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书评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4
ISBN:9787544303750
作者:[意] 奥丽亚娜·法拉奇
页数:181页

未生即死

我是2006年她去世的那一年读的这本书,那时正在沉迷于王小波的作品中,王小波推崇卡尔维诺,在找寻卡尔维诺的作品时,找到了同是意大利人的法拉奇的作品,当时没什么特别感受,读完却很震撼,我不喜欢偶像这个词,但法拉奇成了我的偶像,她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正的女人,也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在她的这本书中,所有的思考几乎涵盖了整个世界,在写给一个还未出生就死去的孩子的信中,她把生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的全部意义,娓娓道来,男人和女人,战争和和平,政治与阴谋,爱情与金钱,梦想与荒谬的现实,后来在一个介绍中看到,说她是在60天的时间里写就的这本书,我想她写这本书的60天比某些人在世上活的60年更有意义吧,法拉奇不朽。

我想用生命来想你

——读法拉奇《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我从不曾急切地期望着你的来临,尽管我知道你有一天终会存在在某一时刻。我在这种意识中,一直在久久地等待着你。但我仍向我提出了这样可怕的问题:你是否愿意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不是有一天你会带着责备的心情冲着我大声哭喊:‘是谁赋予你权利,让我降临在这个世界?你为什么要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为什么?’孩子,生活就是这样一种艰难的尝试。”上述文字摘自法拉奇(Oriana Fallaci)的小说《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1973年,法拉奇与希腊反政府领导人和诗人亚历山大·帕纳古里斯(Alekos Panagoulis)相爱。亚历山大·帕纳古里斯作为英雄,他以极顽强的毅力和勇气对抗政府的残暴镇压和酷刑宁死不屈。作为男人,他会在法拉奇怀孕期因小事和她争执踢死法拉奇腹中的孩子。即便如此。他仍是成为法拉奇的最爱。如果说1979年法拉奇创作的《男子汉》,是写给1976年被暗杀的亚历山大,孩子的父亲。1975年完成的《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就是法拉奇为未能出生的孩子写的,以少有的低沉,舒缓的笔调记录她怀孕后的悲喜。“我恨“爱”这个字眼,因为我在每一个地方,每一种语言中都能轻易找到它。……我的确不知道我是否爱你。我不想通过爱来想你,我想用生命来想你。”法拉奇开始了和未出生孩子的对话。那会是个男孩还是女孩,会长成什么样?法拉奇猜测着,期待着:“如果你生为一个男人,我希望你成为那种我经常梦想的男子汉:对弱者赋予同情,对傲慢者给予轻蔑;对那些爱你的人抱以宽宏大量的气度,与那些想支配你的人作殊死的斗争。……我只想要求你充分利用生命诞生的那种神奇优势,而决不应屈从于人生的懦弱。……你绝不应该回避冒险:即使在恐惧使你退缩的时候也是如此。要知道来到这个世界,这本身就是一场冒险。一场过后你会为你生命的诞生甚感懊恼的冒险。”孩子父亲从远方打来电话。得知她怀孕的消息后,他先报以长时间的沉默,而后以嘶哑和结巴的声音问打胎的费用如何分摊,建议两人各出一半。至今,女人怀孕后能否合法地做母亲,仍要取决于和她相关的某男性:他是不是愿意接受这个孩子,愿不愿意和她结婚。想无视男性的反对成为单身母亲,即使是出名后的以激进和坚强著名的法拉奇,也无法回避巨大社会偏见带来的压力、痛苦、孤独和困惑:“我无法理解这究竟是为什么,当一个女人对别人说,她是合法受孕时,每个人都会对她关怀备至。……然而对我,他们却沉默不语、冷冷清清,要不就尽说些有关流产、堕胎的话。我把这称为阴谋,一桩意在让我们分离的谋划。”也许是害怕面对母亲所描述的冷漠和残酷的世界、无法承载母亲过多的期望,或者不想再被父亲伤害,法拉奇的孩子拒绝了母亲要强加给他(她)的生的傲慢无声无息地离去。和孩子相依为命生活的骤然中止,使法拉奇陷入极度痛苦。她从医院强撑回家,倒在床上不断地呻吟着,直到从身体的深处,从孩子像一团毫无意义的肉一样躺着的地方迸发出一声悲鸣。法拉奇说,《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的主题是死亡。当曾经的生命消散成过往,法拉奇收到孩子父亲的一封信:“我是来祝贺你,来告诉你你赢了。不过,这并不是因为你摆脱了妊娠和分娩的奴役,而是因为你成功地挺住了他人的意志,包括上帝的意志。在我刚好相反。……上帝是一个惊叹号,它把所有破碎的细片重新缀合在一起:一个人如果开始皈依上帝,就表明他慵倦了,再无力自恃。你还没有慵倦,因为你是怀疑的精灵。上帝在你心中是一个问号,甚至是无穷无尽问号中的一个。唯有那用问号来折磨自己的人,才能前进;惟有那些不屑于信仰上帝慰藉的人,才能重新开始:再次否定自己,再次推翻自己,再次把自己交给悲苦和悔恨。”他有能力理解法拉奇的想法,却任由她独自在悲苦中挣扎和沉沦,而不帮她分担悲苦,一如他曾要求和她分摊堕胎费用那样各自承担自己那部分责任。持女权主义立场的法拉奇最终败给女人的天性。《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是本由法拉奇献给世界上所有女人的书。同时,它也是本世界上所有男人应该读一读的书。一些图片: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1/7629.html后来才知道此书的策划者是野夫。

