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03:去国还乡 续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1
ISBN:9787515508092
作者:左靖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碧山是一系列试图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的MOOK杂志书,试图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位置,并以此为源头探讨展开传承与创新行动的可能。“碧山”在我们看来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我们传统家园和心灵原乡的象征。《碧山》系列图书将集中于探讨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及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的批判。
本辑《碧山》承接上辑“去国还乡”的话题,除继续讨论各地的乡村建设外,还推出了“中国乡村建设地图”,图中所收录的50余乡建个案,只是当前我们的目力所及,定有诸多遗漏。自2000年以来,乡村建设在中国渐呈燎原之势,但与1930年代相比,无论在参与的人数还是在试验区的规模上,均属小者。去国还乡,或利或弊,得失几许,还有待于漫长的历史检验。

书籍目录

卷首语     从美浓到许村                         左  靖
卷一 专题
乡土中国:起源、生成与形态——以世界史的视野 梁 鸿
台湾,从农民运动到社造运动 钟永丰
文明的对话 张建平
晓庄之后有育才 吴浩
自然农人笔记 贾瑞明
传统不是一种宗教——“清明计划•畲忘录” 张凤英
寻找文化保育之道 莫夜
大礼堂 邵译农+慕辰
卷二 行动民艺
黟县百工(三) 陈明惠
卷三 传承与表现
送不出去的信物 胡晓媛
二十四节气•时与地 二 邱志杰
卷四 乡土建筑与保护
从一个血缘村落看宗族制度在宗祠建筑上的体现(下) 李秋香
卷五 故土残调
楠溪江的消逝与重构 陈杰
卷六 读影
手持DV的贾之坦 吴文光
卷七 品书
从热爱家园到经营家园的实验 傅舒兰
卷八 观展
回望华北农村1947—1948 宁文

内容概要

1970年11月生。策展人,出版人,《碧山》杂志书主编。现居黟县、北京和合肥。2002年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三年展——中国艺术三年展(后更名为南京三年展)。2006年底创办《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2011年和欧宁发起碧山共同体计划,开始致力于乡村建设。他曾担任南视觉美术馆(南京)执行馆长、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艺术总监。作为艺术教育者,他在安徽大学教授纪录片和当代艺术课程;作为独立电影的推广者,他曾担任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和中国纪录片交流周的策展人,并发起、创办“艺术空间放映联盟”(ISAAS)和“中国独立影像*馆”(CIFA);他曾经策划过很多当代艺术展览,其中包括“未来考古学”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诗意现实:对江南的再解读”、“趣味的共同体”、“在瓦伦西亚55天:中国当代艺术展”、“我的大学:刘大鸿与双百工作室”等,并为艺术家颜磊、王音、董文胜、高世强等策划过个展。他曾应邀在奥地利、西班牙、智利、日本、巴西和挪威的一些艺术中心和博物馆策划展览。他还曾主编《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另类的表述者:他们的行为、舞蹈和录像》、《纪录何为:对大师与他们作品的凝视》等等。他目前的工作领域包括乡村建设、独立电影和当代艺术。


