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意志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1998-06
ISBN:9787800490606
作者:(美)罗洛·梅

书籍目录

中译本前言――爱的陨落与复兴
序言
第一部导论
第一章我们的分裂性世界
一问题即预言
二艺术家与神经症患者
三神经症患者作为预言者
四冷漠的出现
第二部爱
第二章性与爱的悖论
一性的泛滥
二乞灵于技术
三新清教主义
四弗洛伊德与新清教主义
五问题的动机


 爱与意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罗洛梅的幽默感如今对性的关注已成为第一关注,性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正像时尚界缺乏像Coco Channel一样的魅力人物,性的时尚里也缺乏意志上的魅力领袖,当人人都以炫耀自己的性功能(能力都称不上)而为荣的时候,把自己的性爱或对性爱的期待描述为意志力与性行为的结合反而会带来焦虑。罗洛梅说:“事实上,倘若有火星人降临时代广场的话,我们除了跟他们谈谈性问题之外,似乎再也找不到其他彼此沟通的话题了。” 在专门出售给大学生和神父们看的《花花公子》里,你可以发现一些乳房里注射着矽酸盐的裸体女郎,旁边还附有名家撰写的专文,这些女郎都有一种很奇怪的表情:疏远、机械、木讷而空洞——而这一切表情正是典型分裂人格的特征。(这使我想起了本雅明在《单行道》中对“时髦服饰用品”的评价“骷髅头无与伦比的语汇:彻底的无言——漆黑的眼窝——与最放浪的表情吻合——露出奸笑的两排牙齿”。)你可以发现这些女人根本不性感,你可以发现这家杂志的最大贡献只不过是把蔽体的三角裤从生殖部位移到脸部了而已。一些未说清楚的地方(是翻译的问题吗?)传说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认为性欲解除之后,人们总是想去睡觉——或如一般笑话所说的——穿上衣服,回家,睡大觉。但在爱欲中,我们的要求却相反:保持清醒地去想着我们的爱人,回味、温习旧梦,并去发掘中国人所说的“多采多姿”的经验。这两个人克服了个人所囿的个体性与分离性,而参与一种两人真正结合的关系。在这种结合中,共享性油然而生。这种共享性乃是一种新的经验统一体,新的存在状态、磁力的新领域。爱欲跟本书所揭示的意向性概念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两者都展示着:人类透过它们不仅可与所爱的对象结合,也可与其知识结合。从古希腊到弗洛伊德倘若古希腊人还活到现代的话,那么他们对“控制”自然或实质的观念一定会感到惊愕万分,他们一定会认为这种观念是一种“姿傲”——这种姿傲乃是对众神的冒犯,迟早将遭来沦亡的劫难。亚历山大大帝的诗歌:“在古代的艺术里,爱洛斯(爱欲)是一位俊俏的美少年。但后来他却越来越小了,到了海伦时代,他几乎变成一个婴孩了。”美神鼓励他用他的弓箭去宣扬爱的福音,但是这个不成器的无聊少年却跑去跟甘尼米德赌博,而且在赌博时还做了手脚。衰微的雅典人让肾给较原始的马其顿人,马其顿人让肾给罗马人,罗马人又让肾给匈奴人。而我们,即将让肾给黄种人和黑种人。(这是一种多么微妙的种族歧视啊,以夸赞的形式!那时后殖民理论还没有兴起。)他对弗洛伊德思想的深刻认识,使他认为弗洛伊德对性本能、动力、原欲等术语的含混运用到了惊人的程度,在其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几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改变着含义。弗洛伊德在他前三分之二的学术生涯里没有提到爱欲,并不意味着他将会完全赞同我们当代的福音——“自由表现”。他对我们当代人所高唱的所谓“顺其自然”论调,也许会嗤之以鼻。一战结束后,在弗洛伊德的观念里,爱欲开始居身为一中心概念。当弗洛伊德发现了性本能在乐欲的原则上一旦作用,它便显示出一种自毁性质时,就把爱欲的因素引进来了。因此,爱欲便象征着一种全新的东西。弗洛伊德曾在一篇论文的结尾处激动地将爱欲称为一种“恶作剧者”。由此我们可以想见,爱欲是不轻易让死亡本能在“原我”之中建立死滞的寂灭的。当“满足”获胜时,弗洛伊德写道:“爱欲便被弃绝,而死亡本能便得以自由自在地完成它的使命。”