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田野笔记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
ISBN:9787532756650
作者:罗伯特•埃默森,雷切尔•弗雷兹,琳达•肖
页数:309页

作者简介

近几年,许多人类学家开始强调写作的重要性。而众所周知,民族志写作的起点和基础是研究者的田野笔记。那么,如何做田野笔记呢?
为此,三位具有丰富田野实践和教学经验的人类学家,给出了一系列实用而又指导性的建议。本书通过大量的正在撰写的、“未完成的”田野笔记实例,考察了田野研究者如何将亲身经历和观察写成田野笔记的过程,讨论如何运用田野笔记来讲述民族志故事的方法,以及帮助研究者基于田野笔记撰写民族志的关键步骤。
本书致力于提出一套实用的田野笔记写作指导,以帮助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口述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因为田野研究和人类学方法在以上学科中都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另一方面,对于政治学、商业管理、传播、社会福利及公共卫生等学科,田野研究和民族志也可以作为次一级的辅助研究方法。
《如何做田野笔记》系美国当代知名人类学家罗伯特·埃默森等撰写的一部有关人类学研究专著。田野调查是当代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环节,而其中的关键之处,就是如何作田野笔记。此书结集的数位人类学家的经验谈,对此项工作作了详尽、清晰的阐述,也是该学科基础方法的指导之作。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民族志研究中的田野笔记
田野参与
记录经历的/观察的现实
对于做田野笔记的启示
反思:写田野笔记和做田野研究
第二章 在田野中:参与、观察和速记
何时、何地以及如何进行速记
以写作为目的的参与
两个速记实例
速记的记忆术:词汇和短语
反思:写作和人类学意义上的边缘性
第三章 田野笔记的撰写(一):从田野到书桌
在书桌前
田野笔记撰写中的立场和读者
撰写过程
反思:“写作”和“阅读”模式
第四章 田野笔记的撰写(二):呈现场景
撰写详细的笔记:描绘场景
撰写扩展条目:组织
撰写过程中的分析:旁注、评论和备忘
反思:田野笔记是写作选择的产物
第五章 揭示被研究者的意义世界
强加的外在意义
呈现当地人的意义世界
使用被研究者界定的概念范畴:处理方法和常见问题
被研究者对族裔、性别与阶层的解读
当地事件与社会力量
反思:通过田野笔记来发现/创造被研究者的意义世界
第六章 田野笔记的处理:编码和备忘
阅读作为数据集的田野笔记
针对田野笔记提出问题
开放式编码
撰写最初的备忘
选择主题
集中性编码
综合备忘
反思:从田野笔记中创造理论
第七章 撰写民族志
主题描写
将田野笔记转化为民族志文本
撰写完整的民族志
反思:在被研究者和读者之间
第八章 结论
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如何做田野笔记》系美国当代知名人类学家罗伯特·埃默森、雷切尔·弗雷兹和琳达·肖撰写的一部有关人类学研究专著。田野调查是当代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环节,而其中的关键之处,就是如何作田野笔记。此书结集的数位人类学家的经验谈,对此项工作作了详尽、清晰的阐述,也是该学科基础方法的指导之作。

章节摘录

  田野笔记是研究者在深入参与他人生活的过程中用来描述自身经历和观察的记录。但是对经历和观察进行描述性记录可能并不像它一开始表现得那样直接和明晰。因为描述不仅仅是尽可能准确地捕捉观察到的事实,也不仅仅是将无意中听到的谈话和看到的事情写成文字。如果有人简单地认为描述就是撰写准确契合研究者所观察到的现象的文本,那他就是假定对任何一件事件来说都存在唯一的“最佳”描述。然而,事实上对某一观察到的现象来说,并没有“自然的”或者“正确的”描述方式。相反,由于描述过程中加入了研究者的感受和阐释,所以很可能不同的研究者对同一情况和事件的描述也会各不相同。  比如,下面几个片段分别出自三个学生之手,描述人们如何通过三个洛杉矶超市的快速收银通道的情况。