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戍边将军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31667827
页数:113页

后记

黑龙江将军,全称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清代黑龙江地区最高官员,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立,官阶为正一品,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改为从一品。黑龙江将军始驻瑗珲,后移至墨尔根(今嫩江县),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移住齐齐哈尔城。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行东北新政,设黑龙江行省,裁撤黑龙江将军。    黑龙江将军府设置期问,清政府共任命76任将军,除少数蒙汉八旗外,多数出自满洲八旗。这些黑龙江将军当中,良莠兼有,既有碌碌无为、拖沓庸碌之流,亦不乏有识之士、干练之才。很多时候,人们对于这群黑龙江将军的记忆具有选择性,他们可以记住一些佼佼者,如萨布素这样功名显赫的将军;同样,他们也可以记住一些声名狼藉者,诸如奕山之类。于是,那些既无突出之功绩、又无遭人鄙夷之作为的黑龙江将军群体像,在人们的记忆中缺席了。就这样,大多数黑龙江将军早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籍籍无名。第70任黑龙江将军恩泽,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位,检阅既有的先行研究,我们竟然不能找到一篇研究恩泽的专题性论文,遑论专著。期望将更多的黑龙江将军平生之事迹展现在人们眼前,这正是撰写本书的一个缘起。    需要说明的是,《恩泽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社科联联合组织编写的《清代戍边将军(黑龙江卷)》的一种。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与齐齐哈尔市社科联的资助和支持,厉声研究员多方指导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夏正娟博士为本书的撰写查阅和提供了有益的资料,高月博士作为项目协调人对本书稿进行了认真审阅,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最后,本书的出版得到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本书的责任编辑徐永进先生、宋怡霏女士为此付出了诸多辛劳和智慧,在此亦深表谢意!总之,这本书凝聚了诸多人的辛劳和智慧,如果说,这本书还有些价值的话,作者不敢贪天之功。同时,囿于作者个人的学识水准及资料的匮乏,不足之处定然不少,显然,对此作者本人当承当全责。    在本丛书编辑出版过程中,结合书稿的具体情况和内容需要,以合理使用为目的,适当引用了少量图片,对此,出版社严格依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要求注明图片作者和出处。对于个别无法找到图片作者和原始出处的图片,谨在此对相关人员一并表示谢意。    冯建勇    2012年10月于北京先晓胡同10号

书籍目录

第一章人生轨迹 一、东北边疆在清朝统治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二、少年恩泽所处时代背景 三、黑龙江将军前的行伍轨迹 第二章《挽金忠介公诗》 一、壮志难酬 二、追念往昔 三、感慨当下 第三章弹劾长顺 一、中日甲午战争 二、“农安惨案”与“调查长顺案” 三、“调查长顺案”中的恩泽性情分析 第四章初摄全局 一、积极剿匪 二、奏请减免税收 三、重审同知 第五章抵御外侮 一、抵制《中俄密约》 二、训练镇边军 三、筹办民团与造械并举 第八章振兴经济 一、开采煤矿 二、创设木植公司 三、奏请自铸银元 第七章招垦荒地 一、从“封禁”到“弛禁” 二、积极垦荒 三、垦荒的实践意义 第八章主持编绘《黑龙江舆图》 一、绘制《黑龙江舆图》 二、《黑龙江舆图》主要内容 三、《黑龙江舆图》的经世思想 第九章简单评价 附录 恩泽年谱 《清德宗实录》所载黑龙江将军恩泽史料 《清史稿·列传二百四十·恩泽传》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清代戍边将军•黑龙江卷:恩泽传》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图书《清代戍边将军》(黑龙江卷)之一。《清代戍边将军•黑龙江卷:恩泽传》在《清史稿》的基础上对恩泽的生平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并通过他对朝廷所上的奏折来着重说明他在任职期间的良好政绩,以此来对恩泽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物评价。

