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市场交易策略

ISBN:9787111486935
作者:[美] 约翰 J.墨菲(John J.Murphy)
页数:324页

作者简介

跨市场分析旨在通过对两个及两个以上资产或金融市场之间关系的分析,确定这些金融市场或资产间的相对强弱走势。除了对这些金融市场或资产进行个别分析之外,跨市场分析也考察某些联系密切的市场或资产——最常见的资产有股票、债券、商品及外汇。跨市场分析现在已经是主流市场分析技术中的一部分。而本书则是跨市场分析的集大成者,是该领域最经典的著作。
约翰·墨菲既是一名交易专家,也是一名金融教育家,凭借其在这两个领域的丰富经验,约翰·墨菲为我们介绍了跨市场分析中的“新格局”。通过将坚实的经济学理论与形象的图表相结合,约翰·墨菲为我们揭示了这些市场间关系“新格局”的内涵,并详细介绍了这一新格局的具体应用。此外,墨菲还向我们展示了跨市场分析在资产配置及行业板块轮转策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二者均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交易所交易基金为应用跨市场分析策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此,墨菲也做了详细说明。

书籍目录

前 言
致 谢
第一部分
旧格局
第1章 跨市场分析:相关性的研究
所有市场都是相关的
资产配置策略
交易所交易基金对跨市场交易的深刻变革
行业板块轮转与经济发展周期的相关性分析
股票市场先于总体经济见顶或见底
石油价格的作用
使用图表分析的好处
重在掌握全局
跨市场分析对技术分析的启示
一种技术分析的新模式
跨市场分析是一种进步
市场间关系缘何变化
跨市场分析原则
回顾旧格局
第2章 对旧格局的回顾
1980年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20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期的终结
1987年股灾强化了这一市场间关系
两次伊拉克战争
在1994年的隐形熊市中,市场间关系同样得到印证
来自20世纪30年代的回响
通货紧缩情境
日本股市泡沫于1990年破灭
第3章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始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债券与股票之间的相关性不复存在
1997年与1998年的市场反应,只是一次预演
1997~1998年的危机给跨市场分析带来的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让美联储的调控策略失效
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两起通货紧缩事件
通货紧缩对债券收益率的影响
日本的通货紧缩与美国利率之间的关系
总结
第二部分
2000年与2007年的市场见顶
第4章 与2000年市场见顶有关的跨市场事件
2000年市场见顶之前的市场事件
原油价格暴涨两倍
短期利率导致反向的收益率曲线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得益于股票的下跌
日用消费品类股票开始走强
2000年市场给我们的启示
债券、股票以及商品按照正确的顺序依次见顶
市场在2002年与2003年的见底次序颠覆了既有模式
美联储在2003年察觉到了通货紧缩
商品价格在2002年转头向上
第5章 美元在2002年的贬值推高了商品价格
商品价格高涨
商品价格从抗通缩中获益
美元贬值使黄金市场进入新一轮牛市
股票价格下跌同样利好黄金
投资选择太少
黄金与美元的走势发生重大变化
从纸面资产转向硬资产
股票见顶与黄金见底同时出现
黄金突破了15年来的阻力位
股票长期上升的趋势已然终结
20年以来,黄金的表现首次超过股票
在2003年,股票见底与石油价格见顶同时发生
第6章 资产配置轮动导致2007年市场见顶
各资产类别走势的相对强度
资产配置
相对强度比率
在2002年,资金从纸面资产流向硬资产
商品债券的比率也开始转头向上
债券股票的比率也发生变化
在2007年,债券股票的比率重新向债券倾斜
随着股票在2007年下跌,债券开始上涨
美国利率的下跌伤及美元
美元贬值将黄金价格推至历史新高
这3个市场按照正常顺序依次见顶
全球脱钩并不存在
第7章 2007年市场见顶的可视化分析
将传统的图表分析方法与跨市场警示信号结合
标普500指数图表2007年走势一瞥
市场宽度警示信号
NYSE腾落指数显示出顶背离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顶背离
石油价格的上涨伤及交通运输类股票
道氏理论
石油价格的上涨对消费者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零售业与住宅建筑业相互联系
早在2007年之前,零售股已开始走弱
住宅建筑业在2005年见顶,提前发出了预警信号
在2007年里的另一熊市警讯
市场宽度指标为何有效
总结

内容概要

约翰 J. 墨菲(John J. Murphy),约翰 J. 墨菲有着40年以上的市场交易经验,曾担任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的技术分析师。他是StockCharts.com网站的资深编辑,这是一家专注于金融图表及技术分析教育的互联网公司。墨菲曾在彭博财经、CNN、Fox及Nightly Business Report上做过节目,并被其他媒体机构广泛报道。因其对全球市场技术分析的杰出贡献,1992年国际技术分析师协会授予其年度大奖。除了之前出版的两本跨市场分析著作,约翰·墨菲还是《图表炒家》(The Visual Investor)的作者。他还著有《期货市场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一书。墨菲拥有佛罕大学的经济学学士及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他还担任纽约布莱尔伍德资本管理公司(Briarwood Capital Management Inc.)的研究部主任。


