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世界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11
ISBN:9787203023340
作者:李银河,王小波
页数:283页

作者简介

这是目前为止,我认为中国第一个正视“性”这个问题的人。

内容概要

王小波(1952~1997年)当代著名学者、作家。l952年5月13日生于北京,l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l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墓地在北京昌平佛山墓区第八区。王小波无论为人、为文都颇有特立独行的意味,其写作标榜“智慧”、“自然的人性爱”“有趣”,别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师承穆旦(查良铮)。


 他们的世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6条)

  •     这是吃螃蟹的第一本,二十年了,依然没有第二个人写这个。。其实,社会已经很不一样了,二十年前,那是个搞GAY还是犯罪,要判刑蹲监狱的年头;二十年后,这是个腐女横行,耽美王道满天飞的时代。二十年前,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同性恋这个词;二十年后,你们懂的,碰见合适的男人,要先问有女朋友吗,再问,那男朋友呢。我们对这个群体总是保有一定的好奇,但真正去接触,去研究,去接受的,寥寥无几。尽管我们自认开明,尽管现在的小孩子们爱非主流爱禁忌,尽管还有三色堇妈妈高调力挺,但不管社会怎么改变,他们的爱情依然艰辛。他们的世界就在哪里,只是我们无法触及。
  •     校园卡发下后借阅的第一批书里就有它。拿回来一开口气几个小时读完,一是因为作者生动的描述了这个社群的生存状态,二是因为研究女同要以之为参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他正视中国大陆上这样一个既存的却又长久被主流世界遮蔽的群体,他们的自我认同、婚姻观、交友方式、生活职业状况等等都得以展现。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惊异和悲情同时在思想中挣扎。惊讶与他们快速的分分合合,以及为冲动而不顾及其他的行动。一个人的情感和倾向可以改变让他放下所有关于伦理、关于安全等等方面的考虑。他们没有也很少有固定的交往对象,为了保护自己的隐匿性甘愿承受一些所谓的“小损失”。即便是周游各个城市的Gay群落的J也可以在那个世界里经历到一反常规的历险,然而,他们是真实存在的,也是真切认识了自己的一群人,然而,他们有是隐蔽的,无法在公众面前正视自己的主体性,不可出柜,只是在游移之间寻找同伴的安慰。他们之间又是难于产生持久的爱恋的,一点风吹草动可能就会打破某些情感坚定的人精心构筑的爱情堡垒,所以他们为失恋而痛苦,可与此同时,他们又很快将自己的情感转嫁到下一个对象。所谓悲情,则是对于他们隐瞒家人、隐蔽与社会的一种无奈。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情境中,他们尽管可以通过发达的网络组成自己的社交群体,并且在每个城市有着固定的交友场所,然而面对着缺乏安全性的社交空间,个体的只能如浮萍般不停的寻找,某个角落的停驻也不是终身的栖身之所。而悲情的另外一个层面则在于,已建立家庭的他们在异性恋婚姻的框架中所经受的心理煎熬以及对无辜妻子的冷漠和隐瞒。传统家庭观念束缚了他们追求自己生活的自由,同时也造成了无数家庭的悲剧。他们的妻子是可悲的,他们自己也是可怜的。社会该如何正视这一问题,让同性婚姻合法化,是一个途径。然而,用李银河的话说,这条路还很漫长。而既有的家庭空间中,还有多少悲情故事正在不断上演,这是社会无法回避的事实。
  •     之前读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时,王小波就提到一个说法:在这个社会上,有一群人,他们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便被当做不存在,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而作为一个社会学工作者,就是要挖掘这些人。这本《他们的世界》里多次提到研究经费不够的问题,可见这本书的课题也是不受关注、不被提倡的。书的内容主题很简单:王小波和李银河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男同性恋群体(当年沉默的大多数)的研究调查。是很真实、很科学分析的社会学研究作品。现在读来也颇有社会学意义。唯一可惜的是,这二十年来,国内这个群体变动很大,书中不少理论已经不适合当下社会实情;现在再研究这个群体,还需要再多做一些社会调研;另外,这二十年间,居然没有类似有分量有意义的作品问世,可见这个群体多么被无视。说近些,之前我出书的时候,编辑就跟我说,书里所有与同性有关的文章都要被删除,因为国家严格要求不允许。前几年市面上还有耽美小说作品能出,现在完全不能了。但愿过几年政策会变吧。书里王小波和李银河找了很多同性恋者参与调研,很多社会心理分析、人物小故事。我想,作为这个群体的一份子,很多人应该能从当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吧?因为书里形形色色的心理都有,很纷繁复杂,很全面。这份研究态度和细致的研究方法,很值得社会学工作者们学习。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同性恋的交往态度已经发生了大改变,尤其是网络通讯的发展和手机社交软件的发达,别说同性恋更方便交友了,异性恋也方便了。这方面的心态也随之改变很多。现在做调查研究,应该更多人愿意参与吧?样本更多,内容也更具体、更真实。很期待近年来有这类严肃的社会学研究作品问世。(可惜出版社的限制摆在那儿!)最后,非常推荐对男同性恋群体好奇(不是窥探隐私性的好奇,而是社会学方面的好奇)的朋友看看这本书。会解决你不少疑惑。

