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导论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3-02
ISBN:9787100016599
作者:钱穆
页数:261页

作者简介

《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学大师钱穆继其《国史大纲》后,首部系统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看法的著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书中就通史中有关文化史一端作导论。故此书当与《国史大纲》合读,方能获得著者写作之大意所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虽主要在专论中国方面,实亦兼论及中西文化异同问题。钱先生对中西文化问题之商榷讨论屡有著作,而大体论点并无越出《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所提主要纲宗之外。

书籍目录

弁言
修订版序
第一章中国文化之地理背景
第二章国家凝成与民族融和
第三章古代观念与古代生活
第四章古代学术与古代文字
第五章文治政府之创建
第六章社会主义与经济政策
第七章新民族与新宗教之再融和
第八章文艺美术与个性伸展
第九章宗教再澄清民族再融和与社会文化之再普及与再深人
第十章中西接触与文化更新
附录中国文化传统之演进
补跋

内容概要

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一八九五年生,一九九○年八月逝世。历任燕京、北大、清华、西南联大、华西、江南各大学教授,创办香港新亚书院。著有《国学概论》、《先秦诸子系年》、《周公》、《墨子》、《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政学私言》、《论语新解》、《庄子纂笺》、《朱子新学案》、《中国学术通义》、《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学论丛》、《双溪独语》、《晚学盲言》、《师友杂忆》等约六十种书。

图书封面


 中国文化史导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一個神學家的諍言——試評錢氏《中國文化史導論》林夢龍本文系導師任課之“中國文化史專題”所佈置之習作,然撰此小文實非學生本心,此誠不得已而為之。單以“錢穆”大名二字便足有千鈞之勢,其孰能駕馭,孰敢駕馭!今妄評且錄於紙間,是為置無知小兒於尸位,任其自辱也。且“中國文化”之博大,雖略刊於文本便當有浩如煙海之勢,今學生資基寡薄,學識粗鄙,雖奉命勉強而為之,亦是虛妄僭越之舉。若竊知陋見不慎有非圣誣法之言、辱及先賢之處,實非學生真意,此乃濁目之不辨、愚智之不及也。萬望大方之家海涵,勿以歸咎,此誠所願矣。所謂書評,往往最終落實於諸如“對錯”、“是非”、“好壞”之簡單價值評斷,其不知有所謂“似是而非”、“大巧若拙”之“非黑非白”,故而錢氏一書,夢龍亦不敢一言以蔽之。錢氏《中國文化史導論》(以下簡稱《導論》)一書最終成書於一九四九年,與《國史大綱》、《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等書共同構成“一以貫之”之系統,錢氏以盡可能親民之話語,將自得治國學之理念撰成小書數本,闡述其思想體系。故而不可剝離《導論》於錢穆整個思想體系而單獨論之。