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生的故事》书评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550247900
作者:郎景和
页数:432页

不止是一个医生的故事

“有些篇章像讲故事,有些似乎不是故事,像杂感、随笔、散文,或者都不是,只是发点议论。”“虽然叫‘故事’,实则是向自然、向医、向大师顶礼膜拜,而低吟沉思。”这是作者郎景和在《医者思》一文中对于此书主题进行的自我概括。作者对于自己作品主题的解释,大体客观,这是一本可深思浅读的书,虽不学术,亦有厚重。直到读完全书,书的封皮不经意掉落,我才得以看到了此书真正的封底:大块的明亮的黄,角落里是襁褓中熟睡的孩子,页中大片空着,只有一把打开的手术剪。这样的设计让我心生欢喜,简单又深刻,寥寥数笔,勾勒出了郎大夫妇产科医生的身份,手术剪既是医学的工具,亦是剖析自我的象征。在文字中,一位老者却能用一种开诚布公的姿态来讲自己的故事,解剖自己的思想,不做作,不躲闪,同样达到了这种举重若轻的境界。这本《一个医生的故事》着实算不上轻薄,四百多页的篇幅,收纳了150篇短文,因为单元小,所以无啰嗦之笔,因为数量大,所以可以一次看过瘾。在读郎景和教授的文字时,始终有种特别亲切的感觉,从头至尾,他不讲大道理,甚至很少掰扯专业名词,更多地去书写自己的心路历程。他的文字常常让我有一种画面感,同是医务工作者,确实能引发颇多共鸣。站在资深外科医生的角色立场,郎教授所描述的手术室光景和平日耳闻目睹颇为异曲同工。他说,在手术台上,要注意“台风”,“因为手术台是外科医生的主要战场,是‘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的人生’”,这样的描写可谓酣畅淋漓。在医院呆的时间渐长,和一些外科医生也渐渐熟识了起来,和他们聊得越多,便不禁对他们愈来愈佩服喜爱起来。在我们医院,外科医生一般都长得高大帅气,潇洒倜傥,而他们说起自己的手术场景时,常常眉飞色舞,自信满满,全然看不出前一夜,又在手术台上奋战了多少小时,重新容光焕发开始新一天的战斗,不过小盹了几时光景。他们曾经告诉我,有时一个八来个小时的手术,全程忙碌非常,大家就这样站着或跑着,没有人上厕所,没有人懈怠,日复一日。然而,那么苦,他们却常常甘之若饴,如郎教授描述的那样:“手术的过程和信念不无诗情画意,如经历一台艰苦的手术,境遇和心情简直完全可以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当面对一个超越了生理极限的群体,笑侃甜酸苦辣,觉得他们着实可爱又可敬。在外科医生中,郎景和大夫的妇产科专业无疑是特殊的,虽是经历手术战场的七尺男儿,却又掉在“脂粉堆”里,似乎阳刚不足。在《论妇产科男医生》的致辞中,郎教授也即兴调侃:“妇产科男医生是人群中的特殊群体,是男人中的特殊群体,是医生的特殊群体,是妇产科医师中的特殊群体。”然而,一点点的偏见根本打不倒真正热爱这份事业的汉子们,郎教授为自己代言:“这里并无性别歧视,正是消除性别歧视。最不歧视女性的是妇产科男医生。咳,妇产科男医生太好了,太牛了!(老黄牛之牛,非吹牛之牛)”,一个广告打得响当当。可惜我们医院没有妇产科,无法一睹妇产科男医生群体的英姿,读完全书,颇感遗憾。不仅因为妇产科男大夫质量高大上,还因为妇产科的特殊氛围,也只有在这里,不是病痛专属,还有更多的新生与希望。在医院,大约是同事相处时间最长的单位之一。人与人相处久了,不免日久生情,生的未必是爱情,但同样弥足珍贵。在《一个医生的故事》里,郎景和教授所写的那些有关同事特别是前辈的文字,虽平实但着实动人。郎景和教授对宋鸿钊大夫、吴保桢大夫这两位前辈怀着深情,屡屡在书中写下与他们的点滴回忆。两位他的老师言传身教,传承的精神让他难忘。郎教授很是谦虚,他形容宋大夫“谦谦君子、宽厚长者”,而吴大夫“多情趣、善调侃”,自己则自谦“平庸、中庸”。看到这样的三人行组合,竟有一种《心术》的即视感,大抵无论在故事里还是在现实中,代代传承,师徒情深,从来都不过时。所以当读到“没有了吴大夫,这世上少了多少风趣乐事;没有了宋大夫,我的左手,以前经常搀扶他,现在竟然显得空落落……”,一位医者的深情跃然纸上,不免让人动容。医者之路,从来都不是一条容易的路,回看一位医生的心路,是感动,也是理解,这是一个医生的故事,远远不止一个医生,也不止一个故事。

