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森林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100104688
作者:[美] 戴维•乔治•哈斯凯尔
页数:332页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 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的观测中,为我们揭开藏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 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戴维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 书的每一章都以一次简单的观察结果作为开头,比如藏在落叶层里的火蜥蜴,春天里野花的初次绽放。通过这些观察,戴维织就了一个生物生态网,向人们解释了把最小的微生物和最大的哺乳动物联系起来的科学观点,并描述了延续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生态系统。戴维每天都会在这片森林里漫步,梳理出各种以大自然为家的动植物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因此每一次寻访对于他来说,都象征着一个自然故事的缩影。 本书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把阅读过程看作一次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盛大旅行,而作者则像导游,带领大家探索存在于我们脚下或者藏在我们后院里的奇妙世界。

书籍目录

前言
1月1日——伙伴关系
1月17日——开普勒的礼物
1月21日——实验
1月30日——冬季植物
2月2日——脚印
2月6日——苔藓
2月28日——蝾螈
3月13日——獐耳细辛
3月13日——蜗牛
3月25日——春生短命植物
4月2日——电锯
4月2日——花朵
4月8日——木质部
4月14日——飞蛾
4月16日——日出的鸟
4月22日——行走的种子
4月29日——地震
5月7日——风
5月18日——植食性昆虫
5月25日——波纹
6月2日——探求
6月10日——蕨类
6月20日——混乱
7月2日——真菌
7月13日——萤火虫
7月27日——太阳光斑
8月1日——水蜥和郊狼
8月8日——地星
8月26日——蝈蝈
9月21日——医药
9月23日——毛虫
9月23日——秃鹫
9月26日——迁徙的鸟
10月5日——预警波浪
10月14日——翼果
10月29日——面容
11月5日——光线
11月15日——条纹鹰
11月21日——嫩枝
12月3日——落叶堆
12月6日——地下动物世界

内容概要

戴维•哈斯凯尔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涉及生物进化和动物保护,尤其是对栖息于森林里的鸟类和无脊椎动物的保护。除了发表许多科研文章外,他还发表了数篇关于科学与自然的随笔和诗歌。哈斯凯尔因其创造性地将科学探索、冥想练习和社区行动结合起来而获得了全国关注。2009年,卡耐基基金会、凯斯基金会将他命名为田纳西年度教授,该奖项只授予获得国家荣誉或对大学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学教授。“牛津美国”将他列入2011年美国南部最具创意的老师。他现在是南方大学的生物教授,生物学系主任,美国南部大学联盟环保研究员。


 看不见的森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道,由老子首先提出,用以说明宇宙的规律和终极真理等。树木,自然中最广泛存在的元素,它们通过自己的生命运作方式,诠释着“道”的含义。《看不见的森林》作者哈斯凯尔教授,选择走到草木葳蕤之处,从生命的最基层开始,逐步揭开自然最深处的生存之道。作者首先观察了藻类的叶绿体——“这些深绿色的叶绿体,是一亿五千万年前入驻藻类细胞内部的细菌们的后裔。细菌房客放弃了它们厚实的外皮,它们的性能力,还有它们的独立地位”,这一切的牺牲,只是为了和同伴更好地融合,更好地建立平衡的伙伴关系,更好地为植物提供能量。植物内部对自然的“妥协”,同样还体现在输水系统中。树木必须打开叶片的呼吸孔与空气接触,让二氧化碳在细胞内部转化成糖,为植物提供能量。然而这也加速了水分的蒸发。相比其他拥有粗大输水管道的植物,枫树的木质部充满小管道,因此即使形成栓塞,也只是发生在局部,不会影响到大部分管道的输水。通过改造自身,顺应了自然规则,扭转了不利局面,最终成就枫树的枝繁叶茂。我们总会看到植物形态各异的样子,这是它们为了和自然和平共处的结果。树木的形态是为了更好地利用阳光的能量,可这也为它的一大天敌——风提供了可乘之机,但是放眼全世界,再强的风也只能影响树木的形态,却对树木的生存没有多少威胁。对此作者如此描述:“在和煦的微风中,树叶向后仰倒,随风摇摆。当风力加强时,树叶改换举止,吸收了风的部分威势,借助风力卷叠起来,形成一种防御的姿态。” 树叶随风摆动,看似是被肆虐的风任意欺凌,其实正好是和道家哲学的呼应: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以柔克刚,才是大道。看过美国梦工厂动画片《功夫熊猫》的观众都会记得这么一个镜头:熊猫阿宝用手接过一滴水,顺势在手中过了一个来回,把水滴完好无损地推向另一个方向。