生生不息

卡拉奇与其说是女人, 其行为气质更像男人一些, 而且是列奥尼达那样的男人. 否则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喜欢出现在政客云集或是枪林弹雨的场所之中, 也很难想象她写作的时候一天竟能抽60支烟, 更难想象她已经进入了宗教追杀令的黑名单, 和拉什迪共享这一'殊荣'. 卡拉奇, 头戴着'欧洲的良知'和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记者'这样的华冕, 以至于很多人都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的事实. 但她男人式的坚韧在本书中却要打个折扣, 无他, 因为她遇到了女人一生中最大的挑战: 生育.生老病死, 人生皆苦. 孕育一个生命就意味着把他/她带入这个充满了痛苦, 不公, 愤怨的世界. 卡拉奇自己深知这一点, 出身平民, 体会过世态炎凉和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她对这个世界并没有多么大的好感. 卡拉奇自此就生活在两个矛盾之中, 甚至直至终老. 卡拉奇一面对这个小生命感到赞叹和不可思议, 一面也不掩盖其厌恶之情: 因为这个生命的存在使卡拉奇失去了惯常的生活方式. 让卡米拉放弃工作, 写作和吸烟, 安静地躺在床上, 对她而言, 是一种慢慢地绞杀. 此外, 是否要使这个孩子出生也是一个大问题. 一个女人, 是否有权利把一个生命带到这个充满痛苦的世界上. 在芥川龙之介的<河童>中, 河童世界的生育是一种双向选择, 未出生的河童可以选择是否要来到这个世界. 但是卡拉奇却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中. 卡拉奇最终下定了决心: "没有什么比虚无更糟糕了". 她用自己的'专制', 完成了这一次的选择. 这也是大自然生生世世的选择. '如果有一天, 你哭着问我为什么要把你降生到这个世界, 那么我说, 这就是那颗树的选择. ' 卡拉奇一边诉说着她所知道的那么纷繁不公的世界, 一面鼓励她的孩子要勇敢和坚强. 即便这个世界那么糟糕, 仍然要比虚无的混沌要更有价值. 决心易下, 但以自我为绝对中心构建的世界, 从此要让位于双星的缠绕轨迹之中, 对卡米拉来说却不那么容易接受. 因此, 卡米拉决定去旅行, 同时也逃避来自他人非议的眼光. 但人生多舛, 幼儿不幸在途中夭折, 留给卡米拉一生的伤痛. 这个悲剧故事中, 卡米拉以她时而冷酷时而缱绻的文字证明了, 女人和母亲的角色并非统一的温柔隐忍, 母亲更多会扮演一种牺牲. 而卡米拉本人则更强调其为人的一面.整体而论, 本书结构自由灵活, 文笔风格轻灵委婉, 摇曳生姿. 其喜怒哀愁, 均历历可见, 堪为当今一大佳作. 其精神高度, 更非一般的亲子教育书籍可望项背. 因而该书的真正读者群并不仅仅是那些准母亲, 每一个女人和每一个男人也应该可以思索本书中的问题, 参详我们这个世界的生生不息.

