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中国哲学》章节试读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10436260
作者:胡适
页数:259页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的笔记-第2页

凡研究人生重要问题的根本 之道的学问,就叫做哲学。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的笔记-第五篇 墨子 - 第五篇 墨子

墨子的应用主义哲学 孔子说的是一个“什么”,墨子说的是一个“怎样”,这是一个大分别。儒者说的还是一个“什么”,墨子说的是一个“为什么”。这又是一个大分别。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的笔记-第71页 - 第五章 一以贯之

“君子”,本义为“君之子”,乃是阶级社会中贵族一部分的通称。古代“君子”与“小人”对称,君子指士以上的上等社会,小人指士以下的小百姓。 …后来奴隶制度渐渐破坏,“君子”“小人”的区别,也渐渐由社会阶级的区别,变为个人品格的区别。孔子所说君子,乃是人格高尚的人,乃是有道德,至少能尽一部分人道的人。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的笔记-第三篇 老子 - 第三篇 老子

1、论天道 老子哲学的根本观念是他的天道观念。老子的最大功劳,在于超出天地万物之外,另外创设了一个“道”。这个道的性质,是无声、无形;是单独不变的存在,又周行于天地万物之中;生于天地万物之先,又却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的作用,并不是有意志的作用,只是一个“自然”。自是自己,然是如此,“自然”只是自己如此。2、论无 无即是虚空。这个大虚空,无形、无声;整个的不可分割,却又无所不在;一切万有若没有它,便没有用处。3、名与无名 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名实之争。老子是最先提出这个问题的人。老子以为一切善恶、美丑、贤不肖,都只是一些相对应的名词。根本的救济方法须把善恶美丑功名利禄等一切对应的名词都消灭了,复归于无名之朴的混沌时代,这就可以让人们处于无欲状态了。无欲,自然没有一切罪恶了。要使人类依旧回到那无知无欲老死不相往来的乌托邦时代。4、无为 老子对于社会政治有两种学说:一是毁坏一切物质文明;一是主张极端放任无为的政策。5、人生哲学 老子的人生哲学(旧称伦理学,殊未当)和他的政治哲学相同,也就是希望人们少一些欲望甚至无欲。具体的主张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的笔记-第十篇 荀子 - 第十篇 荀子

一、论天 荀子在儒家中最为突出,正因为他能用老子一般人的“无意志的天”,来改正儒家墨家的“赏善罚恶”有意志的天;同时却又能免去老子、庄子天道观念的安命守旧的种种恶果。二、论物类变化三、法后王
四、论性 荀子论天,极力推开天道,注重人治。荀子论性,也极力压制天性,注重人为。性恶论。性只是天生成的,伪只是人力做的(“伪”字本训“人为”)。
五、教育学说 孟子说性善,故他的教育学说偏重“自得”一方面。荀子说性恶,故他的教育学说趋向“积善”一方面。荀子的教育学说认为学问需要变化气质,增益身心。不能如此,不足为学。六、礼乐 荀子的礼论乐论只是他的广义的教育学说。荀子以为人性恶,故不能不用礼义音乐来涵养节制人的情欲。一、论心 心的作用极为重要。古代的人生哲学,独有荀子最注重心理的研究。第一要虑心,第二要专一,第三要静心。二、谬误 凡一切谬误都由于中心不定,不能静思,不能专一。三、名学 荀卿的名学,完全是演绎法。(一)为什么要有“名”呢?(二)怎样会有同异呢?(三)制名的枢要又是什么呢?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的笔记-第一篇 哲学 - 第一篇 哲学

凡研究人生重要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的学问,就叫做哲学。世界上的哲学大概可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又分印度、中国两系。西支则分为希腊、犹太两系。初起的时候,这四系都可算是独立发展的。到了汉以后,犹太系并入希腊系,成了欧洲中古的哲学。印度系并入中国系,成了中国中古的哲学。到了近世印度系的势力渐衰,儒家复起,于是便产生了中国近世的哲学,历经宋元明清一直到现在。欧洲的思想,渐渐脱离了犹太系的势力,遂产生了欧洲的近世哲学。到了今天,这两大支的哲学互相接触,互相影响。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 中国哲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一)古代哲学 自老子至韩非子,为古代哲学。这个时代,又名“诸子哲学”。(二)中世纪哲学 自汉至北宋,为中世纪哲学。这个过程大概又可分为两个时期:(甲)中世纪第一时期。自汉至晋,为中世纪第一时期。这一时期的学派,无论如何不同,都还是以古代诸子的哲学作为起点的。(乙)中世纪第二时期。自东晋以后,直到北宋,这几百年中间,是印度哲学在中国最盛的时代。印度的经典,不断输入中国。印度的宇宙论、人生观、知识论、名学、宗教哲学,都能于诸子哲学之外,别开生面,大放光彩。故这个时期的哲学,完全以印度系为主体。(三)近世哲学 唐以后,印度哲学已渐渐成为中国思想文明的一部分。好比吃美味,中古第二时期是仔细咀嚼的时候,唐以后便是胃里消化的时候了。吃的东西消化时,与人身体的种种物质相结合,变成一些新物质。印度哲学在中国,到了消化的时代,与中国固有的思想结合,所产生的新物质,便是中国近世的哲学。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的笔记-第73页 - 第五章 一以贯之

