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1
ISBN:9787506305471
作者:(捷)米兰·昆德拉
页数:336页

作者简介

“汽车的喇叭声响个不停,我听见愤怒的人群在吆喝呐喊。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阿格尼丝渴望买上一枝勿忘我,只要一枝;她希望把花举放在自己的眼前,作为美的最后的、不为人所见的象征。”


 不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我一点都不记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内容了,那是十几年前读的书,印象中,十几年前的我认为该小说就是故意的一堆碎片,自此对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失去兴趣。现在的我和以前一样,对形式的东西没多大兴趣,当然,如果构思巧妙的话,也忍不住会赞叹,就好比看见新奇的玩具,但是,会让我倒吸一口气的最高境界,绝不会是结构设计之类的。那是什么呢?我需要好好想想。这几天一直在想所谓的“艺术作品的诉求”,“郭德纲周立波小沈阳的表演算不算艺术呢”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的一串杂想,艺术作品应该是有诉求的吧,虽然可以辩称引观众发笑也是一种诉求并称其为俗艺术,但于我,好的作品是作者不断追问的过程,那个作者自己苦苦求解许久的问题,有时候有答案,有时候没有,它隐含在作品之中,无论作品外在的形式是现实还是荒诞,是传统还是解构,是令人发笑还是叫人哑然无声,最终可以震撼读者观众心灵的却是这个追问的过程,因为读者(观者)他们也在人生的某个时期追问着同样的问题,迷茫着,孤独着,无答案,无同伴。我猜想会有很多读书人在书里(观者在戏中)找到类似的体验,如同我一样。昆德拉在《不朽》里追问的是什么呢?人是否能在别人那里获得不朽,死后是否可以活在永恒的记忆世界里?不朽是否必要?人的一生是否必须不停地与别人(特定或非特定的)发生关系保持关联,将自己注入别人的生命中,并接受别人将他们注入自己的生命(即使不愿意)以此来达到记忆的留存最终到达那个“不朽”呢?另外,作家们(包括昆德拉本人)书写的目的是不是要通过作品的流传获取不朽呢?(我写这些字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好吧,“作品的诉求”什么的完全是胡思乱想,昆德拉的问题也不是他的,而是我自己的——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正无意识地逐渐走向“减法生活”,人生究竟应该怎样度过?这个问题我一直在苦苦思索。我想,这个问题本身一定是不朽的。
  •     听从内心的呼声吧。。晕死,评论还不能短了,难道要重回文言文时代?还是太短,要回到甲骨文了。。还不行吗?要结绳记事????????????????????????????????????????????????????????????????????????????????????????????????????????????????????????????????????????????????????????????
  •     有这么个说法,就是追求太多的结果,就是一无所获。无论追求的是什么,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处在某种追求的状态。或许,正是因为人世间的追求是如此之多,才诱使各种各样的人都能够选择一种追求。追求多到终人一生都无法体验遍,所以,我们因为失望而放弃了这个追求,却又因为另一个人们对另一个追求远景的描述,而投入到了一场新的追求游戏之中。人们之所以热衷于各种各样的追求,还因为世界提供给了我们一幅美好的追求远景。我们时代的文化告诉我们,通过追求,我们可以获得财富、荣誉、友情、地位等等。历史记住的总是追求的成功者,上了追求的谎言的当的人们,却成了历史的笑料。追求,这在这个时代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神话,铺天盖地的广告,让人们去追求时尚、追求消费,于是整个社会变成一个追求生产的工具。资本主义树立了这样一个美丽的神话,就是只有通过追求才能获得个人的幸福。但是,人们的理性会问,追求了就一定能获得幸福吗?为了接触人们理性的武装反抗,该神话通过历史给我们塑造了无数追求成功的典范,他们是政治家、艺术家、哲学家。历史的迷惑性在于,我们因为历史的宣传而忽视了追求的大多数失败者。