只说这个版本_很差

书本身的内容完全没问题,推荐甚至力荐。可是这个版本很差!内页被分成两栏,正文占着窄窄的五分之三,另外的五分之二被自作聪明的摘录法拉奇的轶事...相当的聒躁!翻译也觉得挺生硬的,不知道是译自意大利文还是英文的版本,都可以一一对应的把英文填进去,感情好象被文字搞得不直接...糟蹋了作者作为记者的文字功力!

人文主义佳作!

喜欢“生存的确是残暴的,但它更是美好的;而好坏呢,仍然值得去鉴别,因为它依然是人间天平上一个永恒杆秤!”

微不足道的插曲

法拉奇,说到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万万不可落下的就是她了。且不说她在新闻界的贡献,单是她的文学成就也够后人说上好几个昼夜的了。喜欢她的坚强与独立。欣赏她的从容与聪慧。这本说,是一个母亲写给她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但,同时作者也序言到:这是一个女人写给天下所有女人的书。从这话看,你大略可以知道谁该好好地阅读它了。别望文生义觉得作者夸张,真的,是女人的话,你确实有必要读它。法拉奇的信念是“我的生活就像我的作品。我从未放弃过。”因此,我这里只再引出这书中的一句经典,别的更多,大家阅读时,自可欣赏到。“我的确不知道我是否爱你。我不想通过爱来想你,我想用生命来想你。”呵,境界上的事儿,人各有异。但,尽管她很用生命想自己的孩儿,这孩子,于她,终究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插曲”。哎……母亲!

一个女人和其孩子

一个生命在一个女人体内经过几个月的蕴育,从一个细胞逐渐成长为有感觉的独立个体。她拿出自己的生命滋养它,为此曾经历独有的感受,这些感受可能是震惊,也可能是恐惧,但一旦这个生命被察觉到存在,她就开始义无反顾的要捍卫它的存在。当她开始意识到它从一个单存的存在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生命时,一个女人和她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植物和土壤之间那样,失去任何一方都将显得残缺不全。这种传统的天然关系从人类出现一直延续自今。当我清晰的感受到这种关系时,我为其感到震撼!《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讲述的是一个女人和她孩子之间的故事,她是一个单身的坚强女人,它是一个只有在她眼里才真切存在的小孩。因此,这不是一场对话,而是一次如私密日记那般的倾述,它关乎生命和死亡、工作与权益、伦理和道德、义务跟责任,还有爱。其实,一切都源于爱。她在倾述之中告诉了它,它将踏足的现实里那些使人悲伤的事,幸福的事。她告诉它,若它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坚强、勇敢,有责任感与能够身肩重担的决心。她虽然犹豫,但她还是希望它的到来是对的,并且在降临之后生活得美好,这使她变得坚强。在这里,一个智慧的母亲通过深情的语言,不顾空间阻隔点亮的一盏盏浓雾之下的心灯,这就是《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未出生的孩子,因为,我们还不够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而且面对它,显得微小与柔弱。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几块贫瘠的土地,或者几扇被遗忘的窗子。它们需要不忘被灌溉,被开启。以使我们变得丰满完善。如果,我们还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孩子——哪怕是临近八十,岁月将尽的老者。那就说明你我还知道在这个生命的轮回里,开始和结束都被模糊在“生”这个过程中了。这是对自然力量的跨越。因此,这本书不仅是给孩子的,也是给每一个成人内心深处那片贫瘠之地所做的灌溉。这本书属于每一个正经受着“生”的人。这是我读的第二本以父母写给子女这种形式展开的文学作品。早年读的一本是哲学家周国平先生写得《妞妞》,讲述的是一段对女儿妞妞深情的回忆。周国平哲理性的散文体式倾述,如这本书一样,关乎对子女的爱,生命的奥义。从对个体的爱一直延伸到对生命意义的关注,最后直指一个“人”字。但和这本书不一样在于,《妞妞》开始于结束,它从“死亡”开始,在“生的重燃处”结束。而《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是以“生命来临”开始,以“死亡”结束,但同样都满怀深情、感人至深。他们中一个是中年的男人,另一个是中年的女人,却同样因为一种天然的纽带走在了一起,述说着人的一种共同的关系。这两部作品都是用真情和灵魂灌溉而生的。是两部伟大的作品!对女人来说,爱情总是极大的诱惑,而孩子总是最大的慰藉与希望。即便是像法拉奇这样的女人也是一样。这部作品就是法拉奇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的。一个甚至有力量让世界动摇的女人,这次因为一个小生命变得深情款款、体贴入微,这实在不能不使人拜服于一个女人和其孩子这种关系之中蕴藏的强大力量。

