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天下黄花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3-1
ISBN:9787020065967
作者:刘震云
页数:351页

作者简介

《中国当代作家:故乡天下黄花》是著名作家刘震云精心创作奉献给读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民国初年,北方某村的孙村长被人勒死在土窟里。一桩命案,结下两家世代冤仇,物换星移,更朝改代,谁当村长,贪权贪色,仍是干戈杀戮,血水溅地……一个小小的村落,竟展示了古老中国半个世纪错复杂的社会风貌。小说语言洗练幽默,人物故事神韵无穷,充分表达了作家的文学性格。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以降,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当代文学创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相继涌现出一批生活积累丰厚、艺术准备充足、善于思考、勤于探索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轨迹和水平。这些作家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和影响力,不断地推出新作,超越自己。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村长的谋杀
民国初年
第二部分
鬼子来了
一九四○年
第三部分
翻身
一九四九年
第四部分
文化
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六八年

内容概要

刘震云,男,1958年5月出生,河南新乡延津人。197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8年复员,在家乡当中学教师,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到《农民日报》工作。1988年至1991年曾到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1982年开始创作,1987年后连续发表在《人民文学》《塔铺》、《新兵连》、《头人》、《单位》、《官场》、《一地鸡毛》、《官人》、《温故一九四二》等描写城市社会的“单位系列”和干部生活的“官场系列”,引起强烈反响在这些作品中,他迅速表现出成为大作家的潜在能力,确立了创作中的平民立场,将目光集中于历史、权力和民生问题,但又不失于简洁直接的白描手法,也因此被称为“新写实主义”作家。其中《塔铺》获1987-198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一以贯之的精神是对小人物或底层人的生存境遇和生活态度的刻画,对人情世故有超人的洞察力,用冷静客观的叙事笔调书写无聊乏味的日常生活来反讽日常权力关系。自1991年发表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始,他开始追求新的创作境界。1993年发表“故乡”系列第二部长篇《故乡相处流传》,后经过五六年的时间完成长篇巨著《故乡面和花朵》(华艺出版社1999年初版)。《故乡面和花朵》体现着他在文体和内容上的双重探索。

图书封面


 故乡天下黄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名字很诗意,但是内容却是走的现实风。故乡永远是那走不了、挪不动的村落。天下却像天空中游走的浮云,悄无声息地,更了朝代、换了君主。黄花却是那生长在黄土地上的祖祖辈辈世代相传的血脉。一代人走了,一个年代过去了,一个时代又像翻滚的海浪似的,毫不给个商量地打在每个人身上。故乡天下黄花——历史节点下的人性百态当读到末页之时,文字中的村落变得渐行渐远,文中的人物变得逐渐模糊、陌生化。唯有那一节节的历史逐渐清晰化的呈现在眼前。民国、抗日、翻身、文化……每个节点下的故事,都像一部生动的当代史。只是模糊了姓名、模糊了那些隐喻的符号……时代下的个体在被恒久忽视的同时,更让人感受到时代本身所具有的苍凉之感。试想,没有血肉的个体,如何感受温度?没有温度的时代,如何铭记?回顾那些陌生化的历史节点之时,我们感受到的是隐含在时代背后那一丝丝风雨飘摇中的生命。生命的姿态在不同的君主下、在不同的鞭嚎下,在不同的口号下,所呈现的种种暧昧之态。有隐忍的、有傲视的,有无赖的,也有无力反抗的……请不要鄙视,也不要厌恶它。这是人性的原态,是在历史节点的“风月宝镜”下所映照出的真实。故乡天下黄花……
  •     从网上下的电子书来看的,抽空花了几天的时间就看完了。实话说,这本小说叙述很平淡,没有什么高潮,没有什么伏笔,没有像其他小说那样让人不能释手。每一个故事都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只是告一个段落。作者写的是生活,生活不会因为一个人,或者一个历史阶段的终止而终止,它一直在一幕幕周而复始地上演着。作为一个故事,我是渴望有一个结局的。但是作者没有给,让我心里有些疙瘩,然而这才是真实啊。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会有一个结尾的。可我还是比较喜欢这本书,喜欢这本书里面的真实。我觉得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肯定很压抑。我们为什么去写书,大多数情况是要意淫我们的生活。而作者强压着一些在小说里理所当然的事情,那样缓缓的,平铺直叙下来。人都是真实的人,故事都是近似真实的故事。我所震惊的是,为什么在这本书里,人的命说没了就没了。为什么这本书里所有的人都盯着自己的那一点点眼前的利益。可是话说回来,不盯着自己眼前的那点东西,我们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人的性格都有阴暗扭曲的一面,只是因为时间境遇的不同没有被释放和放大出来。这本小说说的就是我们真实的人生啊。每一个人的好坏评判标准都是模糊的,每一个人的因果报应都是不明确的。作者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停的上演着。只是剧情有些拖沓冗余。
  •     在这个闷热又狂躁的夏天,我在开着空调的房间,看了这本《故乡天下黄花》。是朋友力荐的一本书,买了来看,确实没有失望。总的来说,这本书跟《白鹿原》《古炉》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写的建国前后农村的故事,说相似,并不是说抄袭或者雷同。作为80后,其实不知道那段历史是什么样子,但是看了这些书,我可以从一个村庄还原一个时代,可能并不全面,也不深刻,但是,那就是历史。历史不是一个框架,那是一个人一个人,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充实起来的。有时候,听爷爷讲过去的事,就像看电影或者读小说,什么写大字报、开批斗会。我爷爷已经83岁了,我不知道我还能从他那里听到多少关于历史的故事,但是,我尽量去了解,去倾听。小说仅仅是诉述故事的载体,至于我们如何去理解,如何去反思,那都不能一概而论。仁者见仁吧!这是一本我很喜欢的书,希望更多的人也喜欢。

