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控 控微信》书评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115317599
作者:萧秋水,秋叶,油杀臭干
页数:193页

我们,是帮你善用工具的人

@罗振宇 曾经在视频节目《罗辑思维》中说过:他是帮人读书的人。而我们,是帮助人们善用工具的人。由于时间、精力、术业有专攻等各种原因,很多人不可能自己去研究新生事物,比如微博、微信、移动应用等,而我们,对此既有兴趣,也有一定优势(相对自由的时间、充沛的精力、产品经理的背景、专业思考、丰富的移动设备等),所以,我们深入研究,然后不断推出自己的成果,对博客,我们有《名博是怎样炼成的》,对微博,我们有《微博控,控微博》,对微信,我们有《微信控,控微信》。《微博控,控微博》这本书,曾帮助很多读者真正了解如何一步步开始微博运营的实操方法。《微信控,控微信》这本书,我们相信,会有同样的效果。我们注册了不同的账号进行测试,包括用不同的方式注册账号(QQ、手机),包括关注大量不同的公众账户运营,而且我们自己也开设了三个独立且完全不同风格的公众账户运营,已经在各自领域小有名气;我们采用不同的设备进行测试,包括iphone5、iphone4s、三星Note2、三星S3、ipad3、不同浏览器下的电脑客户端等。我们查看不同的屏幕、不同界面下的对比;我们会用一个账号登录两台手机查看效果,也会用两个账号分别登录两台手机,二者之间进行实时消息发送、加入黑名单、朋友圈权限等进行对照,只因为我们希望我们的说法能最大程度解释你遇到的困惑。我们也使用不同的运营商来对比速度,比如我们的确有发现目前移动用户微信使用体验对流量更敏感。我们也不只研究微信,只知其一,一无所知,我们同时研究手机QQ、陌陌、米聊、LINE、我们进行细致的对比,而且每一种工具都不是泛泛了解,为了研究LINE的商业模式,我们甚至付费购买表情。我们除了阅读大量资料、进行大量功能测试外,也在研究过程中融合我们对于企业的深入了解(我和秋叶都曾经在管理软件公司有长期工作经验,油杀臭干也是企业负责新媒体运营的专家,另外我们通过做培训、做企业顾问,对于企业的需求也会有深刻的把握),我们尝试从推广营销、产品服务、客户关系管理(CRM)、知识管理、时间管理等各种角度去思考微信的可能性,我们希望提供给读者的,既有个人层面的深度使用,了解微信、用好微信,让它成为自己的好帮手而不是时间杀手,我们也希望能够解决企业微信运营者的疑惑,给企业崭新的思路,豁然开朗。我们的无数个不眠之夜、我们殚精竭智的思考、我们的心血,现在,凝结成这本200页的诚意之书。我们相信,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微信、如果你也有成为自媒体的渴望、如果你是不想错过移动互联时代精彩的企业主、如果你是困惑的微信运营者,这本书,你值得拥有。对于读者们很关心的纸版书和微信功能有可能不同步的问题,我们也都做了充分考虑:微信5.0可能会在近期推出,我们会通过萧秋水的微信账号(公众账号搜索“萧秋水”或扫描书中二维码)推出新功能的相关文章,保证我们的读者不会因功能的升级而影响了对微信的了解,事实上,最近@刘健亮 推出关于微信排版的系列文章,就是一次非常好的尝试,这个教程反响热烈,甚至超出我们预期太多。互联网时代,微信功能当然会不断演进,但是“术”万变,“道”不变,把握根本,才能真正掌握微信运营之道,而不是被功能所迷惑。我们的书,有“术”,但更多、更重要的,还是“道”。我们的书,也会仔细思考微信是什么,而且为什么是?希望这些思考能在你阅读过程中产生头脑激荡的效果。最后,我们提醒你关注京东6月17日开始的京东大促这样的优惠机会;如果你顾虑自己购买了大量书却没有时间读,我们推荐你秋叶的《不一样的时间管理》PPT:http://weibo.com/1280110097/z5RyB71Lm如果你感觉自己的读书速度较慢,担心买了书不好处理等问题,我们一次性给你备足《书籍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http://weibo.com/1408084550/ys6Csoyse如果你担心自己读书后的理解和消化问题,我们欢迎你在微博和微信和我们讨论(@萧秋水 @秋叶语录 @油杀臭干 ),如果感兴趣的人多,我们都可以成立微信群私聊。如果你没钱买书,我们的建议:1、大学生,可以做些和学业相结合的兼职,PPT做的好可以投稿给秋叶,秋叶那边经常有些外包任务。2、在职人士,理财知识是必须的,可以从记账开始,推荐@随手记 ,了解每月收支情况,增收,减少不必要娱乐性支出,多投知,赢未来。在这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我们提供给你应变的最实用解决方案。我们希望一起和读者达成这样的梦想:成为我们的读者,是很幸福的事。

微信说明书——《微信控 控微信》

之所以会买这本书(同时还买了《微博控 控微博》),完全是因为作者是@萧秋水 和@秋叶 (差点又写成了秋叶语录,忽然想起来大叔已经变短了,哈哈)。知道@秋叶是因为PPT,然后了解到教主@萧秋水,关注微信后,被教主每天的原创微信图文那份坚持所打动,就像@罗振宇 每天不多不少60秒语音一样的死磕精神。突然感慨:真正能影响别人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这是一本微信使用说明书。时代是真的不同了,以前你生产一个产品销售,你得附上一本使用说明书。现在,你生产一个产品——免费,但是有人花钱来买使用说明书,而且这个说明书居然还不是生产者撰写的。为一个不是自己生产的产品撰写说明书,还得让大家愿意掏钱买来看,这该怎么做呢?我把书籍主要目录搬上来一下:我要问微信——独立思考篇我要用微信——个人使用篇我要控微信——企业推广篇我要赢微信——整合提升篇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倒不是这些目录中的具体内容,而是作者们写书的过程(虽然没看到,但是通过书的内容可以感觉得到),要写出一份好的使用说明书,必须能够了解腾讯推出的各种功能,还要能够知道背后可能的原因;面对各种微信现象,也要了解背后的原因,并且得了解他们是怎么做的。简言之,也就是教主经常说的know what,know why,know how!虽然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单词,可是背后的测试、收集、统计、分析、思考、提炼、总结就不那么简单了,我真正欣赏和佩服的是这个过程,这也是自己一直想要培养的能力。所以呢,现在碰到一些事情,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问:what,why, how,这也是我之所以会买这本书的原因之一了,当然我做得还不够。--------------------------------------------------------------------微信于我订阅号:这可能是我现阶段最喜欢的功能了,我关注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公众号,每天接收1条语音或1篇文章,这里最重要的就是1,因为每天只有1条,正好用来打发无聊的碎片时间。扫一扫:之前除了二维码加好友,几乎没有使用过。最近试了试扫封面和条码,发现对于我这个喜欢买书的人其实挺好用,因为会出现豆瓣链接和各网站价格对比;街景扫描没试过,感觉太耗流量伤不起;扫一扫翻译真心不好用,反应超慢,急死人啊。我咋办:阅书之后,开通公众号的想法暂时是搁置了,因为实在不知道该提供什么内容,还是先在自己的微刊中多写写文章练练笔当消遣。不过建立微信群倒是可以试试看,现在的想法就是建立一个公司内部少数人的英语角的微信群,就用来语音+文字练英语,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值得试试看,大不了就取消嘛,除了一点点时间就是零风险了。--------------------------------------------------------------------每看完一本书,都会写一点东西,我不是写书评,而是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最开始是当成自己给自己的任务,现在似乎成为了一种习惯,无论写得好还是不好,就当成是自己的一种写作练习吧!By @iamriky 曾巧平 2013-10-25

