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508641126
作者:[美]威廉•麦克尼尔
页数:616页

作者简介

麦克尼尔《世界史》是公认的全球通史开山之作,第一次完整讲述了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互动的故事,中文版首次出版。阿诺德•汤因比、斯塔夫里阿诺斯、杰里•本特利、何炳棣、许倬云、钱乘旦、刘新成等权威推荐。
1963年,麦克尼尔出版《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The Rise of the West: 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即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史学界一般以此作为全球史诞生的标志。1964年,麦克尼尔在芝加哥大学开设世界历史课程,为此他为“学生和一般读者”将《西方的兴起》精编简化,于1967年出版《世界史》作为该课程的教材。
自1967年问世至今,麦克尼尔《世界史》经过四次修订再版,一直在英语世界中畅销不衰,既是美国大专院校世界史课程的必读著作,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世界历史的首选入门读物,甚至成为美国空军学院的指定教材。
麦克尼尔的贡献和独特之处在于:他认为世界史只有文明间的互动才有意义,他不断书写文明间的冲击与反冲击、征服与反征服。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以文明为单位,书写全球文明的互动,让之前隔离、孤立的世界史,变成动态、交互的世界史,绘制了一幅人类文明的交互网络图。这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研究的真正开始。
麦克尼尔《世界史》中文版姗姗来迟,问世近50年后首次在中国出版。此次,中文版获麦克尼尔全球独家授权,依据第四次修订版翻译出版。
全书收录109张精彩图表,附标记人类文明历程的历史年表,特别推荐了进一步阅读的书目;并针对1976年之后的世界历史与文明发生的重大事件做了全新论述,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
麦克尼尔《世界史》内容包罗万象,文字简明流畅,是一般教科书所不及的。不管是上班族、学生教师,还是商界人士、政府官员,《世界史》都是经典可靠的世界史入门读物。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
第四版前言
前言
第一部分
旧大陆各大文明的出现和确立
(公元前500年之前)
第一章人类历史之初  007
第二章文明扩散的第一阶段(至公元前1700年前)  021
目录
第三章公元前1700~前500年中东的世界主义  043
第四章印度文明的确立(至公元前500年)  068
第五章希腊文明的确立(至公元前500年)  079
第六章中国文明的确立(至公元前500年)  090
第七章蛮族世界的变化(公元前1700~前500年)  099
第一部分进一步阅读书目  105
第二部分
各大文明之间的平衡
(公元前500~公元1500年)
第八章希腊文明的繁荣(公元前500~公元前336年)  119
第九章希腊化文明的传播(公元前500~公元200年)  134
第十章公元前500年~公元200年的亚洲  149
第十一章印度文明的繁荣和扩张(公元200~600年)  162
第十二章蛮族入侵和农耕文明的应对(公元200~600年)  175
第十三章伊斯兰教的兴起  190
第十四章中国、印度和欧洲(600~1000年)  200
第十五章突厥和蒙古征服的影响(1000~1500年)  215
第十六章中世纪欧洲和日本(1000~1500年)  231
第十七章1500年前文明世界的边缘  245
第二部分进一步阅读书目  254
第三部分
西方的支配地位
第十八章地理大发现及其世界影响  273
第十九章欧洲的自我转型(1500~1648年)  280
第二十章欧洲的外围:俄罗斯和美洲(1500~1648年)  296
第二十一章伊斯兰教王国及其印度教和基督教臣民共同体(1500~1700年)  305
第二十二章1500~1700年的远东  318
第二十三章欧洲的旧制度(1648~1789年)  325
第二十四章美国和俄国(1648~1789年)  341
第二十五章亚洲对欧洲旧制度的反应(1700~1850年)  352
第三部分进一步阅读书目  366
第四部分
全球性世界主义的开端
第二十六章“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引起的西方文明转型(1789~1914年)  378
第二十七章亚洲对工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反应(1850~1945年)  398
第二十八章非洲和大洋洲(1850~1945年)  421
第二十九章西方世界(1914~1945)  440
第三十章1945年以来的全球竞争和世界主义  462
