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众生的悲心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1
ISBN:9787543697119
作者:[台]许达然
页数:224页

作者简介

悲心不只是同情心,而是你深切体悟到:那个正在受苦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有悲心,不语而深刻。
这不是一本关于佛理的书。但作者在变幻无常中,在人生的起起落落里,仿佛一一经历过佛陀证悟的瞬间。他一下笔,就是苍生,没有一行不是在写生命。让我们明白,原来感动可以不停留在落泪、煽情,更可以无关人间悲喜。他写生命的苦,写众生的多难,写文明的残忍……时时引你思考那些人生中不可不想之事。
随着本书,深深地往自己的内心世界瞧去,我们终于在慈悲里得到最深的安静;也在天地和众生面前,了然自己的苦,放下把自己看得太重的负累。

书籍目录

辑一:万物悲伤的模样
已不稀罕那些关怀,怕人们以眼泪温暖你,因为那很快就变凉。
失去的森林 /003
芬芳的月亮 /008
一生 /011
交响乐 /015
骆驼和山羊 /020
如你在远方 /023
牛墟 /027
画风者 /031
看石头 /035
转弯 /038
访 /041
II
辑二:珍惜每一声叹息
井边我们最爱听拖车的张阿伯讲古:牛郎织女,山伯英台,无钱打和尚;讲到孙悟空大闹天庭久不久,他却忽然倒了。全巷大人默默流泪,小孩呼呼哭,送葬的行列比巷还长。
想巷 /047
榕树与公路 /052
破鞋 /056
牢 /060
牛津街巷 /062
烦恼 /069
逛书店 /071
跫然想起散步 /075
远方 /080
不要再哀叫,阿山 /087
在春天,我从古城来 /094
包子、水饺和面包 /099
宠物 /101
妨碍交通 /103
温暖的话 /105III
辑三:天地间孤独的存在们
谁又敢说自己比一座山、一泓水、一座城、一块石头更孤独呢?
公寓 /111
山 /115
那泓水 /118
土 /121
瀑布与石头 /126
草 /128
亭仔脚 /132
小镇的一角 /136
相思树 /139
家在台南 /142
远近 /145IV
辑四:人生只在呼吸之间
“这叫笋仔,竹的囝仔,但常给大人掘出,剥皮,一片一片切下,煮熟,吃了。”我听了恐怖,他笑我无胆。
只因把自己比作竹,顺德伯就有升华不起来的固执。
从花园到街路 /153
顺德伯的竹 /157
砚倦 /162
人,行道 /165
长凳的黄昏 /168
冬天的考试 /170
水边 /172
吐 /176
清明 /179
桥 /183
四季内外 /186
房屋在燃烧 /189
祖师庙前的黄昏 /191
暗想 /193
岛鸟 /195

内容概要

许达然
本名许文雄,台南市人。1940年生。美国哈佛大学硕士,牛津大学研究员。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著有散文集、诗集十多种,台湾“第一届青年文艺奖”、吴浊流文学奖、吴三连文艺奖得主。文学作品曾被译成英、法、日、韩等多国语言。
他的散文呈现的是一个淡然、哲意、残酷、现实、偶尔会让人悚然背后生汗的人间。他与当下流俗的小情小调们仿佛不是生活在一个空间、时间。“他们”看不见的,他都能看见。


 为众生的悲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5条)