精彩短评 (总计51条)

  •     今天读来有些过时了。比如网络交往方式都没有涉及。访谈的方式也不太喜欢
  •     嘿嘿嘿!我给满分!
  •     22/了解自我本身
  •     听同性恋讲关于他们的故事,其实关于爱情,故事都是相似的。
  •     1.“性”这个话题不仅应该被正视,而且也应该被科学对待。 2.一直以为关于“同性恋”的刻板印象,不在于其本身的特质,而是因其处境而产生的,换言之,若将任何一类群体放在这个位置,也会有同样的现象发生。 3.从一种社会行为的视角来重新发现“同性恋”。
  •     和美剧性爱大师异曲同工。这个东西,看你怎么看。
  •     今天看了节选,刚开始不知道这本小说的指向,有点懵,后来翻看了简介,感觉很不一样,那个年代的社会学,那个年代的见解与研究,放置于今天,仍然新鲜、独到
  •     通俗易懂,虽然没有太深刻的内容。两次看的都是电子书,后一次花了两块钱在iReader上下载看的。
  •     不只是研究,更是教导。
  •        上大学开始接触王小波的一些东西,但都是零零散散地看,第一本完整看的则是现在手边的《他们的世界》。这本书不大,十开,封面以银灰为主色,极其简单。书虽小,主题却很大很重: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这个调查报告是王小波和李银河在经过长期问卷调查后于1993年发表的。即使距离他们写这个调查报告已经接近二十年了,但在今天,同性恋仍然是没有取得合法地位、不入流的,甚至有人谈之变色。试想八九十年代的社会环境,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俩研究这个课题的勇气。
      
       虽然社会上很多人从心里不愿意接受,对他们视而不见,但“他们的世界”又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报告中关于同性恋成因的分析,分先天和后天,后天起主要作用。比如恋母情节;母亲把儿子当女儿养,给他穿女孩子的衣服玩女孩子的玩具。但我认为现在社会上还有很多同性恋最初因为从时髦、“入流”而进入这个世界。
      
       我最关心的是同性恋产生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婚姻生活。我坚信,如果抛开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每个同性恋者都是不愿意结婚的。但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生活在中国,面临的婚姻压力有多么强大。所以他们会结婚,不得不结婚!当然,他们会拖延,能拖多久拖多久。到了结婚的年龄不能不结婚,最主要的是怕身份的暴露,不管在外面再怎么玩再怎么疯,也不想身份暴露给父母和亲人。
      
       在八九十年代,有人概况同性恋者的“三道关”是:结婚、离婚、入狱。我相信有很多同性恋者结婚就是为了离婚。一个大龄未婚男子和一个离过婚的男子,所受到的“待遇”是不一样的。大龄未婚男子,身边会有众多的人猜测为什么不结婚,然后会有众多亲戚朋友帮忙介绍对象。然而不会有人急迫地帮一个离婚男子介绍对象。
      
       其实在同性恋的婚姻中,最不幸的不是男同性恋者,而是他的妻子。很多同性恋者在婚后都瞒着妻子仍然保持其婚前同性恋身份。虽然我也明白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男人面临的强大婚姻压力,但我仍然认为这种行为是极其自私以及不道德的。凭什么让他的妻子成为替罪羔羊?
      
