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舌战》书评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11
ISBN:9787309012477
作者:王沪宁,俞吾金
页数:388页

说话的高雅艺术

辩论是一门惊心动魄的艺术,刺激就在于用最有见地的思想去当场驳斥对方,还在于一针见血地抓住对方的纰漏,优雅地还击。一个好的论题是永远没有准确答案的,它的成功在于有正反两面可论证,但又不是三言两语可说个明白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层层激辩,旁征博引,抽丝剥茧出精华摘要;往往通过正反双方互相引导激发,碰撞和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时候,辩手感觉欲罢不能,观众感觉酣畅淋漓。

随感

会找这本书本来是冲着王沪宁来的,作为王老师的粉丝,读完他的《政治的人生》后,竟然意外的发现他竟然是当年复旦大学的顾问;再加上5月份是辩论的季节(打过FLTRP的人都懂得),再加上上班忙活之余,手机里放这么一本电子书也能打发一下时间。有几点没想到:1、复旦竟然在正式比赛前,打了100场校园赛,真是“身经百战”,佩服。2、复旦的选拨和培训方式非常让人羡慕,遥想自己2008年和partner在外院自习室封闭集训的时光,不过复旦的集训强度更大,名师更多,流程更科学,人员实力更强大。3、辩题竟然是提前公布!这和英语圈玩的WUDC完全不同,人家是提前15分钟给辩题,就15分钟准备,而华语圈是提前好多天就给了,原因肯定是怕准备不好导致没有观赏性之类。比起英语圈的辩论,华语圈无论从自信,还是辩题选择,还是辩论内容,个人感觉都相差太远。不过读此书,也有非常多的羡慕和嫉妒。不是羡慕嫉妒最终的冠军,而是羡慕嫉妒人家的选拨、培训,以及当年的整体的氛围,这一点,是如今完完全全无法比拟的。不谈对于八十年代的怀旧,我们现在连九十年代那时候都不如。幸亏对于自己来说还有FLTRP,还有EDS,还有辩论的青春,还有辩论认识的那些人。足矣~

一样一样一样的

和楼上及楼上的楼上一样,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那年暑假我也是在电视机前看着比赛,并且去书店买了这本书当时四人是来本地签售的,可惜我买时晚了一天,很遗憾当时我是小学,而且,我现在也在南京

记忆中属于爸爸的书

爸爸给我带回来的第一本书,就是<<狮城舌战>>,那时我初二,在此之前,爸爸几乎从来不干涉也似乎不注意我看什么书,虽然这第一本书也是从图书馆借的记得很清楚,对于里面辩论过程的记录,那些睿智的问答,深深的吸引我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很想看这本书,它展现的不仅仅是辩论的艺术,更是青春的激情,和为祖国努力的一种光荣

如今,已然过了相信有理走遍天下的年纪...

呵呵,喜欢这本书的大抵都是同龄人,93年我差不多也是读初中,电视辩论也参加了几回,当时这本书就是圣经啊。那时年纪小,还不懂得分辨正版盗版,但一点也不妨碍我把那本印刷粗糙的《狮城舌战》翻到卷边掉页。高中的日子只剩昏天黑地的做题了,后来的一届全女生队伍真的不太喜欢,反倒是对台北大学的胖子印象深刻(最佳辩手,当之无愧),再后来,莫名奇妙地厌倦了旁征博引、相互辩难。争得输赢,又能如何??年少意气,不容于诡谲的现实世界。to:楼上的,还有楼上的楼上的,我现在也在南京工作哦 d^_^b