  •     我还没有出生,许达然就写出《失去的森林》这么霸气乱漏的文字,对阿山情感上的同生重叠感 、罪恶感完全在深陷在脖子肉中的铁链里 ,深锁住人性。无比感动愧疚其中…………力荐。如果铁是寂寞,它拔不出来,竟任血肉包住它。用血肉包住一块又硬又锈的寂寞只是越包越痛苦而已。也许那块铁是抗议,但拿不出来的抗议却使它越挣扎越软弱。也许那块铁是希望,那只能使它发脓发炎发呆的希望。
  •     人类从百万年前栖息于树,既无虎豹之迅捷,又无鸟雀之灵巧,常常成为猛兽之餐,而到达如今这种地步,不可谓不是奇迹。我们会用火,会造工具,从最简单的石器到如今的航天器,我们不仅从所谓愚昧中解放自己,还创造了文明。文明是什么?文明,是吃饭的时候使用筷子,而不是用手;文明,是上厕所要男女分间;文明,是见到漂亮的雌性要先给她买名牌而不是直接拉她进山洞……是的,文明,就是这么厉害。厉害到,让人类,成为万物的主宰。一只本该生活在非洲森林里的猩猩,被抓入了人类的文明,它被关在动物园的一个铁笼里,在一个从来都不应该属于它的地方度过了一生。是人类给它铁笼,它进去以后才知道,那就是文明,才知道文明是将动物赶尽杀绝,又把仅剩的几只关入牢笼来“保护”;才知道文明是修了又拆,拆了又修的柏油马路;才知道文明就是为了将各种元素一一品尝……我本无意批判,但又不禁深深地同情它,同情它的苦闷。它的苦闷来自自由的失去,来自人类以爱为名的伤害。我们既残酷,却又喜欢标榜自己的仁慈。是我们强迫它活着,它活着才知道忍受文明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真的文明了吗?我们只是想看猩猩在树上跳跃,在从林中嚎叫,在山涧里快乐的嬉戏,但我们对它们真正想过的生活视而不见,我们囚禁了它们,为了我们自己的欲望。我们从此不去森林,不去原野,只去动物园;我们不触摸它们的心跳,只是在铁笼外面品头论足,嘲笑它们不知疲倦的挣扎。也许有一天我们连动物园也不会去了,只需要打开电视电脑,就能看见它们。我们不听鸟叫,而是听合成音;我们不看鱼跃,而是看电脑合成的大片。不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不是微末的神性使我们匍匐于地,不是神囚禁了我们,而是我们作茧自缚,将自己永恒地禁锢于贪婪与欲望的牢笼。我们在自己与其他生命之间筑起高高的墙,囚禁它们,以为掌握了万物的自由,就没有任何束缚,就拥有了绝对的自由。殊不知只要有墙,就没有绝对的墙里墙外,就没有绝对的笼里笼外,就没有绝对的自由不自由——也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当人类从食物链的底层爬上顶端之时,我们以为自己脱开了一切约束,成了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却只不过是从一个小点儿笼子换入了另一个大笼子。也许终有一天,我们会明白,文明不是看到花丛中漂亮的蝴蝶,就把它做成标本;不是霸占更多的土地,让其他生命去无可去;不是放纵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文明是节制,文明是尊重,文明是放手。
  •     从人的角度看万物,看到了万物的美,也看到了万物的悲;从万物的角度去看人间,人和万物众生一样悲伤和寂寞。恕我寡陋,许达然的书竟是第一次读到。初读之下,便感受到了他文字的凌厉之气与强韧之感。这种凌厉、强韧与他的名字“达然”明显是有违和感的——那种砍去了浮饰和雕砌之后的素净干练,那种诗句一般的痴语呓语,那种跳跃式的语言组合,那种碎片式文字撷取,都会造成人阅读的“不畅达”。在习惯了林清玄的那种温暖的清明、龙应台的或辛辣或深情之后,我惊讶于许达然散文的别扭与刚劲。在轻松阅读与一眼即视的通达方面,许达然确实不是读者阅读台湾作家最好的选择。可败也于斯,胜也于斯。许的散文若读进去,会感受到另一种独特的况味,那平静而冷寂的文字背后藏着一份巨大的残酷与荒凉。他写故乡的陨落和人的漂泊无依,虽上承台湾文学自五十年代而来的的“乡土”、“离愁”主题,却写出了一份与众不同的郁结之情。他的乡土情怀温在“度小月”的那晚米粉汤里,冷在猴子阿山那睁大的眼睛里。本书中的乡愁没有余光中式的隔离大陆与台岛的海峡之愁,而仅是一些散落于日常光景的情感碎片,它们飘飘忽忽,凄凄冷冷,不仅诉说着离乡之人的感伤,更讲述了人在现代社会的迷失。对于一个急速发展的社会来说,人人都是那个无家可归的“外乡人”。他写文明的悖谬。在《失去的森林》一篇,他写了猴子阿山的遭遇。阿山算是家里宠物,养了七年,关系亲密如这个家庭的成员。但是作者完全没有讴歌这种温情的意思,他一直在冷冷地检省这种奇怪的关系,冷的笔端渗出血来。“是我们给它铁链,它戴上后才知道那就是文明。”可文明赐给它的铁链最后在家人的疏忽中竟长进了它的颈内。篇中数次写到了阿山的眼睛,开头说“它张大着嘴与眼睛凶狠瞪着你的友善”,结尾说“它张大的眼睛映着八月台南的阴天和你我的离愁”,阿山张大着的眼睛空洞、迷茫、无奈,还带着惊惧与孤独。这种文明自私又残酷,它带着关爱的紧箍咒,却置生命于绝地。阿山失去了它的森林,阿山被人类豢养,阿山安静又孤独,它的孤独坦荡无疑。这孤独的身影也是人类的镜像。阿山忍受,所以它活着;阿山活着,所以它忍受。谁不是在忍受这生命的残酷与荒谬。《骆驼与山羊》一篇写了关于吃的省悟。人类食用其他物种,这本是文明的自然构成,但是许达然生生从中看到了冷酷与野蛮。何谓文明,何谓野蛮,之间的悖谬该该如何解释?他写万物与人的寂寞 。本书名为《为众生的悲心》意即此。作者把那份悲心献给家里的猴子、公园的猩猩、农人的老牛和餐厅里待宰的骆驼山羊。值得一提的是,他并没有把自己置于哪怕高于万物一厘米的地位来看待众生,而是始终以一颗恭谦的心去置换众生的悲苦,从物的角度去看人,明明是人看猩猩,他却说猩猩“看人都看了三十七年了”,明明是赶路,却说“路从此赶着我们”,还说“苍蝇看不懂却赖着不走”,“树都坚持绿”。这一点表现在修辞上,有论者认为他无节制地使用拟人是其语言呆板的表现。可是,我认为文字是情感的外衣,这恰是作者以万物的角度来看待人间的那颗悲心的体现。无论是对文明的叩问,还是对乡土的追忆,还是对世相的描摹,我很认可一位评论者论述许达然的四个字:“静水深流”,那一潭宁静的深水,没有雄壮的波澜,也没有轻浮的涟漪,它所有的运动和流淌都不动声色地在进行。另外,尤要提及的是,本书很多篇章的收尾部分很能体现许达然的文字风格,俭省到极致,恰如书末附录提及的他真是个“沉默的吐露者”、是文坛“省话一哥”。这些煞尾的文字,收的干净,收的利索,往往就是一个干练的句子,但给人的感觉犹如火车行至深山隧道突然刹住了车,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夜的浓黑,时光的悠远,森森然浸着无限的意味。