第四部分进一步阅读书目  494
索引  504
译后记  524
目录
地图目录
早期美索不达米亚
畜牧业的产生(约公元前3000年)
古代埃及
古代印度河流域遗址
向雨水灌溉地区的转移
马拉战车民族的扩张(公元前1700~公元前1400年)
古代中东(约公元前1200年)
骑兵革命(公元前800~公元前500年)
希伯来人的巴勒斯坦
古代希腊世界
古代中国(公元前500~公元前300年)
雅典帝国(约公元前432年)
罗马帝国的扩张
孔雀帝国
中国的统一
中亚的帝国(约400年)
大印度(400~600年)
查士丁尼时代的东罗马帝国
中国重新统一
伊斯兰教的兴起(622~733年)
加洛林帝国(800~900年)
欧洲的反攻(1000~1100年)
1453年前穆斯林对东正教的支配地位
到1492年左右中世纪欧洲的扩张
非洲(约1500年)
美洲印第安人文明(约1500年)
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
亚洲的帝国(约1600~1700年)
德川幕府(1603年起)统治下的日本
1648~1789年的欧洲
殖民地美洲(约1789年)
1795年的俄国
英国占领印度
1799~1812年拿破仑统治下的欧洲
1850年后的伊斯兰教王国
1914年以前欧洲对非洲的渗透
1740~1914年欧洲对太平洋的渗透
194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
1941~1945年的远东和太平洋
欧洲的冷战(1970年)
1945年以来的新国家
冷战结束后的欧洲(1991年)
大事年表目录
从人类开端到公元前1000年
公元前500年~公元1500年
公元1400年至今
目录
插图目录
希腊雕刻艺术的发展
1:阿里斯逊石柱
2:海神波塞冬
3:利姆诺斯的雅典娜头像
4:罗马无名氏肖像
5:罗马妇女肖像
6:戴王冠的妇女头像
7:马可·奥勒留胸像
8:欧特卢普斯的肖像
希腊雕刻的传播和转型
9:来自阿旺蒂卡姆的赫尔维蒂人头像
10:(左)雅典娜或罗马
(右)佛陀
11:(上)来自山西的佛陀造像
(下)来自河南的佛陀造像
12:佛祖斋戒
13:大甘吉药叉女
印度建筑的发展和传播
14:第17号神庙,桑奇
15:马莱吉蒂湿婆拉雅神庙,巴达米
16:帕拉苏拉美斯瓦尔神庙,湿婆神
17:穆克特希瓦尔神庙,湿婆神
18:穆克特希瓦尔神庙,细部
19:持镜子的妇女,来自湿婆神或卡朱拉霍的一座神庙的装饰细部
20:大神庙建筑群全景,湿婆神
21:蓬塔德哇神庙,迪恩高原,爪哇
22:佛塔,尼泊尔
23:湿婆神神庙,爪哇婆罗洲
24:吴哥窟,柬埔寨
中国、蒙古、波斯和莫卧儿帝国的绘画
25:马远,《梅间俊语图》
26:马贲(被归于他)《百鹅图》
27:(上)粱楷《李白行吟图》
(下)牧溪《柿子图》
28:董源《溪岸图》,画轴局部
29:比哈德(《牧民责骂大流士王》,来自“布斯坦”
30:大毒蛇
31:来自埃米尔·哈姆扎传奇的一幅插图
32:达拉·什库王子及其儿子
欧洲艺术与社会
33:《全能的主基督》
34:乔托·迪·邦多内,《拿撒勒的复活》
35:皮埃罗·德拉·弗兰西斯卡,《基督的复活》
36:阿尔伯特·丟勒,《自画像》
37:阿尔伯特·丟勒,《骑士、死亡与恶魔》
38:《奇迹创造者圣尼古拉斯》
39:“希腊人”,《圣杰罗姆》
40:伦勃朗·凡·莱因,《呢绒行会商人集会》
41:让·巴普提斯特·佩罗诺,《德·索尔坎维尔夫人》
42:雅克·路易·大卫,《种菜妇人》
43:弗兰西斯·戈雅,《1808年5月3日》
44:奥诺雷·杜米埃,《三等车厢》
44:约翰·辛格·萨金特,阿什·威提梅尔先生和他的太太
46:本·沙恩,《自由》
47:胡安·米罗,《向鸟投掷石头的人》
48:亨利·摩尔,1891- ,《核能》
工业化时代的建筑
49:(上)歌剧院,巴黎。查理·加尼叶
(下)议会大厦,伦敦。查理·巴利爵士
50:水晶宫,伦敦。约瑟夫·帕克斯顿
51:(上)古姆百货商场,莫斯科
(下)卡尔森·皮埃尔·斯各特公司,芝加哥。路易斯·沙利文
52:维恩莱特大厦,圣路易。路易斯·沙利文
53:伍尔沃斯大厦,纽约。卡斯·吉尔伯特
54:包豪斯,德绍。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55:约翰逊·沃克斯研究中心,威斯康辛州,拉辛。弗兰克·劳埃德·莱特
56:内政部大楼,华盛顿特区
57:(上)国立莫斯科大学
(下)柳特波德大厦,纽伦堡。阿尔伯特·施佩尔
58:希格拉姆大厦,纽约。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
59:(上)加里宁景色,莫斯科
(下)议会大厦,巴西利亚。奥斯卡·尼梅耶
60:(上)美国大帐篷,1967年世界博览会,蒙特利尔。巴克敏斯特·富勒
(下)议会宫,昌迪加尔,印度。勒·柯布西耶
61: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纽约。埃罗·沙林恩
62:(上)国家体操馆,东京。丹下健三
(下)人类学博物馆,墨西哥。皮德罗·拉米内兹·瓦兹奎兹
63:住房,迪杰南-埃尔-哈桑,阿尔及利亚。罗兰·西莫内特
64:曼哈顿中心区,纽约

内容概要

作者: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译者:施诚、赵婧
