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7-1
ISBN:9787500407522
作者:R.麦克法奈尔(编),费正清(编)
页数:793页

作者简介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是《剑桥中国史》最后两卷中的第一卷的前一卷(即第14卷),描述了1949—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努力解决中国当代问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遇到的挫折。其第一编主要记录了新政权以苏联发展模式运用于中国的尝试,第二编概括了其后期间中国领导人为更快更好地解决中国问题而寻求本国发展模式的努力。本卷的第一编都分析了政治、经济、教育、党与知识分子、外交五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及发展状况。本卷撰写人皆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国外专家,他们向读者展示了所有这些方面的相互关系,并揭示出这些相关因素如何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提供了准备。

书籍目录

总编辑序
第14卷序
第一章 中国的再统一
历史地了解中国的几个阶段
中国统一的成就
现代化的作用
地方控制的问题
第一篇 模仿苏联模式,1949-1957年
第二章 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总论
巩固和重建,1949-1952年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1953-1956年
调整新的社会主义制度,1956-1957年
第三章 恢复经济和第一个五年计划
经济背景
战后的恢复
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第四章 新秩序的教育
民国时期的遗产
共产党边区的遗产
学习苏联
50年代透析
第五章 党与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和政府之间的历史关系
党和知识分子在1949年以前的冲突
党对知识分子的控制的确立,1949-1955年
“百花运动”
“反右运动”
第六章 外交关系:从朝鲜战争到万隆路线
第二篇 寻求中国道路,1958-2965年
第七章 大跃进和延安领导的分裂
第八章 重压下的中国经济,1958-1965年
第九章 教育的新方向
第十章 党和知识分子:第二阶段
第十一章 中苏分裂
后记
参考文献介绍 政治挂帅:略论1949年后的中国研究

编辑推荐

《剑桥中国史》是剑桥多种历史丛书中的一种,各卷由研究中国历史相应时期的学者编辑,卷内各章由各课题的专家撰写,包括世界各国的中国史研究工作者;在一定程序上代表了西方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的翻译仍本着忠实于原著的态度,作者的观点、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等请读者自行鉴别。

内容概要

译者:谢亮生 杨品泉 黄沫 张书生 马晓光 等 编者:(美国)R.麦克法夸尔 (美国)费正清

章节摘录

  知识分子最初不冷不热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这是由于1951-1952年思想改造运动以来他们的思想意识已被重新塑造。尽管担心放松之后压力又会随之而来,但他们最后仍对官方再三的推动和对1957年整个5月中那些大胆发言的人没有受到大量涌现的反批评的惩罚这一事实作出了反应。从一个意义上说,知识分子的批评基本上没有危及党的统治。大部分批评涉及与其作用和职能直接有关的问题和冲突。此外,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提出的批评与1956年以来官方媒介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教主义”的责难相似。甚至一些体制改革的建议,诸如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转变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上院的想法,也反映了党内最高领导人已经提出的想法。  但是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攻击深深地令人不安。这与其说是由于某些意见(偏差可能是因某种原因而从制度内部产生的说法,甚至少数要求党消亡的过激情绪)的结果,倒不如说是由于知识分子与党的权威的日常对抗的抱怨情绪的升级和他们反映的不满情绪的深度。从甚至上街陈诉其不平的学生行动中可以看出,情感的强度是很明显的。通过集中攻击党的干部在其工作单位日常事务中的缺点,知识分子实际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是否有能力领导中国的问题。可是必须强调的是,这并不是对制度的否定。甚至几名最直率的学生批评者仍支持公有制,欢呼毛泽东是“拯救中国的革命领袖”,并且向中共表示了即使是又恨又爱,却是忠诚的态度:“我们需要党的领导,但坚决反对党单独作出决定。”“鸣放”的结果说明了对制度的主要纲要和中共建设新中国的纲领的继续支持,但也表明有技能的集团对各种党的统治的具体形式的严重不满。到5月中,党的领导对所发生的一切感到沮丧。