       曾经有一段时间对现在同性恋阵容的扩大颇感无奈,但我觉得王小波又给了我希望。调查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两个男同性恋男人之所以不能长期在一起,是因为我需要的也是你需要的。同性恋大部分是胆怯的、文弱的,希望对方是彪悍的、阳刚的。一个男同性恋男人喜欢的是一个真正的异性恋男人,一个真正完美的男人。由于在一起时都希望对方更像男人,所以不能长久。”
      
       《蜘蛛女之吻》中那位同性恋者自白:“我始终在等待一个真正的男人,可是真正的男人要的是真正的女人。”这其中是何等辛酸。
      
       前段时间网上颇为流行“好男人都有男朋友了” 这句话。这其中又有多少无赖与不解?昨天看到那一段话后,我发短信给朋友调侃她,我说:“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王小波都分析过了,男同性恋喜欢的是真正的男人,真正的男人要的是真正的女人!”但是朋友回复我:“毛主席教导我们,盲目乐观是激进的做法。天知道,时代变了,真男人又是怎么想的?关键是真男人的比例没有王小波来告诉我们!”
      
       我一直强调我不排斥不反对同性恋,但有时又会愤愤不平,为什么有这么多男人要成为我们的情敌?不过换个角度想,如果轻易就被一个男人抢去的男人,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好男人,我们又何必把他当宝呢?
      
