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代码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30666509
作者:吕哲
页数:320页

作者简介

一八九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十四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几部刚刚拍摄好的短片,有《工厂的大门》、《拆墙》、《婴儿喝汤》、《火车到站》等。尽管这些片子的画面质量甚至还不及现在的山寨手机摄像头拍出的效果,但在当时,这些由光影幻化出的“魔术”足以让在座的众人瞠目结舌。从此以后,电影就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不过,只有当故事片诞生的时候,现代电影工业才算真正开始成型。而种类繁多的小说就成了电影拍摄的天然题材库,由此电影改编,或者说是电影故事片对长短篇小说的“译写”就成了电影工业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从科幻小说改编而成的科幻电影,甚至可以说,科幻小说与科幻电影之间的关系远比其他类型的小说与电影之间的关系要密切得多。
一九〇二年,号称“影史上第一位天才导演”的法国人梅里爱推出了经典科幻片《月球之旅》。这部影片取材于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和威尔斯的《首次登上月球的人们》,算得上是第一部改编自科幻小说的电影。虽然受制于当时的电影技术和特效水平,这部仅有二十一分钟的无声片还无法充分展现两位大师笔下气势恢宏的太空旅行,但却让观众们第一次在文字出版物之外,以形象而直观的方式领略到了科幻的魅力。此后,梅里爱又把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搬上了银幕。
自梅里爱之后,众多经典科幻小说被世界各国的电影人改编成科幻片,像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威尔斯的《隐身人》、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等。一九三六年,在H.G.威尔斯的亲自监制下,英国导演孟席斯改编拍摄了科幻片《未来世界的面貌》,将威尔斯在小说《未来世界》中对未来的种种描写,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开创了科幻小说家亲自参与科幻片拍摄的先河。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世界科幻电影的重心转向美国好莱坞。一九五三年改编自威尔斯的《两个世界的战争》的科幻片《世界大战》上映。该片不仅创下了票房佳绩,还是第一部入围奥斯卡金像奖的科幻片,获得“最佳剪辑奖”。随后,好莱坞片商纷纷涉足科幻片,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和《地心游记》,威尔斯的《时间机器》等先后被改编成美式科幻片。
进入六七十年代,好莱坞的科幻片呈现出大分流的趋势,一方面大量打着科幻片旗号的廉价电影充斥银幕,成为不折不扣的票房毒药;另一方面经典作品也不断涌现。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他不仅把英国作家彼得•乔治和安东尼•伯吉斯的作品分别改编成了科幻电影《奇爱博士》和《发条橙》,而且在一九六八年,把阿瑟•克拉克的短篇小说《哨兵》改编成了科幻影史上划时代的杰作《二〇〇一年太空漫游》。同年,改编自法国作家布勒同名小说的电影《猿猴星球》上映。后来,以该片为起点,发展出了波澜壮阔的“猩球五部曲”。同一时期,在苏联、法国、日本等地,改编自科幻小说的电影也层出不穷。
以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系列为起点,科幻片进入了“重特效时代”,制作精良、富于视觉冲击力的科幻片,成为各大电影公司在全球攫取票房的利器。尤其是电脑3D动画技术的出现,更是让科幻片有了质的飞跃。越来越多的科幻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而越来越多的观众也开始习惯于通过电影来接触凡尔纳、威尔斯、海因莱因、阿西莫夫、布雷德伯里、克拉克、迪克、克莱顿等人的作品。
然而,从小说到电影,必然要经历情节和人物的取舍,环境、空间元素的强化,以及场景与对白由风格化向情景化的转变等。想象一下,那些讲述穿越古今、纵横星海,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科幻小说,为了适应电影拍摄的惯例,必须要压缩到九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呈现,这无可避免的会对原著的精彩造成损耗。如果再遇到那些不靠谱的电影公司、二把刀的电影编导,结局会怎样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对于真正的科幻迷来说,只看电影,不读原著将是一个巨大的缺憾。
当然,在今天这个效率为王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更有效率的阅读方式。于是,就有了这部《源代码——从科幻小说到电影经典》。这是一本能够捧在手上的科幻影集!它将带你从熟悉的科幻片开始,深入背后的小说原著,领略那些大师级作家的生花妙笔,讲述作家与小说不为人知的秘密故事。相信,只要是喜欢科幻的人,都会从这部书中有所得。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科幻小说与科幻电影都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时至今日,经济与科技力量日渐崛起的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科幻版图中最富活力的新增长极。了解前人的成就,有助于我们把握未来的方向。但愿,这部书能够成为新世纪中国科幻强势发展的助推器。

