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108030306
作者:(英国)罗伯特·比德
页数:184页

作者简介

在人类的历史的长河中,熊一直与想象,神话,故事和传奇相连。本书从熊科始祖“曙熊”开始,循着熊族的进化,讨论了灭绝的品种和幸存的八个物种,同时探究了熊与人类的关系。

书籍目录

1  熊科2  幸存者3  传奇之熊4  熊和人类5  经人包装的熊6  走向灭绝吗?  熊科动物大事年表  征引文献及注释  参考书目  相关协会  相关网站  作者致谢  出版后记

编辑推荐

  极少有动物拥有熊这般多姿多彩的角色,从希腊神话中的卡利斯托,到著名的漫画熊“小熊维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熊一直与想象、神话、故事和传奇相连。 2500万年前,熊科的始祖——只有狗般大小的“曙熊”就出现了。循着熊族的进化,本书讨论了灭绝的品种如洞熊,巨型短面熊以及如今幸存的八个物种,其中一些也濒临灭绝。作者继而探讨熊与人类的关系,人类对熊的认识的时代变迁,以及人类行为对熊及其生存环境的影响;既包括全球各地的传说和神话,狩猎和食用熊的有关仪式和禁忌,也涵括了熊在当代文化中扮演的角色:它们是故事、歌曲、卡通片和电影的主题,它们在杂技团和动物园里出现,它们还被制成备受孩子喜爱的玩具。本书围绕熊科动物不确定的未来作结——它们正受到栖息地丧失、疾病、污染、全球变暖以及为医药用途而偷猎的威胁——所有关注这种非凡动物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的读者,都会深受震撼。

前言

  动物不仅是自然的造物,长久以来,它们也与人类息息相通,共处于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三联书店此次所精选引进英国“瑞科图书”(ReaktionBooks)的这套“动物系列”,不仅着笔于动物的自然习性与生存环境,更对动物在神话、宗教、文学、艺术乃至古今文明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入扎实的探讨。各册作者对其所述对象满怀热情,博览群书,涉猎百家,始将翔实的资料与丰富的图像集益浓缩,并假以时或机敏风趣、时或庄重敦厚的文字,将之贯穿一气,于是缤纷纸页间,扑面而来的是充盈的人文气息与令人愉悦的多样性。对于这套博学而亲切的小书,拓展文化视野、方便同好探究,固是我们所望;而在日益严峻的生态形势下,促进读者对普世关怀的认同、对人类生存方式乃至传统伦理观念的审视和修正,更是出版者的初衷:我们的生存伦理不应囿于人类自身的视角,而应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与融合中确立,或者进一步说,大自然其实不独属于人类,我们应学会平和地与动物伙伴们分享共处。  《熊》一书作为系列的第二种,从立项到编辑出版,得到吴瑶瑶、倪乐、朱虹,特别是张夏女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焦晓菊女士百忙之中通读译稿,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本书英文版附有提供图片资料的个人与机构名录及主题、人名索引,限于篇幅今从略,敬请读者谅解。

内容概要

作者罗伯特·比德是美国布卢明顿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和公众与环境事务学院的联合客座教授。

媒体关注与评论

  考虑到世界范围内的熊文化是如此宏富,有关图书之稀少实在令人惊奇,本书引领读者浅尝这一广阔而迷人的主题。                       ——《自然史档案》