時值三十年代,天下變亂於內外,生黎荼毒於兵燹,於此亡國滅種之際,民國各學派相互攻訐,皆欲於思想上尋求救國之真理,錢氏之“文化民族主義”亦發端於是時。文化之西來已不可抑止,為實現民族之延存與復興,於中西文化之對抗與融合中,中國歷史文化當何去何從?中西二者其孰本孰末、孰表孰里、孰體孰用之議不能決,其甚者更有廢語言、易民俗以行全盤西化之論。錢氏刻肌傷骨,深恨時人反裘負薪,刖趾適履而自以為能之謬論。乃以深重之愛國情感與赤誠之儒家關懷,求索中國未來之去路,自成一家之言。錢氏自身國學造詣深厚,畢生精進不輟。又致力於中西文明、文化之比較,以求以洋彰華、以西證中,最終化夷於夏,以實現重塑以傳統文化為主體,以西學為助力之現代中國文化。然平心而論,錢氏久習國學,浸潤其中、耳濡目染,雖自謂并力圖建立東西學之新結合,然實則沉浸於中華文化之優秀中不可自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幾近背離初衷。其學說由是漸發展為近似於西學以警惕而否定之態度。雖如此,錢氏於國內外政局動亂紛復之際,數十年來篳路藍縷,始終戮力於中國傳統文化與史學之存續與發展,及近已大有進境。故以其保種、弘道、授徒、著作凡此種種皆足堪一代儒宗。承上所言,錢氏學術之指導思想實為一種於承襲歷代士人以及漢民族血液,帶有強烈使命與責任感,闡發於心而又無比虔誠之宗教精神。此種宗教精神亦是中國文化最為精要之所在,亦即粱聖人所謂,“學問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國民之明鏡也,愛國心之源泉也”。多閱正史者常有於某段落義氣激發,繼而心神充盈、身輕體熱,此感不可意會,即應史書中承載傳達之宗教情緒使然。錢氏著作中多有欲將此種體感以外延化,理性化并以淺顯之語言以闡述。於是有其著述中觀念因政治、時間、指導思想(諸如宗教、意識形態)等諸多原因已於本質上難被大陸年輕學者所接受,故而凡此原則性衝突所產生之分歧斷不可簡以“是非”判別之,若複有“封建唯心史觀”、“反動史學家”之伐異定位,是為行兵於井底,游步於牛蹄。故而錢氏著作中指向性理解皆是為用意之使然,炯非常識之錯誤,若不辨此,則錢氏之思想無從理順,雖略窺而不可得。《導論》一書於錢氏思想體系中意在提領簡述中國文化優越處之所在,不妨命之為“中華(皇漢)文化優越論”。《導論》以“中國文化之地理背景”冠全書十篇之首,除追根溯源外,亦體現錢氏於地理環境塑造民族形態之認識。今僅依據此篇為側面,對錢氏文化觀念略作分析。通篇觀之,錢氏之“地理決定論”因在其體系之強烈價值預設下尚處於“樸素”階段。譬如,錢氏於本章中大談中國水系星羅棋布而又彼此聯絡,“因此中國文化開始便易走進一個大局面”,以論證中華民族大一統之未來合理性與必然性。試想水源之存在固然為人類生存所必須,然而真正使人類定居之條件是為農業。而農業之產生則必然需要可被馴化之植物,此亦如遊牧之產生需要可被馴服之動物。如是言之,則中華文明之產生實賴於水稻與小麥兩種易為馴化之植物(中美洲之玉蜀黍直至公元八百年方被馴服,其勢必耗費大量發展時間)。原始水稻、小麥生於中華地區,而農業又產生於此二植物,所以未來中華文明實得益於中原地區地理環境?此猶水源匱乏將至口渴、食物匱乏將至飢餓,雖可言匱乏導致口渴及饑餓,然誠不可謂水源、食物造成口渴、饑餓。故而錢氏大一統之必然性於地理之條不可得證也。古代中國因特殊之地理環節而被隔絕於世界,故而西人多有持“中國封閉論者”,黑格爾將中國、印度排除於世界史之外,馬克思承襲之,於中國問題雖有所損益,然里盡毛殫,終難稱人意。L.S. Stavrianos以文明之接觸作為發展之關鍵要素,頗具說服力,是故古中東地區發展迅速并孕育出諸多燦爛之古文明。錢氏亦是“中國隔絕論”之支持者,然其在“中華優越論”思想之指導之下,於此問題挖掘出積極意義。