这是中国太极拳里的经典动作,也是其最高境界。“一羽不能加,蚊蝇不能落”,一片羽毛碰到他的身体,都能被他自然的弹出去。这是顺势而为的形象化表达。而在动画片中最经典的一句台词就是:one often meets hi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akes to avoid it 子欲避之,反促遇之。熊猫阿宝也是靠对功夫中顺势而为的悟性,才成为武林高手,战胜了大龙,拯救了山谷。顺势而为,功夫的最高法则,也是中国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来自古人对自然规律的了解和敬畏。顺势而为,如水推舟,事半功倍;逆势为之,则逆水行舟,功败垂成。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江海之所以能够海纳百川,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才成为百谷之王。当我们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我们在讨论什么?是环境保护。环保的根本是什么,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顺应自然。自工业文明诞生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一直在惊人增长。那指责人类是罪魁祸首的证据在哪里?证据就在于自然之中。国家地理频道2014年推出的纪录片《宇宙时空之旅》中,有这么一段内容:科学家从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冰川下,取出地球远古时期下雪而形成的冰芯,远古的空气被完好保存其中,从古到今二氧化碳的含量,在每百分之一的空气中,一直仅占三百分之一,而从二十世纪开始,这个数值是40%,和工业文明的起始点高度吻合。地球每年增长的二氧化碳,和人类的排放量完全一致。更神奇的是,自然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成分上,和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完全不同,可以很轻易就区分出来。也有人说有可能是太阳的热量造成的,但太阳输送的热量从未变过,而且地球晚上比白天暖和,冬天比夏天暖和,完全符合温室效应的规律。太阳不是问题,但它却可以解决问题,早在19世纪末的法国,就有人开始利用太阳能了。太阳驱动着风与浪,也为我们带来了风能。每小时太阳给地球带来的能量,已经超过人类一年所需的能量总和,而如果能利用百分之一的海上风能,就足以支撑人类文明的运转。“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认识了自然规律才是真正的智慧,树木不能思考,却告诉了我们生命最基本最深刻的道理。老子之所以为智者,是因为他懂得自然的法则和规律要向自然寻求,通过观察自然蓬勃往复的道理,得出使得生命生生不息的“道”。自然留下了人类的罪证,也留下了解决之道,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自然之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这是《庄子.外篇.达生》里的一句话。植物之所以生存亿年而依旧繁盛,便是顺着自然的大势而不作任何违拗,而人类要想延续已经繁荣了几百万年的文明,也要始终保持一颗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懂得顺势而为的自然之道。此文发表于中国环境报 http://news.cenews.com.cn/html/2015-03/19/content_25815.htm
  •     第一阅读自然主义类的书籍,没想到一个听起来非常具有科普味道的作品,读起来竟然如此妙趣横生,酣畅淋漓。读完这本书,至少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什么叫做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首先的感触是,森林的世界有那么多暗流涌动。春夏交替,四季更迭,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微小到树皮上的每一个细胞都肆虐地用自己的方式精彩地活着。他们活的精致而高贵,巧妙地接受和利用阳光和风,认真地面对霜降雪落。顺势而为,聪明之至。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无限小的事务中包含整个宇宙。我们在繁杂的生活中寻求诗意的栖居,但是在一平方米见方的世界里,包含着整个植物群落的历史和现实,植物和小动物哲学般的存在、智慧的隐忍都是我们的教科书。读书的过程中,还有一种强烈的心疼的感觉。走过校园,看到草坪整齐划一的美,看到修剪成各种形状的树木,和用拙劣的审美摆放的花草,为了盖新楼而被拦腰折断的大树,觉得好可惜,它们成千上万年的传承下来精致的世界观在一个机器按钮的操纵下竟轰然倒塌。即顽强又脆弱。