章节摘录

  1 熊科  6月,一个晴朗炎热的上午,我与匈牙利地质博物馆馆长、古生物学家拉斯洛·科多斯(1asz16 Kordos)以及德布勒森大学的佐尔坦·阿巴迪一纳吉(Zoltan Abadi—Nagy)教授为伴,爬上了通向巨大的伊斯达罗斯科石灰岩洞穴的古老小径。老朋友佐尔坦介绍我认识了科多斯教授。我在博物馆里对洞熊头骨研究了几天之后,拉斯洛建议前往匈牙利东北部的布克山,考察伊斯达罗斯科洞穴,我所见过的洞熊遗骸中,有一些就是来自那里。这条秀美的石灰岩山脉,伴着奔腾的小河,在匈牙利与斯洛伐克的分界线上绵延伸展,与其他山脉一起标明了喀尔巴阡盆地的北部边界。  在我们行走的窄径两旁,山毛榉与松树沿着山坡交错生长,为我们提供了惬意的阴凉。绕过一块突兀的岩石,洞穴便赫然耸现。我们经过可怕的入口进入洞穴,使人联想到格里格(Grieg)的曲作《山魔王的宫殿》中那宴会厅的硕大入口。两旁的岩壁如哥特式教堂般向顶部拱起,坑坑洼洼的沙地则隐入山洞里面幽暗的阴影之中。这个多次成功发掘出洞熊遗骸的山洞有大约30米深,这仅是原长度的一半,前端的那一半在多年前已经塌方。我们沿着最有可能发现骨骼碎片或者臼齿的洞穴岩壁搜索,最终一无所获。  洞熊的灭绝时间不过才15000年左右,从洞口向外望见的这些山冈中,是否会掩藏着比洞熊更久远的熊类的骸骨?从熊第一次出现到洞熊之间,曾有多少种熊漫游在这个地球上?它们又是如何进化的?  要估算熊的历史,需要一些以数百万年为单位的地质学术语,这些阶段经常被冰川期和问冰期隔开:在冰川期,高达数英里(1英里=1.6千米。——译注)的冰川覆盖着北半球的大部分地方,大片冰川消退时,则是间冰期。而熊的起源比冰河时代还早:大约2200万年前,在作为第三纪一大分期的中新世的早期,熊的第一代祖先就出现在后来成为欧洲的地方.  祖熊(Ursavus)看到过什么?当然不会是我们今天所了解的欧洲。那时,欧洲的绝大部分区域都是亚热带大陆块,不列颠藉由通往法国的大陆桥与这片欧洲大陆紧密相连,伊比利亚半岛向东西两侧延展更远。地中海几乎覆盖了整个意大利,并顺着法国、希腊和土耳其的海岸深入大陆。不及现在广阔的大西洋上吹来的温暖微风滋润了欧洲大陆,孕育了葱郁的热带丛林。斯堪的纳维亚和芬兰跟欧洲大陆相连,波罗的海远未形成。在不列颠与斯堪的纳维亚之间,一片冰冷海域向南方延伸,覆盖着今天德国北部海岸的部分地区和丹麦大部。阿尔卑斯山刚刚拱起,形成地中海和北部大淡水湖之间的大陆块。淡水湖东边,由法国南部到奥地利,一片辽阔的咸海覆盖着南欧大部并伸入到哑洲,而德国东北部和波兰还被掩藏在无边的沼泽下面。  古生物学家们认为现代生物的基本种群在这个时期激增。大约2500万年前的渐新世末期,中新世还没开始,早先存在的大量动物不知不觉间走向灭绝。但也有一些动物,包括一些哺乳动物,存续到中新世,造就了那个时期陆生生物丰富的多样性。欧洲中部和西部的大量石灰岩洞穴成为大批动物的栖居所,居住着熊犬、鼬鼠、狐狸、类似臭鼬的动物,以及猫鼬的早期祖先和众多小型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在这批动物之中,有种猎狐犬大小的动物,被科学家们称为“Ursavus e1emensis”(原始祖熊),有时也称作“曙熊”。许多科学家认为这种动物乃是熊类谱系的起源。  那么,曙熊长得像什么样子呢?看起来是不是像缩小的熊?会不会爬树?有没有蓬松的长毛?我们不得而知。唯有它们的牙齿和颌骨的遗骸存留下来。不过古生物学家们可是世界上最棒的侦探,他们能通过一颗牙齿、一根骨头、一片头骨或一块颌骨拼凑出动物的全貌。他们也做出了一些猜测。由于曙熊生活在茂密的丛林之中,熊类动物至少在年幼的时候都善于攀爬,故它也应是攀爬高手。它们可能也以昆虫、小型脊椎动物和植物为食,不过这些仅是猜测。无数年过后,曙熊的体形长得更大,牙齿也长得更像现在的熊属动物的了。  在熊的所有遗骸中,最重要的恐怕是牙齿。当发现非常古老的遗骸时,骨骼往往严重碎裂,而牙齿(身体中最坚硬的部分)及其在头骨中的排列顺序,通常成为物种鉴定的唯一线索。熊科动物的齿骨,特别是臼齿,不仅可以告诉我们它究竟归属哪个亚种,有时还可以了解到它死亡时的年龄、生活模式以及进食方式。  曙熊适时地发生了改变,而周围的世界也变了。体形更大的邻居柱牙象从非洲侵入欧洲,单趾马或单蹄马从北美洲缓缓行来,即将取代三趾马。巴塞罗那东北部的西班牙城市萨瓦德尔附近,有一处叫做肯劳巴特斯的地方,那里发掘出长臂猿和大猿等哺乳动物化石,证实在大约1300万年以前,这个地区仍旧保有亚热带气候和植物群。  