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族未解之谜

出版社:龚平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3-01出版)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03437069
作者:龚平
页数:263页

作者简介

号称“山西首富”的孔祥熙,曾有过怎样悲惨的童年往事?因病住进教会医院的经历,给孔祥熙的思想带来了怎样的转变?丧偶之后的孔祥熙,如何与宋家大小姐霭龄喜结连理?孔祥熙作为一介商人,是如何投身革命事业的?从追随孙中山到投奔蒋介石,孔祥熙的革命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民国政府财神爷”之称的孔祥熙,风光的背后有哪些明争暗斗?一朝倒台,众叛亲离,孔祥熙夫妇为重回政坛做了哪些努力?最受宠的孔家大小姐,她的婚事经历了怎样的波折?大公子孔令侃为何最让孔祥熙夫妇头疼?爱扮男装的二小姐,最得宋美龄喜爱,却为何终身未嫁?不涉政治的孔令杰,深居简出的富豪生活有着多少秘密?谜,从《孔氏家族未解之谜》开始……
《孔氏家族未解之谜》采用大量翔实的史料,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客观地叙写了孔氏家族几代成员的身世,孔家最初的贫寒、发迹、蜕变的过程以及其家族的最终形成和历史影响。本书由龚平、孔祥云编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太谷孔氏的兴起之谜第二章  孔祥熙童年岁月之谜第三章  孔祥熙命运转机之谜第四章  孔祥熙更改信仰之谜第五章  危难中的热血青年之谜第六章  孔祥熙美国留学之谜第七章  铭贤学校的创办之谜第八章  孔祥熙因祸结缘之谜第九章  重回太谷之谜第十章  孔祥熙人仕之谜第十一章  投靠蒋介石之谜第十二章  “哈哈孔”之谜第十三章  “西安事变”幕后之谜第十四章  蒋家王朝“管家”之谜第十五章  孔祥熙浮华背后之谜第十六章  孔与宋明争暗斗之谜第十七章  众叛亲离的孔祥熙之谜第十八章  孔祥熙倒台之谜第十九章  定居美国之谜第二十章  孔祥熙夫妇余生之谜第二十一章  孔氏家族“二世”之谜  大女儿受宠之谜  “纨绔子弟”之谜  “二先生”终身未嫁之谜  孔令杰神秘之谜

编辑推荐

号称“国民政府财神爷”的孔祥熙及其孔氏家族,如何从一个家境贫寒、毫无政治背景的小家庭发展到富极一时、权倾朝野的大家族。投蒋靠宋,卖国求荣,生活极度奢华。一夜之间,又失去蒋的宠爱,从此不得不漂泊他乡,直至终老异国再不曾踏上中国土地。迄今为止,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孔家的财富还有几多?孔氏的子孙又在何处?……    《孔氏家族未解之谜》采用大量翔实的史料,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客观地叙写了孔氏家族几代成员的身世,孔家最初的贫寒、发迹、蜕变的过程以及其家族的最终形成和历史影响。本书由龚平、孔祥云编著。

前言

山西省,因位于中国版图的太行山西麓而得其名。周朝时,山西是唐国的属地,后来的唐叔虞的儿子将国号改为晋。春秋战国时期,强大的晋国也因占据这块中原腹地而位居于春秋五霸之列,故而山西又别称“晋”。    刘禹锡的《陋室铭》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西省内既有名山也有名水,山有太行、五台和恒山,其中五台山为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恒山则为“五岳”中的“北岳”;水有黄河,汾水及丁玲笔下的“桑乾河”。    值得一提的是,黄河干流流经山西西南,切穿吕梁山南麓的时候,巨大的落差造成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壶口瀑布,如今已是名扬海内外的旅游胜地。    所谓名山名水出名人,在这名山矗立,长河横贯,飞瀑直下的中原腹地,孕育出的人自然也就非同一般。历史上,山西素被称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然的风霜雕刻出了山西优美的风景,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这一方水土上具有山一般胸襟和水一样情怀的百姓和灿烂的文明。正所谓好山好水好地方。    今天我们不谈山,也不谈水,我们来谈一谈在这山山水水间孕育出来的人。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山西出了3位曾经影响中国时局和前途的名人。一位就是号称山西“土皇帝”的阎锡山。作为一代枭雄,他曾在山西主宰地方近半个世纪之久,其生平历史因其不是本书的主人公,就不赘述。另一位是著名的徐向前元帅,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有着卓越功勋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徐向前是山西五台县人,自投身于第一次大革命开始至逝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徐向前元帅也不是我们叙述的主角。我们要讲述的主角是第3位山西名人,他就是被称为“国民政府财神爷”的孔祥熙。    孔祥熙是孔子第75代孙,出生于山西太谷一个亦儒亦商的家庭。他留学美国,毕业于耶鲁大学。他回国后积极参加革命,并将生意做得风声水起。与宋家联姻时,他已经成为“山西首富”了,但这并不是他事业上的顶峰,与宋蔼龄的结合给他带来了强大的支持,他踏上了从政的道路,并使孔氏一门日渐显赫,成为民国四大家族中的一门旺族。    他曾经显赫一时,荣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财政部长,官运、财运亨通。然而时事变迁,繁华落尽,这一豪门首富也只得避难异乡,远赴美国,他所建立起来的“孔氏家族”,也在历史的变迁中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孔氏子孙继续着不为人知的生活……