在发展中已被委以重任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受到培养的学生的不满程度使人深感苦恼。此外,党的干部的士气受到严重的打击,因为他们被要求忍受批评的冲击。  “百花运动”的试验为什么失败?说到底,失败是由于对中国新形势的某些根本性的错误认识。毛泽东假定知识分子本质上站在社会主义一边,与制度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于是他断定,他们甚至对像党的整风那样敏感的事情,也能作出积极的贡献。这样就没有考虑到以下的事实: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作为一个集团,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以来,一直受到沉重的压力;他们所设想的自己的利益常常受到严重的侵害;他们与党的干部的关系特征是互不信任。当毛泽东把知识分子推到整风的前列时,他实际上要求他们执行一项不可能做到的任务:大胆地批评他们常常害怕和厌恶的党的当权派,可是在批评时又要本着“和风细雨”的精神。  党的干部也被置于前所未有的地位上。实际上,他们正被要求重新确定党的领导权力,要用过去从来没有明确规定过的方式,去考虑非党知识分子的观点和才能。此外,他们本人也受到这些出身有问题和思想落后的人的批评,这种情况似乎是最不公平的。由于干部和知识分子之间潜在的紧张关系,任何加剧这些紧张关系的尝试,不管是多么不自觉,必定会无法控制(进一步的讨论见第五章)。  ……

图书封面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刚刚看完上部,最大的感受是终于把过去那些零散的历史片段串联起来了,并且最大的特色是逻辑清晰,解开了许多关于那段历史的迷惑,值得推荐。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八章,重压下的中国经济,尼古拉斯·R·拉迪1、57年夏天已有粮食短缺的苗头,中央政府当年8月颁布条例,禁止在农村集市上出售粮食,但57年粮食年度国家收购的粮食数量还是下降了。2、国家控制的粮食数量下降,但需求却增加。需求一方面来自于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一方面由于对苏联的农产品出口保持出超。3、农村集体化导致农业增长率下降。上述3 点使得中央在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注意到了要加强农业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上,毛泽东相信“在农业经济中动员现有资源,主要是劳力,将为更快发展提供一个突破口。”大跃进期间农村水利运动动员了大量劳力,而大规模的改革与动员的结果是人民公社的成立。公社化运动以及统计制度的普遍混乱导致浮夸盛行,58年12月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公布58年粮食产量是3.75亿公吨,是1957年1.85亿公吨的两倍。数字上盲目乐观,“把浮夸的产量报道当作现实来接受导致错误的缩小谷类作物的播种面积,这是一项促成食物大量短缺的政策。”59年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了 13%,粮食总产量同比下降了13%,注意到,59年粮食的单位产量并无明显变化。而到了60年,粮食产量陡然降至1.435亿公吨,低于57年产量的 26%,导致粮食减产的原因在于:1、公社制度下农业管理不善,如大跃进水利运动兴建的大量灌溉工程设计拙劣导致农作物减产;2、大跃进期间兴建工业导致非农业职工人数增加,农业劳动力减少2291万,下降10%强;3、60年恶劣天气影响进一步降低了产量。粮食产量下降与分配制度失误,便直接导致了空前的饥荒。
  •     建议近代现代当代史部分,读读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吧,不同于大陆官方的观点,讲了很多官方不敢讲的史实,观点不排华,比较中肯,反正我对其中一些观点很认同,起码可以换个角度审视中国历史。当然大陆版的把原著删改的面目全非了,要看看港版或网上制作的无删节的简体版。剑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我翻看过,(古代史没看),有可取的地方。但我最反感的是佶屈聱牙的翻译。不知道是哪个傻帽翻译的。怀疑他的中文有没有过小学水平。和徐中约的近代史翻译不是一个档次。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剑桥系列,值得一读
  •     1/4
  •     因为丛书是多个作者的缘故,感觉共和国史的上卷相对于下一卷来说相对温和一些,分析的清晰度也要相对逊色一些,但仍然不失为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如果记忆出错,对未来的判断就会有问题,就会走错路,每一次走错路都会碾碎成千上万人的命运,而我们到今天仍然在坚持欺骗自己。真是愚蠢到死的精神。
  •     剑桥的中国史系列一直不错,这本书内容比较多,作者观点比较客观,在大陆出版的通史著作里算是比较上乘的。可以作为中国史研究的入门。
  •     剑桥编撰的中国史,1949年以后的中国史值得一读。
  •     这套书我认为几乎没什么好说的了,喜欢历史政治学说或者爱好藏书的人最好都买一套,因为这套书自九四年第一版以来,这是第二次印刷,就这个编写组和翻译的不删减的作风来看,早晚也会被中央叫停,所以劝大家买一套吧。学术价值上更没什么好说的了,费正清的大名谁不知道啊!
