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章节试读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32713059
作者:[法] 普鲁斯特
页数:179页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65页



[书中的景物]
由于作者的选词遣句,由于我在思想上对作者的描述像对一种启示那样地虔信,书中的景物仿佛就是大自然本身的一个真实可信部分,值得细细玩味、深深探究。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34页 - 贡布雷

我觉得凯尔特人的信仰很合理。他们相信,我们的亲人死去之后灵魂会被拘禁在一些下等物种的躯壳内;例如一头野兽,一株草木,或一件无生物,将成为他们灵魂的归宿,我们确实以为他们已死,直到有一天——不少人碰不到这一天——我们赶巧经过某一棵树,而树里偏偏拘禁着他们的灵魂。于是灵魂颤动起来,呼唤我们,我们倘若听出他们的叫唤,禁术也就随之破解。他们的灵魂得以解脱,他们战胜了死亡,又回来同我们一起生活。
往事也一样。我们想方设法追忆,总是枉费心机,绞尽脑汁都无济于事。它藏在脑海之外,非智力所能及;它隐蔽在某件我们意想不到的物体之中(藏匿在那件物体所给予我们的感觉之中),而那件东西在我们死亡之前能否遇到,则全凭偶然,说不定我们死都碰不到。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74页


[才华]
他们提到贝戈特,同斯万一样,也说:“这人优雅而聪明,很有特点,有自己的一套叙事方法,有点过于讲究,但亲切宜人。看到他写的东西,不必看作者的署名,便能马上认出是他的作品。”但是谁也不会进而说:“这是位伟大的作家,才华横溢。”他们甚至不会说他有才气。他们之所以不这么说,是因为他们心中无数。一位新作家的外观,明明同我们包罗万象的观念中标上“大才子”称号的模式完全吻合,我们却总是迟迟认不出来。恰恰是因为他的那幅面貌是新的,我们才觉察不到他同我们心目中的“才华”完全相符。我们宁可说他独创、新颖、精致、豪放;最终有一天,我们才认识到这一切恰恰就是才华。
——这一段也可以视为普鲁斯特的夫子自道。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25页

一直没看完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40页


[从窗口往街上看]
她从早到晚就像波斯王公批阅史册那样地研读贡布雷街头的日常要事,说它日常,其实风味之古老胜似远古史册。

[睡衣下的脊骨]
在早晨那个时候,她额前的假发还没有梳理,脊骨象荆冠上的芒刺鼓出睡衣,又像是一串诵经用的念珠。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1页

In Search of Lost Time 读书笔记之一
那个页码是乱写的,从以前的笔记本上找到的笔记~
2010-03-26 23:25:03
今天,我发现了一本好书《追寻逝去的时光》(In Search of Lost Time),只读了5页,就决定回来写读书笔记,而且要一直写下去,写很长很长的,为自己而写。(呵呵,最近写的东西都是为了工作)
追寻逝去的时光
马赛尔·普鲁斯特著 法 周克希 译
第一卷 去斯万家那边
译序
“普鲁斯特的一大贡献,在于他出示给人们一种回忆过去的方式,那就是不由自主的回忆。”
“只有不由自主的回忆,才能通过当时的感觉与某种记忆之间的偶合(无意识联想),使我们的过去存活于我们现在感受到的事物中”。
“普鲁斯特要告诉我们的是,逝去的时光,或者说失去的时间,就是这样寻找回来的,而它一旦被找了回来,也就被我们战胜了,因为属于过去的实际时间,已经转化成了心理时间,作家正是在此刻,才感到自己征服了永恒。任何事物只有以其永恒的面貌,以及艺术的面貌,才能被真正领悟和保存:这就是《追寻逝去的时光》的写作主旨。而在普鲁斯特看来,这种偶合是可遇而不可求得的,因而‘一旦那一切是经过有意识的观察而得到的,诗意的再现就全部丧失了’”。
译者周克希在译序中引用了普鲁斯特在《驳圣伯夫》中的一段文字,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经历。
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为了户口,为了重点班,为了成绩,为了未来而拼搏;忘记时间,忘记一切。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有点高的物价,我一度觉得无助,虽然父母的收入还算丰厚,可是装修、新置家具、各种家电、每月的房贷、居家所用等等一切还是搞的我们疲惫不堪。然而最痛苦的不是物质上的不适应,而是精神上的孤寂。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我在图书馆借到一本《丘吉尔传》,回到宿舍摊在膝头慢慢读,在那个有点冷的冬季的下午,我蜷在被子里,边读边笑。恍然间,我嗅到了紫丁香的香气,记忆一下回到童年。我恍惚有成为了那个在丁香树读童话的小女孩,那个蹲在小板凳上看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小呆瓜,一时间我幸福的有点想哭。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45页