一个老医生的故事

一个老医生的故事这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医生,因为他进了协和医院。谁都知道,协和是中国的最高殿堂。他还在协和当了个头头,这样的身份下,他的医生之路肯定是非常出彩的。于是他的故事就相当的丰富了,到西藏巡回医疗,参加很多的医疗协助小组,参加很多的海外医疗援助……但是,一个人最写不好的人,就是自己哦。毕竟是写自己,这个度不太好把握,是高调一些,还是保守一些?是称赞表扬呢,还是不张不扬平和叙述?作为一本写自己的书,估计作者会在意这些问题。于是想写得特别吸引人,是相当有困难的。一些小故事,还是很打动人的。作为主任,手下的医生作完手术,器械护士发现器械上少了一颗小小的螺丝,查找一遍找不到,怎么办呢,只得汇报领导。作为领导,不管当下有什么事,也只得放下一切,打飞的奔到医院,最后想到一个绝妙的好点子,注水后查找,再排出水……放视频给新病人家属看,家属居然感动得哭了(这家属真是相当好的家属,医院机械上的失误,给病人带来了多么大的麻烦啊,还能感动的流泪。),但是作为医生,应该是相当的感动了,为了自己肩上神圣的职责,为自己尽到职责了,为那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被攻克了,为一个好结果,感动是必须的。他说藏族牧区的人非常纯洁高尚,路不拾遗。如果把钱包丢在路当中,捡个小石块压着防止风吹走,第二天回去找的时候,肯定还留在哪里,不会被人拿走。真是很棒哦,那里的藏民原来这么好。难怪人们称那里为天堂。雪域高原是最纯洁最美好的天堂,不知道现在的变化怎样了。因为《一个医生的故事》相当于作者的回忆录,有关西藏巡医的事情发生在几十年前,五十年行医路上的轶闻,现在还会恒久存在么?现在的医院也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医生也是良莠不齐。救死扶伤是他们高尚的职责,但是良心和医德是没有办法直接监督的。再单纯再美好的事物,如果缺少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光凭个人的一己控制力或者人格品质,时间久了应该是很难维持住的。我不想说医生的坏话,但是我见过的,真的有好医生,也有一般般的,也有不怎么好的。但是我相信郎景和是一个好医生,不止他一个,他那个年代的医生大多都是好医生。《一个医生的故事》淡淡的讲述了一个从医50年的老医生的故事。所以老医生都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的手上都救过很多的生命,那些救死扶伤的各种付出,都是要说声感谢的。所以推荐大家都来看看医生们的世界和故事。