弗洛伊德曾写道:“那些看不起心理分析的人应该了解到,心理分析的广泛性欲观跟柏拉图所谓的爱欲,几乎是不谋而合的同一物。”这一说法虽然有很多人反驳,但罗洛梅从自己对病人的临床经验基础上对其做了肯定。其他幸福即意味着与自身的原始生命力和谐相处。(这又使我想起了本雅明在《单行道》里的话:“幸福就是不受惊吓而能进入自己的内心深处。”我会更喜欢读《单行道》这样断片化的理论书。)成熟的爱者并不希求从被爱者身上取得“原欲投资的回报”,就价值的深入意义而言,陷入恋爱在本质上并不要求其所投射出去的爱是否能得到回报。第一部分《爱》像一首从头到尾以散文形式表现的诗。他关于爱与死的论述让我想起阿莫多瓦的《斗牛士》。其实我很讨厌读心理学的书,这种书,最多一个月读一本,不然我会疯的。所以写完这篇摘抄,晚上看电影去吧。
  •     1909年4月21日,罗洛•梅 (Rollo May)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艾达城(Ada)。幼年命运多讁,双亲长期不合,终至离异,姐姐曾不幸精神崩溃。在密西根大学就读时,因参与一激进学生杂志的出版工作而遭退学。另行入欧柏林大学(oberlin college)毕业后,赴希腊亚纳托利亚大学(anatolia college)教授英文三年,并曾随阿德勒(Alfred Adler)短期研究。返美后,旋入联合神学院(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与存在主义神学家田立克(Paul Tillich)以师友相交,深受其思想启迪。 梅年轻时甚为结核病所苦,不得不入疗养院静养三年,然此病反成为生命转换点。面对死亡、遍览群籍之后,梅尤其喜读丹麦存在主义宗教思想家齐克果(Soren Kierkegaard)之著作。出院之后,入怀特学院(White Institute)攻读精神分析,遇苏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与佛洛姆(Erich Fromm)等人,过往甚多。1949年获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首位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 1950年,以其博士论文为基础,他出版了第一部心理学专著《焦虑的意义》(The Meaning of Anxiety)。该书首度有系统地提出“一般性焦虑”(general anxiety)的概念,意在使“焦虑”一词跨越心理病理专有名词的局限,而将之引入一般心理现象的范畴,以描绘现代科技发展对人类整体生活处境的彻底改变,如何导致现代人所共有的心理情绪问题。罗洛•梅观察到现代人内在空虚感的关键,乃是因为爱与意志的旧有伦理力量已然遭到严重挫伤。 在1969年出版的《爱与意志》中,罗洛•梅进一步指出,在现代社会中,爱已被简化为性,而意志亦被误解为过度理性、严峻的意志力。其著书之目的之一,即重新定位古希腊的“原魔”(daimonic)――此一介乎意识与潜意识、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原型力量――概念。说明此原型力量乃为爱与意志的共同根源。依此观点,爱与意志其实是人类在每一个当下所展现出的生命动力;而且,这眼前的当下,延续着过去(历史性经验)、并投向未来(历史之开创)。此时间三向度的融会,涉及到罗洛•梅在该书中所欲重新诠释的另一概念:意向性(intentionality)。此概念虽然转借自胡塞尔现象学之词汇,但是,当罗洛•梅试图运用此构念,作为心理分析治疗发生效用的根本关键时,即已脱离了胡塞尔的哲学脉络,而跨进了存在主义之境域。亦即,在人们面临茫然未知的生命处境时,意向性如何成为既在后推动,又在前牵引的力量;这个力量不仅是意识的、理性的,也是潜意识的、超越理性的。 罗洛•梅是将欧洲存在主义思潮引介至美国心理学界的重要拓疆者之一。但与萨特的激进反叛路线不同,他所采取的是中庸法则,试图将对立的两端,统整、拼汇在一圆融体系中。他认为人类必须先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是被决定的,然后才能谈论自由选择的问题。在罗洛•梅心理学理论的铺陈中,我们可嗅到中国传统哲学里阴阳相合的气韵。比方“原魔”(daimonic)(注:大陆版该词翻译成“原始生命力”)的善恶并存、兼具创造与毁灭力量;爱与意志的相生相依、不可或离等等。