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拯救我们

出版日期:2015-9
ISBN:9787544277208
作者:(法) 夏尔·佩潘
页数:168页

作者简介

《当美拯救我们:星期二的哲学课》内容简介:是法国新锐哲学家夏尔•佩潘围绕“美”这个主题所撰写的一本旨在激发读者追求“生活之美”的哲学主题书。本书缘起于作者主持的“周二哲学研讨会”。在四年时间里,通过围绕“美与决定,美的决定”这一问题的讨论,作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思考。著名的时尚杂志《Vogue》将该书出现的价值视为是“赋予了美全新的意义”,因为在作者的视角中,“美被当作了一种个人品位和幸福的表达方式”。
选择提拉米苏,是否就意味着放弃了减肥?一个老实人为什么会喜欢黑帮片?一幅举世闻名、众人称赞的油画又为何无法触动我?我们有太多需要选择的时刻,那些非此即彼的选项,每次都在拷问内心,让我们恐惧未来,怀疑自己,在现实面前不知所措。这一次,放下对自己的怀疑,让美的愉悦指引我们直面自己平常害怕的东西,直面神秘,直面自我的黑暗面。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隐约看到和谐/9
第二章 活在意义里/39
第三章 升华力比多/81
第四章 拥抱神秘/123
致谢/155

内容概要

夏尔•佩潘(Charles Pépin)
生于1973年,法国哲学家和作家。
主要作品包括:《当美拯救我们:星期二的哲学课》、《坐在长沙发上的哲学家们》、《这不是一本哲学教科书》以及与于勒合著的畅销漫画《圣贤们的星球》。