这些描述具有一些共同点:都是从顾客和观察者的角度来描写的;都描写了排队的其他主要角色——收银员、其他顾客——的体貌特征,或者至少记录了他们买的一些东西;都在快速通道近距离留意了几分钟内人们的行为细节。但是,每一份田野笔记在描述超市的快速通道时都各有侧重点。每一份笔记都选取并突出特定的特征和行为,而忽略其他特征和行为。此外,这些片断是从不同视角来写的,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呈现了在快速通道上发生的事情——一方面是由于研究者们所观察的人和事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写作的时候进行了不同的选择:  上流社区的超市快速通道  有四个人在排队,每个人买的东西之间都用一根大约18英寸长的矩形黑橡胶棒分隔开来。我把冷冻袋放在滚动带上,然后走到收银员那里拿了一根橡胶棒,把我的东西隔开。收银员大概30来岁,5英尺2英寸高,皮肤挺黑,一头深褐色的卷发。我听不清她在说什么,但是能听出一点儿口音。她穿着白色短袖上衣和一件从肩膀到大腿的褐色围裙,戴着一个松松的栗色领结,比男人的领结更加下垂、更加蓬松。她的姓名牌挂在左胸,上面用红字写着“Candy”。  ……

图书封面


 如何做田野笔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1】田野调查入门参考【2】客观性,真实性,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诸多理念让人想到的是新闻专业主义与采写规范。但其实践技术与方法在这本书里得到呈现。本来应该是新闻系基础的知识,却在新闻系师生默契地指认新闻学科的学院教育与新闻实务绝缘之后,把培养基础知识的责任完全丢给了业界,由此带来的必然是系统、专业、科学、自觉向无序、业余、狭隘、自发的滑落。新闻无学。
  •       这本书我花了一个多月读完的,利用每天上下班坐地铁的时间。边读边用铅笔在书上做标注,读完后把这些标注手打输入电脑,将近一万七千字。  我第一次知道人类学里的田野调查,是在《耻辱者手记》里的惊鸿一瞥。然后去百度文库搜了一堆田野调查笔记来读,觉得不过瘾,就去读了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江村经济》只看了个目录就肃然起敬,无比景仰。《如何做田野笔记》这本书刚出版我就知道了,我觉得这是本非读不可的书,于是一直在等待电子版出版,等不到后还是读了纸质书。不能用kindle做标注我也就只好手打了那一万七千字,不过我觉得值得。  比较乐的是,读完这本书跟朋友们玩卧底游戏时,我老是不自觉张口就是“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说”balabala的,遭到他们吐槽。  为什么会觉得这本书非读不可?  人类学本身,对我是没有这么大的吸引力的,更吸引我的是人类学进行研究的方法。读完《江村经济》,彻底了解田野调查是怎么一回事以后,我察觉到了这一套研究方法的其他价值。我觉得如果我能掌握这一套方法,不管我是去采访别人,还是自己做什么调查,或者是拍纪录片,甚至我什么都不做仅仅是照常生活,我对生活的洞察、对自己要做的事情的把握,都会深刻得多。《江村经济》对我的震撼太大了,那样的洞悉力度和结构程度,是我所渴望拥有的,我意识到如果我自己也能做到的话,这将对我的生活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这是一本很优秀的书。它完全担当得起它那简单直白的标题,对人类学认识浅陋如我,读完这本书也能明白田野笔记的构建全过程,以及很多田野调查进行的方式方法。这样有条不紊地徐徐道来,理论及实例并举,吸收程度非常好,至少我觉得自己读完了即刻就能进行实操。  我也的确试验过。我没有真正去做田野调查,而是把田野调查的方式方法用到了市场调查上。因为工作上的原因,最终没能进行下去,但它的确让我看到了一种可能性。  它没能影响我的生活现状,可我想我已经清晰看到了它对我日后生活的影响,以缓慢而不起眼的方式,深深地渗透进了我的生活,影响我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     田野的灌木层是人类的巢穴。这样说,是因为田野调查的阡陌上,有些灵魂蜿蜒而行,穿越泥沼与灰暗,寻证生命的尊严与价值,更是为文明挽留基本的风度与自信。尽管大多数时候,人类学家以科学家自居,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类学家与他们的研究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个人,各种感受的交织,情感的触动免不了影响研究的结果。