对罗洛•梅而言,任何一种形式的心理治疗,其目的皆是帮助病人获得自由,而达成此目的的根本途径,即为接纳自身的原魔、学习聆听潜意识的呼声,并从爱与意志的共同实践中,回应生命对人类所不断抛出的意义探问。 《爱与意志》是罗洛•梅的成名之作,该书在1969年由纽约诺顿公司一出版,就被《纽约时报书评》誉为“本年度最重要的书”。在这本著作中,罗洛•梅指出:在西方传统中,有四种爱的形式。第一种是性,西方人称之为肉欲(lust)或力比多(libido)。其次是爱欲(eros),这种爱的驱力令人有繁殖和创造的欲望。第三种是朋友之爱,希腊人称之为philia,第四种是“同胞爱”,或agape,意指会为他人的福祉设想,譬如:“神爱世人”即为此种爱的原型。 罗洛•梅指出:二十世纪作为人类文明的“过渡时代”,其主要价值危机就在于爱的全面异化和意志的普遍沦丧。在前一个过程中,由于现代人把性成功地分离出来,作为我们主要关切的事情,并以此来取代爱,遂导致性的放纵、爱的压抑和人的冷漠;在后一过程中,则由于人越来越陷入外在的技术决定论和内在的无意识决定论,遂不可避免地导致放弃个人责任,丧失个人愿望、意志和决心。今天的问题已不是弗洛伊德时代的性压抑,恰恰相反,性的泛滥倒是以爱的压抑作为其昂贵的代价。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性行为如此之普遍,而其中的意义和乐趣却又是如此之贫乏!他认为:性的放纵由于越来越乞灵于技术,已变得越来“非人化”;人们企图通过性来摆脱人生的困境,实际上反而加剧了这种困境。 罗洛•梅并不否认性的意义,但他始终强调性不能与爱分离;性一旦脱离了爱欲,就会丧失自身的活力,丧失对未来的想象和创造,丧失内在的激情,最终将导致性冷淡和性无能。性和爱欲构成了性爱的两个侧面:性是来自后方的动力;爱欲则是一种来自前方的召唤。性与“理由”(原因)相关联;爱欲则与“目的”相关联。性指向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与松弛;而爱欲的目标则是欲求、渴望、永恒的拓展、寻找与扩张。“理由”是对于过去的考虑,它可以解释你为什么这样做;“目的”则不然,它是你这样做所要达到的目标。理由的概念与决定论相关联,目的概念则意味着你把自己开放给新的可能性,因此它与自由相关联。我们通过对新的可能性的洞察和响应,通过使它们脱胎于想象,转变为现实的能力,参与到铸造未来的过程中去。这就是积极的爱的过程,这就是我们的爱欲对自然和他人的爱欲的响应。 而什么是爱欲?爱欲是人心中固有的倾向。爱欲是使人与他人,与万物,与真善美结合起来的一种内在动力。爱欲创造生活、唤起激情,打碎旧形式创造新形式。爱欲给生命中纷纭杂多的质素以意义,给我们枯燥散漫的生活以形式,它是整合我们分裂状态的凝聚力。它是永恒的拓展,自我的延伸,是不断更新的动力。它推动人们不断寻找真善美的更高形式……这种自我的不断更新,乃是爱欲固有的属性。 爱欲离不开激情。没有激情的爱欲是长不大的,他永远只能是一个顽皮而淘气的小孩子。激情则来自原始生命力(或原魔 daimonic)。原始生命力是一种更为深邃的生命动力,它超越于善恶之外,但却是性与爱、创造与毁灭的力量源泉。原始生命力类似荣格所言的的阴影(shadow),用罗洛•梅的话说,“原始生命力作为生命中的阴暗面,既蛰伏在黑暗的地下王国,又高翔在爱欲的超验领域。”它既可以使人成为恶魔,又可以使人成为神明。我们的任务,是敢于承认并面对这一人性中的阴暗面,在积极的、建设性的意义上将它整合到个人意志之中,使之成为爱与意志、灵感与创造的不竭源泉。 正因为如此,所以意志的功能并不在于压抑个人内在的欲望,而在于组织、整合、保护和指导个人的内在欲望。维多利亚时代的人用意志来反对本能和愿望;现代人则用本能与欲望来摧毁意志。罗洛•梅认为,这种自相残杀是一种谬误,“愿望“(注:罗洛•梅对愿望的定义是在想象中把握某一行动某一事件的可能性,即对于未来的“想象性参与”)只有在遭到压抑和扭曲的情况下,才可能成为邪恶的、病态的愿望。而在“本真的存在”状态即在“意志性”(Intentionality)这一层面上,愿望不仅是对世界与他人的主意,同时也是对世界与他人的关怀;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同时也是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不仅是对对方的欲求,同时也是对对方的给予和想象。换而言之,它是人与世界、人与他人的一种内在沟通,是一种深邃的同情和共鸣。 