读者大人不用怕,微信升级没关系

就算微信不断升级,难道那能难倒我们强大的作者团吗?哼!绝、不、可、能!纸版的更新流程是慢,但我们有网络、有微信公众号我们怕什么?出一个功能我们立刻写出应用指南放微信公众号里,出两个写两个,还包括最新案例、优秀微信推荐等。纸书配微信,无敌之解!读者所拥有的,不只是一本书,还有我们的后续知识库!在忙完两场讲座之后,今天上午把我的微信公众号处理了一下,把@刘健亮 制作的微信排版文章放到我的微信公众号里,设置好回复关键字,不到半小时就搞掂了,收工,饮茶!要是一般人做这事啊,恐怕半天也搞不定,肯定会打开公开链接,然后copy内容,但是格式会丢失,于是象小蚂蚁一样苦调格式,这样的事,我们知识管理党人是不会做的。怎么做到的?一般人我可不告诉ta,今天微信图文里剧透。现在,如果关注了我的微信公众号(公众号搜索“萧秋水”或微信号“qiushuixiao”),关注提示变更成了:感谢您关注萧秋水微信,宇宙最智慧机器人暖暖先奉上一杯清茶……本微信提供智能自助服务,可以直接使用关键词查询,例如「读书方法」,你就可以直通逍遥游博客啦。也可以使用全数字快捷查询,「1」,「2」...「9」查最新的几条微信图文;或通过微信详细资料页面“查看历史消息”,阅读以前的文章,100多篇呢,可悠着点儿,别累坏了……如果您是《微信控,控微信》读者,可回复“wx001”、“wx002”、“wx003”、“wx004”、“wx005”、“wx006”查看微信排版文章,此系列文章随微信功能升级而持续更新。好吧,我们一起开始开心之旅吧!感谢读者们的好评、惕励,有好的读者,也是作者的福音,我们必须不断进步、不断钻研、不断挑战新的未知领域,这样,才可以给我们的读者带来持续不断的价值!让我们共同成长,让我们帮助你善用工具!一书在手,微信在控!