錢氏的“隔絕論”,自表言之,中華文明之獨特與悠久便得益於此。隔絕便於內部之統一,不易出現另一高度文明侵襲而來。中國之大一統導致東亞獨強之狀況,絕無宿敵之產生。即便北方之遊牧短期內於軍事上偶有優勢,在所知的範圍內未有比中原文化更先進者,不得不為其所化(漢化);自里言之,所謂中華之隔絕,僅是一定意義上之隔絕論,依錢氏之論,“中國是一個大家庭,他能具備好幾個搖籃,同時撫養好幾個孩子”,亦即在中華地區發展之初,本身就是諸多小文明發展互動之歷史,若夏、若商,中國之大一統本身就是諸文明相互競備融合之結果。如是,則對內實不可稱隔絕。然若誠如錢氏“隔絕論”所言,則問題又生。中國之大一統意味著內部之交融停止,其後的幾次北方民族南下與交融,從其規模與影響而言,恐怕也絕難與自上古便有之,西至伊比利亞,東極伊朗高原之歷次西征、東侵相比擬。而鐵木真建立之大蒙古國橫跨亞歐大陸,接觸了諸多先進文明,金帳、伊爾、察合臺汗國紛紛伊斯蘭化,偏偏唯有“大汗國”未有漢化。中華全土唯一始終未及漢化之民族統治近百年,又恰好駁斥了所謂“中華文明未曾中斷”之美夢。近世國學之成其大者,皆喜對比中國與羅馬。其中呂思勉最為露骨,將整個中國歷史視為一文明與羅馬比較。此似為一廂情願,遼、金割我半壁江山,前者之漢化又實賴於蒙古人征服我全土,之不可從此比。然將秦漢視為一整體則大體得當,錢氏便從此謂。錢氏以統一與征服之不同,強調傳統之延續性,民族之穩定性。此處亦反映出其體系中一貫之內華夏而外夷狄之思想。錢氏前文所提及之所謂“星羅棋布”,所謂“多元”皆九州一合以前,是故這與其對遼、金、元避而不談,視滿清為“一個民族一己私利對整個中華的暴政”並不矛盾。此大體久習中古史之學者不以五胡六夷為外,不以李唐為戎者。何也?以其時之中華文化尚可化也。及開元天寶之交,開漢無以化胡之濫觴,其後中華凌遲而亂矣。然唐之勢去漢遠矣,明之勢去唐遠矣;及今之世,禮崩樂壞,髡髮而廢衣襟,更不可與古史同日而語。若有此之思,便足知以錢氏之功力亦自然易洞悉此念,然其強顏歡笑“對本國歷史抱持溫情與敬意”,以自己赤誠之血溫熱歷史,此方為極意所在。評曰:於中華文化,萬般皆不以定論,唯操兩可之說可。且溺於考辨、惑於是非皆無意也。唯以神學之虔誠,宗教之熱情感化時人教授後學,不絕如縷,中華方有光復之日,“死灰獨不復燃乎”!本文系小喬到手所作轉載請註明作者
  •     “他每周往返于江苏与无锡之间,河道两岸都是等着看他的人。这不是我编的,是钱穆看到的,钱穆总是能看到比较愉快的事情。”北大史学教授罗志田在引用钱穆的话时评论道。这两天窝在被窝里读钱穆的中国文化史导论,就不由得想起南方周末上罗志田的这番话。钱穆被称为新儒家的代表或中国最后一个国学家,想必就是因为他对中国古文化发自内心的仰慕以及孜孜不倦的研究吧。钱穆主张一脉相承的文化发展,对新文化运动不以为然。从他的这部代表作中国文化史导论里,你可以读到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包括对农业社会热爱和平的解释,对春秋战国时代政治斗争乌托邦一样的描写,等等。始终你可以觉察到他总是能看到比较愉快的事情。出于这种仰慕和善于发现比较愉快事情的习惯,他主张中国文化逐渐演进而不是通过文化的革命来谋求自身发展,就比较容易理解。这里面涉及一个大问题,就是中华民族向何处去的问题。我一个小瘪三,不敢妄加评论。相信这本书至少给我们一种提示,任何时候都不可割裂传统,横空出世的架起新的楼阁。8过我可以说,钱老先生太爱儒家,恐怕是看到了太多愉快的东西。尤其现在这个时代,仿佛谁只看见愉快的东西谁就不深刻,谁就不负责。我想钱老先生看到太多的愉快,想必上网可以查到查到一些不愉快的,查到一些看法,证明我是对的。上来先查到余杰老大爷当年冰与火中的文字"我剥钱穆的皮"。呜呼,不仅不愉快,而且很愤怒。不仅很愤怒,还要剥死人皮。进而查到方舟子指钱穆学生诬蔑郭沫若抄袭老师著作。查到余杰方舟子,结果可想而知,便陷入学界一坨坨龌龊。除了娘和性交基本能骂的话都用上了。居然查来查去前面的罗志田教授也有份。原来还是不愉快的多一些,非常不愉快的更多一些。我一个小瘪三,不敢妄加评论。8过看到过多的愉快总比看到过多的不愉快好吧。