辩论之美

也许是因为最近的闲暇时间很多,可以在网上搜索到一些老片,所以把九三年的这场国际大专辩论会的节目也找来看一看。这是迄今所有辩论赛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吧。也是让人感受到复旦的学风,四位辩手的才华和华文之美弘扬的开始。那时的我已经开始工作了,因为刚刚离开大学校园,对四位辩手身上的浓郁学生气息很不陌生,对身处大学校园中继续深造,或仍在苦读的他们,没有太多的距离感。在家看电视时还在想,幸好是毕业了。我记得那一次,复旦一共是比了三场,最后决赛时是与台湾大学,题目是“人性本善(正方)/人性本恶(反方)”。说真的,现在重看,已经没有任何感觉了。但在当时,真是感到决赛的气氛异常紧张。一场精彩的辩论赛,赢的一方虽说是名副其实的,但全部的精彩也要有输的一方的不俗表现来配合的。但是,当时觉得台湾大学表现的很差,急于想赢的样子,情绪激动得让人难堪,总体上讲素质不行。复旦的选手则是风度好,口才佳,金庸也说过,双方实力都不错的,但复旦方面“语言更胜一筹”。从现在看来,是节奏控制得好,属于辩得让人感觉舒服的,也不缺乏气势。其实,辩论赛是为了弘扬华文之美,做到了,也就达到目的了。《狮城舌战》这本书,我是在一年后单位的图书室里看到的。拿来读,是因为看节目时,对好多的理论和语言,觉得很高深也不太懂。其实,复旦的四位辩手的辩词中,很多东西是涉及面很广的。辩论赛是为辩而辩,又有指导老师,他们也未必会理解所说的全部。蒋昌建是四人当中最突出的,在那个年代,他是那种不帅但靠才华,就能令人喜欢并仰慕的类型。也只有那样的年代中,才会出现这样的人。他好象一直都是在大学里,讲课,带学生,做学问,身处浮华世界中,自己却和浮华不沾边,一直都是学者与文人的样子。九三年的那场辩论赛,距今已经是十五个年头。十五年,任谁都是经历过困苦的,可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他,却还是那样轻轻松松的学者气质,让人觉得会有他这样的人吗?也许困苦的形式,并不是每个人都一样的。严嘉是那种本科中好学生的代表,学习好,人品好,又照顾别人。季翔则是有个性,又聪明的。姜丰后来在央视当主持人很不成功,我看过她和蒋昌建主持的一期节目,两个人都没什么主持人的素质,不灵活。只是有一次在姜丰的散文集中,看到蒋昌建给她写的文章中,称“怀疑她是否能够教育好他这种老脸装天真的人”,只觉得有趣。所以,后来,我对南京大学清一色的女辩手感到反感,再后来,对西安交大的四个男辩手的形式也厌恶。好感只此一次吧。青春的力量是强大的,可以掩盖一切。那个年龄,对别人不会羡慕或嫉妒。对于他们后来的明星般待遇,再以后的出书和签名售书,内心感触不大。走过岁月,只有时光流转的淡淡伤感。

感谢父亲,让我观看了辩论赛的每场直播

复旦大学那届,正是高三非常紧张的时候,但连着几次,父亲都让我早些睡觉,直播时再叫我起床,一集不拉地看了下来。虽然那时候对辩论还了解得很少,但思辨的火花却好像冥冥之中让我对逻辑和推理情有独钟起来。后来,在《语文报》上看到除了这本书,就和父亲要了钱买。在那个比较封闭的小县城,老师是拥有绝对权利的,更何况,我们学校的升学率很高,在全市都数一数二,每届高三班主任的压力都很大。于是,给我邮寄来的书,拿到的时候,书脊处被撕开一个小口子,正好可以看到书名。不用多想,肯定是班主任干的。这个小插曲,以及当时紧张的学习,并没有阻挡我以最快的速度看完。读着附在后面的辩论词,电视上的一幕一幕又浮现眼前。而我,也对大学生活开始憧憬起来。这本书,我一直珍藏着,它记录了我的启蒙,还有大学梦的开始。

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很多人都会有一本影响他一生的书,那么对于我,就是这本《狮城舌战》了。1993年,我刚读初中,但姜丰,季翔,严嘉,蒋昌建这四个名字以及这本书一起,帮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的窗户,让一个14岁的少年有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后来的十多年里,我离开南京,去上海读书,来香港工作,但不管到哪儿,我的行李箱里永远会给这本书留一个位置,因为她是我年少轻狂的年代里一道抹不去的痕迹。

知识和视野可以改变命运,于王沪宁,于我们,都是如此。高端的知识需要高端的平台。

很少给五星,从经典性来讲,这本书是四星;但是从这本书对很多人的影响来讲,五星甚至还嫌少。我来自小城市,上大学才看到这场辩论赛的录像;因为王沪宁,现在才知道还有这么一本书。93年刚刚小学毕业,如果那时看到这本书,我相信我的人生轨迹会与现在不同。大学时候,觉得这4个辩手真心牛,不知道背后的故事;看了这本书,觉得复旦夺冠,60%归功于王沪宁,15%复旦的培训讲座,15%100场练习,10%是选手。我相信如果把其他代表队放到复旦的体系下,他们也能成功。书中所有文章中,王沪宁的最长,有深度,有密度,有厚度。当然,就像他说的,成功之后,怎么解释都是可以的。但是,不管是复旦的成功还是他本人的成功,其实都和读好书,勤思考是分不开的。现在,读书无用论,寒门再难出贵子再次盛行,于我看来,知识和视野还是可以改变命运,只是,这个知识,绝对不单是学校老师给的,而是要知道看什么书,怎么看,这时候,就看出mentor的重要性了。看一本好书,就拜了一个mentor,你的mentor就不止是你的学校,你所接触到的老师这么狭隘的范围。王沪宁也写到:知识能使一个人在本质上真正超过他人。最后,高级的知识要在高级的平台才能发挥作用。如果王沪宁在某个不发达的城市而不是上海,想必也不会有现在的发展。一本好书,它给了更多有中国梦的孩子一个坚持下去的信心。共勉。

想看看

虽然我没看过 但是好多比我们大的人都看过 今天在老师的日志里看到了这本书 很想看看 但是市面上很少见了已经

让我想起那些岁月

看见楼上的评论,让我想起很多年以前,看电视里的那场辩论,然后去买书,那时,我是一名高中生,是他们让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并且对未来充满憧憬.南京读大学的4年时光,最大的收获就是几箱子的书.