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当世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历史学科的“现代开创者”。现为芝加哥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曾担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美国世界史学会主席。在全球史方面的研究卓然有成,德高望重,与斯宾格勒、汤因比齐名,被誉为“20世纪对历史进行世界性解释的巨人”,开辟了一个西方世界史学的新时代。 1963年,他以一部《西方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West: 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一举成名,并因此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他笔耕不止,迄今已出版30多部作品。 1996年,威廉·麦克尼尔因“在欧洲文化、社会和社会科学领域里做出的杰出贡献”荣获伊拉斯谟奖。 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为威廉·麦克尼尔颁授国家人文勋章,以表彰其在人文科学研究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
施诚,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教授,从事欧洲中世纪史、文艺复兴史、全球史教学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和译著多种。
赵婧,历史学硕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


 世界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8条)

  •     应该说,我对世界历史类书籍一向颇有兴趣。中学时代曾读过《世界五千年》,后又通读过斯塔夫里阿诺斯那部著名的《全球通史》,受益颇多。如今,在“世界史”领域可算与斯塔夫里阿诺斯齐名的威廉·麦克尼尔的《世界史》终有中文译本,自然是不容错过。 本书是麦克尼尔开世界史领域先河之作《西方的兴起》的教材版,作为教材,自然会体现一些特点。比如相对而言篇幅不算太长,当然,只是“相对而言”。以整个世界的历史为论述对象的著作,不可能是“短篇”。读完这本厚达500多页的书本,也着实花了我一个多月的时间。又比如教材的行文总是比较正统,中规中矩,面面俱到之余自然也深度有限。对此,每一章结束作者都列出了扩展阅读的图书名单,算是一种补充。只是对国内读者而言,这个书单的实用性比较有限。 书以“世界历史”这一宏大情景为叙述对象,自是颇有野心。纵观全书,麦克尼尔应该说也表现出了与这种野心相称的构建能力:高屋建瓴,总揽全局;脉络清晰,论述合理;史料详实,观点凝炼。阅读此书,犹如将一幅人类历史发展概况的全景图铺展在眼前,令人印象深刻。而且,相比其他同类的世界史学作品,本书还有一个极其鲜明的特色,如其副标题所示,麦克尼尔对各文明“互动”的强调力度可谓前所未有。 一般而言,对于世界历史,人们公认的是在史前几大文明发展期,文明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到近代航海时代以后,文明之间的交流才开始频繁。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就以“公元1500”年为一个分野。然而在麦克尼尔的作品中,文明间的互动从其初始期便已经开始,不曾断绝。两河文明、埃及文明、欧洲文明,因地理距离较近而联系紧密,自不用说。即使是相对较远的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彼此也一样存在互动。在麦克尼尔眼中,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演进,其实就是各大文明间的动态平衡不断打破,又不断建立的过程。例如汉朝对匈奴战争,导致后者西迁,又进一步挤压更西部的游牧部落,其传导结果最终波及欧洲。这种扰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国家政策、军事技术、宗教思想乃至农业作物。于是,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整体的,互为影响的世界。比起局部孤立的历史研究方法,麦克尼尔的构建无疑更适合放在“世界”的框架之下。对此,也无怪乎其《西方的兴起》甫一问世,便能引起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其治学思想,确有不凡之处。 不过,本书也自然有其缺点。作为教材,浅尝辄止在所难免,这点之前已经说过。何况本书虽强调各文明间的互动,但本质上仍然是一部传统的“政治文化”史。其关注层面依然集中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之上,且更为注重描述而非深层次原因的探究。