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很忙》书评

出版日期:2014-6
ISBN:9787532765660
作者:[美]马修·波利
页数:439页

美国人在少林

当下“少林寺”这三个字已经具备了非同一般的符号意义——对于国人来说,“少林寺”是河南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是金庸“少林-武当”江湖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很多武侠剧、古装剧中都少不了出现的元素;对于外国人老说,“少林寺”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是电影《少林寺》中那个神秘又令人向往的地方。但是真正的少林寺其实与我们在故事、传奇与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大相径庭,而美国人马修-波利把自己在九十年代初于少林寺中两年的生活写成了本书《少林很忙》,通过本书我们能够了解到一个更真实的少林寺,也能了解到在一个普通美国人眼中中国是什么样子的。我最早了解少林寺是通过两部电影,其一叫做《花旗小和尚》,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这部电影很烂很雷,但在电影中我看到了少林寺的实景,知道了“木人巷”,在电影的后半部分还看到了很多禅意,因此非常难忘。另外一部就是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了,我想如果能够有准确的数据统计,再用今天的票价和通胀程度换算,我觉得《少林寺》有可能是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许多外国人因为电影慕名来到中国,来到嵩山,却发现嵩山的地貌与电影截然不同,因为拍摄《少林寺》的时候少林寺实地还十分荒凉。由此可见真实的少林寺应该与人们印象中的少林寺有很大不同。马修的作品就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少林寺,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刚起步不久,像河南登封这种城镇还非常的落后,而少林寺作为旅游资源也没有被过度的开发,可以说作家马修所见的少林寺还是一个相对原始,没有太多商业化的少林寺。作家详实的记述了他从美国前往少林寺游学的经历,并且毫不掩饰的记录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变化,记录了他对于中国社会的看法,其中的细节非常丰富——书中提到了因春晚而走火的加拿大人“大山”;提到了九十年代初可口可乐的价格;对比了汉语和英语脏话的区别;提到了中国人酒桌上的礼节等等。可以说《少林很忙》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关于少林寺的纪实作品,也是一部生动的关于中国的纪实作品。在书中作家不但记录了他在中国在少林寺的求学过程,也通过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生动地刻画出了十几个性格迥异的中国人。也许是因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够开放,不够文明,书中经常讲述的都是中国人丑陋的一面:少林武术中心对于作家近乎欺诈式的学费收取标准;德清的地方保护主义和打群架;小虎的无所不在的粗鲁言语及脏话;严师傅所传授的酒文化;以及一些在感情上与性方面不光彩的细节等等。当然作家也不避讳自身的缺点,就像郁达夫在文章中讲述自己在日本嫖娼一样,马修也在作品中写下了自己与几个中国女性不光彩的事情。因此抛开文化上的差异来看,书中的记录都是较为真实可靠的。本书还解决了一些困惑我多年的问题,比如中国很多功夫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作者描述了自己修炼“铁臂功”的过程,还介绍了礼鹏的“铁腹功”,董和尚的“铁喉功”和“铁裆功”,而在记述和尚打篮球的片段中又描绘了中国的“轻功”。作家马修作为一个综合格斗师并没有在文章对中国传统功夫和散打提出过任何否定的言论,可见既不是被很多人神话的那样所向无敌亦不会像部分人贬低的那样一钱不值。另外通过文章我们还可以看到作家在中国的时候有着不断地反思并且在积极改善自己,本书开头作家所列出了四个文题在结束时已经解决掉了三个。同时作家在行文中不断地对中国的认识、宗教等方面进行反思,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提及外国人写中国的纪实文学就不得不提到何伟。《少林很忙》一书相对于何伟的《寻路中国》、《江城》、《奇石》有着很多截然不同的地方。我觉得《少林很忙》的缺点是马修的文笔要逊色于何伟很多,总体上《少林很忙》就是一部两年的见闻录,而何伟的讲述就要比马修精致很多。但是本书的有点在于轻松、质朴、快意恩仇,作家只是很简单的表述了自己的所见所思,而何伟的作品却有点“忧国忧民”的意味,喜欢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分析问题,并且就和自己对于中国的了解去解释一些问题,这可能也是一个新闻记者的职业病吧。我觉得写异国见闻作品,采用马修的形式更容易让人喜欢。本书的题目我并不喜欢——《少林很忙》,太过于写意、浓缩、太过注重噱头了,同时在时代性上也有问题。“很忙”大约是在周杰伦《牛仔很忙》这首歌曲出现后才大家广泛用于起名之中,而本书的成书要早于周杰伦的这首歌曲。另外在九十年代初期,通过作家书中的内容可以得知“少林”并非“很忙”,因此这个题目又多少不太贴切。虽然参照本书的英文原题起名为《美国人在少林》多少有点恶俗,但是应该更贴切一些。抛开这些不说,我觉得无论你是想感受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还是像了解一个真实的少林寺;抑或是看一个西方人的中国见闻录,《少林很忙》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好汉来把你踢翻