书籍目录

当科幻小说遇上光影魔术(代前言)
一、梦想起航:《海底两万里》
二、终极流浪:《时光机器》
三、危险伙伴:《我,机器人》
四、银河狂飙:《星船伞兵》
五、进化也疯狂:《猿猴星球》
六、惊世预言:《少数派报告》
七、深海暗战:《猎杀红色十月号》
八、历史探险:《重返中世纪》
九、真实谎言:《天使与魔鬼》
十、我的中国心:《珊瑚岛上的死光》
十一、天地浩劫:《日本沉没》
十二、浪漫往事:《穿越时空的少女》
后记
参考文献

内容概要

吕哲,本名:刘健,一九八二年生,天津人。副教授,科幻科普作家,《北京日报》专栏撰稿人,首届中国科幻文学坐标奖评委,第五届及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委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迄今共出版发表各类作品二百五十六万七千字。


 源代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男人的浪漫,是星辰大海。科幻本身,便是一部人类思想的进化史。在现有科技、物力所不及之处,思想却能神游远方,从未探索的海底深处,至浩瀚无垠的星际间穿梭;其中有对未来世界的神往,也伴有对未知领域的恐慌。正是这些科幻巨匠闪亮的智慧,为人类科技进步之路,指引方向。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人类科学探索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活节奏也突然加快了起来,我们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哼唧着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泡不尽隔壁村儿里的妹子。在一轮新的大航海时代背景下,人类每天都在惊喜中,世界的地图逐一点亮,每天都有新的岛屿被发现,这种大环境,便是凡尔纳创作的源动力,他的《在已知和未知世界中的奇异旅行》系列,包括“海洋三部曲”,便是对探索未及世界的遐想,当然,凡尔纳的伟大,自然远不止如此,他对科学发展,还提出了许多预言,其中很多都已被实现,比如电视,火箭,潜艇,飞行器,等等等等,即便现代,人们依旧热衷于改编他的作品,其中比较多的是《八十天环游世界》、《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神秘岛》。提到他,就不得不得提下梅里埃,《月球旅行记》便是凡尔纳作品的改编,也是第一部科幻电影,片中的人们,便是被像大炮一样的火箭打到月球上的,而谈到登月之后的事儿,则是威尔斯《最早登上月球的人》的故事了。威尔斯是与凡尔纳齐名的科幻鼻祖,时间旅行,外星人,反乌托邦,是其创作主体,在威尔斯的作品中包含了对人类未来的深沉思考,更多是借科幻作品,去揣测未来人类社会的一种政治状态,比如《时间机器》那部,正面描写了未来人类因富足而退化的状态,直接受其影响产生的作品有《时空大挪移》、《蠢蛋进化论》等,同比还有《神秘世界的人》,也是在讨论这个问题,只是角度不同,更偏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憧憬。而相比之下受其反差萌的影响,则是像《500年后》、《妙想天开》和《撕裂的末日》这种,间接影响的作品,则诸如《K星异客》等等。基本上,两位科幻鼻祖,为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体系的科幻之路,内容丰富,涵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为今后的软科幻、硬科幻,都打下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二十世纪初期的科幻,进入一个百家争鸣的状态,大量优秀作品在这时候涌现出来,而且风格各异,不乏有伍德豪斯的《乘虚而入》对科幻的嘲讽,或是足以另立门户的巴勒斯的《火星公主》,以及恰佩克的《万能机器人》,这也是科幻中第一次出现“机器人”一词,也是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到之后的“反乌托邦”三部曲问世,科幻的脉络逐渐清晰。