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冷长河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1
ISBN:9787506318372
作者:余秋雨
页数:472页

作者简介

《霜冷长河》自序

余秋雨

几年前,有一次我到北京一位朋友那里却玩,见到一位异人。他见到我,双目炯炯地逼视良久,便说:“这位先生,你从小是不是产生过一种遥远的记忆,在一条长长的大河边,坐了很多年,在你边上,还坐着一个人,相差大概只有十步之遥?那人就是我。”

我笑着摇了摇头,心想,前一辈子,我身边居然坐着你?我们坐在河边干啥?你会不会见到别人也这么说?

看得出,他对我的反应非常失望,立即满脸冷漠。我想,刚才还说前一辈子在河边一起坐了那么多年,今天突然相逢,怎么转眼就冷漠了?

但是,应该说,他的话中有一点倒是碰巧逮着了,那就是我与河流的关系。

而且,这种关系确实也不像是童年时期形成的,似乎要远得多。我出生的村庄有河,但那河太小,我心中翻滚的一直是从未见过的大河。银亮亮,白茫茫,并不汹涌,也并不热闹,而且不止一条。这些河在哪里?为什么会如此神秘又如此长久地笼罩着我?

长大以后,我见到了许许多多的大河,每次都会产生异样的激动。有时,请旅伴们在路边坐一坐,我要停下来看河。哪怕在再穷困的地方,一有大河,便有了大块面的波光霞影,芦荻水鸟,也就有了富足和美丽,而且接通了没有终点的远方。后来我着迷游泳,一见大一点的河流就想脱衣挥臂,直到有一年在钱塘江被一个水底漩涡所裹卷,差点上不了岸,才稍稍有所收敛。

终于获得与大河长时间亲近的机会,是近十年。

一次是长江。

长江我已航行过很多次,每次都是好几天,但都不如这一次刻骨铭心。是日本NHK电视台台引起的事情,他们想做在流动体中向全球直播的试验,已经在撒哈拉大沙漠和其它地方做过,这次选中了长江。电视直播的内容是谈话,随着几天的航行一直谈直去,谈话的一方是我,另一方是几位日本汉学家,谈什么呢?谈长江。

日本没有真正的大河,但日本汉学家们却早就从中国古代诗文中熟悉长江。他们心中的长江,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缥缈存在,他们兴奋,他们背诵,他们提出无数个问题,我坐在他们对面,先是乐滋滋地看着、听着、回答着,后来突然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有关自己与这条江的关系的体验。这种体验使得船过三峡时不再惊叹,只觉得像儿时在自家高墙的通道间抬头慢步走过,高墙下,今天有外客留夜,我要陪他们说话。

关于长江之长,日本客人们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在历经几天几夜的航行后看到长江还在越来越浩荡地延伸,仍然被镇住了。

我告诉他们,我家乡的小河,是长江的支脉,离这里还非常遥远。

说得有点自豪,又有点忧伤。为何忧伤,却说不清楚。好像面对一种伟大时既不敢贸然相认,又不愿断然割舍。生命的起点那么渺小又一水相通,实在让人不知如何搁置自己的感受。我现在理解了,由山峦阻隔的遥远是一种绝望,而有河流相通的遥远则是一种忧伤。那么,长江是否因自己的漫长,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很多忧伤?

正是这种忧伤,使晚风凄凄、烟水迷蒙、白露横江。这样的意象,这样的因果,就不容易与外国汉学家们沟通了。

另一次是黑龙江。

这是一条离我更为遥远的河流,遥远得无法忧伤,也没有必要绝望。它几乎就是另一个天域的存在,抽象地横卧在中国地图的上方。但是,这条河流边上有一大群作家要陪着我去漂流,他们选了段,从黑河出发,先向东,到著名的瑗珲,再向西,到呼玛,最后回黑河,也是好些个日日夜夜。

惊人的安静,但这种安静使它成了一条最纯粹的河。清亮、冷漠、坦荡,岸边没有热闹,没有观望,甚至几乎没有房舍和码头,因此它也没有降格为一脉水源、一条通道。它保持了大河自身的品性,让一件件岸边的事情全都过去,不管这些事情一时多么重要、多么残酷、多么振奋,都比不上大河本身的存在状态。它有点荒凉,却拒绝驱使;它万分寂寞,却安然自得。很快它会结冰,这是它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休息时也休息得像模像样。据作家刘邦厚先生说,他少年上学时,很多同学寒假回家、开学返校,都要坐着狗拉雪橇在冰封的黑龙江上驶行十几天。半路上因严寒而丧命的事,经常发生。这种景象,实在悲壮得令人神往。

如此抽象的黑龙江,反倒特别接近我心中的河。难道,上一辈子,我曾坐着狗拉雪橇驶行在冰封的黑龙江上?也许我在半道上冻僵了?刘邦厚先生说,冻僵的人脸上的表情是欢笑的,这又有点像了,要不然怎么总有不少人奇怪我,永远欢乐得不合时宜,连企图前来抢救我的人都吓了一跳?