[彩绘玻璃]
有一面彩绘玻璃窗,从上到下只被一个人物形象所占满,那人的模样跟纸牌上的大王相似;他就在上面顶天立地地站着,教堂的拱顶成了他的华盖。……其中有一面窗像长条的棋盘,由百十块长方形的小玻璃拼成,主调是蓝色的,像当年供查理六世用来解闷的一幅大纸牌。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12页

heihhtsa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2页

In Search of Lost Time 读书笔记之二
2010-03-26 23:26:21
那个页码是乱写的,从以前的笔记本上找到的笔记~
今天读到这样一段:
“普鲁斯特自小患有哮喘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愈来愈严重。从三十五岁起,他已无法向正常人那样生活,由于备受哮喘和失眠的折磨,他杜绝了一切社交活动,几乎足不出户的过着自我幽禁的生活。为了避免声音的干扰,房间的墙壁全都加上了软木贴面;为了避免植物气味对气管的刺激,窗户从早到晚关得严严实实。《追寻逝去的时光》正是普鲁斯特在生命的最后十五年,在这种常人几乎无法想象的境况中写成的。‘幸福的岁月是失去的岁月,人们期待着痛苦以便工作。’普鲁斯特的这句话,有一种悲壮的美。”
幸福的岁月是失去的岁月!这是人身为人的悲哀。人可以没有金钱、没有地位、甚至没有幸福,但是人不能没有希望。如果剩下的只是痛苦,日子还怎么过?然而对普鲁斯特来说,幸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只能通过“不由自主地回忆”来重温幸福的时光。因为”我们一生中有许多时间,很可能就此永远不复再现。”这种感受如此真实,如此深刻,却也如此忧伤。因此作者才拥有着极为细腻的感觉器官,从琐事中亦能体会出人生的幸福,这是精神对物质的最大胜利。作者在现实中是那样地无助,在精神世界又是那样强大!这是幸福的悖论还是人生的悖论?!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87页


[月光]
月光像建筑师于贝·罗贝那样,给每家花园里点缀上白石台阶、喷水池和半掩的栅门,但是它偏偏把电报局大楼吞噬掉了,只给它留下一根拦腰截断的柱子,亏得柱子上还保存下了不朽遗迹的壮美。

[树香]
椴树的芳香仿佛是一种只有付出劳而无当的代价才能得到的报偿。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47页


[古老的建筑]
这座建筑可以说占据了四维空间——第四维就是时间,它像一艘船扬帆在世纪的长河中航行,驶过一柱又一柱,一厅又一厅,它所赢得、所超越的似乎不仅仅是多少公尺,而是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它是胜利者。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8页 - 序