精彩短评 (总计62条)

  •     一代一代,总躲不过个权字。
  •     人情社会
  •     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每个人死去又是那么轻而易举。世事再变,不变的是承载一切闹剧的故乡土地。
  •       从民国初年到文革,六十年里一个村庄的巨变,两个家族的命运将整个小说串成了一条长长的线,而作者用朴实,生动的笔触讲述着关于那里的人和故事,仿佛置身之外,其实却是以冷静地思考来审视着几个时代~~没有给出现成的哲理或是说教,有的只是睿智的思考点拨,给你无限的空间去思考!
      这里也许正是天下的缩影,从可悲到可笑,从调侃到严肃,从平静的讲述里体味着乡村生活~~
  •     两本书都没有看完,因为感觉太沉重。但这本书看得更多些,读到第三章中部实在读不下去了,不是作者写得不好,是书的人物太阴暗了,让人窒息。不过,个人认为这书比白鹿原好。
  •     挠痒痒一样,比不上相同题材的生死疲劳
  •     用高度写实的笔触去叙述中国一个普通至极的农村从民国初年一直到文革结束之间所发生的村级别权力更替的故事,几代人的风光与倒霉,几代人的疯狂与流血。刘震云不带自己立场,但故事应当启发我们,黑暗的中国在最下层的农村并不存在什么政治理念或意识形态,有的只是争权夺利的内斗和被当权者挑拨引发的集体仇恨。
  •     从民国到文革末期,这是一段故事最多的时期,把这些丰富的故事汇聚到一小块土地上不容易,再印记在几个家族之间更是不易。霸王别姬这部电影给我这种感觉,亮剑给我这种感觉,现在刘老师也给我这种感觉。乱世中的生存斗争,一地鸡毛。
  •     有点像白鹿原
  •     看完无比糟心,也不是没看过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但还是给河南的故事和表述方式跪了....还是看不习惯这样的书。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不会看这类作品了,看得浑身难受。
  •        还是那个词,有意思。看了两三条评论,其中一条是“有历史感,有荒诞主义色彩”什么的,说实话,这个我倒真没看出来,因为个人水平不够,但说人物刻画没有《白鹿原》好,我就不同意了,也不是不同意,因为小白我也就只看了几十来页,就看不下去了,还真不好评论。
  •     国民史诗,群氓的悲剧。以小见大。这个村子就像是个微型社会,村民像墙头的草,随时代的寒风摇摆,获得荫庇或者被摧毁根基,几年河东几年河西,此一时此一时的权力更替,绵延不绝。爱恨情仇、命运走向和敌我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下反转变换,荒唐、混乱、残酷不堪。命如草芥,人命存留很可能仅仅因为掌权者的随笔一挥或信口一说。叙述最有效率的是若松和牛大个。
  •     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一段带给你无奈无言感受的故事,好好读吧,你会有所收获的!
  •     一个村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主人公的命运,这都现实的描写了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苦的生存现实与不幸的政治生态.中国,究竟谁是主人?人民的命运究竟由谁掌握?民主政治应给民众一个逻辑的自恰交待.衰民生之多艰!!!
  •     很有意思,土改那段太逗了!
  •     前三部分极好,第四部分稍弱。可见还是不如后来刘跃进,一万句,那么成熟。
  •     有同感。我也觉得像电视剧本。虽称不上伟大,但是好小说。
  •     题材跟《白鹿原》相像,但对现实与历史的叙述上相对薄弱。
  •     对乡村里的故事完全没有兴趣。
  •     历史 其实就是一串人 干了一堆事
  •     老地主斗法这段真心赞
  •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     楼下一人说的不错,“奴才,响马和暴君”——中国人永远是这个样子。说到角色的话,比较喜欢许布袋和李小武。
