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点》书评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49529339
作者:常立
页数:208页

从前,有一个点

常立常立老师的作品,语言很自然,读这些故事的时候会想起常立老师给我们上课时讲过的文学概念。这本童话算是对文学的实践作品。单单读故事的时候觉得一般,但是读隐藏的故事的时候就会发现作者的构思。常立老师试图为我们展示的。童话,是如何讲故事的呢,看从前有一个点吧。你可以看到常立老师的文学观,可以看到想象力的力量。用儿童能接受的语言,用儿童的逻辑来讲故事,嗯,真好。

童话诗人(刘志荣)

一篇好书评,可以窥见作者的写作轨迹,推荐~转自 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3-03-01/68393.html不记得具体是哪一年认识常立的了。总归是他从北邮计算机系毕业,跑到复旦来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的时候,那么最早也应该是1998年底1999年初的事。那时很为他专业转换之大暗暗纳闷,一谈之下,方知他的兴趣是文学创作,为此甚至不惜放弃了那时前途很好的专业。听了他的话,我的疑惑自然消失,但一面感叹着文学这东西魅惑力之大,一面又为他叹息:他凭一腔热情,冲到中文系读研,但却不知道在中文系研究和创作从来是两途,甚至竟或根本没有关系呢。  然而常立没有放弃他的梦想。他那时属意的体裁是小说,写作也很努力,隔三差五就有新作出来,有时也会发给我看。这些小说,带着那时文学青年普遍的先锋腔调,喜欢形式实验,又有一种颓唐的情调(和生活中那个乐呵呵的、充满活力的常立并不相同),但可能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显得并不落实,所以虽然确实显示出了相当的才能,成绩却并不太好。  我那时喜欢的是常立的诗——其实一开始并不知道他也写诗,而且写得很好——他自己也从来不以诗人自居,似乎是很不好意思,总是说自己只是玩票。但那些“玩票”的诗,实在有很惊人的地方,因为能够捕捉到一刹那间的实感,又有些匪夷所思的联想。我还记得当时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一首诗——有一个很普通的名字,《寂寞街头》——写一个人冬天午夜坐在路边喝酒,看到一辆一辆出租车开过,他在想这么晚了还有谁在奔波啊,也许是夜总会上班的小姐,“她们陪了一整天的客人可也真够累的”,他正这么想着的时候,从暗处走来一个警察,“连想想也不允许吗这可太过分了”,他想站起来解释一下,必要的话就拒捕,然而,“警察绕过了木头桌子绕过了他/走到墙角蹲下来 开始哭了/他咽了一口酒又吐了出来/这可太好笑了原来警察也会哭泣/所有人都会哭泣这可真是滑稽啊”。那个酒鬼继续深夜喝酒进行他的“哲学研究”,然而,那个偶然一瞥间窥见的真相已经击中了我们,突然的陡转类似两个匪夷所思的镜头剪接的蒙太奇,让我们看到了日常生活遮掩下的另一面的实况。  我那时断定常立有诗的才能,只是他自己大概未必清楚,而是几乎倾尽全力于小说创作之中。其实想想也很正常,诗,总是和一瞬间的感性联系在一起,而年轻人自然是感性最为丰富也最为敏锐的时候,至于小说,无论如何总是需要点经验和世故,光凭热情、想象和技巧,那可不成。但人未必总是能意识到自己的才情所在,总是会以为自己热爱的就是自己擅长的——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如此吧。所幸常立没有放弃写诗,虽然说是玩票,却一直零零星星写了下来,积累下来,也有厚厚的一本了吧。也由于并未一定要做诗人,那些诗恰恰由于并非出于刻意,有一种切身的实感和直接的力量。  常立在复旦待了6年,硕士读完了,又读了博士。博士毕业后,因为自己的梦想,又放弃了留沪去效益极好的华师大出版社的工作机会——因为要坐班,他还是想保留更多的时间在写作上,跑到坐落在金华的浙江师大去工作。我们的联络自然保持着,但不如他读书时那么密切,陆陆续续听说,他在那边一开始教文学写作,后来教影视艺术,都极受学生欢迎。中途也和常立见过两三次面,许是生活安定下来的原因,他迅速地胖了起来——这可不像当初的那个文学青年啊,太安逸的生活,或者是会毁掉思想和写作的吧?  然而就在这时,我在网上看到了常立用笔名“凌丁”发表的童话,大吃一惊,而又喜出望外,仿佛突然发现了熟悉的朋友身上一向不为人所知的另一种才能。那些童话当时真的吸引了我——它们属于所谓的黑色童话(常立自己当时命名为“新民间童话”)之列,但有他自己独自一家的风格,也跟他的那首诗一样,把现实的因素和匪夷所思的想象剪接联合起来,怪诞、好玩,却又有一种批判现实的锋芒。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篇《名模的美腿》——“从前,有一个名模,她有一双举世无叁的美腿。在她生活的那个年代,每一个有权有钱的人都以摸到她的美腿为资本,每一个没权没钱的人都以摸到她的美腿为梦想。”