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星空》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 滇藏星空

出版社: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507827064
作者:杨飞
页数:227页

滇藏: 人文胜于小我

年龄与阅历决定了对同一事物,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想法。究竟为了什么去西藏?特殊的景观?神秘的文化?不同的藏民?抑或传说中的“感情奇遇”?

天地都安静,唯一不安的是你的心。

旅行中所遇的龌龊,大抵人心的不堪。旅行社罐装的旅游从来不会展示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乡并不完全是一个涤荡心灵之地。而另一方面,自身的脆弱不堪在路上也会尽显无遗。我得承认,云南这样的地方的确会消磨意志,只想小桥流水地买一片院子在那里轻歌曼舞了此余生,渐渐地又把这种消磨当作了志趣。他乡并无不同。只是旅行之人带着原有抑或追求的慢节奏生活方式,暂且脱离业已厌倦的世俗环境,来到另一个新鲜之地。雷同的古城、笙歌、篝火、红酒、美人。这样的夜晚星光璀璨,这样的夜晚却也俗不可耐。与其说寻找异域的天堂,倒不如说是寻回平和的心境。如果真的看过西藏的天空和流云,你就会发现,地球上的东西真是不值一提,真正的力量蕴藏在宇宙与自然里。我仍旧希望能够背包像嬉皮那样晃荡行走,一路迷失,一路寻找。直到心安静的那天,哪里都是我的天堂。

背包客

这是图书馆中无意看到的~翻开第一页。就看到某女生用纤细的字体写着:太喜欢这本书了。请允许我这个天使有一半魔鬼的白夜。。。。得。看来这本书注定要抱回家了。翻了没几页。。就直接上了杨飞的网站。给他留言。。。第二天他就回我了。这本书和藏地一起。鼓舞着我去西藏。。一点一点让我下定决心~!故事中的感情来得快去得快。这大概是流浪的人们喜爱的吧。故事中的照片那是杨飞的心血啊~我会好好练好身体的。然后四年内进藏。

很熟悉的行走感觉

一个雨夜,在书店偶然性的发现了这本书,坐在书店地板上把这本书看完了,故事的叙述比较平淡,图片却很精彩,看来作者在这方面还是有点功力的。关于书中叙述的事情可能每一个喜欢行走的人都会碰到,好像哪本书上曾经说过,行走的人都是孤独的,两个孤独的喜欢行走的人在一起是很容易产生火花的。感觉蛮贴近背包客想法的,当然对于文笔没必要太过讲究了,毕竟这个只是一本旅行日记,推荐一下。