而什么是“本真的存在”?海德格尔认为:人“存在于世”(being-in-the-world)的方式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选择“是自己本身”,他称之为“本真的存在”;另一种是选择“不是自己本身”,他称之为“非本真的存在”。对于这两种存在方式作出抉择之后,则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对自己的态度不同,和别人的关系不同,连时间观也会有所不同。 处于“本真的存在”状态,个人所使用的是“原初性思考”(originative thinking),他并不像笛卡儿哲学那样,将自己想象是和客体对立的主体,相反的,他会开放自己,放松自己,让世界中的事物降临到自己身上,和自己融为一体,这种境界海德格尔称之为“与物同游”(in play within the matter itself).在这种境界里,个人是他真正的自己,他人也会如其所是地展现自身,人与人之间有一种互为主体性的了解,他们之间的关联,也有一种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延展性。 “非本真的存在”则不然。在这种存在状态里,个人把自己想象成是和外在世界对立的“主体”,并且企图用“技术性思考”(technical thinking)或“形而上学思考”(metaphysical thinking)来掌握或操纵外在世界中的客体。当他用这样的方式和他人互动的时候,他会选择“不是自己本身”,努力地把自我隐藏起来,并且尽量变得跟“常人”一样。如此一来,他既不需要作任何的道德抉择,也不需要担任任何责任,因而也丧失了所有的自由。在这种“非本真的存在”状态里,时间观的表述方式是“现在-现在-现在”,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未来的尚未到来,也很难有所期待。个人所能做的唯一事情,就是“把握现在”。 海德格尔认为:对于“死亡”的理解,使人由“非本真的存在”,超拔到“本真的存在”的唯一途径。每一个人都会死,而且在任何一个时刻都可能突然死亡。可是,大多数人都不认为自己随时会死,而宁可相信:自己还有无数日子可以活。这样的信念使个人致力追求“常人”的价值,并且变成一个终日使用“技术性思考”的盘算者。 死亡的意义是个人永远不再生存在这世界上。“面对死亡的存在(being-towards-death)”使所有现世的东西都丧失掉原有的价值。这时候,人才会定下心来,严肃思考存在的本质,而去追求“本真的”存在状态。正如马斯洛在其第一次心脏病发作后所言:“死亡,和它终将现身的可能性,使得爱、热情的爱,成为可能。倘若我们知道自己将不死,我怀疑我们是否还能如此热情相爱,是否还能经验到这等狂喜。” 本书告诉我们,只有人认识到人是一种“面对死亡的存在”,他才会反省并仔细评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崇尚的价值;这时候,他才有可能选择追求“本真的存在状态”,不再把异性当作是满足个人性欲的工具,而乐于和对方建立长久的稳定关系。爱与意志合而为一,他对于肉欲的沉迷才有可能超拔成为对于“爱欲”的向往。在这种存在状态里,时间并不是以“现在”作为核心,由“过去”奔向“未来”的直线型流失过程;而变成一种“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断往复循环:“过去”和“现在”打通了,走向“未来”也可以回复到“过去”,认得存在不再是全然的空无,反倒蕴含着无限多的可能。2006年4月6日 周四 0:54于北京野兽居文·陈寿文@【读品】
  •     我是20岁那年看过这个书,如果年轻看过人就会说这人太老了,其实在现代社会人人都应该都一下以前大师的书,刚开始我也不知道罗洛.梅是大师,读过之后,感觉不是一般人,做过心理学家一般都是顶级高人才能得到的,我们一般人只能领悟他们的意境,无法知道他们是什么给他看病的,这是普通人和高人的差别,看过此书,才知道只有爱才能治好我们的心理疾病,也感谢罗洛.梅,是他帮助了我渡过一段最艰苦的岁月,谢谢,心理学大师,罗洛.梅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好读,可是不好懂
  •     初中时的读本,遥记当年被震撼的我.
  •     童年就看过这本书,虽然似懂非懂但是对我影响巨大..