名模每天有很多应酬,有时候她实在累了,就把美腿打发出去应酬,有一天,美腿爱上了一位英俊富有的青年,和他在一起盘桓了三天,美腿不在的第一天,“名模失去了美腿,睡得很安稳”;第二天,“名模失去了名,只是个模”;第三天,“名模失去了模,什么都不再是”——“当美腿赶回家的时候,那个什么都不再是的女人已经伤心而死,很快,她什么都不曾是。……无家可归的美腿想回到青年身边,但是那个失去美腿的青年也已经伤心而死……”美腿孤独地在世界上流浪,没有人愿意收留它们,直到在森林中遇到一位罗圈腿公主,公主用它们换下了自己的罗圈腿,从此和一位远方来的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而,故事还没有完,被公主赶走的罗圈腿,“非常思念公主,于是长途跋涉去寻找公主”。 每年公主进香的时候——“罗圈腿都躲在佛像的背后,偷偷听着公主动听的祈祷,偷偷看着公主美丽的双腿,情不自禁地赞叹:‘像梅里雪山的雪水一样纯洁呢,我真是爱她。’”这篇写给成年人看的童话,美腿出走的情节会让人想起果戈理的《鼻子》(虽然常立未必直接借鉴过它),其直接的讽刺锋芒则指向了我们这个“物化”的时代,然而它的滋味也不仅仅是讽刺——也有幽默,有苦涩,有对失败者和被遗弃者的同情,又有一种单纯的忧伤,不太长的篇幅,竟然让人百味杂陈……那时我确信,常立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叙事体裁。  童话,现在一般被看作是写给儿童看的。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童话本来就是神话的孪生体,在先民以神话记录神圣性的故事时,就已经在以童话记录世俗性的故事了。”而第一本作家童话集,贝洛的《鹅妈妈故事集》,也有学者认为“并不是为儿童创作的,而是想把民间故事改造得更符合法国上流社会文学的口味,它的读者是那时各种沙龙的贵族妇女们”。(常立《从前,有一个点》P84)。且放下这些起源的事情不谈,童话的轻逸和瑰奇,确实给了一些重要的现代作家以灵感,甚至奠定了他们最有标志性的创作风格,譬如意大利的卡尔维诺和香港的西西;然而,童话的这种轻逸和瑰奇,只是在它们和沉重凡俗的历史和现实化合的时候,才在现代文学里发出它们最为璀璨夺目的光辉——最典型的例子还是意大利的卡尔维诺和香港的西西——那时我确信,常立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一定会有自己丰富的收获。  后来继续在网上看到常立的 “新民间童话”,还是那么怪异、奇诡而又带着现实生活的气息,还是那么幽默、苦涩而又充满了对弱者的同情心以及单纯的忧伤。我不知道他从哪里产生的灵感,会讲一些“爱上夜莺的捕鸟机”、“环保警察爱上被抛来抛去的人鱼”诸如此类的悲摧爱情故事——创作灵感本来就有些不可究诘,不过,我得说,我喜欢那些故事,而且期待着他更多的新收获。后来,突然有一天,常立打来电话说,他也创作起正格的童话啦。又是一个惊人的消息,问下来,原来他当了父亲,生了个孩子叫笑笑,笑笑渐渐长大,当爸爸储存的别人的童话故事讲完了,就自己给他创作童话,而且要创作“最好的童话”——有这样一个爸爸的孩子,该是多么幸福啊。  再后来,去年下半年,又突然接到常立的电话,原来他创作的童话,已经可以结集出版了。然后,今年初,就收到了他寄来的样书——收入“新童年启蒙丛书”中的《从前,有一个点——事物的起源与秘密》(广西师大出版社),收了15篇童话,每篇童话后面附录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像“宇宙的起源”、“时间的起源”、“质量的起源”、“童话的起源”、“机器人的秘密”、“政治管理的秘密”、“爱的秘密”等等,是很好的儿童读物,而且尤其适合常立这样同时具有文理科背景的作者。  2012年的寒假,我有几天时间沉浸在常立创作的这些童话里,同时享受着重温童年时光以及犹如与朋友闲谈的愉悦,而且,阅读中暗暗又有了新的发现——这些同样精彩的“正格”童话里,原来仍然潜藏着那位未曾老去的诗人,譬如,有谁会在讲述宇宙起源的故事时这样讲:“宇和宙生了好多好多孩子,有植物、矿物和动物,还有人类。人类中有许多不同的人……有一种人很特别,他什么也不干,总是躺在草地上看星星,警察过来问他:‘嘿!你在干什么?’他回答:‘这个问题,我已经想了好几十年了……’这种人叫诗人。不管什么人,都想让自己看起来——仅仅是看起来——不那么无聊一点。”又有谁会在讲述质量的故事时,想起特意要写一个小婴儿,他仰起头,看着北风吹得地上的叶子打起了旋,看得出了神——“多年以后,他会成为一个想飞的魔术师,即使北风睡着了,他也会飞起来,降落到想去的地方,给心爱的人送去……好吃的苹果。”而又有谁会这样回答“一个人要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有质量?”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找到你心爱的人或事物——他们就是你的基态——然后把心里的锁链系在他们身上,你的生活就有了质量。”  合上书,我不禁想:真正的热爱终究会让一个人发现自己——而真正的兴趣,是可以带领一个人走得多么远啊。(刘志荣)

