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

出版日期:2016-7
ISBN:9787532772640
作者:[美] 约瑟夫·布罗茨基
页数:136页

作者简介

《水印:威尼斯随笔》是布罗茨基对于威尼斯这个最美丽的城市所描绘的最为机智、优雅而又迷人的肖像,将这个城市的每个侧面尽收笔端,从她的航道、街道、建筑,到其政治和人民、风土人情乃至传统美食,将威尼斯自然与人文方面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这个城市已经成为布罗茨基人生经历的一部分,与他的血肉不可分割。《水印》是20世纪所有有关威尼斯的记述中最为优美而又经典的一部,是布罗茨基唯一单独成书的散文作品,也成为诗人销量最大、译本最多的文学作品。

内容概要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是一位跨越了英语与俄语世界的文学奇才。生于1940年的列宁格勒,布罗茨基的前半生在母国苏联度过,他的大部分诗歌成就也是用俄语完成的;1972年,永别故土、定居美国的布罗茨基从零开始学习英语,进而一举成为英语世界最为卓 越的散文大师之一。诚如他在一次采访中所给出的自我认知:“我是一名犹太人;一名俄语诗人;一名英语散文家。” 1986年,布罗茨基荣获美国国家书评奖,198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91年获选“美国桂冠诗人”。其代表作品有诗集《诗选》、《词类》、《致乌拉尼亚》,散文集《小于一》、《悲伤与理智》,散文《水印》等。


 水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书名 魂系威尼斯这个副书名,纯粹是画蛇添足。编辑怎么想的呢?是想靠这个烂大街的通俗书名吸引更多普通读者吗?“魂系威尼斯”就是对诗人布罗茨基的亵渎。而且封面太丑了,一张犹豫的脸,和那个狮柱,还有弓多拉。真tm是一个旅行读物手册。你怎么不学学孤独星球啊,如果是孤独星球反而更好看一些呢。垃圾封面,绝对的垃圾封面。
  •     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年出生于圣彼得堡,1955年开始创作诗歌,1964年因不劳而获罪受审入狱,被判五年刑,流放北方。1972年6月,他被剥夺苏联国籍,驱逐出境,从此开始国外流亡生活,后定居美国。1987年因诗歌成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直都说自己是美国公民,俄语诗人,生前出版五本英文书——三本散文集,两本诗集。这三本诗化的散文集:《小于一》(1986)、《水印》(1992)与《悲伤与理智》(1995),兼收并蓄俄国和英美的诗学养分,意味绵长又耐人寻味,被认为是布罗茨基诗歌的延续,出版后大受欢迎,大大成就了作家的名望。《小于一》大部分是文学评论,首尾夹杂着两章回忆录,可以视为是某种意义上的作者精神自传。《悲伤与理智》收录的二十一篇散文大致分为回忆录、旅行记、演说讲稿、公开信和悼文等几种体裁。《水印》则与这两本书完全不同,文学评论、演说讲稿、公开信等统统没有,政治批判或许只有第27小节拜访奥尔迦•拉奇对纳粹主义的讽刺批评才勉强算得上,整本书都是诗人对威尼斯的感触与回忆,充满诗人个性色彩的天马行空,笔下如行云流水,可以视为作者对威尼斯眷恋情深的情感呓语。文中不免也有哀怨,有失落,有不满,有谐谑,但这些真实情感在布罗茨基的笔下,显得那么可爱。被威尼斯深深羁绊的原因,作者在本书第15-17小节以及后来接受所罗门•沃尔科夫的著名访谈中都有提到过。1966年,布罗茨基26岁时朋友借给了他法国作家德•雷尼耶的几部小说,这些小说的俄文译者是米哈伊尔•库兹明,他非常喜欢这些小说,其中两部小说故事背景发生在冬季的威尼斯,引起了作者对冬季威尼斯的向往。后来又有人给他一份《生活》杂志,其中有一篇关于冬季威尼斯的摄影报道,里面是白雪皑皑的圣马克广场。再后来他生日时,一位女友送了他一套威尼斯冬季风光的明信片。接着父亲从中国服役回来,又给他送了铜制的小贡多拉。不久,他在圣彼得堡观看了半黑白电影《魂断威尼斯》,长长片头中微暗、寒冷的冬季威尼斯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1973年,定居美国后那年冬天,他用第一次领到的大学教书的薪水买了去米兰的来回机票,去实现自己的威尼斯梦。到此书完成的1989年,他共有十七年在威尼斯过圣诞,仅缺席的两次是因为生病住院。1996年1月,布罗茨基死于心脏病,一年半后在亲人护送下被安葬在了威尼斯圣米歇尔公墓。他最后一任妻子是意大利人,葬在威尼斯算是回归妻子故乡,另外作为“文明的孩子”,选择西方文明发源地之一的意大利作为归属,也在情理之中。