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与紫绒椅

出版日期:2014-12
ISBN:9787308140334
作者:[美]妮娜·桑科维奇 (Nina Sankovitch)
页数:275页

作者简介

“文字是活生生的,而文学是一种逃脱。不是逃离生活,而是逃入生活。”如今在这阅读年的末尾,妮娜发现作家康诺利许下的诺言应验了。
妮娜·桑科维奇自小就热爱阅读。还是孩子时,她就发现能和两个姐姐结伴去镇上的流动图书馆要比去嘉年华更让她兴奋。书将这个移民家庭的成员紧密结合在一起。当妮娜的长姐不幸在46岁早逝时,妮娜决心从自己46岁生日那一天起,开始为期一年的阅读计划:她要求自己每天读完一本书,这是为了逃离、慰藉,也是为了自省。
坐在心爱的紫绒椅里,妮娜重新领悟了童妮·莫里森、霍桑、伊恩·麦克尤恩、伊迪斯·华顿,当然,一定还有托尔斯泰等名家著作的神奇魅力。与书,与作者,有时甚至是与其他读者之间的联系,让妮娜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大转变,阅读成了她平复悲痛的疗方。
回忆与现实交织,书里书外的故事相映成趣,正如人们可以从书中感知各式各样的人生阅历,体会各种各样的人生情感,在妮娜的书中,几乎所有人都可以从中找到可以引起自己深深共鸣的经历与情感:和和睦睦、充满活力的家庭,青涩的爱情,残酷但又不乏温情的战争,小心翼翼、妙趣横生的育儿经......加之作者出色的文笔,所有的经历与情感仿佛都染上了鲜明澄澈的色彩,阅读他人的回忆从未如此身临其境。
正如媒体评论,这本与书为伴的书似乎能“让我们时光旅行到短信和微博还未曾到来的年代”,让我们想起阅读这件简单、质朴、有益的事情。我们崇尚速度的文化一直鼓励我们去追寻更多、更大、更好的东西,妮娜这一年充满勇气的阅读旅程向我们展现了我们可以如何提高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质量——只要我们能抽出时间。
睿智,深刻,动人,极为出色的星级好书。
——《柯克斯书评》
一部优美、流畅、明敏、发人深省的回忆录,它把感人的家族往事与一个专业读者的“证词”——书籍让我们看见“人生体验的复杂与广博”——优雅地糅合起来。桑科维奇这份无所不包的阅读清单可谓一流。
——《书单》
这本书深刻地描述出读者与作者之间那种几近神秘的联系,那是一种惊人的感觉,因为你与一个素昧平生的人相知相惜……一本扣人心弦又引人深思的好书。
——《康涅狄格邮报》

书籍目录

引言 悬崖边 / 001
第一章 生死桥 / 005
第二章 重返字里行间 / 020
第三章 世界如此美好 / 035
第四章 与时间赛跑 / 050
第五章 寻找新节奏 / 058
第六章 哀恸的唯一解药 / 068
第七章 寻觅那颗星 / 081
第八章 原宥 / 096
第九章 不速之客 / 108
第十章 未曾听到的话语 / 119
第十一章 温暖的来处 / 131
第十二章 如此丰富的人生 / 145
第十三章 与世界紧紧相连 / 155
第十四章 字间风情 / 165
第十五章 没有什么好怕的 / 174
第十六章 爱与传承 / 182
第十七章 草坪上飞舞的萤火虫 / 196
第十八章 推理小说中的答案 / 207
第十九章 善意的力量 / 215
第二十章 路路的摩托车 / 227
第二十一章 紫绒椅上的托尔斯泰 / 237
致谢 / 248
我的一年阅读书单 / 251

内容概要

【关于作者】
妮娜·桑科维奇出生于伊利诺斯州的一个移民家庭,是三姊妹中最小的一个。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曾任职业律师。
2008年,妮娜创建了“天天阅读”博客,并在那一年的末尾因为阅读年计划登上了《纽约时报》。《托尔斯泰与紫绒椅》是妮娜的处女作,也是她记叙那一年阅读时光的回忆录。
如今她继续为自己的博客,以及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撰写书评。现与丈夫、四个孩子、三只爱猫一起生活在康乃狄克州。
【关于译者】
苏西,自幼时走入阅读的世界,就甘愿在此定居。现为专职翻译,自由读者,希望将感动人、启发人的好书与更多人分享。目前完成译作28部,包括《美味关系》、《我的法兰西岁月》、《拖拉一点也无妨》等。