之所以成为人(一篇有深度有温度的书评,喜欢,发上来)

成为人——评《写给中国孩子的社会启蒙书》小狐一郭初阳、常立、蔡朝阳和蒋瑞龙所写的丛书《写给中国孩子的社会启蒙书》是2012年底突现的一个亮点。在各类“儿童启蒙书”中,这套书显得清新不群。它以讲故事的方式,建造人的社会性,即从单个的人到“有关系”的人。在当下默认设置中,人是社会大机器中的螺丝钉,是社会大树中的一片叶子,人被限制在自己的环境、身份和角色中不得自由,并将这不自由传续给下代。而这套书的立场很不一样,它以充分尊重儿童个体的自由意志为前提,只呈现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并不说你“必须如此”;只呈现过去和现在如何,并不因成人的眼界封堵儿童的未来。《大人为什么开会》通过阿当和小朋友在玩耍中研究如何玩得更开心;《为什么不能把所有东西买回家》通过虫虫和虫爸的对话讨论人与钱的奇妙关系;《从前,有一个点》在散点透视的童话烟花中看见万物有开头;《我是中国人》则像哆啦A梦一般从乾坤袋里掏出一个又一个关于“中国”的传奇和典故。其中并不强化成年人的信息优势,反倒俯就儿童的心理和视角,将启蒙的野心隐匿在活泼的情节和生动的场景之中。就像一块美好的巧克力,隐藏所有复杂深奥的工艺,单献上香浓与可口。二我承认自己沉醉其中。阿当从“独存于世”的噩梦中醒来,也就从“自恋”中醒来,发现他人的意义。让每个人都分享自己的观察思考,则能将个人存在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开会的白热化是辩论,就是不同观点的撞击和搏斗。通过《蝇王》《十二怒汉》所提供的经典场景,细分辩论的种种要点,然后逐渐寻索辩论(开会)的必要规则,最后全书在罗伯特议事规则中结束。“噩梦——探索——搏击——规则”,节奏活泼、连贯而清晰,读之如畅饮。主人公名谐音“亚当”,即人类始祖,隐喻这是关于个人与他人的故事,也是关于整个人类的故事。熟悉蔡朝阳的人看着《为什么不能把所有东西买回家》时,一定时常发笑,因为他所描述的场景,如纪录片一样真实,“陈叔叔”“李伯伯”“黄大师”“曹伯伯”“晨晨姐姐”“东东哥哥”等都有据可考。有趣的是,蔡朝阳为主人公虫虫所设置的人物环境充满温情,凡是虫虫亲身接触到的人,都有自己的身份,如叔叔伯伯阿姨姐姐哥哥之类的,连卖西瓜的小伙子都被称为“西瓜叔叔”。这本谈人类经济关系书,却是以人的伦理为底板,以人与人之间亲近而美好的关系为底色。所以,人类可以不分肤色,钱却有黑白之辨。蒋瑞龙手里捏着一块烫手山芋,“我是中国人”这类关于“民族大义”的命题,太容易让人掉入古老的陷坑。一些本来正常的人,一碰到“民族”问题就开始肾上腺激素狂飙,然后就开始狂躁如月圆之狼,长嗷不止。稍遇质疑就开始查对方户口本,凡不认同的就“不是中国人”。这种态度本身却恰恰是民族认同的大敌。