古典哲学假定“有一种不变的信仰犹如精神的雕像形成我们的人格”,这座雕像在外部世界的冲击下坚定不动如磐石。但是普鲁特知道自我在时间的流程中逐渐解体。为期不远,总有一天那个原来爱过、痛苦过、参与过一场革命的人什么也不会留下。我们将在小说里看到斯万、奥黛特、希尔贝特、布洛克、拉谢尔、圣卢怎样逐一在感情和年龄的聚光灯下通过,呈现不同的颜色,就像舞女的白色衣裙在灯光下依次变成黄色、绿色或蓝色一样。沉溺在爱河中的自我不能想象,机娘以后,同一个自我一旦从爱情中解脱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而且可叹的是“房屋、街衢、道路和岁月一样转瞬即逝”。我们突然回到我们曾经喜爱的地方;我们绝不可能重睹它们,因为它们不是位于空间中,而是处在时间里,因为重游旧地的人不再是那个曾以为自己的人情装点那个地方的儿童或少年。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1页

等待,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50页

等我哪天失业了,可以静下心来慢慢看完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47页


[拱门]
……重重叠叠哥特式的、风姿绰约的拱门,一个挨一个地挡着,让外人一眼看不到楼梯,好比一群千娇百媚的大姐姐,笑吟吟地挡住了身后土里土气、哭哭啼啼、衣衫寒酸的小弟弟。

[拱顶]
……幽暗的拱顶下,天花板上鼓起一道道粗壮的筋脉,像一只巨大的蝙蝠张开的翼膜。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35页 - 贡布雷

我只觉得人生一世,荣辱得失都清淡如水,背时遭劫亦无甚大碍,所谓人生短促,不过是一场幻觉,那情形好比恋爱发生的作用,它以一种可贵的精神充实了我。也许这感觉并非来自外界,它本身就是我自己。我不再感到平庸、猥琐、凡俗。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5页


[刚睡醒]
记忆像从天而降的救星,把我从虚空中解救出来:起先我倒没有想到自己身在何处,只忆及我从前住过的地方,或是我可能在什么地方;如没有记忆助我一臂之力,我独自万万不能从冥冥中脱身。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48页


[教堂墙上的植物]
然后在教堂和非教堂之间,却有一道我的思想始终不能逾越的界限。尽管卢瓦索夫人的窗前有几棵倒挂金钟,习惯于不知趣地纵容耷拉着脑袋的树叶到处乱蹿,那上面的花朵开到一定时候,总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红得发紫的面孔贴到教堂阴沉的墙上去凉快凉快,我觉得倒挂金钟并不因此而沾上灵气;在花朵和它们所投靠的阴沉的墙面之间,我的肉眼虽看不到半点间隙,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却存在着一个不可逾越的深渊。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1页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49页



[吃冰淇淋]
……巧克力冰淇淋端了上来,那是弗朗索瓦丝别出心裁、精心制作的个人作品,就像一首短小、轻盈的应景诗,其中凝聚着作者的全部才智。谁要是拒绝品尝,说什么“我吃完了,不想吃了”,谁就立刻沦为“大老粗”之列,正等于艺术家送他一幅作品,明明价值在于作者的意图和作者的签名,他却只看重作品的重量和作品所用的材料。甚至在盘子里留下一滴残汁,也是不礼貌的表示,其程度相当于没有听完一首曲子,就当着作曲家的面站起来一样严重。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63页


[僧尼]
后来,我在实际生活中,曾多次有机会遇到过一些真正神圣的悲天悯人的化身,例如修道院里的僧尼。他们一般看来都兴致勃勃,讲究实惠,像忙忙碌碌的外科医生,既不动感情又果断利索,面对着人类的苦难,他们的脸上并无丝毫怜悯、同情的表示,也不怕去触及人们的痛处,那是一张张没有表情、令人生畏的脸,因真正的善良而变得格外崇高。

[百叶窗]
几乎全都合上的百叶窗颤颤巍巍地把下午的阳光挡在窗外,以保护房内透明的凉爽,然而,有一丝反光还是设法张开黄色的翅膀钻了出来,像一只蝴蝶一动不动地歇在百叶窗和玻璃窗之间的夹缝里。