于是虽然你能从书中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为什么发生”依旧尚待解决。麦克尼尔对技术进步不乏论述,但技术进步为何出现却往往是一种“自然发生”式的观点,这一点上,倒是和《大国的兴衰》作者肯尼迪有些类似。而在经济方面,只能说麦克尼尔还不如肯尼迪。他在本书中的经济论述杂乱而缺乏主线,时而突出中央管理的重要,时而又对计划经济的问题不置可否。这种状况在叙述进入近现代后更加明显。此外,这毕竟是一本写于半世纪前的教材,虽经数次修订,但仍不免有过时之处。这都是在阅读时需加以注意的。 那么,这本书对现代读者,尤其是中国读者来说,又有何意义?在我看来,其意义恰恰就在于本书的特点,即“互动”地看待一个“整体”世界的角度。而这正是国人所普遍缺乏的。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中国从不缺乏历史研究和思索。但这种关注却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从“中国”这个名字的内涵“中央之国”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种倾向的表达。长久以来,说起历史,我们知道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知道朝代更迭,政权兴替。但这一切都是发生在“中国”的地理和文化版图之内的。至于版图之外的活动事迹,则记载寥寥。即使有也多是冠以“蛮夷”之名的蔑视而已。这种文化孤立主义和自傲情绪深深镌刻于每个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中,即使是自诩“视角开阔多元”如我,也难以摆脱其影响。因此,看到如本书中因为“商朝”的战车而推断其先民可能来自西亚时,我也自是对此类“中华文化西来说”置之一笑而已。虽然“线粒体夏娃”假说已证明人类均起源于非洲,亚洲人种也一样从别处迁移而来,但我能接受“种族迁移”,却依然执着于“文化自发”。其实仔细想想,抛开彼此“文化优越”的偏执,这种观点也未尝不是一种可能性吧。 这种自我中心式的历史观一直持续到近代。直至西方凭借坚船利炮叩开中华帝国的国门,国人才惊醒于自己并非“中央之国”,而只是列国之一罢了。而且由于技术和文化的落后,中国的国际地位被一再边缘化,沦为列强分割的对象。于是对中华民族来说,这段融入世界的过程痛苦难捱,不堪回首。而如今,中国是否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答案并不像表面上那么明显。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世界格局”往往是不为刀俎,便为鱼肉。于是对自己国家的定位,便也在重回“中央之国”的野心与沦为“他国傀儡”的恐惧之间剧烈摇摆,在自傲与自卑之间来回震荡而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华文明依旧还在“融入”整体的过程之中。 但是在如今这个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中国也已经不可能再回到固步自封,独善其身的老路。虽然如今的“全球化”只是西方主导下的全球化,且有太多待商榷之处,但这不能成为拒绝这一大势的理由,而且这也不是想拒绝就能拒绝得了的。那么,在各国家、民族、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如何给自己找到一个定位?如何评价自身文明对世界的贡献,以及自身文明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影响?今后的中国,又如何对待外来的影响和冲击?此类问题的解决,必然要求打破孤立的视角和思维,去建立一种全局、整体、连贯、互动的历史观。而这,正是本书所基于并倡导的历史观念,虽然其依然难免带有西方的视角。当年麦克尼尔写作此书,主要是为了让受到孤立主义影响的美国能够放眼看世界,如今,中国人在经济和文化领域日益融入世界的过程中,也许同样需要补上这一课。 这恐怕正是本书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所在。 -------------- 最后罗嗦一下本书的翻译。应该说,翻译本书是个大工程,对于译者付出的努力还是要肯定的。不过客观来说,本书部分翻译还是不能令人满意,让本就不怎么流畅的教材式行文更为诘屈难懂。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了。对此并非不能理解译者的处境,只是身为读者,也没法认同“因为这只鸡很努力,所以下的一定是好蛋”的逻辑了。
