忽然发愤写了一部六七万字的自传,我读了很感动,认为中国妇女的自传文学的破天荒的写实创作。但不幸她在一种精神病态中把这部稿本全烧了。当初她每写成一篇寄给我看时,我因为尊重她的意思,不曾替她留一个副本,至今引为憾事。    我的《四十自述》,只是我的“传记热”的一个小小的表现。这四十年的生活可分作三个阶段,留学以前为一段,留学的七年(一九一○一一九一七)为一段,归国以后(一九一七一一九三一)为一段。我本想一气写成,但因为种种打断,只写成了这第一段的六章。现在我又出国去了,归期还不能确定,所以我接受了亚东图书馆的朋友们的劝告,先印行这几章。这几章都先在《新月》月刊上发表过,现在我都从头校改过,事实上的小错误和文字上的疏忽,都改正了。我的朋友周作人先生,葛祖兰先生,和族叔堇人先生,都曾矫正我的错误,都是我最感谢的。    关于这书的体例,我要声明一点。我本想从这四十年中挑出十来个比较有趣味的题目,用每个题目来写一篇小说式的文字,略如第一篇写我的父母的结婚。这个计划曾经得死友徐志摩的热烈的赞许,我自己也很高兴,因为这个方法是自传文学上的一条新路子,并且可以让我(遇必要时)用假的人名地名描写一些太亲切的情绪方面的生活。但我究竟是一个受史学训练深于文学训练的人,写完了第一篇,写到了自己的幼年生活,就不知不觉的抛弃了小说的体裁,回到了谨严的历史叙述的老路上去了。这一变颇使志摩失望,但他读了那写家庭和乡村教育的一章,也曾表示赞许;还有许多朋友写信来说这一章比前一章更动人。从此以后,我就爽性这样写下去了。因为第一章只是用小说体追写一个传说,其中写那太子会颇有用想像补充的部分,虽经堇人叔来信指出,我也不去更动了。但因为传闻究竟与我自己的亲见亲闻有别,所以我把这一章提出,称为“序幕”。    我的这部《自述》虽然至今没写成,几位旧友的自传,如郭沫若先生的,如李季先生的,都早已出版了。自传的风气似乎已开了。我很盼望我们这几个三四十岁的人的自传的出世可以引起一班老年朋友的兴趣,可以使我们的文学里添出无数的可读而又可信的传记来。我们抛出几块砖瓦,只是希望能引出许多块美玉宝石来;我们赤裸裸的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二二,六,二七,在太平洋上

内容概要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最重要的领袖之一。1962年病逝于台湾。

名人推荐

错过胡适,中国错过了一百年。——熊培云话说从头,要了解胡适,《四十自述》应是必读的第一部书。——唐德刚,著名历史学家作为胡适传记的“模本”,最典型的莫过于他的《四十自述》了。试问到现在为止,哪一个为胡适立传的人,对胡适早年生涯的叙述不是跟着《四十自述》亦步亦趋?——江勇振,学界公认的最权威的胡适传记作者美国印第安那州私立德堡大学历史系教授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蒋介石全书文字简洁,叙述生动,自具胡适文章的特色。尤其可贵的,是书中的一种诚恳坦白的态度,像第四章自述自从新中国公学解散后,心绪郁牢,生活渐趋颓废,染上许多恶习。他把自己那时打麻将、喝酒、逛窑子、醉倒在马路上与巡捕打架,种种事情,均毫无讳饰地抽写出来,这样使读者见得学者原来也不是超人,也有同凡人一样的缺点,便更对发生亲切的情感了。——苏雪林,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适之先生幼年是中国文化的产儿,适之先生的少年和中年是英美文化的产儿,读了胡适《四十自述》可以明了适之先生,以及幼受中国教育,长受英美教育人格的养成的过去。——默莊,1936年第1期《人物月刊》书评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我也是当时读了姚烈士的遗书大受感动的一个小孩子。夏天我去投考,监试的是总教习马君武先生。国文题目是《言志》,我不记得说了一些什么,后来君武先生告诉我,他看了我的卷子,拿去给谭心休,彭施涤先生传观,都说是为公学得了一个好学生。 我搬进公学之后,见许多同学都是剪了辫子,穿着和服,拖着木屐的;又有一些是内地刚出来的老先生,戴着老花眼镜,捧着水烟袋的。他们的年纪都比我大的多;我是做惯班长的人,到这里才感觉我是个小孩子。不久我已感得公学的英文,数学都很浅,我在甲班里很不费气力。那时候,中国教育界的科学程度太浅,中国公学至多不过可比现在的两级中学程度,然而有好几门功课都不能不请日本教员来教。如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博物学,最初都是日本人教授,由懂得日语的同学翻译。甲班的同学有朱经农,李琴鹤等,都曾担任翻译。又有几位同学还兼任学校的职员或教员,如但懋辛便是我们的体操教员。当时的同学和我年纪不相上下的,只有周烈忠,李骏,孙粹存,孙竞存等几个人。教员和年长的同学都把我们看作小弟弟,特别爱护我们,鼓励我们。我和这一班年事稍长,阅历较深的师友们往来,受他们的影响最大。我从小本来就没有过小孩子的生活,现在天天和这班年长的人在一块,更觉得自己不是个小孩子了。 中国公学的教职员和同学之中,有不少的革命党人。所以在这里要看东京出版的《民报》,是最方便的。暑假年假中,许多同学把《民报》缝在枕头里带回内地去传观。还有一些激烈的同学往往强迫有辫子的同学剪去辫子。