 当美拯救我们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过:“美将拯救世界。”夏尔•佩潘,这位出生于1973年的年轻的法国哲学家,则干脆将他的著作命名为《当美拯救我们》。美将如何拯救我们?夏尔在本书开篇描述了几个故事。其中有一则,叙述一个喜欢勾搭美女的浪荡子,如何在街头对一位端庄正派的女子一见倾心。这样的故事或许有点俗套,但从遥远的传说到现时的文学影视,从来不乏这样的形象,就像汉乐府歌咏的罗敷之于使君,夏尔说自己笔下的这位美女,“如果她的身影有能力阻止浪荡子的靠近,在某种程度上,难道这不意味着美存在的某种意义吗?”美人之美,常令人遐思,引人吟诵。其中描绘最好的,我以为是以下两例。一说汉朝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另一说海伦,荷马借着老兵之口赞叹:“好一位标致的美人!难怪,为了她,特洛伊人和胫甲坚固的阿开亚人经年奋战,含辛茹苦——谁能责备他们呢?她的长相就像不死的女神,简直像极了!”我们无法得知李夫人和海伦的形容相貌,然而诗人的妙语却分明让我们震撼于美的巨大力量,这是美人的美,也是艺术的美,这种美投映进我们的心灵,使得我们的想象波动起伏,更会对美女的命运生出同情心,我们就会像一面镜子,像托尔斯泰那样,照见了一个世界,丰富了自己,也丰富了文化。即便是无生命无情感的事物,在审美的特定视角中,我们会觉得“海棠带醉”、“杨柳伤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微尘中能否见出大千,全在于我们对美的存在的发现。夏尔借助康德、黑格尔和弗洛伊德的理论试图抓住美的神秘之处。美从何处而来?夏尔分析拉斐尔的名画《福利尼奥的圣母》,分析加缪的小说《局外人》,分析卢•里德的音乐专辑《魔法与失去》。夏尔充满诗意和美感地娓娓诉说着,客观存在的事物,如何瞬间激发主体的审美情趣,如一道光亮撕开失落的、灰蒙蒙的心翳。这是近代美学中重要的“移情说”。究竟是幡动抑或心动?主观与客观是不能割裂开来的。面对同一朵花,我看它觉得它凝眸带泪,你看它觉得它含春笑浓,而在一个慧心觉悟的哲人眼里,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一朵渺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引起不能用泪表现出来的那么深的思想。”一朵花如此,一切事物概莫如此。当我们为了美深深感动,夏尔提醒我们,要注意美的危险性。正如我前文所谈及的海伦的美的毁灭性力量,美固然可以澄澈净化人的心灵,而它有时也会予人以歪曲的偏执的追求。夏尔谈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阿尔诺•布莱克的雕塑盛行,阿尔贝特•施佩尔设计的建筑林立,瓦格纳激昂的乐曲宣扬着男性气概、统治意图与武力侵略,纳粹美学的流行改变了德国人的思想意识,一场人类历史上的大灾难埋下了祸端。我想起电影《红樱桃》里的德国军官以人皮刺青为美,暴君尼禄因想看城市陷入火海的景象而下令火烧罗马,丛林土著部落以人头骷髅标识自身的英雄业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美”呢?夏尔说:“美让更好、更糟,变成他者或变成自己都成为了可能,这是美的危险之处,也是美的魔力所在。”尽管美有危险的一面,但因为它正陷入危险之中,我们更需要捍卫美。康德说:“美是主观的,但也是普遍的。”主观,说明美感的产生以主体的反馈为转移;普遍,是因为美如果能打动一个人,那毫无疑问它也可以打动其他的人。所以,美可以无标准、无概念,但好的、真的美,之所以能够被大多数人认可,它必然是建立在善的基础之上的。此谓“大美”!主要方向:历史、人文、社科、财经、科普、教育类书籍。喜爱具有知识深度、逻辑严谨、思维周密的书籍。出版社新书推介、报刊编辑约稿,请联系我。
  •     心中有美力量无限——读《当美拯救我们•星期二的哲学课》滁人也著名的时尚杂志《Vogue》将《当美拯救我们》一书出现的价值视为是“赋予了美全新的意义”。这让笔者很好奇:美还能拯救人们?该书能赋予美怎样的意义?哲学书籍,很多都是“高大上”,让人望而却步,但该书却没有让读者有这种感觉。该书的作者是法国哲学家和作家夏尔•佩潘,主要作品包括:《当美拯救我们:星期二的哲学课》、《坐在长沙发上的哲学家们》、《这不是一本哲学教科书》以及与于勒合著的畅销漫画《圣贤们的星球》。谈到这本《当美拯救我们》的创作经历,夏尔•佩潘是这样说的:“这本书的成书要归功于我主持的“周二哲学研讨会”以及参与其中的各位管理促进会的公司主管们。”“美为何吸引我们?”是夏尔•佩潘在周二哲学研讨会中曾经讨论的问题。四年的时间,作者和那些管理精英围绕“美与决定,决定之美”这样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积极地询问这些精英的做法、价值观,聆听他们的想法、意见,分享他们的审美情感和体验。该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那是真正地做足了背后的功夫。不必担心深奥难懂的哲学探讨会让读者“一个头三个大”。事实上,该书作为哲学著作,却一点儿也不呆板。且允许笔者带着大家重温一下开头:“让我们先来想象一个女人,她开着一辆小车被堵在了路上。她的背有些痛,似乎比前几天更严重了些……突然,前面那辆车一个急刹车,害得她差点追尾,她的背又痛了起来……就在这一刻,她都要哭了……突然,收音机的某个电台传来了米歇尔•贝吉的歌声,歌声立刻抓住了她。那感觉甚至无法用言语形容,歌声伴着钢琴的旋律流淌过她的全身,将她融化。那一刻,某种东西在她身体里凝聚,接着流向四肢百骸,之后是完全的宁静,“这真美”。……这个女人叫露西。是美,将她从放弃的边缘拯救回来。……”看看,有关美的力量问题,有关美的意义,就这样鲜活地开始了探讨。作者通过模拟各种情景,生动形象地告诉读者:每时每刻,美都在帮助我们,唤醒我们、拯救我们,它以乐观的方式抚慰我们,有时也以积极的方式令我们不安;每时每刻,美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更加开放,更加完满;每时每刻,美将我们的创伤治愈,它带给我们一句问候、一声抚慰、一片天空,使我们在病痛中得到慰藉,在现实中得到慰藉,也带给我们面对尖刻批评、面对自身缺点的勇气。的确,“美”很虚幻,不同的人眼中的美不一样,但又每时每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一个心中有“美”的人,的确能实现最好的自我救赎。