精彩短评 (总计39条)

  •     细腻 安静
  •     矫情
  •     文采真是好。
  •     最初读到的是《远方》,很震惊……
  •     除了第一篇剩下基本看不懂。
  •     三星半,可以看,理念是好的,但是不是我的菜……
  •     “苦闷是人间的惩罚。”
  •     最近有去寺庙做义工,在佛前看天上的云,都有柔软的心。
  •     颇具禅味,对自我膨胀的人以醍醐灌顶,都是悲伤的小心德,引人思考
  •     最喜欢的书了吧 最喜欢的文风
  •     已不稀罕那些关怀,怕人们以眼泪温暖你,因为那很快就变凉。
  •     生命的饱满与馈赠~
  •     散文在心平气和无所事事的时候读读还是可以消磨时间的,这本七八十年代的台湾散文确实有代沟。冲着书名和见天地众生的装饰推荐买的,至少不适合目前阅读。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哀怨和怀旧总觉得有过于娇柔有关,目前不喜欢如此状态。
  •     适合细读、慢慢回味。像是杯Espresso,入口极冲(现实的残酷),但是却回味无穷(充满了哲意与淡然)。
  •     心底的共鸣,细水长流的震撼
  •     一曲幽美的散文诗。
  •     他的文字干净、简约、面无表情,却有强大的控制力~
  •     文字优美,每次少量可读,多则腻人
  •     保持悲悯
  •     :无
  •     流丽。
  •     题为悲天悯人,却没能读出他的慈悲
  •     这本书看了大半,最后剩的一些没看完,因为看得有点倦了,看这本书大都在很想睡觉的时候,今天凌晨,中午午休,晚上八点多钟下班回家。看这本书的时候,发觉自己的一个情绪很明显,面对抱怨的文字,我没有丝毫的耐心。从最初的感同身受,到如今的嗤之以鼻,相信不是没有原因的,社会的抱怨太多,戾气太重,既然如此,能否面朝大海?“悲心不只是同情心,而是你深切体悟到:那个正在受苦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有悲心,不语而深刻。”
  •     人生只在呼吸之间
  •     这是我读过最矫情且需要多次揣摩语句的一本书了
  •     为众生的悲心
  •     不用说什么,太赞的一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隐喻,都是一流的,而他的语法,却更令人完全沉沦进他的世界,随波逐流
  •     这书处处透露着作者悲天悯人的胸怀,每每对其他生命的处境感同身受,不是佛理,却处处印证着佛理,众生皆佛,世事皆空相,力证无我之境。也很好的诠释了一句古语: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很喜欢封面内页的几句话:悲心不只是同情心、而是你深切体悟到,那个正在受苦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有悲心,不语而深刻。——不过这种为求简洁深刻而拆分汉字的用语总还有些不习惯。
  •     人类,人生,自然。
  •     “读书的日子竟是一连串的流浪”,台湾知识分子特有的乡愁,那些读来令人悲悯啜泣的文字,脑海里总能浮现出侯孝贤、杨德昌电影的画面感。
  •     思绪万千。 “淡然、哲意、残酷、现实、偶然会让人悚然背后生汗的人间。”
  •     书友推荐
  •     我看书有时是因为书名,有时是简介里的一句话会让我决定看这本书。这本我为众生的悲心,慈悲的书名吸引了我。散文的内容,可以。
  •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也许是因为地域关系,感觉有点生涩。大幺也读过。
  •     谁又敢说自己比一座山、一泓水、一座城、一块石头更孤独呢?谁又敢说自己比为众生的悲心更柔软、更悲悯。
  •     悲心不是同情心,而是生命的元素?
  •     感觉到文字的重量,文中的情绪从细微中开始发酵,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气场。
  •     内容切合书名 为众生的悲心 目所能及 心之所悟 万物皆有情 作者是真正的把自己融入到这样的情怀里 文章速读如白水无味 慢读才感到冷暖自知
  •     《远方》尤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