但我在公学三年多,始终没有人强迫我剪辫,也没有人劝我加入同盟会。直到二十年后,但懋辛先生才告诉我,当时校里的同盟会员曾商量过,大家都认为我将来可以做学问,他们要爱护我,所以不劝我参加革命的事。但在当时,他们有些活动也并不瞒我。有一晚十点钟的时候,我快睡了,但君来找我,说,有个女学生从日本回国,替朋友带了一只手提小皮箱,江海关上要检查,她说没有钥匙,海关上不放行。但君因为我可以说几句英国话,要我到海关上去办交涉。我知道箱子里是危险的违禁品,就跟了他到海关码头,这时候已过十一点钟,谁都不在了。我们只好快快回去。第二天,那位女学生也走了,箱子她丢在关上不要了。 我们现在看见上海各学校都用国语讲授,决不能想象二十年前的上海还完全是上海话的世界,各学校全用上海话教书。学生全得学上海话。中国公学是第一个用“普通话”教授的学校。学校里的学生,四川,湖南,河南,广东的人最多,其余各省的人也差不多全有。大家都说“普通话”,教员也用“普通话”。江浙的教员,如宋耀如,王仙华,沈翔云诸先生,在讲堂上也都得勉强说官话。我初入学时,只会说徽州话和上海话;但在学校不久也就会说“普通话”了。


 胡适四十自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胡适大名如雷贯耳,他具体有何成就?青年时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读书时,系主任是当时举世闻名的哲学家杜威;32个荣誉博士;他年仅24岁就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㑇议》,倡导白话文,掀起中国文字改良革命(如果不是他,可能我们今天的汉语会有很大不同,您现在看的文字可能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27岁时即成为北大教授,42岁时已是北大文学院院长,48岁时被任命为当时中国驻美国大使,55岁时成为北京大学校长,67岁时成为台湾中央研究院(这个相当于科学院吧?)院长。可以说,活了72岁、留下44卷《胡适全集》的作者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读书人,是学贯中西、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文坛人物,也是积极参与政治的中国近代史上不可绕过的关键人士之一。胡适为什么在内战后选择了台湾?除了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我个人觉得一方面是毛开的价码太低;二是他和蒋私交很好。他在安徽度过了早年时期,安徽真是宝地,出了不少能人,陈独秀以及他同时代和后来很多杰出人物也是安徽人。在这本前半生自传里,胡适回忆了父母的结合、自己的幼年、少年及青年早期出国前夕时代的成长、求学经历。自传写到20岁去美国留学前夕即结束了,附录《逼上梁山》写的是胡适发起文学革命、倡导白话文的来龙去脉。因此,这本小书对了解胡适早年生活、成长经历,欣赏胡的白话文笔及一些小诗,及了解当时文学发展经历都有很好的帮助。国之栋梁如何养成我喜欢读名人传记,因为真实生活远比虚构的小说精彩,看看这些人的人生轨迹,也许能对培养人生观有所帮助;恰好我今年也刚到不惑之年。书里提到,胡适自幼喜欢阅读,各种能接触到的书籍都如饥似渴地读,他运气非常好,幼时家境不错,年纪轻轻就有机会读《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名著,11岁就读到了《资治通鉴》这样的书籍,使他对历史发生了兴趣。胡的幼年让人掩卷长叹。我小时也是极爱读书的,一切印刷的文字来者不拒;各种各样的连环画在传阅的小伙伴里是要排队才能看的;小学还没上,有幸从四叔那里找来一套《水浒传》,虽然里面很多字完全不认识,仍然把那些不认得的字个个跳过去,全书看完了。后来上了学,下学、放假常被派去放牛,放牛时手里也总有一本书,常常看得入神,清醒过来时牛已不再吃草,而是把别人家的庄稼啃了半边了。现在回忆下,还真是怀念那种一直阅读到黄昏天光暗去的时刻,虽然完全记不得当时读的是什么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书。因为那时候家境所限,家里没有很多书,胡适读过的这些经典更说不上。人在少幼成长期,往往会经历这么一个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关键海绵性阶段,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能充分满足的(当然虽然从小到大我也是学霸,但绝不敢自比那么有天赋的胡大师);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囤了很多书,有些极为晦涩艰深,我自己也迟迟不愿读,只待2.0出生,让ta到我小时错过的书山尽情畅游。除了喜欢阅读,胡适之所以那么年轻就有那么大的成就,我总结原因还有:从小被当作精英培养。他父亲算是当地颇有影响力的人物,而且思想进步;生下来就被灌输了天资聪颖、适合读书这样的想法;母亲对他倾注了全身心的期望;他自己也很知道用功,自小打下了很好的文字、文学基础。