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甲午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807416043
作者:雪珥
页数:216页

作者简介

《绝版甲午: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第一次详尽地披露了甲午战争期间一些不为人知的秘闻轶史和内幕故事,揭开了100年前在华日本间谍网的全部秘密,具体到某日某时,现场的人物、情景。这是一系列惊人的发现,足以成为一本“有学术价值的故事书”,他有望填补或加强某些国内空白。
作者旅居澳大利亚十多年,积累了大量的海外珍贵史料,为我们展示了历史的复杂、多样和精彩。他对史料的发掘令人如坐针毡、如鲠在喉,他的那些精辟、有时锋芒毕露的史论,也一次次地震撼了我们的耳膜,在传统纸媒和网络上掀起了讨论的热潮,也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刮目相看。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部分 谍战甲午:日本间谍潜伏记谁动了李鸿章的奶酪?“钓鱼”密码上海“间谍门”夹伤美国总统和尚也疯狂乱世孽缘:间谍与农夫“死也要面向东方”教授也当007“五百年一遇的伟人私营老板支撑谍报网上山下乡: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帝国的青春躁动“请在神社给我留个位”“大清全民都腐败”日军“恢复中华”?第二部分 帝国波涛:史海中的几艘船高升号:黄海上的三国演义操江号:故国不堪回首?重庆号:中国“刁民”抗日巴山号:压断大清最后一根脊梁盖尔人号:美国军火专家日本落网第三部分 帝国宿命:中日战争背后的博弈舆论动员:满清岂可称中华危机公关:炒作日军“文明之师”第四权力:媒体也是战斗力“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霞关外交,料亭政治”当“鬼使”遭遇“神差”反清复明的解放者有国才有家:大梦谁先觉?大清精英缘何内讧?“猪尾巴”找到了尊严日式“汉奸”伊藤博文利刃在手:杀敌还是白宫“海龟”大对决英国震撼提议:分割朝鲜,中日各半大清朝的抗日娘子军日军家书:鞠躬尽瘁征讨中国日本小村庄立碑纪念侵华后记主要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十多年来,雪珥在澳大利亚默默地收藏、研究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战争文物,积累了大量的珍贵史料,从另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示了历史的复杂、多样和精彩。  他第一次如此详尽地揭开了100年前在华日本间谍网的全部秘密,具体到某日某时,现场的人物、情景。这是一系列惊人的发现,足以成为一本“有学术价值的故事书”。  他有望填补或加强某些国内空白,比如直接导致甲午海战的高升号事件。雪珥可以说是第一个从国际法、国际关系角度系统分析此类事件的华人学者。  他改变着我们中很多人对中国近代史的观感。他对史料的发掘令人如坐针毡、如鲠在喉,他的那些精辟、有时锋芒毕露的史论,也一次次地震撼了我们的耳膜,在传统纸媒和网络上掀起了讨论的热潮,也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刮目相看。  《国家历史》杂志、《中国经营报》专栏作家,历史文物收藏家,海外学才海珥  独家揭秘100年前日本间谍潜伏内幕、多国演义真相、中日性格历史宿命  甲午并不如烟  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张鸣,书评家解玺璋,旅日作家萨苏着重推荐。