Nothing lasts forever, stars also die

强烈推荐:写西藏的书里,我读过的第一本让人看了不再那么想去西藏的,看来现有的旅行书几乎都有误导之嫌。看了这本书,你会知道,一个真正的西藏,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只有蓝天白云、壮丽的山河和虔诚朴实的藏民,这里还有流氓坏蛋、沙尘、低温、贫穷和无尽的空虚与孤独。看了这本书,你会知道,原来现在豆瓣文艺小清新们向往的旅行艳遇滚床单,人家10年前就玩过了。看了这本书,你会知道,曾经的你,多么傻的以为,到了西藏,心灵就会得到荡涤,灵魂就会得到洗礼,人也仿佛会更加高尚一般。我不否认西藏确实激起了了好多人对真、善、美追求的觉醒,但是,当你把这一切无以复加地幻想成完美的时候(一般是没去过西藏的人),你就陷入了伪美好和伪旅游人文的误区。如果你把这本书当做西藏旅游画册或者是摄影集来读,你可能会失望。因为在我看来这本书的图片并不出彩,和现在的“大师”的图片相比,这些看似平常的图片并没有在第一眼就摄人心魄的力量,图片质量也普遍不高。对于这些问题,作者是这么解释的:“旅游书刊从来就不会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事。2003年5月去参观凤凰的一个苗族村庄,我时时惊讶于那些漂亮的石头房子。转到村子的另一头,我却差点被村民扔出窗的一只死老鼠砸中。从表面上来看,行走在新加坡的钢筋水泥丛林里和行进在雄伟的雪山之颠也许会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其实对于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都市里的风景线和雪山同样美丽和丑陋,只不过这些美丽和丑陋分属不同的类型。美丽的风景当然美丽,但又能怎样呢?雪山很壮观,但若连看365天,不觉得腻味才怪呢。再漂亮看多了也就是那样了,路途上的人才是最难忘的。但所有地方的人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如果自己心里不安静的话,旅行越多失望越大。这世界本无处可逃,除了你自己。在我的旅行摄影创作过程中我一直在试图传达以上这样的信息,所以我喜欢用镜头将美丽和丑恶同时都记录下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精心选择精心构图,以求能够表现所拍事物的本质,并使读者通过这些图片体会到如在现场的时空感,体会到我在实际拍摄时所投入的情感。”摄影有好多流派的,不认同也没必要吵来吵去,这个作者显然是真实还原派的拥趸,而我本人坚持认为摄影是记录美好的,走的是唯美派的路数。但这些问题反而让我更加关注文字本身,无疑,作者对这个世界的观察触及到了一些本质问题。关于物质与精神:“如果说在贫困、封闭、愚昧、无知和无奈下生活的普通人与在开明、健康、积极、富足、民主和充满机会的环境下生活的人,其精神生活水平可以是一样甚至更好的话,我想白痴和植物人的精神生话确实是超凡入圣, 令我们景仰不止了。““如果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那就不要去空谈什么精神上的富有。我想这命题应该是超越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是第一性的。对饿着肚子转经轮的人来说是称不上什么幸福的。子非鱼,焉知鱼乐。但在水快干涸的时候我就知道鱼肯定是不快乐的。” 关于宗教与科学:”每个人小时候都会问:我们从哪里来,最终又会去到哪里。一直以来我认为所有的宗教就是想解决这两个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佛祖的天分。而宗教给了这个问题一个牵强附会而又完美无缺的回答: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活佛说人生是轮回,那就是轮回。科学,也就是无神论,也一直在努力给我们一个回答。不同的是,科学给我们的回答是有根有据但却永远不完美的。宇宙的来源现在流行的是大爆炸学说,一切基于一个原点,在这个原点大爆炸之前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但是连小学生也会想到:这个原点之前又是什么呢?既然宇宙是膨胀的,那会无限制的膨胀下去还是会物极必反的从某一个时间点开始收缩,最后回到一个原点,从而开始下一次的轮回?科学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说无神论是一种宗教,相对于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佛教,这个宗教给我们的支撑点是苍白的,所以说无神论给我们的精神支撑永远也无法和活佛给藏民的精神支撑相比。所以才有城市里来的驴子们无比的羡慕和迷恋西藏的宗教风景线。“”不过我不怎么迷恋这道风景线。做为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我对科学最终会得到一个完美无缺的回答是坚信不疑的,虽然这个完美的回答也许永远也不会到来,就象虔诚的基督教徒无比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是却永远见不到上帝一样。都是信则有不信则无,我们和藏民各有各的信仰。我不认为藏民的虔诚有什么好羡慕的。“关于真实与虚幻:”我也知道,从踏下飞机弦梯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样的插曲不会,也不可能是我人生的主旋律,很快我又将重新开始谋生的日子,除非有一天我转变为自由职业者。但是,我是用自己的双脚和勇气丈量了这世界第三极,这样的70天绝对不可能轻易 fade away。我的脚步是真实的,指引这脚步的心灵也是真实的。在任何地方,包括在这高原,我都从来没有活在一个虚幻的心灵世界里,我以我的真实而存在。“其实,跑去西藏这种地方寻找所谓内心的宁静是毫无意义的,至少有些自欺欺人,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宁静都是暂时的,只要自己心里安静,在哪里都是天堂,不一定要在拉萨。由此看来,大隐隐于市才是宁静的最高境界。当然,确实有人在去过西藏之后得到了寻找自我、面对自我、救赎自我的勇气,但是,西藏在这里只是给了你一把梯子,并非把你直接送往天国。旅游书刊从来就不会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事。而这本书竟真实得让人有些绝望。现在有好多人单凭脑海里的臆想就说要去西藏,去转山,去朝拜,以为做了这些,身边的麻烦事就会消失不见;以为到了西藏,世界上的种种龌龊便可以离你远去;以为见过高峰,都市生活就成了碎片,放逐和逃离才是永恒。却没有看到,血淋淋的现实就在眼前。Nothing lasts forever, stars also die.这就是血淋淋的现实。

旅途中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

曾说:如果哪天我消失了,请到丽江来。“滇藏星空”,想起高原的夜,满天繁星,第一次觉得天空离得这行近,天空居然有这么多星星,旅途中的心情,不只是看到的景,更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照片拍摄非常壮观,读完此书,不懂摄影的我才知道一张好照片的来之不易,钦佩所有执着的人。

西藏对于每个人的意义是什么?