自从公元492年印度僧人跋陀在嵩山建立少林寺以来,经达摩祖师的苦心孤诣修道传法,禅宗一花开五叶,从此开始走出少林,流布环宇;又创一套十八招护卫武功,结果竟演化成怏怏华夏武林泰斗!少林寺作为禅宗与武功的最高圣地,成为了海内外人们心向往之的神一般的存在。然而,练武之人争强好胜之心至死方休,何况你一个和尚庙竟然抢了武功天下第一的宝座,当然就有了许许多多的人将目标锁定在在少林,纷纷赶上少林挑衅,誓要将少林寺踢翻在脚下,以成自己不世之功名。不管是武侠世界,还是历史题材,仿佛都绕不过少林寺这一个伟岸而神秘的符号。武侠中,《天龙八部》少林寺成为绝顶高手大决斗之地,最后一少林扫地僧飘然现身,收服双魔,得证大觉。《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多情剑客无情剑》……这些经典武侠作品中,少林寺也没有少了戏份。历史上,隋末军阀王世充曾经洗劫少林,结果被少林武僧屠魔,唐太宗亲口允许少林和尚们喝酒吃肉。他们甚至还打击过蒙古侵略者和日本海盗!少林寺名头实在太响,以至于诸多相干的不相干的事情都一股脑儿的加诸其上,到如今,竟成了一个传奇。“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来敬仰;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到处把你传扬,精湛的武艺举世无双……”电影《少林寺》的主题曲想必曾沸腾过一代人的热血,没错,少林寺不仅仅让华夏子孙引以为傲,而且还让海外功夫迷们也为之倾倒。有一个美国少年,就疯狂的迷恋着少林寺的传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漂洋过海来到少林寺学习武艺,这个小伙子名叫马修•波利,中文名包默思,他回国若干年后就写了一本纪实文学小说《少林很忙》。且看这个逗逼是怎么被忽悠到少林寺的:“我(包默思)去找顾教授,他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教授。‘我想去中国学功夫和禅宗。’我用中文说道。他严肃地看着我问道,‘你是想学真正的功夫,还是只是想找点乐子?’‘我当然是想学真功夫啊。’‘你怕吃苦吗?’顾教授问。那是中文俚语,意思是‘历经磨难,受罪’。‘不怕。’我说了谎,脸上忍不住露出微笑。萨尔兹曼在中国学习功夫时,也被问及了同样的问题,他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那你得去少林寺。’他说。他继续说着学功夫得多么辛苦,而我又得多么勤奋,但是我压根就没听进去。他一说‘少林寺’,我心中就已经同意了,并开始对那个地方神往起来。就这样,包默思不顾父母亲人同学老师一致反对,从普林斯顿大学请假休学,踏上了梦想之旅。”以后的剧情就一路啼笑皆非了。一下飞机遇上北京的出租车司机胡侃海侃发现自己学了三年的中文完全没用,一下子吓蒙;在大街上到处问去少林寺怎么走,结果被各种围观还有路边大妈告知少林寺已毁根本不存在,又一次吓尿;好不容易赶到郑州住进街边小旅店结果被小月月勾搭,落荒而逃;终于抵达登封少林村,忽然发现跟想象中与世隔绝深山古刹的样子完全不同,现实是轿车拥堵、饭馆林立、危房灰泥,最主要的还是六七个名字相似的功夫学校,完全不知道少林寺真正学功夫的地方在哪里啊!正当包默思心灰意冷认为已达人生最低谷时,“一个穿着橘色僧袍的光头小男孩”出现了,阿弥陀佛,就这样,包默思支付了昂贵的学费以后进入了少林武术中心学习功夫。这只是书的前五十页内容,后面的内容更加精彩。一个逗逼耿直的老外眼中的少林寺和90年代的中国,充满光着怪陆离和尘土气息。他爱吐槽,当目睹登封市的贫穷与脏乱时,他感叹:“即便此地发生了集体自杀事件也不会让人感到意外。”他很中二:“我想去汉语世界中最孤独、最与世隔绝、最遥远、最微不足道的地方。而且和大多数不仔细考虑就立下志向的人一样,我的愿望也实现了。并且,在最初成功的喜悦消散之后,我完全陷入了悲惨绝望的境地。”他自以为是:“少林寺有超过二百种徒手的拳法,但没人能把它们全都记录下来。武术史学家解释说,创造这些派别要么是为了自卫,要么是因为宗教原因,但这还是解释不了少林功夫的复杂性。我花了整整一周时间,才总结出自己的解释:那就是——无聊。”他渐渐成为一个中国通,鄙视了“普通话最标准的”的大山,学会了讨价还价、骂脏话和猜拳,赞美了姜文的演技,吓走了黑社会,甚至正式拜了释永信和尚为师(当时的代理方丈苏西大师于1999年逝世后,释永信接任少林方丈),只不过据说当永信大师被媒体问到这本书的问题后,急急的和作者撇清了关系。在少林寺还没有完全商业化之前,它就一次次的面对外界功夫大师的踢馆,作者就亲身经历了至少三次(吴大师与作者肉搏战一次、铁档功大师变相踢馆一次、作者授艺恩师承师傅宾馆走廊一次)。在少林寺完成商业化转型之后,它又面对着一次次舆论的踢馆,然而它依然屹立不倒。少林寺即是武学和禅宗的丰碑,也是国家的脸面,“少林寺数百年的清誉”,又岂会毁在一两人之手?