前言

  一艘“勇敢级”(Daring)驱逐舰就停在我的窗下,只要从电脑前一抬眼,就能看见它那灰色的舰身和4.5英寸的主炮。澳大利亚的“南十字星”国旗,在舰首旗杆上飘扬。  在悉尼上班的每一天,我都会无数次地从楼上俯视这艘军舰以及与它并肩停泊的一艘潜艇。南太平洋湛蓝的海水一漾一漾地,拍打着这些作为海事博物馆展品的退役舰艇。它们也如同家中的宠物那样,不时需要开到外海去遛遛,或到船坞去检修,每逢它们要移动的时候,我都会赶紧下楼,近距离地观察这些“海狼们”的动作,百看不厌。  很难想象,这个宁静而时尚的“情人港”(达令港,Darling Habor),曾经是抗日的第一线:入侵的日本潜艇惊扰了整个悉尼,当妇孺们被转移到蓝山(Blue Mountain)后,男人们便扛着枪炮,构筑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线,而第一道防线,就设在这美丽的海滨。  在澳大利亚这个远离世界其他地区的孤独大陆上,二战时为防御日本入侵而修建的工事,几乎是唯一能找到的与战争直接有关的遗迹,尽管日本“皇军”的铁蹄一步也没踏上这块国土。  每次当我走过那艘满载时排水量也才3888吨的驱逐舰,总会想起比它年长一个甲子的定远舰和镇远舰。那两艘威力巨大得令世界侧目的中国主力舰,排水量为7000吨,主炮口径为12英寸。如果与它们并列,眼前这艘澳洲军舰,将会显得侏儒一般矮小。但是,曾经威震一方的定远和镇远舰如今又在何处呢?  日本人在这个城市依然顽强地展现着他们的巨大影响力,当然不再依靠枪炮,也不依靠人多势众。著名的纪伊国屋书店,就在古老的“维多利亚女王大厦”(QVB)左近开设了澳洲分店,不动声色地向澳洲“输出日本”。

内容概要

雪珥,澳大利亚籍华人,职业商人,非职业历史拾荒者。一直致力于收藏与晚清有关的海外文物,通过挖掘海外史料,运用国际关系理论,以国际化的崭新视角、跨学科的宽阔思维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不仅注重历史的实证研究,更重视思想的理性和宽容,以及历史研究成果的大众传播。主要著作有 《绝版甲午:从海外史料揭秘清日战争》《国运1909:清帝国的改革突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绝版恭亲王》(文汇出版社 2011)《辛亥计划外革命:1911年的民生与民声》(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1)《李鸿章政改笔记》(线装书局 2013) 《大东亚的沉没》(三联书店 2014)等。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谍战甲午:日本间谍潜伏记  谁动了李鸿章的奶酪?  1894 年9月8日,正当中日两国在朝鲜惨烈激战时,一颗"炸弹"却在紫禁城里引起轩然大波:江南道监察御史张仲炘弹劾正当前敌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罪名是骇人听闻的腐败、通敌。  在这篇《奏陈北洋情事请旨密查并请特派大臣督办天津团练折》中,向以敢言著称的张仲炘,指控李鸿章及其子李经方向日本人出售大米和煤炭,李经方甚至与日本王室攀亲,还在日本开了一家洋行。张仲炘承认这些都是风闻,"始闻之而诧,继而不能无疑,如果属真, 则自无怪乎纵容奸细、售买米煤之种种乖谬矣。"张仲炘说天津日本间谍被破获后,还查出地雷炸药八箱,但李鸿章却在审理后,不仅隐匿不报,而且私放间谍,并给银资行。  这一名上达天听的日本间谍就是石川伍一( 又名义仓告,1866-1894),日本国秋田县人氏,时年28 岁。在甲午战争中被捕的众多日本间谍中,石川伍一的影响力非常大,除了被中国官场作为政争武器外,他还牵涉到著名的高升号事件1894 和重庆号事件,与中日英和中日美两个三角关系都有瓜葛。  