不过,不要紧,承认这种“沮丧、尴尬、疲倦和窘迫”并不是一件太糟的事情,而且越来越被看作是田野叙述中,一个有益的维度。虽然“许多人仍然相信,充满焦虑的‘忏悔故事’的个人化田野叙述,存在损害民族志工作有效性的风险”,但是,“如果一定要谈到田野工作中的负面经历,这些经历通常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是民族志磨坊里的谷物。”如果说20世纪或是更早的人类学家更多时候是在“探险”——— 前往丛林或海岛,记录“文明”社会未知的文化和生活——— 为的是满足人们对未知的渴望,对遥远异族的猎奇心理。那么今天的人类学家研究的“性工作者、残障人士……地下经济网络中的毒贩、监狱中的囚犯”的意义何在?这是今天的人类学家最经常需要回应和解答的问题。答案是: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问题,通过对田野调查对象的描述,帮助人们了解、认清、分析、解决属于这个时代的问题,是人类学家进行田野工作的原因。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写成《江村经济》,是因为一战与二战之间,短暂繁荣期的世界经济,给中国农村传统社会—经济结构提供了变迁的动力,如何通过对变革中农村社会的分析,找到中国农村发展的方向,是费先生在“江村”田野中试图回答的问题。同样,20世纪80年代的费孝通,开始关注“小城镇”建设,这又与当时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中,对经济发展的诉求结合在一起。他的田野调查不再局限一村一地,关心的问题也随着时代“与时俱进”。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虽是人类学著作,对于写作也颇有裨益。田野调查中的参与、观察与速记,如何描绘场景,如何呈现观察对象的意义世界,如何针对田野笔记提出问题……与写作都有种种相同之处。尤其是书中的一些案例,放在文学中也不失为好的文字。
  •     Useful......自学利器
  •     非常实用的田野笔记撰写手册。
  •     给个格式增强一下指导性嘛
  •     有点后悔那4个月所有的‘田野调查’都没有很好地做笔记,特别是真实对话的记录,但是一拿出笔就变成了局外人,如何获得别人的信任呢?人类学的调查方法很有意思。
  •     2017.2.24
  •     隔行如隔山。一本田野笔记业务书,楞被我看成了深度采访与写作训练。
  •     讲述非常明了,既涉及到思考问题,又涉及到实用,而且没有沦为方法论史
  •     知道怎么写日记了。
  •     即使自己不写田野笔记,对阅读民族志也很有帮助。
  •     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很流畅,只是实在没有时间细读。最大的收获是田野笔记的写者要在局外人和局内人之间取得平衡,以及研究者反思能力的训练。反思能力是一个优秀的社会学者必备的素质。
  •     初读此书时,正值博士毕业,没有太多心情,甚至都没有读完。现在为了上《方法论》课程,重新细读此书,发现此书应当作为我们民间历史文献研究学生的必读书。里面有太多技术上和非技术上的细节,可供我们操作。
  •     读不懂
  •     非常有帮助的书。可是可能是因为排版的问题看着不太舒服…=_=
  •     废话略多。
  •     书很好..总结到位,翻译有点晦涩不过不影响理解【但是我不喜欢这个学科。
  •     学习了
  •     关乎田野调查中如何做田野笔记并基于此从而撰写民族志、进行学术反思的纯方法论著作,非常非常枯燥,几无亮点。对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工作者或有一定参考价值。
  •     感觉小说是“故弄玄虚”版的田野笔记……多积累点田野笔记指不定可以写小说了呢。做田野笔记确实重要,掌握好技能之后大概能上天了,繁琐的录音整理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狗带了。
  •     实用工具书,基本上可以找到很多操作性问题的答案:小到写作过程中实用的标点符号,大到田野调查中有用的策略和对撰写民族志过程中篇章的排序。做了50多页的笔记!
