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忧国

出版日期:2015-8-12
ISBN:9787218103235
作者:夏志清
页数:306页

作者简介

《感时忧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拓荒者”夏志清忆往追昔之散文集。书中以款款深情、细腻的笔触、深邃的思想回忆作者的求学之路,以及与众多文人的因缘际会,描绘了独特时代下的文人群像,更彰显了中国文学中“感时忧国“的伟大传统。

书籍目录

目 录
代序 文学因缘——感念夏志清先生(白先勇)
辑 一
上海,一九三二年春
读、写、研究三部曲
初见张爱玲 喜逢刘金川——兼忆我的沪江岁月
红楼生活志
我保存的两件胡适手迹——为《传记文学》银禧之庆而作
耶鲁谈往
桃李亲友聚一堂——退休前夕的庆祝和联想
书房天地
辑 二
亡兄济安杂忆
超人才华,绝世凄凉——悼张爱玲
重会钱钟书纪实
白先勇早期的短篇小说
悼念陈世骧——并试论其治学之成就
东夏悼西刘——兼怀许芥昱
最后一聚——追念吴鲁芹杂记
高克毅其人其书
何怀硕的襟怀——《域外邮稿》序
辑 三
人的文学
现代中国文学感时忧国的精神

内容概要

夏志清是享誉国际的中国文学评论家,独具慧眼,对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等作家具有发掘之功,使这些一度被文学史遗忘的人物重见天光、越来越受到文学界的重视。
1921年生于上海浦东,原籍江苏吴县。上海沪江大学英文系毕业。
1952年获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
1962年应聘为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文系副教授
1969年升任为教授
1991年荣休后为该校中国文学名誉教授。
2006年当选为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
著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古典小说》《夏志清论中国文学》《文学的前途》《人的文学》《新文学的传统》《谈文艺 忆师友》等。


 感时忧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当书读到一半时,才领悟到,夏老把题目定为《感时忧国》的真正用意,可惜学识有限只领悟到了两点,他的一忧我要截取一段书中的文字,“始于一九一七年文学革命的‘新文学’,在一九四九年中国共产党立国时告一段。这一时代的特色,是语体文的普遍采用,吸收西洋文学的格调和写作技巧,因此和前代的作品截然不同;和继起的中国大陆文学,也大异其趣。诚然,中国大陆作家直到目前,无论在语文运用或文体结构方面,基本上仍是承袭前代遗风,就这一点来说,实在看不出新文学与中国大陆文学有什么重大的相异之处。但那个时代的新文学,确有不同于前代,亦有异于中国大陆文学的地方,那就是作品所表现的道义上的使命感,那种感时忧国的精神。当时的中国,正是国难方殷,企图自振而力不迨,同时旧社会留下来的种种不入道,也还没有改掉。是故当时的重要作家——无论是小说家、剧作家、诗人或散文家——都洋溢着爱国的热情……。”二忧,我想应该是对现代中国文化的延续与继承吧,这是身为每一位学者都在不觉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定式吧?本文作者夏志清夏老年轻了时致力于英美文学,晚年时把所有心力都放在了中国文学中,他不仅研读古典文学,近现代文学更是一一阅目,清代作家李汝珍与刘鹗,近现代作家鲁迅、老舍、闻一多、沈从文等等的讽喻作品无不都是感时忧国的题材中,表现出特殊的声息。书中那么多美藉华人学者居在海外,却在研究过英美文学后,又一头扎回中国文学上,可见其不管中国人如何的在国外名利双收,拥有多高的地位,他们的心里对祖国的那份赤忱,已然流淌在无形的精神血液中,他们的灵魂之根仍然扎在中国的这块沃土中,也许这就是身为炎黄子孙永远无法摒弃的魂吧!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以前的学人知识储备是很厉害的。
  •     最后一章关于人的文学值得一读,其他碎碎念的记录生活的篇幅实在是索然无味。
  •     快人快语。夏志清到底有多反感胡适,在《我保存的两件胡适手迹》中记录详尽;《亡兄济安杂忆》及《超人才华,绝世凄凉——悼张爱玲》两篇情真意切。
  •     真是一个小男人,都老大不小了,还唧唧歪歪惦记着年轻时候的那点鸡毛蒜皮,而且多半又是出于自己的被害妄想。讽刺胡适官场作风,自己呢?又为了读博特意写信套进乎拍马屁。自以为读英美文学就高人一等了?在国外不还是二等公民?哪来的优越感可把我恶心坏了!
  •     杂集个人回忆录、悼文、近现当代文学评论文。快人快语,非常实诚。
  •     高二时候读过夏的一本小册子。现在再读他文,不知当初自己为什么会对他产生不屑的错觉。也许太年少轻狂。
  •     实诚得不行,落笔皆是一生大白话;故而,江南小男人的小心胸、小得意、小自欺欺人也是“触目惊心”;说到底是北美汉学小圈子逸闻趣事编外篇,和名人交往琐记,读来有趣但格局可怜,历史的旁旁注。
  •     后面缅怀故人的几篇不好看。总体上还好,值得一读。
  •     淡然无味。
  •     流水账一样的自传。 字里行间透露出江南小男人的小得意。全书除了钱钟书一章读起来有点意思以外,没啥大感觉。没看出一丝忧国的情绪。 全书都在自吹自擂。完全没有民国文人的气概。失望!
  •     散文集。人的文学一文对新文化运动给出了专业分析。
  •     名为感时忧国,实则文不对题
  •     279||还是挺有启发的~
  •     没看到感时忧国,只看到一个老年人对学术圈交往的絮絮叨叨,夹杂了不少或自矜或阴暗的个人情绪。
  •     夏济安的那一篇很赞。
  •     噗,先读了北岛的《城门开》,再来读夏志清《感时忧国》,感觉真是很奇妙啊。不过皆是名利双收的暮年名家,倒是都很看得开,什么都不忌讳写,看着轻松轻松好了。
  •     看的比较过瘾的回忆录,夏志清对一些学界掌故信手拈来,真不愧为文学史家!
  •     书名应该换成《变着法子自夸》
  •     事实上,文学并无独特的本质,一种全凭美学 标准或其他标准可以判定的本质
  •     那个时候的学人文字还是很有味道的。
  •     看过中国现代文学史,再来看的这本,文笔是好的,有些评论很尖锐,或者说刻薄,看着挺过瘾的。
  •     读完这本书不仅看到了一位学者的胸怀,还看到了张爱玲,钱钟书等等这些人与夏老的友情,收获颇益!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