[苍蝇]
一群苍蝇,像演奏夏季室内乐似的在我的眼前演奏他们的小协奏曲。

[看一件东西]
当我看到外界的某一件东西,看到的意识便停留在我与物之间,在物的周围有一圈薄薄的精神的界线,妨碍我同它直接接触;在我同这种意识接上关系之前,它又仿佛飘然消散,好比你拿一件炽热的物体,去碰一件湿淋淋的东西,炽热的物体接触不到另一件东西上的潮湿,因为在触及前水分总是先已汽化。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71页


[误以为]
我读的那本小说,虽已经同我难分难舍,但我误以为这兴趣只是由故事引起的,正如爱恋之初你天天赶到某个娱乐场所去消遣,去会见那个女人,你当时还以为只是娱乐本身吸引你呢。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12页

Alan debidun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28页


[下了决心的口气]
她若开口,那就像辞退佣人似的,虽说得平心静气,但是下了决心的。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5页

t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1页

时间的流逝逐渐导致忘却,而由于反作用的缘故,忘却也不会使时间发生深刻的变化。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12页

<原文开始></原文结束>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7页


[夏天的睡眠]
我想起了夏天的房间,那时人们喜欢同凉爽的夜打成一片。半开的百叶窗上的明媚的月亮,把一道道梯架般的窈窕的投影,抛到床前。人就像曙色初开时在轻风中摇摆的山雀,几乎同睡在露天一样。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1页 - 第一部 在斯万家那边

追忆似水年华(一)
第一部 在斯万家那边
第一卷 贡布雷
3月28日
1、我们的社会人格,其实是别人的思想创造出来的。P12
3月29日
2、凡属严重错误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那就是没有克制感情的冲动。P21
3、有许多当年我以为能在心中长存不衰的东西也都残破不堪,而新的事物继而兴起,衍生出我当年意料不到的新的悲欢;同样,旧的事物都变得难以理解的。P24
4、但是,我深知妈妈有审时度势之明,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很现实主义。这种明哲的态度,使她的理想主义天性有所收敛。P25
5、我的外祖母从不凑合买那些智力方面得不到补益的东西,她尤其看重能教我们在物质享受和虚荣满足之外寻求愉快的优美的作品。P25
6、她总觉得照相这种机械复制方式,让平庸和实用过于迅速地得其所在了。P26
7、我并不把一本书看成一件有许多同类的事物,而把它当作与众不同的人,其存在的理由只在于它自身。P27
8、时间,它像一艘船扬帆在世纪的长河中航行,驶过一柱又一柱,一厅又一厅,它所赢得、所超越的似乎不仅仅是多少公尺,而是一个又一个朝代,它是胜利者。P38
9、我的外祖母在贡布雷钟楼的身上,模糊的见到了她心目中最可贵的东西,那就是既自然又不凡的气派。P40
10、一个人的灵魂往往不参与通过自己才得以表现的美德,这种不参与(至少表面如此),除了有其美学价值外,也还包含一种真实,一种即使不是心理学的,起码也是面相术方面的真实。P50
11、因真正的善良而变得格外崇高。P51
3月20日
12、而最激动人心的那些部分,我们恐怕终生都体会不到,因为幸也罢,不幸也罢,在生活中都是缓慢的发生的,缓慢的我们无从察觉。P52
13、在贡布雷花园的栗树下,我精心地把个人生活中平庸的琐事统统抛开,用另一种曲折的生活,不同寻常的追求来加以充实。P53
14、对贝戈特作品的评论。P58
15、他几乎对一切事物都讳莫如深的不予评述。P58
16、我真正钟爱的,只是这类短语、这类观念。我搜索枯肠、永不满足的努力,本身标志着一种爱,一种没有欢乐、却很深沉的爱。P58
3月31日
17、因为我们向来只知道别人热衷于什么,至于自己醉心之所在,我们略知的一二也都是从别人那里听说的。七情六欲只通过间接方式、只通过想象影响我们,而想象早已用体面的多的中间动机替换掉了原始动机。P77
18、但是那里的景物本身同人差不多,同那些难能可贵、心灵纤细、遇到实际生活容易消沉的人一样。P79
19、肉体之爱尽管受到那样不公正的诋毁,却能迫使每一个落入情网的人把内心的善良和献身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P87
20、他不仅能把自己的道德偏见统统消除,还能从别人蒙羞的处境中找到可以宽恕的理由。这种宽厚的表示,他自己比受惠者更感到难能可贵,从而他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P88
21、当时,最真挚的人言谈中也不免掺杂许多虚情假意,跟这个人说话的时候,总把对他的看法忘的一干二净,等他一走,又赶紧对他评头论足。P89
22、我们对内心感情所作的所谓的表白,其实大多不过使我们借以解脱,让我们的感受以一种模糊的形式从我们的内心释放出来,而模糊的形式根本不能使我们认识到感受的真谛。P92
23、这些欲念与大自然、与现实没有任何联系,于是现实失去了它的一切美丽和意蕴,只成了我的实际生活的一个沿袭的框架,正等于坐在车厢里的旅客为了消磨时间看一本小说,车厢就是那本小说的幻想世界的框架。P94
24、有人故意制造痛苦,人们却对此无动于衷,称之为麻木也罢,称之为别的什么也罢,总之这是残忍的表现,是它的可怕的、持久的表现形式。P97
25、告诉我那里有无垠的田野,起伏着滚滚的麦浪,麦浪之上是叆叇的白云。P83
26、它们对清贫的环境很知足,喜欢这里的太阳和河岸,对于远眺所及的车站的不起眼的景色,它们也绝无二心。P99
27、有多少回,我见到一位渔夫,放下了船桨仰面躺在船中,听凭小船随波飘荡,他的头枕在船板上,只见到天空在他的上面慢慢地漂移,他的脸上流露出预想幸福和安详的表情;我若能随心所欲地生活,我多想仿效他那样的豁达坦荡啊!P100
28、人类的目光享有多么美妙的独立性啊!P103
29、然而那些印象以具体的形态、色彩和气味迫使我意识到严峻的责任:我必须努力找到隐蔽其中的东西。P105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7页

