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绝对:王尔德 里尔克 茨维塔耶娃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67520672
作者:[法] 茨维坦·托多罗夫(Tzvetan Todorov)
页数:276页

作者简介

几千年以来,西方称它为上帝;法国大革命之后,“绝对”以“民族”的形式,然后以“阶级”或“种族”的形式被带到尘世。今天,在这些宗教和政治的形式中仍然不想放弃“绝对”的人还有很多。
近代三位伟大的诗人王尔德、里尔克、茨维塔耶娃把“绝对”置于他们人生的中心。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创作出令人难忘的艺术作品,他们更要以他们本身的生命去达至唯美和完美。然而,这导致了悲剧性的后果,为什么呢?
托多罗夫通过阅读王尔德、里尔克、茨维塔耶娃生前和友人的通信,梳理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寻“绝对”的生命轨迹,对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提出深刻的质询。三位诗人力图达到无限与崇高,他们的道路各不相同,却都以悲剧告终:王尔德堕落,里尔克抑郁,茨维塔耶娃自杀。他们的绝对追求成就了深刻完美的作品,但他们具体有限的人生却充满辛酸与不幸。托多罗夫在力求理解诗人命运、为我们全面展现他们形象的同时,也对生活的艺术作了一番思索。作者试图激发我们去思考:在有限的、相对的世界里,一个美丽又感觉丰富的生命其意义何在?

书籍目录

译序 /1
引言 /1
王尔德 /15
里尔克 /79
茨维塔耶娃 /143
与“绝对”一起生活 /207

内容概要

作者茨维坦•托多罗夫(Tzvetan Todorov, 1939—),出生于保加利亚的索菲亚,1963年移居法国。自1968年起成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研究员。托多罗夫是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叙事学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其论著涉及文学理论、思想史以及文化现象分析等诸多领域。
译者朱静,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法文系教授,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法国语言文学和比较文学的教学、翻译和研究,并带领博士生们开展对法籍华人作家程抱一的译介工作,主要译著有《变化》、《访苏归来》、《法国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III)、《法国文化史》(III)等。 2004年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棕榈学术骑士”勋章,2011年获得上海翻译家协会颁发的“翻译成就奖”,同年被中国翻译家协会评为“资深翻译家”。