我是如何让微信订阅号打开率达到100%+

我是如何让微信订阅号打开率达到100%+文/佟海宝从9月23号开始尝试运营微信公共账号【北京沙龙】,12月23号正好3个月。一共发了55条微信,累计不到4000的粉丝。可能对很多微信大咖来说,这点粉丝还不够他们零头多,但我的账号有20%的内容打开率都达到了100%以上,最高一条达到18000%(哈哈,初级账号都有可能做到的)。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一个微信探路者的一点感悟。欢迎交流指导。定位之前一直想尝试做一个公共账号,但是一直没想好领域,想过搞笑的但是肯定做不过冷笑话,想过做个性自媒体肯定搞不过遭边往事,想做语音节目有罗辑思维这座大山,所以在微信中也需要寻找细分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互联网,创业,搞笑的居多。而线下活动推荐的账号非常少,只有零星几个,而且由于工作环境,很多朋友都很喜欢参加线下活动,在北漂的人群中,周末没事做是普遍现象,所以就产生了大批大宅男,宅女,大龄单身,所以线下活动是丰富北漂人的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些人不参加可能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不知道,找不到。所以我决定做北京线下活跃人群的市场,做了【北京沙龙】这个账号,只针对北京用户,推荐最新,有趣,有料的线下活动。我的理念就是——“给生活加点料”。定位清晰之后,就要去考虑内容设计的问题,用什么样的内容影响你的目标群体。内容设计在内容这块,我也是边学习,边摸索。我发现我关注的很多账号发的内容都很像或者根本就是一样的,新闻,评论,文章,都是拿来主义,这样的内容其实没有价值,因为我们现在信息获取的平台非常多,微信只是其中一个,所以这些账号很难保证信息的新鲜度。就不能给出一个必须关注的理由。所以内容要想值得关注,首先要有自己的独特观点,或者保证独家,或者保证你的信息能满足粉丝的心理需求。在这里我也应用了2/8法则。20%的爆点内容,80%的日常信息。爆点内容什么是爆点内容,就是能够满足人的本性的内容。人类的本性主要分为“求生欲”和“表现欲”。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都是求生欲望,当人出现等级之后,就产生了表现欲。比如微信圈里会有很多人转发“雾霾”“疾病”“食品安全”等内容,这是基本的求生需求。还有很多人会分享很多高大上的内容,“名人名言”、“国际政治”、“行业动态”等内容,这些就是表现欲,让朋友们看看,我关心的内容是有层次的。营销中,人们经常被利用的欲望有“恐惧,贪婪和希望和好奇心”,比如上文提到的健康问题就是利用的恐惧,各种转发点赞送奖品利用的是贪婪,希望也许就是表现欲。人们不能承认自己无知,所以引发好奇是很有必要的。看看我发过的一些爆点内容。这些文章的打开率都异常的高,也可能是因为粉丝基数小造成的比例大,但这个趋势是没问题的。日常信息爆点不常有,多了就腻了。作为一个线下活动推荐账号,日常的工作还是需要提供一些落地的靠谱信息的。我的80%内容都是本周的活动信息,我不会推荐一周以后的内容,因为线下活动的特点就是及时性,而且现在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数量也是惊人的,所以N多天以后的内容,很容易被忘记,你的内容没有新鲜感,这样他们对你的账号就没有依赖了。而且我坚持以单图文的形式推荐,有两个好处,第一:解决了大部分有选择恐惧的抉择问题。第二:每条信息都有足够的曝光量,保证打开率。因为你可能也有感觉,当一个账号一次性发布3条以上的多图文的时候,可能选来选去,最终的选择是关掉,因为做选择太痛苦了。传播做营销,没有传播,那还玩的下去吗。所以对你的账号来说,如何传出去,才是王道,让更多人知道你的账号是首要目的。最近比较流行的粉丝营销概念,前期要积累一批忠实粉丝。让他们成为你的第一批免费传播手。以我的账号为例,前期的推广主要靠一下几个渠道。朋友圈分享微信诞生后,除了方便朋友交流沟通,朋友圈成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就像前面说的,这里是满足表现欲的好地方。经常看到朋友圈有人分享《男人关心的事情,决定男人的层次》《女人不得不知的爱自己的几种表现》《高品质生活的几种表现》,其实分享这类文章都是在向大家展示,我是在多努力的摆脱屌丝阶层啊。因为我也是其中一位,身边的朋友都差不多,所以了解你的圈子特点之后,我的账号前期发的一些内容都是帮助他们提升层次的。比如《京城那些你不知道的咖啡馆》《北大蹭课指南》《北京那些特色书店》这些内容足以帮助你证明,你不再是挤公交,吃泡面的屌丝了,而是可以淡定的坐在咖啡厅玻璃幕墙后面看杂志,谈公事的高级白领了。(在此,感谢那些被我盗用内容的文章编辑,虽然里面加了我整理的部分内容,但我还是会注明出处的,我是一个有职业操守的银)所以,了解你所能影响的环境特征,是营销的第一步。关键朋友推荐这个和微博很相似,就是KOL,找到一些微信中的大号,好友多的人,让他们帮你推荐你的内容,会带来很多关注和分享,追随大咖,也是粉丝营销的重要手段。具体方法,就是没有方法,看你的人脉了,是否能厚着脸皮求助别人了。群营销随着微信5.1的省级,百人大群不是梦了,虽然我觉得它有发展成第二个QQ群的潜质,虽然有很多人会屏蔽消息通知,但是由于是早期,大家还是很活跃的,把好的内容分享到你所在的微信群里,或扩大你的朋友覆盖率,同样会带来很多关注和分享。你有没有看过自己的个人微信有多少好友,我截至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566个个人好友,再加上混迹几个百人大群,直接覆盖的好友也有上千了,基数大了,被传播的几率也就更大了。其他渠道如:微博,QQ,名片,网站,媒体等平台,基于你过往积累的人脉和影响力,从这些平台向微信导入粉丝,是一个常规手段,但是不要指望百分百的导入,据说小米上百万的微博粉丝,导入微信的也只有10%,40%的粉丝来自于他们的官网二维码曝光,其余的粉丝来自于各种活动(信息来自网络,没有证实)。那如果你是一个官方微信,那么你的网站,你的媒体渠道将是你粉丝的重要来源。至于用什么方法转化,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细节都说细节决定成败,但细节的应用还是需要个人把握的,要根据账号自身特点,根据覆盖粉丝特征来决定,我分享一下我比较关注的几个关键点。题目名称说白了就是标题党,如果做营销的不知道为什么,那我觉得可以看看其他职业有没有好机会吧。但是还有强调一点,标题党也不能失真,这点是保证你账号口碑的关键。文章标题就是一句广告词,“农夫山泉有点甜”,多少人因为这句话决定买农夫山泉的?这句经久不衰的广告语就相当于文章的标题。好奇心,求知欲都会促使粉丝做下一步行动,农夫山泉为什么会甜呢?我要看看是不是真的甜,买来一瓶尝尝就知道了。比如我发的一篇文章《北京那些你不知道的特色书店》,不点开怎么知道你到底知不知道,也许某个书店就在你家楼下呢。好奇心害死猫——管用。图片我之前说过,我直发单图文的内容,那么对于单图文的内容图片会占一半以上的界面比例,图好不好,也是吸引人点击的重要因素。这里要求运营者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如果再有一些平面设计的功底,那就完美了。图片选择分两点,一是颜色,颜色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其实我也不懂,分享一些颜色的基本功能,比如:红色代表热情,又代表警示有着强烈的刺激感,比如绿色代表希望,也代表安全。比如紫色代表高雅,也代表神秘。。。太多的不说了,百度比我懂得多。如何利用颜色,要根据内容选择,根据你的标题传递的信息选择相应的颜色的图片。二是内容,用什么内容的图片,不仅要根据标题选择,还要根据粉丝来选择,我的粉丝中60%是女性,那么女性喜欢什么样的内容,要有点一知半解。比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人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所以选择图的时候,美观度要把握好,在圣诞节的时候我发了一条内容《迈瑞克瑞死么死,点开有惊喜!》,在两个图片中犹豫了半天,后来在身边的朋友中做了一个小调查,最后性感的圣诞美女,战胜了一排美腿的图片(美腿和圣诞有什么关系?没有关系,因为美腿跟惊喜有关),于是就有了下面这篇文章。不仅男人喜欢美女,女人一样也喜欢,不信你问问身边的美女。条数我个人倾向于单图文,原因前面说了,就不重复了。打开速度如果半天打不开,肯定就会关闭了,所以打开速度对于分享和阅读有很大影响,没有wifi的情况下,图片很多的内容打开慢,浪费流量,没有耐心,就导致分享量的流失,如果是多图或者视频的话,可以在标题或者摘要注明“亲,多图烧流量啊,请在有wifi的情况下查看”。摘要摘要就是单图文中图片下面的一段文字,很多人会忽视摘要部分,让摘要的内容自动添加,其实这部分内容对于单图文来说还是很有用的,这里是对你标题和图片的一种附加解释,可以让别人了解你的内容是什么,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当作广告位。如果仔细看我前面的几张截图可以发现,我的摘要都是一样的,也就是相当于我的广告图,为什么每篇都一样,想想你为什么能记住脑白金就知道了。我分享两种摘要,第一个是辅助内容的,第二个是广告展示的。内容引导人性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懒惰,所以营销人员需要像保姆一样去告诉粉丝,你要怎么做,才能关注我的账号,你要怎么做才能分享给别人,都是苦口婆心的引导,恨不得手把手教啊。比如:这篇文章值得收藏,不分享就xxx,虽然大多数人都很熟悉微信的操作了,但是不过分的引导还是对于传播有一定作用的,而且引导语是否简洁,图做的是否好看也有一定的影响,来看看我的引导语变化历程吧。在文章的最前面,形成固定的引导区域。个人投入最后呢,跟大家分享一些口水话吧,俗话说“付出才有汇报”,虽然有点老掉牙,但是流传至今还是有一定意义的。最开始我运营这个账号纯属兴趣,利用业余时间来做,但是随着粉丝多了,需求多了,想法多了,找我合作的多了,必然使你投入的精力会增加很多,比如写这篇文章,可能一个月前就有打算,但是工作忙一直没有时间,眼看2013就结束了,再不留点东西,今年白过了,所以这几天晚上下班回家开始写,写到现在已经凌晨1点了。等着天上掉馅饼,那也需要你走出家门才能看见天啊。再一个就是要学习,跟优秀的人学习,跟对手学习,有一天我问同事,你们都关注了多少公共账号啊,有说4个的,有说40个的,我数了半天,95个。你可能会问,你关注这些能看完吗,其实看的内容还真不多,主要是关注这些账号他们是怎么做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我作为一个粉丝,如何评价这些账号,如何体验这些账号,这对于运营自己的账号很有用,互联网变化太快,今天还研究去淘宝花钱搞个认证呢,刚交完钱,第二天微信自己推出了认证服务,今天还找人花钱开通150人大群呢,刚交完钱,第二天微信升级了,免费申请100人大群,这我跟谁说理去,把钱还我!!!还有一点就是关注内容,都在喊内容是王道,但属于自己的王道还得自己摸索,拿来主义固然便利,但是不加工就输出,那你的账号最多就是一个复读机,没有关注的必要,拿来的东西一定要加上自己观点和内容,如果有能力,原创才是最牛掰的,如果更有能力,内容全部UGC,那就没的说了。所以投入时间制作内容,才能保证你的粉丝不流失。我发布的活动消息,也是来自网络,经常会有粉丝给我反馈,哪个活动好,哪个活动信息有误,这些都是你的内容对他们产生的影响,秉着负责的态度,要传递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才能做好口碑。最后嘚吧一句,为粉丝寻找福利。别总是指望粉丝为你传播,为你摇旗呐喊,你还要适当给粉丝一些回馈,让他们有甜头可尝,才会增加互动,增加粘性。粉丝就是上帝,伺候不好上帝,上帝会放弃你的。圣诞节我自掏腰包,制作了20张明信片送给粉丝,引起一轮互动小高潮,还有粉丝要给我回赠礼物,好开森!嘚吧半天了,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微信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做?