  •     个体必然被历史裹挟
  •     语言很有特色,读起来超有趣
  •     一个村庄中的历史。
  •     粗粗看下。
  •     不喜欢
  •      处女作一般都是一个作家比较优秀的作品 放在刘震云这里也是成立的 他的第一部长篇在 他所有长篇作品里算很好的 一个村庄的历史也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就像结尾“之后”这一节里面写的一样 翻翻中国历史 简单点说也就是你斗我 我斗他 你上台 我下台这一点鸟事
  •     故乡三部曲之故乡天下黄花。 大历史中的小人物。人命轻贱所以主角换了又换,没有谁一直得意。 生命不过一道刀光。
  •     结构古典,行文啰嗦,刘震云特色
  •     人/时代,这是注定粘合在一起的两个词。为生活所迫?为时代所迫?为内心的追求?……本书好看。
  •     因为历史不通,所以有些东西理解不到位。
  •     没看过白鹿原,刘震云的语言魅力无与伦比。
  •     很欣赏他写到死亡时的直:几乎不写情绪,也不写死后的延展,人走,故事继续,写法和故事感本身映衬很好。泼辣!
  •       社会的变革、阶级的重塑,在伟大的历史规律和哲理的指导下,对于彼时得势的个体而言,只是粗暴得抢夺资源,睡对方的女人、抢对方的土地和钱。人性不再浮现。民国到革命,角色互换几次,更鲜明得剥裂出社会的真相。
      其他方面,感觉这本书更像电视剧本,不会成为伟大的小说
  •     好看
  •     花开花落,事物亦循环往复
  •     我倒是感觉不错。
    刘震云写的是 我们在酱缸里的无数次轮回,不知什么时候得到超生。
  •     看了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我觉得从民国-抗日-土改-文革进程看来,中华民族的演变史,就是一场你看不惯我,我看不惯你而产生的整人史,大家都为了一点小事送了性命。一代接替一代,靠近权力,被权力围剿,命运充满赌局一样的变数。.
  •        晚清以来,中国开始由乡土社会向工商社会转型,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理应有史诗般的文学作品反映这一变化,遗憾的是这样的作品至今尚未诞生。看过不少农村题材的小说,不满意者居多:《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业史》等垃圾就不必说了;《平凡的世界》曾经让我如痴如醉,现在看来作者过于理想主义,至少与我所经历和观察到的农村生活大相径庭;《白鹿原》下流和装神弄鬼的成分(这些与作品主题完全无关)过多,可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余华的《活着》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但是有些细节也经不起推敲。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的情况,是一部比较令我感到满意的农村题材小说。
       《故乡天下黄花》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或者说不大像小说。小说的主角不是人而是一个村庄,小说讲述了这个村庄在四个不同时期发生的故事,反映了这个村庄自民国初年到文 革结束这六十年间的变迁,或者说沦陷。
       第一个时期是民国初年。几十年前,村里只有一个大户——李家,后来,李家的一个姓孙的佃户慢慢发达了,开始与李家分庭抗礼。一山不容二虎,孙李两家为了争夺村长之位明争暗斗。两家的老一辈(李老喜和孙老元)心不和,面和,一直保持着表面的客气。但是小一辈就不一样了。先是孙家的小一辈(孙殿元、孙毛旦)利用清朝灭亡,革命党上台的机会,将李家的主人赶下了村长之位。李家咽不下这口气,决定请一个土匪将孙殿元弄残,使他当不成村长。没想到,李老喜的大儿子李文闹假传圣旨,叫土匪弄死了孙殿元。李老喜重等村长宝座。