布罗茨基说意大利是人间天堂,他写过两首《威尼斯诗章》,第一首献给桑塔格,第二首给纳季•施马科夫。关于威尼斯的诗作最早写于1973年12月,最晚写于1995年10月,这些有关威尼斯的诗组合在一起可以构成整整一部诗集。作为诗人,布罗茨基的散文明显经过了逐字逐句的推敲,他似乎在用写诗一样的方法在写散文,读起来有时候觉得不连贯,这正是诗的结构引进散文的结果。因为讲究词语,富有张力的结构和独到的见解,《水印》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冗长和枯燥,文中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警句、令人拍案叫绝的奇喻、字句之间隐藏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都强化了散文的诗化特征。作者用细腻的情感、惊人的博学描述了冬季的威尼斯,触手延揽古今,上及古希腊神话,下至现代作家卡尔维诺,还有音乐家维瓦尔第,既有威尼斯的浓雾“纳必雅”又有冬季之光,既有历史的深度又有思维的广度,读来余味悠长。布罗茨基对语言有虔诚的信仰,深信语言的力度,深信它能带给思维的关键性影响;不同于诗歌中的克制与理性,布罗茨基的散文热情又恳切,散文似乎说出了他没法用诗歌表达的话语。诗歌给了他灵魂的最高向往,自然也会带来最沉重的负载。严肃创作者不可能带着一颗绝对轻盈的心去创作,即便作品是轻盈的。读《水印》的感觉就好似与博学睿智的作者聊天,时不时会被作者幽默的话语逗乐。例如“因为我挚爱的芥川龙之介说过,我没有原则,我拥有的知识神经”,再如“那天很暖和,阳光灿烂,天很蓝,一切都很可爱……..我眯着眼看了看太阳,忽然觉得,我是只猫。一只刚吃过鱼的猫。如果在那一刻有谁向我说话,我应该会冲他喵喵叫……十二个小时后,我已在纽约着陆……然而,我身上的那只猫在徘徊;要不是因为那只猫,现在我就该在某家昂贵的精神病院里爬墙了。”《水印》是布罗茨基笔下美丽、睿智、优雅、深邃得让人感动的威尼斯画像,诗人留下了他在称之为家的威尼斯与朋友、情人以及敌人的种种回忆,凝固了水和时间对这座美丽城市的雕刻时光,无愧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对这座美得无与伦比的城市独一无二的、一往情深的赞美诗。
  •     本书最早问世的版本是意大利语版,叫Fondamenta degli Incurabili,俄语版名为Набережная неисцелимых,两者都是“无可救药者沿岸街”的意思,此街位于威尼斯主城区最南端(现名Fondamenta delle Zattere),因黑死病医院而得名,而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另一条Fondamente Nuove(新沿岸街)则是威尼斯主城区最北端的街道,此外还有一条Fondamenta Arsenale(文中作Fondamente dell'Arsenale)——军械库沿岸街。然而不知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动机,译者却把这些街名都用一种音译不算音译、意译不算意译的方式译了出来:因克如比·德加·芳堤梦托街——Fondamenta Degli (sic.) Incurabili新芳堤梦托大街——Fondamente Nuove阿森纳·德尔·芳堤梦托大道——Fondamente dell'Arsenale从第73页的译注和第63页的译文来看,译者分明是知道Fondamenta degli Incurabili和Arsenale是什么意思,却仍然选择了这种奇怪的音译方法,这想必是翻译观的问题了。虽然笔者一直认为翻译文学作品时,城市内部地名、建筑名适宜意译,但也不抵触音译,前提是音译也要讲基本法。比如说fondamenta这样表示街道属性(沿岸街)的词就不能音译,音译了又往后面再加一个“街”字(注意这里译者创意性地造出了“街”、“大街”、“大道”三种叫法),就是同义反复了,就好比有歪果仁把“人民广场”翻译成Renmin Guangchang Square。即使不采用直接音译的“丰达曼塔”,而是想出个“芳堤梦托”来——此名字不仅抹煞了意语原词的铿锵音韵,更充满了不属于布罗茨基的虚假诗意——这种尝试似乎并不能挽救什么,想象一下歪果仁就算动动小聪明,把Guangchang写成Ground-chang,它和square连起来仍然是可笑的同义反复。而当第76页出现“在一个有风的夜晚拖着脚沿着芳堤梦托大道漫步,这街道的名称宣告了对你的诊断”时,误导便无可挽回地形成了:原文读者可以轻易地通过上下文得知这里的Fondamenta指的是Fondamenta degli Incurabili,所以“这街道的名称”也就是Incurabili——无可救药者,而中文版的读者在这种半音译原则的影响下,势必会认为街道的名称是“芳堤梦托”,也就无法理解它和“诊断”能有什么关系了。