那么,我上一辈子为什么会来到黑龙江?父辈们是戌边还是流放?江边是否还有家族遗留。

我一个人坐在船舱顶篷上这么想着,又一个夜晚来到了。诗人李琦从甲板上伸头看了我一眼,以为我在构思什么,走开了。不久,见驾驶舱里有人在招呼,走近前去,一个中年男子笑着说:

“我是船长,你这么坐着有危险,进这儿来吧。”

在驾驶舱互通姓名,船长居然与我同姓!他眼中立即燃起异样的光彩,双手搭在我肩上,说:“本家,我们这姓在这里很少。”

从此他就不肯让我离开驾驶舱了,要我在沙发上休息。半夜,他见我睡着了,怕把我吵醒,故意让船搁浅,直到天亮。李琦口吟两句:“船搁浅了,船长没有睡着。”

几天后返回黑河,航程结束,我们匆匆告别后上岸,船长突然显得不知所措,发傻一样站在船头。事隔半天,我们在旅馆突然被一群神色慌忙的船员拦截,原来船长舍不得我这个远方来的“本家”,命令全体船员分头在黑河市的一家家旅馆寻找,终于找到,便把我和同船的全体作家一起请到一家豪华饭店,把几天的租船费全部请客了。宴席间,他“本家”长、“本家”短地说了成百上千个“本家”,连作家们都觉得这种亲近劲儿有点不可思议。

一条梦中的长河,一个同姓的船长,一番奇异的亲热,加上那次幽默的搁浅后的酣畅沉睡,沉睡在中华大地北端界河的中心,沉睡在天苍苍、水泱泱地彻底寂静中,这一切,我都归因于自己与河流的神秘缘分,尤其是与黑龙江。

在这深冬季节,黑龙江应该是坚冰如砥了吧?现在还有一批批的狗拉雪橇吗?但到了这个地步,河已冬眠,因此也已经不成其为河。我所期待的,是春潮初动、冰河解冻的时分;而更倾心的,则是秋风初起、霜天水影的景象。为什么更倾心?因为只有那个时候,春天的激情早已减退,夏天实用也已终结,大地霜降,河水骤冷,冷走了喧闹的附加,冷回了安详的本体。凉凉的河水延绵千里,给收获的泥土一番长长的宁静,给燥热的人间一个久久的寒噤。

这是我心中的至高美景。我之所以无法在热带定居,一个显而易见的理由,是看不到霜冷长河的雄伟长卷。看不到这个,我的生命就被抽走了一份本源性的气质,即便走向了精致,也会琐碎和疲塌。

正由于此,当我读到罗素把人生比作长河的文章时,贴心之感可想而知。在这个天才比喻的鼓励下,我愿意以霜冷长河的图景为背景,来谈谈人生,特别是谈谈因经霜而冷峻了的中年人生。

到今天早已明白,自己一生是来寻找河流的,一旦找到,就等候那个季节。这种寻找和等候,将会一直延续下去,但我已不再心焦,因为我已经一次次地找到、等到,并把找到、等到的图景,描绘给别人,赠送给读者。

说到这里我后悔了,不该那么轻慢地对待北京的那位异人。

他说我上辈子在河边坐了很多年,这是多好的机语,我怎能摇头?

十步之外还有人坐着,陪伴着我,是不是他,不要紧,重要的是长河在流,我坐着。我既然坐了很多年,也就没有错过霜冷季节。我的上辈子竟然如此有幸?怪不得这辈子从小就在追忆。应该向异人说声谢谢才是。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二日夜

书籍目录

新版前言
自序
第一辑
1、壮士
2、中秋
3、琉璃
……
第二辑
一、关于友情
二、关于名誉
三、关于谣言
四、关于嫉妒
……
第三辑
一、绑匪的纸条
二、智能的梦魇
三、文化敏感带
四、这样的男人
……
第四辑
一、灯下回信
二、掩卷沉思
1、小引
2、藤葛飘飘
……
后记・补记