人世之旅太险恶,买好保险再投胎

这是一位坚强的女战士写给未出生孩子的信。法拉奇是位坚强而传奇的战士。即使她的男友听到她怀孕的消息要她打掉孩子,而且还要和她平摊堕胎的费用;即使她的上司、朋友、甚至是医生、护士、裁缝~~周围所有的人几乎没有赞同她未婚先孕的选择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依然让这个孩子出世,可见其内心的强大,也可见母爱的强大。可是她又不是一般的母亲。她爱这个孩子,也许太爱这个孩子,所以想要告诉他人世间的真相。想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不是粉饰太平充满糖果的天堂,而是充斥着残酷、不公乃至暴力的竞技场。她写了三个寓言童话给未出生的孩子,每个都用轻松的语言揭露了那样赤裸裸的现实。而现实本是如此。她在信中告诉她的孩子:“我并不是想让你失去信心,或者劝告你不要诞生。我仅仅想把我的责任和你区别开来,为你澄清你的责任。你依然有时间来考虑,或更确切地说有时间来反复考虑”因为“”你仍然不理解现实社会的邪恶:世界变是变了,但却仍然保持原状。“所以,也许最后孩子做出了选择,最终选择不进行这一趟人世之旅了。据说法拉奇有着传奇的一生,最后却唯一嫉妒的就是有孩子的女人。我却觉得,这也未尝不是一种轻松,如果把她的孩子独自留在这险恶的人间,更见惦念和不安也说不定。如果孩子没出生前都能收到一封人间指南,并可以选择,计划生育神马的也许就不需要了。