      
  •     关于同性恋严肃的调研。随着同性恋题材小说流行,他们逐渐受到关注,可我们真的了解他们吗?他们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我们知道吗?挺好的一本书,让我了解了很多。
  •     目前为止看过的比较中肯、客观地描述了同志特点及生活状况的书。虽然本书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些观点比较陈旧,有些事实如今已发生了巨变,但其中许多信息至今仍然很具参考价值,对于认识同志群体仍然是一本不错的参考。
  •     在同性相恋还是讳莫如深的年代,可以想象这部报告文学在采集整理时遇到的不易之处。然而这并未妨碍小波夫妇客观、有系统、甚至积极地正视分析这一现象。让我们得以充分地了解,最终有自己的判断。
  •     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时代变化太快了…今天看来书中太多过时的且不深刻的观点在当时相必…
  •     和我想象中的同性恋世界差不多,为两位的勇气点赞
  •     针对于同性恋的说明文吧
  •     相关了解
  •     虽然我是王小波脑残粉但还是得说这书比较无聊,调查叙述和理论史实的罗列。一星给王小波,一星给书中记录下的故事,一星给在那个年代做此类学问的勇气。
  •     2016年已阅
  •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尊重同性恋及其其他群体,存在即合理,尊重就好。
  •     虽然有点过时
  •     初步开始了解心理学
  •     虽然公共厕所、公园结交同志已经看起来很过时了,但书中还是很多亮点,对成因的分类介绍很清晰明了、一些对同志的深访也直接呈现出他们的态度想法。在同志被贴上猥亵、鸡奸等罪名的当时应该是特别大胆的一种尝试。现在有耽美有卖腐,还是没有权利保障,不知道现在他们的世界到底是更开放还是更被娱乐化了。
  •     唉也就是因为国内第一本著作才被大家捧的这么火吧,说到底其实真心写的一般,不只是学术性,各方面都很一般。不过王小波还是厉害的,由他主笔的部分明显文学性强很多啊。
  •     难。
  •     纯属猎奇,以前觉得《北京故事》肤浅无聊,现在倒是觉得更像纪实。比起异性恋,同性恋确实更加纯粹快乐但也艰难飘零得多了。现在社会推崇腐文化,倒和希腊的观点不谋而合——只要美就好了,性别无所谓。然而,这却让真正的同性恋陷入了一个更加尴尬而窘迫的地位。
  •     少一星给时代问题。 看完觉得同性恋合法化收益的不单单是同性恋群体,更多的是对同妻这类角色的解放,他们真的太可怜了。
  •     作为一本了解这类人群的入门读物,我觉得很喜欢,前面几章不仅介绍了国外一些研究成果,也对人群做了简单的分类,并推测了若干种诱因,条理清晰,易读性比较好。后面有许多人的示例举证,虽然没有严谨的统计学分析,仍然可以对此领域的部分观点作出佐证,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多,值得一读。
  •     具有时代先进性。可现世已变。
  •     这夫妻也是幸福的不行
  •     算是增加一些了解,想想怎么办。书中社会调查充分,写出了不同的心声(其中n对s写的信印象深)。二十几年前竟然有鸡奸罪流氓罪。
  •     你对某事一无所知,它就会因此而不复存在了吗? 而本书正是科普我国同性恋有关的相关知识,在九十年代,这是十分难得的了,它具有时代性,有助于我们了解上个世纪我国同性恋者的相关情况。但由于时代的局限,范围比较小。 但今过了二十多年,同性恋的生活方式的相关据我所了解的已经与当年有了很大不同了。
  •     从作品的创作年代而言,这是一个很可贵的社会调查报告,对于同性恋在中国初期的一些看法和分析,值得了解。但是这个命题放在今天这个时代,有些不太适用、有些产生变形,但还是值得一看的。
  •     以前不认识王小波,看了《沉默的大多数》和这篇报告,瞬间崇拜的五体投地。
  •     这种书没什么可推荐的,算不上科学研究,但确实是诚意之作。一个什么东西都可以选择的世界听起来真是有点可怕,祝福所有gay people
  •     从当前角度看,其中的观点都可以说是common sense了,也说明他们的研究对社会的改变。
  •     尽管是92年的书,部分理论仍旧深刻。
  •     坦荡,跟李银河自传一样坦荡,讨论同性恋没有什么不妥,因为研究它是社会学这一学科的要求所在,就是这个态度。有一段明显是王小波写的,有他行文的那种幽默,看笑了。其他部分应该就是李银河写的了,因为像论文和学术报告。哈哈。一对夫妻一起写作一本书,应该是件很浪漫的事吧,除去年代有些久远之外,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     20多年前的。……现在的情况该怎么了解 ?我得去搜搜。 老年代。缺了一章。
  •     第一次看这么学术的书 虽然看的时候一直嘀咕觉得有些跟现在有些不太符合了 但是也是二十年前的东西了 开创同性恋新纪元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而且都很有道理 比如沃芬特报告的恶与犯罪不对等 怎么讲 感觉如沐春风 但是问题到现在还是问题 比如还没得到重视 也还是没有处在开诚布公的地位 希望同性恋能有自己的人权 和普通人一样去爱去生活! 顺便知道了 很多词语的解释 专有名词
  •     我和母亲嘲笑过这本书,说它理论很多都非常过时,好像一本废话。母亲说:你不懂,那时候想要说这样的废话,到底有多么难。
  •     做学问最难的是实话实说
  •     最后一节的理论介绍真是大开眼界。
  •     观点不深…倒是萌发了我对“单位”这个社会组织形态的兴趣…
  •     王小波的书即使是讲这么一个严肃的话题,也能让你如小说一般流畅地读完!
  •     介绍同性恋的书,大致看了一下。因为不是同性恋,所以没有深入的探究。该书比较早1992年,时效性差了些。
  •     比后面的《同性恋亚文化》差了一点
  •     这就是一直被社会现况尽力掩盖的,一个有力量的群体的概述。
  •     受年代所限,书中对后天形成有较强的认同,而且那个时代对同性恋的研究也并没有很深入。。但毕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种追求真理的执着和好奇心值得赞扬。
  •     一年前看的,虽然限于技术原因,研究的对象不够广泛,得到的结论也不够准确,但这种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     金西的性倾向连续体:7个等级;其实,整个亚洲(包括中国)对同性群体的不宽容,不一定都是文化因素,而是由社会结构和国家的管制模式导致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