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史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2
ISBN:9787802113794
作者:[意] 翁贝托·艾柯
页数:440页

作者简介

享誉国际的意大利小说家、符号语言学权威、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翁贝托‧艾柯所编著的第一部图文书,佳评如潮,新书观点众所瞩目!已出版28种版本,风靡全球。《艾柯谈美丑》的另一本《丑的历史》: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579688/
--------------------------------------
《美的历史》(内頁: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27039124/)是艾柯第一本“有图为证”的著作,全书做多层次布局,以主叙述带出源源不绝的绘画、雕刻作品,并长篇征引各时代的作家与哲学家,书前附上多页依时代顺序安排的图片对照表,使自古以来的对于“美”的观点之演变史一目了然。藉由本书,艾柯带我们一步步穿过许多历史时代,从古典以至当代,一路破除成见,打开新视角,来到今天的审美观:今天的审美世界是一个宽容、综纳百川的多神世界。
这部极度精美、份量十足的作品,提供读者多层次的路径,包括流动的文字记叙、绘画与雕刻等丰富的例证,另也将每个时代的作家、哲学家所摘选以及比较的说明内容收录其中。对读者而言,此书犹如一部美的概念的指引地图,引人惊奇地走入一趟趟精采的旅行。
本书图文并茂,全彩印刷。作者以独到见解,将美于时代洪流中抽丝剥茧,对美的发展历程做广博精辟的说明,广及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呈现方式具独特的质感、美感,俨然一部不可多得的收藏宝典。
艾柯是一位思想敏捷、面面俱到的好向导,对许多随他踏上这趟审美之旅的读者,此书是既精采、又好用的“路线地图”。
美是什么?什么是艺术?品味与时尚是什么?美是要冷静、理性观察的东西,还是会牵动灵魂的媒介?在艾柯的引领下,我们走上这么一趟引人入胜的审美之旅,探索多变的“美”观,从古希腊以降,直到今天,并研析历世与美相伴相随的价值理念。除了密切检视视觉艺术,并援引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提供印证,他还扩大探讨范围,考虑爱情、女性的角色,以及丑、残忍,甚至魔性等课题。
本书将美的历史脉络呈现,它不仅是一部艺术的历史或美学史,而且是作者融合两者为美的概念所下的定义,涵括的范围自古典到现代。书中论及的美包含绘画、雕刻、建筑、电影、摄影、装置艺术以及文学等,领域广泛,包罗万象,以使广大的读者都能信服。
-------------------------------------------
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发行人林载爵的推荐语:
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单纯由艺术史角度着眼;艾柯的学问取向广阔,讨论不只限于艺术史,更旁征博引,从文学史、文学批评史、哲学思想史寻找他山之石借鉴,在美学之外借助相关知识做讨论的切入点。

书籍目录

导论
比较表
裸体的维纳斯
裸体的阿多尼斯
穿上衣服的维纳斯
穿上衣服的阿多尼斯
维纳斯脸与发
阿多尼斯有脸与发
圣母
耶酥
君主
女王
比例
第一章 古希腊人的审美理想
1.缪斯的合唱
2.艺术家的“美”观
3.哲学有谈美
第二章 阿波罗式与戴奥尼索斯式
1.德尔斐神
2.从希腊人到尼采
第三章 美:比例与和谐
1.数字与音乐
2.建筑比例
3.人体
4.宇宙与自然
5.其他艺术
6.合目的性
7.比例的历史演变
第四章 中世纪的光与颜色
1.光与颜色
2.神是光
3.光、财富、贫穷
4.装饰
5.诗与神秘主义里的色彩
6.色彩与日常生活
7.颜色的象征意义
8.神学家与哲学家
第五章 怪物之美
1.以美丽刻画怪物
2.传说中的畸怪生物
3.普遍象征系统如何处理“丑”
4.将“丑视”为美的一个条件
5.丑:天然的好奇心
第六章 从田园到天使般的女性
1.神圣与世俗之爱
2.淑女与游吟涛人
3.淑女与骑士
4.诗人与难圆的爱
第七章 15至16世纪间的美
1.发明与模仿自然之间
2.拟像
3.超感官之美
4.维纳斯
第八章 淑女与英雄
1.淑女
2.英雄
3.实用之美
4.官能之美
第九章 从优雅到不安的美
l.朝向一种主观、多重的美
2.风格主义
3.知识危机
4.忧郁
5.尖锐、机锋、巧喻……
6.追求绝对
第十章 理性与美
1.美的辩证法
2.严格与解放
3.王宮与花园
4.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
5.英雄、肉体与废墟
6.新观念、新题材
7.女性与激情
8.美的自由发挥
9.残酷与郁黯的美
第十一章 崇高
1.新的审美观
2.崇高是伟大灵魂的回响
3.自然里的崇高
4.废墟诗学
5.文学上的“哥特”风格
6.柏克
7.康德的崇高论
第十二章 浪漫主义之美
第十三章 美成为宗教
第十四章 新的对象
第十五章 机器之美
第十六章 从抽象形式到物质的深度
第十七章 媒体之美
参考书目索引
作者索引
艺术家及其作品索引
·

