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令人怀念的1980年代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9-15
ISBN:9787544253246
作者:(日)村上春树
页数:192页

作者简介

《碎片,令人怀念的1980年代》是村上春树最有趣的书。
在《碎片,令人怀念的1980年代》中,村上春树写下自己最有意思的故事。本书会让你见识到时光中的奇妙事物,然后心里想着“原来是这么回事啊”,然后嘴角上扬,开心地继续翻阅。
这些碎片试着依照顺序读下来,忽然觉得,虽说这个世界上有一堆这样那样的事情,可是还真有趣啊。请以搬家整理东西时,从柜子里翻出了毕业纪念册,于是打开一页页看下去的心情来阅读。

内容概要

村上春树,日本作家。生于1949年。29岁开始写作,处女作《且听风吟》获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问世的《挪威的森林》日文版销量已突破1000万册,2009年出版的《1Q84》创上市12天销售100万册的空前纪录,被誉为日本文学在新千年的伟大开篇。写作之余,热衷翻译英语文学、跑步、爵士乐等。


 碎片,令人怀念的1980年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6条)

  •     为什么会起了这样一个题目呢?我自己也不知道,也许是因为这本书就像在和村上对话,在谈论1980年代的那些事,不知不觉也了解了村上君的喜好。这本书村上的杂文集《怀念的一九八零年代》收录从一九八二到一九八五年在《运动周刊》上发表的关于对美国当时的流行杂志和报纸,如时代,时人,纽约时报,纽约客上的文章在日本的介绍和评论。我这个出生于1990年代的人在看这本书的同时不得不查询相关的资料,这也真的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情,不过在查资料的同时也得到不少的乐趣。在第一篇文章《一九五一年的捕手》中提到了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1982年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发行30周年,村上说一本书可以在一个月之内卖2~3万本,持续30年的话,那无疑就是经典了!以前我也看过这本书,开始仅仅是被书名吸引而已,后来就被内容深深吸引,也许是因为看这本书的时候正是压力无处释放渴望逃离的日子吧,看了村上君的介绍我也庆幸我自己没有错过这一部经典之作。阅读下去的时候,看到好几篇介绍音乐人的文章,看文章的时候简直就像两个音乐发烧友在谈论自己喜欢的音乐和音乐人。介绍的虽然都是一些1980年代甚至更早时间的音乐人,我一个都不认识,我还是对那些音乐人的音乐很感兴趣。例如达克奇萨姆,出生于1950年的高龄小号手,据村上的介绍,达克的小号即使过了很久也依旧不失光彩,音色也丝毫不会沙哑颤抖,达克称秘诀在于节制,“尽量避免独奏,也不要过度吹奏”“早睡早起,好好吃早餐”“有空就练习小号”“抬头挺胸,以正确的姿势吹奏乐器”“一直活得有尊严,而且与人无争”“不要丧失对音乐的信念与热爱”,达克真是一位棒极了的音乐人啊,想想现在的有些音乐人,对于他们用夸张行为来博眼球的行径我也只能无视,好音乐自然而然就会被知晓,而且是不会被遗忘的。果然还是喜欢特立独行的音乐人。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找到达克的作品来听。上面和村上君说谈了一堆和音乐有关的东西啊,接下来说说和村上君的一些杂谈吧。谈到了西班牙幸福小村的壁画,为了纪念毕加索的百年诞辰,西班牙的卡尔特哈尔村的村民用农闲的时候在村里的白墙上描了毕加索的画,使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地,但是当地人却抱怨道:“一到周末,就会有外地人跑来看画,每天都有四辆左右的车来,危险得不得了啊。”这让我想到了韩国也有一个壁画村,有机会真想在这样得村子里住上一段时间。谈到了慢跑和马拉松,村上喜欢马拉松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村上在跑步时总是喜欢思索或自言自语,我发现自己和村上君也是一样,虽然我通常跑不了几圈就只能走路了。谈到了电影,史泰龙,阿诺施瓦辛格,电影都是一个套路,真是英雄主义的时代,对了还说到了E.T.,电影结束后,美国有很多孩子都争着写信给E.T.。谈到了日本人穿着JON &MEARY的衣服,村上君觉得丢脸,之前的日本也不过如此嘛,都是从山寨这条路过来的,我想我们中国什么时候才能走完山寨的路。谈了好多东西,最后谈到了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村上君说他没有怎么关注1984的奥运会,因为他觉得不如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来得好,但是这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最难忘的奥运会之一。