  •      文/十里红妆      每当遇到自己不敢直面的困难时,我便会闭上双眼去想象自己已然是个八九十岁的老人,因为人生中曾经放弃或逃避过无数困难而懊悔不已。当我进入到那个心态,我会对自己说:“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自己再年轻一次。”然后,我睁开眼睛,我已经再一次年轻。      曾经我试图去了解或者探究这种发生在我身上的感受或者体验,就如同每一次情绪低落时,我抬头仰望星空,长长久久的呆立放空,看到浩瀚的星河,想象历史的弹指一瞬,才发现围绕着自己的那些东西都是极其微不足道的,不值得自己黯然伤魂,而释然并平静的感受那种美。      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夜幕下咖啡馆中明亮的黄色光线,你感受那是生命的激烈或欲望的痛苦;被白雪覆盖的山峰,你认为那是纯洁的象征;不同山峰的背后的意味也许是生命中也有的一座高峰。或多或少,你赋予你所看见的事物一种感受或者情绪,他们会给你一种力量,或者自由,抑或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当美拯救我们》这本书里,他们被称为是美的力量。      在美里面,有种东西能让它与死亡抗衡,甚至比死亡更强大。这有危言耸听吗?我是带着这样的疑惑翻开这本书的。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会被寓意深刻的事物吸引,我们会思考诸如上帝、真理、自然的力量、生命的意义之类的问题。可是,我们真的在意答案吗?神秘而未知的东西总是让我们感到害怕,而美更多的总是带给我们有关神秘的美好体验,它总是让我们去感受世界上存在着不可解释,而我们也爱这不可解释。      不经意的一首歌,可能你并不懂他在唱什么,但你肯定,你同意他。你认同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上帝或者人类的见解,还是有关爱情或者友谊的观念。耳朵听到的东西有它的意义,这是在自己的审美情感深处触碰到的意义。它沿着一种奇怪的路径,从耳朵进入身体,然后迷住心灵。这是一种美的体验发生在身上的验证。      一幅画,一本书,或者在山间漫步,在城市里穿行,或者听导游讲解,创造遇见,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美,遇见美,感受美,去赋予自己新的生活状态及情绪波动,但是我们极少去产生一种认知:我们在被美拯救。      毫无疑问,我们需要美,因为它能让我们活在意义里,能够提高精神空间的容量,能够开启与价值相联的广阔领域。只是,我们很难去升华它。      这本书里,比较详细的阐述了几个问题,该如何学会观察美,使用美来洗涤我们的理性思考,净化我们的狭隘的理性主义,清除我们企图掌控美的欲望。      美不做任何解释,却升华了我们。因为每一次美的经历都唤回一个走失的天堂,也召唤一个允诺的天堂。每一次美都似乎“让世界回到了晨时的清新”。我们静静凝视,便可以感受,那是,上帝不在场时,我们依然能寻找到的天堂。      润物细无声,美的极致便是如此。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能引发人共鸣且通俗易懂的小书,很喜欢。
  •     只看懂了一点:作者说审美是对潜意识的释放和满足。
  •     学会拥抱那些我们可能无法解释的神秘,就单纯的享受美的那个过程便好。
  •     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最后一章,学期小论文即视感。
  •     翻译得好棒,原以为会晦涩但不仅没有还读得津津有味
  •     在Boston回来的飞机上读完了。那周看了好多Monet、Gogh、Hopper、Klimt、Vermeer、Brancusi等等的画和雕塑还有终于看到了Munch的Summer night's dream,在美术馆所经历的感动读书时又重温了一遍,以理性的方式。喜欢最后以神秘来结尾,尽管感觉其实并不需要为了与前文匹配而作太多补充。就像作者开头早以说过的,美并没有标准。在美面前 感受比理解更重要。
  •     不是特别系统,有些散乱。
  •     薄薄的一本,断断续续,花了些时间才读完。读的过程中,状态有睡前,等车,上地铁,饮红酒,迷糊瞌睡,还书前快速拉完。挺享受读着这本书,经历着这些状态,感官和神经融为一体,或者形容不了。打分看到标签里说是哲学浅水区,还真是,相对于刚开始接触哲学的自己挺浅显易懂,没有那么烧脑子。散文随笔,讲究的就是个闲散随便,额,我是这么理解的,所以,如果用结构和精炼来说,我认为还是过于冗长。作为第一块还没迈进大门的敲门石,恩,对自己而言还不能称为敲门砖。从中可深入开展的体系,能够大概了解其他哲学派系的一家之观点,也值。
  •     无法从专业角度评判。从美学普及角度来说,写得不够动人,有场景,没故事,我都不知道一般读者是否能坚持看康德、黑格尔和弗洛伊德等等。我一直期待能出现一本《苏菲的世界》的美学版,但是显然这本做不到。美学这东西到底有没有吸引更广泛读者的可能性呢?
  •     实体书封面值四星半,内容最多两星
  •     作者有趣而聪慧
  •     教学用,一般
  •     不管怎么说,美的东西就是有格局!
  •     读了一点 觉得非常懵圈.........好吧之后再尝试一下 觉得太散了很难看的下去 以后再也不要不看内容直接买书了...><
  •     玄之又玄。
  •     我们是为了美而活着
  •     西方美學,比較淺顯易懂。依章節順次講到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這本書的結尾是:我們需要美,需要美讓我們將神秘容納與掌心。
  •     直觉是最高级的运算
  •     也太像论文了。。
  •     新书,封皮做的美,所以……翻译并不晦涩,算是好读。但如果美实在就是体验都是平静就是拯救,那么所有这些理性的分析其实都是废话。我们只要把握机会欣赏它就好了。囧。当然人生有太多共性,在美面前我们有太多无需解释的东西,但我始终忍不住想提出的问题是,个体的差异性。美感体验里实在有太多东西都是私人化的,也许最终的被升华、被感染、甚至被恐吓、被征服都是类似的,但真正唤醒我们的是什么,我们是如何被塑造被引领被诱惑,这可能才对现实影响更大及更棘手的问题。
  •     喜欢作者朴实地从生活场景片段去谈论“美感”的实质是什么,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我们为何需要审美。很好的美学启蒙读物,读来轻松,愉悦,静下心来品读,也是一桩美的享受。
  •     Comprendre autre chose、Transfer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