朋友对我说:要去西藏,去离天最近的地方,去涤荡心灵,去仰望世界。可是,于我而言,旅游只是种方式,只是生活的调剂。其实杨飞也一样,他的滇藏行也只是生活的某种附加品,而不论他最初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书中的故事有些杂乱,但照片却真正让人有种欲望。嗯。。。好歹咱还是校友哈。。。

不知所措才是人生

我不记得是Nanyo还是谁,曾经的签名是这句:不知所措才是人生。今天终于在园林生态学的课上看完了这本我半个老乡写的滇藏旅行记,不知道为何,看完之后,脑子里蹦出来的就是这一句。也不算一口气,基本上我是在两节课的课堂上看完这本游记的。上节课看完之后还比较有感觉,当时就特别想回忆一下自己这几年来颠簸奔波的日子,算是好好的写一个旅行回忆录。我还把这个想法发到了杨飞的留言板上,今天上去看到了他的回复:“游记能写则写,不能只顾着自己快活。”那么,从今天开始,想办法回忆一下这些年的各种旅程吧。当然,以上是题外话,与这本书没有太多关系。————————————————————————————说这本书。文字并不是我喜欢的文风,我觉得杨教授自己并不擅长用文字来描述他的情感,这本书里的真情实感,应该是那一些些图片吧。摄影师真正的灵魂,应该是他拍摄的照片。故事本身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即便描述的文字不那么生动感人,但这里感人的,是那一份真实的震撼。也许不是100%都是完整的客观事实,也许多少有一些小说的YY成分,但毕竟是基于真实的。基于真实的,自然少不了那些真实的情感。作者杨飞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游记,有一些像日记体小说,以“我”、小峡和阿紫的旅途情感为主,再加上途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驴友,去反映背包客这个群体的心理和生活状况。这本游记不是攻略,而是一些感情的故事。至于背包客,杨飞说的不错,除掉那些职业驴,大多数的驴,都是都市边缘人,他们热爱山川和自然,但心理也就是在都市边缘晃晃。我想杨飞自己也就是个这样的人,即使2004年以后的他,没有在湖南大学任教,成为了职业摄影师。但如同他自己在序言里说过的那些一样,什么事情,把他变成职业,就不那么好玩了。不过仍然好奇是什么力量使他成为职业摄影师,靠图片和文字吃饭,也许只是这样一份热爱吧。我倒是突然有兴趣,如果他愿意,有时间的话,可以出来听听他说那些旅途背后,书里没有的故事。我始终对故事的感兴趣的,故事里的感情,故事里的事情,还有那些不知所措的画面。可也就是这样,才是真正的故事吧,也就是这样,才是真正的人生吧。大部分的感情,是作者自己的。没有爱情的感情不能叫感情。没有感情的旅途,意义又在哪里。从这一点来看,我想杨飞应该是幸运的,从小峡,到阿紫,再到后来的小白,他似乎从来没有孤独过。至于在孤独的夜晚独自曝光着快门的时刻,我想,那应该是每一个摄影师都enjoy的事情。一直都特别喜欢冥想这个词语,但它不见得适合每一个人。换到我自己,如果说,我能有机会带着一台三脚架和胶片机在某个星光灿烂的夜晚拍摄星星轨迹的话,我想我不会愿意一个人孤独的守着快门冥想,我会想带上最亲密的那个人,无论春夏,无论风雪,而我也相信,Ta始终会愿意陪着我,来实现我的梦。只是,在那些寂寞的旅程里,感情来得太快,也去得太快。关于感情,杨飞在序言里的一句话,我记得特别深刻。“曲折的感情故事是件好事情,一个故事太顺利了没什么意思。