最后再顺便说一下另一处奇怪的地名翻译。第63页,“我…经由加里波第(Garibaldi)到了绿园城堡(the Giardini)”。“经由加里波第”,原文为take via Garibaldi,via这里是意大利语的“街”,译者显然将它看成了介词。The Giardini,“花园”,指的是威尼斯双年展花园(Giardini della Biennale),又称“拿破仑花园”(Giardini Napoleonici)。后文提到的“天堂咖啡馆”至今仍在这个花园内。不知道译者是如何想出这个“城堡”的(而且“城堡”竟然成了被“绿园”修饰的主词),诚然这花园是在城堡区(sestiere di Castello),城堡区里也的确有城堡,但能因为闸北公园在静安区(☺),静安区因静安寺得名,所以就把闸北公园称作“闸北静安寺”吗?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阴天读这书很贴切,与其说是游记,不如说是漫游记更合适。
  •     和译文社出版的上一部《悲伤与理智》相比,读完《水印》让人有一种想重新翻译的冲动,译者不知道是不是那个曾经译过波德里亚的张生,这次他面对布罗茨基,束手无措,像个参加成人高考的小学生,草率得过分,和这奇怪的封面设计倒也很搭,魂飞魄散,牛鬼蛇神……让人不由担心后续也要出版的《布罗茨基诗全集》……
  •     很多地方翻译不佳,读起来使人觉得很累且难懂(纵然布罗茨基的文字偏向理性和晦涩,但不至于如此糟糕)。然而,还是从里面读出了布罗茨基的语调(纵然是不同人的翻译)。五十一节文字,语言,比喻,意象,结构出彩,在威尼斯面前,布罗茨基虽然近乎迷狂,还是保持了诗人的自觉。
  •     整本都流动
  •     布罗茨基真是会写,冷光里笔调轻逸,跳跃闪回挥洒自如,幽默嘲讽里又隐含万千感慨……
  •     诗人对一座城市的独特感觉,有点隔,也许是由于我未到过威尼斯?
  •     五星给原作
  •     借助大量的隐喻,构建迂回曲折的高密度爆炸式话语结构,在印象主义式的征引援用下,通过密谋式暗语催生语词的无限繁殖能力。无论是开头的情欲书写还是后来的记忆回溯,最终为了抵达一个叙述的目的:何谓忠贞——在现实中回到梦境里,梦是闭上眼睛的忠诚。
  •     还行 期待布罗茨基诗选
  •     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本书,布罗茨基的文字还是很好看,但这本书翻译的……只能说很特别。就是有些鬼话,不知所云。比如,P20中的“特别是在这座城市里,它们返还给你的东西不是你的身份,而是你的匿名性”。试问这位张生,啥叫匿名性?能不能找个合适的中文词汇?
  •     第一条译注就说意大利语都会用仿宋体标出,结果全书一个仿宋体都没有,这实在是太拆烂污了。+1
  •     封面...
  •     幸好不是我第一本布罗茨基,出差途中读到游客式吐槽挺有意思,虽然漂亮句子多,但太情绪化,没内容写了就写眼睛……他还是写自己故乡更有感染力。印象最深的一章是和桑塔格一起拜访诗人庞德遗孀。
  •     水相当于是时间,向美献上了它的影子。部分是水的我们用同样的方式服侍着美。这座城市通过与水的相濡以沫,改进了时间的外貌,美化了未来…
  •     不如刘文飞翻译的布罗茨基
  •     不是很喜欢,太私人化、抒情化了。
  •     布罗茨基的词语爆炸和思维翻转跳跃,智力狂欢,可能在翻译上会有难度。不像腿脚老实的作家,让翻译家好抓吧
  •     看完只想再去威尼斯 威尼斯应该把这本书当作官方旅行推荐产品。布罗茨基自身的思想和经历融进文字之间 把这里写得生动而深刻
  •     没有校对,没资格谈翻译,但感觉基本能读出布罗茨基的文体,而且许多译注让人觉得译者能把握到作者的点在哪里,所以没什么意见,除了地名翻译(会专门谈一下)。另外第一条译注就说意大利语都会用仿宋体标出,结果全书一个仿宋体都没有,这实在是太拆烂污了。
  •     去过威尼斯好多次。关于威尼斯的美,布罗茨基这么说,理性夹带感性,娓娓道来。而托马斯曼、曼德尔施塔姆、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奥登都曾说过、写过,文中亦有提到。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抱怨翻译,我觉得还行,因为不长,我是花了很长时间从头出声读到尾,并不会有理解障碍。
  •     不知道是由于翻译还是意向过于跳跃,比较难带入。不得不感叹作者的感官很敏锐,很多细枝末节的描写挺动人的。“灰尘是时间的肉体。”
  •     这人似乎不适合写散文,零零碎碎,不知所云啊,还是写诗好点!