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孙家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决定以牙还牙。孙老元叫干儿子许布袋暗杀李老喜。最后暗杀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李老喜还是受惊吓而死。当然,李家很快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李老喜颇有头脑的二儿子李文武决定报官。由于孙毛旦的通风报信,许布袋外逃,孙老元派去接应他的两个佃户被杀头(孙家厚恤两家佃户)。李文闹当上了村长。几年后,李文闹始于土匪之手,许布袋和孙毛旦不听孙老元的劝告,使了些钱财,分别当上了村长和副村长之职。许孙二人利用手中的公权力,使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手法,终于坐稳了村长之位。
       老年人思想一般较为传统、保守,讲求与人为善和不为已甚,所以孙李两家尽管为了村长之位(准确地说是为了在村里地位)明争暗斗,但老一辈的孙老元和李老喜(他们可能还在私塾里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一直保持着表面的客气。年轻人血气方刚,好争强斗胜,行事难免走极端;孙殿元、孙毛旦和李文闹即是如此。自古以来军队里面的黑暗程度都是远远超过社会上的,彼时军阀混战,军队里的黑暗程度尤深,当过兵的破落子弟许布袋就利用在军队里面学到的那一套铲除异己。比之孙殿元、孙毛旦和李文闹,许布袋的做法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孙老元连呼“看不懂”。
       自古至今,农村都是一个熟人社会。一个村庄不过几十户人家、数百口人,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凡事不会做得太过分。所以村里面尽管存在贫富分化——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也存在富人欺压、剥削穷人的现象——这也是难免的,富人与富人、穷人与穷人之间也会发生冲突,但是剥削不是那么严重,阶级矛盾也不是那么尖锐。如果没有外来因素,主要是战乱和横征暴敛,绝大多数农村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着一种略显平淡但是不乏幸福的生活——总之,农村既不是世外桃源,也不是一个人吃人的世界。
       第二个时期是抗日时期。抗战军兴,村庄处在中央军、八路军和日军夹缝之中,许布袋和孙毛旦仍然当权,但是村长的位子越来越不好坐,大家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因为三方都向村里派粮派款。值得玩味的是,李文武的儿子李小武作了中央军的连长;他的同学,孙殿元的儿子孙屎根当了八路军游击队的中队长;孙屎根的叔叔孙毛旦则当了伪军的小队长。事情起源于孙毛旦向许布袋传达了日本人的派粮命令。李小武、孙屎根还有作了土匪的路小秃,三路人马伏击日本人,出了差错,孙屎根的游击队还和李小武的中央军发生了冲突,孙屎根被俘,不过李小武放了他。孙毛旦跑到县城报信,日本人报复,在村子里烧杀抢掠,许布袋的女儿被奸杀、李小武的妹妹被轮奸,好几十个村民被杀,其中包括孙毛旦,因为他不愿意随便指认村民。
       这里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有四点:一是孙屎根他妈对孙毛旦说的一句话:“你在日本,屎根在八路军,不管谁赢了,咱家都有大官,不是更好!”对于老百姓而言,活着是第一位的,什么爱国情操、民族大义对于维持生计而言都是狗屁。所谓保家卫国,卫国不过是保家的附带品。二是八路军也会向农村派粮派款,这一点其他的文学作品还没有反应过。这应该是事实,否则土公岂不要喝西北风。老家麻城是有名的革命老区。我们家以前是村里的首富,曾祖父出世后,伯祖年方十六即被我们那一片的地下党活活烧死;邻村有一年幼的富家子弟被地下党绑架,赎回来后变成了傻子。父亲还说,村里老一辈讲过,村里必须保证地下党的安全,如果有地下党在某一个村子里出了事,同党就会血洗该村。对此,我不能理解,父亲倒是很看得开,“刚开始起家造反的时候,都是这么干的”。三是日本要求孙毛旦指出村民里面的八路军、中央军、土匪,他不愿意冤枉人,以致被日本人杀死;其实,他完全可以公报私仇。四是书中没有一味丑化日本人,而是反映了他们人性的一面。