刻板成见的颠覆

我們傳統眼光下的醫生,或嚴肅冷漠,或莊重寡言,在病人前維持著職業的權威,高高在上。影視劇里得道高醫的和藹可親和苦口婆心似乎只是虛構,難以在現代社會里覓得。這是現代醫患關係頻出問題的社會里,大部份人對醫生所保留的刻板成見。而醫生作為默默工作著的一個群體,我們也沒有更多心眼要去瞭解他們的生活和想法。在郎大夫的這本書里,看像是他流水帳似的記錄他工作中經歷的有趣的出差考察、對現代醫德和醫學的科學人文性思考、記錄跟病人談話交流的溫暖點滴、和同事的相處之道、對自己作為一名醫生應有的素養反思以及自身生活中的小樂趣記錄,恰恰是這些事無巨細的記錄和思考,顛覆了我傳統眼光中的醫生形象。從前我覺得醫生是個很了不起的職業是停留在對醫生專業性的敬佩,對他們啃了那麼厚重的專業書以及問診了海量的病人累積下的豐厚經驗心生敬畏。而在郎大夫的書中,我看到了醫生工作時間的不同,他們有可能徹夜值班做手術,一天有好幾台手術要接。而在手術臺邊的,是需要高度集中的高壓工作。除此之外,他們還需要應付不同性格和訴求的患者,也有身邊的同事和領導關係需要經營。在這些高壓和繁瑣之外,郎大夫還能保留自己生活的中小情趣,收藏鈴鐺,寫詞作詩,實屬不易。我想這本書不僅僅是給患者們提供了一個好機會去瞭解高高在上的醫生們的生活和想法,也是給眾多醫務工作人員一個很好的機會去看到一個好榜樣,將醫患關係經營調和的良好,且又能將業餘生活過的充滿趣味的例子。這對醫務工作人員高壓的生活是一個良好的啟示。我想是郎大夫的好心態讓他能經營好與患者和同事的關係,能讓他在生活中充滿能量。一個善於讓自己活得充實快樂的人,跟周遭一切的關係不會差。郎大夫就是這樣的人。或許是學歷史人類學出生的緣故,看完郎大夫的這本書忍不住會聯想,若要研究醫生這個群體或者醫患關係範疇,此書非常有價值,不容錯過。

医生也可以喜欢文字

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给我的感觉总是很严肃而神圣的。因为他们能救人的!看着一位医生写下的自己的故事,忽然间很感动。在这些故事中,他一点点地成长起来,在他的身边有那么多名医,像林巧雅等,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怎么能不快速成为名医呢?医生是很忙碌的,他说有一天晚上,他接待了15个急诊。他要进行自己的研究,他要做手术,他要带学生,他要查房,他要会诊……一个医生就是这样,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医学界立足。在这样的情况下,郎景和能坚持写作,就太让人佩服了!林巧雅是妇科医生,经林巧雅手中出世的孩子有几千个,她自己都记不住了。郎景和也是妇科医生,他是林巧雅的学生。他在学医、从医的过程中,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就是一个个生活的镜头,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简直和普通人的生活没有什么区别,但为什么他能取得那么多的成绩呢?因为他在平实的生活中,做出了很多不平凡的事。坚持,医者,仁心仁术,这是必不可少的。他做过奥运会的火炬手,他讲自己如何进行奔跑训练。他做科主任,讲述自己如何更公正。给熟人开刀,去理发,为了节省时间,都是老婆帮忙,自己在家理。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是不舍得浪费时间的。去理发要排多长时间队啊!他喜欢读书,他工作的时候,虽然辛苦,但他是快乐的。他是真正懂得医学的人,所以他能取得那么多的成就。从医五十年,这其中会有多少故事啊,《一个医生的故事》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书名,却让读者倍感亲切。真希望天下所有的医生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成为真正的医者。