少林洋弟子

一个美国人的少林奇遇记。学功夫的老外,打篮球吃汉堡王的少林和尚,风趣幽默高级黑。截然不同的文化碰撞所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一个独特的视角让人更能够客观地来看待中国,记录了一个时代,也见证了变化和发展,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次奥德赛不经意间变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何伟是每个叙写当代中国的外国人事业上的克星。☆☆☆☆☆

大山是每个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生命中的毒药。何伟是每个叙写当代中国的外国人事业上的克星。——————————————————————————————在郑州绿屋宾馆,管钥匙的女孩给马修讲少林寺的历史恐怕是马修从文献里摘抄来的。因为1. 马修当时的汉语水平绝对听不懂这些。因为2. 月月的闲聊也不可能说出如此偏书面语的少林寺历史。因为3.在之后的段落马修自己也坦诚:“月月的历史课可没那么好,不可能达到如此精确、包罗一切的程度。她接收的正式教育到八年级就结束了,而我在中国充其量就是个早熟的孩子。我研究了好几年才拼凑出少林寺的早年历史——大都由高僧的助手在事件发生几百年后所撰,其中虚虚实实,也很难说的清。”因此,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少林寺是第一个发展自家武术套路的知名佛教寺院——这是很不寻常的一种宗教,其和平主义的教义堪与基督教教友会反对暴力的教义相比肩。宗教组织能发展成这样,无疑是一种异类,究其原因,最普遍的解释应该就是自我防卫。当时中国的政治一片混乱,一个坐落在山上、与世隔绝的寺庙对于一群四处游荡的土匪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诱人的目标。武僧的传统大概就是起源于那些卫戍人员保护寺院的责任吧。为了便于传授,他们讲个人的武打技巧连贯成几套动作或把式。久而久之,护卫人员同僧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将这些武术套路仪式化,成为一种动态的冥想,将现实与精神、武功与艺术结合起来。——————————————————————————————之所以有这种“老外价格”现象,一般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一般来自于后殖民主义的报复心理。中国人想让白人多付点钱,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因为当年英帝国主义者帕布罗。艾斯克曾在1950年强迫中国人从印度购买鸦片,还迫使他们去香港行窃,这都使他们怀恨在心。那些商贩,即使再没文化,都会在我要求“中国人的价格时”,对我扳着指头洗漱鸦片战争中早已是非难辨的细节问题。而当他们被我的合理要求辩驳得哑口无言时,就会说:“但,但,但你是个老外!”——————————————————————————————————————————————————————————————————————————————————————————