  •     可以说,我们之前的历史课本,不过是应试考试的工具,是一些知识堆积成的压缩饼干,没有营养,更别提趣味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些冰冷的千年不动的年代数字,只是一些机械的人名,只是一些枯燥的事件。除此之外,我们实在难以从历史课本中学习到什么。社会是个大课堂,走出学校,仍要学习,有空的时候看看书,当然不能再看学校里规定的必须完成的教科书了,要看一些其他的东西。据说在美国,很多学校学习历史都是从一些文学名著中完成。我们现在可能还达不到这样的有趣的水准,那么看一看别样的历史书或许会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威廉·麦克尼尔的这本《世界史》号称是美国一些名牌大学的指定教科书,只能这么说,像美国大片和中国电影那样,还是跟我们之前了解的国内的历史教科书有差别。差别在于,之前我们学习的历史课本,是相对静止和孤立的,是自成格局,自成一派的,好象世界的各个国家和各个时代的国家彼此只是很少的来往,只有战争的时候,才互相“亲近”起来。这本书却有些不一样,其从文明互动的角度下手,将世界看成动态和交互影响的一个整体,这点尤为难得。没有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知识以及周全的思考,是难以有这样的结论的。没错,相对于那些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历史人物以及惊天动地的战争,文明是在暗地浮动的,是看得见又难以描绘以致不由主自地给予忽略了的。但文明是个潜流,其力量沛不可御,是人类历史纵横交织的万千气象下的冰山底座,决定了历史的方向,掌控着人类发展的航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全球文明的书写,作者实在别具慧眼,在纷繁的过往烟尘中是抓住了历史的血脉和命门。因此论述起来,自然有的谈,自然有营养,自然有因果的过渡,自然让人信服。像书中提到的古代苏美尔的宗教,包括宗教的观念和仪式,影响所及,先后被希腊、罗马、凯尔特、日尔曼、斯拉夫人奉为准则。从中可以看出文明的力量是何等威力,亦可以想像,上千年来,人类实则万法来自一地方,那些所谓的纷争和分化,应不应该再那样大张旗鼓地再上演下去呢?
  •     我不大读书,但这本世界史,还是翻了翻,因为那么多人说好。结果呢,也许欣赏水平问题,一点没有觉出好来。回过神来想想,倒不如看看什么人在写书评,还能品出些一二三来:原来不过是一个他们的世界。他们的世界,首先就是西方人的世界,比如近东、远东,一个圈接一个圈的,把西方围绕在中心,当然,1500年前,谦虚了些。其次,就是书商的世界,比如这好、那好,如果作者自称“清晰明了”没有用错地方的话,那就只能质疑翻译的水准了。再次,就是江湖的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旁边人莫去凑热闹。人类起源于非洲的神话还没有破产,世界大同于西方的想象仍然富于魔力,这样一本开山之作也就有阅读的价值,如此而已。有些人特意挑出文明互动和思想传播部分来隆重加以推荐,有些人说细节如何生动阅读如何有趣,呆逼如我,禁不住起匪夷所思之叹,比如,单纯想一想武士道怎么生出茶道来的,就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对于世界史本不清晰的人来说,架构有点乱
  •     。
  •     终于读完了…好吧,我还是偏爱中国古代史…
  •     已购。这就是一部世界历史的纲要~~里面的多地区并列年代表很有用~~几十年几百年的时间翻几页就哗哗地过去了,看完觉得真要命!
  •     终于在回学校之前读完这本书。作者关于二战前的世界之间的勾连分析的非常有意思,也是我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之外看到的新的东西;20世纪末,作者站在他的写作时代对世界局势的预测也很让人一言难尽。
  •     麦克尼尔的贡献和独特之处在于:他认为世界史只有文明间的互动才有意义,他不断书写文明间的冲击与反冲击、征服与反征服。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以文明为单位,书写全球文明的互动,让之前隔离、孤立的世界史,变成动态、交互的世界史,绘制了一幅人类文明的交互网络图。这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研究的真正开始。
  •     大框架,宽视野,就是翻译有点差。
  •     这本书不是为小白准备的。没有基本历史和地理知识的人比如我,读起来相当晦涩和枯燥。而且不知是不是翻译问题,有些句子读起来就是不通。整本书限于篇幅字数,所以极简,比较难读。
  •     不只要关心过去真正发生了什么,更要读懂人类历史如此发生的原因。
  •     2015-12-06。一个月之前看过的吧,其实印象没有那么深刻,历史,很多时候其实看的就是故事,这么大手笔的浓缩之后,很多有趣的细节都没有了。真正让人印象很深刻的规律,似乎也没有。
  •     非要牵强地认为世界历史的进程是联系的,说服力、证据力都不强,主观太多,等看过别的世界史再来评价
  •     要看懂这本书,要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可是这又是一本入门书,如果对历史有了解了,还来看它干嘛……这种高度概括的文字,适合来当大学教材,然后慢慢补充,根本不适合自己一个人默默地看。
  •     内容出乎意料的丰富
  •     这个通史不错,一些观点很独特!