一个医生的思考

文/leileely对于医学,我几乎不懂。但对于医生和医院,我却并不陌生。一是小学期间经历过一场住院近一个月的小手术,至今记忆尤新;二是因为我家与老家镇上的一个医生世家互为邻里长达17年,直到四年前建新房才搬离开。虽然资历最老的陈爹已过世三年多,但他那严肃而和蔼的音容笑貌从小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陈爹家里就相当于一个小诊所,那时候经常看见陈爹戴着老花镜,认真的给病人打针开药,用略带沧桑的音色喊着“记得那药每天吃三次”、“明天还得再打一天针啊”之类的嘱咐目送病人离开。看到《一个医生的故事》封面,我便想到了陈爹。在互为邻里的17年里,家里人也没少生病劳烦他。我记事起他就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医生,这也便是我对“医生”这一群体的最初最深的印象——身体不适会第一时间想到他,戴着老花镜和听诊器,耐心的询问病症,轻声细语的唠叨着似乎千篇一律的医嘱。看完作者——资深妇产科医生郎景和大夫的故事,我更加明白当一位医生,一位好医生多么难能可贵,并且对科学而人文的医学更加肃然起敬。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医生和医学。人有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平常生活中谁又没有个头疼脑热呢?在大灾大难面前,人的生命是渺小而脆弱的,医生更是对生命的柔弱和逝去司空见惯。可就算如此,他们还是作为人类的代表对破坏宝贵生命的疾病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实验、分析和研究。可能很多时候都无力回天,也并不是要战胜自然规律,只是对生命的关爱、保护和尊重。作者对医学本源进行深沉思考后指出,“医学的本源是对人生命的尊重,对人身体的爱护,对人性的关怀和友善。” 记得大学入学时,医学院的学生进行了宣誓:“……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 医学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不禁让人敬畏和敬仰,而医生鞠躬尽瘁保护生命的践行也值得尊敬和感恩。对于医生来说,只有真正铭记医学的本质和终极目标——尊重和关爱生命,才有可能完成好本职工作,提升职业素养。但医学不是万能的,医生也不是神。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慰藉(特鲁多)。” 对于公众来说,也只有理解了医学“救死扶伤”的初衷和本源,才会明白并体谅医生的无奈。这便是作者对如何缓解消除紧张医患关系的思考。作者结合多年的从医经验,从医生的角度出发,强调了面对病人时应该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病人将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医生,本身就是一种信任。对患者的敷衍便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医生应该始终怀着敬畏生命的心态进行诊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病人是医生的老师”,医学的进步也离不开患者的贡献,是他们为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最真实可靠的信息。另外,医生和患者之间还应该多沟通。医生要充分解释诊治方案,而患者也应当充分信任医生。这又引出作者对医学和人文的思考。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相互联系愈加方便快捷,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内心的交流却更加稀少而显得冷漠。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也似乎未能幸免。随着医学仪器的发展和进步,古代医学中“望、闻、问、切”的智慧似乎已经派不上用场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高端的科学仪器。一方面,科技的发展给医学带来的进步不可置否,这也是医学研究的一个必然结果。但另一方面,医学并不只是纯粹的科学,而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医学的结合”。“人不是机器,病人不等于出了毛病的机器,人有思想,有感情,有家庭,有亲人。” 医生处理问题时应兼顾科学和人文两个原则。前者保证医疗的有效性,后者则体现医学的人文关怀。书中给出了诸多权衡患者实际病情和家庭背景的实例,还呼吁更多的医生到病房去看望病人,与病人进行亲切深入的交流,真正重视自己的病人。作为一名主任,作者在做好自己的同时还思考了如何更好的管理一个团队,让其发挥出更高的效率和作用。一个领导者应该既能协调管理,又能统筹全局解决问题,还要敢于承担责任以身作则。书中还囊括了作者在行医生涯中其他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如对职业和爱好的叙述——“医学是我的职业,哲学是我的训练,文学是我的爱好”以及对多位前辈师长的敬仰都可见一斑。作者的文字谦虚平和却真诚朴实,想必文如其人,就像其名字来源体现的那样——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但在平实的语言中却看到了那份对医学真挚的热爱和对生命真切的关怀。

医生的人文情怀

到哪里的医院,尤其是级别比较高的医院,总是人满为患,一方面是医疗资源的匮乏,另一方面是病人太多,去省里的医院直接感觉是“下饺子”,更何况鼎鼎有名的协和医院呢。《一个医生的故事》作者郎景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大院医生的人文情怀。遇到一个好医生真是病人的福音,一般辗转到协和医院的往往是“急难险重”的病,况且本书的作者也算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本以为在书中会讲述一些疑难杂症是如何治疗的,结果翻开书来看,趣味盎然,像平凡普通的人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而且故事都蛮有趣的,在作者笔下流淌着美好的记忆、自我调侃的幽默,比如《我的理发》、《友人》、《老孙其人》……写的事情不尽相同,但作者的举重若轻、轻松幽默的心态跃然纸上,甚至曾经《地震之夜》、《给熟人开刀》这样的题目,也让作者写得很欢乐,一改我们对医生“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形象认知。在第二部分,作者着重写了他辛苦而快乐的工作,也写得幽默可爱,比如《我的是狼(郎)大夫,不是熊大夫》、《答应病人的事要按时办》等,辛苦的工作在作者笔下也变得有滋有味。我们都知道妇产科医生尤其是男妇产科医生,有很多被人误解或者异化的形象,但在作者笔下,男妇产科医生形象也美好起来。第三部分这位有着烟火气息的男医生,和我们叹气了“科学与人文的医学”。我们的传统中医一直就坚决的人文关怀,即便是西医,在国外也还是很崇尚这一点,私家医生更是如此,但鉴于中国的这个现状,医患比例差太多,一些医生就像流水线生产一样,见的多了也见怪不怪了,在病人看来很要命的病在他们眼睛里已司空见惯,不以为然,看病人也是毫无表情,流水线的开方下药,而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不过医院总是有着这样人文关怀的医生,作者在书中披露了自己的人文情怀,说医生要善于交流,要会画图、要会写,还要修生养性,甚至把哲学当成思维训练,更是把医生当成“长者”,也讲到了医德的问题,医患关系的“结”与“解”……这些都是除了技术之外,一个优秀的医生应该具备的人文情怀。希望有更多的这样有着人文关怀技术高超的好医生。