我们曾经那样可爱

当当送书的来了,其中的一本很特别,是《狮城舌战》的十年珍藏本。《狮城舌战》曾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看那本书的时候我正上中学。我还记得,在我买这本书的书亭里,这本书只有一本,我赶紧就把它买下了。那个时候,复旦辩论队的火爆刚过,这本书十分畅销,似乎还不容易买到。后来,我在大学图书馆里又见到了这本书,才发现我的那本是盗版的。复旦辩论队影响了我们那个年代的大中学生,其中的每一位队员都成了我们的偶像。对于这本《狮城舌战》,作为中学生的我,真是喜欢的不得了,读了一遍又一遍,感觉他们的文章写的太好了,他们太有才华了,那些文章就是我写作文的范本,不可否认,我曾一度模仿他们的写作风格写作文,特别是姜丰的那篇,每个小标题后都要引用席慕容的诗句,简直太崇拜了。在当当上选这本十年珍藏本的时候,我在百度搜了搜,发现多位同龄人表达了像我一样的感觉,其中一个人说,《狮城舌战》就是他的《小王子》,读了不知多少遍,还有一位,为了买这本珍藏本,特意托人跑到复旦大学出版社。看看,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追星,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可爱。后来,南京大学又扬名新加坡大专辩论会,他们也出了一本书,那本书我也买了,但影响力已大不如前。再后来,再到现在,再没有一个人会因为参加辩论会而出名了。这个时代,是选秀的时代,或许十几年以后,再在这些选秀的粉丝们,也会记起当年的可爱,也会把他们的崇拜作为一段美好的回忆。这本十年珍藏本增加了一部分内容,当年的队员在十年后各自又写了一篇文章,他们又很成功,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但无不感慨青春已逝。同他们一样,我的青春也已渐渐不在,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会想起自己当年所做的那么多可爱的事情,没有人会笑话那时自己的幼稚,只会在想起来的时候,在心里笑一下,会有失意,不过,心里也会一热,暖暖的感觉油然而生。

梦想开始的地方

93年的我还太小,不明白辩论,甚至会不会看书还是一个问题。略大一些,父亲书柜里的这本书被我的印象应该就和《交锋》是同个性质的。但它的确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接触辩论是在高中,可能是人生首次的自我推荐让我幸运的参加了校队选拔赛,在高考的压力面前父亲没有反对我参加比赛,反而跑到书店帮我把与辩论相关的书籍都买了回来,然后连同这本《狮城论战》一起摆在了我的面前。就这样,我和辩论结缘,由此喜欢上了准备辩题时的日思夜想,喜欢上了全是辩论的梦境,喜欢上了队友讨论时的面红耳赤,喜欢上了比赛时全场瞩目时肾上素上升的兴奋。我发现如此平庸的我喜欢的确是全场瞩目的感觉。一场完全和精彩无关的比赛却让我进了校队,辩论之路在延续,《狮城论战》自然成了这条路上的圣经,姜丰、季翔、严嘉、蒋昌建他们的一语一词都成为我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后来知道他们的辩风在辩论术语里称为花辩,在圈子里地位不高,现在如果谁说我花辩我和谁急),什么“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有两种东西最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连带的我们就知道顾城,知道北岛,知道了18世纪在德国科尼斯堡那个看星星的老头,然后也就进入了他们的世界。辩论的确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学习方式,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强大的知识储备,一般准备一场比赛就得啃掉十几二十本书,这绝对称得上是知识的速成班。在辩论队里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情,甚至收获了爱情。但在高考面前,辩论永远是旁门左道,就算是在我们这么所夺得过省里首届中学生辩论赛冠军的中学。我记得班主任有一次谈话,对我说:好好考,考到这些有辩论传统的名校里,有你辩的。我承认自认为学过心理学的班主任这一次的确打动我了。可惜进的大学不要说名校,入不入流都不好说,至于辩论传统、辩论氛围么,可以说是它抛弃了我,也可以说是我抛弃了它。总之,就这样和辩论渐行渐远了。当初的队友们,在北大两夺北大之峰,在人大荣誉最佳辩手,在京城的辩论混的人五人六的,自己却只留下一个背影和一本《狮城舌战》,然后坚定的告诉自己,离开了辩论,才真正成熟了。


 狮城舌战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