作为一个人的奇迹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这是一本女人写的书。当我从书店里买回这本薄薄的小书,我的朋友顺手翻翻,翻到侧页,上面写着:“这本书是法拉奇的不朽之作,尤其适合国内的女性读者阅读”。朋友兴味索然地将书扔到了一边。对于什么女权,什么主义,我知道他向来是十分警惕地与之保持着距离。我的朋友稍稍缺乏了一点耐心,他为什么就不再多翻一下呢?比如,就势再翻看一下封底。那里也印着一段话,是法拉奇自己写下的一段文字:“这本书献给:那些不畏惧困惑的人;那些不知为何要以痛苦和死亡为代价来摆脱疲惫的人;那些把自己置于给予生命还是否弃生命两难处境的人。这是一本由一个女人献给世界上所有女人的书。……”献给女人?不,我也不是一个女权主义的爱好者。我的朋友可能会猜测我最近是否闲来无事,想要猎奇一下世界女权主义运动的新流向吧。但是,他错了。法拉奇绝不是传统意义上所谓的女权主义者。评论家斯蒂芬把她列为20世纪世界思想史上最优秀的女性之一。这并不是言过其实,法拉其终身从事着为人类的尊严与自由正名与争取的新闻工作,她是这个以良知与操守为底色的职业里最杰出的代表。她以一个女性非凡的毅力与超拔的思想改写了新闻领域里的男性话语的传奇。她的一生为底层人民奔走,呼喊,勇敢地挑战着暴政、黑暗与腐朽。她是一个新闻从业者,但她不是一个播发新闻的人,她是一个以新闻为旗帜的人文斗士。一个终身为人的正义与爱付出行动的人。《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以一个母亲的角度抒写她与腹中孩子的对话。写于1975年,一本你从来没有读到过的自传体小说。如果你是一个时尚女性,准备寻找一本适合枕边阅读的小品,请不要拿起它,它不适合你。与法拉奇其他的文字一样,这是一部布满了凝重与沉思的著作。尽管有着并不巨大的篇幅,但是却有着非比寻常的反诘的高温和刺目的思想浓度。她的尖利、独立、洞悉、勇敢和担当,不仅体现着一个女人,一个母亲最优美的性别品质,同时具备了男性思想家对事物的认知深度,以及一个人文书写者对美的诗性依存。例如现在,我在读着这本书,随意地摘录她的片言只语:“一个人可以面对死亡,可以忍受折磨,但不能容忍沉默。在沉默中,一个人会思考得更坏,更少,因为仅仅依靠记忆,思想会变得愈来愈贫乏……”,“我认为人类尊严最美好的纪念碑是伯罗本尼撒半岛上的那样东西。它不是一座偶像,也不是一面旗帜,而是三个希腊字母:OXI。其意思是‘不’。……”  不,并且大声地说出。这可以做为对法拉奇的完整概括。在我看来,她的斗士般的生活姿态与奋斗经历就是一个复活在当下的普罗米修斯。她对尊严和人权的执着追求,对生命和自由的无限热爱,对困境和严峻的直面挑战,对爱与恨的反复思辨,以及对真实与平等的深刻叩问,都让我不仅看到了一个“二十世纪文化史上闪亮的奇迹”,更是看到了一个始终用怀疑与痛苦向着自由的高处仰视的,人的奇迹。我愿意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是的,我非常慎重地将它推荐给你,那些时刻掂量着灵魂重量的朋友。并且我要告诉你,这本书正是献给你的,无论性别,它献给所有庄重地用“人”的视线打量世界的沉思者。

生命的灵光从虚无中诞生

几天前的一个夜晚已经立秋。天气并没有转凉。大家都说着,天气太热,连台风都不来光顾了。可我依然那么挚爱这盛夏光年,热爱这种灼热。我是痛恨冬天的。今早起来洗漱时便觉小小的中暑。乏力。苍白。于是大半天都赖在床上。就这样,一整个白天都没起来上网。看了一本不错的书。《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还没看完。这是一本写一个未婚母亲对她腹中胎儿的独白。更深意义上涉及了生与死、爱与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索。《信》中,法拉奇的文字不仅充满了一种激情、张力、灼热与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理的冲突,而且整部作品都洋溢着一种不可止歇的诗意。法拉奇在《信》中的写的开头,绝不比杜拉斯《情人》的开头逊色。那天晚上,我才知道你的存在:为了战胜虚无,一个生命降临到世界。当时,我睁开双眼躺在黑暗中,我蓦然确信你就在那里。你存在。仿佛一颗原子弹射中了我,我的心停止了跳动。……我从不曾急切地期待着你的来临,尽管我知道你有一天终会存在于某一时刻。我在这种意识中,一直在久久地等待着你。反堕胎积极分子和激进的女权主义者都热衷于研究这本书,并声称该书证明了他们在人流问题上的正确立场和观点。 那种由于偶然、过失和他人的粗心而造成的生命的不存在,和由于相同原因造成的生命的存在,同样让人不知所措和恐惧。法拉奇是一个尊重生命,尊重人权的女性。不同于伍尔芙,作品中必须有人死去,以此对比角色。诗人死了,充满幻想得人死了。有没有人,在创造一个生命的时候,问过自己,它是否愿意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或者,它不是生命,而仅仅是一种生命的可能。我偶尔会有自杀的念头。只是偶尔。基于害怕任何一种死亡方式的疼痛和死亡表情的丑陋,一直活着。我信,偶尔的痛恨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会有过。这本书是法拉奇献给那些把自己置于给予生命还是否弃生命两难处境的人。这是一本由一个女人献给世界上所有女人的书。同时也是世界上所有男人值得细细品读的书。