 托尔斯泰与紫绒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什么时候我们想要阅读?当我们需要获得知识的时候,当我们想要自我提升的时候,当我们需要逃离现实的时候,当我们需要慰藉的时候……“我遍寻安宁而不得,唯有一册在手,向隅独坐,方才寻获。”《托尔斯泰与紫绒椅:一年阅读好时光》讲的是作者妮娜在姐姐去世后难以走出哀恸,在阅读中寻找自愈的故事。姐姐去世后的前三年,她尝试着一头扎进各式各样的活动、计划和旅行中,去当老公足球队的教练,去给儿子的乐高机器人队帮忙,担任家长教师联谊会的负责人……害怕死亡的她,给自己制定了健身计划,把所有科室的医生都看了个遍。她把自己和家里每一个人的生活填满,却始终无法逃离心中的哀痛。当四十岁的生日即将来临之际,妮娜满脑子想的只有一件事:“我姐姐在四十岁时去世了。”妮娜回望过去,寻找与姐姐的共同拥有的东西:笑声,心里话,书籍。在人生所有的时光里,原来自己一直向书籍寻求智慧、帮助和逃离。于是,妮娜决定停下来,开始一年每天阅读一本书的计划。从第一本《刺猬的优雅》到最后领悟列夫·托尔斯泰的《伪券》,365天,一本本书与作者的生活紧密相连,铺成了一个真挚的爱书故事。《刺猬的优雅》是阅读之年的第一本书,一翻开遍另妮娜爱不释手。这本书让她明白,生活或许有很多的绝望,但也有美的时刻。我们可以分辨出生命中的好事,并把这些时刻铭记在心,正是这种能力让我们生存下去,甚至盛放,活得精彩丰盈。姐姐虽然去世了,但还拥有对姐姐的回忆,而这回忆永远是支持自己的力量。通过365天的阅读疗程,妮娜不仅走出了姐姐去世的悲恸,也结交了来自全世界的爱书之人,她在网站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这些感悟不仅是源于某本书,也是关于阅读的意义本身。她在看完托尔斯泰的《伪券》中这样写道:“那些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描绘出了我们一生的轮廓线,可是,最终决定我们此生意义的,是我们如何面对欢欣与伤痛,如何与他人建立链接,并用这些链接与自己的人生体验,一起构筑出安稳的内心世界;如何向别人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走好曲折的一生。”我们面对生活的挫折和打击的时候,当我们无法获得心灵的平静的时候,也许阅读是可以尝试的最后办法,或许也是最好的办法。书籍为我们打开一扇窗,让我们看到其他人是如何生活的,让我们看到人生的悲喜、单调和挫折。我们在他们的生活里看到了自己,寻得了共鸣,因此获得了勇气和希望。我们懂得,这个世界,它不断改变、无法预测,但也慷慨大度、富含惊喜。当意识到它的怪异之处以及它会继续轮转的事实,仿佛有了恢复和愈合的能力。就像辛波斯卡的那句名言:“我们何其幸运,无法确知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阅读与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世间最温暖最体贴的自愈方式。“通过阅读,我发现忍受痛苦和寻找快乐是人人皆有的体验,而这些体验正是把我与世界连接起来的纽带。”我们所怀念的那些人,他们的人生故事把我们带回过去,同时亦让我们勇敢前行。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我们需要这样的书:它能深深地影响我们,犹如一场灾难;它能令我们锥心刺痛,犹如挚爱之人撒手人寰,犹如被流放到杳无人烟的密林之中,犹如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一本书应当像利斧一样,破开我们心中那冰封的海洋。”愿《托尔斯泰与紫绒椅》对你来说会是这样的一本书。PS:里面很多外文书都没有看过,但是对于阅读的喜爱和共鸣是想通的。最主要的是很羡慕和崇拜作者真的做到了一年每天阅读一本书!多少读书人的愿望。
  •     这是一本关于一个爱书的女士,用读书的方式,来治愈伤痛获得成长的书。没错就是用读书的方式。总可以回答有人提过的问题了,在现在这样的时代(现在是怎样的时代,其实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也没生活在战国和宋代......),读书不能使人变富有,读书不能赢得威望和权利,读书不能使人变漂亮,那为什么还要读书呢,这本书的女主人告诉我们,读书可以使内心变得满足和快乐,读书可以解决其它方式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书的第一章,女主和自己的丈夫度假,在预定好的餐巾就餐时,女主宣布要开始自己的阅读年,就是接下来的365天,每天阅读一本书,次日写书评且再读一本书,就这样循环往复的过一年。