原文里的段落(最早在一本日历上看到)。。。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睡得很早。我在夜间醒来,非但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有一瞬间连自己是谁都糊涂了;但这时的记忆----不是对我此时此刻所在的地方,而是对我曾经在过,以及原本说不定会在的那些地方的记忆----向我而来,犹如搞出伸下的援手,把我拉出这虚无的泥潭。。。
。。。某一天我或许想见她们中间的某一个。但除了她,其他的少女也足以让我心神激荡。尽管我的情意这一次系在这一个身,那一次系在那一个身上上,可是在我心目中她们任然是一个整体,一个别有一番景象的小世界。。。
。。。以后每一天早晨我都置身窗前,就像在马车里睡了一夜扑到车窗前一样,我要看看那令我心驰神往的万顷波涛----那那绵亘起伏的海浪的山岗,在夜间靠近了还是远去了。。。
。。。她们的面庞彼此相距不远,空气在这一张张脸之间留出蔚蓝色的间隔,仿佛园子在玫瑰花丛中留出空隙,好让自己穿梭其中,霞光绚烂的早晨是短暂的,要爱就爱这些花季的少女吧。。。
。。。他家的小楼也许称得上是最难看的豪华别墅。他之所以足下这座小楼是因为这里恐怕再也找不到一幢房子,里面能有这么宽敞的画室了。。。
。。。往事也是如此,有意去回想只能是徒劳。智力的一切努力都是没有用的。往事隐匿在治理范围之外,在智力所不能及的得放,在某个我们根本意想不到的物质对象之中,这个物体我们能在死之前遇到他,抑或永远都不能遇到,纯粹出于偶然。。。
。。。两年以后,我和外婆一起动身去哪里是我对那里已几乎完全无所谓了。我第一次感到母亲没有我也能过另一种不为我而生活的生活。我凝望着蓝色的窗帘,觉得妙不可言。。。
"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68页