真够矫情的。

作为一个有着未出生孩子的妇女看了此书第一章节感叹下自己何以有资格给对方生命,如何面对孩子将来的疑问:妈妈,你为什么要我来到这个世界。除了这点比较动人,其他的真真是无病呻吟,充满知识分子标签的现代女性顾影自怜的虚弱。生命本能被解读到这地步,只剩下矫情……

無題……

我擁有這本書的時候,它還被稱爲“禁書”。那時候也不是海南出版社,而是成都的草堂出版社。它屬於我的時候就很破了,但是我卻很喜歡。一度的,看看停停,也許我也是個女人,更多的時候,是需要去思考。很遺憾我沒有把它看完……因爲2003年那個夏天,一位同學因各種個人問題把自己弄得很崩潰,於是在某個深夜暢談的時候,我把這本書給了她。由於本身我也是女人的緣故,我並不想來多說任何關於女人之偉大的話題。最近一直很想再買這本書,卻很難找了。想再看的原因有二:一是想把它讀完,二是因爲自己跟那個同學一樣,倒不是個人問題的困擾,而是趨於穩定的家庭生活,讓我也在考慮是否該要孩子的問題了。“生”不是件很簡單的事情麽?而我卻很難準備好。自己的壓力姑且不談,我只是憎惡這個世界環境的惡化。我常想,小時候看見的天呢,它去哪裏了?我不想我的孩子死于客觀的毀滅,我不想讓他們經歷這樣的恐懼,我無法説服自己。可是我也想成爲一個完整的女人,也想做這個年紀應該做的事情,很多問題,也許不能考慮得太複雜,卻不能不去想……胡説到現在,不知該如何結尾,也許書跟我也需要很多的緣分,繼續找吧,或者說不定在哪裏,就藏著我想要的答案。