编辑推荐

★美学大师真知灼见  ★图文阐释天衣无缝  ★名家译笔忠实典雅  ★豪华印装典藏极品  《美的历史》已在全世界出版了28种语言版本。台湾版2006年6月出版,首印一万册很快销完。韩国版和日本版也在一年内多次加印。   美是什么?什么是艺术?品味与时尚是什么?艾柯历时45年,精心编撰本书,不从任何先入为主的美学观念出发,而是综观数千年来西方世界视为美的事物,向我们呈现西方美的历史脉络。                                                                                                              《美的历史》是一本完美的书,一部“美”的百科全书。全书编得既美,写得又好。当世唯有艾柯的渊博和深能成此手笔。——亚马逊网 贡布里希的《美的历史》,单纯由艺术史角度着眼;艾柯的学问取向广阔,讨论不只限于艺术史,更旁征博引,从文学史、文学批评史、哲学思想史寻找他山之石借鉴,在美学之外借助相关知识做讨论的切入点。——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发行人林载爵

前言

导论  “美丽”——连同“优雅”、“漂亮”,或“崇高”、“奇妙”、“超绝”等措词——是我们要表示我们喜欢某件事物时经常使用的形容词。依此意思,美丽的、善的似乎是同一回事,而事实上,在各个历史时期里,美与善也密切相连。    不过,根据我们的日常经验来判断,我们往往非但将我们喜欢的事物界定为好的善的,也把我们希望拥有的东西界定为好的善的。我们所认为好的事物,其数无限,两情相悦之爱、诚实获致的财富、精美的佳肴,皆是,皆为我们所希望拥有。刺激我们的欲望者,谓之善。我们以有德之行为善,而且会有“但愿此事出自我手之心”,或者,见一善事,受其激励而决心做一同样可嘉之事。有时候,一事符合某种理想原则但苦难及身,我们仍视之为善,如英雄光荣就义、或有人舍身救治麻风病,以及父母为救子女而牺牲生命。这些例子,我们认为其事乃善事,但我们出于自私或恐惧,宁可不要置身其境。我们认其为善,却是他人之善,我们旁观,带着某种超脱,虽然也怀着某种情感,而且不无思齐之欲。形容我们宁可敬佩而不亲履的有德之行,我们往往说,那是“美事”。    超脱的态度使我们将一件善事界定为美,而不起思齐置身其地之心。细想此点,我们就明白,我们谈“美”时,是为一件事物本身之故而享受之,非关我们是否拥有此一事物。我们悦赏烘焙店橱窗里一个结婚蛋糕,可能觉得其美丽,即使我们出于健康理由或当时并无食欲而不以其为该买之物。美丽的事物,如果是我们的,会使我们快乐,但即使属于他人,也仍然美丽。至于有人见一美丽之物,例如伟大艺术家的画,出于借拥有以傲人、或为了能够日日观赏之欲、或因其经济价值巨大,而欲占为私有,当然又是另一回事。这些嗜欲、妒羡、占有欲、贪婪,与“美”的情操了无关涉。    口渴之人见水泉,急趋而饮之,初非赏爱水泉之美。他或她可能静观其美,亦是在其解渴之后。美感之异于欲望,关键在此。我们见人,对之并无性欲,或者,知道其人绝不可能为我所有,仍能视之为美丽绝伦。若我们对一人生出欲念(其人可能貌丑)但却无法与之达成为我所欲求的关系,则痛苦随至。    本书出古入今,第一要义是看看哪些文化、哪些历史时期认识到,有些事物给人静观欣赏之乐,此乐独立于我们对这些事物可能……