  •     一米见方的悟道文/小暴萍《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是美国南方大学的生物学教授戴维•乔治•哈斯凯尔所著的一本科普读物,带领读者开启一场奇妙的博物之旅。译者熊姣是哲学博士,把书中的思想传递得生动、有趣。书中所有的故事都是基于作者在“坛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坛城”是南方大学老龄树林中的一块一米见方的土地,估计教授的闲暇时光就在那里度过。我特别睁大眼睛看清楚了,就是朋友推荐此书时所说的“一平方米”,一米见方的地方,也能写出一本书的故事,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而这本书居然斩获了2013年美国国家学院最佳图书奖,还入围当年的普利策奖(非虚构类作品)。在“地坛”这个常人眼中平淡无奇的小角落里,每周都发生着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地衣覆盖了石头,繁缕引来了蜜蜂,糖枫舒展开枝叶,萤火虫发出点点荧光,毛虫扫荡林中树叶,纹腹鹰滑进朦胧的树丛……蚂蚁如何搬动果实,松鼠如何嬉戏打闹,蚊子怎样吸食血液,书中皆有细致传神的描绘。因此,这本书飘着一种小清新的气息。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当代社会,在当代文化与自然界日益疏远的今日,会这样悠闲地去探索自然、如此好奇地详细记录的人,实属罕见。作者通过一年观察的记录,把大自然的植物、动物、气候等信息带到读者的面前。基于此,而不仅仅于此。看到地衣覆盖石头,就要思考地衣的本质——真菌和藻类、细菌的共生关系,其演化的牺牲和意义。看到蜜蜂游戏繁缕,就要分析开花植物的双重受精这一种特殊的繁殖方式。看到糖枫开始繁茂,就要思考植物的输水系统,以及这个“水泵”的构造和原理。我们只能看到点点荧光,作者却要说出它背后的原理和阴谋。我们不认识各种毛虫,作者却看到了它的不同种类,以及各自演化而来的外表,和为了躲避天敌所采取的行为。我们也许不认识纹腹鹰,作者却知道它留着北方越冬对坛城的生态会造成什么影响。这就是博物学家的博物情怀!书中还涉及了隐性生殖、雌雄同体和多种交配型的概念,因为这些专业的讲述,对外行人来说,这不是一本“好读”的书。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不是鲜嫩的蔬菜,而是有嚼劲的牛排,绝对能让读者嚼得有滋有味。读这样一本滋养的书,读者变成了反刍动物,第一遍的囫囵吞枣之后,可能并不能消化,还需要重新吐出来细细咀嚼,品尝其中滋味。多读几遍,愈见深意。“坛城”一词来源于佛教,由于对东方哲学的热爱,作者笃信“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相信通过这里发生的事情,就能洞悉整个世界的奥妙。 站在独特的视角上,我们会发现:原来,植物也有越冬策略,也会抢夺地盘,还会防御昆虫进攻。原来,植物不仅仅为动物提供了食材,也从微生物(细菌和真菌)中汲取了营养。小型动物取食植物,大型动物猎食小型动物,但是到了最后,所有动物都会死亡,沦为泥土中的灰烬,最后矿物质被真菌所挖掘,通过交换又回到了植物之中。原来,自然就是一潭清水,水面的任何一个涟漪都会波及水中所有的生物。在一米见方的“坛城”,其实足以观自然,足以察其理,足以悟其道,这就是本书的魅力所在。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还没看完跑来打五星!不能简单用好看来形容。每一句话都有强烈的画面感,让人回忆起小时候观察世界的样子,作者对自然的态度值得学习。另外给翻译加鸡腿~!
  •     首先赞封面、版式、用纸,手感好,阅读体验佳。这本书真是用了一年的时间读完,从深秋读起到来年初秋结束,和作者笔下的坛城一起感受四季的变化。让我想起家里的老房子,院子,想起小时候坐在院子里看虫、玩虫,和蝴蝶、蜜蜂作伴的日子。如今院子没有了,自己也难有那种心境静静坐着观察。昨日去北外看考点,看到了在树上跳跃的喜鹊,也许自然很近,只是我蒙住了眼。
  •     文笔极美
  •     自愈我们与自然之间的疏离
  •     非常精彩的一本书,从佛学的坛城作为引子,以一花一世界引起由微观到宏观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观察原则,记录了一年12个月内到田纳西州作者自己选定的坛城内观察自然的变化,其科学博学的生物学知识在12个月的记录中都有准确详细的记录,同时由微观到宏观引发的思考也让人深思。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     文学化科学笔记,附哲思。而过于文学化的表述使其科学性锐减。达到平衡真的很难
  •     我很喜欢,看完了的。而且充满哲学与诗意。
  •     看不见的是森林,看见的是用心自然观察。
  •     富有诗意的科普类散文真的很难得,译者语言水平非常高。特意去买了英文原版,结果读来意境差了很多……可以说译版语言已经赶超原版了。翻译的些许瑕疵不值得钻牛角尖,毕竟译完一本书真的不容易。
  •     小小坛城竟然能观察到如此多的不同,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细致
  •     真是厉害,林中笔记,有心之人。
  •     很喜欢的书。
  •     内行乐趣无穷
  •     也许能够手工画出细胞的内部结构,但是无法讲出一个生动的故事。作为应试教育的获益者和受害者,在高考这么多年后,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原来它是那么的美妙、深刻。谢谢作者!