人多少有点自虐倾向,我们选择背包而行而不是旅行社 罐装的旅游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不但要在身体上,同时也要在感情上折磨自己,否则枉为背包客。”这句带着几句幽默的话,却很好的反应了那些旅途中的感情,和那些不知所措的青春情感。背包客,应该也是我最喜欢的旅行方式了。一直都特别反感那些赶鸭子似的旅途,我喜欢在旅行中四处寻找朋友,四处寻找美景,四处寻找自己。背包客,背起背包,向远方出发。也许,这样简单的一句描述里,隐藏着一道道难以愈合的伤口,一个个难以克服的困难,或者是那些无法诉说的孤独。如果说书里的杨飞是真实的摄影师,我想,我也是有点喜欢这个风骚却带着点文艺气息的男人的。拥抱CD和书本,没有太多的经验却敢独自上路,拍喜欢的照片,走想走的路,有气量跟藏族小伙子单挑,也有勇气跟喜欢的女人做爱。至于小峡,这个带有一点丽江风情味的上海教师,我在她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变成了她那样的人,也许我自己也不会太过惊讶。时过境迁仍然敢爱敢恨,但也足够清醒。她知道,有的故事,永远都只是故事,有的感情,永远都只是回忆吧。至于阿紫,我只能说,她也是勇敢的,至少,她敢面对自己。也许真的是在那种突然疯狂的时刻,寂寞的人要随便拥抱哪个人。想到这里,突然想起自己曾经跟旅途有关的一段感情。现在想起来,怪只怪自己不如书里的小峡清醒,有的事情不如留在脑海里的瞬间,至少不管什么时候,抠出来还是美的。要是舍不得放下而带在了身边,也许没多久就变质了。突然想起此书最后的那个小女孩——川大女孩小白。她是杨飞在书里写下的女朋友,而不是在此之前对小峡和阿紫所使用的情人字眼。对于小白来说,在她出现之前,杨飞和阿紫,小峡那些是是非非的故事,与她没有关系。而当她回到学校的正常生活以后,甚至,连杨飞也跟她没有关系了吧。杨飞对于小白的描述一直很轻描淡写,也许是怕太多的文字玷污了美少女的纯真形象,也许杨飞只是用这一个“白”字,来留个读着无限想象吧。这本书唯一让我感动的地方,竟然是杨飞写在最后的话,看着他所谓排名不分先后的感谢名单,我忽然就很感动,眼眶湿润了起来。也因为此,我在豆瓣上给此书的评价,从三星,变成了四星。我其实对书,是一个挺吝啬好评的人。这个年代的阅读太乱太浅,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文字感觉越来越少。当然,也许它们并未减少或者消失,只是信息量如此之的现在,一些真正有力量的文字,也会这个充斥着各种信息和噪音的社会淹没掉,不被人看见和珍惜。但我也始终相信,还是有那么多人,一直坚守着最初的文字的力量和感动。比如此书的作者,即便文笔不佳,但至少是真实的感动。重要的是,我很喜欢作者所拍摄的照片,尤其是右图这个藏族女孩。打开那一页的时候,这个眼神狠狠的镇住了我。也许是我感受到了强烈的她的气场吧。我不是摄影专家,只是一个还在拿着数码消费机玩光线玩后期玩角度的摄影爱好者,此书对于我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那些关于胶片的数据,和那些拍摄下来的真实瞬间所带给我的感动和所蕴含的摄影知识。我始终怀着敬佩的心情读完这本书,因为每一个背包客都是值得尊敬的,而那些旅途里的故事,也都是值得珍惜的。至于那些旅途里的疯狂和不知所措,我想,那就是背包客们,真正的人生吧。————————————————————————————我自己,对于滇藏星空,这四个字,也有着一些不可复制和磨灭的回忆。关于滇。回忆。云南是我的老家,我身份证上民族那一栏,赫然印着的两个字,彝族,就是来自那里。