村上君笑说自己总是写些和奥运会没关系的东西,不过他还是看了男子马拉松的比赛,很可惜他支持的选手没有赢得比赛。不过比赛总是会有输赢,村上君最难以忍受的事情是接连出现的纠缠不清的媒体评论,对那些输掉比赛的运动员带来巨大的压力,在村上的眼里不管输赢都应该热情地迎接归来的运动员才是合理的做法。在结束了和村上的对话后,我想了很多。和1980年代的村上对话,感受到了1980年代那个时候有的纯简,感受到了村上那私密的情怀,不管是跑步、码字、看电影、听爵士乐还是每每在文末出现的让人莞尔一笑的点到即止的调侃都染上了厚重的村上的色调,真心让人感到舒服,就像秋日的阳光。这本带有记录性质的书,记录了那个年代日本的记忆和世界的记忆,然而生于1990年代,生活在2010年代的我读起来却没有任何的违和感,不管是阅读到凯伦卡朋特还是纳粹猎人,都会觉得“这件事真的是在1980年代发生的吗?”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之前每次念其他年代的书总是会有一种脱节的感觉,这就是村上的魅力。在这本书里,村上不间断地在说自己的喜好,但是并不会过度,他把自己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和读者进行朋友式的对话,看着村上的文字,这样的想法总是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们的生活都不过如此,在平平淡淡中度过了,偶尔也是会有一些激起生活涟漪的事情和事物。”翻看着这本书,看着青年村上关心着当时最流行的文化事物和现象,有着自己诙谐有趣的独特解读和见解,就像现在一些博主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下。在这本书里我逐渐了解了那个年代那些我没有经历过的那些事,感受那个年代独有的风味。时光飞逝,青年村上变成了中年村上,他逐渐感觉到可以一起聊天吃饭的朋友越来越少,喜欢的事物也越来越少,不知道村上是否会想念1980年代?那个他还没有正式成为村上春树的年代。再次感谢村上,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去体味1980年代的味道和了解1980年代发生的那些事。
  •     村上春树是一个标签,这个标签意味着畅销、热门、诺奖,和女人的心理。写下这个标题,是想到在国庆期间读这本书的感受。那时诺奖还是一个未解之谜,那时村上还在痴痴等待。这本书的文字,都是他还不是村上春树的时候。那时他还有些羞怯,甚至有些畏惧,畏惧这个庞大的世界,庞大的真实的世界。所以这些文字,像用刀刻下的,也充满了羞怯和畏惧,但不无真诚。前两天看着网上有人说村上所以再一次与诺奖擦肩而过,是必然,因为村上一直在撒谎。如果这话是真的,那么村上在这本书里,每一个字都从心底淌出。如果这话是胡说,那么村上在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字依然都从心底淌出。真诚的文字,胜过一切赞誉。
  •     本书原是村上春树连载于体育杂志《Number》的作品,是以美国报刊上的报道、专栏为素材,经过村上式的加工再整理成的专栏文章。专栏的连载时间从1982年春天到1986年2月,1987年整理成单行本。村上在粗略浏览编辑部寄来的美国杂志,从中随性抓取政治、电影、音乐,当然还有文学、体育等话题,以多元的视角拼凑出多样的美国和日本。迈克尔杰克逊、E.T、卡朋特等登场关键词,恰如其分地抓住了当时的时代氛围,那是来自“不远的过去”的邀请。虽说副标题是“令人怀念的1980年代”,其实涵盖的是八十年代前半期,也就是在村上33—37岁之间的时期。文中故事是选取于当时杂志中“当下”的各种趣事、流行话题,虽也有些回溯过去的故事,但基本上不是回顾过往的回忆录。村上一直被认为带有美国化的感性,这本书就像村上的美国文化“原始素材库”,非常有趣。不仅如此,最后的东京迪士尼乐园开园和洛杉矶奥运会的日记也是必读文章。在1987年这个还处在时代中心的时刻,就在书名上加上“令人怀念的”这样的副标题,也让人深感佩服。村上的笔将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部分的80年代,描绘成一本可以体悟、感知的时代相册。村上很少写这么长时间的连载,据说是因为写得愉快。杂志上不时提起当时的热门话题,读着读着,1980年代前半期的记忆就苏醒了。而且村上知晓各种背景知识,观察力非常敏锐。国内也已经出版许多村上的散文,最近的《无比芜杂的心绪》我们似乎看到了越发稳健,关心广泛至整个世界乃至全人类,深至人类精神内核的村上,他无疑是严肃的,带有哲学省思的。相对之前所见的散文集来看,这本《碎片,令人怀念的1980年代》可以说略显小众。一方面,本书是村上从美国杂志上截取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恰如其分的解说。此期的村上年轻活跃,言语轻松惬意、诙谐幽默,当今读者读来很有翻阅有趣的博客一般。作者将自己当成旁观者,写得非常享受。所以读来也感觉不到压力,是一本读起来很轻松的书。插个题外话,有心的读者会注意到,村上喜欢跑步喜欢马拉松是一早就开诚布公过的。另一方面,他采撷的都是80年代当时正在发生的最前沿文化事物,进行独特而有趣的解读,如今读来却丝毫没有隔膜,诸如ET、星球大战、迈克尔·杰克逊、史泰龙、施瓦辛格等耳熟能详的人与事,都已经成为广泛流传的经典。像翻博客一样看看和现在的我们差不多的村上,关心时下最流行的文化事物和现象,有自己诙谐有趣的解读和见解。本书绝对称不上是宏达叙事,毫无公知色彩,只是年轻时代的村上对当时时代的趣味解读。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我怀念90年代