石川伍一是甲午战争史中最为著名的日本间谍之一,原因就是他被不少史学家认为是引爆战争的高升号事件的罪魁。  英国商船高升号被中国租用运兵,当时中日并未宣战,该船由英国船员驾驶,且飘扬着英国国旗,却在朝鲜海面被日本军舰打沉,千名中国士兵和欧洲船员罹难,震惊世界。据受雇于日本信义洋行的德国人透露:“有一倭人久住塘沽,此倭人才具甚大,华英德法言语俱能精通,看其与他人言论间……并随时用铅笔注载……爱仁、飞鲸,高升船载若干兵、若干饷、何人护送、赴何口岸,该倭人无不了彻于胸。”这位“才具甚大”的倭人就是石川伍一。  其实,也有研究质疑石川在高升号事件中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其实是天津电报局的电报生泄露了高升号的开航时间等情报,但这一说法缺乏直接证据,而且电报生其实并不掌握密码,而电讯本身日军完全可以监听截获,不英国画师所绘日本军舰击沉高升号图4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绝 版甲午需要收买内奸获得。  另有研究者认为,日本早已决定在海上攻击中国船只了,实际上在随机选择攻击目标,无须等待运输船的具体情报,遭遇战是必然的,但何舰遭遇何船,却是偶然的。时任日本外交大臣的陆奥宗光在发给驻中国兼朝鲜公使大鸟圭介的电令中,表示:"今有施行断然处置之必要。故阁下务须注意,可择一不受世上非难之某种口实,以之开始实际运动。" 并在口讯中明确表示:"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急务,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 根据相关史料分析,当时拦截高升号的东乡平八郎,并不知道这是运兵船,至少其并没有一个根据谍报伏击高升号的计划,否则,高升号之前的爱仁与飞鲸两艘同样运兵的商船亦不会平安到达了。  石川伍一是秋田县人,幼读私塾,入标榜"兴亚主义"的兴亚学校专攻中文。1884 年18 岁时来华,在海军大尉曾根俊虎带领下精研汉语,随后加入设在汉口的日本间谍机构乐善堂。  他曾受命与另一间谍松田满雄到中国西南地区调查。松田满雄是熊本县人,他后来在战争中充当翻译,战后还参与了盛宣怀大冶铁矿的合作事宜。他们两人的任务,一是调查全川情况,二是了解川南的苗族,三是调查西藏的牧场。他们以成都为中心,足迹遍及全蜀,直达西藏边界,其间历经艰险,遭到当地土著的包围和攻击,并被官府怀疑是奸细甚至曾一度入狱,多亏石川能说流利的汉语而得以逃脱。  他当时设想到西藏经营牧场,为乐善堂筹集经费,甚至希望能仿效三国故事,割据四川,另立一国。石川等人撰写的西南报告,庞然巨册,并附以十分精密的地图,被日本军事当局当作极为珍贵的资料保存。  此后,石川到天津担任日本武官关文炳的助手,到蒙古、西安、洛阳等地刺探军情。在关文炳死后,他又配合其继任者井上敏夫,测量黄海的重要军港及航道的水文,为日后日军入侵提供了重要情报。  在天津期间,他以紫竹林松昌洋行职员的身份为掩护,成功收买了天津军械局的书办刘棻(又称刘树棻、刘五等),获得大量第一手军事情报。石川的暴露,则牵涉到另一外交纠纷重庆号事件。重庆号是一艘英国客轮,往返于天津和上海之间,高升号惨案发生不久,天津当地民众冒充清军搜查并痛殴了搭乘重庆号撤离的日本领事馆人员及其家属,意外地搜获日本间谍泷川具和发给天津领事馆武官的密信,获悉了潜伏日谍石川的动态。日本外交人员及侨民均在开战后撤离天津,只石川伍一及钟崎三郎两人受命潜伏,但因美国领事坚决反对其留在租界内,石川遂搬到刘棻家,而钟崎则转往关外,并在那里被捕。  石川在搬进刘棻家的次日(1894年8月4日)清晨,就被天津城守营拿获,当日,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即向李鸿章汇报此事。在初审中,石川口风很紧,坚不承认自己的间谍身份。  