女主的丈夫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一天一本书?一星期一本如何?”其实我也觉得不可思议,那我也和女主的家人一样拭目以待,看看最终的结果如何。其实我是从2013年起就制定了正式的读书计划,在2014年读完了116本书,2015年读完了236本书,但是说实话我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我还是我,只是更喜欢读书了而已,书已经变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我想我与女主最大的不同,除了时间安排的问题,再就是我没有认真写书评吧,没有把读书和我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也许潜在的联系是有的,但是还不够,差点忘了,还有一点,目的不一样,先说我的吧。我是想找寻内心长久的喜悦,说得有点玄,但确实是真的,物质或外在的物品总是只能带给我短暂的欢乐,我在寻求一种更深入和长久的获得快乐方式。我总是陷入厌倦和焦躁烦乱的情绪中,哪怕我认真听了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哈佛幸福课》,但是我还是不能获得长久一点的喜悦感,于是我开始将读书这件事正式提上日程,以前也读书,只是没有给予过这么高的位置。虽然我还在找寻中,但我也在慢慢改进,比如勤快点写书评,比如更加乐于分享。说回女主,就是女主为什么要实施一天一本书的读书计划?用书中的原话说:“我需要坐下来,安安静静地读书。过去三年来,我一直像在赛跑一样,用各种各样的活动、计划、杂事——没完没了的杂事——把自己和家里每一个人的生活填满。可是,无论我塞进多少事情,无论我跑得多快,都始终无法逃离心中的哀恸。”原来是为了逃离哀恸,什么哀恸?随着读书的进展,慢慢发现是哀恸是指女主的姐姐安妮—玛丽在年仅四十六岁那年得癌症过世了。安妮是女主的大姐,是一位艺术史学家,每天都沉浸在密密麻麻的文献中,研究建筑方面的细节、规划和照片。对与安妮来说,推理小说是糖果,是兑了汤力水的伏特加,是泡泡浴。她喜爱推理小说那丰富的细节,生动的氛围,暗黑的动机。(女主的全家都爱读书)女主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移民家庭,父母都经历过二战,从欧洲移民到了美国。女主家一共有三个姐妹,安妮是大姐,女主是最小的妹妹。小时候女主是个讨人厌的小妹妹,喜欢偷姐姐的东西,偷看姐姐的日记和随时打小报告。但是女主也深切的知道“姐姐不喜欢我,但是她爱我”。女主认为姐姐比自己聪明且漂亮,原话是:“而安妮-玛丽成了我的标杆,我渴望得到她的赞许,那分量比父母的还重。她成了我神坛上的偶像,高高在上,从此再也没有下来过。”失去了姐姐就像失去了偶像,失去了依靠和安全感。起初女主阅读的目的很明确从逃离生活到直面生活,通过阅读去找寻美好,开启记忆,宽恕内疚,宽恕命运。这是一本和书有着密切关联的回忆录。在读书的过程中,女主找到了与姐姐共同生活的过往,点点回忆都浮现在了心头。“这一整年,我就像沉入六万英里深的海底,离开我平常那规划得过于细致、控制得太死的生活。这要感谢安妮-玛丽。我在水下,与读过的每一本书的作者畅游,吸取他们文字中的氧气,而安妮-玛丽也在那儿。像做人工呼吸一样,书本中的人物正在把生活和活力注入我的身体,新的生命。他们也帮助我学会如何让她一直活下去,活在我的心里。”“宽恕是接纳的升华,宽恕对生活不公平的承认:我宽恕你人生,我宽恕你递给我姐姐的这份烂交易。”在阅读中女主渐渐放下了执念,取得了和自我的和解。回忆姐姐,回忆童年,也回忆起了青春的过往。女主同样有犯过错误的青春期,有过恋爱的迷茫,不被人所理解的孤独,每当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通通因为书籍的出现,才帮助女主度过了人生一次又一次的关卡。难怪这次也不例外。只是这次更加猛烈和密集,信念也更加坚定。是不是在有和我一起关心计划执行结果的?当然女主做到了。她是一位有着四个男孩儿的全职妈妈,每天有许多杂事需要处理,但她还是做到了。她计算过一个小时大概可以读70页书,读完一本300多页中等厚度的书需要4个多小时。每次写书评的时间不固定,一个小时到五个小时不等,所以每天在这件事情上大概要花费6-7个小时,包括周末,所以她这项“阅读工作”是比普通上班族还要辛苦。