在这个发掘地收集到的骨骼化石中,有一块非同寻常的牙齿化石。单颗牙齿并不能提供太多信息,但是古生物学家们相信它属于一种类似于熊的动物。从牙齿的大小来看,这种动物的个头儿比可能是其祖先曙熊即“Ursavus e1emensis”或是同时代的其他祖熊都要大。这种似熊的新  动物被称为“Protursus simpsoni”,尽管它比其他祖熊进化得更优良,却仍未达到真正的现生熊属动物的发展阶段。  大约1000万年前,欧洲大陆变得干燥了,亚热带植物和丛林让位于沙漠、稀树大平原和草原。这样的世界对于像羚羊和原始马这样的早期反刍动物是理想的地方,但是却将祖熊这样的林栖动物推向灭绝。就在这个时期,祖熊的另一个分支,即被称为印度熊(Indarctos)的早期似熊动物,从亚洲散布到北美。西班牙的“Protursussimpsoni”的足迹在这时消失了,并绝迹于中新世到上新世之间,直到大约500万年前,演化成为游走于美洲的眼镜熊属(Tremarctos)。  在上新世,在现属法国和匈牙利的地区发现一种似熊的新动物:奥弗涅熊(Ursus minimus),它是第一个也是最小、最原始的熊科动物,体形大小接近于如今的小型马来熊,也叫太阳熊。奥弗涅熊在今天的法国和匈牙利都有发现。  然而,气候再一次改变了。大约150万年前,北方的冰层堆积有1.6千米高,并且不祥地向南方蔓延。冰河时代开始了。为了抵御严寒,许多动物长得更大以便更好地保持体温。野牛和黄牛这样的新动物开始游走过草原,大象和猛犸从非洲向北方迁徙。奥弗涅熊的体形也变大了,并开始迁徙到亚洲,也许还到达了北美。有可能是奥弗涅熊或与之紧密联系的动物演化成为美洲黑熊,即“U.americanus”,在喜马拉雅地区则演化成后来散布于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亚洲黑熊,即“Ursus thibetanus”。分子生物学研究数据表明,奥弗涅熊也是马来熊(即“Ursus  ma1ayanus”)和懒熊(即“Ursus ursinus”)的祖先。  熊在欧洲也迅速进化。大约250万年前的维拉弗朗阶时期,体形已经很大的奥弗涅熊演化成为更加庞大的伊特鲁尼亚熊,即“Ursus etruscus”。这种新熊的分布从欧洲西部直抵中国。伊特鲁尼亚熊的大小可能接近于美洲黑熊,分布遍及欧洲和亚洲大部,直到150万年前或是维拉弗朗阶之后的泰格尔间冰期末期才退出历史舞台,这时它的体形比刚出现时庞大得多。之后,伊特鲁尼亚熊的后代——棕熊(Ursus arctos)进入了历史舞台,并且传入美洲。多子多孙的伊特鲁尼亚熊在大约100万年前演化成为“Ursussavini”,后者在70万年前消亡。  从“Ursus savini”身上我们依稀可以瞥见庞大的欧洲洞熊的起源。其突起的半球形前额具有洞熊最显著的特征。牙齿形态也与洞熊相似。在大约100万年前的瓦阿尔间冰期,地球再次变暖,冰山消融。欧洲大陆再次动物遍野,其中一种叫做德宁格尔洞熊(Ursus deningeri)的长  腿熊开始取代“Ursus savini”。新来的闯入者早在大约100万年前的古兹冰期就出现在欧洲大陆,并存续至距今约70万年的克劳默间冰期。德宁格尔洞熊的体形比伊特鲁尼亚熊更大,不但有可能演化为巨人般的洞熊,还遇到了从非洲来的另一种生灵——早期的人类先驱,可能是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t)的雏形。  德宁格尔洞熊拥有洞熊的许多特征,比如较长的下颚,当它笨拙地横穿欧洲时,欧洲开始感受到另一个漫长寒冷的“冬季”即埃尔斯特间冰期的严寒。在大约30万年前的霍斯坦尼间冰期,天气终于再次转暖,这时,一种比德宁格尔洞熊大得多的新熊出现了。这是巨大的欧洲洞熊,即“Ursus spe1aeus”。这种洞熊具有高耸的穹状头额和结实的颅骨,颅骨上长着宽大的臼齿,还长着一个粗大厚实的下颚。它的矢状脊,即颅骨上从前到后的一整块穹状骨脊,是极其凸出的,再加上颅骨两边外扩的颧弓,使得这种熊活着时拥有可怕的外表。它的厚实的下颚和矢状脊成厂支撑有力的咀嚼肌肉的基础。颧弓外扩,使得肌肉得以从其下穿过。如此硕大的咀嚼肌肉和这种熊的高度发达的耐磨白齿,表明它的许多食物都是由植物组成的,在春天和夏天尤其如此。按科多斯教授所方,洞熊在秋天可能用肉来补充它们以植物为主的饮食。