而受托分别为中日两国护侨的美国,则开始积极干预此案,婉转希望"如遇有日本人改装在内地作奸细者,即将其解交就近海口逐其回国,使之不得与内地华民交接,于中国防泄军机似亦为无碍,且此办法,已足为惩其作奸细之罪"。美国的逾情之请,被中国政府拒绝,总理衙门表示将根据国际公法,处死战时间谍。  石川被捕后第十天(8月13日),上海法租界又破获楠内有次郎、福原6 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绝 版甲午林平间谍案,两人随即被租界当局送交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庇护。六天后(8月19日),藤岛武彦、高见武夫在浙江被捕。此三案因美国插手而相互关联,其中最早且危害最大的石川一案,成为关键焦点,关联到另两案的处理思路。美国插手的三个案件,石川的情节并不复杂,却牵扯更深。除了中美关系外,还卷入了朝廷内部的###。反对李鸿章的一派,拼命想利用此事,连章弹片,指责或影射李鸿章等。而李鸿章也确有难言之隐,因泄密的军械局,其总办正是李鸿章外甥张士珩。  张士珩的母亲是李鸿章的长妹。这张士珩其实还算是一位能吏,在他任内,每得一件新式军械,必考辨其形质、度数,穷幽洞微。他一生都在从事军火生产,自己也成了一名军火专家。但因为是李鸿章的外甥,成为李鸿章政敌们的主要突破口之一,仕途上颇有蹉跎。  在沉默了十二天后,李鸿章于8月15日向总理衙门正式报告石川一案,但称仍在审讯中。  至此,石川一案已经与前线军情、中美外交及中国内政瓜蔓相连,日本人也知道其已无生望。在华间谍首脑宗方小太郎感叹道:"潜伏于天津之石川清末天津法租界码头,左上建筑为天津海关。终死于豚奴之毒刃,亦不失为一世之快男儿也。足以愧死肉食苟安之惰夫矣。予望其从容就死,示奴辈以神州男儿之真面目。"  石川伍一案件迅速引起光绪皇帝的亲自关注。8月28日,军机处转达谕旨,要求李鸿章彻查此案。次日,美国外交机构直接插手,其驻天津领事根据驻华公使田贝指令,发函李鸿章,要求将石川释放回日本,理由是"日本声称此人并非间谍"。  李鸿章命津海关道盛宣怀与美方交涉。盛宣怀在发给美国领事的回函中,对美国的要求进行了有理有据有节的严词驳斥:"本道查《中日修好条规》载明,两国商民,均不准改换衣冠。是两国和好,尚然有此禁例。现在两国失和,忽然改装易服,潜匿民家,四出窥探,其意何居? 况日本领事出口之后,日本人之在中国口岸者,已由贵国兼理。该犯石川尽可安寓租界洋行,何以假冒华人,私至城内居住?……至该犯被获之时,形迹可疑之处,不一而足,其为间谍无疑。……石川一犯自应由中国官密访确情,彻底根究,未便遽行开释。"9月1日,光绪皇帝再度就石川一案向李鸿章发出密谕,要求他"严行审讯,如究出探听军情等确据,即行正法……不得稍涉宽纵"。  朝廷坚定了彻查此案的决心,天津的办案取得了明显进展。9月17日,李鸿章向总理衙门提交了结案报告:"前获倭人石川伍一,饬县屡讯,供词狡展。须将间隙确证予以死罪,始无碍在倭华民。八月初四日(9月3日),饬津海关道盛宣怀严密根究,传到崔姓等,曾在倭武员处服役。人证确凿,即提石川伍一,与已革书吏刘棻质讯,无可狡辩,始均供认:前驻津之倭海军武员井上敏夫等曾嘱石川伍一转托刘棻,私抄中国海军炮兵数清单,给过谢礼。宣战后,倭员回国,留探军情,改装华服,以七月初四日(8月4日)潜行至刘棻家藏匿,当日即被军械局会同官弁获住等语。严讯王大,并无知情同谋。初九日(9月8日),奉电旨,复审石川伍一等,供均如前。……石川伍一拟按公法,用枪毙击毙;刘棻即行正法。"9月20日,石川伍一及刘棻在天津被处决,轰动全国,报章均有报道。《字林沪报》报道称观者如潮,行刑后"但闻一片声叫好不绝"。当日,李鸿章将该案所有案卷包括两人的供词等呈交总理衙门。10月8日及27日,美国干预的另两起日本间谍案的主犯,也分别在南京和杭州被处决。  在甲午战争期间被捕的所有日本间谍中,最先被处决的石川伍一是唯一执行枪决的,其余均被斩首,或许这与李鸿章希望给美国留点面子有关。美国朝野对中国"酷刑逼供"和"残忍处决"日本间谍广泛表示不满。