她是在2008年的10月28日——2009年的10月28日间完成了这项阅读几乎,她自己建了一个“天天阅读”的博客,并在那一年的末尾因为阅读年计划登上了《纽约时报》。如今她继续为自己的博客以及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撰写书评。这不是一本说教的书也不是一本心灵鸡汤。女主把阅读(很多很多书名和许许多多的故事)和她人生中的重大事件交织在了一起,分享了很多关于作者本人正在困惑,可能也是身为读者的我,困惑着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有的深刻有的有趣,比如战争的可怕,家庭的教育,人生的意义,生活的哲学......读者坦诚的把内心分享了出来。 “生命的弹性,无上的热情,感恩之心,人生的焦点,还有独立自主的精神,这些都是家庭之爱的坚实的根基,他们都是构成满意人生的原材料。”因为花太多时间读书,女主疏于家务,所以她还幽默的加了一条“乱糟糟的居家氛围是人生这块蛋糕的膨松剂。” 阅读到书的最后,我也收获到了读书的快乐,这是书虫献给书虫的最好礼物。尽管我们喜好不同,目的不同,但是都不妨碍我们深深的爱着书。最后感谢贴心的翻译和编辑把女主读过的书中有中文版的都标记了出来,因篇幅所限,我摘出了部分书单。《我在雨中等你》 加斯-坦恩《布鲁克林》科尔姆-托宾《拍卖第四十九批》 托马斯-品钦《小人物日记》乔治-格罗史密斯《刺猬的优雅》妙莉叶-巴贝利《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墨水心》《厨房》吉本芭娜娜《末代大亨的情缘》《青衣》毕飞宇《奥丽芙基特里奇》《在切瑟尔海滩上》《革命之路》《武士花园》《白老虎》《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     这是一本关于一个爱书的女士,用读书的方式,来治愈伤痛获得成长的书。没错就是用读书的方式。总可以回答有人提过的问题了,在现在这样的时代(现在是怎样的时代,其实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也没生活在战国和宋代......),读书不能使人变富有,读书不能赢得威望和权利,读书不能使人变漂亮,那为什么还要读书呢,这本书的女主人告诉我们,读书可以使内心变得满足和快乐,读书可以解决其它方式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书的第一章,女主和自己的丈夫度假,在预定好的餐巾就餐时,女主宣布要开始自己的阅读年,就是接下来的365天,每天阅读一本书,次日写书评且再读一本书,就这样循环往复的过一年。女主的丈夫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一天一本书?一星期一本如何?”其实我也觉得不可思议,那我也和女主的家人一样拭目以待,看看最终的结果如何。其实我是从2013年起就制定了正式的读书计划,在2014年读完了116本书,2015年读完了236本书,但是说实话我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我还是我,只是更喜欢读书了而已,书已经变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我想我与女主最大的不同,除了时间安排的问题,再就是我没有认真写书评吧,没有把读书和我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也许潜在的联系是有的,但是还不够,差点忘了,还有一点,目的不一样,先说我的吧。我是想找寻内心长久的喜悦,说得有点玄,但确实是真的,物质或外在的物品总是只能带给我短暂的欢乐,我在寻求一种更深入和长久的获得快乐方式。我总是陷入厌倦和焦躁烦乱的情绪中,哪怕我认真听了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哈佛幸福课》,但是我还是不能获得长久一点的喜悦感,于是我开始将读书这件事正式提上日程,以前也读书,只是没有给予过这么高的位置。虽然我还在找寻中,但我也在慢慢改进,比如勤快点写书评,比如更加乐于分享。说回女主,就是女主为什么要实施一天一本书的读书计划?用书中的原话说:“我需要坐下来,安安静静地读书。过去三年来,我一直像在赛跑一样,用各种各样的活动、计划、杂事——没完没了的杂事——把自己和家里每一个人的生活填满。