  •     年代较早(1987),作者们承认很多地方缺乏资料。1949-1965,提供了详实而系统的记录,隐隐提供了一种(经济)决定论的框架:农业集体化之后的社会主义指令经济在沿着苏联模式既取得显著成就又面临巨大失衡,领袖施行了非知识的、注重政治运动的大跃进发展路线;虽然挫败使得领袖接受政治运动未必能促进经济发展,却将重心转向以政治思想运动来确保革命乌托邦意识形态的纯洁性...极权控制的前提、领袖的权威与梦幻、人事恩怨与国际冲突就这样塑造了亿万人的岁月。唯一让人最不满的是,在描述集体化、思想改造和反右等重大事件时,作品缺乏厚重的人道主义品味(那些极为悲惨的、大规模冒犯尊严的大事情居然数据化或轻描淡写,没有常见的人性悲悯底蕴)。
  •     国内人,或者说咱dang领导下,历史是无法还原历史的。。。所以还是看国外人写的吧。这书都很厚,得漫漫看
  •     ‘新中国’的知识分子很可怜...
  •     开篇倒是很不错,但有些篇章并不让人满意。总体来说可以当做本朝历史的入门读物,足够让人对那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可惜成书年代太早,缺乏一手资料,大多由二级文献编撰,所以有偏离史实的部分。一系列敏感内容的挖掘也显得浅尝辄止。
  •     读了一些章节,从西方人的角度看中国,很有启发。
  •     我很喜欢的一位写中国史的大师,一如既往的支持他
  •     我们应该从别人眼中了解历史。
  •     看一看别人的研究态度,学术素养,非国内学者可及
  •     话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历史也是如此。这本书和剑桥中国史其他系列一样,从不同的角度看中国历史,其价值可想而知。
    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册主要是建国初期到文化大革命之前的历史,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很多的数据,有了数据我们当然就可以从数据中看到我们想要知道的历史。但是总的来说,毕竟是翻译的文献,语言上却是不够味道,但是依旧让我觉得这是一本物有所值的历史书籍。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费先生的书,有一种亲切感!读史书能让人感受中国历史的沧桑历程,明白一个不可逆转的时代变迁,告诉我们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中国人尤其是当代中国人,我们应该如何尊重我们自己的历史!