  •     看的时间不对应该年初看的(翻译真的减分
  •     是你带我进入这个世界,希望在一起久一点……
  •     相当好的一本书,但是要注意,这本书并非旨在向你传输多么专业的知识,而是在教你用一个生物学家的视角去看待我们所处的这个生态系统,这个除了自然还有人类存在的地球
  •     所有生物都知道生命的答案。写的太生动了,读时仿佛身处田纳西那片小小的森林之中,和一草一木,和昆虫,和小动物,都产生某种默契的交流。
  •     320页 笔记形式的科普类图书 较为专业 喜欢这方面的可以入手
  •     真的写得太美了,完全看不出这是生物学教授写出来的,文字表达太棒了,等宝宝大点儿,一定要推荐给她读
  •     还不错
  •     很多生活中能看到的动植物,以及更多自己没见过想象不出的物种,学到很多,有纪录片的感觉。
  •     太喜欢这本书,以至于接下来看的同类型书全都索然无味
  •     “当飞蛾交配时,雄蛾会送给伴侣一个包裹,里面装着一团精子,还有一包美食”
  •     翻译有点奇怪,但是书本身真的很棒,完美的自然小随笔。
  •     一直很想成为博物学家,他们是如此热爱自然与生命。一年中作者在一片森林里观察鸟兽虫鱼,他的字里行间都对世间万物怀着深深的敬畏之心。最后他写道, “我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在此间我是多余无用的,整个人类亦是如此。”学生物可以使人谦卑,仿佛我们的活也只是一棵春天中洁白花树的简单生涯。
  •     这是一本博物学的书,却汇集了千百种专业学科的精髓,博大精深。学科的专业化,细化,深化是博物学葆有其震撼人心之魅力的基础,其震撼包括知识层面,情感层面,感知层面等。浩瀚的参考文献,众多的专业帮助,这本博物学书籍对生命多样性的形态和思维的呈现,得益于西方现代化专业学科的细化分类。 我喜欢本书作者抛却成心,冥想训练的观察,体悟和写作方式,很静,很美,很入心。
  •     优美幽默平实的语言,以生物的角度,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有许多感悟
  •     惊叹于自然界中种种精妙。作者讲述的十分生动,读来仿佛真的置身于一片森林
  •     有很多细节描写,我总理解不了。看来我还得加强自己的阅读能力了。
  •     略读了一遍,好像没有感觉到「专业又生动」。
  •     20个商标和20个物种同时展现在小学生面前,可能前者轻松认全而后者寥寥吧。城市生活已经把我们从自然中彻底剥离开来了。作者以生物学家的身份,对家附近一米见方的坛城,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在细致描述观察所得之余,还为我们讲解了丰富迷人了相关知识,都不需要有图,就觉得十分引人入胜了。
  •     1.像一部记录片一样诉说着森林(坛城)里的动植物,从宏观到微观,大自然真的很美。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未知,我们更应该去研究和保护这份美,而不是去破坏。2.看完,想拿个放大镜去观察这美秒的大自然。
  •     不错
  •     心旷神怡!
  •     书名是讲观察森林的,但是内容其实讲坛城的部分不太多。而是由森林发散出去讲的更多更多。由于是植物专业,所以个人认为是一本随笔而不是一本观察手记。从随笔来讲确实写的不错。
  •     好书!对自然的理解让人深深感动,对自然的尊重让我们不安。天何言,却看透一切。森林是人类的重要生存依靠,它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
  •     虽然我没有很爱自然,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痴痴的爱,还是很让人感动,不禁喜欢上这位可爱的朋友。文笔和翻译都很好,可以给孩子做观察日记的范例。
  •     将一米见方内的生态系统与整个大自然生物生存理论窜连贯同,由小及大,深入浅出,学到很多。
  •     特别有趣的生物书,如果把教材改成这种一定特别有趣
  •     非常不错,但是后面没啥兴趣了。按月份来记录非常棒,时序的变化。
  •     很棒的定点观察记录和指导。
  •     想有好多次去大自然中的旅行,带着这本书一起。
  •     让文字牵引着人们走进自然的怀抱,人类其实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     体会、自然、有意思
  •     第二次看才发现这本书超有趣。
  •     看书的时候老有赵忠祥老师的声音在我耳边低语。
  •     能够有幸读到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作者做到了我想做却没有能力去做的事情,那就是好好观察大自然,然后将这一切以及自己的感悟写成文字。生命凌驾于人类之上,演化与选择的随机性让人感到着迷。对自然进行情感与面容的自行代入是人的自我本能,这也意味着人类为何物。
  •     读了两章就觉得不够深入,内容摄入角度很好,有一点点梭罗的味道,但深度差的太多。重新打开亚马逊购买界面,果然发现适读年龄在11-18岁。对成年人来说太过浅显了。几幅随手插画还不错,配上故意写错又划掉的手写体,明明知道是假装成日记模式,但也不显得太做作。这种书基本上看来就是为了认识几种野花野果野物的,起不到太大增长知识见闻的作用,但内容干净起码好过读一些毫无用处的厕所文学,至少确实能够净化心灵所谓的陶冶情操吧。看过则已,用它当个植物学目录,喜欢的植物还需要进一步找来其他更加专业的书籍仔细研究。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