 走向绝对:王尔德 里尔克 茨维塔耶娃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我不是搞文艺学研究的,但我是学文科的,我知道王尔德在文学史中的地位,通过本书,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相对与绝对在文艺中的份量。那是一个不读书,不知道自己份量的时代,也是一个读了书,反而忘记自己份量的时代。总的评价,就是好的很
  •     偶然發現了Todorov這本書契合我的博士論文的主題,浪漫主義藝術家的自我概念。所以迫不及待拿來閱讀。不能算是嚴謹的理論著作,但所討論的內容倒是實在的很,”痛苦的浪漫主義藝術家“這一刻板印象。本书探讨了三位文学家王尔德、里尔克和茨维塔耶追求“绝对”的经验过程。绝对这个词在西方哲学语境界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也许与本书通俗学术的写作性质有关,Todorov并没有在此深究绝对这一概念。于他,绝对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体验,“导向某种完满充实状态,让我们感到一种内心的完善。瞬间的,同时又是永无止境欲求的感受,因为幸好有了这种感受, 我们的人生才不会白白活着,因为幸好有了这些珍贵的时刻,我们才获得更加美好,更加富有意义。”绝对更是一种自发的追求,“向往完美、向往内心的完整、向往更高尚的生活是内心计划的组成部分。”然而困惑在于这种对绝对的向往会把主体带往何方,并且这种探寻对于人生的作用和幸福之间的关系。考察这三位作者的动机似乎非常个人化。T通过大量阅读书信,在这些文件中作者讲述他们自己、他们对生活的选择、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因为书信介于“纯私密性和公众性之间,他已经是对他人说话、作者对此人作自我描述和分析,然而这个他人是熟人而不是无人称的人群。”在本書的結論部份,作者再一次體及,這些書信洩露了這樣一個真理:藝術家的日常生活與他們的藝術作品密不可分,儘管作家們似乎一再是在強調兩者之間的斷裂。本书最有价值的是最后一章“与绝对一起生活,” 不光作为对前述三位作者讨论的总结,同时将他们“走向绝对”的历程放置在人类历史的宏观层面。三位艺术家都认为以其艺术的力量可以达到“绝对”,然而这一过程痛苦而悲剧。 这一悲剧与西方绵延千年的二元论传统有关,“人既人生有限。又具有一种向着无限的开放意识。”人类的双重性造成了两种世界,“一个就是此岸脚下有限的坏世界,另一个就是天上高处他方无限的完美世界。”对于大多人来说这个两个世界彼此隔离,唯有少数选民(艺术家)可以通过努力而到达彼岸。二元论在西方与基督教个别派系有关,进入到欧洲文化传统之中。二元論是如何與現代性相融合的?作者提供了如下的大綱1789-1848:兩種塵世絕對的確立(集體性和個人性)- 既關注美有關注國家政治命運。Schiller, Early Romantics, Wagner1848-1915:革命的失敗引起了兩條路的分道揚鑣- 波德萊爾,藝術影響世界屬於幻想- 馬克思:不關心美學教育- 王爾德、里爾克等人位於此列。1916-1945:一戰後,兩種形式以不同的方式重新相互作用- 先鋒主義藝術家想要將他們的創造性行動範圍覆蓋整個生活。—>Where is the example??- 獨裁者們採取了自由狂放的藝術家態度來創造一種新人、新社會、新人民。—>綜觀全書,這個論點似乎沒有展開討論,非常之突兀。當代- 關於民主制度的反思- 民主制度不給予公民們提供共同的處方來完善內心,它讓每個人為自己負責。生命意義不在這一制度其中- individualism 與消費主義的結合。最終,作者希望讀者們能夠超越“浪漫主義”二元論。- 啟示:走出絕對- “與其詆毀塵世人生和詛咒我們被判定的物質性,還不如想辦法讓低俗與崇高、現實與理想、相對和絕對、通常和高尚之間的連續變得容易一下,因為也可以是的無限文明化。與其看到塵世生活和天國之間有一個不可逾元的深淵,還是從相信天國現時在出發--僅就人們對他些許認知而言。選擇不再是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之間,而是它們根本上的分離和毗鄰之間。浪漫派針對現實選擇夢想,繼而,一切都像是這個現實因為他們試圖抵制它而懲罰了他們:繼逃避之後輕易的滿足,是痛苦的面對人們的苛求。另一個解決方法不是放棄夢想,而是承認它的地位。於是人們尋求一種更艱難、更強烈、更持久的酬勞、由日常的美給予的酬報,它讓人在生活本身中去發現生活的意義。既不是為生活犧牲藝術,也不是將生活供奉於藝術的祭壇之上,也不是將做人與某生存封開。絕對或者無限、或者神聖等,與折現觀念所提議的正相反、其本身不是一種善—完美的另一種稱謂。因為生活時有終結的和相對的,這樣講善之虞生活之外,冒有拒絕接受人類處境的危險。作為不完美的人,飛天使的人,我們不可能是種生活在心醉神迷之中,不可能只是陶醉於完美之中。”- “在個人生活中追求完美並不意味著聲明一切日常的生存過日子都是無可救藥的平庸,要發明另一種生存狀態來替代;而是說要學會從內在來使它發光放彩,要學會使它更加明亮又重拾緊湊。那些接受浪漫派學說的人們知道在他們日常生活中過絕對的生活,但是他們不知道把這種生活經驗結合進他們的學說中去。 ”- “他們以各自痛苦的命運告訴我們應該當心哪些陷阱:夢想和現實渾殽不清、忘記了個人的社會屬性、摩尼教義、唯美主義。接受了浪漫派積習的教訓,我們可以在我們的公共生活核四生活中,在孤獨或者愛情中找到意義和美。這就是我們該從過去帶到將來的遺產。”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不能把王尔德换成狄兰·托马斯、史蒂文斯曼德尔施塔姆或者吗?