历史又告诉我们,追求能够带来多少快乐,以此使人们忽略了追求中更多的痛苦。神话之所以为神话,就在于其中缺乏理性,人一旦丧失了理性,就变得脆弱和无力,最终成为某种被宰割的对象。现在,追求越来越成为一个激动人心,使人振奋的词汇,人们把追求和有所作为,把追求和伟大,把追求和荣誉,甚至把追求和人生的全部意义联系在一起。于是,我们看到追求的内涵逐渐扩大,逐渐成了一个至高无上的词汇。在现实的追求过程中,我们发现,爱、同情、无私、宽恕等等,往往成为追求道路上的绊脚石,于是为了我们追求的成功,我们抛弃了它们,这就是追求的至高无上性的体现。难道人生中还有什么能出追求之右吗?家庭的教育、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早就给出了明确的回答,而不再需要我们自己去回答。那些没有自知之明试图去认真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得到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冷嘲热讽。历史和文化都在向我们宣传着什么,最终我们发现历史和文化都是怂恿者,而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历史和文化就是公正的、应当的。可惜的是,虽然人们已经逐步开始质疑历史和文化的合法性,可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实仍然是在按照原有的历史和文化逻辑在运转,现实的运转体现的依然是旧的历史和文化观。所以,马克思说,重要的不是解释,而是实践。国家观念、民族意识不也是历史观和文化观的一部分吗?可是为什么人们认为这些观念是必须的呢?至少在目前看来,人类依然没有超越一种狭隘的地域、种族观念。追求,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的神圣和不可动摇呢?当然,人们在古代就已经开始追逐名利和荣耀,但是,追求现在越来越变得赤裸裸,或者说纯粹。追求从产生到现在所有的变化就是追求越来越成为一个强烈的概念。而追求应该是“文明”的伴生物。我之所以给文明加了引号,是因为我是一个反文明论者,我并不承认世界在发展,更不承认世界在向善的方向发展。昆德拉在小说中讨论了人们对不朽的追求。人难免一死,可是人却并不因为有死而生出多少自知之明,相反,却自作聪明。追求不朽,在我看来就是自作聪明。何必要让和你无关的人记住呢,难道人的无聊以至于此,就是除了表演之外,没有自我。摄影机的发明加剧了人的表演欲,但是,昆德拉说,摄影机其实是一直存在的,在没有发明摄影机之前,在人的心中也存在的无形的摄影机,就好像歌德其实是被未来的无形的摄影机包围着。不朽人物一般都是天才的表演家,就像拿破仑等政治家的工作,归纳起来就是发明“响词儿”。而贝蒂娜的表演就是倚小卖小,杜撰轶事,歌德的表演就是引诱女人,同时却装饰形象。不得不说,歌德的表演实在是太出色了,以至于在昆德拉之前谁都没有识破歌德的诡计。谁都在追求不朽,谁不想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呢。贝蒂娜用了十五年时间赢得了和歌德的较量,可见人们为了不朽,其潜力是多么巨大。但是,不朽自有不朽的制造机制,不朽的制造机制更加偏爱于男性,不朽要求的是才华、财富、能够影响历史,等等。从不朽更多的偏爱于男性这点而言,我觉得贝蒂娜是一个伟大的抗争着。说什么问题,最后都要归结到自身,那么我是不是掉入了不朽的陷阱呢?回答是肯定的,我原本可是享受到其他很多快乐,但是我追求不朽的信念是如此坚定,以至于为了理想中的不朽,我可以放弃眼下的很多快乐。人类史多么可笑,而我也难免就是其中的一员,而我又在批评这种可笑,那么,最终的结论就是,这种人是更可笑的。当然,换一个说法,或许人们该称这样的人为时代的精神。想必,人们对歌德的评价就是如此,只是人们通常并不意识到歌德本身的可笑。算了,停止展示人类的可笑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小说结尾的勿忘我。。。(特意买了这个版 它对我意义深重。。。)
  •     不喜欢意识流的标签
  •     最美的,只有不朽,没有永恒。
  •     米兰昆德拉我最喜欢的
  •     我的毕业论文
  •     关于性、爱和生活的睿智见解充满页面,越来越喜欢昆德拉了~
  •     其实我看的不是这本,是一个系列那本。但是不能阻止我对这本书的喜欢啊。
  •     宁愿来世永不相逢
  •     不管文学上对他的评价如何,米兰昆德拉书写着与我生命有关的事。减掉一颗星是他老人家中间太刹不住尖酸刻薄泄私愤啦。
  •     狠不错,!
