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一种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7
ISBN:9787800054990
作者:余华
页数:177页

书籍目录

目录
自序
现实一种
河边的错误
一九八六年

内容概要

1960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杭州,198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我能否相信自己》等,并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荷兰文、日文、韩文等在国外出版。其中《活着》荣获台湾《中国时报》十本好书奖、香港《博益》十五本好书奖、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现实一种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现实一种》一定不是余华最出名的作品,但恐怕会是余华最重要的小说。文学研究中常常有一个不成文的定论,一名作家的文学全貌一定体现在他最早期的作品中,余华自然也是不能例外的。或者更极端的说,在余华的作品中唯一可能留存于现代中国文学史册的,也许只有《现实一种》而已。在余华的其他更有名的作品中,余华之所以为余华的冷血与残酷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质。《许三观卖血》的结局被认为是余华与现实的妥协,《兄弟》的最后莫名其妙的胡编乱造也暗示着余华想象力的枯竭。如今已是年过半百的余华在失去了“抵抗社会”这一自身文学创造的原动力以后,恐怕也只有慢慢地为时光所埋葬了吧。《现实一种》中那个为人所战栗的现实,人对血液的麻木与残酷,人在面对死亡时几近恐怖的冷峻,伴随着小孩的脑浆慢慢流出的鲜血,顺着血流爬进小孩脑壳的蚂蚁,以及死亡背后不断涌现出来的更为残酷的死亡。那自然是要令人毛骨悚然的,但却也是要教人心生愤怒的。余华冷血与残酷的文字只有在和他的愤怒所拥抱时,才能放射出文学振颤灵魂的能力。离开了愤怒,余华的冰冷的书写充其量只是一种形式罢了。而当余华不再能以余华的愤怒创作时,余华文学的丑态也就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来。人们常将余华和苏童、格非定义为所谓的“先锋派”代表作家。这三人年龄相仿都出生于60年代初,又都生长于江南水乡在文学创作上也都起步于80年代对欧美现代流派的模仿,故文风相似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在三人之中,余华的文笔既是最差的,余华的文风又是最为刚硬的。历史学家孙隆基曾有“南人北往”说,称南人久居南地性娇孱弱,唯有移居北地方能完成性格上的大换血。北师毕业的苏童和如今清华任教的格非大约体现了这一学说的理论可靠性,但惟有《现实一种》时代的余华方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南人北往”。《刺青时代》中的苏童和《人面桃花》的格非虽然都偏向于书写社义风暴年代中凡人生活的残酷,但到底逃脱不了江南小生的温情脉脉。只有余华能将残酷以残酷本有的面貌毫不妥协地书写出来。只可惜失却了愤怒的余华如今也只是一条拔了牙的老犬,就像西直门旁北京动物园里那条目光痴呆的狮子一样,日日老去任人围观罢了。
  •     下午看完了余华的《现实一种》,收录了《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和《一九八六年》3篇中篇小说。本书主题均反映了暴力和血腥的事件和人物,甚至读的过程我不时被“吓”到。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曾写道,“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血腥暴力贯穿始终。书中让我觉得可怕的场面恰恰是一个个血腥镜头的展现,作者对医学结构的如数家珍,把人体器官和木讷的灵魂结合在一起,如临眼前般的逼真,不时使我阵阵抖动……最深的感触是犯下罪孽的人都是极其木讷,如行尸走肉般。余华平实的笔触将这些麻木的心灵如生活写实般平淡,朴素的写法,在波澜不惊中稍一停顿我的内心如惊涛骇浪般时刻翻滚,“震撼”如风暴般不断卷席。比如《现实一种》中如皮皮抱着自己堂弟出去时“然而孩子感觉越来越沉重了,他感到这沉重来自手中抱着的东西,所以他就松开了手,他听到那东西掉下去时同时发出两种声音,一种沉闷一种清脆,随后什么声音都没有了”,这段描写及其可怕啊,一个孩子错杀了另一个孩子,而其接下来是“感到轻松自在”,可以说许多道德感的缺失,错更在父母,亦更在社会。无心还是有心,他自己也不知道,恍恍惚惚的,因为世风是麻木不仁的。这种可怕的想法付诸行动后,我读完想想这场景,不时阵阵哆嗦。“现在他想起来了,想起先前他常来到这里。几乎每一次枪毙犯人他都挤在前排观瞧。