内容概要

余秋雨,1946年生,汉族,浙江人。文化史学家、艺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十余年来越野历险万公里,实地考察了中华文化在内的人类各大文明的兴衰脉络,沿途写下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著作。这些著作出版后,一直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


 霜冷长河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7条)

  •     应该是很早以前(大约10年前,这么久了吗?)买了余秋雨先生三本书,当然,第一本是《文化苦旅》。秋雨先生出的书,大都是四个字,选字讲究。端看着,有汉字的含蓄端雅,回味着的有国画般的写意,念读时又表现出词赋的韵味。读大学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怀着激跃的心情看大学生辩论赛,听他做评委时用激情流畅而颇有内涵的点评。为自己能听到一个学识丰富的老师的话语而觉得收获良多。后来,买了这些书,在刚刚工作的时候睡前在床头看。心境随之开阔沉静许多。而今回望,深深觉得,学历史并能读懂历史、表达历史的人都是思维活跃而表达清晰的人。应该是如此的吧。读历史类散文的时候,离不开文化的底蕴。而文化是一个人思想和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时时使它丰富,会是有益的。附:3年前写的读后感。《人淡如菊》这几日睡前都在读余秋雨先生写的霜冷长河。这是我以前十分爱读且欣赏的书之一。余秋雨先生其文采、之思索在某种程度上都代表着中国文人中一抹孤傲却感激的神采。他的人生与文化紧密相连。 他的文字与柏杨、语堂等人大相径庭。感叹中国传统文化折射在他们三人各自的视野里竟有完全不同的个性光辉。柏杨辛辣,直爽,由衷为国人叹惜、恨国人懦弱与自大的悲凉情怀。语堂学贯中西,其文多现中外文化的交融与冲突,隐约中透着蓝色文明与黄色文明的差别与距离,余秋雨的文笔之中的是传统文化中的自省因素。他敦实的文化根基筑起他今日的思维巨堡。关于谣传、关于老师、关于友情等文章中可以读到一个知识分子对人生的感恩,对世间的关怀,对浮躁当下的灵魂挽救冲动。 我欣赏这份情怀,也希冀自己能拥有这样的情怀。 人淡如菊其实还与书中的两个人物有关。 一、 李清照。人如其名,一生亦如其名,绝世脱俗。为后人称道的是其诗中卓绝的才华。不为人知的是其坚强、隐忍的性格。一生多劫的她,面对夫家与娘家的政治矛盾、丈夫遭遇叛国名誉的危机、中年丧夫的巨大伤痛、误嫁浪子的晚年悲凉。在这样一个经历战乱、家破人亡、孤苦无依的女诗人身上,却丝毫找不到污秽的痕迹。她最终孑然一身,却永远高洁如兰。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波澜,她依旧故我,守护一颗纯白的心灵。二、张可。张可是余秋雨先生的老师。她精通外文,在文革时期因丈夫蒙受当时的社会政治问题而难有自在天地。在生活重担与精神压力的双重压迫下,她用知识和勇气来支撑自己和丈夫的天地。更为称奇的是,她活得那么坦然,那么尊贵。坦然,是她面对劫难的立场,尊贵,是内心坚实的品质。不为生活的困苦自怨自艾,不为冤屈动摇退缩、不为猜疑离弃家庭。她用她的人生一直在不停书写身为一个知识女性的聪慧、独立和坚持。 于是,在感叹二人命运之余,突然感悟到人生于我而只是个开始。与其过于圈定幸福或得到的框架,不如放飞自己内心的追求。茫茫人海、苍苍大地,让灵魂游畅。不断的经历仅仅是一个个必然。必然的悲欢离合,必然的酸甜苦辣。而一种人淡如菊的态度,会使迷惘中的我,看到自在的风采,最终拥有收获的人生。
  •     说实话不喜欢他绝大部分作品,机场无聊,买来本看看,竟觉得受益匪浅,人生总有迷茫和彷徨,在正确的时候,遇到正确的指引,是个不错的邂逅,自认是我人生中的精品书籍,不会太浮夸,不会在矫情,平时的语言记录了一位文人的成长历程,以及其中的人生思考,人与人的故事有着亘古不变的精髓,时至今日,看过此书,受益良多,也许我们有缘,哈
  •     我先引用秋雨先生引用的一句话——楚楚:“真想为你好好的活着,但我,疲惫已极。在我生命终结前,你还没有抵达。只是为你看你最后一眼,我才飘落在这里。” 前面以壮士开题,给人以感动,后面接连写关于友情,谣言,年龄,善良,我比较欣赏他对国民性的观察和评价,不过整篇文章似乎在一种悲伤和讲不信任下进行,在每篇结尾处也予以方法和鼓励,虽能让发人深省,但个人情节过多了,这只是我个人一点想法,因此我视他为大家,而非大师.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缺少了热度