章节摘录

年幼的孔祥熙虽然经历了丧母之痛,但是在父亲的关心教导下,还是度过了一段开心的日子。年幼的孔祥熙每天随着父亲在私塾里唱和着那韵律和谐的经史子集,下学后伴着父亲回到他们那虽然简陋却其乐融融的小院,和天真可爱的妹妹共同嬉戏玩耍。这样,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孔祥熙虽然小小的年纪,却已随着父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海中,汲取了丰厚的营养。他不仅能背诗诵词:而且到了和父亲说诗论诗的程度,少年单纯的脑袋里满载着的都是圣贤之书。    生性淡泊的父亲看着儿子一天天的成长,心中涌满了幸福。在父亲的眼里,孔祥熙俨然已成为“一代大儒”。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就此了断了一个父亲的梦想,也改变了一个少年的命运。    那是1889年秋天,秋高气爽的日子总是让人心情愉快的,刚刚满9岁的小孔祥熙也不例外,他依然继续着每日里跟着父亲到私塾去遨游书海的日子。然而就在一天早晨,儒雅的父亲在出门前,没有看到平日里早已追随身后的儿子。慌了手脚的父亲急忙跑到卧室,却见平日里活蹦乱跳的孔祥熙病怏怏地躺在床上,脸红通通的,孔繁慈摸摸儿子的头,烫得吓人。顾不得再去私塾,孔繁慈赶紧跑出去找了个赤脚郎中来为儿子看病。原来孔祥熙患了痄腮,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腮腺炎。这种病在儿童中间经常发生,是当地一种常见的小病。吃完了郎中开的药,再加上父亲的精心照顾,孔祥熙又渐渐地恢复了以前的活泼开朗。    然而祸不单行,孔祥熙的痄腮刚刚好了没几天,他的脖子上又开始生起疮来,并且这次乡里郎中来也不管用了。孔繁慈只好去请太谷城内著名的中医师来给儿子治病。谁知这一次药也吃了,热敷也用了,但都无济于事。脖子上的伤口渐渐地溃烂并一天天地扩大蔓延,痒痛难忍的孔祥熙明显地消瘦下来。看着儿子那痛苦不堪的样子,逐渐瘦削的身体,孔繁慈心痛难耐,要命的是根本找不到一个有效的医治办法,他恨不能由自己代替儿子的病痛!看着孔家一脉单传的独苗苗那日渐憔悴的面庞,孔繁慈在心里暗暗下了一个决定。就是这样一个决定使得孔氏家族及四周乡里都猛吃一惊:他要送孔祥熙到太谷城内基督教会开设的仁术医院里去医治。    孔繁慈作为孔子的后代,一向是崇尚国学,笃信中医,骨子里有着中国士大夫传统排外心理。但孔祥熙是他的独生儿子,是他的命根子。为了儿子不至于受继母的虐待,当初他可以终身不再续弦。现在儿子重病缠身,他能眼看着病魔夺去儿子幼小的生命吗?无奈之际,孔繁慈只好有病乱投医了。想不到孔繁慈向洋人求医的举动,竟遭到了本家族人和乡亲们激烈的反对。中医本来博大精深,可以治疗许许多多的疑难杂症,虽然一时医治不好孔祥熙的病,但也不能丧失孔圣人的门风,读书人的体面,去向洋鬼子求医问药啊?尤其是做这件事情的人竟是身为孔圣人后代的孔繁慈,大家有着极大的反感和不理解。由于中国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里都是尊孔信孔的,并且把孔子尊为中华民族的至圣先师,认为只有用孔子的思想才能治理好国家,并进而推崇古老中国保留下来的一切传统,比如说中医。如果说连中医都治不了的病,洋鬼子根本就无能为力。这就是为什么孔繁慈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肯下决心去洋人办的医院为儿子治病,而且为什么孔繁慈这个有病投医的正常举动会遭到族人的指责和乡里鄙视的真正原因。可以说,它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普遍心理。    提起洋人在中国设教堂、办医院的事,说来话长。最初,西方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输入中国。但是尽管西方的基督教会都以文化形式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但因裹挟在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背景下,因此遭到中国社会普遍的强烈抵制。中国各阶层人士都视基督教为洪水猛兽而远离它。偶尔有好事之徒出于好奇进入教会,也会被大家视为异教徒。因为在他们的传统意识里认为信仰洋教就是忘记祖宗,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当年,基督教在太谷最初的传教活动,即遭到了乡民的一致抵制和反对。人们见到这些金发碧眼的不速之客,不仅有些畏惧也有些仇视。因为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30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传教事业作为侵略工具,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掠夺。当然太谷的传教活动也不例外。但是为了消除或减轻人们对基督教的反感情绪,传教士们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下,改变了策略。他们除了建立教堂讲经布道之外,还在各地设立诊所,创办学校,供人们免费医疗,免费入学。通过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基督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还可以让中国人了解西方人的思想和生活习俗,进而引导中国人崇敬这些思想和习俗,达到占领中国文化领域的目的。这本身就是对中国礼俗、教育和文化的一种新的冲击和挑战。截至1890年,已有近百所教会学校在中国建立,有小学、中学、大学和女子专门学校等。在传教士眼里,学校首先是传教机关,其次才是教育机关。对于家境不好的孩子来说,教会学校可以免费为他们提供一个读书学习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学习英语和数学等知识而开辟一条通向财富和权势之路。教会还创办女子学校,开展医学和农学方面的研究。逐渐地,中国人开始把教会学校当作学习西学的基地,作为进一步出国留学的阶梯。教会办的学校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确实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但是在这些学校或者免费的医院里很少有一个上层社会的孩子,他们的福音基本上都是在平民百姓间传送。P18-21


 孔氏家族未解之谜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写的内容还是值得一看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