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之心》书评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308139344
作者:[美]约翰·里特
页数:189页

功夫不是花架子

对于李小龙看书前只知道是个打拳的影星。不过不是同时期的,我们这代基本上是看成龙和李连杰的功夫电影成长的,所以对李小龙的了解很肤浅,知道截拳道就不错了。读了序,发现他的确是个传奇,华盛顿哲学系高材生+交谊舞冠军+叶问的徒弟,还有很多头衔,似乎被神话了一样。常说,慧极必伤。总认为哲学研究多了的,多少有点儿魔障了,长命的也少。想太多什么是生活,不如享受生活本身,过自己的日子。李小龙的生活观也是如此。李小龙也是个语录体,看看他说的吧,“最伟大的帮助就是自我救助;自救是唯一的救助方式——做最好的自己,完全投入到某个任务当中。这种任务没有终点,永远是正在进行的过程。”有没有点李开复的感觉。总有人跑来问我:“李小龙——你真的有那么厉害吗?”我说:“如果我告诉你我很厉害,也许你会说我在吹牛。但是如果我告诉你我并不厉害,你肯定知道我在撒谎。”就是这么霸气有没有!“我无法教你,只能帮助你探索自己。别无其他。”嗯,生活是自己,与他人无关。再来切入正题,作者行文引用了很多李小龙的语录,读下来基本是哲学课本上的马克思哲学。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说就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对立统一率,变化率。而总的来说李小龙的哲学是从老子的,讲求道法自然,很好的结合中西方的哲学理论,然后运用到武学中。李小龙哲学概括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思辨+老庄的平衡处事在武学中的实践经验。李小龙对于阴阳的武学解释,简单粗暴AB对抗,还很有画面感:“在对手A和B施加力量(阳)之时,B不能用蛮力对抗,换句话说,不要用主动对抗主动(以刚对刚),而应该以柔克刚,用被动的力量化解他的力量。当A的力量达到极点时,阳就会变成阴,这时候B就可以出其不意,用力量攻击。所以,整个过程永远都不会是不自然的或者勉强的。B会不断地把他的动作和谐地置入A的动作之中,而不用奋力抵抗。”而且他对水的推崇,还很有太极的味道。大丈夫能屈能伸,要有灵活性。全书看下来类似论语+注释,出现最多的是:根据李小龙所说,然后大段引用他的话来解释。本人的原话最能表达他的思想,读来也不费力。和做事先做人一样的道理,学武术精髓不是功夫的样式,是神,是气,是无为的心境,才能无敌。我不是武者,所以于我功夫只是外行看的门道,说不出好坏,读完李小龙的哲学,觉得要做的事儿就是把他的电影找出来看看,缅怀一下这个伟大的武士。

李小龙的道

终于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把李小龙的无敌粉——约翰•特里的《武士之心 李小龙的人生哲学》看完了,因为从小我就特别喜欢李小龙,为什么呢?小时候我个子小,反应又慢,特熊的那种,人又勤快,努力。所以比较不召个别不喜欢读书的同学喜欢,所以老挨揍,又害怕。学校当时对这种校园暴力也不给力。故而对武力这种东西有种迷信般的崇拜。李小龙对我来说可以说算是“代表着中国最先进的人物”没有之一。就这样我带着这种朝圣的去理解李小龙,所以对他我并不陌生!约翰•特里这本书讲的不是电影上,传闻中的李小龙活生生的李小龙。他讲的是李小龙的最核心的东西那就是——李小龙的道!我感觉这种东西称为哲学不合适,哲学的各种学科之母,也是属于一种可以广泛教学的一种。而书中讲的我觉得应该称之为道的东西。而道只能悟!李小龙的道更是源自于他的武术的理解,甚至可以说他假借武术来悟道。而书中提到的他对国家之间关系看法,对种族问题的理解,对他儿子李国豪的教育都是体现出他对道的理解。所以要理解李小龙的道最合适的办法是去对他功夫的理解。根据书中的介绍,我还特地去搜《龙争虎斗》,虽然看过好几遍了,但这部电影我觉得最能体现李小龙的武术哲学:无形,无我,随心所欲。特别是他教师弟的镜头,头两次,一次他师弟想在李小龙面前展示他的技巧,一次因为愤怒。都被李小龙批评是错误的,最后叫他“要用心而不是愤怒”用身体去感受,然后他师弟就简单直接的踢出两脚,得到李小龙的肯定,最后李小龙还说了一句经典的话::“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指上,否则你就会错失月亮的光华。”这样我们就能理解李小龙他的武术不是想着去用什么招数怎么打,也不要光注意着月亮,而是要没有我,没有对手,而一切他自然而然的进行着。李小龙通过武术从而悟道的过程,让我想一个德国人向日本弓道大师的《学箭悟禅》他讲的是悟道,但是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不过讲的很多也是这种感觉。我相信那种东西应该相通的。在大环境看来李小龙是因时代潮流,因地利而生的,因人杰而蕴育而生的天才,各种的优势基于一身的。因为父亲是名伶从出生就开始拍电影,因其父亲是太极高手,给他启蒙,而后机缘遇到了民国武术宗师叶问,等师傅,才习得一身好功夫,长大后在美国也遇到各国来的武术高手博采各国的武术精华。而后遇到电影的黄金期,这也是命运啊。