这时候的科幻电影也没落下,自《月球旅行记》之后,《大都会》成为第二座丰碑,雪莱的《科学怪人》虽然姗姗来迟,却成为第一部被翻拍的科幻电影,这个时候的电影,当然主要还是围绕凡尔纳和威尔斯的作品改编,两位大神统治了科幻电影将近五十年!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来了。冲在最前面的三驾马车,便是被后世称为“科幻三巨头”的海因莱因,阿西莫夫和克拉克。三位风格迥异的大师,各自统治着自己的领域,分疆裂土。最接地气的海因莱因,文字中透露出一股大美国主义,这自然也与他的军旅生涯有关,受这种经历影响,其作品更多是基于太空,仿佛把战舰游弋在慢慢星海。代表作品《星际迷航》系列,拍到现在依然经久不衰,是一代硬科幻的大家。猫靴怀疑《三体》中硬科幻部分,便是受其影响下而产生的,当然,就《三体》而言,其世界观又明显有克拉克的影子在里面。我们大多是从《2001太空漫游》知道克拉克的,在一定程度上,还要拜库布里克的福,关于库布里克,有这么一句评价,那便是“上帝的代言人”,库布里克善于将作品再创造,这点在于克拉克合作《2001》时便初现端倪,在《闪灵》时就近乎偏执了,史蒂芬·金在看过《闪灵》电影之后,便说,“这不是我的作品。”刘慈欣最近在帝都活动时,便说过这样的话,“《2001太空漫游》之所以伟大,是它为日后的科幻,画出了边界”,《三体》最后田园牧歌似的结局便是佐证。不管你想怎么玩,终究跳不出这个圈。这部电影对后世科学的贡献,最直接的,就是如今我们手上拿的IPAD,“平板电脑”这个词就基本就是照搬原著。如果我们说乔布斯是改变世界的人,那克拉克便是改变乔布斯的人。和克拉克悲天悯人的俯瞰相对立的,便是阿西莫夫对现在科幻的直接影响,这种影响论量论质,无人能出其右。《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机器人》系列,阿西莫夫对宇宙和前沿科学的拓展,早已超出了科学本身,是最硬的硬科幻大师,没有第二,如今我们看到的一切关于机器人的电影,即便不是阿西莫夫的作品,也一定是要建立在其“机器人三大定律”的前提下,即便是反类型题材,也是以其为依据。在几位大神开天辟地般光芒下,还有一些名字也是闪亮的。其中便有《恋人们》的法莫——第一个让人与外星人嘿咻的家伙;写出《银翼杀手》的迪克——也是作品被改编最多的家伙;《黑暗的左手》的勒奎恩——第一个女权主义科幻作品;《死亡地点》的史蒂芬金——一开始人家就拿这本当奇幻了,汝耐我何……科幻作品如恒河之沙,无法统计,一路讲来,也只是讲了区区几位代表人物,两百年的科幻史映射的是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还不够让我们为之痴迷吗?正是这些对科学的幻想,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正如奇雷特所说,“我们的理想,不管怎么样,都属于未来”。
  •     关于幻想,有的是凭空的,有的是依据某个念头和想法,有的则是由科学依据性,那些有科学依据的幻想,就被称之为科幻。有科幻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不计其数,比如:关于梦想的旅程——《海底两万里》。在很小的时候,我有过无数的幻想,有些时候很实际的,有些很不实际,纯属于异想天开。比如,某一天我有一种特殊的技能,可以让那些狂妄自大的人闭嘴……这是纯粹的幻想。后来,上初中的时候,接触了很多玄幻的小说,我能够知道小说的情节很不真实,可是我还是很羡慕,也想自己拥有。接触科幻,真正了解科幻的时候,已经长大很多了。觉得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太炫酷了,简直就是“屌爆了”。虽然给人一种不真实感,但是却特别希望自己跻身于其中,去体验那么美好的场景和画面。科幻片,顾名思义即“科学幻想片”,是以“科学幻想为内容的故事片”,其基本特点是从今天一直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成就出发,对未来的世界或遥远的过去的情景作幻想式的描述。电影的诞生都离不开小说,科幻片从诞生之初便与科幻小说缔结了不解之缘。儒勒.凡尔纳用他的生花妙笔写下了《海底两万里》,后来被拍摄成很多个电影版本,都非常受大家的喜欢。因为一个好的科幻小说作者,而拍摄出来多个版本的电影,给大众的视野带来了一次无比刺激的转化。