内容概要

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意大利人,生于1932年,现居米兰,执教于波罗尼亚大学。他是享誉国际的作家、符号语言学权威、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出版过140多部著作,横跨多个领域,都有经典性的建树,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被誉为“当代达·芬奇”。他在欧洲已成为知识和教养的象征,知识分子都以书架上放一本艾柯的书为荣。
彭淮栋,生于1953年,台湾新竹县竹东镇人,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台湾大学外文研究所肄业,曾任出版公司编辑,现任报纸编译。译文以典雅著称。部分译作:《俄国思想家》、《现实意识》、《格格不入:萨义德回忆录》、《西方政治思想史》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贡布里希的《美的历史》,单纯由艺术史角度着眼;艾柯的学问取向广阔,讨论不只限于艺术史,更旁征博引,从文学史、文学批评史、哲学思想史寻找他山之石借鉴,在美学之外借助相关知识做讨论的切入点。  ——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发行人 林载爵  这不是一本艺术史、文学史或音乐史,谈的纯粹是放诸古今中外皆准的有关“美”的历史。内容大部份皆由艺术世界取材的原因,艾柯解释是因为较诸贩夫走卒创造出来的美丽事物,艺术家创造的作品较多能够留存于后世,而且他们也留下了较多的只字片语,解释自己认为哪些东西是美的。艾柯认为,美的观念向来并非绝对、颠扑不破的,因此花了不少篇幅将不同的美学观念并陈,探讨相异的美的模型如何并存于同一时期,以及其他模型如何穿越不同的时期彼此呼应。艾柯坦承自己对于美的观点,可能会招致相对主义之讥,仿佛认为美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文化更迭而有所改变,而这正是他的本意。至于在千姿百态的变化之下,美的差异是否有万流归宗的统一模式,艾柯则很酷地下了一个结论:“只读者自便。”  ——台湾诚品书店推荐