微信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做?很久以前,@秋叶语录 和@萧秋水 就曾经给我说过这本《微信控,控微信》即将出版,一直到今天下午,亚马逊才送到货,晚上十一点终于一口气看完。总体上看,这本书是《微博控,控微博》姊妹篇,从封面设计,到内容定位等等各方面都非常相近,又有所提高,形成了互联网营销工具研究的系列作品,干货非常多,从实战出发分享的很多微信营销成败的例子,从小白级操作着想step by step分享微信的安装使用技巧,可以说这是一本目前关于微信最好的一本书,我认为作者们真的实现了从高端到低端通吃型的微信作品。看完这本书以后,我作为个人,依然没有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去控微信的丝毫欲望;但是,从工作角度上看,我认为我所在的单位是可以考虑开通这个平台的,因为微信这个东西,的确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司法机关高效服务公众的一大利器。一、微信能给司法机关带来什么我很遗憾,即使是尊敬的秋叶教授,还有知识管理专家萧秋水,都在这本书里没有丝毫提及司法机关的应用,只是泛泛的提及了政府如何利用微信平台为公众服务的。而司法机关对于微信的使用,既有和政府机关一样通用的东西,也有很多特有的,可以给公众和当事人提供方便的司法服务。(一)对于司法机关来说,微信平台可以是民众和司法机关沟通的最佳入口。微信可以是为公众/当事人/其他法务工作者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入口,这些信息和服务可以根据高层认知和接受程度的不断加深,逐步由类似于过去官方微博那样提供简单的信息公告,进化成为提供个性化查询、一对一的业务咨询、分群组的信息传递、审判流程管理、甚至提供基于地理位置分享的送达和开庭公告(对基层法院派出法庭或外地当事人将会非常有效)。当微信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不知道能否和招商银行这样的微信平台联合沟通,对于账户冻结、启封等业务进行同步公告甚至操作。。。。。。(二)对于司法机关来说,微信平台是精准式服务平台。微信是基于智能手机平台而出现的app服务,单位如果架设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主要可以为三个目标受众服务,一是可以为群众提供业务查询、法务咨询。和微博相类似,但因其信息交流不会随便公开给其他人,所以交流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围观效应。二是可以为律师和当事人提供提醒、告知等功能。试想一下如果在法院立了案,你的手机又关注了该法院的微信平台,不久以后,就能够接收到法院的微信信息:“您的xx民商事案件已经受理,案件号民字第XX号,请于X月X日上午X点到XX法院X法庭参加庭审。。。”同时附上地图位置信息,该有多么给力。三是可以提供知识库查询功能,对于关注某个案件的公民,通过历史查询信息或者回复关键词就可以看到公开的判决结果,对于关心某些法律具体适用的普通公民或法律工作者,通过手机微信平台定期接受法律咨询或关键词查询最高院关于某条法律适用的最新解释、指导判例或者具体案件进展,这不仅是碎片化学习的好典范,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司法为民的好渠道。(三)对于司法机关来说,微信平台是信息化建设的新阵地。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很多法院都开通了服务热线。《微信控,控微信》中一张关于热线电话和微信客服比对的表格很说明问题:对比项 热线电话 微信客服投入人力 专人维护 专人维护响应能力 一次响应一个,无延期 可同时响应多个,可分期分级响应信息记录 手工统计 后台自动记录经验积累 依赖员工能力和流程 可实现自动智能回复用户积累 争取记录个人信息 没取消关注一直在微信账号中信息通知 短信通知 不限字数,可图片视频、音频多种方式开展活动 不可能 可以多平台联动从这个对比中看以得出的结论,即使是只考虑群众涉诉信访接收问题角度,微信平台也是非常值得司法机关考虑开通的,至少,可以留下证据可循。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即使不开通面向社会的公众平台,仅作为内部微信沟通体系的平台,方便同事交流,发布内部信息和提供单位信息管理系统入口,也是一个移动办公的好平台好接口。二、司法机关怎样能建设微信平台司法机关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不同,搭建微信平台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服务民众而不是营销炒作,所以应该有极大的耐心并投入一定的精力和成本去建设这个平台,才会得到较好的收获。(一)选择合适的服务模式《微信控》中列举了微信平台的四种互动模式推送push模式。每天向所有关注手机推送一条信息(最多4条)可用于发布公告或者内部人员通知(仅用于内部沟通同台时),甚至主要负责人语音版的新年寄语,生日祝福等等。。。。。。互动对话模式。用户提出问题,人工在线值守回复。可以建立常用问题关键字自定义回复,与网上法院等传统信息化公众服务平台相联接。拉pull模式。用户提出关键词,公众账号回复各种匹配的查询服务。和前面互动对话模式的自定义回复相比,前者适合在线业务咨询,比如我该去哪里立案之类的问题。拉pull模式可以根据一定的条件,查询我申请立案的进度、排期情况等进一步有针对性的问题。。。。。。LBS模式。一种基于位置提供自动推荐的服务模式,因为需要非常复杂的开发能力,难度较大,我能想到的就是当全国或全省法院都开通微信平台服务以后,外地当事人和律师到某地参加审判执行或法院拍卖时,公众平台能够自动根据手机位置提供到达法庭的路线,距离最近的银行、拍卖行位置等等。。。。。。(二)建设可靠的微信客服团队其实,服务热线和微信同样都是需要支付人力成本的,而且,建立微信客服也不可能需要服务热线,毕竟有很多不用智能手机的群众也需要提供服务,但这两个模式服务人员可以合并,这样最大的好处是节约人力成本。秋叶秋水提出好的 客服要具备九大素质,其实不管微信微博还是热线电话服务团队,对素质的要求大同小异:业务熟练,洞察客户习惯,耐心亲切,反应迅速,熟悉网络和技术等等。对于司法机关来说,需要抽调业务部门、督查部门、审判管理部门和信息技术支持部门等多部门协作,联合打造平台。(三)理顺思路,整合资源,打造平台书中有一句话我特别赞同:微信公众账号不一定要发明什么新业务模式,而是改变传统业务模式的入口。所谓机关衙门作风,什么门难进,脸难看。不仅仅需要思想教育,制度落实,有时候改变传统业务模式,更快捷更有效的为老百姓提供服务,或许更容易得到群众的接受。司法机关或者党政机关微信是个好平台,不需要粘住用户,让很多用户成为自己的“粉丝”,而应该推出群众关心的,需要的服务,让他们尽可能方便快捷的得到公共服务。这需要理顺思路,整合内部资源,以当事人需求为导向,制度化、人性化、信息化为宗旨,提供精准、稳定、可靠的司法服务资源,打造一个“即搜即得,即搜即用”的司法微信公众平台。三、司法机关建设微信平台的难点是什么(一)理念的改变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相对亲切萌人的形象塑造极为重要,目前很多政府微博特别是公安微博做的非常到位。但微信领域目前还没有多少党政机关下水摸石头,这需要领导层有很新的理念,下很大的决心,甚至承担一定压力才能推进。别的不说,很赞同打造司法机关微信公众平台的我,现在一想到在法院公告栏上发布XX人民法院的二维码,让公众拿起手机扫一扫,都感觉压力山大。。。。。。(二)框架的搭建机关一般都用后勤保障部门和技术支持部门,但对于建设微信平台这样一个项目来说,需要提供保障的不是采购多少台电脑,也不是让信息部门的美眉们写多少代码,而是需要微信专业人士和司法机关业务部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进行整个平台框架的搭建,然后是和既有资源平台的整合,杜绝资源浪费,减轻人力负担。(三)法律的障碍一款免费的APP很容易出现问题以后难以维护,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上的免责条款很容易让司法机关对于开通这个平台心存疑虑,“腾讯公司因经营需要,有权回收用户的微信公众账号”这句话很难让人接受,特别当有涉及该公司的诉讼,使用这个产品讲很难让人不怀疑出现监守自盗的现象。另外,即使腾讯是谷歌,坚持自己“不作恶”,微信记录的法律效率问题也同样值得磋商。。。。。。结语这只是一篇书评,或许不是一篇通常的书评,但,以上的一切构想都是从《微信控,控微信》中所想到的,主要是为了加强思考,学以致用,虽然读完《微信控、控微信》以后我也不可能成为微信达人,我的单位甚至永远不会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但是至少,我认真思考过,分析过,甚至因为它写了3000字的书评,那么这应该就是非常重要的收获。