       第三个时期是土改时期。以前在李家喂马的老贾回到村子里面主持土改。在孙李许(许布袋)三家的积极配合下,老贾很顺利地完成了土改。但是区里面不满意,说是土改过于和平,派曾在东北主持土改的老范到村里重新进行土改。于是村子里经历了一场血雨腥风。李家被赶出李家大院,李文武为了救刚出生没几天的孙子(李小武的儿子),被以前的二流子、现在的贫农团团长赵刺猬砸死。被批斗吓怕了的前村长许布袋、前土匪头子路小秃出逃,在大荒洼被李小武抓住,锁在铁笼子里,许被冻死。李文闹的两个儿子也跑去投靠李小武,将村里发生的事告诉了他,并鼓动他报复。新年第一天,贫农团正副团长赵刺猬、赖和尚假借审问,先后强奸了李家的两个媳妇,以及路小秃的老婆。李小武派去村里侦察的人告诉了他老婆被强奸的消息。怒极之下,李小武去村里实施报复,但是赵刺猬、赖和尚去了外村看戏,就杀了他们的几个家人。路小秃也去区里杀了老范夫妻。最后,政府派军围剿大荒洼,路小秃被枪杀,李小武被俘枪毙,死前说“后悔抗日时放了孙屎根”。
       我家以前是村里的首富,在伯高祖和伯祖惨死(他们的名字都篆刻在老家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之上)之后,村里(全部同姓)不但瓜分了我家的绝大部分财产,还准备卖掉曾祖母。有好心人把消息吐露给了曾祖母,情急之下,她赶紧招了一个人进门,才避免被卖的厄运。与《活着》里面的情形一样,因为我家的财产都被族人瓜分了,后来避免了被评为地主或富农的厄运。外公是个老党员,“解放”之初就开始当村干部,一直当了几十年。外公就经常讲他早年是领导群众如何斗地主和富农的:如何把人吊起来打,几天几夜不让睡觉;如何挖地三尺,在地主家挖出来多少银洋什么的。当时小,没什么概念,现在想来,真是血腥。普通百姓一时是很难狠下心来对乡亲下毒手的,所以土改中的积极分子多是为人所不齿的二流子。他们好吃懒做、游手好闲、身无长物,喜欢没事找事,寻衅滋事,土改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从李老喜到孙殿元、李文闹,再到许布袋、孙毛旦,最后到赵刺猬、赖和尚,农村掌权者的道德水准直线下降,农村随之一步步沉沦下去。
       关于土改的目的,应星的《村庄审判史中的道德与政治》、局外人的谈话录讲得很清楚,一是在农村中制造阶级对立的局面,为没收所谓的地主、富农的土地和财产制造理由;二是借以打破农村原有的权力结构,确立土公在农村的统治地位;三是借大批斗和大审判的“剧场效应”塑造一代新人:而最终目的则是动员、控制农村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第四个时期是文 革时期。正如孙李两家一样,赵刺猬和赖和尚为了争夺权力,开始明争暗斗。他们本就是流氓,文 革彻底释放了他们人性中的恶,加上上级的推动,村里经历一场更大的浩劫。
      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干部“吃夜草”的情节。父亲就跟我讲过,在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当小队长的爷爷经常从外面带吃的东西回家,或者在晚上偷偷带他到别的村里面去吃粥什么,所以我们家没有饿死人;而我的亲外婆、老婆的外婆都是在那三年间饿死的。外婆和母亲是被不成器的亲外公赶出家门的,外婆饿死后,母亲在孤儿院待了一段时间,后来被姨父姨妈收养。后来的外公当官,妈妈就再也没有挨饿了,顿顿都能吃到白米饭,而别人家的小孩很少能够吃到白米饭。土公一直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党,干部按照级别的高低享受各种特权,可惜普通老百姓对于这些知之甚少,还以为毛时代的官员很清廉,甚至渴望毛魔王再世,左派又在一旁蛊惑人心,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危险。
      