章节摘录

插图导论  “美丽”——连同“优雅”、“漂亮”,或“崇高”、“奇妙”、“超绝”等措词——是我们要表示我们喜欢某件事物时经常使用的形容词。依此意思,美丽的、善的似乎是同一回事,而事实上,在各个历史时期里,美与善也密切相连。    不过,根据我们的日常经验来判断,我们往往非但将我们喜欢的事物界定为好的善的,也把我们希望拥有的东西界定为好的善的。我们所认为好的事物,其数无限,两情相悦之爱、诚实获致的财富、精美的佳肴,皆是,皆为我们所希望拥有。刺激我们的欲望者,谓之善。我们以有德之行为善,而且会有“但愿此事出自我手之心”,或者,见一善事,受其激励而决心做一同样可嘉之事。有时候,一事符合某种理想原则但苦难及身,我们仍视之为善,如英雄光荣就义、或有人舍身救治麻风病,以及父母为救子女而牺牲生命。这些例子,我们认为其事乃善事,但我们出于自私或恐惧,宁可不要置身其境。我们认其为善,却是他人之善,我们旁观,带着某种超脱,虽然也怀着某种情感,而且不无思齐之欲。形容我们宁可敬佩而不亲履的有德之行,我们往往说,那是“美事”。    超脱的态度使我们将一件善事界定为美,而不起思齐置身其地之心。细想此点,我们就明白,我们谈“美”时,是为一件事物本身之故而享受之,非关我们是否拥有此一事物。我们悦赏烘焙店橱窗里一个结婚蛋糕,可能觉得其美丽,即使我们出于健康理由或当时并无食欲而不以其为该买之物。美丽的事物,如果是我们的,会使我们快乐,但即使属于他人,也仍然美丽。至于有人见一美丽之物,例如伟大艺术家的画,出于借拥有以傲人、或为了能够日日观赏之欲、或因其经济价值巨大,而欲占为私有,当然又是另一回事。这些嗜欲、妒羡、占有欲、贪婪,与“美”的情操了无关涉。    口渴之人见水泉,急趋而饮之,初非赏爱水泉之美。他或她可能静观其美,亦是在其解渴之后。美感之异于欲望,关键在此。我们见人,对之并无性欲,或者,知道其人绝不可能为我所有,仍能视之为美丽绝伦。若我们对一人生出欲念(其人可能貌丑)但却无法与之达成为我所欲求的关系,则痛苦随至。    本书出古入今,第一要义是看看哪些文化、哪些历史时期认识到,有些事物给人静观欣赏之乐,此乐独立于我们对这些事物可能怀有的欲望。在这层意义上,此书不从任何先入为主的美学出发,而是综观数千年来人类视为美的事物。    我们的另外一项指南是,现代为美与艺术之间打造的关系,并不如我们所想的这般一望可知。有些现代美学理论只承认艺术之美,因而低估自然之美,有些历史时期则与此相反,认为美是自然界的特质(月光、精美的水果、美丽的颜色),“艺”之要务,是把东西做好,以所做之物善尽其用──画家、雕刻家、造船家、木匠、理发师之作,皆可以“艺”称之。到相当后来,为了将绘画、雕刻及建筑区别于工艺,才有现代意义的“艺术”一词。    不过,美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往往暧昧多层,原因是,自然之美虽获偏爱,艺术能为自然做美丽的刻画,亦属公认之事,即使所刻画的自然本身危险叵测或令人厌恶。    我们这本书讲美的历史,不是艺术史(或文学史、音乐史),因此,我们一路看美的历史,将会随时提到处理美与艺术之间关系的观念。    大家一定会问:这本美的历史为什么只征引艺术作品为其史料?理由是:古往今来,是艺术家、诗人、小说家向我们述说他们认为美的事物,而为我们留下美的例子的,也是他们。