  •     描述了1949—1965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努力解决中国当代问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所遇到的问题。本书共两编,第一编记录了新政权将苏联模式运用于中国尝试,第二编论述了为寻求本国发展模式而做的努力。两编都分析了该时期政治、经济、教育、党与知识分子、外交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和发展状况,以及所有这些方面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和“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作用。本卷撰写人皆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国外专家,他们向读者展示了所有这些方面的相互关系,并揭示出这些相关因素如何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提供了准备。
  •     奇怪怎么通过审查的,莫非仍然无关痛痒?小朝鲜。。。
  •     一共11卷 我都买全了 挺值得
  •     一直对这套书情有独钟。陆续购买了《秦汉史》、《晚清史》、《民国史》、以及《共和国史》。特别是后面几套,可以使我们从另外一个侧面了解到西方人对近代一些主要事件的看法,这些材料也许不为“主流文化”所宣传和重视。以世界史的观点看——特别是近代——一个国家的任何政策、事件均有其国际背景;仅仅从中国人自己的感受去看问题,可能会产生诸多误判。一些外国人的资料,也许有助于我们对事件本身做更深层次认识。
  •     2014.05.01——2014.05.10 信息量太充足了 虽然篇幅是这个系列最短的 可能也是删节得比较多的
  •     这本书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懂。内容不是按年份排列记录史实,而是对历史的各个方面分专题进行的深度分析。如果读之前了解大致的这一段历史,那么这本书读起来绝对很带劲。
  •     论文汇编的感觉,个人觉得一、六、七章写得比较好。
  •     要读懂中国,就必须读汉学家的书,必须读费正清,必须读他编写的剑桥中国史
  •     以外国专家的视角研究中国当代史
  •     和港中大出版的那套书相比,文献还是太二手了。
  •     不错,喜欢!如果配合大陆的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更好
  •     非常有力度的书,观点奇特,让人耳目一新,有足够的历史基础功底,才能跟上述评。国外的书,多以简练的史实而以详细评论为主。拜读之,而难以释卷
  •     用外国专家的眼睛看中国最敏感的历史
  •     有句话说得好啊,读外国人写的中国史很客观,读中国人写的外国史很垃圾。
  •     保留意见,好奇者自行阅读。
  •     相对来说,本卷的含金量不足。
  •     为了写论文,突然意识到可能是读过第一本近代史(呃大学课本不算的话
  •     首先要注意本书作者的阶级立场,资产阶级的历史观与无产阶级的历史观肯定不同,不同的阶级立场对毛泽东的评价是不同的。
  •     先按年代不同阶段划分,再对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展开叙述,评分是为向作者及译者致敬。
  •     算是为了考试粗略地翻看。。不过既然提不起兴趣就这样吧
  •     剑桥史学系列,本本都是好书,值得慢慢读
  •     内容详尽而客观,站在第三方的立场评论建国初期的政治、经济与人文的发展历程。对于有一定阅历的人士来说,具有开拓眼界和丰富知识的极大用处。
  •     我反复看过好几个版本的中共党史,头一次接触外国人写的中国史,很客观。
  •     基本上算是看完了,我这看书速度不行啊……
  •     对于建国后到文革前这段历史一直没看到过清晰的阐述,直到遇见这套书。只不过翻译逊色点,当然我看英文版也看不明白。
  •     多从制度与经济方面切入,细致入微。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很厚的一本书,很精致,不过卖完就降价了,太郁闷了!
  •     专业课要用,还不错,外国人对于中国历史的评价
  •     感觉非常不错,比中国的历史好读好懂,分析透彻,感觉老外比中国人更懂中国
  •     可惜费教授1991年去世了,难道这套书就没有下文了吗?
    这本书还原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历史,书较厚,内容全面,贵在没有歪曲与丑化,是了解新中国历史的一部好书。
    如果翻译的质量再能好一些就现完美了。
  •     
  •     条理清晰,全景式回顾。
  •     尚可。第一章,第二章,第六章值得一读。
  •     剑桥系列是比较好的版本,单位的书虫特别喜欢
  •     剑桥历史丛书在国际学术界很有影响,其中剑桥中国史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中国史研究的水平,撰写的角度、观点和分析与国内有许多不同,从另一个视角去客观的审视中国历史,因此值得参考借鉴和收藏。
  •     费正清用政治斗争的角度来研究共和国初期的各种运动,可以说是一种研究方面吧
  •     剑桥系列是一部可以开阔视野的学术著作!这一卷也给人一个全新的视角去了解历史!