《微信控控微信》干货解读

《微信控控微信》干货解读作者:荣振环刨丁解牛论微信,只看干货不看书。之前,解读过几本微信的书,好多书友问,哪本好。我就不一一回答了,总体上哪本都不好。但是不是每本都没价值,不是的。这种书,我教你一种方法,先去图书馆借上两本,翻阅一遍,其他的先看看目录,然后翻阅挑重点看即可。咱这不是帮助咱们书友省钱吗:)当然,你不差钱买了看也成。也许我有些挑剔,我推荐的好书,应该是看完之后,还愿意看第二遍的书。可惜,目前关于微信的书,尚没有符合我这个标准的。但不是说,这些微信书不能看。萝卜白菜,各取所爱。看官们自己翻阅评价吧。我们开始今天的,刨丁解牛论微信,只看干货不看书。今天解读《微信控控微信》,结合我当初的思考笔记,聊聊我的干货解读。1、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试想一下,微信如何让人们轻松的互联在一起。而且,有多少人开始越来越离不开微信。当然,未来微信是否持续常青,我不敢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一起长大的80、90甚至00后的世界,将全面融入移动互联网。2、 公众号要有价值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微信内容都源自公众号,他们承担着信息的源头工作。这里面,你想成为哪类人,就去关注那类人。你想收获什么信息,就可以关注哪些信息源。订阅号可以帮助别人碎片化利用时间。但是你的订阅号要有好的功能。否则,就容易造成用户手机的信息过载,信息过载你没有个性和价值就一定会被淹没或淘汰。3、 朋友圈要懂得礼仪人们用朋友圈了解周边及千里之外朋友们的最新动态,见到有人分享幸福、快乐与成长,随手点个赞,表示关心、鼓励与羡慕,是件美好的事情,也能够让长久没有联络的友情旧情复燃。当然那些刷屏晒无知、幼稚和垃圾信息的人,你可以漠视不理,也可以选择性的屏蔽。此时,要注意朋友圈的礼仪。温馨提醒经常推送心灵鸡汤、植入广告、消极信息的人,微信朋友圈不是新浪微博,还朋友圈一片净土,这样朋友圈友谊才能长久。4、 扫一扫称为信息入网的关键入口微信入口全面化。现在街面到处可见二维码、条形码、封面都不在话下,扫一扫加关注、比性价、看评论、买东西……微信O2O闭环的形成会使这一功能还将不断的强化,微信扫一扫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犹如一个吸星大法,会把一切可以数字化和数据化的内容,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5、微支付为移动支付推波助澜。想想微信红包,看看嘀嘀打车的微信支付补贴,你就知道,微信在移动支付上如此大手笔是要干嘛。很简单,改变你的支付习惯。微信群聊拉动更广泛的人群:父母很少上QQ,但是会上微信,这个越来越普遍。看看最近一则爆红的手写微信使用说明书。你就知道,妈妈爸爸们有这个需求,关键是得有合理的教授方式让他们了解和使用微信。6、微信应用开放化摇一摇:除了摇摇找到附近的人,识别歌曲功能;附近的人:可以定向投广告;漂流瓶: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除了本身的一些应用,微信会接入更多应用,先把蛋糕做大,再谈分蛋糕的事儿。7、游戏中心,实时连接那些无聊的人看到地铁、公车上手游族数量就知道这个市场潜力有多大。同一个车厢,同一个餐厅,同一个场合,基于地理空间的无聊人,一起玩吧。8、地理信息实时速递老婆监督老公利器,经典对话:“你在哪了,发个地理位置过来”,临时作假基本没戏;老板监督员工利器,经典对话:老板,“上班都给我打开附近的人,我要查查岗”。最后,分享马化腾最为欣赏的人物之一——预言帝凯文•凯利KK的 “一千铁杆粉丝”理论:只需拥有1000名铁杆粉丝,也就是无论你创造出什么作品,ta都愿意付费购买的粉丝,便能糊口。这里对“铁杆粉丝”的定义是,无论你的什么作品,他都愿意购买;无论你的什么讲座,即使很远路程,他都愿意来听,他们愿意在社交网络上关注你发的每一条消息,他们迫不及待地等着你的下一部作品……  假如,他们每年愿意花费自己一天的收入在你身上。假如他一天的收入是100美金,那么他就愿意一年花100美金在你身上。如果有1000铁杆粉丝,那么你一年会有10万美元的收入,可以在美国活得还不错。问题是,你能否拥有1000铁杆粉丝,靠什么?无论是名气、内容、利益还是其他,最后都可以总结为一个词:价值。提供价值,顺便赚钱。永远是微信营销或者微信创利的不二法则。更多精彩书评,敬请关注微信公共平台“荣振环微书评”:这是中国最为睿智的移动互联、营销与品牌、新技术、新思维的微书评。微信号:rongzhenhuan.荣振环图书推荐,每日推荐一本好书。让你“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好书活用,智慧伴侣。中间穿插微品牌策略、微营销策略、微文化智慧。让你学到即能用到。每日一书,人生不输。欢迎朋友们把好书分享给你的朋友,传递书香,共享智慧。

这是一本让人“不满足”、有期待的书

在周五就读完了此书,现在上书评。此书延续了《微博控控微博》的风格,无论是内容还是排版都匠心独运、别具一格,让人眼前一亮,读完此书,总体让我感觉,让我很“不满足”,原因如下:一、不过瘾也许是微信现在的功能过于简单,也许是之前 《微博控控微博》那本书给我留下的期待太高,这本书读完后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读的时候是很过瘾,但是读完之后总感觉关于微信还有很多东西等待我们挖掘,内容上不如上一本书丰富,也许是微博与微信产品差异的原因吧(微博功能丰富,可以说的点很多,微信相对简洁),让我感觉很不过瘾。对于未来内容升级部分会在微信上展开,这让我心更痒痒。二、不满足于看,更重要是践行“我要用微信”和“我要控微信”是我重点读的章节,因为职业关系虽然之前对微信已经有不少了解,但是读完此中仍然获得不少启发与思考,也正是在这种启发下我在读此书期间(6月27日)也正式开了我个人的微信公众平台(ibeifanghuzi),作为记录和分享自己八小时之外生活的平台,也借此实践书中的方法。因为我觉得对于学习来讲学到什么不重要,从中获得启发、思考,并进行实践才重要,因为这样才能把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力量。三、有期待只有那些经过时间洗礼的书才能永葆生命力,对于大多数来讲书是有生命周期的,尤其是关于互联网方面的书,有不少书刚出来不久书中的内容就已经开始“老化”,跟不上产品的升级发展了。但是此书不同,这部书的几位作者匠心独运,把书与微信结合了起来,即:随着微信产品的升级变化,作者通过微信随时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升级”,虽然这种升级不是在书上,而是通过微信来实现的,但这也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这保证了此书随时有源源不断“新鲜血液”加入进来,从而让这本书“永葆青春”,保证后续内容的“时效性”,对此我是特别期待。四、略感仓促下面说些不足,此书无论整体内容、还是设计都堪称一流,但是感觉书略有仓促,尤其在细节上不少瑕疵,例如:书本13页微信、微博应用程序时间分布图关于微信的一张,下面时间标注不完整,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存在纰漏。另外对微信账号的推荐相对《微博控控微博》也较少一些(当然微信和微博产品有差异)。但整体上来讲瑕不掩瑜,不影响我们对书的阅读的感知。微信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企业的营销方式,虽然微信产品有很多不足,对于它的商业化道路大多商家也是处于探索阶段,但其发展势头已不可挡,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这本书都值得去研读,现在市面上关于这方面的书不多,这是目前我看到的最新一本,也是最有“生命力”的一本,若有想了解微信的,这书值得一读!

