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回忆录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40768270
作者:钱理群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的一本家庭回忆录。作者深情地回忆了父母和兄弟姐妹在中国20世纪云谲波诡的历史变迁中坎坷曲折与探索奋斗的人生,文字情真意切,故事真挚感人。钱氏家族成员的人生经历,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不同人生选择和命运的缩影,足以让读者了解到两代知识分子在社会 激剧变革时期的迷茫与探索、坚守与反思。

书籍目录

遗忘背后的历史观与伦理观(代前言)1
辑一 太晚的纪念
太晚的纪念——《钱天鹤文集》编后记
开时代风气之先的一代人——在项兰生铜像揭幕式上的讲话
哦,你是我的父亲
中国现代农业界的先驱
这也是一种坚韧和伟大——先母逝世二十周年祭

辑二 亲情永恒
亲情永恒——《钱临三纪念集》前言
美丽寂寞的身影——悼大姐
哭好哥
心系黄河
钱宁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概述
龚姐,一路走好
无以表达的悔恨——奉献于三哥灵前
辑三 永远的怀念
四哥走了
愿你永远是年轻的革命者——悼二姐
丁毅对现代民族歌剧的历史贡献
后记

内容概要

钱理群,1939年生于重庆,祖籍浙江杭州。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文学史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钱理群先生是19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他以对20世纪中国文学和社会的深刻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对20世纪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的总结和反思,对当代社会及文化思潮的批判,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重视。 钱先生的专著和主编作品,长期以来受到了各界读者的广泛欢迎。他的主要著作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论》、《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丰富的痛苦》、《大小舞台之间》、《1948:天地玄黄》、《学魂重铸》、《话说周氏兄弟》、《走进当代的鲁迅》、《与鲁迅相遇》、《语文教育门外谈》、《钱理群讲学录》、《生命的沉湖》、《我的精神自传》、《重建家园:我的退思录》、《梦话录》、《中国教育的血肉人生》、《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周作人传》等等。