  •     现在有很多人看到社会上种种不公平、不合理现象,总是认为“外国的月亮更圆”,实在是很应该好好读读钱穆先生的书!本书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1、先秦时期:确定人生大众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凡有血气,莫不尊亲。”2、汉唐时期:规划出政治、社会一切规模与制度——抱着“大富则骄,大贫而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圣者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均调之”,创建了一个文治政府:只有读书人才能做官,做官之后就不能经商;涉及生活必须的盐、铁等由国家专营,对一般商人又设法征收重税;不仅救贫,而且要抑富;另一个方面,秦汉以后,没有了分封制度,大的诸侯渐渐消失了,因此“封建社会去了,资本主义的社会没有来”,产生了中国特有的社会情况:“大家在教育文化上着意努力,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3、宋、元、明、清时期:发展文学、艺术——艺术表现形式趋向于平民化,着意体现生活气息。一方面,文学艺术称为当官人在繁重政事外的消闲方法;另一方面,一般百姓家都要有些字画,都要伺候些花草,使得人身处其中,可以自遣自适,陶冶情操,有替代宗教的功能。作者专门提到,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政治不清明,社会不公平,人们对现实失望,刚好佛教传入中国,因此人人都陷入集体性的迷幻当中,希望在来世能有所不同,那时的士大夫们常吸食“五石散”,并做出种种癫狂之举。这毕竟与儒家“入世”的观点、普遍“经实际用”的想法背道而驰,因此仅仅持续到隋朝统一中国之后,延续时间不久。现在的情况与当时类似。中国的近代史很不光彩,但这并不代表中国文化没有了活力,要全盘否定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发展。中国文化之特别伟大,不在于推翻了旧的,再来一套新的;而在于在一番新的之后,又增添出另一番新的。正如作者在本书结尾处的观点“我们的文化前途,要用我们自己内部的力量来补救。西方新科学固然要学,可不要妨害了我们自己原有的生机,不要折损了我们自己原有的活力。能这样,中国数千年文化演进的大目的,大理想,仍然可以继续求前进求实现”。赞同之极!

精彩短评 (总计71条)

  •     最近处在“一心求西学”的心态中,看了这本书之后很有启发,也很感慨。时下人对于中国文化的自卑,其实根源在于传统文化的失传。看到前辈学者对于自家文化的自信和坚定,鼓舞之中,不能不扪心自问:自己的位置在哪里,责任为何?
  •     除了国史大纲,这本导论算是“为中国文化招魂”的另外一本代表作吧。
  •     “我们的文化前途,要用我们自己内部的力量来补救。西方新科学固然要学,可不要妨害了我们自己原有的生机,不要折损了我们自己原有的活力。”精进实在的观点!
  •     好,还没读过,看到书了很期待。
  •     钱先生的湿货可以不急,此书算是干货,有必要一看。
  •     梳理脉络
  •     果然没文化真可怕!人丑就应该多读书!