  •     很无聊。中规中矩的传记。
  •     法国著名文学理论家托多罗夫梳理三大诗人王尔德、里尔克、茨维塔耶娃以各自不同方式探寻“绝对”的生命轨迹,对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提出深刻的质询。
  •     站立在“有限”的门前,却忍不住窥视门后“无限”的完美
  •     内容不是很糟。但感觉法国文艺气氛笼罩下存在一种弊病,不够硬朗。译者很多地方很有草率之嫌,很多书名人名明明有通行标准(译法),却偏偏在此处“自译别称”,给阅读造成困难。
  •     绝对与美的追求 孤独感的保持
  •     关于三人的评述虽然通俗,也时有醒目之处。但是要拔高到”走向绝对“、并且从历史和时代方面予以解释(最后一章),过火了一些吧。
  •     這樣的書不能算作理論書。雖然題為“走向絕對”,作者意在“走出絕對”,反思了浪漫主義的“生活”與“藝術”二分法。
  •     “绝对”指向了的极致与封闭,以及被掩埋的他者
  •     走向绝对,亦步亦趋。
  •     王尔德那段读的比较认真 后面有关“绝对”的概念强调多了就无聊了
  •     每个人都会以想象力来使真实焕发光彩,尝试让他的日常生活具有某种和谐形式(或者至少为没有能做到这一点而遗憾)。『绝对』是迷人的,而『相对』缺乏这种气质。
  •     读着蛮累,空闲陆陆续续翻完了,但有些八卦很八卦,有些观点很好,有些看不懂,翻译很流畅
  •     题材很好
  •     简略翻完,反倒觉得最后一章比较好,,,,还是比较喜欢里尔克,大概是因为没有仔细读过其他二位的作品
  •     托多羅夫為何最近書寫得都變那麼平易近人...
  •     还可以
  •     对于评论类的文章,我从来都不感冒,读的云里雾里的,心好累,因为王尔德才看的,怎么办?
  •     大致翻过去了,里尔克部分读得比较详细,感觉视野有点小
  •     批评家妄论艺术家。
  •     太爱王尔德,怪才的天才思维!
  •     一本概述性质的书。王尔德把生活艺术化,里尔克将艺术生活化。印象最深是王尔德篇最后一句:生活像一只老虎一样把我撕碎了。
  •     讲的草,又想讲的高深
  •     翻读了里尔克、茨维塔耶娃和最后Todorov对“寻求绝对之意志”作出评述的三章。wonderful that Todorov gets the precious dew for which the painful geniuses sacrificed their life, and helps us see it in a different light (a fluid and changed tradition.东方的眼光在里面微不足道,但是没有这一点东方的眼光,也许未必能点到结论章节中最后落脚的地方,“绝对”当然是存在的,只不过“解脱/救赎”不在他方,而在此时此地,在照料风俗的行动中(引蒙田也是恰到好处。)
  •     读不下去,大概是我的问题,而非书的问题吧。但文字非常不吸引人。
  •     前言恶心我了好久,跟中学生写的伟光正应试作文似的。但我是王尔德的脑残粉,所以只要书里别黑他太狠,是不会打四星以下的。
  •     ……果然比起这种论文式,我更期待个人传记,少点评断,多点记录。
  •     与“托多洛夫”这个名字代表着的一切相比,内容太一般了,翻译也很一般,看完对托多罗夫既得的名誉和地位充满了怀疑。。牵强,没有任何亮点,绝大部分句子处于划线也行,不划也无所谓的精彩程度。
  •     托多罗夫读多了容易厌倦,很八股。
  •     前三章认为王尔德追求绝对的生命的美,里尔克弃绝生活追求绝对的艺术,茨维塔耶娃追求绝对的个人主义,最后一章指出他们与二十世纪左右派的极权主义,皆是德国浪漫主义之后的一体两面。但艺术家基于个体的绝对,无论如何不能进行政治上的集体主义实践。书写得不错,翻译还算流畅,但不出彩,有些惯用的术语如费边社译成法比安社团;普加乔夫译成布加契夫;最绝的是54页《快乐王子》最后“带柄小烛台留在了王子身边为王子献身”,众所周知是燕子死了,原文到底是啥能让翻译如此离谱?最后,书装帧不错,无腰封,精装线订,我喜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