前言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地区之一。它所处地理位置独特,与中原相距最近;地域辽阔,南北贯通,无门庭之限;生态资源丰富,可耕可牧可渔可猎。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渔猎及农耕诸民族世代生息的家园,相互角逐的舞台。    东北地区的肥土沃野,培育出一代代强族,不断崛起,雄飞中原,如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等,先后占有北方半壁,或一统天下。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东北长久处于战略地位,不断给中原王朝以强大影响,甚至决定其盛衰或兴亡。    东北之重要,朝鲜李氏王朝中有识之士作出这样的评论:“天下安危常系辽野:辽野安,则海内风尘不动;辽野一扰,则天下金鼓互鸣……此所以为中国必争之地,而殚天下之力守之,然后天下可安也”(《辽东大野记》)。    中国人感同身受,也作出了同样的判断。明朝镇守辽东的巡抚王之浩说:“辽……中国得之,则足以制胡;胡得之,亦足以抗中国。故其离合实关乎中国之盛衰”(《全辽志·序》)。    所谓“辽”“辽野”,确指辽东,相当今之辽宁省境。在清以前,东北还没有一个整体性的统一名称,只有辽东为历代所通用,或指为行政区划,或用为地区名称。在辽东以外,即今吉林、黑龙江两省,除少数民族建立政权,有过短暂的行政区划名称,并无一个与辽东并列的通用名称。故上述引文中的“辽”,亦泛指东北。古人洞察东北的战略价值,其识见当不在今人之下。    至清,尤重东北,更远胜历代。东北为清朝的发祥地,还是满洲及其先世的古老故乡。清朝视东北为其“根本之地”,而盛京则是“重中之重”。清入关后,设盛京为陪都,并开始在东北区划设治。先于盛京设将军衙门,几度更名,最终定为镇守盛京等处将军衙门;顺治十年(1653年),再设宁古塔昂帮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改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十五年(1676年)将军徙驻吉林乌拉(今吉林市),不久改为吉林等处将军衙门。吉林之名,沿用至今。黑龙江地区尚未设治,归于吉林将军衙门管辖。30余年后,迟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为反击沙俄入侵,正式设黑龙江等处将军衙门,标志清在东北基本完成行政设治。一改历代在此两个地区所行的羁縻之策,正式派将军、设首府,驻八旗,收赋税,纳入到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在中国编年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了中央王朝对盛京、吉林、黑龙江地区即东北的完全统一。直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东北三将军衙门改设行省,比同内地,以东三省总督统辖。从而完成了管理体制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变革。    比较历代统治东北,唯清代统治最长久,以其完善的管理体制,实行一系列治边措施,推动并加速了东北社会的变迁。特别是近代以来,东北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领先于诸边疆,成为最富庶的边疆地区。不言而喻,清代东北二百多年中所发生的变化,无不与一代代东北三将军的有效管理及其实践息息相关。这就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即以东北三将军为研究对象,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用以阐述有清一代东北历史与文化演变的历史进程,有助于揭示东北地区的历史真相。    东北地方史学者对东北史的研究已经作出了显著的成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对东北三将军的研究尚未启动。在东北三将军衙门存续的二百二十多年中(最早建将军衙门的盛京将军已达二百五十多年),任此职位的将军几近400人。除个案研究,尚缺乏“群体性”研究。例如,将这些将军们的生平事迹写成传记,即是其中之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的学者们捷足先登,率先包揽有清一代120多位黑龙江将军,编纂《清代黑龙江将军丛书》,打开此项研究的新局面,开了一个好头,足以起到示范作用。    在东北三将军中,黑龙江将军居于特殊地位。首先,黑龙江将军所辖之地,与中央王朝政治中心相距遥远。无论是远古,还是清以前,无论是清代与沙俄划界前,还是划界后,黑龙江流域都被称为我国东北的“极边”之地。古代交通不便,鞭长莫及,一旦发生不测之事,难以迅速得到中央王朝的指令,如需支援,也难以迅速到达。这使黑龙江将军之处事,较之盛京、吉林两将军更难。其次,这里自然条件虽说资源丰富,但气候更严酷,冬季漫长而寒冷,生存条件远不如盛京与吉林两地区优越。以致地广人稀,除游牧、渔猎等少数民族外,长期以来,汉人少见。这又使黑龙江将军为政之难,又难于盛京与吉林两将军。第三,更难更具危险性的是与沙俄为界,直面野蛮、贪婪,也更具侵略性的沙俄,其处境远比盛京与吉林两将军更严峻。与沙俄分界,是在沙俄入侵我国东北黑龙江地区之后,清军首度激战雅克萨,才迫使沙俄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与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是为中国历史上首次与毗邻的国家划分边界。自此,黑龙江遂成为名副其实的边防重地,在此任职的一代代将军们也置身于边防最前线,负有守土之责,亦比盛京、吉林两地区的将军更重;办理外交、解决与俄的各种边务问题,又多了一份重要职责。    