打出来的哲学

以前听到李小龙就只是觉得他是个会功夫的人,但是读完书以后,才发现李小龙算是个非常伟大的哲学家,而这些哲学都是他打出来的。真正的功夫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拳脚功夫,而是习武之人在无数个日夜里练就的身体与灵魂的完美结合,它不受大脑的控制而是有思想指导,如果太急于求成,容易走火入魔;如果心术不正,那么再厉害的功夫也只是杀人工具。练就一身功夫在如今的社会来说应该是作为一种保护的工具、一种自我的修身养心,让我们在这个步伐过速的社会有一颗安静勇敢的心。这本书真的是让我重新认识了李小龙,不论是在哪一个他触及到的领域,他都是优秀的,而他最彰显价值之处还是,他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了很多人,学生、家人、粉丝,他没有带给他们赢家的自豪感,而是教会他们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有“功夫”的人,即使你不会一招一式。

约翰·里特的“武士哲学”

李小龙饰演的陈真在《精武门》片尾说了一句经典台词,“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这句台词很有意思,想想看,电影中的李小龙可是仅仅凭借一人之力,就能过五关斩六将,将虹口道场满门击杀的天才武术家,民族英雄,怎么偏偏在最后关头却放弃战斗,主动暴露“小学生”缺点,选择相信一个英租界探长呢?想来想去,笔者也只能理解为陈真是真的读书少,所以才那么容易相信人。回到李小龙本人,毋庸置疑,他是一代武术宗师,也是将中国武家、文化带入梦工厂的第一人,他那身敏捷的身手,刺耳的叫声,瘦而强壮的身体几乎成了李小龙电影的代名词。观众走进电影院,不关心他饰演的角色,只单纯地想看他这个人,可以说,是李小龙一手创造了李氏功夫电影的模式。李小龙的魅力到底始于何处?是因为他的踢腿够劲还是拳头够硬?仔细想想,拥有这两个特点的中国影星也不是没有,远的成龙、李连杰,近的甄子丹、吴京,但无论是谁,都达不到李小龙的境界。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在李连杰主演的新版《精武门》里,陈真说船越武夫强在功夫修为,而不是杀人手段。意思很明确,单有腿脚功夫做不了第一,还得有精神层面的修为。有个叫约翰·里特的美国人似乎也发现了这点,他总结出了李小龙的强大之源——哲学修为。约翰·里特,此人不仅是武术家,还是研究李小龙的权威专家,是唯一能使用、查阅李小龙私人资料的人,在废寝忘食研究多年后,他写了一本《武士之心,李小龙的人生哲学》,他在书中写道,李小龙不仅是一个武士,一个影人,还是一个哲学家。哲学,指引着李小龙的人生,就像共产主义指引着无产阶级,使李小龙变得伟大。尽管笔者也始终相信精神羸弱之人绝无可能攀上某个领域的巅峰,以及相信精神修为对习武之人的重要,但说到底,李小龙他真的是一个哲学家吗?你能想象那个在电视上“我哒我哒”叫着的是黑格尔或者尼采这样的人物?好吧,抛开外貌不谈,那么从科学学与科学史的意义上来说什么才能叫做哲学家:哲学家是指拥有自己的哲学范式、有原创的哲学基础理论与哲学体系的哲学学人,而有没有自己的哲学范式和原创的哲学基础理论,是哲学家与一般哲学学者的根本区别。这就很清楚了,纵观全书,约翰·里特始终没有介绍李小龙原创的哲学基础理论和哲学范式,他所例举李小龙的哲学源泉,皆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老庄思想,即阴阳论。李小龙吸纳了这种思想,并将其应用到截拳道中,而约翰·里特竟然认为这就足以称李小龙为一个哲学家了,显然他出现了认知偏差,这个偏差就直接导致了本书部分内容荒诞可笑,不足可信,从另一面看,也反映出西方人在认知中国传统文化上的不足。除此之外,约翰·里特在解读中国、日本、西方的传统文化差异上也显得捉襟见拙。全书过多的加入了作者对西方文化、哲学的自我见解,这种见解甚至冲淡了全书主题,让人误以为是讲述中西哲学区别的教论。而强行加入的诸多日本文化剖析也同样让人疑惑和反感,不仅错误的将中日文化互相嫁接,还将李小龙与日本文化混为一谈。例如称李小龙为“武士”,尽管中国自古有“武士”这一阶层,但发展到现代,中国人对习武之人早有了“武术家”的独有称谓。而“武士”对现今的中国人而言,几乎就是指代日本武士道精神。所以,约翰·里特,麻烦你别逗了,如果那个打爆虹口道场,拒绝“东亚病夫”匾牌的男人还健在,就绝不会容忍“武士”这称呼用在自己身上,毕竟现实不是电影,陈真少读,但李小龙可不少读。


 武士之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