微信在重塑这个时代

我们时常会在微信上秀一些信息,比如在两个小时之内,写出6000字的文章,一天之内阅读一本乃至数本书。也会发出在等车、等人、等飞机的时间里,快速在移动终端上完成即将截稿的专栏……萧秋水曾经对我说,如果给她一周的时间,她就可以成为一个茶专家。 对此,我深信不疑,因为她的身份是知识与时间管理专家,她的《微信控,控微信》以及《微博控,控微博》已经做了最好的注解。花总更直接地说,给他100个小时,他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他出品的《装腔指南》也毫无疑问地说明了这点。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缺乏也许并非知识,而是对知识的观念以及管理,这就可以理解,为何一些人学富五车(多),但最终可能会落进知识的泥潭而无法自拔。另一方面,我们也可能因为知识获取太易获得而陷入自大(快)境地,从而误解了知识本身。为此,萧秋水警告说,我们所言的,不过是帮你善用工具,百度也好,谷歌也好,微博、微信也好,任何一种知识,除了会人兴奋外,也会产生幻觉,只有你领悟了对知识的观念,掌握分配和管理知识的时间,才能在大数据时代脱颖而出,而不是把微信这样工具视为时间杀手以及垃圾信息平台。大数据时代的骤然而至改变了这一切。家事国事天下事可以联袂登场,叙利亚局势与王菲离婚消息会同时被刷屏……爱好可以统计,餐饮结构可以分析,关键词让同类迅速聚集在一起……我曾经想写一篇关于中国人日常饮食的分析论文,但苦于没有任何数据支撑,只有每天在办公室自拍发照,写下菜单,如此坚持了数月。但微信出来后,那些数据多到我不得不区别那些是家常的,那些是专门针对消费者的,更有现实意义的是,我再也不用为所到的陌生城市饮食发愁,无数的数据让城市的专业美食家黯然失色。一个人的1万张照片,比得过10个人的1000张么?1000个人的口感难道不比一个人的嘴巴强一点点?深圳茶博会期间,我约了萧秋水见面,她从南山搭地铁过来,我在罗湖的一家星巴克里用微信给她发街景地址。她在路上,我在等咖啡出柜,刚好就我们会面要交流话题预热了下,同样是合作书写的倡导者,IT从业者和生活热爱者,我们有许多需要相互学习的地方。 在2个小时内,我们高效地达成了许多一致见解,随后我便采纳她的建议,主推《茶业复兴》微信公用平台。在其后的一个月内,粉丝从不足百人增加至4000多人。我每天登陆后台,研究那些数据,分析其好与不好的成因。刚刚结束的这一天,《茶业复兴》成为别人口中的分析对象,他们也从我们发稿频率,时间、作者乃至文本构成与我深度沟通。我以为,这就是知识及其管理工具带来的巨大变化,时代已经变了!新东西层出不穷,而旧东西又有了新的表达和传播方式,微博与微信带来的微时代,观念的价值再次被放大。我们一度被告知,那些企图垄断对世界广泛发言的人和语境已经消失了,不要妄图回到孔子、柏拉图时代,万金油般随口就可以对天下大事滔滔不绝,因为我们正面临着一个细分与专业的时代。但我要说的是,一旦学会用工具管理时间,这个时代,比那个时代更有趣,更好玩。(《微信控,控微信》,萧秋水, 秋叶, 油杀臭干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6,定价45.00元,各大书店网店有售)

萧秋水微信公众号微信系列文章目录

对于《微信控,控微信》,我们一直说,因为微信功能会不断升级,我们的研究也会不断深入,我们会持续推出微信使用指南和案例,让读者拥有的不仅是一本纸质书,还有长期互动、共同成长。萧秋水微信公众号微信系列文章列表如下:前列是关键词,在输入框内输入后,即可调出相应文章。后列是文章题目。wx001 01期微信排版进阶教程 wx002 02期微信排版教程之字得其乐(一)wx003 03期微信排版教程之字得其乐(二)wx004 04期微信排版教程之高手有段wx005 05期微信排版教程之大有用图wx006 06期微信排版教程之表里如一wx007 微信的实用小技巧wx008 微收藏:微信的又一保存方式wx009 你建的微信群,当你删除并退出后会发生什么wx010 使用,但不可依赖wx011 微信案例:warfalcon的网络时间管理拍卖试验wx012 我们为什么要害怕?感谢@刘健亮 撰写的微信排版教程,感谢@warfalcon 提供的案例。 在《微信控,控微信》封底,有萧秋水公众微信号的二维码,扫描即可添加。

类《微信控控微信》书籍的阅读方法

这篇文章在我新浪微博:@北方胡子http://weibo.com/1878544853/zCU6WCCg7 还有新浪博客上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f851d501019i45.html 已经分享过了,粘贴在这里,给没有看到的朋友们。以下是原文:今天收到@秋叶语录 @萧秋水 @油杀臭干 的新书《微信控控微信》非常欣喜,还没有阅读,大概谈一下这类书籍的阅读学习方法,个人经验、仅供参考、以学会友、欢迎交流。关于像微博、微信或社会化媒体方面的书籍我一般把他们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翻译国外的(讲微博和社会化媒体方面的较多),特点为思想可以借鉴,但如果照搬照用的话,有些“水土不服”;二是偏理论思考的,这种书多为行业内人士或行业观察者所写,偏向对国内外案例的思考与总结,然后总结其操作方法,特点为理论思考较多,实践验证少;三是实战总结的,着重对自己实践经验的总结,干货较多,但限于作者写作水平,出书的质量参差不齐。对于想玩微博/微信的我建议这三类书都要读一些,其中第三类为重点。对于第一类的书籍,可以借鉴其思想;第二类书籍可以学习进行运营的思路方法,以上两类的读书时注重思考,其次为实践验证,然后总结“内化”,变成自己的;对于第三类,个人经验操作性较强,不像第一类、第二类书籍实际学习起来会出现“水土不服”,或理论方法不成熟、待完善的情况,直接学来用即可,在实践过程中体会、总结,直至变成自己的东西,《微信控控微信》明显属于第三类,且第二类特质兼而有之。至于书籍好坏,还未阅读暂不评论,但从上一本书《微博控控微博》这本书还有这几位老师的微信账号来看,估计差不了。而收到书后简单翻了下,也确实有不少惊喜。最后的几个建议;1.对于这类书籍的读书学习方法要有区别,读什么书用什么方法,什么学习目的用什么学习方法。要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这样才能变成自己的;2.不要问书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思考我要从中学到什么?明确学习目的,要思考哪些东西是适合自己的,哪些内容是可以借鉴的?例如:我们想用微博、微信来做什么,书中的哪些知识可以给我们启发?抱着这种目的来读书我想学的更有效率,也会更有收获;3.我之前看过一些朋友在读完这类书后会做些思维导图,我对此表示钦佩,但对于有些书我不建议,我觉得这些类似于偏“理论”性书籍要注重思考并与实践结合,偏“技巧”类的书籍,要注重实践,并多思考和总结。思考、实践比“记录”更重要。例如《微博控控微博》这本书直接拿来操作的,然后体会、总结,比你画几十张思维导图更重要。读书是为了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相关的知识结构,要有策略;4.@秋叶语录 @萧秋水等几位老师是“碎片化”学习的典范,对相关领域也多有建树,就像《微博控控微博》这本书那样,无论对于微博初用者还是从业者都极具参考学习价值,我想这本书也不例外。以上为个人经验、仅供参考,以学会友、欢迎交流。个人微博号@北方胡子 微信号:beifanghuzi

看我们如何控微信!!!