这样的亲子狠阴森。。。

她儿子大了看到他妈妈写的那三个何其阴森何其诡谲的寓言故事,怕是会落荒而逃的。不知者不畏,不知者傻乐。该懂的时候,该幻灭的时候再说,之前就争分夺秒地穷开心吧。

未婚母亲与未出生孩子的旷世之恋

毛喻原上世纪70年代,人工流产是意大利人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也是媒体报道的热点。《欧洲人》杂志出于自身的需要,总编吉吉里奥吩咐意大利著名记者、作家法拉奇撰写一篇关于人工流产的文章,准备在《欧洲人》发表。因为法拉奇当时已是闻名全欧的大记者,总编相信她的文章具有巨大的感召力与影响度,不仅能给杂志社带来声誉,而且更重要的是能给杂志社赚来收入。接受任务后,她回到自己的家中,在打字机前静坐了三天才打下了一段文字:“那天晚上,我才知道你已存在:为了战胜虚无,一个生命将降临到世界。当时,我睁开双眼静躺在黑暗中,蓦然确信你就在那里。你存在……”这实际上就是《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开头的第一句话。随着文字的展开,她强烈地意识到,一部书稿正在成形中,所写的内容已非一篇文章所能囊括。于是,她马上打电话给吉吉里奥,告诉了他自己的想法。吉吉里奥欣然接受了她的建议,鼓励她以最快的速度把书写完。不过,他只准了法拉奇一个月的假,并要她在《欧洲人》上陆续发表该书的节选部分,他怕影响流产主题的时效性。法拉奇要求给她6个月的假期,但吉吉里奥没有同意。这一回,法拉奇没有买吉吉里奥的账,决定自己采取行动。于是在佛罗伦萨租了一间简单的工作室。在那里连续待了6个月,完成了《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的写作。书写好后,她并没有把它交给《欧洲人》发表,而是把手稿交给了米兰的里佐利出版社。最终由该社于1975年正式出版。书甫一发表,便获巨大成功,人们争相购买,立即成为读书界和评论界的热议话题。它是作者铭心刻骨的情感经历之精与极富哲理的想象力之卵融合的产物,是社会历史、自身遭遇、真诚忏悔、虚构故事的混合体。我认为,在法拉奇所有的作品中,《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是最为奇特的一本,能够与她的其他作品截然区分开来。在她的其他作品中,法拉奇给我们的印象总是那么刚毅、尖锐、理性、透彻,是一个独立、自信、泼辣、风风火火、干净利落、狂放不羁的法拉奇。唯有在《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中,它给我们呈现了法拉奇的另一面,一个以前我们不甚了解的法拉奇,一个柔情似水、儿女情长、多愁善感的法拉奇,一个充满母性、母爱与女人味十足的法拉奇。我以前说过,身处一个这样的时代,如果我们有时间的话,与其去读那些更为权威、更具知名度的杜拉丝、乔治·桑,甚至波伏瓦、吴尔夫们,还不如去读仍没有被我们深入了解的法拉奇、韦依、阿伦特们。我今天也愿意这么说,因为原因很简单,相较而言,前者是远河,而后者则是近井。后者对解决我们自身的困境、难题也许更有效、更管用。我认为,《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确实是世界上的一个女人专门为世界上所有女人写的一本书。发表于4月17日华商报读书周刊

她是法拉奇,不是法拉利

是很真实的自我剖析,一个从知道怀孕开始,到决定保留这个孩子,经过艰难的身体和心理挣扎,最终还是没能将孩子生下来,依然继续自己的人生,的独立女性,的心路历程。不禁忍不住拿过来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做比,那个“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孩子是用来怀念父亲,最后因孩子夭折,失去支撑生命的力量,自杀后用一封信实现曾经泣鬼神的信念:“即便我死了,在坟墓里听到你的呼唤,也会站起身来,向你走去”,的女人。如果法拉奇像陌生女人一样对孩子的爸爸迷恋到自我已不存在的地步,再加上坚强的个性,也许在怀胎期间就会多加小心,不抽烟,不喝酒,不去想工作的事情,铁了心生出个健康的宝宝来,给他/她其他孩子也许很稀有的自由,让他/她按自己的方式长大。如果陌生女人有些许法拉奇的坚强、理智和自我意识,也许就不会自我迷失到比尘埃还渺小的地步,毁灭了自己的生活,也没能给别人带来持久的幸福。这是一本很励志的书。如果是用自我调侃的语气写成的话,就更对本person的胃口。P.S.无知的本person一度把一代名记聊成一代名车...找地缝去。