写得很好玩!

6 一瓶可乐和一个微笑2014-11-28老外都是既无知又粗鲁的,但那不是我们的错。我们就像大熊猫,一种行动缓慢但又非常迷人,而且濒临灭绝的物种,所以必须被原谅包容,并且加以保护,以免灭绝。愚蠢就是我们老外保护自己的盾牌。1 吃苦2014-11-28几年前,我很喜欢读战争回忆录,经常会想,自己到底能不能忍受折磨与摧残呢。现在我有答案了,那一刻,我可以给成浩任何东西——钱、国家机密、哪怕是性——只要他能让我暂缓功夫训练。2 表演是第一要务2014-11-28“好吧,那表演铁腹功吧。”“表演不了。”“啊?为什么表演不了?”“我拉肚子。”“那就把你的铁肛功也一起表演出来吧。4 室友2014-11-28当我在尽力让自己变得更像幻想中的中国人时,中国人却也在努力地使自己变成他们幻想中物欲的美国人。我们就像两艘船,在黑夜里摸索,结果错过了彼此。5 少林冠军2014-11-28中国人不像美国人,他们不会假装相信人是生来平等的。然而,虽然社会等级地位在中国显而易见——年长的高于年幼的,男人高于女人,富人高于穷人,城里人高于乡下人,干部及其家人高于其他所有人,可情况也不总是如此,并不绝对。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导致社会地位发生转变。例如,丈夫本应养家糊口,不过万一他不愿意或是无力养家,妻子就会强有力地接过这副担子。我不止一次见过被老婆满街追打的瘦弱男人,因为他只知道没日没夜地和那群狐朋狗友酗酒。他老婆会在后面一路追打,并且从脚上脱下一只拖鞋砸向自己的丈夫,同时还骂骂咧咧的,让街坊邻居都知道自己的男人是个酒鬼,钱都买酒喝了。6 神圣与世俗2014-11-28“中国文化比美国文化要深厚得多,”一天,小虎这么说,“我敢打赌我们的脏话要比你们的脏话难听得多。”“哦,真的吗,你这么想吗?”“绝对的,不信就比比。”我叹了口气,十分纠结。如果和小虎比了,就说明自己将像屎壳郎一样恶心,不比呢,就会让个中国的小毛孩觉得自己的文化比美国强。2 宣传无小事2014-11-28一直在听我们讨论的德清说:“因为当你确信自己能赢时,跟对方的较量就不需要太多勇气;真正需要勇气的是在四面楚歌、毫无希望时仍然坚持战斗。”5 划拳2014-11-28在美国,拥有权力意味着人人都要客客气气地听你讲些废话;而在中国,权力却意味着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中,等级低的人要扮作滑稽的小丑,而拥有权力的你只需要匠心独运,默默观察。2014-11-28有人去世后,人们谈论的并不是他是否说过谎话,而是他为什么说谎。他是从哪个角度看待问题的?7 挨打2014-12-01真正暴虐的行为只存在于场外,这时,相对有能力取胜、较强的一方总是欺压处于弱势的一方1 让人“高兴”的结局2014-12-01内心深处,我不禁暗自叹息,没有比一个女人讲述为什么她不喜欢自己的父亲更让人扫兴的了。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亲都不能忍受,谁又能保证她不会马上开始憎恨我呢?3 教训2014-12-01我曾和一位日本记者谈过话,他对我说:“你不像美国人。”我稍微有点受伤,于是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答道:“因为你会聆听他人的心声,而不只是醉心于自己所能接受的价值观,并且喋喋不休地宣扬。”尾声2014-12-01中国梦还是没有变——赶上美国,而且这是一场马拉松,仍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但是中国人比以前更有自信了。看看他们已经跨越的里程碑吧:加入世贸组织,载人飞船上天,还有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赶超我们似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2014-12-01所有这一切出乎意料地汇聚成了一股感情的激流,席卷了我,我发现自己不得不把相机放在脸上来掩盖满面的眼泪,这种感情与再次见到承教练的激动心情交织在一起,在白酒的作用下释放出来,一发不可收拾。我二十一岁时,最崇拜的是武僧们炉火纯青的武艺。我也想练好点什么,达到那种境界,练什么都行。但当我看着这位老者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他虔诚的专注。就是这种精神让佛教武术文化得以传承延续下去——到现在发扬光大——尽管也伤痕累累。随着老汉舞完了刀,我也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我要热爱某样东西,什么都行,一定要强烈地爱,就像那位老者热爱少林功夫一样爱得轰轰烈烈、天长地久。