但当时外界谣传石川伍一被处最残酷的凌迟,宗方日记中记载道:"被拘禁于天津之同志石川伍一于九月二十日在天津城西门外被处磔刑,军械局之刘某亦同时被斩首云。不堪痛恨惋惜之至!"与石川相关的高升号事件,折腾十年后以中国赔偿船费而告终;另一重庆号事件,由大沽炮台以二十一响礼炮的最隆重军礼向重庆号道歉而结束;美国国会则因政府在间谍案处理过程中对中国的"过分软弱",而险些启动弹劾案。  至于御史因此案借题发挥,指控李鸿章腐败通敌一事,在弹章上奏的次日,军机处便拿出了处理意见,除了需对张士珩涉嫌采办军械时以劣充好查证外,其余各项指控,"皆系影响之词,暧昧之事,碍难查办"。 张士珩最后以玩忽防务而被革职。李鸿章后来激烈指责"言官制度最足坏事":"当此等艰难盘错之际,动辄得咎,当事者本不敢轻言建树,但责任所在,势不能安坐待毙。苦心孤诣,始寻得一条线路,稍有几分希望,千盘百折,甫将集事,言者乃认为得间,则群起而讧之。朝廷以言路所在,有不能不示加容纳。往往半途中梗,势必至于一事不办而后已。大臣皆安位取容,苟求无事,国家前途,宁复有进步之可冀?"  石川伍一若知晓他的案件居然引发如此剧烈反响,不知会做何感想?

图书封面


 绝版甲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绝版甲午》从不同的历史视角为我们展示了百余年前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作者雪珥通过对其多年来在海外搜集的历史史料整理和编辑,真实重现了许多的历史细节,让读者对于中日之间的历史纠葛,有了新的认识。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作者一直在试图向读者传达这样一个信号——“战争从来就不只是枪炮的征战,也是笔杆子的对抗。甲午战争不仅仅是一场‘武斗’,也是一场‘文攻’。”并通过其收藏的大量日本战时浮世绘来揭示日本是如何一步步矮化清国形象,进而达到为自己国家形象升级公关的目的。这就是舆论,这就是话语权。当一场较量即将开始的时候,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正义”天平的重要砝码。日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即将发动的战争积极准备着,然而这些仅仅是冰山的一角。甲午战争开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以民间的形式向中国派遣了许多能力卓著的谍报人员,他们以各种身份伪装自己,商人、僧侣、学徒甚至乞丐,都是他们的常用身份。以此来打探中国的经济、军事、政治等绝密情报,并源源不断的发回日本。以至于甲午战争开始时日本所掌握中国的情报比清政府要详细真实的多。在一场看似势均力敌的战争开始时,日本早已拥有了必胜的把握……历史是件神奇的东西,神奇之处就在于它总是不断重演着过去。今日的中国正快步前行在复兴的大路上,与邻国日本的新一轮竞争在所难免,中国有没有把握在下一场较量中取得胜利?一切犹未可知。快速发展的中国应当不断地回顾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百年前清国的失败,放之于今天依然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假如真有必要的话,最好尽早准备,丛林法则之下的游戏规则,已然容不得我们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才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     作者通过谍战、外交争端、以及全方位的中日对决,展现给当今中国人一幅惊奇的画面:——日本全民动员VS中国的缺乏国家观念,日本间谍潜伏大清国十年,竟然是民营企业出资支撑间谍网。——日本熟练利用国际规则征得西方同情VS中国外交自说自话——日本靖国神社膜拜死难军人VS中国人对英烈的选择性遗忘。。。。。这本书带给我们不仅是珍贵的海外史料,更重要的是引发我们对于近代史上大事件的深入思考,重新认识。