图书封面


 熊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因为参加漂书实验才读的《熊》。花了一个下午在咖啡馆看完了这本书。本来对朋友拿本科普书籍做漂流实验挺气愤的,可不知觉间就入迷了……我对《传奇之熊》这一章节最喜欢。从原始社会的崇尚力量,于是对熊奉若神明;到农牧时代崇尚智力,对熊的蠢笨屡加嘲讽;再到工业社会的崇尚工具,对熊肆无忌惮的伤害之后,熊的形象由最早的强大如神灵,慢慢弱小,最终成了可爱的毫无伤害力的泰迪熊玩具。千百年来,熊并没有怎么变化,变化的是人。人类能力强了,自信心也慢慢膨胀了。其实,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真的应该学会谦卑……了解熊,其实是在了解我们自己……引用本书最后一句话“请照顾这头熊,谢谢”
  •     在读动物系列的书,感觉还是写鸟的孔雀与乌鸦比较好玩。熊和虎都不可避免要扯上环保的话题。蚂蚁不太感冒。不过其中关于熊的故事还是满有趣的,熊与女人的故事,泰迪熊的来历。看到最后,和虎一样,替那曾经人类恐惧的生灵,面临的局面感到震撼。不知为了果腹而去屠杀其他生灵的人类。
  •     去图书馆借书,我总是先去新书堆里找。无意中翻到了这本书,很薄很小的一本,粗看了一下,貌似是介绍熊的,还附了不少图片,于是借回来看看。我很少看科普书的,小孩子必看的《十万个为什么》我也从来没看过。好像从来对这类书没多大兴趣。但这本书,激发了我的兴趣呵呵,有机会很想把全套都找来看看。看这本书期间,正好看到论坛上几个关于熊的帖子。一个是活取熊胆。这些可怜的熊生来就注定了悲惨的命运,他们很多被关在狭长矮小的笼子里,一生只能侧躺,靠翻翻身来活动。时候到了,就被直接插管取胆汁,巨大的痛苦无从发泄,只能一掌掌拍向铁笼,甚至咬掌,靠伤害自己以痛苦来抵抗痛苦。生无人管,死无人问,他们在那些人类的眼里大概早已幻化成金钱,而非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动物。另一个帖子里说,某人曾在广东某饭馆亲眼见到活熊被取掌,当砍下左掌被拿去做菜后,没多久,又有人点了,于是来砍右掌,可怜的熊拼命把右手藏在身后,满眼恐惧和绝望。因为人类觉得从活熊砍下来的掌最新鲜最有营养,所以熊会被活生生看下来4个掌,再痛苦死去。这2个帖子,我每每想起总忍不住流泪。恕我孤陋寡闻,除了听说过吃熊掌,我还真不知道熊竟然被我们人类如此残忍的伤害。我对熊的印象很多还停留在泰迪熊、维尼熊这些可爱的卡通形象上。还有我们的国宝熊猫,比起别的品种,真是命太好了!书里全方位多角度的介绍了熊这种生物,这一古老动物进化出多个品种,遍布全球,很早就与人类有了交集。熊从人类敬畏、惧怕的动物,一步步沦为人类的小丑、生财之道,从数量庞大的种群变成现在势单力薄的珍稀动物。你可知道即使离熙熙融融的人类社会最遥远的北极熊,也都在遭受着现代工业污染的迫害?也许未来某一天,我们的子孙后代真的只能靠卡通、历史照片、标本之类的来认识熊类了。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这个系列的书都还不错!
  •     非常学术的博物丛书。借阅之后毫不犹豫地收入书橱。
  •     书最多八九成新,不太满意
  •     最后一章看得真是……任重道远啊
  •     熊的未来会如何?
  •     还凑活吧,什么都说了一些可是一本小书你也不能指望多深入...
  •     去年的读过的书,没有太多印象,仅记得曾经买过、读过、不记得丢在哪里了
  •     以前在历史版,有个人对熊猫有鄙夷之意。这书里说到,大概是说熊猫进化失败(我很好奇这个过程是怎么进行的),消化系统还是杂食动物,胃口却是素食主义,而且只吃竹子。竹子养分不高,熊猫摄入效率又低,总是处于“营养安全”的边缘线。也是因为这个,熊猫没有福份享受冬眠,在熊类里是很少见的(北极熊是因为冬季正值猎食高峰)。书最后还花了不少篇幅说熊胆,看完这书后,正好熊胆成为媒体的风头浪尖。关于这事,我不是什么野生动物保护主义者,我是“全球人口减半”论鼓吹者
  •     没乌鸦好看,文化面的少好多。=.=,不过现在最大问题就是商业利益一条龙……最后还提了油炸叔,感觉上,真的从感觉上又拉回霍比特人了……至少三月我是为熊大爷看的这本书……
  •     制作挺不错的
  •     熊在我们的记忆和梦想中笨拙地四处走动。它们给予我们安慰,又占据了我们的恐惧。假如我们失去熊,我们丧失的不仅是丰富的自然遗产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而且还失去了我们自身的一部分。