二十年来,细数的话,云南我应该是去过三次以上的,只是除了2004年那一次,之前的记忆都太模糊不清,年幼的我还不懂旅行的意义。2002年,我只身一人跟着一个旅行团去北京之前的任何旅途,我现在都想不起太多的印记了,从2002年到现在,8年间的南北旅程,现在却始终记忆深刻。杨飞在滇藏一共待了70天,而2004年,我在云南也度过了17天,那一次,应该是我对长时间离开家,最初的记忆。云南之行我也曾经在旅途中认识过不少人,有至今还保持联系的果子哥哥,还有着一直在记忆里从未被遗忘的安宁小帅哥和那一对已经失去联系的韩国夫妇。我想,如果说2002年的北京和四川之行,让我认识到旅行的美妙。那么,2004年的云南之行,我开始认识到,旅行的意义。关于藏。回忆和期盼。跟作者一样,从初中开始,就开始梦想西藏。关于西藏记忆的最初是和YDJ同学有关系的,那时我们说好毕业好去西藏。初三毕业去了云南,而YDJ也没有能留在一中,于是再也没人提这个事,西藏之行就此搁浅。然后,高中三年的日子一直很抑郁,自己许诺自己要在毕业的第二年,也就是2008年的夏天,满18岁生日的时候去西藏。而那个夏天,我为了我的梦想,在北京新东方的偏僻校区读着GRE。最近的一次,是2009年的寒假,因为即将赴魁北克读书的曼同学,我们曾说要在寒假去西藏旅居画画一个月,当时疯狂的我们连在拉萨的住址都找好了,可还是因为各种现实的原因,搁浅至今。而2010年,关于西藏的Promise,是另外一个人许诺给我的,去西藏渡过20岁生日,是我2010年的理想。关于星空。回忆。长沙的星空,如杨飞所说,很少能见到几次明朗的。我只记得我在高中军训的时候,曾在望城县的军训基地上见过明朗的星空。其他的旅行里断断续续跟星空有关的回忆其实并不多。印象最深的一次,关于星空的回忆,应该是2005年的夏天,在北京郊区六环外北京47中旁边培训基地上新东方的时候,某个夏夜,躺在操场上,跟当时的朋友一起细数的那个星空。我记得第一次看到银河的兴奋,也记得我们数着牛郎织女的愉悦。我还记得那时候我跟卷说,也许有一天我会搭着那样的飞机穿越星空飞离亚洲大陆,而我想,这一天,离开已经不是太遥远了。至于以后看到的星空,我想,我会学习拍摄下来。————————————————————————————我很喜欢杨飞最后引用的旅德画家张奇开的那段话,最近真的开始迷恋手写稿,于是忍不住,摘抄如下。“偏激的精神并没有随着我的年龄增长而缓解。我已经穿过了人生许多重要路程,一条起伏不定的精神线索贯穿其间,在这条线索上凝结着我生命的全部梦想与现实和各种错综复杂的明亮灰暗的颜色。青年时代我曾经读到大仲马写的一句话:在人生的秘密还未完全揭示开之前,它的内容只包含四个字:等待,希望。也许在人生的某个阶段这不乏为真理。对我来说要揭示人生秘密的时光已经过去。照现在的理解,我觉得人生是由无数快乐与痛苦,失望与希望的各种瞬间连结成的一个时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段落哪怕是最低沉(级)的也是如此珍贵。因为那些每时每刻不会停留的进程是显现你生命现象的载体,只有你用知性与感性的双手去抓握它时,它才可能转化为属于你偶在个体的、不可重复的精神成果。”————————————————————————————张悬在《关于我爱你》里面有一句歌词:“我拥有的都是侥幸,我失去的都是人生。”我想,对于每一个旅行者来说,那些旅行中不可多得,不可复制的所有回忆和感情,都是我们的侥幸。而那些我们失去的,我们曾经拥有的,让我们不知所措的片段,才是人生。————————————————————————————转自我的个人博客:http://www.anyaning.com/2010/03/tibet-and-life/