可是站在这个位置上倒是第一次,所以现在的处境令他十分新奇”,此时想到的不是悲哀,而是“新奇”。这独特的感受,作者极大讽刺了内心作为人的情感和道德的丧失。我只能称之为“无谓精神”,无谓的灵魂是自感不受道德,世俗和礼法制约,恰恰是最可怕的东西。不知道是否与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医校看到的拍手呐喊的那些中国人的想法相似呢?此类镜头数不胜数,《河边的错误》河边坟堆上的人头,傻子手提柴刀;《一九八六年》疯子自残,一个曾经文革时期的研究古代刑法的历史老师,失忆后在城镇街头一次次将“墨、劓、宫、凌迟……”在自己身上验证……书中看到的是一个个行尸走肉般的灵魂将“疯”“傻”“不知道发生什么”完美诠释,在余华笔下的20世纪大刀阔斧地行进。人性种种扭曲,冷漠,自私,冷暴力,连家人都是互不关心,互不关爱。对生命的漠视,是最杀人不见血的恶魔。我认为每个人存于世,为了活着,必会受制于诸如种种,敬畏生命,敬畏二字是一直要有的根基。看完小说,让我觉得春秋大同仿佛真成了梦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麻木的社会中只是空想主义。无时无刻不反映文革时期对知识分子,百姓的身体和心灵的残害。想想现在,我发自内心就两字“幸福”。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不能按常理去理解,必须放在整个人性、世界的范围去品味
  •     余华的书读着让人感到压抑,莫名的的压抑
  •     读完后那种可怕的感觉从后背开始凉起
  •     硬冷。
  •     狗舔人,笑死,记住了
  •     很刺激,当时余华还没有突然领悟另一种写作的办法,所以文字鲜活而荡漾有力
  •     我高估了自己,我也出现了生理不适! 可是反人伦反侦探反现在的反反反 余华一定是故意的~这样想来,也就平静了。。。
  •     暴力係?
  •     解剖人体那一部分太惊悚骇人
  •     太可怕
  •     小说
  •     爱余华的短篇。
  •     暴力文学·1
  •     碉堡了
  •     2006.06 | LIB | 不好看
  •     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
  •     虽然它让我后来常常陷入恐惧之中,但是我仍然难以忘怀……最震撼的不是《现实一种》,而是《一九八六年》……
  •     略重口
  •     毫无意义的嗜血和冷漠。
  •     冷色调的血腥
  •     如果余华一直都是《现实一种》的余华,我会喜欢的。
  •     这本书让我半夜醒来,再也睡不着。来自灵魂深处的黑暗。那样血腥,暴力,残酷,无情,淋漓尽致。不过这样的写法却有无与伦比的魅力,不,魔力,深深把你吸引。
  •     4.5三个中篇: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一九八六年;河边的错误稍逊,第三篇尤好。
  •     另一种余华
  •     一个多月前看的了吧……补马……3~4星,个人不是特别喜欢,感觉那时的余华是刻意在学某些日本描写技法,太多冗赘的官能描写,乍看可能会striking,实际上却丢了能让人深挖的东西
  •     現在對她來說只有光線還活著,別的全都死了。這本書不可讀第二遍。佹譎之氣順著脊骨一節一節往上侵。。想說的到嘴邊也只剩了,現實一種。
  •     其实还是觉得《现实一种》这篇写的最好,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有被惊艳到。第三次看觉得尝试略刻意但有些技巧和想法真是好,包括另外两篇。生理不适感有。有点触动的是《一九八六年》,写得最完整的我认为是《河边的错误》……但三篇都喜欢不来。
  •     这本儿书让我在十来岁就知道了什么是战栗。当时还是一个萝莉的我立下志向要赶在余华老掉之前长大并嫁给他。
  •     到底是现实一种,还是真实的现实?不愧是医生出身的作家,把血腥写的不动声色。真实的人生的确是如此阴暗而惨淡吧,所有人的情感都靠不住,血肉才是真实。(知道就好了,不必说出来)
  •     真是非常喜欢
  •     惊人的冷酷
  •     写作老师介绍余华的《现实一种》时提到他的”零度写作",一直想看看他是怎么写的,写的真的很冷血,但是,我怎么就是沉不下心看他的文字?
  •     山峰是弟弟,山岗是哥哥。
  •     不在手。德胜门。
  •     与血管里流的到底是不是血啊,我怀疑流的是碎冰块
  •     傻眼
  •     余华的血管里流的不是血,是冰碴子。
  •     解剖与被解剖。我们都躺在别人的手术台上。
  •     14年的夏天我有幸见到余华时,他太老太疲乏了,而那种愤怒似乎不再保有。
  •     现实=残酷,一部容易引发心肌梗塞的作品。
  •     其实我觉得还好… 不过如此的感觉…
  •     真先锋啊~~ 好喜欢余华早期冷冷的那种叙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