  •     在这本书里,序言是最好的一篇不为人知的史料勾勒出两个东方民族的恩怨没有浅薄的仇恨,更多的是深层的探究和自省那些过去的人和事总是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在这个镜子面前依旧看到百年前的摸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似乎一切照旧,这是读完本书后的最大感慨。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这本书最多是一本小说性的散笔。在历史史观的研究方面没有很多的新意,其用意还是没有摆脱过去某些历史观的片面局限中。在个人看来,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观,如果不能反省到自卑感作祟的某种民族性情结,那很难有更好的进步。
  •     宿醉头昏,偶然间拿起桌边这本书,不觉一口气读完。之前,近现代史我是不愿去读的,每次读的时候都是内心愤愤不已,总觉痛心疾首,仿佛受迫害一般。而这本书读起来却让我很平静,也许是因为不再是个小小愤青,不过这本书浮光掠影,从谍战等独特视角娓娓而叙,着实令人掩卷长思。叙而作,如谈话般侃侃而谈是我对雪珥的笔锋的感觉。
  •     书的最后两页,用很小的字体列举着参考资料,林林总总,让我更深切体会到这本不厚的书在学术上的分量。本书作者雪珥的视角远远广于、高度远远高于同时代的其他作者,真正从世界史的角度观察甲午,而没有使用我们已经习惯了那种论调。看罢书,觉得三观毁了,侵略者不再是百分百的非正义,倒是有些帮汉族人恢复中华有模有样;间谍不可憎,甚至每一个有些有肉的间谍都值得中华民族的景仰;战败的北洋军阀为了朝鲜的内务搭上了自己的精兵不说,还通过马关条约失去了台湾,但他们不可气也不可恨,尤其李鸿章——十分可敬。三观来回毁这么几次,人就不受惑了。另,雪珥不仅是找资料的行家,同时史论也很优秀,虽然作品略显野路子,但是却是个真正的史家。2013年11月读,借于首都图书馆。
  •     甲午杂谈
  •     从几个历史上不引人注目的角度再次回顾那一百多年的战争,可以发现那时的中日差距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而是全方面的。那次战争我们输的不冤。
  •     日本人为了打赢战争果然做了严密的准备,海外史料颇有新意,3.5⭐
  •     间谍也是敌国的忠臣
  •     间谍部分及一些日本史料发掘很不错。但是书名误人,其实只是《大东亚的沉没》的扩充版。平壤黄海辽东威海大小战役,统统没有或一笔带过。想看甲午全景的,请绕道。
  •     拒绝对近代历史进行选择性记忆的有益尝试
  •     3.5/5,切入点不错,较多涉及于谍报和外交,而非甲午全景。观点其实和雪珥以前的书还是一以贯之的,初看惊艳,看多了总觉得有种定式挥之不去,不过鉴于其观点其实和我挺接近的,倒还算对胃口。资料整理算是用心,如果从学术的角度而言,论述内容中不少细处的考证依旧没有注出原始资料出处,算是硬伤。而且有些地方认真推究的话其实并不严谨。
  •     对作者观点感兴趣
  •     “日本比中国更了解中国”
  •     观点比较新颖
  •     牵强之作
  •     读完之后,感各国间政治斗争之复杂,皆为利益所系;感中国民族意识、国家意识之薄弱,国家衰弱,主权沦丧之情有可原;感外交必需国家力量支撑,不可抱有任何幻想,对敌国亦不可抱幻想;感日本为侵略之事殚精竭虑,国民为国民为国家之利益齐心协力,前仆后继,我辈诚不可不深思……
  •     好书,令人震惊,找时候细评!