《左传》所举的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
《礼运》所举的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孟子》所举的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的笔记-第六篇 杨朱 - 第六篇 杨朱

杨朱哲学的根本方法在于他的无名主义。杨朱的人生哲学只是一种极端的“为我主义”。凡是极端为我的人,没有一个不悲观的。杨朱论养生,不要太贫,也不要太富。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的笔记-第九篇 大学 中庸 - 第九篇 大学 中庸

第一,方法 《大学》的方法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庸》的方法总纲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第二,个人之注重我第三,心理的研究《大学》和《中庸》的第三个要点是关于心理一方面的研究。儒家到了《大学》《中庸》时代,已从外务的儒学进入内观的儒学。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的笔记-第30页

彻底摧毁民智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不然一个吃过山珍海味的人怎么可能无怨无悔继续吃粗茶淡饭?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的笔记-第四篇 孔子 - 第四篇 孔子

《易经》,只有三个基本观念:(一)易,(二)象,(三)辞。第一,易 易便是变易的易。天地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时时刻刻在那里变化的。一部《易》讲“易”的状态,以为天地万物的变化,都起于一个动字。为什么会有“动”呢?这都因为天地之间,本有两种原力:一种是刚性的,叫做“阳”;一种是柔性的,叫做“阴”。这刚柔两种原力,互相冲突,互相推挤,于是生出种种运动,种种变化。所以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又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孔子大概受了老子的影响,故他说万物变化完全是自然的唯物的,不是唯神的。第二,象 《系辞传》说:“易也者象也。”这五个字是一部《易》的关键。这是说一切变迁进化都只是一个“象”的作用。第三,辞 辞的作用,积极一方面,可以“鼓天下之动”;消极一方面,可以“禁民为非”。三个重要的观念:第一,万物的变动化不穷,都是由简易的变作繁杂的。第二,人类社会的种种器物制度礼俗,都有一个极简易的起源,这个起源,便是“象”。人类的文明史,只是这些“法象”实现为制度文明的历史。第三,这种种“意象”变动作用时,有种种吉凶悔吝的趋向,都可用“辞”表示出来,使人动用都有仪法标准,使人明知利害,不敢胡作非为。《春秋》正名的方法,可分为三层:第一,正名字。第二,定名分。上一条是“别同异”,这一条是“辨上下”。第三,寓褒贬。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的笔记-第九篇 孟子 - 第九篇 孟子

论性 性善论在孟子哲学中可算得上是中心问题。个人的位置 孟子把个人看得十分重要。他信人性是善的,又认为人生都有良知良能和种种“善端”。教育哲学 (甲)自动的 孟子深信人性本善,所以不主张被动的和逼迫的教育,只主张各人自动的教育。(乙)养性的人性既本来是善的,教育的宗旨只是要使这本来的善性充分发展。(丙)标准的教育虽是自动的,却不可没有标准。政治哲学 孟子的政治哲学很带有尊重民权的意味。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的笔记-第64页 - 第四章 正名主义

《春秋》的荼毒就使中国只有主观的历史,没有客观的历史。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的笔记-第十一篇 法家 - 第十一篇 法家

第一,正名主义。 第二、平等主义。 第三、客观主义。 第二、责效主义。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的笔记-第八篇 庄子 - 第八篇 庄子

一、庄子的名学 完全的怀疑主义,和墨家的名学恰恰相反。“是”与“非是”表面上是极端相反的,其实这两项是互辅相成的。这种极端“不谴是非”的达观主义,即是极端的守旧主义。二、庄子的人生哲学 庄子对于人生一切寿夭、生死、祸福,也一概达观,一概归到命定。这种达观主义的根据,都在他的天道观念。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