机缘巧合,他碰到了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他虽生在乱世,但那个时代也是知识分子最风光的年代,社会运动以思想为先,知识分子是极有发言权的;并且很早就接触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看资治通鉴领会了无神论;他的名字就来自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适字;实验主义的接触也让他明白知难行易,要勇于去做)。他在各个学校都习惯于做学生领袖,参与学生活动,这对他的组织能力是一种重要锻炼,否则他一生也就仅仅一介书生而已;积极参与报刊的创办,对他的笔头能力及论战能力是难得的提高机会;与各种革命党先进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也给他灌输了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的领导精神。能到美国第一流大学、与当时最顶尖的中国知识分子共同学习交流,当然对他的提高也极有帮助。写于上海至多伦多的飞机上加拿大读书会微信号:careaders

精彩短评 (总计57条)

  •     印刷非常好,内容也不错,很多珍贵的老照片。幸好胡先生去了台湾,否则不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     养料不足啊。。。
  •     很好,是正版的,大力推荐
  •     该书在九州出版社出版的“人生有何意义”一书中已全文收录收录,篇幅尚不及该书全部篇幅的1/3。卓越、当当提供的图书照片往往失实,特别是厚度往往夸张好几倍,有虚假诱买之嫌。但卓越提供了图书的长、宽、厚度的尺寸,部分图书还提供了目录和正文的图片,这一点比当当、京东做得好。
  •     编校有小瑕疵
  •     开篇讲他母亲小时候看神会的那一段尤为精彩。胡适、鲁迅乃至张爱玲用的白话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白话文吧,至于今天我们用的白话文,只能说受污染太严重,完全丧失了传统文化的美感
  •     我是不大喜欢胡适的,这位好好先生实在是太善于表扬与自我表扬了。真学问固然是有一些,但最强的还是做人的学问。原则问题上从来回避,利益问题上巧妙力争。 胡适是白话文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这个来源于他的贡献,也来源于他的抢功。 本来是一群人在美国商议推广白话文,大方向是统一的,只是具体方法上的不同,经过胡适一番描述,俨然成了他一力担当了。妙的是,他还满口替人家解释,他们也是好意,吧啦吧啦,典型的卖了你还能让你感激涕零。 国内的陈独秀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陈的《文学革命论》是公认的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胡也“但他见了我的《文学改良刍议》之后,就完全赞成我的主张”云云。对比两篇文章的题目也可以看出谁更有力了,要知道名正则言顺,纲举而目张啊!豆瓣字数限制,下略
  •     男神
  •     “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深刻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够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
  •     收到书欣喜之余,却失望地发现好几页印刷不但字迹模糊,还有重影。这种质量的印刷严重对不住胡适先生的文字,如何过的质检关的?华文实在太让人失望,第一次买华文出版社的书,不敢恭维。
  •     不得不说,以前死板的他,活了。大家也有任性顽皮之时。
  •     胡适先生在我心中地位,那是毫无疑问的,他的书,是经典,但这家出版社却不敢恭维,说来伤心!科技发达的今天,书版本,纸质,印刷,装订反而不如以前,真是令人不解!!!!
  •     部分页面印刷有重影部分页面印刷有重影部分页面印刷有重影
  •     段落间距忒大了,校对也有少许纰漏
  •     记述了胡适从童年到青年的经历,语言平实,真切动人。不仅是他个人的成长史,也是他青年时期思想的发展史。
  •     “山重水复疑无路,得来全不费工夫”。本来有些怀疑自己的择业路线,寻思这样下去可否有所作为,一次买人物传记专题类图书,瞅见这本胡适亲自写的传记,就下单了,货到一看,适之的文字力量果然名副其实,文风实诚,言之有物。 这一翻阅,不仅肯定了择业的判断,更坚定了文理交融向前迈步的信心。同时,也留给自己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做到深入研究?(以能洞察出问题本质为准,例如胡适研究完文学,能提出白话文运动)
  •     购书很满意,书写的很好,可以了解30年代的中国状态.
  •     就是写的时候由于时间跨度太大可能描述的感觉有些不同。
  •     别看腰封啊,就叫《四十自述》好吗?
  •     胡适他们一代人真的有思想、有理想、有才华、有风骨!