       《故乡天下黄花》在反映农村的变迁方面是相当出色的,可惜还是失之于简略,所选取的这四个时期并不足以反映中国农村在那六十年间的变迁(比如合作化、人民公社、大炼钢铁、知青下乡等重要历史事件本书都未涉及),作者如果在人物和情节的塑造方面再下一番工夫,这部作品将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据更高的位置,就像《静静的顿河》之于苏联文学。
      
  •     只记得看了,但是忘了具体内容,另外一部故乡面和花朵没看
  •     刘震云总是把残酷荒唐的东西讲成笑话。唉。
  •     四星。1.刘震云大白话的语言真不喜欢,但他绝对是个讲故事的高手。2.民国、抗日、土改、文革,在历史的大背景下讲小屁民们的故事,完全反官方话语,消解宏大叙事。3.历史没有真实,真能被讲述。
  •       跟《一地鸡毛》那样的新现实主义不同,这本书有点历史感,有一些荒诞主义的色彩,结构上有些像《白鹿原》,但是在人物的刻画上没有《白》那么成功,这部书的特色在于写出了中国农村愚昧与落后的地方。
      
      这本书里面没有英雄,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看着看着着,让人感觉不到希望,这都是些什么人啊,只知道窝里斗,欺软怕硬,没有骨气,为了眼前一点点的利益可以践踏一切心中的法律,没有国家的概念,打不过日本人就躲,从来不知道反抗,又喜欢落井下石。他们本来有自已的生活,像牲口一样,为一年那点填饱肚子的东西麻木地活着,但是以后的几十年,是中国发生剧变的时代,外界的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们。中国的统治者几千年来奉行的是愚民的政策,读死书做死事,所以当国家面临危亡的时候根本无法指望他们,他们自身也无法让自身得到自由,得到解放,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想那么多,他们想的就是自已的那个肚子。他们看不到太远的东西,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所以在时代风云变幻的时候,他们的命运也根着变了,他们完全是不由自主的,上面的主子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也跟着变了。有时候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在那个时代,人命真的太不值钱了。今天还好好的一个人,也许谁也不知道哪天说没就没了,根本不用说什么法治了,这两个字在今天老百姓的眼里都还陌生得很。
      
      有时候我也再想读那么多收有什么用,也许在社会上根本用不上,但是读书明理,我读过书我知道人生中最美的东西是什么,知道社会上什么东西是丑恶的,什么东西是暂时的,只是过眼云烟,不值得去追求的,又有什么是可以让自已的内心得到满足的。
      
      今天,虽然许多人过上了好日子,社会也比较稳定了,但是仔细想想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变化,我们所知道的都是媒体上报道的,都是所谓专家的说法,我们自已从来没有去想过,在这个物俗横流的社会有时候真的很容易迷失自已。
      
      这本书还有些循环主义的思想,弄来弄去都是那几个人,看着看着就没什么意思了,后面两章看都不用看也知道会发生些什么,就没有看了。不过联想一下前不久刚看过的《包法利夫人》,也许并没有那么绝望,每个民族都有自已的劣根性,但是还好我们坚持下来了,只要大家努力,这个社会应该会好起来。看历史评价,一个总的原则是今天的人比古代的坏,今天的制度比古代的好,其实仔细想想,人一直很坏,到了今天还稍微收敛了一些。
      
      
  •     真是个人命如草芥的年代,祖宗之间的恩怨一辈一辈的传下来,不知道死了多少人,而那些人在死去的人面前眼睛都不眨一下。如今年代太平,该好好珍惜才是。
  •     看过了就知道,其实地主不坏
  •     什么是穿越,读完就这个感觉
  •     读到土改那一段时莫名地愤怒。怒不可歇。扣帽子的x逻辑。
  •     我也感觉像白鹿原但这样絮絮叨叨夹着诙谐写残酷我很有趣不是吗。
  •     虽说更喜欢白鹿原,但是却不能评价哪一个好,因为时期不一样,一个是我非要提文革,一是我偏不提文革。。。
  •     坐飞机……
  •     不长的篇幅,一个小乡村,赤裸裸的袒露,操蛋的民族劣根,权力的游戏,曾经或是一直如此的被愚弄的底层百姓对命运的无力。
  •     很像《白鹿原》,lz说的一样,人物刻画差些。但是很喜欢刘震云的小说。
  •     你就乱吧
  •     写到后面太脸谱化了,不如大学时读的那几篇刘震云,总体三星半。
  •     故乡 河南 平原 中原
  •     nima的,结尾这就完了吗?“两派开始分化”……我艹。太坑人了,花了银子以为是完整版了。结果和网上盗版的是一样的。我还以为盗版的是不完整的!
  •     你现在虽然不会为了一个鸡蛋和人打架,但你面对工作,同事的焦虑和迷茫,其实和你先人面对一个鸡蛋时没有大的区别。 最近一直在看刘震云
  •     写土改和斗地主的那一部分还挺有趣。
  •     又是类似于《白鹿原》的结构和叙述,感觉有点乏味和审美疲劳
  •     看书过程中不断代入情境判别x是哪个字……感觉自己的关注点很没节操(66-68部分有点太夸张了,据说那会儿的农村的派系斗争还不算太厉害?)看得挺寒心的……“以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唉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