 碧山03:去国还乡 续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从美浓到许村(注1)左靖七月里,怀揣着诸多“去国还乡”的疑问,我和我的《碧山》杂志书同仁,从南到北,游历了台湾的一些乡村。第一站是美浓,因为美浓有太多的引力。少年时代看李行导演的《原乡人》,无法忘怀那段情节:钟平妹扛着“盗来的”原木在山间奔走,因林警的追逐,跌倒在溪水中;前年,第一届碧山丰年祭,钟永丰、吴音宁介绍发生在美浓和其他乡村的社会运动;去年,碧山丰年庆取消,在猪栏三吧,来自美浓的林生祥为安抚失意的人群,娓娓浅唱《我庄》(注2):东有果树满山园,西至屻岗眠祖先……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起自于1990年代初“反水库运动”的美浓黄蝶祭,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八届,为当代乡村建设之别开生面者。在我看来,美浓的乡村建设之所以能绵延不绝,关键在于有着一大批前赴后继、热爱家乡的人士。已故美浓的精神领袖、作家钟铁民写道,“农村的发展不要再朝向大众化、都市化的路子去走,农村要享有高层次、精致的生活品质,就应该设法保持农村的清纯的景观,突显传统文化的特色。让农村永远是人们心灵中的归宿、感情中的故乡”。虽无法自外于社会进程,但美浓人仍然能够开创出独特的继承客家传统的自治模式。在现代化全球化的笼罩下,以及党派政治的挤压下,他们努力地进行自我组织,创设青年人返乡平台,在水资源守护、生态和文化环境保护、在地知识记录和促进另类发展方面,老中青三代同在社区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客家社会的传统之下,他们往往几代人安守乡土,用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才华与感情固执地抵挡着现代化洪流对于乡村的洗劫。美浓本土文化的坚守不是由外界力量的简单切入,而是从这块善于汲取各种养料的土地上顽强地生发出来,这使得整个社区的发展有着强大的可持续性的力量。例如,即便是20年来反水库运动以阶段性的胜利告终,但美浓人丝毫不敢懈怠(美浓水库兴建案至今仍未撤销),他们正在吁求当局在黄蝶翠谷建立“美浓国家自然公园”,为的就是最后断绝政府“建水库”的念想。随后我们到了彰化的溪州乡、南投埔里镇的桃米村,虽然时间很短,但也获得不少经验。台湾的乡村建设(他们称“社区营造”或“社会运动”)在政党轮替的政治格局中也并非一帆风顺,但参与者多有着一颗坚持不懈的心。由于政治环境的相对宽松,台湾的社造或社运的基础较大陆雄厚,方法的多样和施展的空间也远非大陆可比。8月初,因为答应参加由渠岩策划的“魂兮归来:2013中国和顺第二届乡村国际艺术节”,我又风尘仆仆地从台湾乡村奔赴以“文艺乡建”著称的山西许村。在由我主持的鬼叔中导演的风土电影放映会上,我放言,碧山计划做到的,许村计划都做到了;碧山计划没有做到的,许村计划也做到了。这并非是过谦之辞。虽然,与美浓经验不同,许村乡建完全是由外界的力量切入,但,幸运的是,这个力量遇到了它所适合植根的泥土。几年来,在当地乡绅(注2)范乃文先生的游走下,渠岩的重建乡村的设想逐渐为乡人和政府接受并得以实施。范先生是前政府官员,许村人氏,在官场和乡里均属德高望重之人。渠岩在艺术上的成就和人脉上的广阔,以及在知识分子与政府两个不同场域之间的收放自如,使得范先生拳拳服膺并引之为知己。渠范两人,一人主外,一人主内,很难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尽管我匆匆得出的这个结论有过于简单化之嫌,但想想碧山计划目前的举步维艰,似乎事实确是如此。从美浓到许村,不同的政经文化环境,有着不同的乡建模式,明眼人不难看出其中的委曲与局限。本辑《碧山》承接“去国还乡”的话题,除继续讨论各地的乡村建设外,还推出了“中国乡村建设地图”,图中所收录的50余乡建个案,只是当前我们的目力所及,定有诸多遗漏。自2000年以来,乡村建设在中国渐呈燎原之势,但与1930年代相比,无论在参与的人数还是在试验区的规模上,均属小者。去国还乡,或利或弊,得失几许,还有待于漫长的历史检验。2013年8月,台北-北京注1:关于美浓和许村这两个地区的乡建实践,请参见《碧山02:去国还乡》。注2:《我庄》,“我庄”即指美浓。注3:此处乡绅是指真正意义上的乡绅:一是“厚德长者”,在乡里具有崇高的威望;二是其社会地位足以在乡村社会的组织运作中负有决定权。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除了钟永丰外乏善可陈