  •     还好?三星半
  •     好多想法现在看也挺新鲜的,觉得听上去事情挺简单啊,但是似乎实际上没有这么简单啊= =
  •     《中国文化史导论》简评
  •     后几章没读
  •     内容确实很好,但是拿到书,翻开看的是繁体字,有些小困惑了,看来还要买一本繁体字典了。
  •     凑单而买的书,也就顺便看看了(这么不谦逊的语气说会不会太狂狷了)。只能说书中对于一些中西方文化不同的看法和现在某些论坛的浮于表面的高谈阔论很有神似之处(当然,这也是那个时代一些学者的通病)。仿佛有种方鸿渐写演讲稿时看到国人介绍西方的书的感觉。
  •     简约不失深刻,优雅不缺古朴
  •     钱穆的民族自豪感还真是强啊。。
  •     (虽然繁体竖版看一天也没看上多少_(:з」∠)_...)但是书里的内容确实很好!
  •     全书从史的角度讲中国的文化,融中国文化于五千年历史中娓娓道来。中国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先秦时期,大致奠定了中国宗教与哲学思想的大方向,追求天下太平和世界大同的潮流趋势;第二时期为汉唐期,文治政府的精神由此而来;第三时期为宋元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进入大发展大繁荣阶段;最后即未来时期,中国必将如源头活水源源不断。钱穆作为历史老师国学功底之扎实可见一斑,适于后人解读借鉴。其中较为深刻的一点是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另一种文化解释,认为坑儒是因为李斯继承了老师荀子天下大同的思想,要求统一思想。观点抛弃了以往的批判,比较新颖。还有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较为客观,乡村农业文化与城市商业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中西不同的文化。本书多角度解读中国文化的发展史,是一本中国文化入门书。
  •     很好很好很喜欢很有感觉
  •     刚进大学时读还是不错的
  •     老师推荐的书,虽然是繁体字,但是内容还是很值得
  •     《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读后感及推荐
  •     又让我消遣了整整一天。国人编写的教材但凡有钱老丁点风采,也可算入可看之列了。
  •     整本抄字典还是有效的,基本攻克了繁体字阅读难关。
  •     天人合一,中西文化以农业社会的安足和商业社会的富强之比较
  •     聊当消遣读物
  •     与《大纲》相得益彰。
  •     钱穆先生是一位充满民族正气和史识见地的历史大家,文章篇幅虽不是煌煌数百万言,但十章短篇却能将中国文化史概述精要,有发问,有阐述,民国史家的治学功力值得我辈钦佩。
  •     繁体竖排就是有高大上的气势。内容很棒但觉得钱老先生分章里面的内容安排还稍显混乱。P.S.要是还在CUHK坐在钱穆图书馆读完这本书,应是别有一番味道吧
  •     深刻的文字直逼人的心灵
  •     中国建国四千余年数度被侵但不亡国灭种 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华文化的强大使民族灵魂不死 而统一语文对于国家向心力与民族认同感极为重要
  •     太追求圆,过于宋。但见解确实一流。
  •     吾国之文化,需懂
  •     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
  •     欲知中国文化,从此书开始
  •     读的是联经全集版
  •     此书与《国史大纲》写于同一时期,据著者本意,宜将此二书互相参看。个人以为精华在后三章,此书篇幅不长,但竟陆续费时十余天读完,实在是因为前面很平淡,唐以后才渐入佳境。私下有个唐突的想法,总觉得在论述中西文化比较问题上,钱先生有词不达意之窘境,其对于白话文的应用确实逊色于思勉先生;尽管如此,先生对中国文化的阐述还是晓畅而精辟的,尤其是后三章,有很多极富新意的见解,值得精读。
  •     价格实惠,质量很好,内容不用敷述。
  •     大家果真不同
  •     看着有点不习惯,内容很好,很有逻辑,条理清晰。