12月14日河西万达广场4周年庆,全城微信提前狂欢!9日-13日河西万达广场开展系列微信有奖参与活动,2000份大礼期待您来领取!赶紧转发给小伙伴们一起开抢吧!活动详情请关注河西万达公众号,关注方法:扫描下图二维码、查找公众号“南京建邺万达广场”、搜索微信号 “njjywanda” 

这不止是一本工具书

整本书从懂到用到控再到赢,功能介绍、案例分析、资源推荐,细致详实,娓娓道来。关于书的内容,很多人有过评论,我也写不出什么新鲜东西来。只觉得这是一本很有用的书。至于其他,等我用过之后再来评价好了。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作者。这本书延续了他们敢于尝鲜、细致入微、严谨务实的风格。从百度、PPT、微博到微信,对于每一款工具,都不放过其中每个功能细节及其实际应用,而且对于怎样用好功能点有着执着的追求。让人感觉,每一个工具到了他们手里都会变得不一样。看完这本书,并没有一下子将我变成微信控控微信的高手。却再一次勾起我的好奇心,陷入对于如何用好一款工具的思考。如果我们用到的工具,都能够做到像作者那样,将他们运用到极致,好处肯定是大大的有。于是尝试着去解构一下作者做到“人剑合一”的窍门。1.好奇心。对于工具,不满足于普通人的用用即可。对于用得好,用得妙有着强烈地探索冲动。并且对于更新后地功能总是立即体验并思考开发者背后的动机。2.勤动手。着实做个行动派,动起手来,不放过每一个功能细节,亲身体验。3.眼界宽。可能自己想不到的,别人能够想到。可能自己用不到的,别人可以用得到。可能自己没有用好的,别人可能用得炉火纯青。打开心眼,关注各路高手,取他山之石。4.敢尝试。自己体验过的,从他处学到的,推陈出新地变着法子去尝试,探索不止步。知道其中的好与不好才能用得恰到好处。5.善总结。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从成功案例中还原思维模式,从失败案例中剖析深层原因。所有总结都输出分享,从分享中享受工具运用的快乐,并吸收反馈加以改良,为不断提升功力创造动力。

《微信控控微信》阅后反馈,附书中的不足

这不仅是本入门级的书,而是为对微信有一定了解,并且愿意在微信和公众平台上有更多研究的人所准备的。我看得到他们在写这本书时所付出的努力,书中的介绍尽可能的详细了,算得上十足有料。同时我也提出了自已的看法,指出书中的不足,共勉。--------------------------说实话知道这本书立项已经很久了,大概去年冬天的时候就知道已经在筹备中,私下里也与萧秋水聊过几次,并且把我知道的有趣的微信号给她分享了一些,原来预计这本书会在4月份出,不知何故拖到现在。现在也并不是出书的最佳时机,因为是微信5.0发布前夕,4亿人到来之际,微信的支付、游戏功能都呼之欲出之时,但再等就是就更遥遥无期,因为微信动作太频繁,总也写不完,所以他们并不打算将这本书作为一个终结,而是会随着微信的发展,在新版中不断增补,同时也会把增加的文章通过微博微信发出来。(但愿我上面说得没错,你们可别坑我。) 今天上午拿到之后,把工作上的事情处理完就开始看了,相较于某本讲微信的书我用半个多小时翻完弃之不同,这本书的内容要丰富得多,所以我花了两个多小时才看完。这本书的主要执笔应该是萧秋水,因为就我观察她测试过的账号和思考的过程,在书中体现最多,而且她确实在微信的研究上下了颇多功夫,书中的料也挺足。光目录就有6P,将与微信相关的知识、问题、方法、思考、案例以几乎每P独立一个话题的方式呈现出来,需要非常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才能如此厚积薄发,所以此书可以作为研究微信的工具书,而目录之所以这么细恐怕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开篇就是独立思考篇,说明这不是本入门级的书,而是为对微信有一定了解,并且愿意在微信和公众平台上有更多研究的人所准备的,当然了关于入门的内容他们介绍得非常详实,单独拎出来也可以做一本《微信及公众平台入门手册》单行本来卖。核心的内容当然是怎样玩转微信,里面不光详细介绍了微信和公众平台的基本操作方法,还将更多技巧融入,这没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是写不出来的。延续了《微博控控微博》的风格,这里推荐的案例、账号我相当认同,绝大多数也都是我长期关注的,所以对这本书认同感颇高。想了解微信,研究的童鞋不妨入手一本。------------------------------------本文不是光夸此书的,因为实在不缺我这一个人了,所以我写本文是想指出这本书的不足之处。1. 首先是书的结构,第一章独立思考一下子将书的调性定得很高,以为要从研究的角度来说了,导致与后面的详细介绍之间有一定落差感,而且开篇就把许多后面才会讲到的东西抛出来了,有“剧秀”之嫌。我倒觉得不如把这些问题融入到后面的章节当中,作为随书的互动思考,或许会好一点吧。2.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第三章的开始,对于微信的运营举了钱江晚报和爱范儿两个案例,并作分析对比,之后才从公众平台入门介绍起。我可以理解写作的时候以案例导入会让大家带着思考来看内容,但还是觉得怪怪的。3.对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维护是明显的短板,估计三位作者对于开发模式了解都不多,所以谈及极少;4.结尾账号推荐显然太少了,没有上次微博推荐的内容丰富,而且不少二维码由于排版的问题,印刷时右边少了一块儿,如果再偏一点恐怕二维码就扫描不了了。5.最后要说内容的编排上的问题,为了达到每P一个独立内容,有些浅的就用图片配文字显得还比较宽松舒适,而内容丰富的也狡占一P,密密麻麻的一整页,也没有特别突出重点,阅读起来耐心有所下降。这是自我设限了,对于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不妨多放几页,重点也可以突出。下面一一指出书中表述不严谨,或有错误的地方:P5:微信功能的版本时间线,其中有两处错误:(1)微信4.0的发布时间是2012年04月19日,书中写的是21日;(2)微信4.2的发布时间是2012年07月19日,而不是4月21日。这个错误非常明显,两个版本放在同一天了,而且都不对。P6:第三段第三行,现在注册微信公众平台只能用邮箱,QQ号已经不可以了。同样的问题在书中还有多处出现;P14:陌陌的用户数量早已突破2000万,书中还写的是1000万。链接在此:http://e.weibo.com/2045097601/z8ahpC0C7;P14vsP15:左右两张对比表格关于社交媒体的栏目中,微信与LINE对比中多出了印象笔记,如果只是想说能够分享到哪些社交媒体,那么除了印象笔记,微收藏、微云也都应该列入;P18、P20、P21、P22:这几页文字都在1500字上下,几乎没有明显的重点,看得起来有点累;P45:第四行中应该为“我的印象笔记”P57: 第三行,互联网几十年培养的用户习惯,“几十年”的说法有点过了,建议改为“多年”P66:如何通过电脑阅读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文章,这里给出的方法是发到腾讯微博上看,相信真愿意这么干的人少之又少,后面说的在浏览器中打开的方法也仍然在手机端中。我给出的方法是:(1)登录网页版后分享给“文件传输助手”;(2)分享到印象笔记,在电脑上的印象笔记里查看;P72: 说微信公众平台没有排行榜也不全对,微信一直有在做“微信大明星”的项目,列出了排名靠前的一些明星。http://ent.qq.com/zt2012/weixin/。而企业和普通公众账号是没有排行榜的,这点没错;P81: 正如此页最下面一句话所说,微信公众平台的注册一直有微调,所以书中所说的“只支持腾讯微博”的说法不太对,不能说这里错了,只是在书付梓的时候确实如此,目前两大平台都又恢复了。后面所说的用QQ号码注册也已经行不动了,望更正;P88: 第三行,普通公众账号可发内容遗漏了“视频”“图文”。后面表述也不正确,并非认证的公众账号才能推送图文信息,是所有账号都可以。后面提到的专题信息是什么意思,多条图文吗?P90: 素材上传页面最下居中,关于发送预览的描述也不太合适:此处预览主要是用来给自已预览,或者给需要提前了解图文内容的人,这里用的“不同手机用户”让人摸不着头脑。P91:关于微信号的设定,可以是纯字母,也可以是数字、字符和字母的组合;P176:举的秋叶的例子不太恰当,包括后面连续多页都在讲PPT相关的内容,与微信的联系已经不大了。P185:万能的大熊二维码右边被切,无法扫描。同样的问题在其他几页也存在,不过切得较小,还能扫描。再版时希望不会有同样的问题了。最后还是要说,其实这本书不错,值得一买,至少是目前上市的微信相关书籍中料最足的一本了。-----------------------------师父微博:http://weibo.com/iamyourshifu微信:yourshifu(直接搜汉字:唐三藏)