亚马逊编辑推荐评语

和彼得•海斯勒的《寻路中国》一样,这是又一本外国人写中国经历的书。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都乐不可支、哈哈大笑。一个二十岁出头的美国小伙子,带着从功夫电影中得到的片鳞只爪的信息,来中国寻找少林和尚,想要学一身彪悍的武功,以解救自己胆小懦弱、受人欺负的悲惨境遇。叙述在坦率、幽默的语境中推进,带着特有的、难以避免的误读,讲述着一个年轻美国人眼中别具一格又一知半解的中国。那是20世纪的中国,是开放初期经济尚未腾飞的中国,是生气勃勃又矛盾混乱的中国。那时候中国的小男孩受电影《少林寺》的感召也从全国去少林学武;那时候可口可乐和老外一样都是稀罕物;那时候中国民众在奔小康的路上还依然保留着纯朴憨厚的特性。10年后,作者又一次来到中国,他看到了21世纪创造经济奇迹的焕然一新的中国。我们从他娓娓的回忆中追寻那个变化初起意趣盎然的时代印记。中国人的记忆和外国人的眼光相互映照,完成一次怀旧的会心一笑。——亚马逊编辑风中散发

看上去很美

一本充满笑点的书,刚看书名的时候以为写的内容是纪实文学,没想到如此可爱,看书的过程中常常捧腹大笑,翻译的很棒,而且内容的尺度也比想象中的大,没想到90年代的中国就已经如此开放(我当然指的是那个方面)。不过所有的一切,在我看来,更多的是“看上去很美”。作者在那两年到底吃了多少苦,只有他自己知道。虽然看上去诙谐幽默,但冷暖自知。传统文化的没落不可阻挡,真正的少林功夫又是什么?武学与禅宗的关系到底是什么?作者其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嬉笑怒骂之间,那就是禅。“因为当你确信自己能赢时,跟对方的较量就不需要太多勇气;真正需要勇气的是在四面楚歌、毫无希望时任然坚持战斗。”“我要热爱某样东西,什么都行,一定要强烈地爱,就像那位老者热爱少林功夫一样爱得轰轰烈烈、天长地久。”阿弥陀佛。这就是作者在中国这段时间所沉淀下来的内容,道理看上去很美,但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大师,请收我为徒