 我的家庭回忆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我們讀來是一本‘小書’,但想來對錢老師來說,編輯這樣一本書的那種沉重真不外人所能容易理解的。書本不厚,收輯關於錢老師對家庭成員的記念文章,我一程飛機就看完了。﹣國共分治帶來的家庭‘苦難’,這本書有了十分好的展示。﹣讀錢老師回憶他四哥、二姐的文章最為動人。兩人都是資深的共產黨員,選擇了與他們父親不同的政治選擇;老來錢老師與他們的互動,深入的觸碰到了這一代知識份子當年的信仰選擇、在數十年的動盪後的反思與堅持。錢老師四哥晚年對錢老師的認同與支持,對政府/政黨的歴史進行深刻的反思,熱烈地與老戰友討論《炎黃春秋》上的論點等,看來叫人十分動容。﹣當然二姐那種仍然選擇相信、依靠黨,著重黨性等也是能諒解,但無論如何我是更佩服四哥的那種深刻反思精神的。
  •     “生不团圆,死各一方”,这是钱理群先生对钱氏家族一个世纪命运沉浮的概括,是对时代大潮冲击下每个个体悲欢离合的扼腕叹息。作为《我的精神自传》的补充,《我的家庭回忆录》延续了《自传》所探索的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呈现了钱氏家族三代知识分子在时代的十字路口做出的不同选择与此后的不同命运,这其中有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与沉痛哀悼,有对自我的剖析与忏悔,有对历史的反思与人性的追问。钱先生回忆录从外祖父项兰生讲起。这位晚清维新人士慧眼识珠,将女儿项浩嫁给了堪称中国现代农学先驱的钱天鹤。他们生养的八个子女,各自做出了不同人生选择,三哥钱临三和父亲一样选择了国民党,并从此客居海外,二姐、四哥选择了共产主义信仰,做出了“对父兄所选择的道路的一种反叛”,大哥是抱着一腔爱国热情留美归国的治沙专家,小弟钱理群是无党无派的知识分子。迥异的选择造成了骨肉至亲的隔膜,父亲和三哥的国民党身份和海外背景给整个家庭带来沉重的阴影,由于“与反动父亲划不清界限”,品学兼优的钱理群入不了团,毕业流放贵州安顺,四哥“始终担任副职,显然处于‘不可信任者’的地位,大哥和二姐因父兄的原因郁郁不得志,直到新时期,才得以以病痛之躯为各自的理想做最后一搏。钱理群说:“我的家庭就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命运的一个高度缩影。” “历史就是这样,在20年代初中期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站到国民党那边,三四十年代最优秀的到共产党这边来。我父亲为了救国,加入国民党,我哥哥姐姐为了争取民主自由加入共产党。我要写出历史的复杂性。” 探索时代人物的心灵搏动,研究知识分子的精神谱系,一直是钱理群先生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我的家庭回忆录》作为《我的精神自传》的续集,将亲人的个人命运与时代的转折交融在一起,展现了现代知识人在民族苦难前的精神搏斗与抉择。个体的生命体验总是被淹没在历史的角落中,钱母项浩,就是这样一位以沉默承受着历史重压的母亲。为了保护子女,她顽固地断绝了与海峡彼岸的一切关系,以极其谦和的态度对待身边一切人,生怕因自己的过失断送子女的前程。她不仅被剥夺了与丈夫联系的权利,甚至被剥夺了悬挂丈夫画像的权利,只能靠过年多摆几副碗筷来表达对远在海外的夫子的思念。终于病倒的她仿佛卸下了一块重担,“这几十……年来……总算……没有……连累……你们”。凄然一语,道出了历史加诸于个体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流露的是一个母亲对子女最深切的爱。笔带感情是钱先生的一贯文风,每研究一个人物,情感抒写总是力透纸背。对父亲和三哥的愧疚,对母亲、大姐的感激与哀悼,对大哥、二姐、四哥的崇敬,对民族悲剧与家族悲剧的忧愤,一切可言说不可言说的复杂情感都交织在对亲人个体生命历程的回顾中。钱先生借《伤逝》来表达自己的悔恨之情:“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情感的表达因理性的反思而变得深沉。当一个儿子不得不焚烧自己父亲的照片,当一个母亲不得不断绝海外的游子对自己的思念,这是一种对人伦之爱怎样的摧残。钱先生在回忆录中保持了他一贯的批判性反思精神,也以其生命体验反省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人性弱点,在反思历史的同时做痛彻的自我批评,这种忏悔的赎罪精神赋予回忆录以深沉的思想力量。遗忘历史就是对自我罪过的掩盖,钱先生以拒绝遗忘的姿态祭奠他已故的亲人,召唤更多对历史的反思与追问,重塑被宏大历史忽略的个体的生命价值。
  •     钱理群说《我的精神自传》“本也谈及我的家庭,但语焉不详”,那如今《我的家庭回忆录》应该算是一种补充了,自心灵的历程至家族在大时代中的变迁,予我们观察一位学者之思想嬗变的极佳路径。而钱理群的家族,亦真是令人唏嘘,以他自己的话讲,“谈到我们钱家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人生道路和遭遇,几乎是现代知识分子各种选择和命运的一个浓缩”。语无夸张,时代在一家族中之投影如此集中,固然成为研究者的良好审视切片,但这个家族所遭受的苦难坎坷亦是可以想见的了。若以阵营划分,钱氏家族大致可分为若干派,父亲与三哥是国民党员,跨专业技术人员与官员之界,1949年之后分别去了台湾和美国,大哥为留美回国报效的水利泥沙专家,二姐、二姐夫、四哥则都是共产党员,在大陆遭际不一,而母亲和作为小弟的钱理群无党无派,夹在中间时有困扰。一家子将现代史上的纷争派别几乎占全,确是奇事,而由之带来的灾难也是为每一个体所痛彻心扉的。少年钱理群因保存一张暌违已久的父亲的照片,而遭遇造反派严苛的责难,产生极大的现实与精神危机,因为没有和“反动父亲”划清界限。