  •     清理书柜
  •     平装的书,质量还是不错的,印刷很清晰。
  •     看了才知道原来Teddy bear源自罗斯福
  •     图片、动物解剖、我的评语我的涂鸦。
  •     最大的震惊是野生熊要灭绝了。
  •     一本介绍熊的小书,充溢着意趣横生的描写——从熊的生物特征到熊在人类社会的影像演变,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丰富而多元的熊的形象。颇具童趣,也是培养爱心的好书籍。
  •     熊,各种各样的熊
  •     大师的作品就是大师的,写的很生动,对孩子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     这套书质量上乘,本本值得收藏
  •     成年人和青少年都能看。
    内容蛮丰富的。
    此书有一系列,建议买齐了。
  •     以后再说
  •     三联出的一套动物科普萌书!!萌晕了。
  •     等男朋友的时候顺手拿着就读完了,科普小书蛮有趣味的。人类执着的一切不过是大自然进化史中短短一瞬呵,万年前的动物们看到的地球是怎样的呢?
  •     有趣的科普读物 偶尔换换脑子还不错~
  •     pisingtoog and naive eye。
  •     了解一个动物,你不仅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观察它,而且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学习怎么观察。最好把它当做自己的家人:兄弟,姐妹。熊,曾经被认为人类的兄弟,现在却成了人类社会进步的受害者。当然,他们的兄弟活得更好,我指那些在玩具店里出售的熊,而不是那些在小片地里为这个种族延续挣扎的熊兄弟。
  •     熊的简明文化史+简明生态史,很有启发!这一套三联“动物系列”都很有趣
  •     熊控
  •     内容写得比较全,但是很浅,很多方面只是大概提到而已尤其是是在熊与现在的人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现状详情、如何更好地保护等方面写得很粗略。对于不同种类熊的体型排行,写得比较含混,要前后仔细阅读加上简单分析后,才比较明了。总的来说,可作为对熊这种生物最普通的了解。
  •     这是贝尔兄的自白书啊
  •     好看!打算打包送给马上要当父亲的好友:小孩子一定会喜欢的,那么天真、有趣、无用。
  •     好棒好棒好棒好棒好棒啊~
  •     小时候在动物园最喜欢逗的是马来熊,很聪明,经常能准确接住投给它们的食物。棕熊就显得非常懒惰了,而且还没走到笼舍就能闻到一股浓郁的带着野性的臭味。这些旧式动物园里面豢养的动物,今天想起来大概都显得有些可悲,然而在当时,总归是和家人们一起经历的欢乐。
  •     这个系列读下来,还是《虎》写的好
  •     每次看完自然/动物类的书心里都无比沉重,一个动物爱好者的路任重而道远。
  •     各种穿越,you cannot be serious
  •     入门科普,希望能有更多讲熊的科普书籍。考虑入全套。
  •     不过要是内容多一些自然科学的叙述,少一点人文科学的闲扯就更牛逼了。
  •     也许是我期望太高?动物的故事应该可以更有趣些。
  •     消遣读着不错!
  •     应该可以五颗星的。文史考证多,不大偏生物了。
  •     比起《猫》来,覆盖面和故事性显然不够,不过作者在说明熊的保护之时特地留了一些文字来说明中国的熊胆问题,还提到了中国官员的意见,作者对此的态度是讽刺的,无疑地。
  •     真喜欢看这种科普书。
  •     这套书很有意思,不是单纯讲动物故事。角度和人类文化挂钩,算是学术著作,但不是特别难读。一套还有很多动物的,好书慢慢读。
  •     家母霾都遥递,在路上读完。知道了熊的历史,熊和人类(在人类眼中)的相似性,以及熊作为旗舰物种的悲惨处境。“泰迪熊与人的相似之处多得足以让孩子喜欢它,但与人类的差别又多得足以区分它。这使得它在人类心理中占据了理想的地位。” “如今,残存的熊为了生存必须和人类竞争,而人类在这种竞争中从未失败。”
  •     请照顾这只熊 谢谢!
  •     挺不错的~喜欢熊猫!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