农夫、石匠、烘焙师、裁缝师也制作他们认为美丽之物,但其中只有非常少数能留存于世(瓶罐、牲口栖身的建筑、一些衣服)。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片言只字告诉我们,他们何以认为那些东西美丽,或者,向我们解释自然之美对他们是何意义。艺术家刻画谷仓、工具或身穿衣饰的人,我们才能借以猜测他们那个时代,匠人对美可能抱有的理想。然而我还是无法十分确定,有时艺术家画他们当代的人,其灵感来自圣经时代或荷马时代,而刻画圣经或荷马笔下的人物之刻,又从当下处身时代的服装汲取灵感。我们的见解虽有作品可征,但对这些作品绝难完全确定。不过,我们细心明察之余,还是可以冒昧推论。思考古代艺术家或匠人之作,当时的文学或哲学文字往往可以借助。例如,雕刻罗马式(Romanesque)教堂柱子或柱头那些怪物的雕刻家是否认为那些怪物美丽,我们说不上来,但我们有圣伯纳(St.Bernard)的文字(他本人并不认为那些雕刻好或有用),可从中得知信徒颇得观赏之趣(而且,圣伯纳虽谴责那些雕刻,言下却透露他对其吸引力并非毫无感觉)。于是,感谢天意留此不容质疑的证言,我们可以说──根据12世纪这位圣徒之见──那些怪物雕刻是美的(虽然道德上可以疵议)。    我们说过,本书大部分将从艺术世界取材。不过,我们接近现代之际,也会用到除了纯粹娱乐、广告或满足情色行为,别无艺术目的的材料,诸如商业电影、电视及广告传输的影像。原则上,伟大的艺术作品与美学价值稀少的作品,对本书价值相同,亦即协助我们了解特定时代的美的理想。    如此说来,本书可能招来相对主义之讥,彷佛我们认为美随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文化而转移。我们正是此意。苏格拉底学派哲学家色诺芬 (Xenophanes of Colophon)有一段著名的话,说:“假使牛或狮子有手,能如人一般作画,假使禽兽画神,则马画之神将似马,牛画之神将似牛,神之状貌各如它们自己。”(Clement, Stromata , V, 110)。    美的观念千汇万状,在这些变化之上,可能有某种施诸百世万族而皆准的规则。本书并不期不计代价地搜寻这些规则。我们不作此意图,而只期凸显差异。至于是否在差异底下寻找万流归宗的统一,只读者自便。    本书谋篇命意的原则是,美向来并非绝对、颠扑不破,而是随历史时期与国家之异而异,非仅身体之美如此(包括男、女、风景),神、圣徒、观念之美亦然。    本书如此命意,对读者最为尊重。我们将会看到,同一时期,画家与雕刻家歌颂一种美的模范(人、自然、观念),文学家却歌颂另一种模范。某些希腊诗人吟咏的女性美,在后世某个时代才由画家与雕刻家实现。另一方面,我们只要想想,下一个千年,火星人蓦然碰见一幅毕加索的作品,以及毕加索同时代的爱情故事里描写的美女,这位火星人将会何其诧异。他不会明白这两种美的观念有何关系。所以,我们必须花些工夫,看看不同的美的模型如何并存于同一时期,以及其他模型如何穿越不同的时期彼此呼应。    本书一开始就将全书的编排与灵感和盘托出,让读者尝一脔而知鼎味。全书起始,排列出一系列对照图表可见,不同时代里,有时彼此相距遥远的哲学家、作家、艺术家如何重拾并发展(或许加以变化)纷繁多样的美的观念,在此图表可一目了然。  