当骨肉亲情被阶级理论无情斩断,人性无可避免地扭曲了(虽然“人性”二字恰是那个时代所大力抨击及试图连根拔除的),那所谓“革命”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后来的钱理群反思,“鲁迅早就说过,真正的革命是‘并非教人死而是教人活的’,更勿论要灭亲?”若为了一个所谓高尚的、空中楼阁的目标,不择任何恐怖的、卑鄙的手段,无所畏忌释放出人内心的极黑暗面来,那与人类历史上众多惨绝人寰的大悲剧又有何区别?最令我心悸的是,钱理群回忆自己焚毁父亲的照片的场景,“我的眼前,永远晃动着那地狱般的图景:我亲手点燃的火,一点一点地吞食了我的父亲——他的沉思、微笑,连同他对我全部的爱和期待……”在某些特殊的年代,人的尊严与肉体脆弱之极,处于崩毁的边缘,即使侥幸未被消灭,但心灵在地狱中的磨难亦是无可遁逃了。钱理群引用了清人笔记《双节堂庸训》中的话语,“吾母寡言笑,……终日织作无他语”,因此句引起他对母亲回忆的共鸣。而家族里的人都告诉自己,母亲其实是喜欢热闹的,但自他记事起,母亲“又确乎是这样终日织作无他语,也无笑容”。这是时代风云变幻之后,父亲到了海峡的那一边,两个儿子在大洋彼岸,南京的家中只留下了母亲和最小的三个子女,在时代的重压下,母亲的性情突变,一时令人莫名与悲哀。即使美国的三哥辗转托人带来口信,想资助家里,母亲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令人诧异的是,七十年代中美建交,三哥“又托人登门看望,请母亲在录音带上留下几句话,母亲依然一口回绝:她宁愿沉默到底”。这一切似不近情理之处,尽归于母亲晚年对从数千里外赶回探望的钱理群道出的话语:“这几十……年来……总算……没有……连累……你们。”时代扭曲了一切,但仍没有改变母爱,可这爱如许沉重,没有任何个体可承受得起,更勿论心脉相连的血亲。在钱理群以后的学术研究中,如“鲁迅研究”、“1957年学研究”、“毛泽东时代研究”,都处于20世纪的时间段上,他自己也说,“相比外国研究和古代研究,20世纪中国研究更贴切,也更能解决问题”。做出如此的学术选择,是与其生活与生命体验息息相关的,纷繁复杂的成员汇聚在一个家庭,在时代的播弄下分崩离析,个体无任何商榷与反抗的余地,家史与国史交织错杂,无法拆解,给个人的成长带来怎样强调都难以言尽的大影响。我们读钱理群的《心灵的探寻》、《丰富的痛苦》、《1948:天地玄黄》、《话说周氏兄弟》、《鲁迅远行之后:1949-2000》等著作,能清晰地感知其间奔涌着一股激流,抑制不住的情感的激流,所谓笔尖常带感情是也,这显然是其生命体验的外化,对逝去时代与现时代的交缠思考,对“个”与“群”错综关系的重新审视。20世纪是风云激荡的时代,亦是苦难不绝的时代,钱理群与其家族感同身受,而作为学者的他,是要思考其中的意涵的,“我们现在谈国共两党历史,都是宏观的,有历史事件没有人,有大人物没有小人物,有事件但是缺乏内心关照。国共两党的历史实际上影响每个人的命运,这部分历史没有进入研究”。个体虽然渺小,却是鲜活生命的所在,是历史的真正落足点所在,钱理群对个体生命史的重视与书写,既为其家族立此存照,亦汇入现代史学的洪流中,有大的意义存焉。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写给父母的章篇情至深,其他的更像官方语言
  •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的缩影,“生不团圆,死各一方”。
  •     2016年7月16日读,2016-229,图132。
  •     催泪弹啊,一大早的
  •     这些年都难得看到钱老的文字了,特别是年度总结类的文章,真是可惜,应该把精神自传和1948天地玄黄找来看
  •     从家族记忆一个时代
  •     可了解老钱的家族史
  •     老钱情动于中,难发于外,文章长短不一,精粗有别。然,可歌哥泣可叹可怜。史诗般的家庭,被老钱的不忍与急就破坏了,不过,这破坏,不影响那史诗的意义。
  •     不喜欢
  •     对于没有看过钱老师相关回忆文字的读者而言,这本书倒是很适合集中了解他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家世。昨日和我导吃饭时他就特意提到钱老师去台湾讲学时首先打的是亲情失落牌,效果奇佳,一下子拉近了他和台湾听众的心理距离。当历史逐渐被请下“神坛”,更多普通人的心伤将会浮出沉默的地表——这无疑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进步。
  •     错买的一本书,因为薄带在身边,等高铁的时候无聊,居然读完了。国民党执政时期的社会全貌在我们今天的历史教育里难窥全貌。这本书的意义,仿佛是向存在过的、不为人知的生命致敬。
  •     给钱老的书打分本来不该这么低,不过我自己的阅读体验确实是,不够流畅。他们一家的传奇是可敬可歌的,但是行文重于历史流脉的梳理、科研经历的记录,对我而言就像是看跨学科论文,而不是单纯的人文书。所以读起来很难。记住的也少。那时的人们有大理想大情怀、受过大摧折大苦难,确实让人沉重叹息。
  •     和预期的不太一样,是纪念稿,而非回忆录。
  •     挺有意思
  •     比较典型的家庭,基本上容概了新中国前前后后的政治激荡对人性的冲击,很多值得记取。
  •     回忆父母兄长的文字非常沉痛,令人潸然。通过个人的经验、体验折射历史变迁,同时又将历史与个体的苦难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资源。这是钱老的心灵史。@漓江书永
  •     前言是精华
  •     又一个钱氏家族 钱老下笔情感总是那样充沛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