  •     基于深厚的学术功力所造就出的罕有精品。写的行云流水,译的娓娓道来,进而对其他的剑桥中国史著作充满了期待
  •     这本书从另外的角度评述中国历史,对于一直接受国内教育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了解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历史的文本。
  •     经典历史著述,很不错。客观了解中国革命
  •     正如费正清说剑桥史在英语世界中为多卷本历史的著作树立榜样。这本书同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撰写树立了一个榜样。其中上编叙述了新中国建立以后苏联模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项建设中的尝试。材料十分丰富,视野开阔,见解也独特。其中在介绍49年台湾时明确将其视为一个“省”。虽然中西方文化的确存在隔阂,这在历史编撰中有很明显的体现,但这本书仍是研究和了解共和国史的经典。
  •     并不是一个对中国近现代史很清晰地人,很多从课本和电视剧得到的知识,很难让你全面客观的看清刚过去这100年发生的事情。很感谢朋友的推荐,让我找到这本书,很棒,可以当做资料收藏。
  •     客观真实,有理有据,工具书性质,总体值得收藏
  •     费正清不愧为粉色历史学家,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深得我党精髓
  •     外国人评价中国的书中,难得的一本能够比较客观评价的书。
  •     本来晚清史、民国史、共和国史都想购进,看到之前的评论说有的读者收到残本,没敢全部下单,只先邮购了共和国史,3月31日下单,4月1日发货,4月4日邮到辽宁本溪,拿到手之后先进行了检查,上下两卷共和国史分别用塑料封装,翻看了一下,质量没有问题,新书,很开心,内容对照了几年前下载的PDF,页码对不上,找了几段涉及三反、五反、文革等所谓敏感内容对照,暂时未发现删节,个人认为近代史看看不同的观点很有益处,已经认真阅读了前60页,部分翻译得比较晦涩,这可能是我这个非专业爱好者与专业研究者的巨大差别造成的吧……,总之不错的书,希望在途的民国史不会让我失望!
  •     这本书很好,能够促使国人从另外的视角去研究中国的历史,能够收到启发~~
  •     从中立的态度看中国历史,非常好!
  •     挺喜欢这书的,可惜下册缺货,不知是否政治因素。不会被和谐吧。还没有开始看,之前看过晚清史,觉得非常客观,能帮助我们把历史看的更清楚
  •     剑桥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对于这一套《剑桥中国史》我已经仰慕很久,去年终于如愿全套购买收藏。
    太长的时间里我们对于自己国家的历史的全部的认知都来自于官方的权威发布或是标准教材,对于历史的形成演进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解读也都趋于一致,这对于一个曾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老民族和曾经涌现过诸子百家的自由思想国度来说似乎是一种讥讽。
    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么文化的复兴一定是核心动力。当今世界的融合程度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的国家要想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必然要遵循当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所提到的观点:少年强则中国强,那么少年强如何实现呢?我想除了“空乏其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之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用全球视野和世界性的思维来看待我们民族的未来发展。这样才不会拘泥于禁锢的思考方式中,才能够提供更为融会贯通的发展策略。
    《剑桥中国史》正是一部完全由西方学者撰写的中国历史,本套著作在沿袭了西方汉学研究一贯坚持的严谨作风的基础之上又广泛引用各方文献材料,同时特别注重文献的辨伪和考订。由于东西历史文化的差异,这套书在许多历史问题上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质疑,而其中有的问题是我们早已习以为常而从没有考虑过的,所以这些来自于另外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思想观念势必将极大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和开阔我们的视野。
    相信通读此套《剑桥中国史》,用西方的视野来看待中国的历史对于研究中国历史课题以及实现自身民族的复兴都是难得的借鉴!
  •     我们平时接触到都是国内描述的49年以后的中国,经过层层审查,很多东西书写的习惯和文笔让人要去猜测和琢磨,外面的世界描写起来直白象我们研究过去的古代历史一样,阅读起来轻松多了!