图书封面


 美的历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1条)

  •     年轻人读书总是一扫而过。艾老先生引古博今,不仅谈到了艺术,更有文学、哲学的大讨论。只怪自己才疏学浅,只是淡淡览过便罢。印象最深的是谈美与丑的辩证关系,以及丑陋恐怖在美学中的表现。还有最喜欢的是谈诗歌与神秘主义一节。色彩与诗歌,很美好书读一遍总是不够的,希望有一天,我能再抱起它,再细细追寻艾老的美学脉络。
  •     不足;没什么好说,就觉得翻译很有问题。我想,要领会原汁原味的艾柯思想还得等意大利译的出版呢,太多的西方思想都被翻译扭曲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把原本抽象的东西更加抽象化,真是乱来...而且关于本书编排的介绍还欠缺,读着读着插入一段蓝色字体也不知道是什么.优点:艾柯的书,说什么也得力荐
  •     1. A beautiful thing is something that would makes us happy if it were ours, but remains beautiful even if it belongs to someone else.....These forms of passion, jealousy, lust for possession, envy, or greed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e sentiment of Beauty. 【美感和美也是两回事。一个美的事物的美感被破坏是天底下最杯具的事。不过杯具天天时时刻刻上演,也是生活的常态了。】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想起读这本书因为那要命拗口的翻译而怒学意大利语的冲动 然后刚开始就打退堂鼓了 那个卷舌都是些什么鬼
  •     美是神秘难以言喻的体验。
  •     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
  •     小丑
  •     这台湾译者的前两章简直全程懵逼
  •     逼格很高……读得半懂不懂的
  •     看完只觉卢浮宫和奥塞美术馆收藏了太多名画啊。这书的美更多集中于美术和造型艺术。中译部分名词与通行的不同,也许因为译者是台湾人?我也觉得有些地方读着矛盾。
  •     读的第一本美学相关书籍,看得很吃力
  •     不可多得的珍藏
  •     更像画册
  •     学者的大众书
  •     能力有限,哲学跟文学的维度对我来说有点困难,就当复习一遍艺术史好了
  •     这么厚一本以为能读一个假期,结果一天就读完了。觉得没有想象中的好...但是图片印刷质量很好。翻译的话导论部分真是有点...后面要正常多了。
  •     作者好渊博的感觉。有好多原著想找来看,发现大部分都没有中译本,连人名都没有再国内普及。好遗憾。对美学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看到某本著作可以知道大概是讲什么内容的。其实这么大图和文字量,可以排一本比较大的书,这个书文字好小,看着有点费劲。
  •     愉悦的洗礼
  •     干货超多需要多读几遍,如果翻译能换一种风格就好了。
  •     艾柯眼中各个时期的美,翻译非常一般。
  •     翻译的实在。。。
  •     我只能说我看不懂。
  •     改变了我的审美,一共读了三个月,不想再多说啥
  •     看不大懂 朦朦胧胧的感觉
  •     有趣的书,引导你对艺术的兴趣
  •     书签都不知道被我搞哪里去了。
  •     看画识图。
  •     比较言简意赅吧,在1200bookshop看完的。
  •     美术与文学的结合,入门扫盲适合阅读,就是中文版字体太小了,为了页面的美感忽视了阅读的舒适度。
  •     翻译和编排有问题吧,文字提到的作品居然没有在一旁配图也是醉,阅读十分费劲,每个小节内容太少缺乏展开,一节就留个观点是什么鬼啊。
  •     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的著作。自己修为太浅,需要再细读。
  •     不错不错,很高兴
  •     与翻译无关,审美史被他叙述的毫无吸引力,不伦不类流于堆砌,连续七八个小时的阅读昏昏沉沉,心情也随之低落
  •     有空重读
  •     收藏好书~!
  •     引文和图片真好
  •     看艺术史真是美的享受,不过对现代艺术欣赏无能,读完觉得美在现代的改变可能要怪资本主义?当代科技对人的感官认知改变也很大,艺术又会如何改变?《黑镜》时代的艺术是什么样的?
  •     排版是在抗议糟糕的翻译吗?
  •     好书,快递垃圾!!!!!!!!
  •     2016-11-10
  •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乃至艺术融会贯通的人,思维是不受限的
  •     ECO is ECO is ECO!美的多神教!莫不可遏!艺术是真实的谬妄摹仿。艺术模仿自然,自然模仿理想。雕塑静观,音乐扰乱和谐的美。相似可悦,不相似可厌(普世)。KOSMOS。克拉姆特摩登现代,泥金手抄本特殊辉丽,比公民凯恩纵深,光星辰之德。达利借鉴尘世乐园的地狱。康德批判力黑格尔美学。担心面具龟裂。杨史云梅耶模型。和谐大宇宙还靠神兽。丢勒的忧郁型男自画像。圣特蕾莎的狂喜。休谟说发现不了美的人,没资格发表意见。友情需要千百种好品质来促成(有些人遇到已然是恩惠)。一股欲求被更强烈的一股欲求抵消(普世)。鲁根的白垩断崖。情动神驰,崇高永远不会消褪!在云海上可发朋友圈。丹弟主义王尔德,于斯曼逆天而行。罗塞蒂莉莉丝姿势之争。阴阳人最好的艺术性别。兰波注视着魏尔伦。被链子锁在树干的公主。尼金斯基。
  •     我一直特别想知道达芬奇的那一系列画在哪里找!
  •     如果我说缺点是字太少会不会给人打……
  •     对中世纪美学的阐述非常受用
  •     简直是一本书单...
  •     这是我的放松阅读类书
  •     很适合任何一个艺术门类的朋友看看。大牛啊……一部围绕美的文化史,涉及你所能想到的所有艺术门类。兼通文学、哲学、绘画、雕塑、建筑、园艺、电影、手工艺、音乐!甚至机械美。凡是从古到今在各个年代值得一提的美的现象、思潮都点到了,信手拈来一般。而且两三句话,形成、演变、渗透一下就说透了……渊博得令人惊叹!高屋建瓴,再牛的大家几句话也就打发了,像是说:你好厉害,但我也不差,知尔甚深呐~
  •     这特么受不了翻译……装腔作势,扭捏造词,影响理解也影响阅读的心情也影响食欲。
  •     美向来并非绝对、颠扑不破。
  •     很有逼格的一本书,其实有点读不懂
  •     美与哲学交融,在美的方面是个大师其他方面也有大师的一面,善美静美,我们欣赏的时候带着简介带着历史的眼光看美的发展,离不开人离不开色彩搭配,美是一种享受,一种淡然于生命中的诗意,有生之年希望去遇上浪漫的佛罗伦萨,与美共赏天一色。
  •     最佳科普
  •     (致编辑:引用段落的的双行切割太不利阅读;黑色光面纸上的白色宋体字看得我眼睛快瞎了是真的;同一页面上离得很近的同一个外国人名竟然有两种译名惊了。
  •     还行吧……
  •     后两章的翻译尤其搞笑
  •     个人而言,读起来还挺生涩的,但是对于了解一个总体美学历史挺好的。
  •     竟然看完了,印刷不错,关于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美的观念变迁。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