心里有一个敏感的普鲁斯特,在那不透光的屋子里,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周围一丝一毫的变化轻易地影响着自己的情绪,不经意间,就莫名其妙的伤感,自卑自怜,渴望得到关爱,一个晚安吻可以让人安心幸福。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7页

前些日子打电话给朋友,他问我在读什么。突然间发现这个问题对我来讲并不容易回答。我看书都是不知道从马里开始从哪里结束。我看书似乎是应为突然看见了一个新鲜的或者喜欢的字或词,便从哪里读一小段。就这样,一本书常常被我读了很多久也没有 读完。而这本(《追忆逝水年华》)我则是从高中开始带在身边的。每次读来都感觉似曾相识。我也再不能记起某段美好的句子是否曾经读过。于是有的章节或许被我读过一遍又一遍,并且还要读下去。然而刚刚合上书,那些读过的句子立刻给我忘记了,只是那种感觉,像一片红褐色的叶子一样,一遍又一遍的被放在记忆的小本子中,久久不能忘却。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1页

这书读了二十年一直读不下去'一直在火炉那里就昏睡过去''''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23页


[高难度]
我想,家里有客时要她给我的母亲通信,其难度之大正等于求剧院门房给正在台上演出的女演员送便条,几乎是办不到的。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1页


08年的感受,今天再读此书,心境却又变了⋯⋯
重读《追忆逝水年华》
2008-12-23 00:52:31
以前一个小时只能读十页,现在几乎可以读掉三倍的篇幅。但是,我们理解得越是深入,就越是失去了那种惊叹之感。这和阅读诗歌似乎很不一样,茨维塔耶娃的短诗,怎么读,首先被激发起来,还是初读时的那种情绪。诗是情绪的艺术,而小说则不然。对于诗歌来说,上一行与下一行之间,就隐藏着全部的秘密,犹如鲜花和小动物,每一片叶子、每一块毛皮都带有生命,你不会因为看熟了一盆花或是一只猫,就渐渐把它们当作无生命之物。而小说的艺术则似乎更接近建筑,其结构更为复杂。即使是普鲁斯特这样习惯于沉迷于具体事物、把它的各种内在秘密竭力穷尽的小说家,也不会忘记他的小说艺术,不会把自己变成一个不顾头尾、抛开一切的诗人,在每一个“片段”(对于诗来说就已经是整体)上穷尽自己的全部感受和所有才华,普鲁斯特不会把自己变成茨维塔耶娃,把一部200多万字的小说,变成200首短诗。
在这一点上,至少,现代小说与现代诗歌是截然不同的:一首只有三行的作品,对于一个诗人来说,也是幽深复杂的长诗,因为他需要在这三行里把自己身心之内所拥有的东西全部投入进去,他绝不会有所保留地把一些“感受材料”留给下一首作品,因为,他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下一首作品在哪里。这样,我们阅读天才诗人的作品的时候,总能感受到那种毫无保留的强烈情绪——如果我们可以把一团火瞬间凝固起来,当我们每次看到它,即使它不再运动,但是和出自哪怕一位雕塑大师之手的一座火的石雕相比,它也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火的炽热。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45页


[石头上的凹痕]
我们进教堂时必经的古老门楼,黑石上布满了坑坑点点,边角线已经走样,被磨得凹进去一大块(门楼里面的圣水池也一样),看来进教堂的农民身上披的粗呢斗篷,以及他们小心翼翼从圣水池里撩水的手指,一次次在石头上轻轻擦过,年复一年地经过几个世纪,最终形成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连顽石都经受不住,给蹭出了一道道深沟,好比天天挨车轮磕撞的界石桩子,上面总留有车轮的痕迹。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9页 - 序