  •     胡先生你深深打动我了
  •     文艺平淡,没有吹嘘的那么好。
  •     书完好无损,谢谢商家内容不评论字太小了,看着费力,好书也索然-----视力好的不读胡适,读胡适的眼力都不济啦。真不知道出版社怎么想的,字搞那么小,留出那么大的行间距干嘛。
  •     正版,书中图片清晰。
  •     书的内容自不必说。版本实在太差。是为了抬高售价而增加印张么?行距那么大,页边距那么大,还有许多的空白叶!好好的一本书,被奸商给糟蹋了。再加一句,个别的段落有明显的错别字。
  •     胡博士不愧是文学改良先行者,文笔晓畅,尤其是关于童年以及母亲的描写,让人动容
  •     严格上还不能说是自传,胡适写的是他人生中最重要几个时期的片段。包括他母亲对他的影响,小时候的教育,到之后去康奈尔和与朋友们关于白话文的争论。看这本之前最好看一下别人写的胡适先生的传记,这对理解这本书有帮助。。。我看的是一本叫做走读胡适的书,很不错。作者文字功底很棒,时不时加上自己重游胡适以前学习居住地方的感受与心得。。。推荐。。。
  •     我本怀着一颗八卦之心来阅读此书,我表示我错了,真的错了。
  •     我不觉得有多好,为什么评分这么高
  •     书不错,正版,非常喜欢胡适的思想
  •     对胡适的兴趣完全出于他的那句“不作无病之呻吟“ 感觉他是个很通透明澈的人 看完了解了他的童年和青壮年时期 对慈母的记述是一本书中最吸引人的地方。
  •     看了《国文国史三十年》后,和此书内容交相辉映,对于中国近代文学革命的始末,可窥一斑。以我之浅薄学识,文学革命格了文言文的命颇有点可惜。如任叔永所说“今日假定足下之文学革命成功,将令吾国作诗皆京调高腔,而陶谢李杜之流永不复见与神州,则足下之功何如哉?” 如今,果然陶谢李杜不再,神州之内,看得懂陶谢李杜的都不多了。文言文改成白话自有其历史意义,文化传播,科学教学,政令通达,甚至句读的出现,都是新立的门户。但如果当初对文言文不是全盘否定,文言之美或能存世。
  •     非常崇拜胡适先生,这本书内容很好,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喜欢。
  •     错过胡适,中国错过了一百年。
  •     比较其他版本应该是多了一个“胡适年谱”,再者,校对上有一些纰漏。
  •     非常值得一看的书.。
  •     通过这本书,看到了一个真真切切的胡适,没有因为身份置身于人群之外,很真实,仿佛就在身边。
  •     薄薄一本个人文化史
  •     读胡适,是从这一本开始的。没想到还没说到出国,就戛然而止了。才知道,原来胡适出身官宦家庭,父曾守护台湾,然不幸早逝。还好,胡适有个严母,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那种。让我想起了大宅门里的二奶奶。
  •     虽然各种吹牛逼,不过对于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还是有所帮助。
  •     漂亮的文字,英俊的适之,青年的典范。
  •     生日,朋友送的书,2014年立冬,宿舍炖了一锅肉。
  •     胡适亲笔写的自述,只可惜内容颇少。
  •     读读大家的传记,确实感受不一样。真正的大家生命的每一刻都是不会浪费的,都是生命的一种积淀。真正的大家,不仅博览群书,更要有一个开放的头脑,准备让浸染在各种思想中,但关键还要保持清醒,逐渐理出属于自己的主线。胡适就是这样逐渐走出属于自己的文学革命之路并成为大家的。
  •     文笔流畅,虽然充斥着对自我的美化和隐晦,但仍然值得一读。当然,本书最大的价值,或许正是作为胡适研究者和爱好者的第一手研究材料。罗志田的《胡适传》里,有不少素材就取之于此。
  •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给别人听的。世上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事件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     看过他那么些讲他的论述传记,这本早已耳熟能详了。但我找不到好的版本啊,我想去台北,我想去好品质的书店。三颗星是因为这个出版社出的版本太逊了,各种校对错误。无语。
  •      这就是真实的人生啊。
  •     如果不是专门研究胡适就没必要看了。
  •     给别人看的自述多少有失偏颇,然而本书还是有些诚意,诙谐轻松增色了不少,足以见证胡适先生的个人魅力
  •     最精彩莫过于胡适在中国公学那一段历史,青年时代最激烈!
  •     该版错别字较多。内容平时,是初了解胡适的首选。
  •     非常牛逼的一本书。
  •     民国时期的大家都想好好认识一下!
  •     校對有誤這件事對於一本自傳來說,是大傷了吧。比如書中會出現一個“一九八一”年這樣錯誤的年份...
  •     胡先生的心路历程
  •     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胡适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