  •     大格局
  •     翻了一遍,算有个大概的认识。
  •     很棒
  •     推论多余例子,逻辑较杂,看得不开心
  •     印象比较深的是作者对事件因果和影响的简洁描述,词语精炼准确,这是学者的一项重要训练。记住了锡克教的创立起源,伊斯兰教占领印度后世俗文学的衰落。
  •     刚读了开头,翻译很烂,中国在四大古国上被形容的无足轻重,可见作者的狭隘
  •     按照文明的维度讲述世界史
  •     认真读过还是会有收获的,看历史就是看小说一样看完了,多看几本相互联系触类旁通就记得差不多了。通本读完作者的思路还是可以大致了解的 。
  •     世界史,让人更全面直观的看人类社会。中国教育中更多的是把中国自己的历史翻来覆去讲的透透彻彻。然而认识中国史最好的方法是读好世界史。 世界历史上灿烂辉煌的时期数不胜数,他们也是人类灿烂文明的一部分。(尤其欧洲史很是值得研究一翻)
  •     对历史的论述简洁且精准,我觉得比世界简史要稍微深刻些…但感觉稍微有点乱,不编年,看着有些糊…
  •     2016-12-3读完,继续着迷历史,哲学与天文
  •     比《全球通史》文风更有嚼劲,但具体哪本更好,我的学识不能支撑我的辨别力。
  •     2016.6.12 看完。前面感觉还好,后面不知所云,也许是翻译的烂,浓浓文科白痴ZB气息。结尾还好。
  •     很棒的一本書,條理清晰、提綱挈領。縷著書中脈絡,把這幾年看過的許多歷史讀物串連起來。讀來很是舒爽。唯一的缺點是,後期的擴展閱讀太多了。呵呵,抽空還會再讀幾遍的。
  •     读了的感觉非常棒。将各区域各文明的发展联系起来,尽管这是些在显意识层面很难发觉的联系,但至关重要。人类就是这么愚蠢,明明是一体,却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还党同伐异。
  •     看到新闻,特意把书找出来了
  •     不同点角度来概括人类整个历史,各地宗教的演变以及全球一体化影响点各地兴衰。
  •     1、副标题是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主要侧重于各文明间交流与冲突,因为作者认为世界史只有文明间的互动才有意义。2、全书收录109张精彩图表,附标记人类文明历程的历史年表,特别推荐了进一步阅读的书目。恩,确实有,在第四部分。
  •     世界史的简单读本,太简单导致越读越不明白。
  •     还是蛮不错的,可以配合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一起看
  •     读过之后,我便愈发觉得每一个当下的自己都与正无限远的某一个人如此相像。
  •     有观点 有论据 有视野。其他的没法评价,因为我没有比他更了解。但从他的视角看中国、印度、日本很奇特。描述同一个事情,同样的事实,他的表达方式对我们来说是陌生化的,
  •     太扯了……不要看啊不要看!!
  •      总算看完了,中途还换了个kindle。除去拗口的翻译外还是挺不错的,让我这小白把伊斯兰世界的好多东西有了个了解。还有世界史这个宏观思路真的是让人激动,尤其是结尾,简直有了哲学的意味在里边。
  •     站在宏观的视角解读世界历史的变化
  •     是为数不多的 从绝对客观的角度看人类历史的变迁 也是自己第一次在短时间读完最厚的一本书 让我想到一个字“和”万事都是相互影响的 感叹人类的伟大
  •     总觉得读的像历史课本,果然是课本。关注的不是历史事件的节点,而是各个文明各个事件间的联系和互相作用。
  •     介于学术和通俗之间的大作。
  •     翻译不是一般的渣。亮点在于以文明为单位,着重叙述了文明间的相互影响。一个非常宏大的史观。amazing
  •     强烈推荐,不仅帮助了解历史,而且开阔读者的视野和看问题的角度
  •     比全球通史好读
  •     说实话,我不太看了懂
  •     听说是世界史的开山之作,梳理得很清楚,把整个世界放在一个体系下来讨论
  •     书籍最终定稿与上个世界,但是很多内容却具有预见性,甚至成真。作者能够以几乎冷血的视角看待整个社会实属难得,只不过大陆翻译还是有不少问题,有些章节读起来很不通顺
  •     一个优势文明对其他文明的影响,以及其他文明对其所采取的态度。讲的是文明之间的互动,有些地方着重讲,有些一笔带过。很棒的一本书,作者很有见地。 翻译不太喜欢,英语文化中定语后置的习惯竟然照原样翻译了→_→
  •     历史知识,视角和视野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