  •     1987年初版
  •     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一的迷茫。爱是答案。
  •     因为对爱的困惑而开始读,断断续续,陷入新的绝望终于读完了爱与意志。大约是心理学角度对现代人困惑的一种解读?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原始生命力的论述。很多处给了当下自己指导与安慰,不算读懂,值得返工再理理。
  •     “爱和意志两者都是意识沟通的方式。它们都是一种影响——影响他人和世界的方法。”
  •     :B848.4/19
  •     感受力与意志力
  •     强大的意志,源于对自身生活的热爱。
  •     爱与死一章偏偏遇到装订错误,看到正高兴处居然生生少了几十页。感到将love和will强行放到一起有点牵强,两部分的割裂有点太大,最后的综述也不是太透彻。 不过人类的困境在今天比几十年前更加难解,读之亦畅快。
  •     我喜欢他……虽然书写得有点乱……但总算碰见一个美国佬不是道德伦理型或者科学实证型的了==
  •     罗洛·梅的代表作,存在心理学必读书。
  •     大学读过的好书之一
  •     人本
  •     在更深的心理层面上,为爱找到一个坚实的基础.
  •     有深度 有广度 不错!
  •     话说这本书当年也是当派系奠基看的呢
  •     缺乏爱的意志是操纵,缺乏意志的爱是放纵。唯一的出路是让“爱成为我们共同的意志”。
  •     那个夏天的收获~
  •     看到意志 就没办法 看了。
  •     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看的认真
  •     尽管是半世纪前写的书,但依然能解毒现实中国人的性情
  •     从前我们借助爱与意志来解决问题 如今爱与意志本身却成了问题
  •     喜欢罗洛梅。
  •     我天..果然还是心理治疗最深入..人类何其复杂,为何有人会产生“对真正的爱的恐惧”?第一章完全揭示了过去一年发生了什么,爱是如何被一步步被内在枯竭、冷漠、空虚一步步毁灭的...“没有意志的爱,只能是无谓的感伤。”诚然会有各种世俗因素,可以成为挡箭牌,但是最致命能影响人生走向的根源,在最深处。看到Eros/爱欲部分,果然自己是Eros比较强的人啊...爱欲所有内容讲得太好了,与sex、科技的区分和关系也是。爱一个人不是只是心里想嘴里说,是要真真切切的行动的。知识比信息重要多了...对有的人来说,脚踏实地怎么会那么难?我只是走回阳关道上罢了。还好总算通过安全型测试鉴定了,找回初心,黑暗已离我远去..可惜没读到最新人大版
  •     有点太抽象。
  •     书内很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     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之作。爱是什么?意志又有哪些层次?好书啊,慢慢读完学到很多,对于人性也体会到了更多。冯老师翻译的很不错。
  •     what the fuck am i reading???
  •     08年初最读到的最优秀的书籍
  •     亚马逊送货真慢 上次诉讼未果, 这是倒数第二单。
  •     总的来说,是一本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经典。对于爱、意志、爱与意志的分析很理性,是完全的“罗洛梅式”,但总觉得在有些地方的推断和引用缺乏严谨的气质而更容易沦为一种对美国社会的吐槽。不过,我得承认有一些部分我没有进入他的语境当中去。
  •     罗洛梅的代表作了吧。有很多思想可借鉴的地方,语言也轻快易懂。————————读后感?!
  •     爱是最高等级的自由。
  •     李欣频推荐的心灵成长本质力量的书,没有看完。有待系统的看。
  •     爱在于延续
  •     “will without love becomes manipulation.love without will becomes sentimental and experimental” 第一次译rollo的love&will,就在无数地方看到这两句的汉本: 缺乏爱的意志是操纵,缺乏意志的爱是放纵 中文版更有名过原著的架势 我译东西不喜欢参考三家,杂糅五家,成文后如发现雷同,也会把自己的改得不一样 sentimental是“感情用事的”,experimental是“实验的” “放纵”的处理无疑为紧扣“操纵”,保持衔接和对称,读起来亦符合汉语言节奏 我想直译派恐怕就此译法不会罢休—— 爱,考验的是平衡情感和理智的能力 / 我们难以避免做彼此的小白鼠——决定爱,就已经默许对方的这项权利
  •     已收藏
  •     很好的一本书,对时代的病症有深刻的见解
  •     多年前给我温暖的书。
  •     没留下什么印象
  •     可以读很多遍
  •     很多内容,要慢慢理解
  •     爱的反面不是恨,是冷漠。
  •     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
  •     有点深,感觉翻译的也不行,不好读
  •     囫囵吞枣看完,我果然只是刚满18岁啊完全搞不懂成人世界啊!
  •     拖了好久,终于读完了,只对其中某些段落有深深的共鸣,为自己有限的理解力惭愧,觉得有时间应该再读一遍。
  •     这版本的译者的前言有意识形态的偏见,不喜。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