我对非虚构类纪实书籍的沉沦是因何伟而起,那时候看到一本叫《寻路中国》的书籍高居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豆瓣评分甚至达到了9.0,于是,我先看了电子版,这是我对书籍的一贯慎重做法,畅销的并非适合自己,如果因一时冲动买了一本书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我会非常懊恼,因为家里的书已经很多,我会因它们逐步的蚕食我本已狭小的空间而感到不安,那意味着你在买下一本书的时候需要更加的慎重。但我看完电子版的《寻路中国》后,我就买了一本实体书,何伟出第二本《江城》的时候就毫不犹豫了,还有他最新的《奇石》,也在网络上看了那本因为过于敏感,在中国永远无法出版的《甲骨文》,就连他的妻子张彤禾的《打工女孩》我也一并阅读了,也是十分精彩的一本书,纪录了东莞女孩在工厂打工的真实经历,从此以后就被这一类书籍给迷住了。《少林很忙》是2014年6月出版的豆瓣上推荐的另一本非虚构类纪实书籍,这本书是早已放在list上,但也就这几天才开始了阅读之旅,熟料当真是一发不可收拾,2天时间就看完了这本400多页的书籍。对于知识渊博之人(不用怀疑,就是指我)而言,能让你捧腹大笑的书籍是越来越少了,因为你已经见过太多的笑料跟幽默,人们的创造力又是那么的贫乏,更多的只是彼此的抄袭以及“借鉴”罢了,但《少林很忙》真是让我从头笑到尾,再一次淋漓尽致的体验了一把“忍俊不禁”。《少林很忙》的英文名叫《American Shaolin》,直译的话应该叫《美国人在少林》,这个译名有点古怪,不知道译者是出于什么标题党的考虑,还是想通过“很忙”来强调少林寺的商业化以及那种古老的宁静致远的传统已然荡然无存,书的封面是一个和尚双手交叉背后,提着一个汉堡王的袋子,悠闲的走在古老的石道上,在文中也可以体会到外来文化的那种冲击以及被迫改变。书的内容是讲述1992年,21岁的作者马修•波利 (Matthew Polly)(中文名字包默思)前往河南省少林寺拜师学艺,是少林寺的第一位正式的美国弟子,他还拜当时仍非少林寺方丈的释永信为师(书出版以后,少林寺否认了这段经历,真假难辨),在少林寺总共待了将近2年的时间,经受了重重磨难,最终成为一代散打高手,听上去有点武侠小说的味道,只是这成才的时间也太长了,而武侠小说是等不及这么久的,绝世武功往往瞬间练就。作为一个正常的美国人,他为什么会想到去少林寺拜师?15岁的时候,他给自己列了一份清单,名字叫“马修的毛病”:1、 愚昧无知2、 胆小懦弱3、 还是个男孩,没有成为男人4、 对异性没有吸引力5、 思想迷惘,不知道要要走向何方。愚昧无知之所以排在榜首,是因为他看《纽约书评》的时候,即便一遍读一遍查字典,他也读不懂,“我发现在整个人类的知识世界中,不少人相互谈论的事情,我都完全不懂,这让我很恼火。”于是他拼命的阅读,在阅读《少林很忙》这本书你会发现他经常能在其他书籍或者电影中会找到合适的例子来类比自己目前遭遇的状况,如果你足够渊博到也了解哪些例子,便能更加体会到这种幽默之处,译者也纷纷做了注解,或许这跟包默思这段时间开始养成的阅读习惯有关,总而言之,他考上了普林斯顿大学,于是“马修的毛病”清单变成了这样:1、 愚昧无知(搞掂)2、 胆小懦弱3、 还是个男孩,没有成为男人4、 对异性没有吸引力5、 思想迷惘,不知道要要走向何方。我第一眼看到清单的时候,其实特想知道包默思怎么解决第4条的,这也一直困扰着我,但读完整本书,我才发现,他其实根本不必担心这个困扰,书中描述了在中国好几段浪漫的邂逅,只要你是一个歪果仁,就不用担心对异性没有吸引力。那个时候的美国电影和电视已经开始向观众提及中国功夫,也强调了“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更是禅宗的发源地,为了克服“胆小懦弱”的毛病,他选择了去少林寺学功夫,重要的是他还只是一个大三学生,但普林斯顿大学是允许学生休学的,他以论文需要调研为借口,休学了一年,不顾父母的反对。年轻的时候,不管你做什么,父母总是反对的,幸运的是,他在普林斯顿学过3年的中文,足够他跟当地人的沟通交流。