  •     保持了前两期里的策划和选文水准,印象最深的文章是梁鸿的《乡土中国:起源、生成与形态》和贾瑞明的《自然农人笔记》。这两天刚好在豆瓣阅读上读梁鸿的《中国在梁庄》,这本抒情和写实为主的书跟《碧山3》里这篇总结乡土中国前世今生的偏学术的文章,刚好形成对照。
  •     我庄=美浓
  •     一组兼有文学性和调查研究性的专题写作,类似一种地毯搜索式的尝试。金城出版社不知不觉间在新写作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是近年来进步较大的出版社。
  •     很感兴趣。里面有提到贾瑞明,刚好前几天有看过他的报道和文章。觉得以后想做的事情里有多了一件选择。
  •     终究有人在行动了,文人的倔强和豁达,总是让人敬佩,乡土民艺不仅是我们游览的景致,也是祖辈生活的智慧和延续,完全丢掉,真的可以么
  •     实在型的文艺
  •     不知何故,到《楠溪江消逝与重构》一篇,竟想起有关“为何读”的闲事,记忆的汹涌,不似山水格局的清明。轻落在对魏晋南北朝痴迷的错落驳杂里,之前做摄制文案的背景搜索间,或藏匿于多年前那些夏日例行公事般的奔走游赏中……这早已注定的“不确定”。太近时想逃开,远了,又会想念。认定的事,一定要去做,差别在于,你有多想要。“未老”和“断肠”的陈词滥调,其实都是真的,要会听,要坚定。还乡。拼好过去的支离。
  •     一直在看的MOOK之一。
  •     碧山02、03一起看。看着看着就有新的想法了,书中提到的乡村建设有点雷同,感觉都变成景点和艺术节了。乡村建设应该把乡村建设成乡村。有机会去实地看看。
  •     农作者要有一颗不强求,不妄为,不自欺,不欺人,诚实感恩的农心。
  •     除了“送不出去的信物”看起来浪费纸又莫名其妙之外,别的栏目和文章都写得极好,特别是关于新时代农村该如何建设、经济与保护之间的摩擦冲突,都很值得思考。我个人很喜欢黟县百工、清明计划和荫余堂。
  •     重温~
  •     乡村建设实在不在我的世界里
  •     考试前就计划去碧山一趟,最后没成行,这次还错过了碧山书局的招聘(但我想,错过了,就是缘分没到!)。。。好喜欢那篇“自然农人笔记”,我养我的草那会也是这样的,把它当做个小人儿~~~只是,徐晋如曾批判梁漱溟的“知识分子返乡运动”,好像不是一个意思。。。
  •     梁鸿的文章比较深刻一些,其他文章多是介绍性文字,总结性和概括性不够。没有深入探讨具体实践个案的普遍性道理。如何推广开来,还是只能一个个试验?
  •     读了两本后第三本没有那么激动了, 农耕生产方式的消失,农业文明的渐渐远去,想象中曾经美好的乡村也会慢慢失去吧! 想起前段时间去官渡古镇,尽管是晚上,商店门口为销售刺耳的喇叭声,街道两边劣质旅游纪念品的小店,新建筑老建筑杂交一起,失望心情当然是无以复加! 可是生存总是人生第一要义,哎
  •     有趣
  •     理想乐土
  •     各种片段的组合,思考还不够深刻
  •     真可惜,中国的古建筑只能在国外得到保存和爱护。自然种植也蛮有意思的
  •     上架位置跟二十四史靠得很近
  •     看到还有人在踏实的做传统文化复兴的相关事情,看到乡土中国不卑不亢温和坚定的态度,感动之余亦有欣慰
  •     去了碧山之后,就久久不能忘怀,也买了这本Mook,集结了一些当代的乡村建设运动。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乡村保护和复兴。
  •     碧山是一种信仰。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