如果你无聊

我是在一个比较无聊的时候翻到了这本书,然后把它推荐给了一个不无聊的人,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正经找工作的她那个时候她刚从云南云游一个月回来她的评价是好看,可惜攻略太少如果想看攻略的话,此书并不是很好的选择如果你觉得现实的不自由让你感到有些无聊,那么你可以从此书得到点慰藉,虽然作者不是搞摄影出身,曾经也是个朝九晚五的职员,在上班下班的打卡生活中不能自已,但是后来他就背着那些器材上路了,他在后记中说真正能带给我们快乐的东西大多和金钱无关,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不会是伟人,所以要把握好凡人的快乐,你同意吗在看到他描述朋友夫妇遇难的一段时很感动,那种人生无力和无常的感觉让人心痛。我想于一些人而言,生命中一定有些事情让我们偏离原来的轨道,让我们觉得有的事情必须在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去做。对作者来说可以是旅行,对我们来说可以是别的。重要的是你不再感到无聊

一本实在的小说图片集

看到这本书是在豆瓣上搜摄影集时偶然发现的——《滇藏星空》,光听名字就让人瞎想。然后看到书皮上的这幅冈仁波齐的日出景象,更是增加了我的喜爱。然后看到下面豆友的评价,就到亚马逊上买了一本回来看。本以为真实日记神马的,即便有不真实的,也和实际差不多吧,但看自序中说,居然只有60%是真实的,而且自己也说是日记体小说。这让我一下子有上当的感觉。整本书看下来,文字部分确实有够烂,那种介于纪实和虚构之间的感觉真的很不舒服。如果说前半部分还是以图片+三角恋在叙述的话,那么后面就压根没啥关系了,而且一会儿跳出来一个女人,不清不白的就成了旅伴,然后就和流水帐日记似的讲自己怎么走的。当然,后半部分更多的是图片。关于作者写的与阿紫、小峡的三角恋我能理解,毕竟现在好像什么文艺作品若没有点爱情好像就卖不出去似的。虽然我不是背包客,也没有过露水情缘,但觉得作者写得三角恋还是让我感到很恶心,太假了。但从另一方面,书中的照片还是蛮不错的。而且很多照片给出了拍摄参数,构图上有的也讲了些。可以看出来作者在摄影方面还是有些实力的。书中的百余幅照片尽管占据了很大篇幅的页面,但却也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关于标题的“实在”,我是觉得书中的一些关于滇藏的描述和历程对于想把书当成旅游指导的人来说还是有点实际作用的。总之,这是一本我期望了很大,却没有给我太多惊喜的一本书。

旅行是什么?

想去西藏走走,在一个论坛上看到了这本书作者自己的推荐。写了出书的过程,很有意思。正好又有电子版,于是一口气看完。为什么想去西藏?我对于旅行,喜欢但并不是特别爱好。尤其年龄大了以后,总问自己的问题就是:去旅行干什么?对着风景发呆?照些照片(又不是特别爱好摄影)?心情能好了吗(生活中的烦恼不会改变)?于是要踏出去的脚步就有收回了,就像今年的春节。最近想出门也是因为生活不如意。而滇藏星空的作者说的对:生活在哪里都一样。人不可能总在旅行的状态,还是要回到生活的常态中去,去挣钱、工作、烦恼、开心,总之琐碎的一切。这本书就是在生活的转折点去旅行的人。是一本小小的旅行日记,更像一本跨度很短的自传,写进了作者的太多关于人生的想法。亲切如邻家小哥,诚恳坦荡,娓娓道来。很多照片也值得一看。旅行是什么?人生不也是一趟时间中的旅行吗?我想我还是想去西藏。为了什么还是不知道。

背包的背后

滇,一个我心里一直依恋着的地方;藏,一个我想去而没有机会去的地方;星空,承载了我太多太多的记忆。所以当我的视线无意中落到这本书上的时候,我感觉好像遇到了知音,想都没有想就迫不及待地带着它走出图书馆。这本书确实很特别,杨飞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日记体小说,以“我”、小峡和阿紫的旅途情感为主,加上途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驴友,去反映背包客这个群体的心理和生活状况。印象中的游记都是大量的人文地理风光的描写和感受,一看就犯困,再看就忍不住丢到一边了。然而,这本书,尽管不是全部,告诉了我一群人的故事。背包客,背起背包,向远方出发,看起来多么的洒脱,然而洒脱的背后,可能是一道道难以愈合的伤口,也可能是一个个难以克服的困难,更可能是无法诉说的孤独。背包的背后,实在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了。这些故事或许很平凡、或许很枯燥,却非常真实,甚至还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一直很好奇这些故事、这些心情,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一好奇心。遇到和志同道合的人,摘下面具真心相对,一起用心去欣赏沿途的风景,他们的旅行真的很让人羡慕,旅游本来就应该像这样。说真的,把自己打包给旅行社,到景点拍拍照,制造一下垃圾,还没发现这个地方的美却又得奔去下一个景点了,这样的旅行有什么意义呢?这本书也带我回云南走了一趟,其实我已经很久没有回想那个夏天,只是每次听到或看到熟悉的地名,我的心就会被撞击一次。书中有这么一句:“这10多天的云南,该是我生命中一种怎样的回忆?”这恰恰也是我回来后写过的一句话。没有人知道云南之行对我的意义,就是在那一片土地上,我遇到了一群善良可爱的人们,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看到了最美的风景,尽管竭力不去回想,却改不了对它的依恋。现在的城市,“喧嚣”二字早就不足以形容了,越来越多的人想逃离城市,加入到背包客的行列当中。然而任性后、疯狂后,大部分的人还是要回到生活的轨道,这仿佛是摆脱不了的宿命。另外,我觉得这本书也有一个明显的缺陷,由于书中的60%都是作者自己的经历,作者着重的角度有点局限在自己的情感上,而忽视了对其他驴友的挖掘。“我”、小峡、阿紫三人的爱情固然吸引,但是有的驴友的雄心壮志或者失意也应该多提一下,不然怎么全面地去反映一个群体呢?


 滇藏星空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