“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 肉身的出生地,并不能限制灵性的去向,只有心里生出来的认同,才是真实的归属。所以蒋瑞龙一招“飞龙在天”,将庞大的“中国”化为一个个神话、传说、语言、庆典、服饰、山川,以及生于斯死于斯的生命个体。最后 “亢龙有悔”,袒露国人“公共残疾症”患者的症状,如对特权的默认、对他人的无视、对合作的无能等。当出身不再成为重负,人也就可以不再做植物人,而成为有灵的活人。在我看来,《从前,有一个点》有别于《万物起源》在于,它不止跟孩子们讲关于万物起源。15个故事,表面上用童话的方式讨论宇宙、时间、质量、白天、货币等等,作者常立在里面说的也许只是一个故事——爱。在他所建造的童话世界里,宇宙因爱而生,时间由爱而起,轻飘飘的世界因爱有了质量,黑魆魆的夜晚因爱有了光明……爱成为人类万物彼此间的最富有创意的关系。象征爱的人鱼姑娘,改变了城管理查的生命轨迹;爱需要交流,所以国王可以禁止摩托车电动车禁止隐形斗篷禁止日月星风雷电甚至禁止植物动物和矿物,却不能禁止心里吹响的口哨,和传递出去的爱情;爱上夜莺的捕鸟机在寻找爱人的路上,释放了一个又一个爱无能患者,但巨人和陷阱在一起,乐弓和食人妖在一起,投石机和喷火龙在一起……无论有多怪异,都可以找到情投意合的爱侣,只有国王和他自己的不幸在一起。一页又一页,在303公交车上,在泪光的模糊中看完这本书,我里面本没有爱,却执拗地渴望爱的关系。这就是人哪。三从前,有一个点,走着走着就变成了一条线,就形成了一个圆,就组成了一幅图画,就建成了一个世界。在进化论中立法的世界,必然以人为物,以竞争为规则,以适应为至高法则,导致自我分裂的孤独个体,和一盘散沙的集群。所谓“启蒙”,其实只是分享各人眼中的世界,让眼睛能看见他人,心灵能感受他人,手指能触摸他人,并与他人结成美好而积极的关系。没有他人的个体,本身就是残缺的零部件,无法自圆其说。生于这样的世代,自然有惨痛的哀嚎与悲伤的泣鸣。我们可以用“文化”“体制”来阐释当下的悲哀,但不必过于夸大它们所带来的限制,也不当将自己的努力看为虚无。因为“未来之鹰”将我们驮在背上,穿行于惊涛骇浪之中而不致沉沦。你在哪里将自己点亮,哪里就不黑暗。四十岁上下的四位作者,通过自己的点,重建人的关系。这是启程,而非结局。与已经结集出版的作品相比,更精彩的正在路上。当你厌烦了这个世界的沉闷、混乱和无趣;当你惊惧于孩子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当你在梦中尚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振而欲飞;当你有一个新的故事,要对孩子们讲……来,用你的天赋、你的专长,用你自己的方式,为孩子结成一种特别而美好的关系,并且让自己的生命也成为这关系的见证,见证这是又真又活且带出丰盛生命的关系,使人成为人。