  •     推荐抵制日货、逞勇斗狠的愤青们读此书。
  •     100多年前的大清国,还是天朝,100多年后的共和国,还是天朝……
  •     谍战甲午:石川伍一、楠内有次郎、福原林平、藤岛武彦、高见吾夫、山崎羔三郎、钟崎三郎、藤崎秀、向野坚一、荒尾精、岸田吟香、宗方小太郎……这些年轻的间谍们饱读诗书,带着必死的决心来到中国,要么留辫子要么剃头装和尚,在乐善堂和日清贸易研究所的掩蔽下勘测中国的一切有用情报,功不可没。当然除了间谍本身之外,书本身也慨叹了很多,令人唏嘘
  •     书内容还可以,但很多细枝末节的考证没有标注释恐怕不好。其实本质是学术的,却非被包装成该死的畅销书,读的时候感觉很不好。
  •     有料,但是啰嗦了,前半部翻来覆去基本说了两遍,后面倒是在史料基础上有自己全局性的见解,还是改为推荐。
  •     书四星,另一星为作者能从对方的角度来解读历史,这是国人所欠缺的但却是自强道路上所应有的。
  •     感叹啊,看日本在甲午之前各个方面的精细准备,想不胜都难。而中国,直到现在,余甲午之前还是没啥两样。
  •     日本人将他们的英雄供奉于靖国神社,即使冒天下之骂名也在所不惜时,偌大的中国,能为抗日英雄鲜花默哀之所在,尚余几何?神州万里,如果我们想找个给英雄下跪的地方,我们自己的靖国神社又在哪里呢?
  •     到底是团结中国而反对白种人,还是吞并了中国去对抗白种人,首先要做的都是征服落后的中国。日本间谍在大陆认真耕耘,一丝不苟,视死如归。因为正好讲到工业化的种种问题,对这一段的感触尤其深
  •     过于偏重间谍,较之《绝版恭亲王》,稍显失望!只是开篇的序言还算有深度。
  •     少些文人气息就好了
  •     历史总是个仁者见仁的东西
  •     似乎值得一看
  •     从谍战,外交,媒体,民族国家的形成等侧面剖析了甲午大清必败的原因。
  •     耳目一新的研究
  •     书不错,送货还算快!
  •     副标题叫“ 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但仅仅在末页开列了清单,完全不知道哪些史料对应的哪些部分,也就没什么大的价值,所以这些故事只能泛泛的归档到八卦记忆区了。
  •     一聲歎息
  •     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就像一对怨侣。有感情,也有仇恨。
  •     东西很好,性价比高。
  •     为海外学者加一星.....
  •     总体还好,提供了很多外国的记录,但是有些地方有些不够严谨
  •     战舰沉没一百多年。好多事情值得我们反思。中日之间,说不定还得兵戎相见。
  •     推荐啊,这本书写的很好!
  •     还凑合。钓鱼密码一段挺有意思。2011.6.30
  •     要打倒它,就要先了解它,一味盲目仇视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     简单入门,深刻学习。
  •     于甲午战争正式宣战120周年
  •     甲午战争的深刻写照,探究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     也许是取材的视角的特殊性,感觉比较适合饭后的时间来看。
  •     犹豫了一下,还是打了5星。夹叙夹议虽然有点过,但写史拼的是史料,本书在史料方面确实他人无法企及。日本在华谍战和几艘船的历史,让人看得瞠目结舌。掩卷之后再次感觉,日本人太可怕了
  •     诚如作者所说非专业是幸运的。
  •     纪伊国屋阅毕第二书。视角独特,不谈战争本身及清廷北洋诸事,专注于战前几起牵涉多方的外交纠纷及日方精细的谍报工作。结论依旧是日本的强大和清廷的荒诞。
  •     书本身还是不错的,但与作者的另一本书《国运1909》重复实在太多。
  •     颇有些新鲜的材料
  •     今天是黄海海战邓世昌等英勇捐躯120周年,这是两个甲子以前那场战争的标志性事件。站在又一个甲午年回望历史,才明白历史远不是那么简单。雪珥在书中最为感慨的事,大概是呼应了几十年前鲁迅先生对日本人的评价。甲午年之败,虽有不少偶然(这也是为相关史料所证明了的),但就其“势”而言,却仿佛无可遁逃。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在作者那令人振聋发聩的序言。一直以来没有消停过的民族主义思潮(情结)倾向于简单粗暴地推卸一切责任给外邦族人,却极少从近邻身上学得中国人最缺乏的“认真”品质改进自身。总之,对甲午战争教科书式叙述已然习惯的人,会从这本书里受到启迪。
  •     无论任何环境 场景 地点日本人永远是隐忍勤奋进取的形象
  •     : K256.306/1111
  •     侧重于国关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