入门必备实战书!

双秋(秋叶和秋水)的写书风格和逻辑我是非常喜欢的,实战性强。回答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例如微信是什么,为什么推出微信,怎么应用微信,有哪些案例可以参考。其次难能可贵的是,双秋为了测试微信的效果,在不同的设备上进行了专门的测试,然后才得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这一点难能可贵。

越读越慢的一本书

我用微信用了挺久的,装了卸,卸了装,反复了好几次。去年春天换了3G号码后,微信就成了我的必装软件,还关注了秋叶PPT和罗辑思维等几个公众号,但即使这样,当时也很难想象自己竟然为了使用个对讲机,花45块钱买本说明书,因为它的姊妹书《微博控·控微博》我也入手了,但就一直垫枕头,没怎么细看。现在想想,还挺对不起@萧秋水 和@秋叶语录 两位大虾的劳动成果。这本书也是一样,没什么太多期待。作为最近一直在努力抵制“被碎片化”的个人用户,不想控得太多,希望这本书能帮我把微信功能用得更充分就谢天谢地了。但实际上,三位老师(臭秋秋)真的能带来惊喜,他们用思考力征服了我。所以,本想个人篇速读、公众篇略读,把此书快快搞定,却发现自己越读越慢,根本快不起来,仿佛被美景吸引了脚步,流连忘返。唉,怎么这么容易被征服呢?我必须承认自己处在比较低的认知区域,缺少想法和能力,需要多多虚心学习。这本书四大块加一个小福利尾巴,内容组织得很清晰,把“问”、“用”、“控”、“赢”尽可能阐释透彻,而我重点阅读了前两部分后,竟然有了想在企业做微信管理岗位的冲动,后两部分正好提供了一些好的建议。总结一下读完这本书之后的收获:1、了解了一个软件产品。微信号称是一个能改变“生活方式”的产品,但我只有看iPhone广告时,才会有这种感觉,我又不是果粉,而且微信对我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没有太正面,我甚至一度想用老人手机来减少手机的干扰。这篇文章看完了之后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感受:原来不只是我爱玩朋友圈,不只是我喜欢用微信备份通讯录,不只是我喜欢关注一些公众帐号。微信比我感受到的更强大,若能用好书中介绍的这些功能,它定能给我的生活带来正能量。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已经是这个时代的潮流,如果不能逃开,就去主动了解它并享受它。“问微信”的独立思考也给我了很多新鲜的知识和能量。2、崇拜了一个人。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微信之父张小龙,在第9、16、41、48页引用了他的原话,解释了这是一个多么克制多么人性多么有信仰的一个产品,竟然让我有了想投身于这个事业的冲动,腾讯,你要我吗?唉,我太容易被征服了。3、整理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手机应用。书中语音提醒的功能,我果断把番茄计时软件给卸载了;书中推荐一个·韩寒的微信,我果断关注并卸载了原先客户端;常常苦于要先把文章弄出来,再贴到我的Evernote里去,现在发现印象笔记的公众号可以直接走你。所以呢,微信+Evernote+微博似乎就够了。4、发现了几个错误。①目录P6:推成微博了?②正文P4:日子倒着过?有三个2012应改成2011。③正文P6最后一行:微性?另外两个不算错误,但个人觉得不太合理。①P13右下角,微信手绘也不难吧,写两个大大的字在那里好别扭。②P72、76的表格比P14、15页的表格质量更高,嘿嘿,其实可以一样高的。这本书收着,慢慢来,书山有路勤为径。要想有境界,还早着呢。

我能用微信做什么?

不怎么了解微信的朋友,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推荐。已经有自己微信公众号的朋友,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还行。要知道我能用微信做什么,就需要先弄明白微信是什么?微信是一个工具,可又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腾讯说,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我觉得,这个定义是非常准确的。生活方式,意味着会有人赖以为生,意味着有人离不开它,意味着它会成为某些人生命中的一部分。由这个定义我们也可以大胆地推测腾讯的野心,那就是让微信包囊你的生活。想象一下将来的某一天,早上,微信作为闹钟叫醒你,你一边刷牙洗脸一边听着微信里各种微信公众号的语音信息,然后你通过微信叫了一份外卖并且通过财付通付款。吃过早餐你通过微信与朋友即时聊天约好了在某某地方见面,然后你又通过微信召了部的士到你的家门口,当然仍然是用财付通付款。中午吃饭的时候,你用的是微信的会员卡,还把午饭的照片发到了朋友圈……当微信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之前,我们不得不先思考,我可以怎么控微信而不是被微信控。先说我们平时所用的私人微信。私人微信一般是绑定我们的QQ号或者手机号,因此我们的微信好友也基本来自于QQ好友或者现实中的亲朋好友,也因此其主要功能是联系熟人圈子。列举几个较强大的功能吧:1、群发信息给你的微信朋友,这个逢年过节省好多短信费用;2、通过在你的签名处加上你想要营销的内容,然后拿着你的微信到处去搜“附近的人”,免费实现广告效果;3、通过微信群实现网络会议功能;4、免费名片;5、认识新朋友,不过可别把它当成那啥神器哦……再说下不少人不是很了解的微信公众平台吧。据说,有人借用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微信公众号卖佛牌,月盈利上百万。据说,有人用玩游戏的方式运营微信公众号,让有的人一玩就好几个小时。可以说,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远超微博的武器,它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两个,一个是影响,一个是服务。私人运营微信公众号,可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企业运营微信公众号,可以先做好服务,再借用影响力促进销售。而要运营好微信公众号,归根结底只有一条秘诀,那就是做好服务。做好服务,指的是有问必答而不是让机器人回答,更进一步的是卖萌回答。做好服务,指的是提供给关注者想要的内容而不是我想给关注者看的内容。做好服务,指的是关注互动效果而不是关注收听者的数量。在具体的运营方面,《微信控控微信》有较好的分析,我仅在此抛砖引玉。如果你无心借用微信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那么你可以借用微信来提高你的生活质量。例如说,关注一下这些微信号:1、秋叶PPT,学习PPT必须关注啊,而且不仅仅是PPT啊;2、Warfalcon,由知名“学霸”@战隼的学习探索 维护;3、罗辑思维,每天一条语音信息,科班出身的罗振宇谈天说地,说古论今。


 微信控 控微信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