  •     了解国史必看书目,国外大家的研究成果
  •     旁观者清。。。看看老外怎么看中国
  •     再一次培养了历史虚无主义
  •     剑桥中国史认为文革发生的原因有三:1.针对“大跃进”的不同看法以及采取对策不同导致的分歧;2.接班人问题上的争夺,林彪有意增加毛与刘、陈的对抗,而林彪坚决站在毛的一边;3.毛年龄越来越大,导致其生理心理上的担忧。
  •     原来黑猫白猫是在62年北戴河会议提出来的啊/所以庐山会议毛到底叫没有叫江青来以及林彪和罗荣桓在63年后的斗争什么鬼表达一点都看不懂啊/最后关于文献的叙述也是知识点满满啊/不管看几遍毛的一些言论都太吓人了/其实从面到点也有好处,面对叙述的时候好歹有画面感,不然真是很抽象,毕竟那些概括还是不够惊心动魄。
  •     剑桥史一向很好!值得!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历史真相
  •     家里面还有一本,13年在45楼书市买的,其实也没有什么内容
  •     全面,但太限于从宏观面来把握事实了,细节的缺乏也意味着某种特殊的时代氛围的没有被描述出来——它其实更像是一部政策史和意识形态斗争史。
  •     西方视角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值得收藏。
  •     历史浑厚
  •     重新认识了那个年代,各种资料引用翔实,但可能是外国人写的缘故,冷冰冰的,更像是描述一个另外的国度。
  •     不是这版
  •     历史无须多言
  •     1960年,中国死亡率25.6%。
  •     左手支援经济建设,右手支援共产党土匪叛乱,怪不得现在没几个国家愿意给你免签待遇
  •     关于中国的一本非常不错的书
  •     费正清先生是世界著名的中国历史专家,毕生致力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大家知道,书写近现代史要做到客观、真实是很困难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对而言,费先生的书能够做到客观、真实反映中国近现代历史,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的角度全面分析中国近现代史情况,使我等有机会了解一些历史真相,值得好好拜读。
  •     无知是被利用的东西。
  •     “不能把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对立起来看”,你问我资不资辞,我说我资辞!1959和1989绝不能割裂开来,当然是同一个体制,同样的一群人啦。
  •     这书被高估了。全书用专题分析讨论式写法,可惜篇幅所限,不少章节既没把事件本身说的很清楚,又不能分析透彻事件及相关原理。而且用的基本都是较旧的二手文献。总之很普通,对不起精装和好纸张。我想香港中文大学那套大陆学者写的红朝史,一定比这个好。
  •     外国人看中国历史跟中国人看中国历史有很大的不同,外国人看中国史看到比较透彻 明白 一针见血
  •     虽然书写成在20年前,但在目前为止仍是市面上能买到的少有的可以一读的共和国史书,内容详略得当,可以作为研究共和国历史的入门书。目前只有香港大学08年出版的10卷本共和国史超过此书。
  •     非专业人士读读尚可,其叙述框架其实仍然跟随着国内的革命范式和现代化范式,更精确地说是跟着《历史决议》。
  •     秦皇岛图书馆 2016.11.21-2016.12.15
  •     国内的史书是不能信的,这本书的立场还是比较客观。细节方面可能会有出入,但没必要吹毛求疵了,毕竟不是做历史专业的。
  •     必读史书
  •     第一次完整地读到了这时期的历史,虽然仍嫌弃其不够详尽完整
  •     绝对正版,内容详实,客观,和中国的史书写法截然不同,推荐阅读
  •     了解一下国外对我们的历史的记录和评价
  •     此书印刷质量很好,内容观点也让人耳目一新,只是觉得可能因为编写人员过多,给人一种支离破碎之感……
  •     内容很好,前面的翻译有点悬。部分史料运用得恰到好处,谈到了一些国内学者会忽略到的问题。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