  •     在纷繁复杂的事实中找到一个点,组合data写一个好的,别人愿意读的故事,就是这样。
  •     对于打算做观察式长线性的研究很有帮助。书本身的实用性很强,介绍的理论也结合了田野笔记的实际例子。
  •     读到前十页,觉得快要疯了,无论是术语还是翻译语言都有让人发疯的节奏。可是慢慢读者读者,就不由袒露出入门者的谦虚来:原来人类学家都是这么做田野调查的啊。仿佛很有趣又很辛苦又很无趣。印象最深的是:田野笔记中不应有过多自省。文采洋溢的列维-斯特劳斯怎么看呢?:)
  •     慢慢看,能发现很多可读点。但是写的实在过于繁琐。
  •     虽然不是专门做人类学调查,但是其中对于田野笔记,如何客观的观察与记录,有颇多感触。对于人生,也是需要这样不带偏见与执着的客观观察与思考的。
  •     虽然好,但其实没用,只有做了才知道
  •     from渡口。沒有李維史佗那麼精彩但也需要沉下心努力學習。
  •     随后借的,大概翻了一下,觉得做为方法论的话实在写得啰嗦冗长。不过我不是专业的,可能是我看不出精髓。不过这书的印刷实在是太密太小,更看不下去了。
  •     除了翻译有些问题以外 其他没啥可挑剔的
  •     很有启发性的一本书,就是字体太小了。
  •     要描写细节,人,对话和互动方式。不要评价,概括,先入为主,标签化。
  •     和前评《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样,只不过目标改成《如何做田野笔记》,不同的是,这次需要积累的是基础写作量,自觉自愿去动笔其实挺难,很多人只是为了交作业不得已,就象要死宅出门做运动。。。
  •     一天匆匆读完,可以作为方法课的参考书,有点啰嗦,翻译一般
  •     终于翻完了,其实我觉得还不如花这个时间去读民族志。。。
  •     想要录音笔
  •     怎么看都是有趣有用的书,为什么念大学那会没有看到呢
  •     实操性很强。特别是自己一边做,一边看这个作为参照。
  •     “一些不重要的小事”
  •     299页的干货和9页参考书单,以及9本系列丛书。打算扫一遍。#受益良多教参系列我还是爱读书
  •     第二章【在田野中:参与、观察和速记】和第五章【揭示被研究者的意义世界】很有料,唯一略感无力的是个别拗口的翻译,要读几遍,分析下语法才能了解语意。
  •     只缘身在此山中,人类做人类学家。。。。研究人类学,悬挂起假设,然后在尽可能客观的情况下记录自己的主观视角下的一种结论。这是一种严肃的敬畏也是一场天真的游戏。
  •     循序渐进地教授方法,并指出了不少新手容易碰到的问题和困难,算是本挺实用的入门指导吧
  •     系里不管 全靠自学
  •     惯用系统化思维的可以看看
  •     粗读,从学习中再继续体会。
  •     “我当时就在那里,亲身经历过这些事情。”/最后结论部分提出了反思性的民族志写作:“反思性能够加强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交流,读者会感受到作者、写作过程和作品是浑然一体的。”我觉得这本书比一般写方法的书有意思多了~虽然有点略啰嗦加重复...特别赞一下这个草绿色的书皮!
  •     临时抱佛脚。
  •     田野手册
  •     还不错,不过我觉得略有点冗长,如果写成使用手册的形式,对于使用着会更容易上手。这种书很难写,针对不同程度的使用者可能差异会很大。
  •     经典工具书!结语部分讲到反思性,大致在说,田野工作者,从田野笔记的收集记录整理编码备忘的工作中,重新发现且定义着被研究对象的意义世界,这本身是一个设计的过程,工作者也在这个过程中反思着这个田野研究和我们自己。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