  •     打一辈子酱油又如何呀
  •     村上就是啥都能写,也是种天赋呀!
  •     (年轻时的)大叔带你读报纸,八十年代的时代感铺面而来。我就特别喜欢看这位大叔侃一些好像完全不重要的东西,侃得人时不时会心一笑
  •     我想我和村上先生有着不可诉说的缘分
  •     七
  •     简单的日常感悟记录和对当时世界的调侃。轻松却略显无聊的随笔。
  •     2013-68
  •     虽然村上的一些看法很有趣 但是这种翻译国外杂志夹杂自己想法的片段都能出书让人觉得村上的粉丝真的很有钱包容村上
  •     反正我是脑残粉
  •     如果抛开喜欢他这一点来讲,这本书的确感觉没有什么作为实体书在书店贩卖的必要,更像是一个隔几天update一下的博客和随笔。但无奈村上的文字就是有那种魅力,所以4星。 适合消磨时光的时候读上两篇,每篇很短,偶尔读着读着会感慨:「啊我也是这么觉得的,但我就是无法像村上君这样用文字表达出来呀」
  •     地铁上看完,确实非常碎片啊。阅读中我一方面羡慕名作家不论写什么都可以卖钱真是好啊,另一方面了解了那个年代人细碎的流行时尚、人们的见闻和生活,对一部分人来说,这些都是珍贵的回忆~
  •     有趣
  •     读着平淡无奇的随笔,觉得他还真是非常可爱啊。那些坦诚啊,自嘲啊,有意无意流露出来的处事态度啊,常常让人忍不住就扑哧地笑出声来。读来非常愉快~
  •     难得记录1980年代人们生活状态的书,还不错
  •     或许对于作者本人或与其有着同样文化背景、时代经历的人才有意义吧,对我来说看完一遍就放下了。不过想想成文年代是八十年代,对比当时中国的环境,感觉有点微妙。
  •     配着acidman还行吧,,脑残粉的宽容
  •     故事
  •     琐琐碎碎
  •     可能我没活过1980,可能我一直在中国,总之全然无代入感
  •     看不懂+2
  •     各种没什么意思的碎碎念,对于90后来说完全找不到共鸣;文字也没有读小说时的那种感觉,可能因为翻译不是林少华吧。
  •     准3。杂志专栏的东拼西凑之作,只偶有几处亮点
  •     看来村上春树真的是缺钱用了,失望。想打一星的,没忍心。
  •     去年还是前年去北京的硬座上。
  •     看书的时候公交车的广播想起了梦醒时分
  •     村上春树的长微博
  •     20170121 厦门
  •     果然是碎片,适合如厕和洗脚的时候读
  •     这两年突然喜欢上了村长的散记,虽说缘起是他的演讲,但总有一些流行的共性,当你喜欢的时候他的散记就一本本的翻译过来,一个小说家估计也很无奈读者这种近于无厘头的爱好吧……
  •     村上这家伙实在是太喜爱古典音乐了,搞得我也想去听!一本随笔集,记述过去的随笔集,大多是近似于口语的文字,惬意舒适。似乎在他的感觉里,1980年代还是个不错的时间段,好想去看看,昭和晚期的日本是什么样子。
  •     即便都是做混子,品味好的人写得也没那么臭。
  •     当闲聊看的,还是挺有意思的
  •     村上真的是美国化的可以啊。拾人牙慧真的是用力过轻。不过圣诞节期间听着轻音乐或者开着白炽灯看也多少是别开生面。
  •     那些最性感最真实的文字。 读过此书,爱上了短篇。
  •     一些小的随笔
  •     照例,新年第一本书献给自己最喜欢的作家。当做见闻来读还行,就像有个远方的朋友跟你聊天一样。偶有金句。
  •     撈錢
  •     #十九君的深夜书局# 【2017 NO.34】“这些碎片试着依照顺序读下来,忽然觉得,虽说这个世界上有一堆这样那样的事情,可是还真有趣啊。请以搬家整理东西时,从柜子里翻出了毕业纪念册,于是打开一页页看下去的心情来阅读。”
  •     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     2016年45弹。
  •     和小说相比,更喜欢村上的杂文和随笔。都是一页之内的小品文,读起来相当轻松。也算是补课了吧,那个年代发生的这些事,我真的一点都不知道。
  •     唉……
  •     没有那个情怀
  •     不知道他在讲些什么
  •     难看
  •     放松心情
  •     像翻阅杂志一样
  •     80年代日本人阅读美国报刊读物的随笔,流行已过,有点复古怀旧的意味
  •     这个系列散文不如《村上朝日堂》有趣,很多内容涉及80年代美国文化,不甚了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