在我们停下来的地方——读《从前,有一个点》

我们停下来的地方,聚成了一个点。这个点拥挤、封闭、无法向前,是总差那么一丁点儿的点。而作者躺在草地上,轻轻起身,点——爆炸了。一个世界在里面奔跑。其实已经没有所谓的里面了。“里面”是为了表明有边界,而有边界是为了打破它的人,让它在那个瞬间绽开得如春星般绚烂。我喜欢这样的童话,幽默跳脱,而又充满经典质素。作者在他的故事里贯注了力量,仿佛通天入地的树,扎进土里,伸向天空,懂得小鸟和星星的语言,与天地万物联系。许多人都在寻找这样一棵树,希望自己变成这样一棵树,他们这么做的时候,已经在童话里,始于一个点的童话。这个点什么都有,但它“不会变化,也不会长大”。它很无聊,于是想创造。书里的故事似乎都有这么一个无聊的点:住在点上的时间老人、“每天都捕鸟,风雨无阻,兢兢业业”的捕鸟机、独自行走的黑夜、像鹅毛一样飘在天上的人们、比微风还要轻柔的小爬虫……。闲着也好,忙着也好,他们是意识到无聊的人,也是懂得与无聊相处的人。在爱与逝去之间,作者总有办法让他们变得不那么无聊。有时候,会遇见第二个点。纠结的点。一切好像不可能进行下去了,故事卡在我们现实的困境里。面对权力,传统故事无力彻底地去反抗,无论是民间的还是作家的,讲述大都会在这里停下来,或者选择唱一曲哀歌,黯淡地谢幕,悲情地成长。《从前,有一个点》却显示了无限度的超越。就像《飞翔》一歌所唱的,“过去倒下了,你就在未来飞翔;未来退却了,你就在现在飞翔。现在迟疑了,你就在心中飞翔;心灵败坏了,你就在创造中飞翔”。飞翔是一种想象,更是一种确信。经典童话中总有这样一些牢不可破的东西。麦克斯·吕蒂讲到一个布列塔尼童话的开头,“从前,有一天:这是所有童话的开头。没有假如,也没有或许,三脚架就是有三只脚”。“三脚架就是有三只脚”,说明了童话的可靠性和明确性。童话以它所确信的方式描写世界,毫不含糊地留下真实与美好,并让它们生命强旺不可遏制。所以我们看到,电动车、隐身斗篷甚至太阳都可以被禁止,但小邮差就是有吹口哨的自由。面对强权制造的公理,童话教会我们如何希望,如何行动,最根本的,童话教会我们如何提问。“夜莺会做什么?”“为什么我是一个陷阱而不是捕鸟机呢?”“世界的声音中到底还隐藏着什么秘密?”为什么老去?为什么要有爱?……在这本关于起源与秘密的书里,作者提出许多这样的问题,重要的或许不是答案,而是我们听到了神秘的召唤。许多人都不再问这些问题,如果我们的童年时代不鼓励发问,还能指望将来怎样?如果我们的童话也不再发问,还能指望生活怎样?如果无条件地接受硬塞给我们的生活,疲惫地追求别人眼底有而心中没有的幸福,那么,我们就不可能真的幸福。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写道,“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合理地做人才可能真的幸福。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一样需要童话,不仅仅因为童话充满希望,带给我们一个问题总能得到解决的世界,更因为它创造了独立的个体和自由的灵魂。童话偏爱孤独的人,“主人公孤身一人,但却能与周围的事物取得联系”(麦克斯·吕蒂)。停留在貌似有趣的故事里,可能会错过因孤独而觉醒的人,错过把我们和孩子置入这个发展过程的美妙体验。作者那么用心地写不起眼的小爬虫,写三个王子如何忠于自己选择的道路,写一个没有名字的童话为自己找到了名字……对每一个人、每一种选择都给以认同,自由得天大地大。在这样的童话中,人能够超越自己,成为世界的“王”,也可以什么都不做,自得其乐地当一只小爬虫。任何一种自由选择的生活都是值得的,如果能把它变成一个童话,或者说,如果我们能自由自在地坐下来,阅读它。

没有名字的童话(艾君)