本书中将十二个科幻电影与科幻小说原著做了对比和分析,电影赏析采用很直白的情节叙述的方式来书写,而科幻小说原著则是截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比较,分部分进行分析,分情节进行画面欣赏,科幻电影和小说除了大概故事情节一致,其他部分还是有一些的出入,比如《海底两万里》的人物背景以及人物形象,小说中尼摩船长虽然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但总的来说还是个温文尔雅的绅士,只是在书的结尾处一反常态,而电影中的尼摩船长却并不是个温文的形象。科幻电影人物背景的变化也是恰到好处的。本书中也在科幻电影和小说的对比分析之后,对小说的作者进行了介绍,以及翻译的误差等做了详细的分析。看完这十二篇科幻电影和科幻小说原著的对比和分析之后,我个人认为,如果有时间可以在网上搜索电影观看,然后在和文中作对比。相信这本科幻影集一定会给喜欢科幻世界的你带来惊喜。
  •     《源代码》是作家吕哲的一本新书,在后记中作家说,这是一本命题作文。尽管是命题作文,但是这个选题很有意思,视角比较独特,所以书挺好看的。科幻小说自从雪莱玛丽创作《弗兰肯斯坦》以来层出不穷,但是拍成电影的就少多了。作者选取了十二部比较经典的科幻电影,从电影和原著两个角度进行叙述和对比。以作者的科幻作家身份,吕哲其实是偏爱科幻文学的,但是本书的目的是介绍电影和科幻文学的交叉,所以阅读本书的时候,敏感的读者可以稍微体会到作者是偏向于科幻文学的,希望电影帮助扩大科幻小说阅读人群。虽然每一部电影都是先介绍电影然后再介绍原著,但是总是用原著来评论电影,而不是相反。当然电影来自小说,但是在电影史上电影拍得要好于原著的情况也是有的,有些登峰造极的好电影甚至能派生出一系列电影而脱离原著。这个并不绝对,只是说明作者心中的倾向而已。本书的第一篇是讲《海底两万里》,这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对于中国的读者,原著不必在本书里读了,我相信只要是科幻迷,海底两万里都是必读的书目。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电影的叙述,看过电影海底两万里的中国人可能不多。不仅如此,海底两万里还有众多的版本,不仅有电影版,还有各种不同的电视版和动画片版(日本人的特长)。这些作者都进行了不厌其烦的介绍,堪称有诚意。在选材上,作者很有心,基本上科幻的大题材都囊括进来了:时间旅行、海底探险、机器人。。。。等等。但是在作家的选择上,由于科幻文学有些很难被拍摄出来,所以吕哲是有些偏心和勉强的。作为科幻迷和科幻作家,吕哲肯定对阿西莫夫很欣赏的。但是阿西莫夫的作品气势宏大、深远幽邃,少有导演敢去进行尝试,所以阿西莫夫虽然著作等身,但是拍成电影的却意外的少。本书特意将《我,机器人》这个电影收录进来,在作品介绍中反复介绍阿西莫夫,感觉是作者的偏爱居多。其实这个电影用到阿西莫夫小说中的情节只是电影的一部分,而且电影将阿西莫夫的立意也有些偏转。阿西莫夫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如日中天,但是机器人电影里面这部电影并不是最棒的,就好看程度而言,施瓦辛格的终结者系列要更好看一些。但是由于吕哲的偏爱,本书特意收录了这个电影。是吕哲对阿西莫夫的特殊致敬方式吧。由于吕哲的作家身份,所以本书的立场是从文本出发的。但是实际上电影和科幻文学交叉以后,两者相互影响,有了很多可能的变化。比如《海底两万里》开创了海底探险类科幻剧的局面,后来的海底探险科幻剧便层出不穷。中国人最熟悉的海底科幻剧其实不是《海底两万里》,而是一部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原因固然复杂,但是如果在《海底两万里》里面提一句,估计好感度会提高不少吧。这些衍生出来的影视作品虽然没有名著做底子,但是也创出了名声,其中有什么诀窍,值得一提。另外,如果在电影剧情回顾的过程中,比较一下电影剧本和原著,应该更有意思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剧本对于电影而言更是“源代码”吧。我曾经读过《影子武士》的电影剧本,别有意味。如果要造就中国的科幻电影大导演,怎么能少了剧本这种特殊的文体?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好吧,勉强算是了解了一些科幻电影的剧情梗概,以及原著的差别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