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礼仪化到世俗化》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 > 从礼仪化到世俗化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
ISBN:9787532553570
作者:陈致
页数:400页

《从礼仪化到世俗化》的笔记-第3页 - 中文版序

“南”字字义本为初生之竹,字形又像竹节,最初为竹木制的容器和打击乐器,后来又为南方乐钟的代称,进而代表具有南方色彩的音乐体式;“风”最初为普通管弦乐器的代称,后来成为具有地方色彩的音乐的代称;“颂”源自商代的乐钟“庸”,是殷商贵族用于祭祀、飨宴以至军旅所用之器。……(庸)在商代中晚期应该亦指一种音乐、舞蹈、乐歌相伴进行的用于祭祀的乐舞形式。
此外我(陈致)认为由“庸”与“颂”的字源来看,此庸奏乐舞后来又经过周人的继承与改造,演变为《诗经》中的三颂。
而“雅”即“夏”,是周人在与其宗主国“大邑商”相对抗的过程中营造出来的文化概念。为证明自身的合法性与正统性,周人每称自己是“夏”人,是夏的后代或者前朝夏的臣民,这与后世易代之际,新朝与旧朝争正统如出一辙。从商周嬗代之际到西周末,周人总是称自己的文化为“夏”为“雅”,其所指主要是源自关中地区以宗周为中心的语言、文化、典章和制度。周人的音乐文化及乐器等也称作“夏”和“雅”。《诗经•小雅•钟鼓》中的“以雅以南”在春秋时期背山顶编钟铭文中曰“以夏以南”,其“雅”和“夏”所指称的是源自关中地区的甬钟或钮钟,为周代贵族所专用。由此可见,《诗经》的编者在分类编排时,除了根据不同的音乐体式,同时也考虑了地域的因素。我(陈致)认为这些乐式其实源于不同的乐器。这样看来,宋代学者如郑樵、王质、程大昌等提出的乐式分类理论,是可取的。

《从礼仪化到世俗化》的笔记-第7页 - 中文版序

“颂”本原于“庸”,这一音乐体式本身最初就是商人的创制,但入周以后,又被重新包装、改造和定名,《诗经》中的“鲁颂”和“商颂”一样,也是殷人这种音乐文化的在殷商遗民聚居地区和邦国在周代的延续。
而《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则源自周人在宗周地区发展出来的音乐文化,周人的“雅”和“夏”的观念最初只与以宗周为中心的周人的文化相联系,因此源自宗周的文化创作,不论其内容和主题为何,周人亦将之收集在一起,并视之为“雅”。周贵族在典礼祭祀宴飨中常用的《大雅》、《小雅》诗篇,因此主要是西周时期的作品。
我(陈致)认为商周的音乐文化接触导致了两种不同的转化方向。一方面,在周室直接管辖之周原地区,雅乐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且渐渐得以系统化。然而这个制度化的过程是相当漫长的,实际上经过了至少两个世纪左右才接近后来周代礼书所描述的样貌。另一方面,以往殷商所直接统治的中原地区,周人的雅乐实未能在这广阔的领土中传播和实行,而殷商旧乐又因种种规范和限制而受到阻滞,这种情况亦一直持续到西周晚期。


 从礼仪化到世俗化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