  •     弁言里就把中/西作了安足和富强的对立,二者的互动消长成了人类文化动荡前行的动力,却有本质主义之嫌。探讨文化的地理背景,颇似年鉴学派作风。钱穆认为中国历史是层层团结、步步扩展的一种绵延,却无突变和进步;民族之间不以血统种族等生物性标准为分野,反以文化生活习性区别四夷和华夏;对待异族文化又持宽容态度,如大河流在奔腾途中汇纳一个个小支流,在交汇之际兴起波澜与漩涡,却无妨大流本身的完好,所以在结语处,他才会对科学融入中国文化持极为乐观的态度。文学美术总体上的走向是平民化,而使日常生活艺术化,其阴柔面恰与刚性的儒家教义相调剂,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宗教的作用。喜欢用很多篇幅论述政治制度的得失,对古事极敬谨,往往因此忽视了一些权力层级关系,尽管他自己都用了文化移殖这个词。参考《国史大纲》《历代政治得失》对读。
  •     看了王亚南对钱的批评才买的,说的不错。
  •     先生對中國文化不僅是信心,更是信仰,作為審視中國文化的一種視角依然很有價值,至於觀點老舊可以理解,畢竟是上世紀中葉的書。
  •     战乱时代书籍匮乏,钱穆先生耗费极大心力著作此书,甚有晚明儒者之风。
  •     有过一本国学概论,现在又买了文化导论看看
  •     ……看不下去了……
  •     很好的书,向右翻的,竖着写的,都是繁体字
  •     中国文化史导论
  •     钱穆讲经部子部的传统学问确实强,讲西方文化就感觉是一个脑洞出来的平行世界,还不如看胡兰成的《山河岁月》,反正都是吹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牛来就是牛,但胡比钱的文笔好5倍。。。
  •     2016.1月 再读
  •     挺失望的,没什么有价值的严肃论述,虽从年代看有其进步意义,但对现代人已无甚参考价值,还不如去读读原典
  •     发表评价
  •     很好的書,豎排繁體,嫌麻煩的人要謹慎購買
  •     中西文化的比较,彼时的思想潮流,此时须扬弃着读
  •     中国人为什么是中国人,从文化上,梳理了一遍,有了大体认识,还要深读。
  •     颠覆平常认识,超赞,印刷也极棒,精品。
  •     家父遗物。我读的第一本竖排繁体书。钱公深厚史学功底显露无疑。博贯中西,鞭辟入里。
  •     很清晰的比较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的源头,这与“人类简史”的结论是一致的,因环境而不同则导致了生活方式和文化的不同;还叙述了儒道佛的差异和演化,无论是否带有偏见,也算是有见地了,有“茅塞顿开”之感
  •     尽管略有偏颇,观点也甚为陈旧,不过不乏有志有知之见地,不失为一本好书
  •     不习惯竖版繁体。。读着有点辛苦。。读了三分之一弃……关于地理环境对中西方文化影响的印象挺深 还有我国的复杂水系
  •     长久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与科学不相悖的,必将吸收融合为己用,
  •     大师就是大师,你只要读了弁言和第一章,中西历史的大脉络就已经把握住了。
  •     好的好的中国最厉害了 宇宙大厉害
  •     第一次读钱穆,这本写得随意草率缺乏依据。
  •     一本号称要通过比较东西文化来认识中国文化的书。可惜他把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观念都号称是“中国文化”、“中国人觉得”云云,并且基本不懂西方文化。
  •     读此书必能开阔眼界,提升境界。
  •     写论文用 竖排版 看着费劲
  •     陈列了几十年的旧书在今天或许不够受用,但是呢,也是一种搞学术的方法。读完你会觉得,国学大师也不过如此嘛,给人一种很强烈的积极上进的感觉,即使明知自己连国学是什么都不一定搞得清楚。
  •     钱穆先生是一枚红彤彤的实力中吹;他是这么说的“中国人理想中的和平文化,实是一种[富有哲理的人生享受]。” 只有尽人之性,方能尽物之性,而后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一个溯古通今的大历史学家对我们的民族未来充满了希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自己充满希望呢?
  •     钱穆先生的很多话,会一直跟随你
  •     钱穆先生,怎么说呢,有些问题总是想的辣么简单。从一开始对文明和文化的定义一路顺下来,书读起来很顺,可是实际情况要复杂多了。而且有几章写的大跑题。
  •     换而今又是一番新景。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