显而易见,研究黑龙江历任将军们的实践活动,其内容尤为丰富,特别是在抗击沙俄一次次入侵的斗争中,更见英雄本色。如,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军反击沙俄侵占我国的雅克萨,建树功勋;至近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当沙俄大举进攻,寿山将军组织军民奋起抵抗。在兵败之后,愤然自卧棺材,吞金自杀殉国,死得十分惨烈。他们中,还有一些将军为治边、开发边疆作出了显著的业绩,因而推动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向前发展。当然,并非个个将军皆英雄,实际上,也有庸懦之人,亦有不廉不清之辈。如同其他群体一样,黑龙江将军群体,也是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他们的将军生涯,各种实践活动,都在《丛书》的各个将军的传记中得到了充分的评述。认真总结他们治理边疆的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充分认识他们的品质作风,对于当代人,确有参考与借鉴的重要价值。    这部《丛书》,较为翔实地展示了各个将军在黑龙江的历史活动,如把他们各自在黑龙江的历史相互衔接起来,就组成了一部清代黑龙江地区的全史。若想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或想了解每位将军的生平事迹,这部丛书值得一读。同时,它也为史学工作者研究清代黑龙江地区史提供了新思路。    黑龙江齐齐哈尔地方历史学者首次编纂这部大型人物传系列,颇具创新的学术意义。但这仅仅是开始,有待于展开深层次的学术研究,给予每位将军以准确的历史定位,给予他们以中肯的评价。若想达到这一目标,进一步深入挖掘史料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将军们在黑龙江任职,他们向朝廷的奏疏必然不少。除了《清实录》略有记录,大都保存在黑龙江省档案馆与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无疑,这些难以计数的档案,是研究黑龙江将军的重要的史料来源。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期待齐齐哈尔地方史学者继续努力,为地方文化的发展作出多方面的贡献。    丛书编纂成功,可喜可贺。是为序。    戴逸    2011.6.1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东北地区遭遇了持续的灾荒,再加上繁杂的地租和捐税,迫使一般的农民无法生活。正是在这样一个最坏的时刻,由于清统治者不能在实际层面解决当地百姓的民生状况,如此一来,它就把这一职能拱手让给了一些造反者,而后者会加以利用,赢得被遗弃者的忠诚和追随。 其时,在伯都讷以及乌拉两地,孟毓奇(即孟福山)、朱承修等人借武圣教、如意教等名目,聚集民众。随后,其影响力渐次扩散。在张家口、奉天、吉林、黑龙江等处,亦不平静,均有武圣教、如意教开坛拜教事。孟毓奇、朱承修借教会的名义,大肆许诺授予老百姓土地、房屋和财产,以便获得穷人的支持。此外,还用条文的形式规定了相关章程、仪式和会员应当遵守的戒律。这些举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动员群众的作用,据当时恩泽给朝廷的奏议称,教匪头目“煽惑匪党,约期谋叛,被其诱惑者,实繁有徒”。其中,以朱承修为首,自封为总兵元帅,其他人都有相应头衔。面对此等危及帝国基业的事件,朝廷立即给予了回应,下旨谕令恩泽派员对该等“教匪”实施进剿。 其时,恩泽初任黑龙江将军,在东北境内尚未立过战功,以震军威。而此前新疆征战的荣光毕竟已经久远,恩泽亟须借助一两件大事提升军威。这个时间节点出现的“匪徒流窜事件”对恩泽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基于此,恩泽非常重视这次征剿行动。恩泽领命后,迅即调派翼长富顺及营官保全等,在五常厅东山以内,并吉林府所属十六窝棚等处,分队进剿。是时,孟毓奇、朱承修等率领一班教众败入桦皮甸子,顽强抵抗。清军则四面环攻,擒斩多名。旋追至天成街,擒获孟毓奇,审明枭示。复经翼长庆禄等派委营员,协同当地民团,在黑林子地方擒获朱承修及起义军总兵岳祥,并就地正法。毋庸置疑,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的黑龙江将军恩泽,剿灭叛逆、维护地方稳定乃是其职责所在,我们没有必要从道德的高度对他的这一行为作严格的评判。相反,我们更应该看到其难能可贵的一面:与当时一般的朝廷官员滥杀无辜、邀功请赏略有不同的是,恩泽在这次征剿的过程中,除对首犯给予严厉打击外,对于一些被裹胁的百姓作了宽大处理,讯明情况后即予开释。 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孟、朱等人发起的这场教众叛乱最终被恩泽统领下的驻防清军基本荡平。尽管业已消弭祸端,清廷仍然感到心有余悸,在其发给恩泽的谕令中严厉申斥,“教匪造言惑众,并且刊刻邪书,到处散布谣言。时间长了,很容易蔓延,引起民心的波动。为此,亟宜设法查办,以期消患于未萌。”但与此同时,清廷也对恩泽处理教众的方式予以勉励,认为该将军在这一事件中不动声色,妥筹办理,尚称迅速,没有激化当地民众的情绪,酿成事端,堪称可嘉。 热河一带原本聚居着大量蒙古人。后金天聪年间,该地部落领袖纷纷投靠巴图尔洪台吉。在巴图尔洪台吉的带领下为清朝取得江山立下卓越功勋。蒙古贵族遂获得热河的领土权。康熙年间,山东大批流民移居于此,以开垦荒地为生,第一批流民被称为“雁民”,为后续灾民的流入开了一缺口。乾隆初期,聚居于热河一带的流民己定居,并形成村落。


 清代戍边将军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