这个永远不会出生的孩子

再一次敲下这个书名时我终于理解了“未出生”的含义,书确实是看完了。好唏嘘。在没看完之前我严防死守地不让自己去搜寻资料,比方说,我不愿意更多地去了解这个强势的女人在政要们之间穿梭语言飞弹的犀利,也不愿意称呼她的女性意味浓厚的名字而更乐于如国人习惯那般,将她男性化的姓氏(也许是汉译效果使然)作为她的代称。至于我严防死守的最后一个关键点则是,我很想知道这个孩子,三十多年后他是否如他强大的母亲所期冀的那样,为追求爱与自由而铮铮存活于世。 从对某种虚荣心引发的仰慕来说,我很羡慕他——我一直坚信他会是个男孩子,因为女孩,无法承载法拉奇这般苛责的期许,哪怕是在腹中,她仍然希望他能迅速撇清人类称之为纯洁的蒙昧的孩童时期,因为早晚要面对的,何必还要自欺一些年月呢,对世界抱有的期许越多,失望越发让人不堪喘息。他还没有出生,可是从他母亲感受到细胞悸动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见证了他细胞增裂的每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文字细节。当他出生,当他成长,当有一天他看到母亲在他降临过程中作的点滴记录,他会不会这份博大而冷酷的爱而感触颇多呢。 我实无法想象一个人站在他拿着鞭子的母亲前面的人生会怎样,假如他真如她所希望的那样去成长,他们之间一定会产生激烈的口舌,但他虽活在鞭策之下,别人眼中的人生一样会耀眼!在那样的女人跟前,无人可以懦弱,因为我赐予你生命,你必须把痛苦当成盐粒去咀嚼,去追求那个也许并不美好的明天。 我就这样缩在任何一个能把背靠住的物体上,嘴里念念有词书页上的句子,终于念到一百三十页的时候,我念不下去了。 那个孩子,他死了,他居然死了。自杀或者他杀,反正,就是死了。而大概才念到六十页的时候,我眼神烁烁地抓问一个新近刚成为准妈妈的朋友:你和你的孩子对话过么?朋友淡然的表情里掺杂了一点狐疑,你为什么会这么兴奋?!这多少让我脸红,我无法解释。我一直对生命有着奇异的迷想,我认为一个女人孕育一个由胚胎成长至器官完整直至出世的孩子的过程是所有神秘事件中最为让人着迷的一件。两三亿个精子齐头并进,以每分钟2-3毫米的速度在往前奔跑,抢占,体力不支的,半途而废;方向掉错的,茫然退赛;运气不好的被拦截下来,悲苍定格;只有那几千万之一到达终点,然后,冲刺!冠军永远只有一个。坐在这里敲字的我,坐在这里看到这些字的你,都是那二亿多兄弟姐妹里面最强的那一个啊。我们没有理由不感恩,没有理由放弃。而这一切仅仅是所有后来的始发事件,我们的一生都要在竞争中不停奔跑才能存活下来。在选择出生的同时我们已经(或被)选择了奔跑的姿势。所以,我虽然不待见封腰上那行字,“一个女人献给世界上所有女人的书”,但我确确实实不会跟一个男性去推荐这本书,因为他无法体会那种,每一个细微悸动都会牵连两个生命的微妙感觉。所有的信号,所有的相依为命,躺在一段两个人无声的虚无里的静止或蔓延的时间里,一个男人或者拒绝孕育的女人是无法体会的。孩子被宣判死亡后,书本有一个章节与审判有关,孩子的母亲试图从多角度去理解人们对这个夭折事件的评判。我可能会说,生的权利和死的权利,别人说得再多,也无法陈述出一根脐带的想法。我可能还会说,因为你害怕孩子无法承受子宫外弱者低头强者进的生存守则,而选择让他死亡,那么你口口声声苛责自己去坚强,去抗争的那些追求,你凭什么剥夺他感受的权利呢?大多数人不会去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习惯于把孩子当成明天的希望。其实这样也好,简单一点,蒙昧一点,欺骗一点,人类才会绵延下去。可是人类为什么一定要延绵下去呢?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但我跟你一样,哑口无言。我看看那位朋友,哎,有点傻笑起来,那是她的幸福,我甚至连一点光都还沾不到呢。那是她和她孩子的世界,事实就是,我好像说得太多了。(好吧,我错了,我其实看的是三联的版本= =")

佛罗伦萨

2006年9月17日,法拉奇死于乳腺癌。在接受完手术之后,她坚持要看一眼手术中摘除的肿瘤,大夫说,从来没有人要求看自己布满了癌细胞的血肉,她说“它是我的肌体,我想看一眼”于是他们把它拿进来,它是一块又长又白的东西,她开始对它说话“你这个可恶的王八蛋”她恨它。她接着羞辱它“你不敢再回来了。你在我身体里留下孩子了吗?我要杀了你!我要杀了你!你赢不了的!”那些医生看着这个场面,喃喃地说“哦,上帝……”法拉奇的遗体被安葬在佛罗伦萨的一个公墓。依照她生前愿望,只有家人和少数朋友出席了葬礼。没有任何追悼仪式。也不允许拍摄任何照片和录像。下葬的一刻,她母亲经常去祈祷的教堂为她这个无神论者敲响了钟声。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