可是,无论我塞进多少事情,无论我跑得多快,都始终无法逃离心中的哀恸。”原来是为了逃离哀恸,什么哀恸?随着读书的进展,慢慢发现是哀恸是指女主的姐姐安妮—玛丽在年仅四十六岁那年得癌症过世了。安妮是女主的大姐,是一位艺术史学家,每天都沉浸在密密麻麻的文献中,研究建筑方面的细节、规划和照片。对与安妮来说,推理小说是糖果,是兑了汤力水的伏特加,是泡泡浴。她喜爱推理小说那丰富的细节,生动的氛围,暗黑的动机。(女主的全家都爱读书)女主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移民家庭,父母都经历过二战,从欧洲移民到了美国。女主家一共有三个姐妹,安妮是大姐,女主是最小的妹妹。小时候女主是个讨人厌的小妹妹,喜欢偷姐姐的东西,偷看姐姐的日记和随时打小报告。但是女主也深切的知道“姐姐不喜欢我,但是她爱我”。女主认为姐姐比自己聪明且漂亮,原话是:“而安妮-玛丽成了我的标杆,我渴望得到她的赞许,那分量比父母的还重。她成了我神坛上的偶像,高高在上,从此再也没有下来过。”失去了姐姐就像失去了偶像,失去了依靠和安全感。起初女主阅读的目的很明确从逃离生活到直面生活,通过阅读去找寻美好,开启记忆,宽恕内疚,宽恕命运。这是一本和书有着密切关联的回忆录。在读书的过程中,女主找到了与姐姐共同生活的过往,点点回忆都浮现在了心头。“这一整年,我就像沉入六万英里深的海底,离开我平常那规划得过于细致、控制得太死的生活。这要感谢安妮-玛丽。我在水下,与读过的每一本书的作者畅游,吸取他们文字中的氧气,而安妮-玛丽也在那儿。像做人工呼吸一样,书本中的人物正在把生活和活力注入我的身体,新的生命。他们也帮助我学会如何让她一直活下去,活在我的心里。”“宽恕是接纳的升华,宽恕对生活不公平的承认:我宽恕你人生,我宽恕你递给我姐姐的这份烂交易。”在阅读中女主渐渐放下了执念,取得了和自我的和解。回忆姐姐,回忆童年,也回忆起了青春的过往。女主同样有犯过错误的青春期,有过恋爱的迷茫,不被人所理解的孤独,每当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通通因为书籍的出现,才帮助女主度过了人生一次又一次的关卡。难怪这次也不例外。只是这次更加猛烈和密集,信念也更加坚定。是不是在有和我一起关心计划执行结果的?当然女主做到了。她是一位有着四个男孩儿的全职妈妈,每天有许多杂事需要处理,但她还是做到了。她计算过一个小时大概可以读70页书,读完一本300多页中等厚度的书需要4个多小时。每次写书评的时间不固定,一个小时到五个小时不等,所以每天在这件事情上大概要花费6-7个小时,包括周末,所以她这项“阅读工作”是比普通上班族还要辛苦。她是在2008年的10月28日——2009年的10月28日间完成了这项阅读几乎,她自己建了一个“天天阅读”的博客,并在那一年的末尾因为阅读年计划登上了《纽约时报》。如今她继续为自己的博客以及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撰写书评。这不是一本说教的书也不是一本心灵鸡汤。女主把阅读(很多很多书名和许许多多的故事)和她人生中的重大事件交织在了一起,分享了很多关于作者本人正在困惑,可能也是身为读者的我,困惑着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有的深刻有的有趣,比如战争的可怕,家庭的教育,人生的意义,生活的哲学......读者坦诚的把内心分享了出来。 “生命的弹性,无上的热情,感恩之心,人生的焦点,还有独立自主的精神,这些都是家庭之爱的坚实的根基,他们都是构成满意人生的原材料。”因为花太多时间读书,女主疏于家务,所以她还幽默的加了一条“乱糟糟的居家氛围是人生这块蛋糕的膨松剂。” 阅读到书的最后,我也收获到了读书的快乐,这是书虫献给书虫的最好礼物。尽管我们喜好不同,目的不同,但是都不妨碍我们深深的爱着书。最后感谢贴心的翻译和编辑把女主读过的书中有中文版的都标记了出来,因篇幅所限,我摘出了部分书单。《我在雨中等你》 加斯-坦恩《布鲁克林》科尔姆-托宾《拍卖第四十九批》 托马斯-品钦《小人物日记》乔治-格罗史密斯《刺猬的优雅》妙莉叶-巴贝利《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墨水心》《厨房》吉本芭娜娜《末代大亨的情缘》《青衣》毕飞宇《奥丽芙基特里奇》《在切瑟尔海滩上》《革命之路》《武士花园》《白老虎》《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稍嫌啰嗦