  •     灵魂迷狂的作品,怎么能写得这么好啊!太细腻了,布罗茨基真迷人
  •     好像不太适合被翻译成中文
  •     翻译得实在普通,甚至拗口,失去了如诗般行文的雅致。不过散文中诡谲的意象、恰到好处的感情,都具有显明的布罗茨基的个人风格,使威尼斯冬季的湿冷但非禁欲系的气质生动地展现出来。全书共51节,从第46节开始,似乎风格又比之前的变化了一些。
  •     难读又耐读。
  •     “美在低温下也依然是美。”
  •     味觉与光的盛影。感官的极致外化、延伸并与自身融为一体。立体剪裁抽象又现代。梦幻。微妙。不可言喻。读这样的文字真是赏心悦目啊。
  •     我是抱着看游记的心态买来看的,不得不说与预期相去甚远。推荐喜欢布罗茨基的人来读,书中体现了他的美学观以及他个人的体验,描绘多采用诸如圣经、希腊神话、威尼斯及其他意大利艺术家,让中文读者因为文化的隔阂体会不到那种感受,或许中文也破坏了原书的美感吧,总之,这是一本非常私人化的书。
  •     威尼斯就是美本身,带着死亡的气息,是布罗茨基的救赎,葬身之地。
  •     梦境原来也可以是一种体裁。布罗茨基用丰富的意向群构筑了一个湿润寒冷朦胧的威尼斯,心向往之。But,封面柱子有点点丑,书名有点点矫情。硬面金桔色和内页设计还是很喜欢的。
  •     20161221 因为有小于一的前车之鉴,这本书的压迫感稍微减弱,但依然读不懂……
  •     看到常用标签里面有个「游记」 也是比较无奈的
  •     译文真别
  •     四分是因为这是布罗茨基的作品。之前在《外国文艺》上读过节选,然后在今年上海书展第一天买来,阅读发现有些拗口的地方,如:她甚至更加已婚(p015),也许为了和前面的「更加」相映衬,但读起来真得有些奇怪。
  •     冬日的威尼斯,如纱似幻,如梦似诗,美不胜收。这座城市带着她独有的古典风味,风情万种眼泪涟涟地讲述着她水波瀛瀛的往事。她见证了如此之多的美好,还有如此之多的丑陋,可是她默默地承受了一切,包容又温柔地抚慰着善人,恶人,神经质的人,病人。她是我们蔚蓝星球上的一个庇护所,既神秘,又亲切。
  •     诗人对威尼斯的感触与回忆,个性色彩浓郁。“那天很暖和,阳光灿烂,天很蓝,一切都很可爱。我眯着眼看了看太阳,忽然觉得,我是只猫。一只刚吃过鱼的猫。如果在那一刻有谁向我说话,我应该会冲他喵喵叫。”
  •     约瑟夫·布罗茨基的精神自留地。
  •     和译者有关的就是被扣掉的那一星。
  •     原谅我只能打三颗星,这也包含了我对于布罗茨基的爱。虽然译者似乎比较好的理解了原作,但缺乏很好的「写作」能力,而使得一些句子冗长、生硬,不知所云。文中各种“性”字和多余的“的”字,看着很扎眼。而我面对这唯一的中译本,完全失去了愉悦的心情。布罗茨基的散文很好看,这本游记随笔虽单独成段,却有机地相互关联着,形成一个整体的风貌,他的修辞和遐思,更令人沉迷。煞风景了。
  •     翻译令人遗憾,更遗憾的是本来就不适合但却经常被放大印在封面上的布罗茨基大脸
  •     “但话说回来,身为雾气,它又能哪般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