“你可以成为我的名字吗?我可以成为你的童话。”一个没有名字的童话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名字的旅程。这句寻求命名的话语像一根魔棒,幻化出童话王国的斑斓多姿,大千世界的奥秘无穷,超越现实的美丽渴望,生命意识的执著追求,美的极致,真的热诚,童心的烂漫,成长的艰辛,在瞬间迸发,耀眼夺目;但在这绚烂的光耀中,一种无名的、莫可言状的游丝纠缠扭结,揪住了你的心,带你进入神秘幽远的隧道,向着未知的那一个点款款前行。这就是《从前,有一个点》这本童话集带给人的最初感受。没有道德的说教,没有华丽的伪饰,没有故作姿态的幼稚,没有高高在上的成人的优越感;而是将真的现实呈现,将探索真知的心灵点亮,将儿童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创造力还给儿童。“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的故事。”(Julius E. 利普斯)每个儿童都有一颗探索世界未知事物的好奇心,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有着独特的感知世界的方式与能力。他们感知的世界是无穷辽远的:宇宙的起源,时间的悠长,质量的秘密,白天与黑夜的交替,龙的变幻莫测,雪化为水的困惑;爱的情感,生死的奥秘,对未知的恐惧,对语言言词的欣喜,对孤独的抗拒与焦虑,对自由快乐、无拘无束的渴望;甚至延伸到对货币(经济)的好奇,对国家管理(政治)的探求。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个动人的童话,而这个童话的内涵与外延又远远超越这个领域,既给孩子一个形象而又科学的解释,又留给他未尽探索的空间。“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美]马修斯)哲学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活动。我们如何看待儿童,决定着我们给儿童什么样的读物。20世纪初,一批启蒙的学者将目光关注到儿童身上,“儿童的发现”成为启蒙者唤醒国人,冀望国家未来的重要视角。鲁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喊,写出《我们怎样做父亲》等随笔,大声疾呼;周作人的《儿童文学小论》从理论上予以开拓;叶圣陶的《稻草人》则是中国第一本作家童话集,“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鲁迅)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小人”的儿童第一次赢得了“人”的地位与尊严,获得关爱并可以与成人平等地对话。“以前的人对于儿童多不能正当理解,不是将他当作缩小的成人,拿圣经贤传尽量的灌下去,便将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说小孩懂什么,一笔抹杀,不去理他。”(周作人)主张从“儿童本位”出发进行创作。之后,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一路探索,蔚为大观。《从前,有一个点》正是走在中国儿童文学创作这条探索之路上的一个点。也可以说,是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儿童文学别开生面的一个点。这本童话集充满了从儿童出发、把儿童作为一个人来看待的情怀和态度,对儿童的拳拳之爱和尽力理解隐含在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奇谋异思的故事中,现代理性的反思精神贯穿始终。形式上则借鉴民间童话的传统结构类型,如三段式(《三个王子——政治管理的秘密》)、奇遇式(《好买卖——货币的起源》、《爱上夜莺的捕鸟机——机器人的秘密》、《木努西游记——方舟的秘密》等)、历险式 (《没有名字的童话——童话的起源》),将传统结构模式与现代思想内涵紧密结合;人物类型上,也采用了传统的固定类型,如“国王”、“王子”、“公主”、“两兄弟”、“女巫”、“魔王”等,虽是传承的固定的人物类型,但是灌注其中的是飞扬灵动的现代精神,这些可谓民间童话传统在现代的继承与创新。该童话集的语言既有童话语言固有的明白如话、简洁晓畅,又有着对儿童文学来说不可或缺的幽默与隐喻。它一方面渗入到文本的内在核心,传达出童话快乐的本质,另一方面又指向丰富深刻的思辨与哲理,跳荡着作者鲜明的个性风采,这也是该童话集的独特之处。想象浪漫恢宏,感受细致入微,创造出一系列鲜明的意象,也是该童话集的一个特色。如放太阳的魔法师、住在“点”上的白胡子白眉毛老人、使人获得质量的苹果、寻找自己名字的童话;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水、动植物都吹着口哨送信的意象似有“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气魄;而那个飞得比太阳还高、向着天外飞去的包裹里会跳出什么样幸福的礼物一定牵系着孩子的小小心灵;此外,孤独的格罗克、黑蜘蛛、白蛞蝓、蓝鬼火闻声而舞,渴望与红海马跳支舞,这种渴望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人类语言的产生也具有“天雨粟、鬼夜哭”的威力吧。《从前,有一个点》很难用一句话来简单地概括。15篇童话各有风格与特色。它是一个不断成长的童话,面向儿童,也面向成人,如一面多棱镜,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光采和意蕴。感谢作者辛勤的耕耘,在童话的园圃里播撒下可能性的种子,祝愿它在将至的春天里抽枝发芽,茁壮成长。

给它尝试着做了一个有声版

就不多写评论了,给它尝试着做了一个有声版。为看不到实体书有些疑惑的家长,为所有无法看见文字的孩子。目前只选录了其中的三个故事(《没有名字的童话》《吹口哨的小邮差》和《黑夜的孩子》),如果大家需要,我会接着录完整本书。这里是网址:http://fc.5sing.com/9449815.html


 从前,有一个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