但搞笑的是,他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少林寺在哪里,就先乘飞机到了北京,用憋足的普通话再加上肢体语言问人少林寺在哪里,有的中国人跟他说少林寺已经被日本鬼子毁了,他听了都要崩溃了,幸亏最后还是知道在河南郑州,没有完全毁掉。问路的时候,北京的朝阳群众在争论他的中文说的不错,但是否已经达到了大山的水平,大山在中国春晚亮相后就成为了中国名人,“他的中国话也就成了老外说中国话的黄金标准,每个老外的中文通常都会被拿来与他比较,而且往往落败,我也不能例外,我很快就意识到,大山是每个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生命中的毒药。”这种幽默的笔调比比皆是,总是很形象的反映出作者在异国他乡所处的尴尬地位。接下来,他就把他在中国以及少林寺的见闻真实的记录了下来,受尽委屈跟刁难,吐槽功夫几何级增长。那时候在郑州这种地方人们还没怎么见过外国人,你能想象他出现的时候所引起的轰动以及围观,管理少林寺的官员也以此作为一个宣传点和讨好领导的一种手段,经常让他陪酒应酬,一起学功夫的同门也因其来自“帝国主义”的身份,诸多刁难,尤其是每次新闻提到美国欺负中国,而新闻总是隔一段时间就必须提一下,以确保“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概念深入人心,至于被欺骗钱财以及愚弄更是屡见不鲜,但却也因此得以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呈现更真实的中国,让你在捧腹大笑之际惊讶于他观察事物的深刻性,例如这段文字:“在中国,谈话的开始就是要尽可能地奉承你眼前刚刚认识的这个人,而对方则要尽可能地撇清自己,尽力让你的那些夸耀显得和他没有关系。假意的谦虚有这样几种选择:直接否认——“不,不,不,我的汉语很糟糕”;常见的拒绝对方奉承的方式——“不必客气”;或者直接套用经典句型——“哪里,哪里,哪里”,总之,就好像对方奉承的不是你一样。在中国,吹牛时相互的。当你跟某些陌生人结交,并希望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时,你的朋友就会把你介绍给他们,同时大大地夸耀你一番,这样你就有机会自谦地否认朋友所说的一切——“哪里,哪里,哪里”,而等到你的朋友也想跟某些陌生人结交,希望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的时候,就轮到你夸他们了,这样他们就能显示出他们的谦虚了。”还有:“在一个每天都有数百万人忍饥挨饿的国家,“吃了吗”就相当于“你怎么样”。如果你吃过,就说明你过的很好。”他会揭示很多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现象,从而引发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有时候难免比较泄气,因为你发现你对这些现象还不如一个老外了解的清楚。书中还记载了各种神奇的功夫:二指禅、铁臂功、铁砂掌、金钟罩,最可怕的是功夫是铁档功,表演的时候,董和尚扎着马步,包默思上去用脚狠命的踢他的命根子,脚都踢疼了,对方还是如无其事,他的练习方法是每天早上把命根子放在桌子上用拳头用力锤打,还把绳子绑在上面,拖动着石滚轴在地上滚动,我看到这里真的是有蛋疼的感觉,懂和尚还说想把这招传给包默思,老包被严词拒绝了,“我虽然是个受虐狂,但我也是有底线的。”豆瓣上有人把他与何伟比较,觉得他过于粗俗,文笔也没有何伟的流畅漂亮,就描写中国的广度以及深度而言,确实有所不及,看何伟的书你能感受到他对中国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忧虑,也因为存有这种感情,所以,笔调有时候比较沉重,但就吐槽的功力以及幽默感,窃以为要强于何伟。已经列入购物车,等待京东满200减80的活动就准备入手了。感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一个普通人开的专为白丁发声的公众号。


 少林很忙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