  •     高中爹给我买了一本余秋雨的盗版全集。
  •     花了两年才看完,大概我这个年纪不太适合读这么深奥的内容?关于友情、关于名誉等谈了很多,每一句都值得推敲。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是这种方式和大家对话,还是不错的。
  •     还记得是高三的时候 班主任老师放在讲台上供同学们阅读翻看的 可能是散文的原因吧 借阅率不是很高 我很喜欢读散文 感觉是一种享受
  •     尚未看过《文化苦旅》,目前最喜欢的还是这本,最爱《长者》
  •     比起文化苦旅,这本书差太多
  •     值得再读
  •     小时候读,觉得还挺有文化,现在想想就是三段式~
  •     文笔是很好的 时代非要造出一个偶像 可是从来没有金身不灭
  •     继文化苦旅和千年一叹之后的余温之作,也得以延缓高中时代的我对余大师的热爱。之后,再无爱过。
  •     文人气息好浓郁
  •     我们都是18岁前读余秋雨,之后再读,再也找不到小时候的那种感觉,很多人其实无法体会这种失落,就像许多层面体系信仰的坠落。
  •     初中读过,那个时候很喜欢余秋雨这种调调,但是现在觉得有点矫情,初中生读读更好,有一种莫名的浪漫情怀。
  •     好多细致的关于人生阶段或品质的划分、有的不赞同
  •     20160726 真是没白讨厌你……果然不让人失望,余大师!
  •     生日礼物
  •     到这本就不行了,开始矫情了
  •     那时候喜欢余秋雨,于是就把他的书都买了,不过当时好像也就那4本........
  •     装腔作势
  •     这本是所有余作品里最喜欢的,不沉重不喘气,高二的时候像有了一个好朋友。
  •     很有深度,有些地方剖析的恰到好处。
  •     初中时读老余的第一本书
  •     必读
  •     初中时期,狂迷余秋雨。因为经常看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中的滕矢初和余秋雨,一位负责视唱练耳,一位负责文化点评。不徐不疾的话语,恰到好处的点评,印象留下的超级深刻。当然,要买来所有的文集看了,不解释啊。=, =
  •     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推荐我看余秋雨的书,《霜冷长河》便是其中一本。这本书里的文字确实能看出余先生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扎实的文笔,一些批判性的语言也让人深有感触。说实在的好多东西当时没怎么看懂,打算有时间拿出来读一读……
  •     比起这个更喜欢文化苦旅
  •     读了几段实在享受不了,文理不通顺不好好说话,专业素养也看不出来,像初中生无病呻吟!一星算尊敬他好歹也是“大师”。另外一星送他好歹写那么多字不容易。
  •     那时候还是高中。
  •     减法比加法更重要
  •     高中时候看的,今天又翻了一下,想再看。
  •     略乏味,看了序,尽更不懂了
  •     那就这样吧,我会了解····
  •     初中时候觉得老他妈好看了,尤其对写作文特别有用。
  •     听他说话
  •     还可以,文字比较朴素真诚。
  •     高中看过 竟没了映像
  •     勉强评个三星,故事老套
  •     看的第一本他的书,他的书都是母上的。母上挺喜欢他,那段时间他好像是挺red的,本聿初中的时候;我感觉就是消遣类呀。
  •     读起来总感觉有些晦涩,共鸣没有那么强
  •     生活感悟,人生感悟,对理解人生,理解生活多多少少有点帮助。
  •     挺好
  •     当初中学时代读的时候觉得很牛逼 现在想想不过如此
  •     「由山恋阻隔的遥远是一种绝望,而有河流相通的遥远则是一种忧伤。」
  •     高中买过的最坑爹的书,,老余文字拿捏得还是差了点
  •     印象中这本就要糟糕很多了。。
  •     想起当年反复啃读这本书的自己,就一阵脸红...
  •     余秋雨和周国平之类,可作入门启蒙之选,遗憾是沉沦于自我的格式内。
  •     余秋雨可以说是一把写文章的好手了,文笔强劲,力透纸背,比现今的公众号高到不知道哪里去。另:早先看到些余秋雨老师的负面消息,看完书便不愿再推度了。
  •     无法欣赏。
  •     跟周童鞋吹牛说余秋雨的书都看过 他问了一句 霜冷长河如何? nani???有这本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