 跨市场交易策略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微信公众号:shucexuantong1) 首先,这是一本令人恼怒的书。 因为这本书肤浅地描述了几个市场外汇、股票、债券、商品在不同时期的相关性,而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去解释其相关性背后的宏观经济学原因,而宏观经济学原因是其相关性的根本原因。所以,有些相关性在不同的环境下是截然相反的(如通缩与通胀下的股债相关性)。当不去理解背后的原因的话,怎么保证投资者知道一个相关性发生改变的时机?国内有另一本书也让我恼怒,它是董德志的《债券投资笔记》,里面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债券及一些指标的相关性,并且指出其违背相关性的情景,同样没有对背后的宏观经济学原因进行建模。我一开始引以为高人,后面读了董的若干研究,皆是如此风格,令我十分恶心之,遂不再阅读其研究。我恼怒的原因在于,他们所写的题目是何其的重要,但他们所写的内容是何其的只触及表面而不深入内里,他们又是何其言之凿凿、长篇大论,这种学者是本人深恶之学者。 当然因为这本书也是这个风格,我也是在恼怒的心情下把它读完,再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仔细地推敲其背后的宏观经济学原因,倒硬是把这本书给读下来了。当我知道宏观经济学原因之后,再来看这本书,发现这本书的作用更多的可能是向一些已经知道这些原因的人详细地描述相关性,一段一段地描述,让他们更有“感性“的认识,以及可备工具查看,可备他日验证。 当然,可能是另一个原因:作者认为这些市场都是贴现市场,应该提前反应了未来的经济,所以反倒不用管宏观经济繁杂的信息,而只需要关注这些贴现市场的价格变动,根据其过往的相关性(其相关性调转的周期很长,例如债股价格正相关在98年都成立,98年之后都不成立),以及各个周期的合力(如康迪拉耶夫周期,房地产18年周期、总统周期等)来推测市场的进一步变动。我部分同意这个观点,因为随着经济金融效率越来越高,贴现市场能更快更准确地反映未来的经济。但是虽然是这么说,贴现市场仍然不是完全的经济,降了维,很多时候,投资要在更高维数的空间才找到证据。 以下是对一些宏观经济学原因的阐释,一方面他是我个人的理解,另一方面,我只是记录了其中一部分,因为全部记录下来实在太繁杂,我就抽了一条通胀-通缩路径来阐释。通缩阴影是自2001年以来围绕着全球的阴影,他很好地解释了为何股债相关性会调头。 90年代发生两件事: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97年亚洲金融危机,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日本家庭一直在缩减杠杆,因为抵押物的贬值,使得资产贬值,他们采取减少支出的形式,最终却使抵押物越来越贬值,这样债务越发无法还清。缩减杠杆使得日本萎靡不振,降低利率已经失去刺激经济的效果。 97年亚洲金融危机始于美国提升利率,资本从发展中国家回流,发展中国家货币大幅贬值,资本早期流入这些国家,增加了需求,当资本回流,债务杠杆断裂,需求大大降低,同时也产生了通缩效应。 这是世界通缩的先兆,进入21世纪之后,格林斯潘在连续下调利率之后有一断时间又连续上调利率,但此时,长端的利率依然没有上调,显示出全球储蓄过量,通缩来临。在此之后,十年国债利率与股票不再负相关,也表现出全球通缩的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通缩的原因跟美联储的纵容的货币政策有大大关联: 87年股灾来源于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商品价格的上升的原因是全球需求上升,而商品上升提升了国债利率,造成了股市的大跌,这是经济的自我纠正,意在贴现市场(债,股)上提前反映需求过高,从而通过价格的手段降低投资而降低需求,然而此时美联储的政策是降低利率。从而打断了这个自我纠偏的过程。 同样是21世纪初,在格林斯潘多次提升短期利率而无法提升长端利率之前,有过一次一年半连降11次利率的过程,这次连降是为了提防通缩危险,同样也打断了自我纠编的过程。 而后2007年次贷危机暴发,次贷危机正是全球储蓄过剩,借给美国人买房,而通缩的环境下,美国人最终所得收入无法还债。 这次次贷危机暴发后,美储采取公开市场的方式向市场流入流动性,为何一改价格工具而采取数量工具,因为次贷危机暴发,表示推迟的通缩再次来临,其情景与大萧条的情况差不多,当时大萧条虽然利率降得很低,但是也是因为处于通缩阶段,名义利率降低已经不起作用(或者可以用另一个解释:名义利率-通胀=真实利率,通胀为负,也很大,真实利率很高)。于是伯克南采取的方式是公开市场买断企业或银行的债务,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信贷,而买断债务的方式使得企业一下子去了杠杆,有助于扩大需求。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都是通过后视镜效应来回顾几个重要市场,股票、债券、商品和外汇的历史强弱走势,内容并没有太多帮助,做宏观对冲和外汇的倒可以看一下
  •     讲得太浅了,没有阐述清楚原理,需要自己去思考。市场是不断在变化的,现在有用的东西不一定以后有用,不过能对普通投资者起个提醒作用也挺好的。扔给老爸了,喜欢作者所以多给一星
  •     可以“用”的策略
  •     7/36很喜欢作者,也读过作者一些书,分析的很细致,然而并没什么用…看最后一章结论就可以了。对历史的再出色的解释,也不是好的预测未来的方法。历史不等同于未来!切记,不要把今天比作是之前的某一天,的确不同。未来也大不相同,而不是不大相同…
  •     作者也知道都是相关性分析,也知道中日进入了game。。。。。2013之后,他后面的书会怎么写?
  •     有用
  •     很窃喜能发现这本书,比第一本墨菲谈金融市场互动又完善了一些,但是为什么08年美国经济危机黄金反而跌了?
  •     这是一本关于使用技术分析的跨市场分析,就不要太纠结在当中涉及的基本面了。作者本意就是希望借助相对简单明了的图表来对跨市场进行分析,就是为了摆脱相对复杂繁琐的基本面分析。自然就不会去分析宏观面的东西啦。当然,我们可以自己去思考图表走势背后的宏观面~
  •     还行..
  •     老模式过时了,ok,新模式就靠谱么?我能从这书中得到的唯一结论是各种跨市场分析都不稳定不靠谱。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