  •     真正的把阅读带入了生活。这样持续的思考真的是读书人向往之事。望有生之年我可以坚持做这件可爱的事。
  •     完全剽窃So Many Books So Little Time,还是用安妮宝贝Style剽窃的。
  •     还是以感情为中心
  •     一拿到这本书,就好喜欢书的封面。喜欢那张紫色的绒椅。作者妮娜·桑科维奇(美)为了摆脱姐姐离世带来的悲恸,开始阅读,每天读完一本书,同时做读书笔记,整整坚持了一年。如果有大把时间,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应该就是你最喜欢的事吧,我想到的是旅行和读书,寻花问草是与旅行放在一起的。二天读一本吧,我还是能做到的。读了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就是从此开启我的读书年。与寻花问草相比,我还是更喜欢独坐一隅。看了作者一年的阅读书单,365本中,中译本只有77本,其中有国内作家毕飞宇的《青衣》,我只读过其中的4本。还是本着书山有路玩为径的心态,不为著书立转,只从自己喜好出发,寻找良伴,丰富认知。”我遍寻安宁而不得,唯有一册在手,方才寻获。““阅读不是癖好,而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书籍具有疗愈的力量。“
  •     很羡慕作者有一位让自己崇拜的姐姐 也很喜欢她家的氛围 全家都那么喜欢看书 其实看书跟看电视看电影的意思也是一样吧 只是通过不同方式让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体验更多的感受吧 当然 你也可以选择旅游 或是跟不同的人谈恋爱
  •     感悟和结论都是老套的 但阅读是轻松愉悦的
  •     对于每一个爱书人来说,书籍都是灵魂的避难所与栖息地,让我们补充养分,继续坚持。
  •     很易读的一个作品。即使是我这样一个很少拿起书本的人也会有想一读到底的欲望。虽然时间紧迫,还是在3天内看完了。很治愈,很温暖,很有力量。作者通过书中的各种角色找到了继续生活的理由和方法,也找回了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恍惚自己也在经历着同样一个过程,很真实丰富的体验。真不错。
  •     主题本来挺好,却被这位话痨作者写成了老太太的裹脚布
  •     略显啰嗦
  •     不仅是一个好书单,有些对读书意义的描写很有启发性
  •     因为之前种草太深,拔草时有点失望
  •     这世界上有我的同类在用同样的方式自愈。
  •     一天一本书。。。佩服作者
  •     居然不错,还能有这种生活方式。“不必寻找幸福,活着本身就是幸福”
  •     一个人一年的豆瓣阅读点评书摘汇合。。。
  •     翻译水平还不错,写得实在拼凑。
  •     朋友推荐的书,书单是次要关注点,我只想知道她如何通过读书获得了走出来的力量。很多经历我能理解,情感很真挚,她给出了一种很好的方式,如果不纠结于形式,她只是告诉人们如何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到内心的平静以及与生活的平衡点。
  •     为了摆脱姐姐去世带来的伤痛,“逃入生活”,作者在四十六岁生日时,开始了一天读完一本书、次日写书评的计划。本书是纪录作者这一年的阅读经历,书中每日阅读的书和自己的人生经历穿插在一起,将同类主题的书穿插在一起。
  •     我们需要这样的书:它能深深地影响我们,犹如一场灾难性;它能令我们锥心刺痛,犹如挚爱之人撒手人寰,犹如被流放到杳无人烟的密林之中,犹如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一本书应当像利斧一样,破开我们心中那冰封的海洋。——弗兰兹卡夫卡
  •     我们生活于方寸之间,唯有某些时候才得窥全貌。能终生做梦的人是幸运的,这需要一种深远的乐观。
  •     一下午在书店撸完 my ass saved
  •     五星并非因为这本书有多好,而是读它的时候我心情是愉悦的
  •     躲进书籍。
  •     阅读2015
  •     一年的读书历程,书单
  •     看到了常用标签里头的“治愈”二字,不禁一笑。这也算作是一个卖点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