每一个医生都有的故事

公公是个退休的老医生,在县城里开了诊所。一直以为,对于患者总是“啰哩啰嗦”是因为他性格的问题,也以为是因为熟悉等原因,患者都是在吃饭的时候来,所以他总是家里最后一个吃饭的人。但是,看了郎景和医生的故事我才理解,对于医生来说,职业要求决定了他们必须事无巨细的和患者沟通以了解病情,决定了他们无固定的作息时间,要以患者为中心。这本书最让人觉得温暖的地方就是用一个医生的视角,讲述了从医生涯中点点滴滴故事。与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文质彬彬、穿白大褂戴眼镜的医生以及让人紧张而曲折的故事情节还是很有区别的,那些故事总是以个性鲜明而优秀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来吸引我们的眼球,但是这本书却通过一些最普通的经历、最真实的感受,来展现一个医生的的真实工作情况与生活,使他成为你我身边的一个邻居、朋友,让你看到医生也有爱好、也有生活,那么真实而可亲,从而也更生动更感人。在《辛苦而快乐的工作》这一章中,看到了很多医患的故事。不管是“伤口坏了,我们成了朋友”、医生不怕脏,还是答应病人的事要按时办,都让我们看到病患对于医生的信任,医生的辛苦而同时因病人康复而带来的满足和快乐。联系到平日里公公对待患者的态度,我更加理解他,也更加钦佩他了。公公当了几十年的医生,为人和善,擅长妇科和儿科。在县城开诊所的时候,经常有老家的人来找他看病,是因为在公公这里看病总是花很少的钱就能治好病。县城离农村近,所以好多病患都是在中午、晚上休息、不工作的时候骑着车去看病的,每次都是要在公公准备吃饭或休息的时候来了病患。公公从不磨蹭,扔下饭碗马上开始诊断。对于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来说,这个年纪再加班加点的干,体力上还是有些吃不消。但是真的如郎医生所说,医生的工作是辛苦并快乐着。公公也一样,看着他们满意而归、病痛减轻,自己也开心的不行。中西医相比,公公更擅长中医。中药虽说见效慢,但副作用小,花费也少,很多时候大家愿意用中药去调理,所以公公在中医方面名气不小。但凡来找他拿中药的人都是抱着十足的信任来的,而公公也没有让他们失望。经常会有小孩家长因为孩子长湿疹药膏不管用来找他,他也是开几贴草药让回家煮水洗澡,隔天一问便减轻很多;之前有人得了阑尾炎也是不肯做手术,后来公公给开的几贴中药,一周之后便痊愈。毕竟县城的消费水平有限,所以花费少,能治病,成为病患对他的最高称赞,他和病患之间也形成了特别和谐的关系。所以逢年过节总有人来看望他,一问才知道都是之前的病患来登门道谢。公公和病患之间这种还算和谐的关系确实让家人也觉得很欣慰。毕竟现在的社会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很多问题,医生的辛苦是可能并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很多时候站在医学的角度为患者考虑可能患者无法理解这种做法,加之受各种影响在观念上形成偏差以及医生水平层次不齐的缘故,导致现在医患矛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书中郎医生在那篇《医生与病人》,讲到了医生和和患者之间都应有四个敬畏之情:敬畏生命、敬畏病人、敬畏医学、敬畏自然,从而双方互相感到平等、互相给予信任并心存感激。这句话真的说得非常好,所有的医生和病患都应该这样。每一个医生都有自己的故事,那是付出、平凡、惊心与妙手回春的各种演绎,那也是他们对于职业的敬畏、对病患的关怀。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医生都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因为他解除病痛,因为他救死扶伤,更因为他们是病患最值得信赖的人。


 一个医生的故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