其实这个世界是不真实的,至少是不可认识的,因为我们看到的世界永远受到我们自身的情欲的歪曲。世界不是一个,而是成千上万;“每天清晨有多少双眼睛睁开,有多少人的意识苏醒过来”,便有多少个世界。因此,要紧的不是生活在这些幻觉之中并且为这些幻觉而生活,而是在我们的记忆中寻找失去的乐园,那唯一真实的乐园。“过去”辨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某种永恒的东西。我们的生命中某些有利时刻重新把握“过去”,便会“油然感到自己本是绝对存在的”。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4页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1页

'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49页



[鸟飞出塔楼]
从楼上,每隔一阵飞出一群暮鸦;它们呱呱地转圈翩跹,好似原先听凭它们扑腾腾栖居的古塔,忽然变得难以安身,仿佛隙缝间释放出某种动荡不停的元素,把它们从塔里轰了出来。待它们把暮霭苍茫的淡紫色帷幕到处划遍之后,又突然安静下来,钻回塔里去栖息;充满凶兆的塔楼重新变成安居的福地。有几只乌鸦散歇在小钟楼的塔尖,看上去一动不动,说不定它们正盯着一只小虫,准备下啄,就像稳坐调鱼台的鱼夫准备抬竿,停歇在浪尖的海鸥准备啄鱼似的。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44页


[陌生人的出现]
在贡布雷,一个不为人知的人简直跟神话中的神仙一样不可思议。事实上,过去每当圣灵街或者中心广场骇人听闻地出现这类人物,总会有人进行细致的调查,结果没有一次不把这类神奇人物最终纳入“熟人”之列……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66页


[钟声]
每过一小时钟声响一次,仿佛上一次的钟声离眼前才不久;一次次的钟声在天上挨得很近,我简直难以相信,在两个金色的刻度之间,那短短的蓝色弧线下,竟能容纳下整整六十分钟。

[读书入迷]
读得入迷就跟睡得很实一样具有神奇的魔力,我的耳朵像中了邪似的失去听觉,寂静的蔚蓝色表盘上的金色的钟点也抹得了无痕迹。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1页

这套书当时在席殊找了很久,等了很久还是只有下部,就像家里的安徒生童话,只有上部。到现在还没完整看完过。
现在很少接触名著了,可触摸到纸质书时还是很激动。每个爱书人都会爱上指尖抚过书页的感觉~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6页


[冬天的睡眠]
遇到冰霜凛冽的大寒天气,最惬意不过的是感到与外界隔绝(等于海燕索居在得到地温保暖的深土层里)。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76页


[下雨了]
窗户上好象有什么东西碰了一下,接着又像有人从楼上的窗子里撒下一把沙子,簌簌地往下落,后来这落下的声音扩散开去,规整得有板有眼,变成了潺潺水声,琤琤淙淙地响起来,像音乐一样,散成无数小点,到处盖满:下雨了。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31页

我童年时代从来没有见到过她这样温情脉脉,这反倒使我感到悲哀;我仿佛觉得自己忤逆不孝,偷偷地在她的灵魂上画下第一道皱纹,让她的心灵长出第一根白发。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1页

Never finish reading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1页

9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24页 - 贡布雷

自己所爱的人在自己不在场或不能去的地方消受快乐,对他来说,是一件烦恼苦闷的事,是爱情教他尝到的滋味。那样的烦恼苦闷,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来就注定属于爱情,而且一旦落入爱情之手它就具有专门的含义;但是它钻进想我这样生活中还没有出现过爱情的人的心中,它实际上视对爱情的期待;它漫无目的,自由自在地游动着,并无一定的钟情对象,只为某一天出现的某种感情效劳,这种感情有时是对父母的依恋,有时是对同伴的友谊。

《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第9页 - 序

然而我们历任自我并没有完全消失,因为它们能在我们的睡梦中,甚至在清醒状态下重现。


 追忆似水年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