  •     我读的是这一本。。。
  •     我有这本书,哈哈哈!!!!才花了我十块钱!!!!那天特地对比了后来的译本,只第一段读下来用笔和文字的差距就明显了~
  •     “没有。只有这里有脸,别处都没有。”
  •     没看懂
  •     很有哲学意味 某些地方看不懂
  •     【人通常都考虑不朽,却忘了考虑死亡。】这本书比我要大,书页已经有那种很好闻的木质咸香味。
  •     差不多都有四五年过去 到现在都记得起 「可是存在 存在就是幸福 在这石头的盛水盘之中 世界仿佛热雨一般倾泻而下」
  •     前天晚上在图书馆看的 其实没什么特别深刻的感觉 我妈和别人说我看书有洁癖 别人翻烂的不看 自己没兴趣再出名的也不看 忽然觉得还是老妈了解我
  •     很不错的一本书
  •     话痨啊~~~
  •     大一读的, 我觉得是比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更好的一部了。也是这部书,让我感受到了当代文学的美感
  •     这个版本是很老的版本了,在学校的时候找来看的。 那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翻出老米子的书,一发不可收拾,就那样一直读下来。
  •     汽车的喇叭声响个不停,我听见愤怒的人群在吆喝呐喊。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阿格尼丝渴望买上一枝勿忘我,只要一枝;她希望把花举放在自己的眼前,作为美的最后的、不为人所见的象征。
  •     十多年前的书,带到香港来重看。唉。我这是要跟谁告别么?!
  •     当真是最早的译本。怀个旧。
  •     补记
  •     “不朽”真的”不朽“吗?
  •     110110
  •     “人靠什么证明自己的独特,证明自己的存在,这大约一直是个问题,但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严重的意识到,恩,忽然觉得个人生活领域变得前所未有的荒芜,虚无,每个人变成了标签式的的存在。”
  •     不断揪住几个词汇不停解构重建阐释……迷人的严肃洞悉和断言式的幽默见解,真是米昆的看家活儿。作家出版社这个译本赞。反正我是越看越喜欢他了,相较于其他作家中的抒情歌手,他更成熟。
  •     最爱的书啊。。看了不止一遍。。也是唯一一本看完强烈想入手的一本。。。
  •     天宫图。
  •     太妙了,那些永恒的意象!唯一的缺点就是忒不像小说了,故事还没有道理多,情节全是打比方用的,简直像看先秦文学。
  •     极爱!
  •     难以言说……
  •     这个倒不是太喜欢
  •     大爱
  •     还好
  •     一本深刻的书,人不能不朽,不能独特的存在,深刻的了解了这些,方能安于平凡
  •     作者只是随着一个抛出五彩绣球般的动作 阿格尼丝 劳拉和保罗的故事 随之不朽了
  •     路径小说——随意走却可感悟生活。
  •     很多让人思考人生的话
  •     音乐的叙事与叙事的音乐
  •     這應該是<不朽>在中國的第一個譯本。寧敏把第一章的"臉"翻譯成“面相”,人物名字“阿涅絲”翻譯為“艾格尼絲”,由此我比較懷疑她是從<不朽>的英譯本翻譯過來的,所以在一些細節上不太準確。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這位譯者的文字感太好太好了!她對昆德拉文字的把握比王振孫、鄭克魯那個譯本好太多!尤其是<鐘面>那個章節她翻譯為<天宮圖>,這個明顯證明了這位譯者更加知道昆德拉在寫什麼!
  •     怀念大学在寝室里穿着睡袍拖鞋,用电磁炉和破锅煮好速溶咖啡,然后打开IKEA落地灯静静看着“米兰.昆德拉”的~普通、文艺、2B青年三位一体的生活~
  •     十六岁的时候看的似懂非懂。
  •     让我们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我们终究有一天将会死去,而让人更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我们永远不会死去。我们之所以那样匆忙地去追求我们所希望的,恰恰是因为生命有限,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我们所希望完成的事情。作者懂音乐、美术等蛮多的,歌德、鲁本斯等人的故事非常有意思。
  •     感谢刘姑娘借阅~欠一篇书评!
  •     这是需要反复品位的书。
  •     女性的小说 喜欢他的议论式文风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